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6045157U - 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 - Google Patents

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6045157U
CN206045157U CN201620483703.9U CN201620483703U CN206045157U CN 206045157 U CN206045157 U CN 206045157U CN 201620483703 U CN201620483703 U CN 201620483703U CN 206045157 U CN206045157 U CN 2060451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tube body
gastric tube
gastric
inflation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8370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雯
谌永毅
汤新辉
沈波涌
胡小弟
舒文献
康虹
熊玉芳
张岸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Cancer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Cancer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Cancer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Hunan Cancer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62048370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60451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60451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604515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包括胃管本体、气囊、充气装置和吸引装置,所述气囊包括上气囊和下气囊,所述充气装置包括上气囊充气装置和下气囊充气装置,所述上气囊和下气囊分别设置在所述胃管本体的上方和下方,位于所述下气囊的下方,在所述胃管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侧孔,所述胃管本体分别与所述上气囊充气装置、下气囊充气装置和吸引装置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防止胃液返流和胃管本体脱出且允许唾液、血液等液体流入咽喉。

Description

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
背景技术
病人经胃肠道术或食道术后需禁食禁饮3~4天。术后需将胃管插入胃肠道内且胃管外接负压引流盒,保证负压状态。在负压作用下,利用胃管将胃肠道内的消化液、肠液和胃液等从胃管内吸出,以来减少胃肠道内的压力。由于术后3~4天内,病人需绝对的禁食禁饮,这样病人会很痛苦,病人经常会感到口渴,因口渴而误吞口水、漱口时误吞温开水等,影响伤口的愈合,甚至加重病情。而现有的胃管由鼻孔插入,经由咽部,通过食管到达胃部,多是用来抽胃液,也可用来往胃里注入液体提供给病人必须的食物和营养,功能比较单一。如专利号201310470885.7公开的一种胃管,所述的胃管包含胃管本体和导丝,该胃管本体的管壁外侧沿管体方向设有刻度,且胃管本体的管腔内放有一根导丝;所述的导丝尾端伸出胃管本体,且尾端端头设有拉手。此专利只是起到易插入的作用,仍旧不能减轻病人的痛苦。
另外,由于人体的咽部和喷门对伸入的异物有自然的排斥反应,经常出现干呕的现象,会导致胃管脱出,给治疗带来很大不便。现胃管一般是通过胶带粘贴进行固定,但胶带容易造成病人鼻腔带来不适,严重时甚至会红肿发痒;而且胶带经过长时间粘贴其粘性会降低,胃管依旧固定不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防止胃液返流和胃管本体脱出且允许唾液、分泌物等液体流入咽喉。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包括胃管本体、气囊、充气装置和吸引装置,所述气囊包括上气囊和下气囊,所述充气装置包括上气囊充气装置和下气囊充气装置,所述上气囊和下气囊分别设置在所述胃管本体的上方和下方,位于所述下气囊的下方,在所述胃管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侧孔,所述胃管本体分别与所述上气囊充气装置、下气囊充气装置和吸引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胃管本体通过上充气导管与所述上气囊充气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胃管本体通过下充气导管与所述下气囊充气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吸引装置包括吸引导管和吸引接头,所述胃管本体通过所述吸引导管与所述吸引接头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胃管本体的底端封闭,且底端呈半球状。
进一步的,位于所述下气囊的下方,在所述胃管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侧孔,若干所述侧孔设置在所述胃管本体的不同圆周上且位置错开。
进一步的,所述上气囊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下气囊的最大直径。
进一步的,所述胃管本体内设置有一根导丝,所述导丝的尾端伸出所述胃管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导丝的尾端端头设置有拉手。
使用时,上气囊置于食道术后的手术上端,下气囊位于胃的上方,即贲门下方。下气囊用于防止胃液和胃内的容物返流。上气囊用于防止口腔分泌物,比如唾液、分泌物等流入而污染伤口,导致伤口感染和影响伤口愈合。由于上气囊置于手术上端,因此病人可以有唾液、分泌物或温开水等流入,这样病人口渴时可以饮水或吞口水,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另外,囤积在上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吸引装置快速将上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吸除。病人术后3~4天内,由于需绝对禁食禁饮,为防止唾液、分泌物或口水等流入而污染伤口,此3~4天内上气囊处于充气状态。当3~4天后,病人可以进食饮水时,上气囊处于不充气状态,使用方便和灵活。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气囊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下气囊的最大直径。胃管本体置于胃肠道内时,上气囊和下气囊处于未充气状态。胃管本体置入后,通过上气囊充气装置和下气囊充气装置分别向上气囊和下气囊内充气。下气囊和上气囊充气膨胀后会分别撑住胃和食道,由于下气囊充气膨胀后其大于食道的口径,当胃管本体往外拉时胃管本体不会脱出,因此有效地起到了胃管本体防脱出作用。同时由于上气囊充气装置与上气囊相连通,下气囊充气装置与下气囊相连通,当上气囊充气装置和下气囊充气装置分别向上气囊和下气囊内充气时,上气囊充气装置和上气囊同时充气膨胀,已通过外露在人体的上气囊充气装置来反应上气囊的充气量。同样,下气囊充气装置和下气囊同时充气膨胀,已通过外露在人体的下气囊充气装置来反应下气囊的充气量。
本实用新型位于下气囊下方,在胃管本体上开有若干侧孔,同时设置于胃管本体的不同圆周上且位置错开,以能够通过注射器多方位吸取胃内的胃液,保证胃液完全吸出。
本实用新型胃管本体的底端封闭且设置成半球状,有利于胃管本体插入胃肠道内时,防止胃管本体底端插伤胃肠道,同时减轻胃管本体插入胃肠道内时病人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在胃管本体内设置有一根导丝,即在插入胃管本体插入病人胃肠道时,能够通过导丝来增加胃管本体的韧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一次插入的成功率。另外,导丝的尾端伸出胃管本体,且导丝的尾端端头设置有拉手,即在胃管本体插入成功后能够通过拉手轻松顺利地将导丝从胃管本体内拉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胃管本体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上气囊和下气囊,上气囊有效地防止口腔分泌物,比如唾液、分泌物或温开水等流入而污染伤口,导致伤口感染和影响伤口愈合,因此病人术后可以适当饮水,囤积在上气囊上方的液体,可以通过吸引装置快速将上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吸除,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下气囊用于防止胃液和胃内的容物返流,且起到胃管本体防脱出的功能。胃管本体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侧孔,有利于胃液的完全吸出。且胃管本体底端设置成半球状,便于胃管的插入,防止胃管插入时损伤胃肠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标记:
1胃管本体,2上气囊,3下气囊,4上充气导管,5上气囊充气装置,6下充气导管,7下气囊充气装置,8吸引装置,9侧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包括胃管本体1、气囊、充气装置和吸引装置8,所述气囊包括上气囊2和下气囊3,所述充气装置包括上气囊充气装置5和下气囊充气装置7,所述上气囊2和下气囊3分别设置在所述胃管本体1的上方和下方,位于所述下气囊3的下方,在所述胃管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侧孔9,所述胃管本体1分别与所述上气囊充气装置5、下气囊充气装置7和吸引装置8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胃管本体1通过上充气导管4与所述上气囊充气装置5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胃管本体1通过下充气导管6与所述下气囊充气装置7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吸引装置8包括吸引导管和吸引接头,所述胃管本体1通过所述吸引导管与所述吸引接头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胃管本体1的底端封闭,且底端呈半球状。
本实用新型的位于所述下气囊3的下方,在所述胃管本体1上设置有若干侧孔9,若干所述侧孔9设置在所述胃管本体1的不同圆周上且位置错开。
本实用新型的所述上气囊2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下气囊3的最大直径。
使用时,上气囊2置于食道术后的手术上端,下气囊3位于胃的上方,即贲门下方。下气囊3用于防止胃液和胃内的容物返流。上气囊2用于防止口腔分泌物,比如唾液、分泌物等流入而污染伤口,导致伤口感染和影响伤口愈合。由于上气囊2置于手术上端,因此病人可以有唾液、分泌物或温开水等流入,这样病人口渴时可以饮水或吞口水,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另外,囤积在上气囊2上方的分泌物,可以通过吸引装置8快速将上气囊2上方的分泌物吸除。病人术后3~4天内,由于需绝对禁食禁饮,为防止唾液、分泌物或口水等流入而污染伤口,此3~4天内上气囊2处于充气状态。当3~4天后,病人可以进食饮水时,上气囊2处于不充气状态,使用方便和灵活。
本实用新型优选地,上气囊2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下气囊3的最大直径。胃管本体1置于胃肠道内时,上气囊2和下气囊3处于未充气状态。胃管本体1置入后,通过上气囊充气装置5和下气囊充气装置7分别向上气囊2和下气囊3内充气。下气囊3和上气囊2充气膨胀后会分别撑住胃和食道,由于下气囊3充气膨胀后其大于食道的口径,当胃管本体1往外拉时胃管本体1不会脱出,因此有效地起到了胃管本体1防脱出的作用。同时由于上气囊充气装置5与上气囊2相连通,下气囊充气装置7与下气囊3相连通,当上气囊充气装置5和下气囊充气装置7分别向上气囊2和下气囊3内充气时,上气囊充气装置5和上气囊2同时充气膨胀,已通过外露在人体的上气囊充气装置5来反应上气囊2的充气量。同样,下气囊充气装置7和下气囊3同时充气膨胀,已通过外露在人体的下气囊充气装置7来反应下气囊3的充气量。
本实用新型位于下气囊3下方,在胃管本体1上开有若干侧孔9,同时设置于胃管本体1的不同圆周上且位置错开,以能够通过注射器多方位吸取胃内的胃液,保证胃液完全吸出。
本实用新型胃管本体1的底端封闭且设置成半球状,有利于胃管本体1插入胃肠道内时,防止胃管本体1底端插伤胃肠道,同时减轻胃管本体1插入胃肠道内时病人的痛苦。
本实用新型在胃管本体1内设置有一根导丝,即在插入胃管本体1插入病人胃肠道时,能够通过导丝来增加胃管本体1的韧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一次插入的成功率。另外,导丝的尾端伸出胃管本体1,且导丝的尾端端头设置有拉手,即在胃管本体1插入成功后,能够通过拉手轻松顺利地将导丝从胃管本体1内拉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胃管本体1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上气囊2和下气囊3,上气囊2有效地防止口腔分泌物,比如唾液、分泌物或温开水等流入而污染伤口,导致伤口感染和影响伤口愈合,因此病人术后可以适当饮水,且囤积在上气囊2上方的液体,可以通过吸引装置8快速将上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吸除,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下气囊3用于防止胃液和胃内的容物返流,且起到胃管本体1防脱出的功能。胃管本体1的下方设置有若干侧孔9,有利于胃液的完全吸出。且胃管本体1底端设置成半球状,便于胃管本体1的插入,防止胃管本体1插入时损伤胃肠道。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胃管本体、气囊、充气装置和吸引装置,所述气囊包括上气囊和下气囊,所述充气装置包括上气囊充气装置和下气囊充气装置,所述上气囊和下气囊分别设置在所述胃管本体的上方和下方,位于所述下气囊的下方,在所述胃管本体上设置有若干侧孔,所述胃管本体分别与所述上气囊充气装置、下气囊充气装置和吸引装置相连接;所述胃管本体的底端封闭,且底端呈半球状;若干所述侧孔设置在所述胃管本体的不同圆周上且位置错开;所述上气囊的最大直径小于所述下气囊的最大直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本体通过上充气导管与所述上气囊充气装置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本体通过下充气导管与所述下气囊充气装置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装置包括吸引导管和吸引接头,所述胃管本体通过所述吸引导管与所述吸引接头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本体内设置有一根导丝,所述导丝的尾端伸出所述胃管本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丝的尾端端头设置有拉手。
CN201620483703.9U 2016-05-25 2016-05-25 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451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3703.9U CN206045157U (zh) 2016-05-25 2016-05-25 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3703.9U CN206045157U (zh) 2016-05-25 2016-05-25 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6045157U true CN206045157U (zh) 2017-03-29

Family

ID=58371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8370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45157U (zh) 2016-05-25 2016-05-25 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60451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19723A (zh) * 2022-11-15 2023-04-28 浙江大学 带有气囊的胃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019723A (zh) * 2022-11-15 2023-04-28 浙江大学 带有气囊的胃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439782B2 (en) Inflatable laryngeal mask airway for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N103990223A (zh) 一种带金属导丝的多功能三腔气囊胃管
CN202052182U (zh) 胃肠套管
CN206045157U (zh) 用于胃肠道术后病人的胃管
CN203226804U (zh) 防返流弹簧型内镜外套管
CN209137399U (zh) 一种脓腔引流空肠营养双功管
CN211301214U (zh) 一种鼻饲胃管
CN204655536U (zh) 一种膈膜式胃管
CN208959081U (zh) 一种鼻胃管
CN208852036U (zh) 一种多功能肠胃营养减压管
CN212187176U (zh) 用于食管狭窄患者的多功能鼻饲营养装置
CN213219296U (zh) 一种抗返流、封堵食管气管瘘的鼻胃管
CN209060031U (zh) 可显色带冲洗功能重力型鼻肠管
CN210813403U (zh) 一种食道引流型四腔两囊胃管
CN210521415U (zh) 一种多功能三腔三囊胃肠管
CN208741721U (zh) 一种用于消化科的胃管装置
CN111888264A (zh) 用于食管狭窄患者的多功能鼻饲营养装置
CN217409542U (zh) 胃管
CN215536715U (zh) 一次性使用无菌双腔胃肠管
CN215133643U (zh) 一种新型肠胃营养减压管
CN215607767U (zh) 一种可吸痰的胃管
CN211068671U (zh) 一种双腔胃管
CN218793253U (zh) 一种防脱落引流器
CN219646387U (zh) 一种用于胃肠减压的胃管
CN209033210U (zh) 一种胃造瘘术所用的双腔同心胃肠减压营养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9

Termination date: 2018052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