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6031652U - 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 - Google Patents
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6031652U CN206031652U CN201621004368.6U CN201621004368U CN206031652U CN 206031652 U CN206031652 U CN 206031652U CN 201621004368 U CN201621004368 U CN 201621004368U CN 206031652 U CN206031652 U CN 2060316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 hinged
- seat
- wheel
- rear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主要包括前车架、前轮、后车架、座椅和后轮,前车架为可伸缩车架,前车架的上端安设有车把手,前车架的下端固定有卡座,卡座内开有卡口,所述前轮可设置在卡口内,前轮的轮轴两端与卡座铰接;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通过踏板机构铰接,后车架的下部与后轮的轮轴铰接,后车架的顶部设有铰接座,铰接座与座杆的下端铰接,座杆的上端与座椅固定连接,座杆的上端可绕铰接座转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以后车架为中心,前车架、踏板、座椅等均可向后车架快速收缩折叠,最终可折叠成类矩形箱体,大大缩小了体积,可放入包中随身携带,也可直接拖行或手提,不会对他人造成危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具体涉及一种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拥堵,燃油车尾气排放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人青睐小型的电动交通工具。然而,现有轻型电动车占用空间大,不利于携带,且将其携带至公交车或地铁上时不便;另外一些重量超标、尺寸过大的轻型电动车被限制携带上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这些均给使用者造成不便。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易携带的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主要包括前车架、前轮、后车架、座椅和后轮,前车架为可伸缩车架,前车架的上端安设有车把手,前车架的下端固定有卡座,卡座内开有卡口,所述前轮可设置在卡口内,前轮的轮轴两端与卡座铰接;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通过踏板机构铰接,后车架的下部与后轮的轮轴铰接,后车架的顶部设有铰接座,铰接座与座杆的下端铰接,座杆的上端与座椅固定连接,座杆的上端可绕铰接座转动;所述后轮内置轮毂电机、车身电源和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锂电池、电机电连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踏板机构包括前踏板和后踏板,前踏板的一端与前车架铰接,前踏板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后踏板的一端铰接,后踏板的另一端与后车架铰接;前踏板和后踏板可绕各自的固定端向上转动。
按上述方案,所述后踏板上开设有与前踏板相适配的凹槽,当前踏板和后踏板绕各自的固定端向上转动时,前踏板可卡合在后踏板的凹槽中。
按上述方案,在前踏板与后踏板的铰接处设置有环扣。
按上述方案,所述后车架呈箱型,后车架的下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后轮可安设在第一卡槽内,后轮的轮轴与后车架铰接。
按上述方案,所述后车架与踏板机构铰接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与踏板机构相配置;所述踏板机构折叠后可插入后车架的第二卡槽中。
按上述方案,所述车把手包括与前车架上端相连的把手座体,把手座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左把手和右把手。
按上述方案,所述左把手内置电池,左把手外设有灯泡及灯泡开关,左把手的一端与把手座体通过金属触片和金属凸起连接,金属凸起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所述金属凸起设置在左把手的固定端,金属凸起与开设在把手座体上的凹点相配合。
按上述方案,所述右把手的一端伸出有触头,触头与开设在把手座体内的第三卡槽相配合。
按上述方案,所述电动车还设置有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减振器,第一减振器的一端与前车架相连,第一减振器的另一端与前踏板相连;所述第二减振器的一端与后车架相连,第二减振器的另一端与后踏板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以后车架为中心,前车架、踏板、座椅等均可向后车架快速收缩折叠,最终可折叠成类矩形箱体,大大缩小了体积,可放入包中随身携带,也可直接拖行或手提,不会对他人造成危害;展开行驶时,能像普通电动车一样使用;本实用新型采用锁定机构,在展开时能够锁定各部件,保持所述电动车的结构稳定性,保证安全行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折叠后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拖行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中踏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车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前车架;2、前轮;3、后车架;4、后轮;5、卡座;6、铰接座;7、座椅;8、座杆;9、前踏板;10、后踏板;11、环扣;12、把手座体;13、左把手;14、右把手;15、灯泡开关;16、凸起按钮;17、触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描述。
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主要包括前车架1、前轮2、后车架3、座椅7和后轮5,前车架1为可伸缩车架,前车架1的上端安设有车把手,前车架1的下端固定有卡座5,卡座5内开有卡口,所述前轮2可设置在卡口内,前轮2的轮轴两端与卡座5铰接;前车架1与后车架3之间通过踏板机构铰接,后车架3的下部与后轮4的轮轴铰接,后车架3的顶部设有铰接座6,铰接座6与座杆8的下端铰接,座杆8的上端与座椅7铰接(座椅7可绕铰接端转动),座杆8的上端可绕铰接座6转动;所述后轮4内置轮毂电机、车身电源和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车身电源和轮毂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内置有控制程序,通过控制程序对电动车的各项参数进行控制;所有线路均隐蔽布置。
如图5所示,踏板机构包括前踏板9和后踏板10,前踏板9的一端与前车架1铰接,前踏板9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后踏板10的一端铰接,后踏板10的另一端与后车架3铰接;所述后踏板10上开设有与前踏板9相适配的凹槽,在前踏板9与后踏板10的铰接处安设有环扣11,提拉环扣11时,前踏板9和后踏板10可绕各自的固定端向上转动,前踏板9可卡合在后踏板10的凹槽中;所述电动车展开时,后车架3与后踏板10的后端端面贴合限位,有效降低限位的复杂程度,提高车身的稳定性。
后车架3呈矩形,后车架3的下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后轮4可安设在第一卡槽内,后轮4的轮轴与后车架3铰接;所述后车架3与踏板机构铰接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与踏板机构相配置;所述前踏板9和后踏板10折叠后可插入后车架3的第二卡槽中;所述座杆8与后车架3的上表面成90度夹角,折叠后如行李箱拖拉行驶。
如图6所示,车把手包括与前车架1上端相连的把手座体12,把手座体12上安装有数码显示仪表,数码显示仪表与控制器相连;把手座体12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左把手13和右把手14,其中,左车把13和/或右把手14可作为手电筒,以左把手13为例进行说明。左把手13内置电池,左把手13外设有灯泡及灯泡开关15,左把手13的一端与把手座体12通过金属触片和金属凸起连接,金属凸起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电源始终为电池充电,直至充满为止;所述金属凸起设置在左把手13的固定端,金属凸起与开设在把手座体12上的凹点相配合,所述金属凸起上置凸起按钮16,按下凸起按钮16时,可使金属凸起与凹点分离,取下左把手13(也即手电筒)。所述右把手14的一端伸出有触头(可为金属材料制成),触头与开设在把手座体12内的第三卡槽相配合;所述第三卡槽内设置有锁块,实现右把手14的径向定位。
为了保证舒适度和安全性,所述电动车还设置有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减振器,第一减振器的一端与前车架1相连,第一减振器的另一端与前踏板9相连;所述第二减振器的一端与后车架3相连,第二减振器的另一端与后踏板10相连。
在铰接座6的下部设有管槽(管槽可为3cm),管槽与座杆8的下部相配合,管槽实现座杆8展开时的轴向定位;折叠时,将座杆8向上提拉使其下部脱离管槽,再绕铰接端向前车架1方向转动。
在前车架1上设有弹簧,弹簧与限位块相连,限位块与开设在前踏板9前端的限位槽配合;展开时,限位块在弹簧的作用下凸出,与限位槽配合,前踏板9锁定,保证前车架1和前踏板9的稳定性;折叠时,在外力作用下,限位块与限位槽脱离,解除前车架1对前踏板9的锁定。
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过程为:首选,将车把手旋转90度,按下凸起按钮16,取下左车把手;接着,收缩踏板:竖直向上提起前踏板9上的环扣11,使前踏板9和后踏板10重叠,形成立式折叠体,并将折叠体的环扣11嵌入后车架3的第二卡槽中;然后,收缩前车架1,前踏板9的限位槽与前车架1的限位块脱离,解除对车把手的限制,此时车把手在重力的作用下滑下,实现前车架1的收缩;最后,折叠座杆8:向上提起座杆8直至座杆8与铰接座6的管槽分离,再将座杆8向前车架1的方向旋转至座杆7与后车架3的上表面紧贴,如图3所示。收缩完成的所述电动车呈箱式或电脑包式,可放入包内携带。收缩时,竖直向上提起前踏板9上的环扣11,使前踏板9和后踏板10重叠,形成立式折叠体,座杆8与后车架3的上平面成90°夹角,此时所述电动车类似于拉杆箱结构,可以通过拉座椅7上的把手拖拉行驶,如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展开过程与折叠过程相反,展开时先展开座椅7和座杆8,再展开踏板机构,接着展开前车架1,最后展开车把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前车架、前轮、后车架、座椅和后轮,前车架为可伸缩车架,前车架的上端安设有车把手,前车架的下端固定有卡座,卡座内开有卡口,所述前轮可设置在卡口内,前轮的轮轴两端与卡座铰接;前车架与后车架之间通过踏板机构铰接,后车架的下部与后轮的轮轴铰接,后车架的顶部设有铰接座,铰接座与座杆的下端铰接,座杆的上端与座椅固定连接,座杆的上端可绕铰接座转动;所述后轮内置轮毂电机、车身电源和控制器,控制器分别与车身电源和轮毂电机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机构包括前踏板和后踏板,前踏板的一端与前车架铰接,前踏板的另一端通过转轴与后踏板的一端铰接,后踏板的另一端与后车架铰接;前踏板和后踏板可绕各自的固定端向上转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踏板上开设有与前踏板相适配的凹槽,当前踏板和后踏板绕各自的固定端向上转动时,前踏板可卡合在后踏板的凹槽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其特征在于,在前踏板与后踏板的铰接处设置有环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呈箱型,后车架的下部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后轮可安设在第一卡槽内,后轮的轮轴与后车架铰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车架与踏板机构铰接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卡槽,第二卡槽与踏板机构相配置;所述踏板机构折叠后可插入后车架的第二卡槽中。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把手包括与前车架上端相连的把手座体,把手座体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左把手和右把手。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把手内置电池,左把手外设有灯泡及灯泡开关,左把手的一端与把手座体通过金属触片和金属凸起连接,金属凸起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所述金属凸起设置在左把手的固定端,金属凸起与开设在把手座体上的凹点相配合。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把手的一端伸出有触头,触头与开设在把手座体内的第三卡槽相配合。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车还设置有第一减振器和第二减振器,第一减振器的一端与前车架相连,第一减振器的另一端与前踏板相连;所述第二减振器的一端与后车架相连,第二减振器的另一端与后踏板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04368.6U CN206031652U (zh) | 2016-08-30 | 2016-08-30 | 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1004368.6U CN206031652U (zh) | 2016-08-30 | 2016-08-30 | 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6031652U true CN206031652U (zh) | 2017-03-22 |
Family
ID=582995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1004368.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6031652U (zh) | 2016-08-30 | 2016-08-30 | 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603165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61468A (zh) * | 2021-11-05 | 2022-04-01 | 广州哈士奇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滑板车的折叠踏板及滑板车 |
-
2016
- 2016-08-30 CN CN201621004368.6U patent/CN20603165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61468A (zh) * | 2021-11-05 | 2022-04-01 | 广州哈士奇产品设计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滑板车的折叠踏板及滑板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290843A (zh) | 可折叠电动自行车 | |
CN203094323U (zh) | 带有减震装置的折叠式电动自行车 | |
CN104648575A (zh) | 一种箱型折叠式电动自行车 | |
CN205273752U (zh) | 一种可折叠的电动自行车 | |
CN206031652U (zh) | 电脑包式折叠轻型电动车 | |
CN105711719A (zh) | 可折叠的电动自行车 | |
CN103129688B (zh) | 折叠式电动自行车 | |
CN204161576U (zh) | 可折叠电动自行车 | |
CN205417942U (zh) | 一种可折叠滑板车 | |
CN206218106U (zh) | 新型分体式电动滑板车 | |
CN209667295U (zh) | 折叠式电动三轮车 | |
CN102530160B (zh) | 一种能折叠成箱包的电动自行车 | |
CN201923264U (zh) | 一种可折叠成箱体的电动滑板车 | |
CN205632843U (zh) | 一种折叠式电动车 | |
CN204077932U (zh) | 一种可骑行折叠式旅行箱 | |
CN202896790U (zh) | 新型婴儿车 | |
CN205499209U (zh) | 一种可折叠便携式电动滑板自行车 | |
CN105691516A (zh) | 车身折叠机构 | |
CN202115656U (zh) | 三轮折叠电动自行车 | |
CN204775733U (zh) | 便携车 | |
CN105416483A (zh) | 微型折叠电动车 | |
CN206466105U (zh) | 一种电动折叠三轮车 | |
CN206358278U (zh) | 折叠式电动代步车 | |
CN207000711U (zh) | 电动滑板折叠行李车 | |
CN207078261U (zh) | 多功能折叠电动滑板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322 Termination date: 201808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