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955359U - 一种开放式/管式节地景观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开放式/管式节地景观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55359U
CN205955359U CN201620532058.5U CN201620532058U CN205955359U CN 205955359 U CN205955359 U CN 205955359U CN 201620532058 U CN201620532058 U CN 201620532058U CN 205955359 U CN205955359 U CN 2059553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ndscape
bone ash
type
tomb
b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3205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湘
黄思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53205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553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553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5535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一种开放式/管式节地景观墓,其特征在于:地下公墓的上部墙壁和顶盖伸出地面而成为一高于地面的露天建筑;在该露天建筑的墙壁和/或顶盖上设有通风采光系统;在该露天建筑上设有景观墓盖;在景观墓盖的周围设有若干共用的祭台。具有工程小、造价低、施工快、工期短、防水性能好、且墓穴内外均有景观的节地墓,使墓园真正成为一种集节地、生态、景观于一体的园林式、花园式景观园。

Description

一种开放式/管式节地景观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地墓。
背景技术
在墓园节地技术中,有一项名为“一种节地且便于祭祀的地下公墓”的发明,其专利号:2014201047778,该发明俗称公碑墓或异族墓。它将传统碑葬的墓穴扩大成一口深井,井壁内设成百上千个骨灰格,将不同家族的骨灰盒都安葬在该井墓内的骨灰格内,然后在井口上设一中大型公碑,让不同的家族的逝者同碑共祭,实现“异族同穴、异族同碑、地下群葬、地上祭祀”的新格局。
为了增加吸引力,该发明将井墓内的每个骨灰格都装饰成一个迷你式精装房,在各精装房内,设有生活、办公、娱乐、休闲、祭祀等迷你用品;在各精装房的外面设置街道或景观走廊、阳台,配以声光水电、花鸟虫鱼、假山喷泉,使井内如同一座高档公寓、地下宫殿、世外桃源、极乐世界;再在公碑上设若干祭祀用的显示屏,祭祀时,通过井内摄像头能观看井内景观。其显示屏内的计时器可以实现限时祭祀,通过限时祭祀与排队叫号器,能实现祭祀的有序进行。该发明一经推出,就受到业内的一致好评,目前,有几个墓园正准备进行试点,其中,即将修建于湖南汩罗弼时镇的湖南隐居山生态陵园,计划开壁一个专门的园区用于修建“中华抗日英烈园”,该英烈园已计划采用公碑墓。
但公碑墓也有三个不足之处:
一是工程大,造价高。公碑墓的地下公墓包括井墓(即井式地下公墓)、壕沟墓(即壕沟式地下公墓)、地下大厅式地下公墓三种结构,这些地下公墓密封在地下,地下公墓的顶盖上要覆土,负一层以下的地下公墓,还要往地下倒一层或多层楼板,工程量较大;存放骨灰时,工作人员要进入地下公墓内,将骨灰盒存入井壁、壕沟壁或大厅墙壁内的骨灰格内,为保证人员安全与舒适环境,该地下公墓内必须有通风透气、消防排烟、人工照明等设备设施,这使得地下工程的造价和建成后的日常通风等运营成本大大增加。
过高的费用会限制决策层对地下公墓的开发,加上一些墓园领导对这种看似很好但到底能否被大众接受的公碑墓,心里不是很有把握,担心投资失败,因此,很多墓园总希望别的墓园先试点,得到大众认可后再跟进。
二是防水防潮任务艰巨。在沿海一带,尤其像上海这种地势低、水位高的大城市,往地下仅挖两三米深就会有地下水冒出,挖得越深,防水防潮的要求就越高,造价也越高,且建好后,地下公墓室内的湿气、霉气都会很重,每天都要使用机械通风除湿,日常开支很大。
三是景观设在地下的井壁内或壕沟内,要通过显示屏才能观看,不开显示屏就看不到,景观被“埋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工程小、造价低、施工快、工期短、防水性能好、且墓穴内外均有景观的节地墓,使墓园真正成为一种集节地、生态、景观于一体的园林式、花园式景观园。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具体方法实现上述目的:
1、一种开放式节地景观墓,包括井式、壕沟式、地下大厅式结构的地下公墓,地下公墓的墙壁内设有骨灰格,各骨灰格为土坯格或迷你式精装房,其特征在于:地下公墓的上部墙壁和顶盖伸出地面而成为一高于地面的露天建筑;在该露天建筑的墙壁和/或顶盖上设有通风采光系统;在该露天建筑上设有景观墓盖;在景观墓盖上设有各逝者的个人信息;在景观墓盖的周围设有若干共用的祭台。这种结构使地下公墓从传统的埋于地下的封闭状态变为开放状态,进而使地下公墓内能获得良好的自然光照及自然流动的新鲜空气,并可有效降低地下墓穴的运营费用。
2、上述第1项所述的开放式节地景观墓中,其地下公墓还包括一土台内的地下公墓,所述土台内的地下公墓,为一在墓园的平地上堆土筑台夯实而形成的一个柱体式或台体式、锥体式新平台,在平台顶端的平面或斜坡上设有向平台内部挖掘的井墓、壕沟墓或大厅式结构的地下公墓至原地面或原地面以下不会涌出地下水的深度,形成人工土台内的地下公墓,以适应地势低、水位高而不宜向原地面以下挖深井或深壕沟的地区,既实现入土为安的目的,又达到防水防潮、降低造价的要求。
3、上述第1项所述的开放式节地景观墓中,其壕沟为上下多层壕沟、单层浅壕沟或单层深壕沟;
所述的单层浅壕沟内的地板上设有若干垂直挖向地下深处的井墓;
所述的单层深壕沟内配有轨道式升高车或架空轨道;轨道式升高车的轨道设在深壕沟的地板上,升高车沿轨道线将持有骨灰盒的工作人员升举至设在壕沟墙壁上任意高度的骨灰格前;
所述的单层深壕沟内的架空轨道,为一设在深壕沟两侧墙壁上的架空轨道,轨道上设有一用电机驱动或由人工拉动的载人平板,该平板将持有骨灰盒的工作人员送到轨道沿线上的任意骨灰格前。
4、上述第1~3项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开放式节地景观墓中,其景观墓盖,为一将墓盖做成景观设施或景观产品的盖体,至少包括两类:
一是纯生态景观墓盖,即将各种植物种于露天建筑周围的土壤和/或顶盖上的土壤中,生长成能覆盖露天建筑的墙壁和/或顶盖的景观植被。如用牵牛花、爬山虎、常青滕、油麻滕等缠绕性攀援植物爬满地下公墓的露天墙壁和顶盖后,该植被即视为景观墓盖;又如,在壕沟墓的露天顶盖上种上带状冬青,该带状冬青即视为壕沟墓的景观墓盖。
二是非生态景观墓盖,即将墓盖做成景观建筑、仿真模型、艺术模型、场景模型、卡通模型、景观沙盘、园林小品等任一艺术形状,再将该景观墓盖安装在露天建筑的顶盖上或替代原顶盖;如可用景观路灯、假山瀑布、仿真孔雀等做为井墓上的景观墓盖;
景观墓盖为透明体或不透明体,所述透明体墓盖即为地下公墓的透明屋顶。
5、上述第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开放式节地景观墓中,其多个景观墓盖组成一具有某一主题场景的景观园,景观园的结构形态至少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平地景观园:即在平地上设有一围墙,围墙内设有各型景观墓盖,该墓盖与其他辅助景观一起,组成一具有花园景观或园林景观、田园景观、城市景观、梦幻西游、世外桃源、佛界天堂、城堡、游乐园等任一主题场景的景观园区;若干共用的祭台设于各景观墓盖的周围和/或围墙的上表面;(如园内可依据欧式园林的风格,分别用松树、冬青、牵牛花、爬山虎、三角梅、假山水池等做为景观墓盖,这些景观墓盖汇聚在一起,即形成具有生态园林场景的景观园)
二是山体景观园:即在山坡上的各井墓或壕沟墓的上方,设有各型景观墓盖,该墓盖与其他上山的台阶、扶栏等附属性景观设施一起,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形成梯田景观、带状花圃景观、块状绿植景观、山地茶园、山体公园、度假山庄等以山体场景为主的景观园或其他任一主题场景的景观园;若干共用的祭台设于各景观墓盖的周围和/或围墙的上表面;围墙位置依据山势大小,或仅建于山脚一线,或建于山脚、山腰及上山道路的两侧,或建于从山脚往山顶方向每隔一段距离而设置的环道上;
三是水上景观园:即在墓园内的水塘边设有一围墙,围墙内的水域中,设有各型景观墓盖,该墓盖结合水、桥、船、坝、闸、灯、水生植物等辅助景观,使围墙内的水域成为一水上公园或水上石林、水上乐园、水景公寓、梦幻水都等以水体场景为主的景观园或具有其他任一主题场景的景观园;若干共用的祭台设于各景观墓盖周围和/或围墙的上表面(例如,在水域内仿建迪拜棕榈岛的形状,将该岛上的迷你式别墅、景观灯、帆船等都做成景观墓盖,则可形成风景独特的海上景观及仿真海葬)。
所述的共用祭台上,设有香烛和摆放祭品的格位,正中部位还可设置祭祀用的显示屏;该显示屏的桌面上除设有鸣礼炮、献花、上香、祈福许愿、观看墓穴内部景观的按键外,还设有限时计时器;显示屏附近还设有排队叫号器,限定的祭祀时间一到,系统自动呼叫下一位祭祀者上机祭祀。
6、一种配套使用的管式节地景观墓,其特征在于:由防水型立管、用于安放骨灰的景观载体、景观墓盖组成;所述防水型立管插入井内,使地下水不能渗入防水型立管内;所述用于安放骨灰的景观载体放于防水型立管内;景观墓盖盖在井口或防水型立管的管口上。该管式墓可以替代传统井墓,可成为上述开放式节地景观墓的配套产品。
7、上述第6项所述的管式节地景观墓中,其安放骨灰的景观载体为一筒子屋;所述筒子屋为一中间空心的圆柱体或其他几何体,其内壁设有若干用于存放骨灰或骨灰容器的骨灰格;将一个或若干个筒子屋叠加于防水型立管内形成一迷你式高层公寓楼;
所述筒子屋的各骨灰格内,设有简装修或精装修,使每个骨灰格成为一个迷你式简装房或精装房,房内设有生活、办公、娱乐、休闲、祭祀等迷你用品;在各简装房或精装房的前面还可设置街道或景观走廊、阳台,配以声光水电、花鸟虫鱼、假山喷泉等,使管式墓穴成为一座景观优美、安乐祥和的地下宫殿。
8、上述第6项所述的管式节地景观墓中,其安放骨灰的景观载体为一景观型立管,该景观型立管的内部为全通式或隔层式;该景观型立管插入防水型立管内,形成大管里面套小管的管中管形状;景观型立管内用于安放骨灰或骨灰容器,其外壁上设景观装饰,使其成为一栋小型的高层公寓楼或内空式景观柱、景观树或其他景观;在防水型立管的内壁、景观型立管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内,设有景观装饰,形成彩光普照中的梦幻西游、水帘洞、海中峭壁、佛界天堂、世外桃源、云海松涛等景观,使景观型立管内的所有骨灰或骨灰容器,均可面对一个景色优美、安乐祥和、幸福美满的多彩空间;
所述景观型立管的内部为全通式,即景观型立管的内部为一从管底到管口相通的、带有若干内环的空管,管内每放入一个骨灰容器,就在其上方的内环上放一块隔板,使每个骨灰容器都放在隔板上而不直接叠压;
所述景观型立管的内部为隔层式,即景观型立管的内部从管底到管口设有若干隔板,该隔板将整个立管内部空间分割成若干个骨灰格,上下相邻的两块隔板之间的空间即为一个骨灰格,每个骨灰格的壁体或内部连接一共享式骨灰引导管或独立式骨灰引导管;
所述的共享式骨灰引导管,为一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的直管,每个通孔分别对应连接一个墓穴内的骨灰格,使景观型立管内的所有骨灰格均共用同一根引导管,引导管的上端口伸出井口并与景观墓盖相连,使墓园工作人员站在地面上借助一根辅助管,即可将骨灰倒入墓穴内任意指定的骨灰格内;
所述辅助管,为一未端带弯头的细长型直管;向墓穴内存放骨灰时,将辅助管插入共享式骨灰引导管内,将辅助管的弯头伸进共享式骨灰引导管的通孔内,再将骨灰倒入辅助管内,骨灰即可顺着辅助管的弯头方向进入指定的骨灰格内;
所述的独立式骨灰引导管,为一仅末端部分为弯管的细长型直管或为一细长型直管;末端部分为弯管的骨灰引导管,其弯管与景观型立管内的各骨灰格的侧壁相连,使每个骨灰格都连接一根独立的骨灰引导管;其管身或集中设于景观型立管内的布线筒内,或分散设于景观型立管外围;其上端口伸出井口并与景观墓盖相连;而全管为细长型直管的骨灰引导管,其下端口与锥体式景观型立管内的任一台层的上表面垂直连通,其上端口伸出井口并与景观墓盖相连。
9、上述第8项所述的管式节地景观墓中,在防水型立管与景观型立管之间的空隙内,可再插入若干根景观型立管或隔板;
插入的若干根景观型立管,用以安放骨灰容器或单纯做为景观性建筑;各立管之间留有间距,并可设置迷你式空中过道相互连接;
插入的若干隔板,将整个空隙分割成若干深洞,每个深洞与作为内管的景观型立管均可用以存放骨灰容器;或者,每个深洞中仅部分深洞设为骨灰存储洞,其余深洞设为景观洞。
10、上述第6项所述的管式节地景观墓中,其安放骨灰的景观载体为一景观吊挂体,至少包括:
若干骨灰容器分别设于吊灯式支架上的各灯位而形成的吊灯式景观吊挂;
若干骨灰容器分别设于树式结构的主干或分枝上的任意处,而形成的树式景观吊挂;
若干骨灰容器以1或多列吊挂方式相连而形成的吊帘式/风铃式景观吊挂;
若干骨灰容器穿套于同一杆上而形成的葫芦串式的景观吊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施工快,工期短,造价低,日常维护费用小。以壕沟墓为例,传统的壕沟墓全封闭在地下,要做坚固的天花板和室内工程,要防霉防潮、排风透气、消防排烟、室内照明等,而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壕沟墓,由于壕沟墙壁的上部及顶盖都位于地面之上,设有通风采光系统,使壕沟内充满自然光、自然风,使原来的壕沟从暗沟变成明沟,因而,无论是工程造价,还是日常运营/维护/节能,本实用新型均具有更大优势。再如,管式节地墓,在骨灰安葬量大且地势低水位高的地区,采用管式节地墓明显具有工程小、施工快,工期短的优点,墓园只需在规划的区域内把井钻即可,钻好井后,只要将买来的钢管吊装到井内,其地下工程即轻易完成。
2、防水防潮的性能更好,尤其是管式墓穴中的钢管,这种底端被封闭的无缝钢管,都是在工厂加工完成的,内外均涂有防腐防锈漆,其防水防潮性能无疑更好。
3、景观更美。本节地墓“地下是宫殿,地上是花园”,可以成为旅游的新风景,可使逝者及其家属感到尊贵体面。
4、墓价可进一步降低。本节地墓不仅可使墓穴供过于求,也使墓园造价与日常维护费用更低而使墓价大幅下降,可有效解决“死不起”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壕沟式景观墓的结构立体图;
图2为深壕沟墓内的架空轨道立体图;
图3为一山体式景观墓的立体图;
图4是一种管式节地景观墓内的筒子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筒子屋的纵向剖视图;
图6为井内吊入防水型坚固管及多个筒子屋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多个筒子屋吊入钢管内的立体图;
图8为一管式墓穴内设有景观型立管的剖视图;
图9为一设有独立式骨灰引导管的管式墓穴的剖视图;
图10为一设有独立式骨灰引导管的管式墓穴的立体图;
图11为一设有独立式骨灰引导管的管式墓穴的立体图;
图12为一墓穴内的景观吊挂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该图为壕沟式景观墓的结构立体图。图中,右侧的壕沟墓(1)由原来密封于地下的状态变为敞口式,再将原壕沟墓(1)两侧的墙壁加高,使原壕沟的墙壁从地下伸出地面,形成露天墙壁(2),该露天墙壁上设有若干顶梁(4),该顶梁用以架设顶盖,露天墙壁与顶盖一起视为一露天建筑,该露天建筑可覆盖纯生态型景观墓盖,例如,可用牵牛花、爬山虎之类的攀援植物攀附于露天墙壁(2)及其顶梁(4)上,使该植被成为一覆盖该露天壕沟的带状景观墓盖。在壕沟两侧的露天墙壁(2)上各设有一排通风洞口(3),在顶梁(4)的顶盖上也可以很方便地设置若干用于采光的天窗,这些洞口和天窗加上其他通风采光的技术手段,可使壕沟墓(1)内产生自然流动的新鲜空气,并获得良好的自然光照。
中部壕沟上的露天建筑(7)设为一灯式景观墓盖,该墓盖的壁体上设有通风洞口,顶盖的上表面设有景观灯(5),该景观灯上的每支水晶烛灯都代表一个逝者的牌位,都可设置一个逝者的姓名或相片等信息,都可以在祭祀时发光闪亮,烛灯的数量与该景观墓盖内正下方的壕沟内的骨灰盒的数量相等。顶盖的上表面,还设有若干个供不同家族轮流祭祀的显示屏(6)。该显示屏的桌面上除设有鸣礼炮、献花、上香、敬献贡品、祈福许愿、观看地下公墓内景的按键外,还设有限时计时器;显示屏附近还可设有排队叫号器,限定的祭祀时间一到,系统自动呼叫下一位祭祀者上机祭祀。
中部壕沟的墙壁内设有若干骨灰格(8),骨灰格(8)的数量取决于壕沟的深度。
在上海这类地势低、水位高而不能向地下深挖壕沟的地区,除了采用在地面上堆土筑台,在土台内设地下公墓的方法外,还可像图1一样,在浅壕沟内的地板上向地下深处设若干井墓(9),骨灰盒主要存放于井墓(9)内,当然,这种井墓最好采用后面要说的新式井墓——管式节地景观墓。
把井墓(9)设在壕沟内?何不将其直接设在地面上?当然可以设在地面上,只是存放骨灰时会有诸多不便。因为,设在地面上后,存放骨灰时,就要搬开设在井口上的景观墓盖,而这种景观墓盖是不同家族共用的墓盖,在清明祭祀的高峰期,若向井口设在地面上的井墓内存放骨灰,则移动墓盖是不会被其他正在祭祀的家族允许的。因此,既要不影响其他家族的祭祀,又要方便地向井墓内存放骨灰,最好的技术是:把井墓口设在壕沟内。因为,在壕沟内存放骨灰的过程是地面上正在祭祀的其他家族成员看不见的。
而在水位低、长年干旱少雨的地区,壕沟则可深挖至10米以上的深度,这么深的壕沟,通常会铺设上下两层楼板,以将壕沟分成负1层、负2层、负3层,每层3米多高,以方便工作人员存放骨灰。但这样做,不仅会使造价大幅增加,而且负2层、负3层又都被楼板隔成了密封层,其通风采光又成了日后运营的一大负担。为减少工程造价并解决通风采光问题,可不设楼板,而采用以下两种技术:
一是在深壕沟内的地板上设置一条轨道,在轨道上设一可机动的升高车,升高车沿轨道线将持有骨灰盒的工作人员升举至设在壕沟墙壁上任意高度的骨灰格前。设置的轨道可确保升高车直线驾驶的准确性,而不会像无轨车一样,因驾驶不当而使升高车偏离方向而撞坏骨灰墙。
二是在深壕沟两侧的墙壁上设置架空轨道。
图2为一深壕沟墓架空轨道的立体图,展示了三条约10米深的壕沟,上下两条架空钢轨(12)设于壕沟两侧的壁体上,钢轨上设有若干钢结构竖杆(14)作为钢轨的加固支撑,钢轨(12)上设有一轮式平板(13),该平板既可用电机驱动,也可由人工拉动,该平板可将持有骨灰盒的工作人员送到轨道沿线上的任意骨灰格(8)前。
图3为一山体式景观墓的立体图。山坡上从上向下挖有多道环山壕沟,并有若干纵向壕沟将各环山壕沟相连,使山体内的壕沟四通八达,如该图正中央展示的纵向壕沟内,工作人员就是从其他被覆盖的壕沟内走出来的,虽然所有的壕沟都被覆盖,但并没有被密封,如前所叙,壕沟上方的露天建筑或景观墓盖上都设有通风采光设施,使每条壕沟内都有自然流动的新鲜空气和适度的自然光照。存放骨灰时,工作人员和逝者家属行走在这样的壕沟内,会感到比较舒适。若逝者家属不愿进入壕沟,则可通过设在地面祭台上的显示器或其他无线监控装置,实时观看工作人员在壕沟内存放骨灰的全过程。祭祀时,祭祀活动主要在地面上设置的祭台上进行,若部分逝者家属不忌讳在壕沟内祭祀,则也可在壕沟内适当安置一些祭位。
山坡上设有各型景观墓盖,如所有的粗黑弯箭头所指的各种造型各异的景观灯、各种平台(18)、(19)、(20)、(21)、(22),都是一种景观墓盖,这些墓盖的正下方都是壕沟墓。当然,除了这些景观墓盖外,还可以建各种植被方块、鲜花方块、仿真动物等做为景观墓盖。各型景观墓盖与上山的台阶、扶栏等附属性景观设施一起,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形成一个以度假山庄为主题场景的景观园;若干共用的祭台(24)设于各景观墓盖的周围和围墙(23)的上表面,逝者家属可以站在离自己故亲骨灰安葬处最近的祭台前进行祭祀。
图中,所示的围墙(23)位于山脚一线,站在该围墙外,可祭祀该围墙附近所安葬的逝者骨灰。该围墙上的祭台(24)上设有电子香烛和摆放水果、糕点、三牲祭品的格位,祭台的正中部位还可设置祭祀用的显示屏,显示屏上可以显示各逝者的大相片。因此,这种祭祀即文明高雅、低碳环保,又内容丰富全面,场面壮观。
图4是一种管式节地景观墓内的筒子屋的立体示意图,为什么要采用管式节地景观墓?
因为它工程小、施工快、造价低、防水性能好,是替代传统井墓的最佳选择。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不仅骨灰安葬量大,而且地势低、水位高,往地下仅挖2~3米深就会涌出地下水,因此,对这类地区,用传统的水泥钢筋现场浇注的基建方法建深井和深壕沟,将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地下工程,地下工程的造价比地上工程要高很多,挖得越深,防水工程就越大,工期也越长,造价也越高;并且,地下公墓建好后每年防水防潮的维护成本也较高。相比之下,堆土筑台或管式节地景观墓就容易多了。以管式节地景观墓为例,墓园只需在地面上或浅壕沟内钻若干个井,然后向井内插入买来的钢管、再向钢管内放入买来的筒子屋或其他用来安放骨灰的景观载体即可轻完成地下工程,具有“工程小、施工快、工期短、风险小、开发规模易控”等显著优点。
因此,管式节地景观墓可以取代传统井墓,可以成为开放式节地景观墓中的井墓的替代品,或成为开放式节地景观墓的配套产品。
参见图4,该图为筒子屋的立体示意图,该筒子屋是一中间为空心(26)的圆柱体,圆柱体的壁体内部设有骨灰格(8),用于存放骨灰盒。该筒子屋由工厂标准化生产。
该筒子屋的高度可以矮到0.3米,也可以高到十几米,但以1米高的筒子屋较为理想;筒子屋的外径可以是0.6米~3.5米。若筒子屋的高度为1米、直径为1米、内设上下两层骨灰格,则该筒子屋内共可安放16个骨灰盒;若该筒子屋的高度为1米、外径为1.5米、内设上下两层骨灰格,则该筒子屋内共可安放24个骨灰盒;若该筒子屋的高度为1米、外径为2米、内设上下两层骨灰格,则该筒子屋内共可安放32个骨灰盒;若该筒子屋的高度为1米、外径为2.5米、内设上下两层骨灰格,则该筒子屋内共可安放40个骨灰盒;若该筒子屋的高度为1米、外径为3米、内设上下两层骨灰格,则该筒子屋内共可安放50个骨灰盒。
图5为图4所示的筒子屋的纵向剖视图,可以看到该筒子屋内设有上下两层,即下层(29)和上层(30),每层均设有若干个骨灰格。
图6为井内吊入防水型坚固管及多个筒子屋的立体示意图。所述防水型坚固管为钢管、水泥管、PVC管等任意坚固管材。在该图中,首先挖好井(32),再将底端口已封闭、地下水不能渗入的防水型钢管(33)吊入井(32)内,然后将筒子屋A吊入钢管(33)内、再将规格与款式均与筒子屋A完全相同的筒子屋B吊入钢管(33)内,并放置于筒子屋A上,若钢管(33)的长度为10米,则该管内可吊入10个高度为1米的筒子屋。在工厂内,将筒子屋内的各骨灰格装修成迷你式精装房,既方便又更美观,因此,这些筒子屋放到钢管(33)内,就可以使钢管(33)成为一座干净、干爽且彩光闪烁、景观优美的地下宫殿。
图7是多个筒子屋吊入钢管内的立体图。钢管(33)吊装于井(32)内,再将A、B、C、D、E五个筒子屋先后吊入钢管(33)内存放,各骨灰盒通过筒子屋正中的空心(26)放入各骨灰格(8)内。
图8为一管式墓穴内设有景观型立管的剖视图。该墓中,安放骨灰的景观载体为一景观型钢管(34)。该图中,景观型钢管(34)插入防水型钢管(33)内,形成管中管。不仅景观型钢管(34)的外壁和防水型钢管(33)的内壁上可设置各种景观,而且,两者之间的间隙(38)内也可设置各种景观。通过各种景观设计,景观型钢管(34)可被设计成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的建筑,如变成一栋迷你式高层公寓楼、一根内空式景观柱、一座被环山公路围绕的峭壁山庄、一座矗立在海水中的迷你景岛,还可变成彩光普照中的梦幻西游、水帘洞、佛界天堂、世外桃源等;
图8所示的景观型钢管(34)的内部为隔层式,即从管口到管底设有A、B、C、D、E、F等多块隔板,这些隔板将景观型钢管(34)的内部空间分割成多个骨灰格,如AB两块隔板之间的空间即为一个骨灰格,每个骨灰格内还可再分隔成左右两间小的骨灰格,以便安放夫妻两具骨灰。
为便于骨灰安放,景观型钢管(34)内设置了共享式骨灰引导管(39),该引导管为一根直管,管壁上设有左右两列对称的通孔(35),每个通孔分别对应一个骨灰格,使景观型钢管(34)内的所有骨灰格都共用同一根骨灰引导管(39),引导管(39)的上端口伸出井口。
存放骨灰时,墓园工作人员先要将一根辅助管(40)插入引导管(39)内,若辅助管(40)的长度不够,则可像节点(37)一样以螺旋或卡套等连接方式将辅助管一节一节地加长。因此,可将辅助管(40)的弯头(36)伸进引导管(39)内的任一通孔内,本图中,将骨灰从辅助管(40)的管口(41)内缓缓倒入,骨灰即可顺着辅助管(40)的弯头(36)而装入BC间右侧的骨灰格内。
图9为一设有独立式骨灰引导管的管式墓穴的剖视图。与图8相比,相同之处,都是将景观型钢管(34)插入防水型钢管(33)内,形成管中管,并在两者之间的间隙内设置各种景观。不同之处仅在于骨灰引导管,图8中,景观型钢管内的所有骨灰格共用同一根骨灰引导管,而图9中,景观型钢管内的每个骨灰格都接有一根独立的骨灰引导管。图9中,各独立式骨灰引导管(48)、(49)等都集中设置在布线筒(47)内,各独立式骨灰引导管末端的弯管都分别与一个骨灰格相连通。
有了这种独立式骨灰引导管后,存放骨灰时,墓园工作人员站在地面上可以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即可轻易地将骨灰安放到地下墓穴内任一指定的骨灰格内。例如,将骨灰从独立式骨灰引导管(48)的管口端倒下,骨灰即可顺着该管末端的弯管(46)而装入BC间右侧的骨灰格内。同理,将不同逝者的骨灰分别从引导管(49)、(50)、(51)的管口端倒入,骨灰即可分别顺着这些引导管末端的弯管(45)、(53)、(52)而分别装入CD之间、DE之间、AB之间的骨灰格内,在这里,每个骨灰格内装入的是骨灰而不是骨灰盒,因此,每个骨灰格就相当于一个骨灰盒。
图10为一设有独立式骨灰引导管的管式墓穴的立体图。与图9的区别仅在于,独立式骨灰引导管从集中布局变为分散布局。图10中,景观型钢管(34)插入防水型钢管(33)内,形成管中管。在两管之间的间隙内,各独立式骨灰引导管(56)分散布设于景观型钢管(34)的周围,各引导管(56)末端的弯管分别与景观型钢管(34)的各骨灰格段的外壁连通。这种布局的独立式骨灰引导管,同样可使墓园工作人员站在地面上可以不借助任何辅助工具,即可轻易地将骨灰安放到地下墓穴内任一指定的骨灰格内。例如,将骨灰从独立式骨灰引导管(56)的管口端倒下,骨灰即可顺着该管末端的弯管而装入EF之间的骨灰格内。
图11为一设有独立式骨灰引导管的管式墓穴的立体图。与图10的区别在于,独立式骨灰引导管的形状及连接方式不同,图11中的骨灰引导管为一细长型直管。在防水型钢管(33)内,设有一景观型钢管,该钢管的外形为锥体式,该锥体共分四级台层,从下往上分别为台层(60)、(61)、(62)、(63),每个台层的内部都设有若干骨灰格,每个骨灰格的上表面都垂直接有一根骨灰引导管,如在台层(60)的上表面,垂直设有独立式骨灰引导管A、B、C、D、E,在台层(61)上表面,垂直设有若干根独立式骨灰引导管L、M、N、O,这些骨灰引导管的上端口都伸出井口并与景观墓盖相连,有了这些独立式骨灰引导管,工作人员站在地面上,不用借助其他任何辅助工具,即可将骨灰放入墓穴内任意指定的骨灰格内。
毫无疑问,每根独立式骨灰引导管均可设为景观型骨灰引导管,使其集实用功能与景观于一体。
图12为一墓穴内的景观吊挂的立体图。图中,仅展示了4列灯笼状骨灰盒(65),每个骨灰盒的正中间开有一通孔,该通孔可使骨灰盒穿过设在防水型钢管(33)内的立杆(66)而悬空存放,多个骨灰盒穿套于同一杆上,即形成葫芦串式的景观吊挂。该吊挂可使各骨灰盒都能悬空独立,各有空间,而不是互相挤压、密不透风的堆放,这种吊挂本身就一种景观,再配以声光水电及其他景观装饰,即可将管式墓穴营造成具有一定艺术魅力的地下景观。
综上可知,管式墓穴内用于安放骨灰的景观载体,都可以在形状上千变万化,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只是几个优先的案例而已,而绝不是景观载体的全部,在“景观载体”这个上位概念的提示及上述具体实施例的启示下,完全可以再设计出更多更新的用于安放骨灰的景观载体,而这是很容易的,不具备创造性的,因而,即使研究更多更新的外型各异的景观载体,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也都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开放式节地景观墓,包括井式、壕沟式、地下大厅式结构的地下公墓,地下公墓的墙壁内设有骨灰格,各骨灰格为土坯格或迷你式精装房,其特征在于:地下公墓的上部墙壁和顶盖伸出地面而成为一高于地面的露天建筑;在该露天建筑的墙壁和/或顶盖上设有通风采光系统;在该露天建筑上设有景观墓盖;在景观墓盖的周围设有若干共用的祭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节地景观墓,其特征在于:所述地下公墓还包括一土台内的地下公墓,所述土台内的地下公墓,为一在墓园的平地上堆土筑台夯实而形成的一个柱体式或台体式、锥体式新平台,在平台顶端的平面或斜坡上设有向平台内部挖掘的井墓、壕沟墓或大厅式结构的地下公墓至原地面或原地面以下不会涌出地下水的深度,形成人工土台内的地下公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放式节地景观墓,其特征在于:所述壕沟为上下多层壕沟、单层浅壕沟或单层深壕沟;
所述的单层浅壕沟内的地板上设有若干垂直挖向地下深处的井墓;
所述的单层深壕沟内配有轨道式升高车或架空轨道;轨道式升高车的轨道设在深壕沟的地板上,升高车沿轨道线将持有骨灰盒的工作人员升举至设在壕沟墙壁上任意高度的骨灰格前;
所述的单层深壕沟内的架空轨道,为一设在深壕沟两侧墙壁上的架空轨道,轨道上设有一用电机驱动或由人工拉动的载人平板,该平板将持有骨灰盒的工作人员送到轨道沿线上的任意骨灰格前。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开放式节地景观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景观墓盖,为一将墓盖做成景观设施或景观产品的盖体,至少包括两类:
一是纯生态景观墓盖,即将各种植物种于露天建筑周围的土壤和/或顶盖上的土壤中,生长成能覆盖露天建筑的墙壁和/或顶盖的景观植被;
二是非生态景观墓盖,即将墓盖做成景观建筑、仿真模型、艺术模型、场景模型、卡通模型、景观沙盘、园林小品之艺术景观形状,再将该景观墓盖安装在露天建筑的顶盖上或替代原顶盖;
景观墓盖为透明体或不透明体,所述透明体墓盖即为地下公墓的透明屋顶。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开放式节地景观墓,其特征在于,多个景观墓盖组成一具有某一主题场景的景观园,景观园的结构形态至少包括以下三种:
一是平地景观园:即在平地上设有一围墙,围墙内设有各型景观墓盖,该墓盖与其他辅助景观一起,组成一具有花园景观或园林景观、田园景观、城市景观、梦幻西游、世外桃源、佛界天堂、城堡、游乐园之任一主题场景的景观园区;若干共用的祭台设于各景观墓盖的周围和/或围墙的上表面;
二是山体景观园:即在山坡上的各井墓或壕沟墓的上方,设有各型景观墓盖,该墓盖与其他上山的台阶、扶栏类附属性景观设施一起,依山而建,层层叠叠,形成梯田景观、带状花圃景观、块状绿植景观、山地茶园、山体公园、度假山庄之类的以山体场景为主的景观园或其他任一主题场景的景观园;若干共用的祭台设于各景观墓盖的周围和/或围墙的上表面;围墙位置依据山势大小,或仅建于山脚一线,或建于山脚、山腰及上山道路的两侧,或建于从山脚往山顶方向每隔一段距离而设置的环道上;
三是水上景观园:即在墓园内的水塘边设有一围墙,围墙内的水域中,设有各型景观墓盖,该墓盖结合水、桥、船、坝、闸、灯、水生植物类辅助景观,使围墙内的水域成为一水上公园或水上石林、水上乐园、水景公寓、梦幻水都之类的以水体场景为主的景观园或具有其他任一主题场景的景观园;若干共用的祭台设于各景观墓盖周围和/或围墙的上表面。
6.一种管式节地景观墓,其特征在于:由防水型立管、用于安放骨灰的景观载体、景观墓盖组成;所述防水型立管插入井内,使地下水不能渗入防水型立管内;所述用于安放骨灰的景观载体放于防水型立管内;景观墓盖盖在井口或防水型立管的管口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式节地景观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骨灰的景观载体为一筒子屋;所述筒子屋为一中间空心的圆柱体或其他几何体,其内壁设有若干用于存放骨灰或骨灰容器的骨灰格;将一个或若干个筒子屋叠加于防水型立管内形成一迷你式高层公寓楼;
所述筒子屋的各骨灰格内,设有简装修或精装修,使每个骨灰格成为一个迷你式简装房或精装房,房内设有生活、办公、娱乐、休闲、祭祀类迷你用品;在各简装房或精装房的前面还可设置街道或景观走廊、阳台,配以声光水电、花鸟虫鱼、假山喷泉,使管式墓穴成为一座景观优美、安乐祥和的地下宫殿。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式节地景观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骨灰的景观载体为一景观型立管,该景观型立管的内部为全通式或隔层式;该景观型立管插入防水型立管内,形成大管里面套小管的管中管形状;景观型立管内用于安放骨灰或骨灰容器,其外壁上设景观装饰,使其成为一栋小型的高层公寓楼或内空式景观柱、景观树或其他景观;在防水型立管的内壁、景观型立管的外壁之间的间隙内,设有景观装饰,形成彩光普照中的梦幻西游、水帘洞、海中峭壁、佛界天堂、世外桃源、云海松涛类任一景观,使景观型立管内的所有骨灰或骨灰容器,均可面对一个景色优美、安乐祥和、幸福美满的多彩空间;
所述景观型立管的内部为全通式,即景观型立管的内部为一从管底到管口相通的、带有若干内环的空管,管内每放入一个骨灰容器,就在其上方的内环上放一块隔板,使每个骨灰容器都放在隔板上而不直接叠压;
所述景观型立管的内部为隔层式,即景观型立管的内部从管底到管口设有若干隔板,该隔板将整个立管内部空间分割成若干个骨灰格,上下相邻的两块隔板之间的空间即为一个骨灰格,每个骨灰格的壁体或内部连接一共享式骨灰引导管或独立式骨灰引导管;
所述的共享式骨灰引导管,为一管壁上设有若干通孔的直管,每个通孔分别对应连接一个墓穴内的骨灰格,使景观型立管内的所有骨灰格均共用同一根引导管,引导管的上端口伸出井口并与景观墓盖相连,使墓园工作人员站在地面上借助一根辅助管,即可将骨灰倒入墓穴内任意指定的骨灰格内;
所述辅助管,为一未端带弯头的细长型直管;向墓穴内存放骨灰时,将辅助管插入共享式骨灰引导管内,将辅助管的弯头伸进共享式骨灰引导管的通孔内,再将骨灰倒入辅助管内,骨灰即可顺着辅助管的弯头方向进入指定的骨灰格内;
所述的独立式骨灰引导管,为一仅末端部分为弯管的细长型直管或为一细长型直管;末端部分为弯管的骨灰引导管,其弯管与景观型立管内的各骨灰格的侧壁相连,使每个骨灰格都连接一根独立的骨灰引导管;其管身或集中设于景观型立管内的布线筒内,或分散设于景观型立管外围;其上端口伸出井口并与景观墓盖相连;而全管为细长型直管的骨灰引导管,其下端口与锥体式景观型立管内的任一台层的上表面垂直连通,其上端口伸出井口并与景观墓盖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管式节地景观墓,其特征在于:在防水型立管与景观型立管之间的空隙内,可再插入若干根景观型立管或隔板;
插入的若干根景观型立管,用以安放骨灰容器或单纯做为景观性建筑;各立管之间留有间距,并可设置迷你式空中过道相互连接;
插入的若干隔板,将整个空隙分割成若干深洞,每个深洞与作为内管的景观型立管均可用以存放骨灰容器;或者,每个深洞中仅部分深洞设为骨灰存储洞,其余深洞设为景观洞。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管式节地景观墓,其特征在于:所述安放骨灰的景观载体为一景观吊挂体,至少包括:
若干骨灰容器分别设于吊灯式支架上的各灯位而形成的吊灯式景观吊挂;
若干骨灰容器分别设于树式结构的主干或分枝上的任意处,而形成的树式景观吊挂;
若干骨灰容器以1或多列吊挂方式相连而形成的吊帘式/风铃式景观吊挂;
若干骨灰容器穿套于同一杆上而形成的葫芦串式的景观吊挂。
CN201620532058.5U 2016-06-06 2016-06-06 一种开放式/管式节地景观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553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32058.5U CN205955359U (zh) 2016-06-06 2016-06-06 一种开放式/管式节地景观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32058.5U CN205955359U (zh) 2016-06-06 2016-06-06 一种开放式/管式节地景观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55359U true CN205955359U (zh) 2017-02-15

Family

ID=579682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32058.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55359U (zh) 2016-06-06 2016-06-06 一种开放式/管式节地景观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5535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9600A (zh) * 2019-09-09 2021-03-09 素造(常州)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塔台式陵寝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59600A (zh) * 2019-09-09 2021-03-09 素造(常州)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塔台式陵寝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Brown Indian architecture (the Islamic period)
Ashby The Classical Topography of the Roman Campagna.–I.
Scarre The seventy wonders of the ancient world
Leick A dictionary of ancient Near Eastern architecture
Duncan Sutri (Sutrium)(Notes on Southern Etruria, 3)
CN103821348A (zh) 一种节地且便于祭祀的地下公墓
Maspero Manual of Egyptian archaeology and guide to the study of antiquities in Egypt
Mellink Archaeology in Asia Minor
Thompson Excavations in the Athenian Agora, 1952
CN212507677U (zh) 一种绿色建筑公墓祭祀堂
CN205955359U (zh) 一种开放式/管式节地景观墓
Maspero Egyptian Archaeology: Illustrated Guide to the Study of Egyptology
Kaninia et al. Vroulia revisited: From KF Kinch’s excavations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archaeological site
Catling Archaeology in Greece, 1971–72
Netzer et al. Herodium
CN105952247A (zh) 一种开放式/管式节地景观墓
Fernández et al. Archaeology of the Jesuit Missions in the Lake Ṭana Region: Review of the Work in Progress
Ashby The Classical Topography of the Roman Campagna: Part I
Hülsen The Forum and the Palatine
CN107327205A (zh) 一种新颖的立体葬
Stokes Early Christian Architecture in Ireland
CN207553728U (zh) 一种新颖的立体葬
Slane Remaining Roman in death at an eastern colony
Maspero Manual of Egyptian Archaeology and Guide to the Study of Antiquities in Egypt
Shokoohy et al. Tughluqabad, the earliest surviving town of the Delhi sultanat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