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957349U - 室外机 - Google Patents

室外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57349U
CN205957349U CN201590000230.6U CN201590000230U CN205957349U CN 205957349 U CN205957349 U CN 205957349U CN 201590000230 U CN201590000230 U CN 201590000230U CN 205957349 U CN205957349 U CN 205957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mises station
handle portion
housing
panel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9000023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保野俊行
阵内宽之
簗濑智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57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57349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24F1/56Casing or covers of 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fan guar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室外机具有由长方体形成的壳体,该长方体具有:俯视观察时以长边部为一边的一对第1侧面部;以及俯视观察时以长度比长边部短的短边部为一边的一对第2侧面部,在所述室外机中,在一对第1侧面部的上部形成有把手部。

Description

室外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装置的室外机。
背景技术
在空调机的室外机中设置有把手部,以便在安装时等能够由人进行搬运。这样的把手部在比室外机主体外廓的侧面更向外侧方向突出的状态下,设置于顶面面板的短边侧的侧面(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227487号公报
在现有的室外机(专利文献1)中,在比室外机主体的壳体的短边侧侧面更向外侧方向突出的状态下设置有把手部,因此室外机的长边方向的尺寸变大,包装时的尺寸变大,从而导致搬运效率变差。另外,在设置时,把手部从室外机主体的壳体向外侧方向突出,从而使设置空间增大。并且,对于近年的室外机的大型化所引起的重量增加,在由两个人进行搬运时,由于把手部存在于室外机主体的壳体的短边侧,所以也存在作业者难以把持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以上述那样的课题为背景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空调装置的室外机,通过在包装时与设置时这两种情况下成为死角的位置配置把手部,从而能够兼得室外机的搬运效率的提高与设置空间的有效化,并能够减少室外机的大型化给作业者带来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室外机具备由长方体形成的壳体,该长方体具有:俯视观察时以长边部为一边的一对第1侧面部;以及俯视观察时以长度比长边部短的短边部为一边的一对第2侧面部,在上述室外机中,在一对第1侧面部的上部形成有把手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室外机中,通过在俯视观察时以壳体的长边 部为一边的一对第1侧面部配置把手部,从而在包装时与设置时这两种情况下成为死角的位置设置把手部,由此能够兼得室外机的搬运效率的提高与设置空间的有效化,并能够使作业者容易把持壳体而提高搬运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顶面面板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顶面面板的俯视图与3面的侧视图的图。
图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图5的Z-Z剖视图。
图7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图5的Y-Y剖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顶面面板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顶面面板的俯视图与3面的侧视图的图。
图10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室外机的顶面面板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室外机的顶面面板的俯视图与3面的侧视图的图。
图12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外机的立体图。
图13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外机的分解立体图。
图14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室外机的正面侧立体图。
图15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室外机的背面侧立体图。
图16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室外机的主视图。
图17是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室外机的后视图。
图18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室外机的图16的Z-Z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进行说明。
以下说明的室外机的结构只不过是一个例子,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室外机并不限定于这种结构。另外,在各图中,对于相同或者类似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或者省略标注附图标记。另外,对于细致的构造,适当地简化或者省略图示。另外,适当地简化或者省略重复或类似的说明。
实施方式1.
使用图1~图7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进行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顶面面板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顶面面板的俯视图与3面的侧视图的图。图5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俯视图。图6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图5的Z-Z剖视图。图7是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图5的Y-Y剖视图。
<室外机的结构>
如图1所示,室外机的壳体1为金属板制,呈近似长方体形状。如图1、图2所示,壳体1大体由如下部分构成,即:配置于壳体1的前表面侧的前表面面板20(相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第1侧面部);覆盖壳体1的侧面的两张侧面面板30(相当于本实用新型的第2侧面部);配置于壳体1的背面侧的背面面板50(相对于本实用新型的第1侧面部);以及覆盖上表面的顶面面板10。另外,在前表面面板20安装有具有开口的前表面格栅21。在壳体1的下表面,以遍及壳体1的短边方向的方式安装有两个支承室外机的长条形状的脚部40。在脚部40的两端形成 有螺栓孔,该螺栓孔用于将脚部40固定于树脂制或混凝土制的基础块等。
在壳体1的内部收纳有用于压缩制冷剂的压缩机(未图示)、使外部空气与制冷剂进行热交换的室外热交换器2、将外部空气供给至室外热交换器2的送风机3、支承送风机3并供送风机用的马达安装的支承台4、控制室外机的各致动器的控制装置5等。
室外热交换器2例如是使导热管贯通多个并列设置的铝制薄板状的翅片的翅片管型热交换器,其整体构成为近似L字形状并沿着构成壳体1的背面侧与侧面侧配置。其形成为如下结构:翅片沿铅直方向立起设置,导热管沿水平方向贯通翅片。
送风机3设置于室外热交换器2的附近,利用送风机3的旋转使外部空气通过室外热交换器2的翅片之间,此时在室外热交换器2的导热管内流动的制冷剂与外部空气进行热交换。热交换后的外部空气从前表面格栅21向壳体1之外排出。
若这样的空调装置的室外机进行运转,则例如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蒸发器而发挥功能,从外部空气吸热而蒸发了的低压的气体制冷剂被压缩机压缩并成为高压的气体制冷剂,然后被供给至室内机的室内热交换器(未图示)。
另一方面,在制冷运转的情况下,室外热交换器2作为冷凝器而发挥功能,被压缩机压缩了的高压的气体制冷剂在室外热交换器2中向外部空气放热而冷凝,冷凝后的液体制冷剂被减压而被供给至室内机的室内热交换器(未图示)。
<把手部的结构>
这里,使用图2~图7对设置于顶面面板10的把手部11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顶面面板10呈长方形,并且是覆盖室外机的壳体1的上表面的盖部件。如图3、图4所示,顶面面板10在俯视观察时由长边部12与短边部13构成为长方形。在长边部12的两端设置有把手部11,该把手部11具有比长边部12的中央部分12c更向顶面面板10的短边方向(壳体1的前后方向=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向)的外侧突出的前端部11c。这里,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与壳体1的前表面面板20以及背面面板50构成为处于同一平面,因此把手部11的前端部11c构成为:从壳体1的前表面面板20以及背面面板50朝向顶面面板10的短边方向(壳体1的前后方向)的外侧突出。
把手部11在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的四角形成有4个。把手部11的前端部11c与长边部12的中央部分12c平缓地连接,因此顶面面板10的长边方向形成为中央部分12c的宽度较窄的收缩形状。
该把手部11设置为:在俯视观察图5所示的室外机时,与壳体1的脚部40的前端位置40a相比则不向外侧突出。即,把手部11设置为:比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的中央部分12c(前表面面板20以及背面面板50)更向外侧突出,但在俯视观察壳体1时,前端部11c与通过脚部40的前端位置40a且与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平行的假想线12a相比,不向外侧突出(前端部11c位于比假想线12a更靠前表面面板20以及背面面板50侧的位置)。
另外,在设置室外机时,在用于供热交换用外部空气流通的壳体1的前后方向(顶面面板10的短边方向)上的最小间隙12b内,收纳把手部11的前端部11c的突出尺寸。在俯视观察壳体1时,该最小间隙12b由与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平行的假想线规定,并且是在设置室外机时作为热交换用外部空气的流通空间而沿壳体1的前后方向(顶面面板10的短边方向)设置的所需空间。在通常情况下,需要从前表面面板20、背面面板50分离100mm左右的空间。
此外,把手部11可以通过金属板加工等而与顶面面板10一体形成,也可以与顶面面板10分体地形成。
另外,如图6所示的剖视图所示,把手部11在里侧具有大小能够供作业者的手指插入的凹部11a。另外,把手部11的下端部11b被弯曲加工成U字状。通过这样地构成,从而在作业者将手放入把手部11的凹部11a时,不会与金属板的端部直接接触,因此容易把持并能够防止受伤。此外,如图7所示,在未形成有把手部11的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的中央部分12c,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与前表面面板20的凸缘 部20a抵接,从而前表面面板20与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构成为处于同一平面。
<效果>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1,由于把手部11的前端部11c以如下方式设置,即:比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的中央部分12c(前表面面板20、背面面板50)更向外侧突出,但在俯视观察壳体1时,与设置于壳体1的底面的脚部40的前端位置40a相比不向外侧突出,因此不会因把手部11而导致包装尺寸大型化。
另外,在设置室外机时,在用于供热交换用外部空气流通的壳体1的前后方向(顶面面板10的短边方向)上的最小间隙12b内,收纳把手部11的前端部11c的突出尺寸,因此能够有效活用设置室外机时的死角来构成壳体1。
而且,由于在两名作业者各自容易把持的顶面面板10的长边方向的端部配置4个把手部11,所以能够提高搬运效率。
<变形例1、2>
利用图8~图11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顶面面板的结构的变形例1、2进行说明。图8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顶面面板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顶面面板的俯视图与3面的侧视图的图。图10是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室外机的顶面面板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2所涉及的室外机的顶面面板的俯视图与3面的侧视图的图。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在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的四角形成把手部11的例子,但在图8、图9所示的变形例1中,在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的对角部分形成有两个把手部11。
另外,图10、图11所示的变形例2是在与变形例1不同的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的对角部分配置有把手部11的例子。
在该变形例1、2中,把手部11的前端部11c也设置为:在俯视观察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图5所示的室外机时,比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 12的中央部分12c(前表面面板20以及背面面板50)更向外侧突出,但在俯视观察壳体1时,与通过脚部40的前端位置40a且与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平行的假想线12a相比而不向外侧突出(前端部11c位于比假想线12a更靠前表面面板20以及背面面板50侧的位置)。
另外,在设置室外机时,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用于供热交换用外部空气流通的壳体1的前后方向(顶面面板10的短边方向)上的最小间隙12b内,收纳把手部11的前端部11c的突出尺寸。
<效果>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1、2,除了实施方式1的效果之外,由于将把手部11从设置于四角变为以顶面面板10的对角状而设置有两个的结构,所以与实施方式1相比,能够实现壳体1的进一步的小型化。
另外,即便将把手部11配置为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的对角状,在由两名作业者进行搬运时,由于壳体1的重心位于顶面面板10的对角线上,所以也能够不破坏平衡地进行搬运。
实施方式2.
使用图12、图13对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外机进行说明。图12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外机的立体图。图13是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外机的分解立体图。
<室外机的结构>
室外机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把手部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1中,示出了在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的四角形成把手部11的例子,但在实施方式2中,把手部11以遍及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的整体的方式呈连续突出的形状。
即,如图13所示,顶面面板10设置为:由把手部11与短边部13构成为长方形,并且具有前端部11c,该前端部11c分别从壳体1的前 表面面板20与背面面板50朝向顶面面板10的短边方向(壳体1的前后方向=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向)的外侧突出。
该把手部11设置为: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在俯视观察图5所示的室外机时,与壳体1的脚部40的前端位置40a相比不向外侧突出。即,把手部11的前端部11c设置为:与前表面面板20和背面面板50相比向外侧突出,但在俯视观察壳体1时,与通过脚部40的前端位置40a且与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平行的假想线12a相比不向外侧突出(前端部11c位于比假想线12a更靠前表面面板20以及背面面板50侧的位置)。
另外,在设置室外机时,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在用于供热交换用外部空气流通的壳体1的前后方向(顶面面板10的短边方向)上的最小间隙12b内,收纳把手部11的前端部11c的突出尺寸。
此外,把手部11可以通过金属板加工等与顶面面板10一体形成,也可以与顶面面板10分体地形成。
<效果>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室外机,除了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室外机的效果之外,由于把手部11的前端部11c连续地比前表面面板20及背面面板50更向外侧突出,所以作业者不必在意把持位置。
而且,由于在两名作业者各自容易把持的顶面面板10的长边方向连续地配置把手部11,所以能够提高搬运效率。
实施方式3.
使用图14~图18对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室外机进行说明。图14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室外机的正面侧立体图。图15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室外机的背面侧立体图。图16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室外机的主视图。图17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室外机的后视图。图18是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室外机的图16的Z-Z剖视图。
<室外机的结构>
室外机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省略说明。
<把手部的结构>
在实施方式1、2中,示出了在顶面面板10形成把手部11的例子,但在本实施方式3中,示出在前表面面板20与背面面板50安装把手部15的例子。
如图14~图18所示,把手部15安装在壳体1的长边方向上的前表面面板20与背面面板50的上方部分。
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把手部15例如为树脂制,与前表面面板20、背面面板50分体地成形,并且安装于各面板。供作业者的手指插入勾住的凹部15a形成为向壳体1的内部侧凹陷的形状。在俯视观察室外机时,把手部15在前表面面板20以及背面面板50的两端部安装有4个。
即,在俯视观察壳体1时,把手部15以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的对角状而配置有4个。
此外,把手部11也可以通过金属板加工等与前表面面板20以及背面面板50一体形成。
如图18所示,该把手部15的前端部15b设置为:在与实施方式1相同地进行俯视观察时,与壳体1的脚部40的前端位置40a相比不向外侧突出。即,把手部15的前端部15b设置为:比前表面面板20、背面面板50更向外侧突出,但在俯视观察壳体1时,与通过脚部40的前端位置40a且与顶面面板10的长边部12平行的假想线12a相比不向外侧突出(前端部15b位于比假想线12a更靠前表面面板20以及背面面板50侧的位置)。
另外,在设置室外机时,在用于供热交换用外部空气流通的壳体1的前后方向(顶面面板10的短边方向)上的最小间隙12b内,收纳把手部15的前端部15b的突出尺寸。
<效果>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3,把手部15的前端部15b设置为: 比前表面面板20、背面面板50更向外侧突出,但在俯视观察壳体1时,与设置于壳体1的底面的脚部40的前端位置40a相比不向外侧突出,因此不会因把手部15而导致包装尺寸大型化。
另外,在设置室外机时,在用于供热交换用外部空气流通的壳体1的前后方向(顶面面板10的短边方向)上的最小间隙12b内,收纳把手部的前端部15b的突出尺寸,因此能够有效地活用设置室外机时的死角来构成壳体。
而且,由于在两名作业者各自容易把持的壳体1的长边方向上的前表面面板20与背面面板50配置4个把手部15,所以能够提高搬运效率。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壳体;2...室外热交换器;3...送风机;4...支承台;5...控制装置;10...顶面面板;11...把手部;11a...凹部;11b...下端部;11c...前端部;12...长边部;12a...假想线;12b...最小间隙;12c...中央部分;13...短边部;15...把手部;15a...凹部;15b...前端部;20...前表面面板(本实用新型的第1侧面部);20a...凸缘部;21...前表面格栅;30...侧面面板(本实用新型的第2侧面部);40...脚部;40a...前端位置;50...背面面板(本实用新型的第1侧面部)。

Claims (8)

1.一种室外机,具备由长方体形成的壳体,该长方体具有:俯视观察时以长边部为一边的一对第1侧面部;以及俯视观察时以长度比所述长边部短的短边部为一边的一对第2侧面部,
所述室外机的特征在于,
在所述一对第1侧面部的上部形成有把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观察时,所述把手部形成于所述一对第1侧面部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观察时,所述把手部在所述一对第1侧面部的两端部形成有4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俯视观察时,所述把手部在所述一对第1侧面部的呈对角状的端部形成有两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部的前端部在与所述短边部平行的第1方向上以从所述一对第1侧面部突出的方式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具备顶面面板,该顶面面板安装于该壳体的上表面,并具有所述长边部与所述短边部,
在所述长边部形成有所述把手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把手部的前端部在与所述短边部平行的第1方向上以突出于所述长边部的中央部分的方式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外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壳体的底面安装有脚部,该脚部在与所述短边部平行的第1方向上以从所述长边部突出的方式配置,
所述把手部的前端部构成为在所述第1方向上位于比所述脚部的前端位置更靠所述第1侧面部侧的位置。
CN201590000230.6U 2015-02-12 2015-02-12 室外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5734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5/053789 WO2016129077A1 (ja) 2015-02-12 2015-02-12 室外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57349U true CN205957349U (zh) 2017-02-15

Family

ID=56614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9000023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57349U (zh) 2015-02-12 2015-02-12 室外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320580B2 (zh)
CN (1) CN205957349U (zh)
WO (1) WO2016129077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7715A (zh) * 2017-09-26 2017-12-15 科希曼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维修的一体式空调外机罩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421303B2 (ja) * 2019-10-08 2024-01-24 株式会社コロナ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86472A (ja) * 1994-09-16 1996-04-02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H10300134A (ja) * 1997-04-28 1998-11-13 Toshiba Ave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3807048B2 (ja) * 1997-09-19 2006-08-09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3120959A (ja) * 2001-10-10 2003-04-23 Hitachi Ltd 空気調和機
JP3972772B2 (ja) * 2002-08-29 2007-09-05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冷凍・空調装置の室外機
JP3893499B2 (ja) * 2002-11-28 2007-03-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7333255A (ja) * 2006-06-13 2007-12-27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2009162465A (ja) * 2008-01-10 2009-07-23 Daikin Ind Ltd 手掛け具および該手掛け具を用いた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JP2010210097A (ja) * 2009-03-06 2010-09-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空気調和機
JP5565072B2 (ja) * 2010-01-25 2014-08-0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室外機用取っ手及びこれを備えた室外機
JP5642053B2 (ja) * 2011-12-15 2014-12-17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JP6031775B2 (ja) * 2012-02-17 2016-11-24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の室外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77715A (zh) * 2017-09-26 2017-12-15 科希曼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便于维修的一体式空调外机罩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6129077A1 (ja) 2017-06-29
JP6320580B2 (ja) 2018-05-09
WO2016129077A1 (ja) 2016-08-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28080B2 (en) Climate control outdoor unit with inverter cooling
JP6227166B2 (ja) 室外機
WO2007135948A1 (ja) トレーラー用冷凍装置
JP5786877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
US9303893B2 (en) Outdoor unit of air-conditioning apparatus
CN205957349U (zh) 室外机
JP2013113558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機及びこれに用いる閉鎖弁用の支持部材
US20170138617A1 (en) Air conditioner
CN202792283U (zh) 制冷装置的室外机组
WO2005054751A2 (en) Portable air conditioner
WO2018025325A1 (ja) 室外ユニット、空気調和装置、及び、室外ユニットの取っ手の製造方法
JPH033877Y2 (zh)
JP2006214632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107110522B (zh) 室外机
JP2014240713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JP5625889B2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CN222634869U (zh) 冰箱
JP6011735B1 (ja) 電力変換装置
JPH0741369U (ja) 冷水機
CN2767883Y (zh) 分离式冷气机的室外机构造
CN221611668U (zh) 压缩机舱结构和制冷装置
CN212930264U (zh) 设置有提手散热孔的空调室外机
CN219036868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JPH035789Y2 (zh)
JP2011237066A (ja) 空気調和装置の室外ユニッ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