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高效分水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水分离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效分水罐。
背景技术
在石油加工行业里,需要对开采出来的原油进行把油、水和气分离,然而把这些成分进行分离需要使用分水器。目前市面上的分水器包括筒体,该筒体为圆筒,筒体其呈纵向布置;筒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其外壁分别设置有出油口和排水口。
这类传统的分水器不能稳定分离油和水,液面容易波动比较大,耗时比较长,分离出来的效果不明显,分水质量不高,同时由于物料中油的粘稠度比较大,在室温或者低温的状态,液态油流动性比较小,往往当需要排油的时候,油的流速会比较慢或者会造成油在所述排油管堵塞,导致排水的效率也同时下降,生产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的不足之处,进而提供一种新型高效分水罐。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高效分水罐,包括分水罐筒体、管道连接组件、排水管、排油管、排液管和液位计,所述排液管设置于所述分水罐筒体的底端,所述液位计设置于所述分水罐筒体的外壁;
所述管道连接组件和排油管分别与所述分水罐筒体的侧壁相连通; 所述管道连接组件包括平衡连接管、排水连接管和套排竖直管,所述平衡连接管和排水连接管设置于所述套排竖直管两端的一侧,且与所述套排竖直管相连通,所述排水管套插于所述套排竖直管内;
还设置有进料漏斗和加热部件,所述进料漏斗设置于所述进料管的下端,所述加热部件设置于所述排油管的一侧。
更具体地,还设置有进料管、真空接管、排气接管和阀门视镜,所述进料管、真空接管、排气接管和阀门视镜设置所述分水罐筒体的顶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排油管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排油管分别设置于所述油槽板的上下侧。
更进一步地,所述液位计为玻璃板液位计, 所述液位计设置为两个。
更进一步地,还设置有油槽板,所述油槽板相对于所述排油管设置于所述分水罐筒体的内壁并与所述排油管相连通。
更进一步地,还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油槽板的底端。
更进一步地,还设置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设置于所述分水罐筒体的筒壁外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分水罐通过设置加热部件对罐体油水分离后进行高效排油排水,不但能使油水进行稳定分离排出,减少油水分界面的波动,同时可根据物料中油的密度,对排油管中油进行不同程度上的加热,加快排油排水的速率,降低生产成本,市场前景可观;2.设置所述油槽板,能使得油水分界液面趋于稳定,以便于排水或者排油;3.采用玻璃板液位计,可清晰观察到物料与水分界线的高度,便于根据油水分界线的偏移来调节出口阀门;4.通过设置两个所述排油管,通过物料从上下所述排油管排出,加快排油的流速,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分水罐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分水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分水罐的工作流向示意图。
其中:分水罐筒体1、进料管2、进料漏斗21、真空接管3、排气接管4、管道连接组件5、平衡连接管51、排水连接管52、套排竖直管53、排水管6、排油管7、排液管8、阀门视镜9、液位计10、油槽板11、盖板12、固定支架13、加热部件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高效分水罐,如图1和2所示,包括分水罐筒体1、管道连接组件5、排水管6、排油管7、排液管8和液位计10,所述排液管8设置于所述分水罐筒体1的底端,所述液位计10设置于所述分水罐筒体1的外壁;
所述管道连接组件5和排油管7分别与所述分水罐筒体1的侧壁相连通; 所述管道连接组件5包括平衡连接管51、排水连接管52和套排竖直管53,所述平衡连接管51和排水连接管52设置于所述套排竖直管53两端的一侧,且与所述套排竖直管53相连通,所述排水管6套插于所述套排竖直管53内,
还设置有进料漏斗21和加热部件14,所述进料漏斗21设置于所述进料管2的下端,所述加热部件14设置于所述排油管7的一侧。所述进料漏斗21为长颈漏斗,长颈漏斗的颈长为超过所述排水管6管口的位置。通过所述进料漏斗21便于向分水罐注入物料,其次由于物料中包含气体、比重轻的油及水,静置一段时间后,因为油和水的密度不同,会自动分层,漏斗颈长的长度使得物料的有更好的分层效果,同时能对物料起到液封的作用。
于此同时,由于油的粘稠度比较大,在室温或者低温的状态,液态油流动性比较小,往往当需要排油的时候,油的流速会比较慢或者会造成油在所述排油管7堵塞,导致排水的效率也同时下降,因此设置所述加热部件14,对排油管内的油进行适度加热,增大其排油的流动性,加快排油速度的同时加快排水的速度,最终实现高效分水,提高生产工作的效率。
更具体地,还设置有进料管2、真空接管3、排气接管4和阀门视镜9,所述进料管2、真空接管3、排气接管4和阀门视镜9设置所述分水罐筒体1的顶端。
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安装真空接管3和排气接管4,所述分水罐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分水工作,所述阀门视镜9装在分水罐的顶部封头上,通过所述阀门视镜9来安装探照灯,以便于看清楚罐内液面的情况,当分水罐工作时,物料通过所述进料管2缓慢地进入到分水罐内(物料包含有气体、水和比重轻的油),静置一段时间后,物料会自动分层,油在上层水在下层,通过观察所述液位计10的液面,当液面达到所规定的分界线时,打开阀门,对物料进行排油和排水同步工作。在排油排水的同时加入物料,控制排油排水的流速等于进料的速度,水会从所述排水连接管52排出进入到所述套排竖直管53内,再由所述排水管6实施排水,所述平衡连接管51与所述套排竖直管53相连通,起到平衡罐体气体压强大小的作用,防止物料液面波动大,与此同时,打开阀门,油可以从所述排油管7实施排油,通过该分水罐可稳定地对物料进行分液,提高分水的质量和速率,其中所述排液管8处于关闭状态,当分水罐不再分水时或者在清洗罐体的后,可以通过所述排液管8进行把液体干净地排走。
更进一步地,还设置有油槽板11和盖板12,所述油槽板11相对于所述排油管7设置于所述分水罐筒体1的内壁并与所述排油管7相连通,所述盖板12设置于所述油槽板11的底端。
若把油水直接排水或者排油,分水罐内的油水分界液面会波动比较大,为了减少波动的幅度,设置所述油槽板11,能使得油水分界液面趋于稳定,以便于排水或者排油。所述油槽板11的底端通过设置所述盖板12,能把所述油槽板11底部封闭起来,物料只能从所述油槽板11上端进入,再有所述排油管7排出。
更进一步地,所述排油管7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排油管7分别设置于所述油槽板11的上下侧。通过在所述油槽板11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设置两个所述排油管7,当所述油槽板11装上物料时,需要进行排油。通过物料从上下所述排油管7排出,加快排油的流速,提高工作效率。
优选地,所述液位计10为玻璃板液位计10, 所述液位计10设置为两个。玻璃板液位计10可用来直接指示密封容器中的液位高度,具有结构简单,直观可靠,经久耐用和维修方便等优点,采用玻璃板液位计10,可清晰观察到物料与水分界线的高度,便于根据油水分界线的偏移来调节出口阀门。在特殊情况下,若物料的密度发生变化,就需要调整出口阀门,使得油水分界线不发生偏移直至稳定即可。由于分水罐太高,所述液位计10的长度不够长,设置两个所述液位计10是即解决了液位计10不够长的问题,也避免了使用过长的液位计10容易导致损坏,同时两个短小的所述液位计10便于安装拆卸,方便维修。
更具体地,还设置有固定支架13,所述固定支架13设置于所述分水罐筒体1的筒壁外侧。通过在所述分水罐筒体1的筒壁外侧三个不同角度设置三个所述固定支架13,对整个所述分水罐起到一个支撑固定的作用,能稳定平衡分水罐水平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分水罐进行工作时,如图3所示,所述阀门视镜9装在分水罐的顶部封头上,打开所述阀门视镜9上的探照灯,照亮罐内的物料,以便通过所述液位计10观察液面的情况,向所述进料管2缓慢地加入物料,物料经过所述进料漏斗21进入到分水罐内,静置一段时间后,由于油和水的密度不同,物料会自动分层,油在上层水在下层。如图3所示,罐体上设置有排油线、排水线和油水分界线,所述排油线的位置与所述油槽板11的上端保持水平一致,所述排水线的位置与所述排水管7的顶端保持水平一致,所述油水分界线的位置设置在所述排水连接管52的上方,且在所述排水线的下方。
通过观察所述液位计10的液面,打开阀门,对物料进行排油和排水同步工作。在排油排水的同时加入物料,控制物料的油液面始终处于排油线之上,不能低于所述排油线,否则无法排油;同时控制水液面始终处于排水线与排油线之间,不能低于所述排水线,否则无法排水,当物料分层后的油水分界面要处于所述油水分界线之上,从而防止油进入所述排水连接管52排出。因此,通过观察液面状态,控制排油排水的流速等于进料的速度,水会从所述排水连接管52排出进入到所述套排竖直管53内,由于水位的高度差通过所述排水管6实施排水,与此同时,打开阀门,油可以从所述排油管7实施排油,本分水罐对物料中与水不相溶的液体进行有效分液,把水分离出来,通过设置所述液位计10和油槽板11,不但观察控制罐内情况来调节阀门来实施排水排油,而且能减小罐内液面的波动幅度,稳定排水,从而提高分水的质量和速率,本分水罐适应市场需求,应用广泛。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