CN206115082U - 收纳箱及具备收纳箱的液晶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收纳箱及具备收纳箱的液晶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15082U CN206115082U CN201620833390.5U CN201620833390U CN206115082U CN 206115082 U CN206115082 U CN 206115082U CN 201620833390 U CN201620833390 U CN 201620833390U CN 206115082 U CN206115082 U CN 20611508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quid crystal
- containing box
- side wall
- flange
- crystal displa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by one optical element, or plurality thereof, placed on the light output side of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5—Reflecting element, sheet or layer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28—Polaris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 G02F1/133314—Back fram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收纳箱及具备收纳箱的液晶显示装置,能够满足进一步薄型窄框缘化的要求。收纳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具有:底壁;沿所述底壁的侧缘竖立设置的多个侧壁;以及从所述侧壁延伸的凸缘,所述收纳箱由反射片或反射膜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收纳光学部件的收纳箱及具备该收纳箱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智能手机、个人辅助设备(PAD)、平板电脑、汽车导航系统等的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得到了广泛应用。一般情况下,液晶显示装置具备液晶显示面板和重叠配置于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并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照明的面状照明装置。作为面状照明装置,例如,背光单元具有反射层、导光板(light guide)、光学片、LED等光源、矩形框状的树脂框架。反射层、导光板、光学片通过彼此重叠来层叠配置,嵌入树脂框架内。由此,反射层、导光板、光学片的周缘部通过树脂框架保持并进行定位。或者,提出了在金属板制成的收纳箱内嵌入树脂框架,进而,在树脂框架的空框部内配置反射层、导光板、光学片而成的背光单元。
近年来,随着显示区域大型化,不断要求液晶显示装置进一步窄框缘化和薄型化。然而,具有上述树脂框架的背光单元已临近树脂框架的成型极限,难以满足进一步薄型窄框缘化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收纳箱,收纳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具有:底壁;沿所述底壁的侧缘竖立设置的多个侧壁;以及从所述侧壁延伸的凸缘,所述收纳箱由反射片或反射膜形成。
也可以是,所述反射片或反射膜是膜厚为100μm以下、反射率为90%以上的树脂类反射片或树脂类反射膜。
也可以是,所述多个侧壁通过局部折弯所述反射片或反射膜而形成,所述凸缘通过局部折弯各侧壁而形成。
也可以是,所述凸缘分别相对于所述侧壁向所述底壁的外侧延伸。
也可以是,所述凸缘分别相对于所述侧壁向所述底壁的内侧延伸。
也可以是,所述收纳箱以一体式具有舌片部,所述舌片部从所述侧壁的至少一端延伸,并固定于相邻的其他侧壁的端部,并且覆盖相邻的所述侧壁间的接缝部分。
也可以是,所述侧壁中的一个侧壁具有用于供配线插通的开口部。
也可以是,所述收纳箱还具备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加强具有所述开口部的侧壁。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以及照明装置,配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所述照明装置具备收纳箱和光学部件,所述收纳箱由反射片或反射膜形成,并固定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所述光学部件配置于所述收纳箱内,并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
也可以是,所述收纳箱具有由所述反射片或反射膜形成的底壁、沿所述底壁的侧缘竖立设置的多个侧壁以及从所述侧壁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固定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偏振片。
也可以是,所述收纳箱的各侧壁通过局部折弯所述反射片或反射膜而形成,所述凸缘通过局部折弯各侧壁而形成。
也可以是,所述凸缘分别相对于所述侧壁向所述底壁的外侧延伸。
也可以是,所述凸缘分别相对于所述侧壁向所述底壁的内侧延伸。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盖板,重叠配置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以及照明装置,配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所述照明装置具备收纳箱和光学部件,所述收纳箱由反射片或反射膜形成,并固定于所述盖板,所述光学部件配置于所述收纳箱内,并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
也可以是,所述收纳箱具有由所述反射片或反射膜形成的底壁、沿所述底壁的侧缘竖立设置的多个侧壁以及从所述侧壁延伸的凸缘,所述凸缘固定于所述盖板。
也可以是,所述多个侧壁通过局部折弯所述反射片或反射膜而形成,所述凸缘通过局部折弯各侧壁而形成。
也可以是,所述凸缘分别相对于所述侧壁向所述底壁的外侧延伸。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一侧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背面一侧的立体图。
图3是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沿图1中的A-A线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5是沿图1中的B-B线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6是将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收纳箱展开而示出的俯视图。
图7是将上述展开的收纳箱的局部放大而示出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收纳箱的立体图。
图9是将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收纳箱的角部放大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0是将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收纳箱的角部放大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1是对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收纳箱的角部进行放大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12是示出在组装过程中将临时框架安装于上述收纳箱的状态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3是示出在组装过程中将变形例的临时框架安装于上述收纳箱的状态的上述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
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的截面图。
图15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的截面图。
图16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各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所披露的仅为一例,而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想到的维持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适当变更当然包含于本申请的范围内。另外,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在附图中,相对于实际情况示意性示出各部分的宽度、厚度、形状等,但是,附图仅为一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另外,在本说明书和各附图中,对与在前面的附图中已经说明过的内容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适当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和图2是分别示出第一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面一侧和背面一侧的立体图,图3是液晶显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液晶显示装置10可以组装在例如智能手机、平板终端、便携式电话机、笔记本式PC、便携式游戏机、电子词典、电视装置、汽车导航系统等各种电子设备中使用。
如图1至图3所示,液晶显示装置10具备:有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12;透明的盖板14,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显示面12a重叠配置,覆盖整个显示面;以及作为面状照明装置的背光单元20,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背面一侧相对配置。背光单元20具有:收纳箱16,固定于盖板14,覆盖液晶显示面板12的背面一侧;以及光学部件,载置于收纳箱16内,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背面相对。
图4是沿图1中的A-A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图5是沿图1中的B-B线的液晶显示装置的截面图。如图3至图5所示,液晶显示面板12具备矩形平板状的第一基板SUB1、与第一基板SUB1相对配置的矩形平板状的第二基板SUB2以及保持在第一基板SUB1和第二基板SUB2之间的液晶层LQ。第二基板SUB2的周缘部通过密封材料SE贴合在第一基板SUB1上。在第二基板SUB2的表面上粘贴有偏振片PL2,形成液晶显示面板12的显示面12a。在第一基板SUB1的表面(液晶显示面板12的背面)上粘贴有偏振片PL1。
液晶显示面板12具有在密封材料SE的内侧显示图像的矩形形状的显示区域(有效区域)DA和位于该显示区域DA周围的矩形框状的框缘区域ED。液晶显示面板12是具备透射显示功能的透射型液晶显示面板,其通过选择性透射来自背光单元20的光来显示图像。液晶显示面板12既可以具有对应于横向电场模式作为显示模式的构成,也可以具有对应于纵向电场模式作为显示模式的构成,横向电场模式主要利用大致平行于基板主面的横向电场,纵向电场模式主要利用大致垂直于基板主面的纵向电场。
在图示的例中,作为供给驱动液晶显示面板12所需的信号的信号供给源,安装有驱动IC芯片21等半导体元件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接合于第一基板SUB1。该柔性印刷电路板FPC例如从第一基板SUB1的短边一侧向液晶显示面板12的外侧延伸。
如图1至图5所示,盖板14由例如玻璃板或丙烯酸类的透明树脂等形成为矩形平板状。盖板14具有比液晶显示面板12的尺寸(宽度、长度)大的宽度和长度,并具有在俯视下大于液晶显示面板的面积。盖板14的下表面(背面)通过例如透明的粘结剂AD粘贴在液晶显示面板12的显示面12a上,覆盖液晶显示面板12的整个表面。盖板14的周缘部越过液晶显示面板12的外周缘而向外侧突出。盖板14的各长边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长边大致平行地延伸,并且与该长边隔开预定间隔存在。盖板14的各短边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短边大致平行地延伸,并且与该短边隔开预定间隔存在。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板14的长边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长边的间隔、即盖板的长边侧周缘部的宽度形成为小于盖板14的短边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短边的间隔、即盖板的短边侧周缘部的宽度。
具有对应于显示区域DA的开口的遮光层RS形成于盖板14的下表面(背面,液晶显示面板一侧的表面)。在盖板14中,除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显示区域DA相对的区域之外的区域被遮光层RS遮挡。遮光层RS也可以形成于盖板14的上表面(外表面)。
背光单元20的收纳箱16通过对膜厚为200μm以下,优选为50~90μm,反射率为90%以上,优选为95%以上的反射片或反射膜进行折弯加工或真空成型,形成为扁平的矩形箱状(矩形盖状)。图6是将形成收纳箱的反射片展开而示出的俯视图,图7是将反射片的角部放大而示出的俯视图。反射片RE使用例如由丙烯酸类树脂形成的具有多层膜结构的膜厚为65~82μm、反射率为98%以上的反射片。反射片RE具有矩形形状的底壁17a、与底壁17a的各侧缘连续的条带状的侧壁17b、17c、以及从各侧缘的上端缘连续延伸的条带状的凸缘18,底壁17a具有比液晶显示面板12的尺寸大且比盖板14的尺寸小的尺寸(长度、宽度)。一短边侧的侧壁17c和凸缘18的长度方向中间部被开槽,形成开口部26。进而,反射片RE具有分别从各长边侧的侧壁17b的长度方向两端突出的两个舌片部(边缘部)15。
图8是示出对反射片RE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的收纳箱的立体图,图9、图10、图11是将收纳箱的局部放大而分别示出的立体图。
如图8至图11所示,收纳箱16的侧壁17b、17c沿底壁17a的侧缘折弯成大致直角。各凸缘18沿侧壁17b、17c的上侧缘折弯成大致直角且相对于底壁17a位于外侧。由此,收纳箱16具有矩形形状的底壁17a、沿底壁17a的各侧缘竖立设置的一对长边侧的侧壁17b和一对短边侧的侧壁17c、以及从各侧壁的上端缘向外侧延伸的凸缘18。在本实施方式中,长边侧的侧壁17b大致垂直于底壁17a竖立设置,遍及底壁17a的长边的整个长度延伸。短边侧的侧壁17c大致垂直于底壁17a竖立设置,遍及底壁17a的短边的整个长度延伸。在一侧壁17c上形成有用于供配线通过的开口部26。这些侧壁17b、17c的高度h形成为稍大于液晶显示面板12的厚度与下文所述的背光单元20的厚度(不包含底壁17a的厚度)的总和。
凸缘18大致垂直于侧壁17b、17c且向外侧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18遍及各侧壁17b、17c的整个长度设置。凸缘18的宽度W形成为能得到足够的粘结强度的宽度,例如0.7~1mm左右。
从侧壁17b突出的各舌片部15在其基端的位置处折弯成大致直角,粘结于或熔敷于邻接的其他侧壁17c的端部。由此,舌片部15在收纳箱16的4个角部覆盖相邻的侧壁17b、17c间的接缝部分的间隙。同时,舌片部15将相邻的侧壁17b、17c彼此连结。由反射片RE形成的底壁17a、侧壁17b、17c各自的内表面形成反射面。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9所示,在由于形成开口部26而侧壁17c的刚性下降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棒状的加强部件27安装于侧壁17c的内表面或外表面,从而加强侧壁17c。
如图2、图4、图6及图11所示,通过使用双面胶带24将凸缘18粘贴于盖板14的下表面,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收纳箱16固定于盖板14,并覆盖液晶显示面板12。各侧壁17b、17c的凸缘18在液晶显示面板12的外侧固定于盖板14的下表面周缘部,沿盖板14的各边排列。收纳箱16的底壁17a以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背面隔开间隙的方式与该背面大致平行相对。收纳箱16除了一短边侧的侧壁17c外,其他3个侧壁17b、17c以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对应的侧缘隔开极小的间隙的方式与该侧缘相对。另外,如图5所示,上述一短边侧的侧壁17c以隔开与上述其他侧壁和液晶显示面板12之间的间隙C相比较大的间隙的方式,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短边相对。在该侧壁17c和凸缘18上形成有开口部26,从液晶显示面板12延伸的柔性印刷电路板FPC从开口部26插通而向收纳箱16的外侧延伸。
需要说明的是,固定收纳箱16和盖板14时,除双面胶带24之外,还可以使用热熔性粘结剂、环氧粘结剂、UV固化粘结剂等。
如图3至图5所示,背光单元20具备矩形平板状的导光板LG、重叠配置在导光板LG上的光学片OS、将光射入导光板LG的光源单元30作为收纳在收纳箱16内的光学部件。
导光板LG具有成为射出面的第一主面S1、该第一主面S1的相反侧的第二主面S2以及连接第一主面S1和第二主面S2的射入端面EF。导光板LG以第二主面S2与收纳箱16的底壁17a相对的状态,重叠载置在由反射片RE构成的底壁17a上。光学片OS具有光透射性,重叠载置在导光板LG的第一主面S1上。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学片OS,使用例如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合成树脂形成的扩散片OS1、棱镜片OS2、扩散片OS3。这些光学片OS均形成为尺寸大致相同的矩形形状,依次重叠载置在导光板LG的第一主面S1上。并且,光学片OS以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背面隔开微小间隙的方式与该背面相对,进而,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整个显示区域DA相对。
导光板LG、光学片OS以彼此不粘结、也不粘结于收纳箱16的状态载置在底壁17a上。进而,光学片OS以不粘结于液晶显示面板12的情况下配置于收纳箱16内。背光单元20未使用用于保持导光板LG的专用树脂框架。
光学片OS和导光板LG形成为宽度和长度稍小于收纳箱16的底壁17a的尺寸(宽度、长度)。光学片OS和导光板LG的除光源一侧的侧缘外的至少3个侧缘以隔开预定间隙(clearance)C的方式与收纳箱16的侧壁17b、17c直接相对,即以中间不夹持树脂框架等的状态与侧壁17b、17c相对。由此,各光学片OS1、OS2、OS3及导光板LG配置为相对于收纳箱16及液晶显示面板12能够沿表面方向相对位移至少间隙C量。
间隙C在考虑背光单元20的构成部件的物性、热膨胀系数的前提下进行设定。将光学片OS的短边方向上的间隙C设为例如光学片OS的短边的(长度)×1.7×10-6mm以上,光学片OS的长边方向上的间隙C设为例如光学片OS的长边的(长度)×1.7×10-6mm以上。另外,如果间隙C过大,则会产生导致液晶显示面板12的窄框缘效果减小、各部件过度移动的外观变差(从外部能看到背光灯的端缘)等问题。因此,将间隙C设为液晶显示面板12的框缘区域ED的宽度的1/2以下。
由此,由于存在间隙C,从而能够允许背光单元20的构成部件因温度变化而导致的变形(膨胀收缩)及随之产生的部件移动,能够防止光学片OS等因这种变形而发生形变,能够不受温度状态而维持背光灯透射光的质量,防止液晶显示面板12的显示劣化。此外,优选地,在背光单元20的各构成部件的各侧缘(本实施方式中为四边的侧缘)和收纳箱16的侧壁17b、17c之间确保上述间隙C。关于这一点,如果考虑收纳状态,则由于背光单元20的构成部件,例如光学片OS配置成能够独立位移,因此也设想将其一侧缘配置在与收纳箱16的侧壁17b、17c相抵接的位置处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光学片OS的其他侧缘以隔开间隙C×2的间隙的方式与侧壁17b、17c相对。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间隙C×2吸收光学片OS的热膨胀,并且间隙C×2在框缘区域ED的宽度W的范围内,因此也不会出现外观偏差的情况。
如图5所示,光源单元30具备发挥光源作用的多个发光二极管LD、支承多个发光二极管LD的棒状的支承框架36等。光源单元30在收纳箱16内配置于反射片RE,并位于导光板LG和收纳箱16的侧壁17c之间。多个发光二极管LD与导光板LG的射入端面EF相对配置。用于向发光二极管LD通电的柔性配线基板FWP通过双面胶带35粘贴于导光板LG的端部和支承框架36。各发光二极管LD与柔性配线基板FWP导通。该柔性配线基板FWP从导光板LG的一端延伸,穿过形成在收纳箱16的侧壁17c上的开口部26而引出至外部。从发光二极管LD射出的光从导光板LG的射入端面EF射入导光板LG内,在导光板LG内传播,从第一主面(射出面)S1的整个表面向液晶显示面板12一侧射出。射出的光经光学片OS扩散后,照射至液晶显示面板12。另外,从导光板LG的第二主面S2和侧面漏出的光在由反射片构成的收纳箱16的底壁17a的内表面和侧壁17b、17c的内表面上反射,返回至导光板LG。
如图5所示,最下部的光学片OS的一端部引出至柔性配线基板FWP上,固定于柔性配线基板FWP。由此,对光学片OS进行定位。需要说明的是,光学片OS也可以采用仅载置在导光板LG上而不固定于其他任何部件的构成。
如上所述,背光单元20的光学部件收纳在收纳箱16内,通过该收纳箱16,被保持为与液晶显示面板12相对的状态。另外,背光单元20并不粘结于液晶显示面板12和收纳箱16,而是以能够沿表面方向稍微移动的状态,通过收纳箱16进行定位。结果,背光单元20的构成部件即使在因热膨胀等而伸长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相对位移而不会与收纳箱16、液晶显示面板12产生干扰。
液晶显示装置10例如可以通过以下工序进行组装。首先,以将盖板14相对于液晶显示面板12进行定位的状态,使用粘结剂AD将盖板14粘贴于液晶显示面板12的显示面12a一侧。接着,对盖板14的周缘部、即框状的边缘部分涂覆或粘贴用于固定收纳箱16的粘结剂或双面胶带。另一方面,对上述反射片RE进行折弯加工而形成收纳箱16,进而,将各舌片部15固定于邻接的侧壁17c。接着,将背光单元20的光学部件即导光板LG、光学片OS依次载置,即放入、层叠配置在收纳箱16的底壁17a上。这时,无需通过粘结剂等固定光学部件,并且不用特别定位,依次载置于收纳箱16内即可,能够容易地进行设置。
在收纳箱16的刚性不足成为问题的情况下,也可以是,如图12所示,例如,将收纳箱16预先安装在由合成树脂形成的矩形形状的临时框架(一次性框架)40内,利用临时框架40支承收纳箱16的侧壁17b、17c的外表面和凸缘18的下表面。以利用临时框架40加强收纳箱16的状态,将光学部件配置于收纳箱16内。
接着,在将液晶显示面板12和盖板14相对于收纳有背光单元20的收纳箱16进行定位后,将液晶显示面板12放入收纳箱16内。在该状态下,将收纳箱16的凸缘18借助粘结剂或双面胶带24粘贴于盖板14的下表面周缘部。将收纳箱16固定于盖板14后,卸下临时框架40。由此,得到液晶显示装置10。需要说明的是,在设置液晶显示装置10的设备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将临时框架40的全部或一部分直接保留在收纳箱16的周围。
图13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临时框架(一次性框架)的截面图。临时框架40也可以一体式具备支承收纳箱16的底壁17a的内周框部40a。即,临时框架40也可以构成为支承收纳箱16的底壁周缘部、侧壁外表面、凸缘内表面。通过使用这样的临时框架40,在组装时,提高收纳箱16的可操作性。
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10,通过使用由反射片或反射膜形成的收纳箱16来收纳和保持光学部件,能够省略以往的模制框架和钣金箱。通过削减这种部件的件数,能够以低价提供单层薄型且窄框缘的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采用将收纳箱16的凸缘18固定于盖板14的构成,能够消除背光单元20向液晶显示面板12的固定。由此,即使在使液晶显示面板12的框缘区域ED变窄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固定收纳箱16和盖板14来确保足够的固定面积,实现坚固的固定。同时,能够实现显著窄框缘化的液晶显示面板12,其废除了以往在框缘区域中应确保的液晶显示面板12和背光单元20的固定空间,使框缘区域ED的宽度不足例如0.8mm。
构成收纳箱16的反射片或反射膜的膜厚为200μm以下,优选为50~90μm,能够较薄地形成收纳箱16的底壁、侧壁及凸缘。因而,在将液晶显示装置10组装于电子设备等组件时,能够将电子设备的厚度缩小至最小限度。
在组装液晶显示装置10时,将背光单元20的构成部件载置、层叠在收纳箱16内即可而不用进行粘结,能够容易且可靠地进行组装。另外,由于能够获得较宽的收纳箱16和盖板14之间的固定面积,因此能够增加双面胶带、粘结剂等固定用材料的选择项。
接着,对其他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说明的其他实施方式中,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以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为中心进行详细说明。
(第二实施方式)
图14是示出第二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的截面图。根据本实施方式,背光单元20的收纳箱16使用例如膜厚为65μm、反射率为98%左右的白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作为反射膜而构成。通过利用模具对矩形形状的白色PET膜进行真空成型,形成以一体式具有矩形形状的底壁17a、沿底壁17a的各侧缘竖立设置的4个侧壁17b、17c、以及从各侧壁向外侧延伸的多个凸缘18的收纳箱16。
背光单元20在收纳箱16内具有载置于底壁17a上的导光板LG和重叠载置在导光板LG的射出面S1上的多个光学片OS。
液晶显示面板12的偏振片PL1形成为尺寸(长度、宽度)大于第一基板SUB1,偏振片PL1的周缘部42从第一基板SUB1的外缘向外侧延伸。收纳光学部件的收纳箱16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偏振片PL1相对配置,各凸缘18固定于偏振片PL1的周缘部42。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18热熔敷于偏振片PL1的周缘部42。通常,偏振片通过层叠多个合成树脂层而形成。因此,能够容易地熔敷由合成树脂的反射膜形成的收纳箱16的凸缘18。也可以在液晶显示面板12的偏振片PL2上设置盖板。
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第二实施方式,通过用反射膜形成收纳箱16,能够省略以往的模制框架和钣金箱,能够实现背光单元20的薄型化、液晶显示装置10的整体薄型化。通过熔敷来固定收纳箱16的凸缘18和偏振片,从而不需要夹设双面胶带等固定部件。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能够进一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进而,在利用真空成型对收纳箱16进行成型的情况下,能够使侧壁的高度进一步降低。因而,能够使用厚度为0.2mm以下的薄导光板,能够进一步实现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
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三实施方式)
图15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的截面图。根据本实施方式,背光单元20的收纳箱16与第二实施方式相同,使用例如膜厚为65μm、反射率为98%左右的白色PET膜而构成。通过利用模具对矩形形状的白色PET膜进行真空成型,形成以一体式具有矩形形状的底壁17a、沿底壁17a的各侧缘竖立设置的4个侧壁17b、17c、以及从各侧壁向外侧延伸的多个凸缘18的收纳箱16。收纳箱16的底壁17a形成为尺寸小于液晶显示面板12的尺寸。
收纳光学部件的收纳箱16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偏振片PL1相对配置,各凸缘18固定于偏振片PL1的周缘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凸缘18超声波熔敷于偏振片PL1的周缘部。
也可以在液晶显示面板12的偏振片PL2上设置盖板。
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第三实施方式,通过用反射膜形成收纳箱,能够省略以往的模制框架和钣金箱,能够实现背光单元20的薄型化、液晶显示装置10的整体薄型化。通过熔敷来固定收纳箱的凸缘和偏振片,从而不需要夹设双面胶带等固定部件。因此,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同时能够进一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第四实施方式)
图16是示出第四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局部的截面图。根据本实施方式,背光单元20的收纳箱16通过对例如膜厚为65~82μm、反射率为98%以上的反射片进行折弯加工而构成。其以一体式具有矩形形状的底壁17a、沿底壁17a的各侧缘竖立设置的4个侧壁17b、17c、以及从各侧壁延伸的多个凸缘18。在本实施方式中,各凸缘18相对于侧壁向底壁17a的内侧折弯,与底壁17a大致平行相对。
在液晶显示装置10的组装中,在收纳箱16的底壁17a上设置导光板LG、光学片OS、未图示的光源单元后,将各凸缘18向内侧折弯。收纳光学部件的收纳箱16与液晶显示面板12的偏振片PL1相对配置,各凸缘18通过粘结材料44或双面胶带固定于偏振片PL1的下表面周缘部。
根据如上述那样构成的第四实施方式,通过用反射膜形成收纳箱,能够省略以往的模制框架和钣金箱,能够实现背光单元20的薄型化、液晶显示装置10的整体薄型化。进而,通过将收纳箱16的凸缘向内侧折弯,能够进一步实现液晶显示装置的窄框缘化。
对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作为例子而提出,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际上,可以以其他各种形式来实施在此说明的新的方法和系统,进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对在此说明的新的方法和系统进行形式上的各种省略、替换和变更。这些方式或变形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宗旨中,同样,包含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的范围之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以上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说明的各构成和制造工序而能够适当设计变更并实施的所有构成和制造工序只要包含本实用新型的宗旨,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例如,也可以采用首先不将液晶显示面板安装于盖板,而是收纳在收纳背光单元的收纳箱内后,与收纳箱的凸缘一起安装于盖板的构成。另外,也可以采用液晶显示面板也不熔敷于盖板,使其能够在收纳箱内稍微移动的构成。进而,还可以采用将液晶显示面板固定于背光单元,并将这些彼此固定的背光单元和液晶显示面板收纳于收纳箱内的构成。
另外,关于由上述实施方式带来的其他作用效果,当然理解为根据本说明书的记载而明确得到的作用效果,或者关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适当想到的作用效果,当然理解为由本实用新型带来的作用效果。
构成收纳箱的反射片或反射膜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选择多孔聚丙烯膜等其他各种材料。收纳箱的凸缘遍及各侧壁的整个长度连续设置,但在收纳箱具有足够的刚性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沿侧壁的长度方向断续设置凸缘的构成。
背光单元的光学片并不限定于3张,根据需要,也可以增减。液晶显示面板、背光单元的构成部件及收纳箱并不限定于矩形形状,也可以是椭圆形、轨道形状等其他形状。构成部件的材料并不限定于上述例子,可以有各种选择。
本申请基于并要求于2015年8月7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5-157398的优先权权益,通过引用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申请中。
Claims (15)
1.一种收纳箱,收纳光学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箱具有:
底壁;
沿所述底壁的侧缘竖立设置的多个侧壁;以及
从所述侧壁延伸的凸缘,
所述收纳箱由反射片或反射膜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射片或反射膜是膜厚为100μm以下、反射率为90%以上的树脂类反射片或树脂类反射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收纳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侧壁通过局部折弯所述反射片或反射膜而形成,
所述凸缘通过局部折弯各侧壁而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分别相对于所述侧壁向所述底壁的外侧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收纳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分别相对于所述侧壁向所述底壁的内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收纳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箱以一体式具有舌片部,所述舌片部从所述侧壁的至少一端延伸,并固定于相邻的其他侧壁的端部,并且覆盖相邻的所述侧壁间的接缝部分。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收纳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壁中的一个侧壁具有用于供配线插通的开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收纳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箱还具备加强部件,所述加强部件加强具有所述开口部的侧壁。
9.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以及
照明装置,配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收纳箱和光学部件,所述收纳箱由反射片或反射膜形成,并固定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所述光学部件配置于所述收纳箱内,并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
所述收纳箱具有由所述反射片或反射膜形成的底壁、沿所述底壁的侧缘竖立设置的多个侧壁以及从所述侧壁延伸的凸缘,
所述凸缘固定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偏振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收纳箱的各侧壁通过局部折弯所述反射片或反射膜而形成,
所述凸缘通过局部折弯各侧壁而形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分别相对于所述侧壁向所述底壁的外侧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分别相对于所述侧壁向所述底壁的内侧延伸。
13.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
盖板,重叠配置在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上;以及
照明装置,配置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一侧,
所述照明装置具备收纳箱和光学部件,所述收纳箱由反射片或反射膜形成,并固定于所述盖板,所述光学部件配置于所述收纳箱内,并与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相对,
所述收纳箱具有由所述反射片或反射膜形成的底壁、沿所述底壁的侧缘竖立设置的多个侧壁以及从所述侧壁延伸的凸缘,
所述凸缘固定于所述盖板。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侧壁通过局部折弯所述反射片或反射膜而形成,
所述凸缘通过局部折弯各侧壁而形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缘分别相对于所述侧壁向所述底壁的外侧延伸。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5-157398 | 2015-08-07 | ||
JP2015157398A JP2017037140A (ja) | 2015-08-07 | 2015-08-07 | 収容ケース、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15082U true CN206115082U (zh) | 2017-04-19 |
Family
ID=580482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833390.5U Active CN206115082U (zh) | 2015-08-07 | 2016-08-03 | 收纳箱及具备收纳箱的液晶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120123B2 (zh) |
JP (1) | JP2017037140A (zh) |
CN (1) | CN206115082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91397B2 (ja) * | 2014-10-28 | 2018-03-14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液晶表示装置 |
JP7084741B2 (ja) * | 2018-02-27 | 2022-06-15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テレビジョン受信機及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
CN110646963A (zh) * | 2018-06-26 | 2020-01-03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1610654A (zh) * | 2019-02-26 | 2020-09-01 | 夏普株式会社 | 框架结构体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
EP3785897B1 (en) | 2019-08-29 | 2021-12-29 | SHPP Global Technologies B.V. | Transparent, flexible, impact resistant, multilayer film comprising polycarbonate copolymers |
KR102766421B1 (ko) | 2020-03-31 | 2025-02-13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도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가전기기 |
USD1059361S1 (en) * | 2020-12-11 | 2025-01-28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module |
CN115497378A (zh) * | 2022-09-02 | 2022-12-20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122657B1 (zh) | 1971-04-20 | 1976-07-12 | ||
KR100711872B1 (ko) * | 2005-12-02 | 2007-04-25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휴대용 표시장치 |
JP2008249926A (ja) * | 2007-03-30 | 2008-10-16 | Necディスプレイ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フレーム筐体及び表示装置 |
KR101348247B1 (ko) * | 2007-06-07 | 2014-01-0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KR20090059995A (ko) * | 2007-12-07 | 2009-06-11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장치 |
JP2010026216A (ja) | 2008-07-18 | 2010-02-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表示モジュール |
JP5122657B2 (ja) | 2009-02-06 | 2013-01-16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 |
US9690328B2 (en) * | 2014-10-17 | 2017-06-27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Internal display module support |
CN204405993U (zh) * | 2015-03-11 | 2015-06-17 | 北京京东方茶谷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CN104728680B (zh) * | 2015-03-30 | 2017-04-19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
-
2015
- 2015-08-07 JP JP2015157398A patent/JP2017037140A/ja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6-15 US US15/183,536 patent/US10120123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6-08-03 CN CN201620833390.5U patent/CN206115082U/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0120123B2 (en) | 2018-11-06 |
US20170038523A1 (en) | 2017-02-09 |
JP2017037140A (ja) | 2017-02-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115082U (zh) | 收纳箱及具备收纳箱的液晶显示装置 | |
CN205210466U (zh) | 液晶显示装置 | |
JP5582677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10989860B2 (en) |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4049405B (zh) | 光学构件、使用其的显示设备及装配该显示设备的方法 | |
JP5261082B2 (ja)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TWI655481B (zh) | 背光裝置及包括其之液晶顯示裝置 | |
JP2014170159A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US11209685B2 (en) | Display device | |
JP6779805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 |
JP6971802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 |
JP4900054B2 (ja) | 照明装置、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US10627659B2 (en) | Adhesive sheet comprising an inner opening used for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display device | |
CN206671723U (zh) | 背光源装置以及具备该背光源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 | |
US9946104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2018026324A (ja)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 |
JP2016081785A (ja) | 面光源装置、表示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
JP2017098213A (ja)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これを備える表示装置、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の製造方法 | |
CN206584142U (zh) | 显示装置 | |
WO2016101375A1 (zh) | 一种液晶显示器 | |
JP2000275445A (ja) | ライトガイド及びこれを備えた電気光学装置 | |
WO2017175489A1 (ja) |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
CN112567291B (zh) | 显示装置 | |
JP7110427B2 (ja) | バックライト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液晶表示装置 | |
US20240329451A1 (en) | Display devic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