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110650U - 一种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110650U CN206110650U CN201621053390.XU CN201621053390U CN206110650U CN 206110650 U CN206110650 U CN 206110650U CN 201621053390 U CN201621053390 U CN 201621053390U CN 206110650 U CN206110650 U CN 2061106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luminium alloy
- end plate
- aluminum alloy
- mainboard
- pa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9416 shutte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079 rubber tap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120 plywoo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15 formwork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306 turnove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567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8109 developmental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0 reinforced concre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77 standard model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orms Removed On Construction Sites Or Auxiliary Member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包括铝合金主板、铝合金端板和面板,所述铝合金端板设置在铝合金主板的两端,所述面板设置在铝合金主板和铝合金端板组成的凹槽内;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板和端板为铝合金材质,通过生成线挤出一体成型,重量轻,强度高,面板为木胶合板或木塑板,重量轻、成本低,不粘模,主板和端板以及面板通过螺钉或铆钉连接,无须焊接,生产效率高,拆装方便;同时无论是铝合金边框和背板,还有木塑面板都可以回收利用,绿色环保。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
背景技术
现代化建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模板,目前国内在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模板可以大体分为两种体系,一种是工厂加工标准型号的钢模板体系,另一种是以标准尺寸的木胶合板或竹胶合板现场切割组拼成型的软膜体系;钢模板体系的优点是:强度高,周转次数多,成型效果好,综合模板费用低,缺点是重量大,对塔吊要求高,施工进度受限,灵活度低;软膜体系的优点是:重量轻,对塔吊依赖小,尺寸灵活,施工速度快,缺点是:强度低,成型效果较差,施工成本高。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在不断追踪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对环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钢模板影响施工进度,木模板成本又太高,而且竹木胶合板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砍伐大量的森林资源,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很大,因此行业专家和从业者都在寻求一种更先进,成本更低,更环保的模板体系,近几年人们相继开发出:木塑模板、铝合金模板、铝框木塑模板,但经过实际使用发现,木塑模板虽然具备周转次数高,可回收再生利用,绿色环保,不粘模,混凝土成型效果好等优点,但其强度一直不能完全达到建筑施工的要求,使用过程中破损严重,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容易出现涨模等情况,严重影响工程质量,而且成本也不易控制;铝合金模板虽然强度高,尺寸精度高,但铝合金模板耐腐蚀性较差,很容易被混凝土溶液腐蚀而失效,而且铝合金模板的成本太高,很难在建筑业全面推广;现有的铝框木塑模板都是以角铝、铝板、铝方管等通过切割焊接框,然后在框内镶嵌木塑模板,这种结构虽然在理论上能够兼具铝合金模板重量轻强度高,木塑模板不粘模,更换方便的特点,但是铝框在焊接过程中尺寸精度难以保证,焊接应力和变形无法避免,而且工作量大,效率低,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包括铝合金主板、铝合金端板和面板,所述铝合金端板设置在铝合金主板的两端,所述面板设置在铝合金主板和铝合金端板组成的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铝合金主板包括铝合金边框,所述铝合金背板的两侧设置有铝合金边框,且该铝合金背板的下表面设置有铝合金肋板,所述铝合金边框和铝合金肋板沿挤出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主板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铝合金端板的外侧设置有若干条端板槽,所述端板槽上与主板连接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端板连接孔。
进一步的,所述铝合金端板通过连接孔和连接件连接在铝合金主板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放置在由铝合金边框的内表面、铝合金背板的上表面和铝合金端板的内表面构成的凹槽内,且该面板通过螺钉或铆钉与铝合金背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的下表面与铝合金背板上表面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铝合金端板的长度与铝合金主板的宽度相同,铝合金端板的高度与铝合金主板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铝合金边框的上沿与铝合金端板的上沿齐平。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为自攻螺钉或螺栓。
进一步的,所述面板为木塑复合板、木胶合板或竹胶合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主板和端板为铝合金材质,通过生成线挤出一体成型,重量轻,强度高,面板为木胶合板或木塑板,重量轻、成本低,不粘模,主板和端板以及面板通过螺钉或铆钉连接,无须焊接,生产效率高,拆装方便;同时无论是铝合金边框和背板,还有木塑面板都可以回收利用,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铝合金主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铝合金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铝合金主板和铝合金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的剖视图。
图中:
1、铝合金主板;2、铝合金端板;3、面板;4、连接件;101、铝合金边框;102、铝合金背板;103、铝合金肋板;1001、主板连接孔;201、端板槽;2001、端板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包括铝合金主板1、铝合金端板2和面板3,所述铝合金端板2设置在铝合金主板1的两端,所述面板3设置在铝合金主板1和铝合金端板2组成的凹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铝合金主板1包括铝合金边框101,所述铝合金背板102的两侧设置有铝合金边框101,且该铝合金背板120的下表面设置有铝合金肋板103,所述铝合金边框101和铝合金肋板103沿挤出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主板连接孔1001。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铝合金端板2的外侧设置有若干条端板槽201,所述端板槽201上与主板连接孔100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端板连接孔2001。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铝合金端板2通过连接孔2001和连接件4连接在铝合金主板1的两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面板3放置在由铝合金边框101的内表面、铝合金背板102的上表面和铝合金端板2的内表面构成的凹槽内,且该面板3通过螺钉或铆钉与铝合金背板102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面板3的下表面与铝合金背板102上表面贴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铝合金端板2的长度与铝合金主板1的宽度相同,铝合金端板2的高度与铝合金主板1的高度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铝合金边框101的上沿与铝合金端板2的上沿齐平。
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4为自攻螺钉或螺栓。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合金主板(1)、铝合金端板(2)和面板(3),所述铝合金端板(2)设置在铝合金主板(1)的两端,所述面板(3)设置在铝合金主板(1)和铝合金端板(2)组成的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主板(1)包括铝合金边框(101),所述铝合金背板(102)的两侧设置有铝合金边框(101),且该铝合金背板(120)的下表面设置有铝合金肋板(103),所述铝合金边框(101)和铝合金肋板(103)沿挤出方向上设置有若干个主板连接孔(100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端板(2)的外侧设置有若干条端板槽(201),所述端板槽(201)上与主板连接孔(1001)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端板连接孔(20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端板(2)通过连接孔(2001)和连接件(4)连接在铝合金主板(1)的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3)放置在由铝合金边框(101)的内表面、铝合金背板(102)的上表面和铝合金端板(2)的内表面构成的凹槽内,且该面板(3)通过螺钉或铆钉与铝合金背板(102)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3)的下表面与铝合金背板(102)上表面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端板(2)的长度与铝合金主板(1)的宽度相同,铝合金端板(2)的高度与铝合金主板(1)的高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铝合金边框(101)的上沿与铝合金端板(2)的上沿齐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为自攻螺钉或螺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53390.XU CN206110650U (zh) | 2016-09-13 | 2016-09-13 | 一种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53390.XU CN206110650U (zh) | 2016-09-13 | 2016-09-13 | 一种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110650U true CN206110650U (zh) | 2017-04-19 |
Family
ID=58519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53390.XU Active CN206110650U (zh) | 2016-09-13 | 2016-09-13 | 一种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110650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61026A (zh) * | 2017-08-22 | 2017-12-12 | 南方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铝模板及制造方法 |
CN108952142A (zh) * | 2018-07-26 | 2018-12-07 | 荆门它山之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建筑用模板 |
CN113107187A (zh) * | 2021-04-20 | 2021-07-13 | 刘先跃 | 一种透明复合建筑模板 |
CN114059761A (zh) * | 2021-12-20 | 2022-02-18 | 吉林省东北亚硅纤(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建筑模板 |
-
2016
- 2016-09-13 CN CN201621053390.XU patent/CN20611065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461026A (zh) * | 2017-08-22 | 2017-12-12 | 南方风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铝模板及制造方法 |
CN108952142A (zh) * | 2018-07-26 | 2018-12-07 | 荆门它山之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复合建筑用模板 |
CN113107187A (zh) * | 2021-04-20 | 2021-07-13 | 刘先跃 | 一种透明复合建筑模板 |
CN114059761A (zh) * | 2021-12-20 | 2022-02-18 | 吉林省东北亚硅纤(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新型建筑模板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110650U (zh) | 一种装配式铝合金复合模板 | |
CN202627475U (zh) | 脚手架连墙件 | |
CN206539003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模板 | |
CN201193401Y (zh) | 钢框覆膜竹胶合板模板 | |
CN201896448U (zh) | 一种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组合模板 | |
CN207761170U (zh) | 一种异形钢骨混凝土外包部分组合柱 | |
CN204781356U (zh) | 一种钢管混凝土柱与外包u形钢混凝土组合梁连接节点 | |
CN202644973U (zh) | 一种建筑模板 | |
CN207727989U (zh) | 直角型建筑铝合金模板与平模板安装组合结构 | |
CN207484953U (zh) | 一种轻型建筑铝合金模板 | |
CN206091278U (zh) | 一种表面加强的高分子材料建筑模板 | |
CN201649689U (zh) | 钢木组合推拉龙骨 | |
CN204715738U (zh) | 一种建筑用墙角模板 | |
CN209799347U (zh) | 一种可调节铝合金复合建筑模板 | |
CN209620590U (zh) | 一种背楞阴角连接扣件 | |
CN202627485U (zh) | 铝合金框建筑模板 | |
CN203213592U (zh) | 一种铝合金梁底模板 | |
CN207469761U (zh) | 一种木梁体系芯带连接结构 | |
CN212249169U (zh) | 一种组装式pvc木塑复合模板 | |
CN206034891U (zh) | 一种浇筑用面板 | |
CN201245926Y (zh) | 工字梁扣件 | |
CN216947757U (zh) | 一种玻璃钢建筑平型模板 | |
CN207110140U (zh) | 一种用于制作混凝土幕墙板的蜂窝板构件 | |
CN204850424U (zh) | 一种铝合金模板 | |
CN106592958B (zh) | 一种无框铝塑复合大模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80306 Address after: 100131 Shijingshan Road, Beijing, No. 20, No. Co-patentee after: Beijing China Iron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atentee after: Zhongtie Construction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 Address before: 100131 Shijingshan Road, Beijing, No. 20, No. Patentee before: Zhongtie Construction Group Corporation Limi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