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57152U - 机烧锅炉 - Google Patents
机烧锅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57152U CN205957152U CN201620680530.XU CN201620680530U CN205957152U CN 205957152 U CN205957152 U CN 205957152U CN 201620680530 U CN201620680530 U CN 201620680530U CN 205957152 U CN205957152 U CN 20595715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mbustion chamber
- boiler body
- charging aperture
- machine burning
- fu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烧锅炉,包括:锅炉本体;燃烧室,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内,所述燃烧室下面设有链条炉排;进料装置,用于通过所述锅炉本体上的进料口向所述燃烧室中供应燃料;所述链条炉排的一端从所述进料口处向所述锅炉本体外延伸。上述机烧锅炉,由于链条炉排的一端从进料口处向锅炉本体外延伸,伸出锅炉本体,所以只需将各种散状或非散状固体燃料直接放置于链条炉排伸出于锅炉本体的部分,燃料即可在链条炉排的带动下自动通过进料口进入锅炉本体内的燃烧室中供燃烧使用,无需专门设置将固体燃料推进进料口的进料结构,结构简单,节约成本,且进料效率高,容易进入体积较大的固体燃料。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烧锅炉。
背景技术
机烧锅炉是指机械化控制的、可进行连续作业的大型锅炉。机烧锅炉的燃料可分为气体燃料、液体燃料和固体燃料等。其中固体燃料包括散状燃料和非散状固体燃料。
现有的机烧锅炉通常煤仓进料。如中国专利文献CN205208911U公开的一种家用采暖锅炉,包括二级吸热水套、炉膛水套、链排壳体、煤仓、控制单片机、减速电机、锅炉链排及两个链排齿轮。将燃煤添加到煤仓后,减速电机带动锅炉链排,将燃煤布送到炉膛水套内,点燃后开始燃烧,等到快燃烧到煤仓根部时,二级吸热水套内置的温度传感器,获得感应温度超过800度,发送信号至PLC控制单片机,控制单片机给出信号,控制减速电机启动,带动锅炉链排再次布煤,之前燃烧的煤炭经过燃烧已经变成煤灰,在链条的带动下自动落下,如此循环,可实现24小时无人值守连续燃烧供热。上述专利文献由于煤仓出料口的方向与锅炉链排输送方向基本上是垂直的,使得煤仓出料口处的供燃料通过的通道尺度受到限制,并且不可调整,因此只可以实现对散煤燃料的连续进料,无法完全保证对有较大尺度的非散状固体燃料,特别是长条形固体燃料进行进料。
中国专利文献CN101922729B公开了一种燃烧成捆秸秆的层燃锅炉,包括进料机构、燃烧室及供风机构,该燃烧室设有前拱、后拱,所述前拱下方设有进料口,进料口高度为215mm,进料口宽度为590mm。该燃烧室下部设有链条炉排,所述后拱下部对应链条炉排的尾端设有挡渣板。该文献公开的技术虽然可以实现对成捆秸秆这类长条形固体燃料的进料,但是由于链条炉排设置于炉壁内,且进料通道较长,每次往进料通道口处递送固体燃料后,都需借助进料机构的推动,才能从较长的进料通道落入到链条炉排上,所以不仅需要设置进料机构,而且每次只能将有限的固体燃料送进进料通道内,进料效率非常低。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机烧锅炉需要专门设置进料机构进行辅助进料,进料效率低、不易进入体积较大的固体燃料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无需专门设置进料结构,进料效率高、容易进入体积较大的固体燃料的机烧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机烧锅炉,包括:
锅炉本体;
燃烧室,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内,所述燃烧室下面设有链条炉排;
进料装置,用于通过所述锅炉本体上的进料口向所述燃烧室中供应燃料;
所述链条炉排的一端从所述进料口处向所述锅炉本体外延伸。
还包括燃料仓,所述燃料仓具有燃料入口和燃料出口,且所述燃料出口与所述进料口相通,所述链条炉排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燃料仓内。
所述燃料仓的燃料入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燃料仓的顶部上的上仓口,以及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端的侧壁上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进料口的高度的侧仓口。
所述侧仓口处设有可开闭的仓门。
所述进料口处设有闸板,以及调节闸板位置来控制所述进料口大小的调节装置。
所述闸板可在所述锅炉本体上上下滑动、调节所述进料口的高度;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引导所述闸板的滑动方向的导向机构,及对所述闸板的位置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
所述闸板可调节所述进料口在0~40cm的高度范围内变化。
所述锅炉本体内的热交换装置包括设有循环水的水套,及盘设在所述水套内且一端与所述燃烧室连通、另一端与设置于锅炉本体的出烟口连通的热交换管;
所述水套的热水出口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所述热交换管从所述燃烧室一侧至所述热水出口一侧内径逐渐减小。
所述热交换管具有四种不同大小的内径,从所述燃烧室一侧至所述热水出口一侧依次分布。
还包括:
上下体连接水管;
炉壁水管机构,包括沿炉壁的侧壁延伸的上连接主管、下连接主管,及设置于所述上连接主管与所述下连接主管之间的多根炉壁水管,所述炉壁水管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接主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接主管连通,并贴附于所述水套下方的所述炉壁上,所述上连接主管通过所述上下体连接水管与所述水套连通,所述下连接主管与所述机烧锅炉的循环水回水口连通。
所述燃烧室包括互相连通的燃烧室上腔和燃烧室下腔,所述燃烧室下腔位于所述机烧锅炉的炉拱下方;
所述锅炉本体内的供风装置包括:
引风装置,与所述出烟口连通并对所述热交换管进行引风;
风道,与所述热交换管连通,包括成型于所述锅炉本体的一次风道和二次风道,所述一次风道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燃烧室下腔的底部,所述二次风道的出风口成型于所述燃烧室下腔的侧壁;
给风装置,包括为所述一次风道给风的一次给风风机,及为所述二次风道给风的二次给风风机。
所述风道还包括出风口成型于所述燃烧室上腔的侧壁的三次风道,所述给风装置还包括为所述三次风道给风的三次给风风机。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烧锅炉,包括:锅炉本体;燃烧室,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内,所述燃烧室下面设有链条炉排;进料装置,用于通过所述锅炉本体上的进料口向所述燃烧室中供应燃料;所述链条炉排的一端从所述进料口处向所述锅炉本体外延伸。上述机烧锅炉,由于链条炉排的一端从进料口处向锅炉本体外延伸,伸出锅炉本体,所以只需将各种散状或非散状固体燃料直接放置于链条炉排伸出于锅炉本体的部分,燃料即可在链条炉排的带动下自动通过进料口进入锅炉本体内的燃烧室中供燃烧使用,无需专门设置将固体燃料推进进料口的进料结构,结构简单,节约成本,且进料效率高,而由于体积较大的固体燃料不易施加推挤力,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固体燃料施加推挤力,所以也容易进入体积较大的固体燃料。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烧锅炉,还包括燃料仓,所述燃料仓具有燃料入口和燃料出口,且所述燃料出口与所述进料口相通,所述链条炉排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燃料仓内。所述燃料仓可以有效防止燃料从链条炉排上掉出,进一步提高进料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烧锅炉,所述燃料仓的燃料入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燃料仓的顶部上的上仓口,以及远离所述进料口的一端的侧壁上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进料口的高度的侧仓口。散状固体燃料及较大体积的非散状固体燃料一般从上仓口进料,树枝、木棍等长条状固体燃料一般从侧仓口进料,通过上仓口和侧仓口的设置,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固体燃料区分进料,保证各种类型的燃料都可以顺利进入进料口的同时提高进料效率。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烧锅炉,所述侧仓口处设有可开闭的仓门。当燃料从上仓口进料时,仓门关闭,防止已进入燃料仓的燃料漏出,提高进料效率;当燃料从侧仓口进料时,仓门打开,便于燃料从侧仓口进料。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烧锅炉,所述进料口处设有闸板,以及调节闸板位置来控制所述进料口大小的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和闸板的设置,可以根据待进入固体燃料的体积来调节进料口的大小,使进料口处在保证各种情况的固体燃料正常进入的同时,防止因和固体燃料的间隙过大而导致的漏风过多,进而保证燃烧室内的燃料燃烧充分。因此,上述机烧锅炉不仅供各种材质、加工情况、体积大小的固体燃料进入,便于就地取材,同时减少进料口处漏粉保证燃烧室内燃料充分燃烧可以兼具节能和环保的效果。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烧锅炉,所述锅炉本体内的热交换装置包括设有循环水的水套,及盘设在所述水套内且一端与所述燃烧室连通、另一端与设置于锅炉本体的出烟口连通的热交换管;所述水套的热水出口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远离所述燃烧室的一侧,所述热交换管从所述燃烧室一侧至所述热水出口一侧内径逐渐减小。所述水套内的循环水用于为外界供给热能,所述热交换管用于将燃烧室中的热烟气导出并与水套中的循环水进行热交换。由于从燃烧室散发出的热烟气在排出的过程中流量逐渐减少,所以本实用新型的热交换管从燃烧室一侧至热水出口一侧内径逐渐减小,可以保证热烟气从燃烧室中顺利排出而不拥堵,同时可以使热烟气与水套中的循环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提高热效率,并且减少灰尘的排出、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此外,流量较大的热烟气中的灰尘附着在内径较大的热交换管中,流量较小的热烟气中的灰尘附着在内径较小的热交换管中,可以减少对热交换管的清理工作。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烧锅炉,所述热交换管具有四种不同大小的内径,从所述燃烧室一侧至所述热水出口一侧依次分布。四种内径的热交换管在锅炉本体内呈四层分布,比起现有的机烧锅炉中热交换管只有两层,本实用新型的四层热交换从燃烧室一侧至热水出口一侧内径由大到小依次分布,可以提高热烟火在热交换管中的停留时间及循环水的受热面积,使热烟火和循环水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同时可以减少热烟火中灰尘的排出,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烧锅炉,所述一次风道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燃烧室下腔的底部,所述二次风道的出风口成型于所述燃烧室下腔的侧壁;所述风道还包括出风口成型于所述燃烧室上腔的侧壁的三次风道。所述二次风道和三次风道的设置,可以实现燃烧室的侧壁处也有充足的助燃气体,从而使得燃烧室内的燃料能够充分燃烧,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机烧锅炉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机烧锅炉的侧视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锅炉本体,11-进料口,12-出烟口,2-燃烧室,21-燃烧室上腔,22-燃烧室下腔,3-链条炉排,4-燃料仓,41-燃料出口,42-上仓口,43-侧仓口,431-仓门,5-闸板,6-水套,61-循环水,62-热水出口,7-热交换管,81-上下体连接水管,82-上连接主管,83-下连接主管,831-循环水回水口,84-炉壁水管,91-一次风道,92-二次风道,93-三次风道,10-炉拱,20-引风机,30-二次给风风机,40-三次给风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机烧锅炉,包括:锅炉本体1;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1内的燃烧室2,所述燃烧室2下面设有链条炉排3;以及用于通过所述锅炉本体1上的进料口11向所述燃烧室2中供应燃料的进料装置;所述链条炉排3的一端从所述进料口11处向所述锅炉本体1外延伸。
上述机烧锅炉,由于链条炉排3的一端从进料口11处向锅炉本体1外延伸,伸出锅炉本体1,所以只需将各种散状或非散状固体燃料直接放置于链条炉排3伸出于锅炉本体1的部分,燃料即可在链条炉排3的带动下自动通过进料口11进入锅炉本体1内的燃烧室2中供燃烧使用,无需专门设置将固体燃料推进进料口11的进料结构,结构简单,节约成本,且进料效率高,而由于体积较大的固体燃料不易施加推挤力,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固体燃料施加推挤力,所以也容易进入体积较大的固体燃料。
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机烧锅炉还包括燃料仓4,所述燃料仓4具有燃料入口和燃料出口41,且所述燃料出口41与所述进料口11相通,所述链条炉排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燃料仓4内。所述燃料仓4可以有效防止燃料从链条炉排3上掉出,进一步提高进料效率。
所述燃料仓4的具体结构形式可以有多种,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燃料仓4的燃料入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燃料仓4的顶部上的上仓口42,以及远离所述进料口11的一端的侧壁上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进料口11的高度的侧仓口43。散状固体燃料及较大体积的非散状固体燃料一般从上仓口42进料,树枝、木棍等长条状固体燃料一般从侧仓口43进料,通过上仓口42和侧仓口43的设置,可以对不同类型的固体燃料区分进料,保证各种类型的燃料都可以顺利进入进料口11的同时提高进料效率。
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所述侧仓口43处设有可开闭的仓门431。当燃料从上仓口42进料时,仓门431关闭,防止已进入燃料仓4的燃料漏出,提高进料效率;当燃料从侧仓口43进料时,仓门431打开,便于燃料从侧仓口43进料。
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所述进料口11处设有闸板5,以及调节闸板5位置来控制所述进料口11大小的调节装置。通过调节装置和闸板5的设置,可以根据待进入固体燃料的体积来调节进料口11的大小,使进料口11处在保证各种情况的固体燃料正常进入的同时,防止因和固体燃料的间隙过大而导致的漏风过多,进而保证燃烧室2内的燃料燃烧充分。因此,上述机烧锅炉不仅供各种材质、加工情况、体积大小的固体燃料进入,便于就地取材,同时减少进料口11处漏粉保证燃烧室2内燃料充分燃烧可以兼具节能和环保的效果。
所述调节装置可以通过调节闸板5位置来控制进料口11的面积,可以通过调节闸板5上下、左右移动来控制进料口11的高度和/或宽度来实现对进料口11面积的调节,也可以通过调节闸板5相对于进料口11倾斜移动来实现对进料口11面积的调节。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闸板5可在所述锅炉本体1上上下滑动、调节所述进料口11的高度;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引导所述闸板5的滑动方向的导向机构,及对所述闸板5的位置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
所述闸板5对所述进料口11的调节范围可以根据需求来设定,不受限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闸板5可调节所述进料口11在0~40cm的高度范围内变化。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锅炉本体1内的热交换装置包括设有循环水61的水套6,及盘设在所述水套6内且一端与所述燃烧室2连通、另一端与设置于锅炉本体1的出烟口12连通的热交换管7;
所述水套6的热水出口62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1远离所述燃烧室2的一侧,所述热交换管7从所述燃烧室2一侧至所述热水出口62一侧内径逐渐减小。所述水套6内的循环水61用于为外界供给热能,所述热交换管7用于将燃烧室2中的热烟气导出并与水套6中的循环水61进行热交换。由于从燃烧室2散发出的热烟气在排出的过程中流量逐渐减少,所以本实施例的热交换管7从燃烧室2一侧至热水出口62一侧内径逐渐减小,可以保证热烟气从燃烧室2中顺利排出而不拥堵,同时可以使热烟气与水套6中的循环水61进行充分的热交换,提高热效率,并且减少灰尘的排出、降低对环境的污染;此外,流量较大的热烟气中的灰尘附着在内径较大的热交换管7中,流量较小的热烟气中的灰尘附着在内径较小的热交换管7中,可以减少对热交换管7的清理工作。
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所述热交换管7具有四种不同大小的内径,从所述燃烧室2一侧至所述热水出口62一侧依次分布。四种内径的热交换管7在锅炉本体1内呈四层分布,比起现有的机烧锅炉中热交换管7只有两层,本实施例的四层热交换从燃烧室2一侧至热水出口62一侧内径由大到小依次分布,可以提高热烟火在热交换管7中的停留时间及循环水61的受热面积,使热烟火和循环水61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具有较高的热效率,同时可以减少热烟火中灰尘的排出,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机烧锅炉还包括:
上下体连接水管81;
炉壁水管84机构,包括沿炉壁的侧壁延伸的上连接主管82、下连接主管83,及设置于所述上连接主管82与所述下连接主管83之间的多根炉壁水管84,所述炉壁水管84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接主管8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接主管83连通,并贴附于所述水套6下方的所述炉壁上,所述上连接主管82通过所述上下体连接水管81与所述水套6连通,所述下连接主管83与所述机烧锅炉的循环水回水口831连通。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所述燃烧室2包括互相连通的燃烧室上腔21和燃烧室下腔22,所述燃烧室下腔22位于所述机烧锅炉的炉拱10下方;
所述锅炉本体1内的供风装置包括:
引风装置,与所述出烟口12连通并对所述热交换管7进行引风;
风道,与所述热交换管7连通,包括成型于所述锅炉本体1的一次风道91和二次风道92,所述一次风道91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燃烧室下腔22的底部,所述二次风道92的出风口成型于所述燃烧室下腔22的侧壁;
给风装置,包括为所述一次风道91给风的一次给风风机,及为所述二次风道92给风的二次给风风机30。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引风装置为引风机20。
作为一种改进的实施方式,所述风道还包括出风口成型于所述燃烧室上腔21的侧壁的三次风道93,所述给风装置还包括为所述三次风道93给风的三次给风风机40。
所述二次风道92和三次风道93的设置,可以实现燃烧室2的侧壁处也有充足的助燃气体,从而使得燃烧室2内的燃料能够充分燃烧,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2)
1.一种机烧锅炉,包括:
锅炉本体(1);
燃烧室(2),设置于所述锅炉本体(1)内,所述燃烧室(2)下面设有链条炉排(3);
进料装置,用于通过所述锅炉本体(1)上的进料口(11)向所述燃烧室(2)中供应燃料;
其特征在于,
所述链条炉排(3)的一端从所述进料口(11)处向所述锅炉本体(1)外延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烧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燃料仓(4),所述燃料仓(4)具有燃料入口和燃料出口(41),且所述燃料出口(41)与所述进料口(11)相通,所述链条炉排(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燃料仓(4)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烧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仓(4)的燃料入口包括设置在所述燃料仓(4)的顶部上的上仓口(42),以及远离所述进料口(11)的一端的侧壁上的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进料口(11)的高度的侧仓口(4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烧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侧仓口(43)处设有可开闭的仓门(4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烧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口(11)处设有闸板(5),以及调节闸板(5)位置来控制所述进料口(11)大小的调节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烧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闸板(5)可在所述锅炉本体(1)上上下滑动、调节所述进料口(11)的高度;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引导所述闸板(5)的滑动方向的导向机构,及对所述闸板(5)的位置进行锁定的锁定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烧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闸板(5)可调节所述进料口(11)在0~40cm的高度范围内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机烧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锅炉本体(1)内的热交换装置包括设有循环水(61)的水套(6),及盘设在所述水套(6)内且一端与所述燃烧室(2)连通、另一端与设置于锅炉本体(1)的出烟口(12)连通的热交换管(7);
所述水套(6)的热水出口(62)设置在所述锅炉本体(1)远离所述燃烧室(2)的一侧,所述热交换管(7)从所述燃烧室(2)一侧至所述热水出口(62)一侧内径逐渐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烧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管(7)具有四种不同大小的内径,从所述燃烧室(2)一侧至所述热水出口(62)一侧依次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烧锅炉,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上下体连接水管(81);
炉壁水管(84)机构,包括沿炉壁的侧壁延伸的上连接主管(82)、下连接主管(83),及设置于所述上连接主管(82)与所述下连接主管(83)之间的多根炉壁水管(84),所述炉壁水管(84)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接主管(82)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连接主管(83)连通,并贴附于所述水套(6)下方的所述炉壁上,所述上连接主管(82)通过所述上下体连接水管(81)与所述水套(6)连通,所述下连接主管(83)与所述机烧锅炉的循环水回水口(831)连通。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烧锅炉,其特征在于,
所述燃烧室(2)包括互相连通的燃烧室上腔(21)和燃烧室下腔(22),所述燃烧室下腔(22)位于所述机烧锅炉的炉拱(10)下方;
所述锅炉本体(1)内的供风装置包括:
引风装置,与所述出烟口(12)连通并对所述热交换管(7)进行引风;
风道,与所述热交换管(7)连通,包括成型于所述锅炉本体(1)的一次风道(91)和二次风道(92),所述一次风道(91)的出风口设置于所述燃烧室下腔(22)的底部,所述二次风道(92)的出风口成型于所述燃烧室下腔(22)的侧壁;
给风装置,包括为所述一次风道(91)给风的一次给风风机,及为所述二次风道(92)给风的二次给风风机(30)。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机烧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还包括出风口成型于所述燃烧室上腔(21)的侧壁的三次风道(93),所述给风装置还包括为所述三次风道(93)给风的三次给风风机(4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80530.XU CN205957152U (zh) | 2016-07-01 | 2016-07-01 | 机烧锅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80530.XU CN205957152U (zh) | 2016-07-01 | 2016-07-01 | 机烧锅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57152U true CN205957152U (zh) | 2017-02-15 |
Family
ID=57969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680530.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57152U (zh) | 2016-07-01 | 2016-07-01 | 机烧锅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5715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16246A (zh) * | 2016-07-01 | 2016-10-12 | 王全红 | 机烧锅炉 |
-
2016
- 2016-07-01 CN CN201620680530.XU patent/CN205957152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16246A (zh) * | 2016-07-01 | 2016-10-12 | 王全红 | 机烧锅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202527A (zh) | 生物质颗粒燃烧炉 | |
CN104613641B (zh) | 烤烟用生物质颗粒燃烧炉 | |
CN103822357A (zh) | 卧式煤粉有机热载体锅炉 | |
CN206706034U (zh) | 一种用于水煤浆气化炉的多通道组合烧嘴 | |
CN105698182A (zh) | 用于处理垃圾的焚烧系统 | |
CN203757694U (zh) | 一种节能减排高效燃烧生物质锅炉 | |
CN109442394A (zh) | 一种生物质燃烧机和生物质燃烧方法 | |
CN205957152U (zh) | 机烧锅炉 | |
CN205102108U (zh) | 一种生物质颗粒燃烧炉 | |
CN217004419U (zh) | 一种多燃料节能蒸汽发生器 | |
CN205535967U (zh) | 一种生物质燃烧装置 | |
CN106016246B (zh) | 机烧锅炉 | |
CN211060092U (zh) | 一种蒸汽热风一体机 | |
CN207555966U (zh) | 多燃料生物质锅炉 | |
CN101788145B (zh) | 一种循环流化床燃烧装置 | |
CN205014610U (zh) | 一种多级配风煤粉燃烧热风炉 | |
CN105135671B (zh) | 一种多级配风煤粉燃烧热风炉 | |
CN207006132U (zh) | 低挥发份煤粉燃烧器 | |
CN206291470U (zh) | 一种二级热交换生物质燃油热风炉 | |
CN204438097U (zh) | 一种带涡流燃烧室的机械炉排式生物质颗粒锅炉 | |
CN205859994U (zh) | 粮食干燥塔的热风炉 | |
CN205279428U (zh) | 全自动逆燃秸秆气化炉 | |
CN210688193U (zh) | 一种生物质燃烧机 | |
CN204388082U (zh) | Cfb垃圾焚烧锅炉布风系统 | |
CN114738734B (zh) | 粉碎秸秆节能环保加热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419 Address after: Qinhuangdao City, Hebei province 066000 Harbor District of Qinhuangdao port logistics park XIAOZHANGZHUANG Patentee after: Hebei Cui wing 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Shimen Town, Qinhuangdao city of Hebei Province, Lulong City, 066401 County TUANSHANZI Village No. 324 Patentee before: Wang Quanhong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Termination date: 2021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