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44515U -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 Google Patents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44515U CN205944515U CN201620694028.4U CN201620694028U CN205944515U CN 205944515 U CN205944515 U CN 205944515U CN 201620694028 U CN201620694028 U CN 201620694028U CN 205944515 U CN205944515 U CN 2059445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insulation board
- elastic contact
- insulating plate
- plu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有插座连接器以及插头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包括有第一绝缘板和至少一第一端子,该第一绝缘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槽孔,该第一端子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框体部和第一焊接部,框体部具有插接孔;该插头连接器包括有第二绝缘板和至少一第二端子,该第二端子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插接部和第二焊接部。通过利用第二绝缘板与第一绝缘板叠合在一起,并配合插接部插入插接孔内与弹性接触部抵触连接,本产品结构简单,可根据需要进行裁切,形成不同连接器组合,制造、生产和存放简单,并且本产品整体高度最小可做到0.4mm,真正实现了超薄的目的,满足小型化和微型化的设备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连接器,即CONNECTOR。国内亦称作接插件、插头和插座。一般是指电器连接器。即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
目前,厚度较为薄的以板对板连接器最为常见,然而,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结构较为复杂,制造和生产不便,并且其厚度对于某些小型设备来说依然较厚。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连接器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连接器结构复杂、并且厚度较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有插座连接器以及插头连接器;该插座连接器包括有第一绝缘板和至少一第一端子,该第一绝缘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槽孔,该第一端子与第一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该第一端子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框体部和第一焊接部,框体部埋于第一绝缘板内,框体部具有插接孔,插接孔位于前述槽孔内,该插接孔的边缘折弯伸出有弹性接触部,第一焊接部伸出第一绝缘板外;该插头连接器包括有第二绝缘板和至少一第二端子,该第二绝缘板与第一绝缘板叠合在一起,该第二端子与第二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该第二端子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插接部和第二焊接部,插接部伸出第二绝缘板的表面,插接部插入前述插接孔内,弹性接触部抵触在插接部的外侧面上,第二焊接部伸出第二绝缘板外。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插接孔呈四边形结构,插接孔的两相对边缘均折弯延伸出有一前述弹性接触部,插接部夹设于两弹性接触部之间。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弹性接触部的延伸方向与插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焊接部于框体部的前侧边缘折弯延伸出,该框体部的后侧边缘向上折弯延伸出有卡持部,该卡持部埋于第一绝缘板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卡持部为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子为间隔并排设置的多个,每一第一端子均与第一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对应地,该第二端子亦为间隔并排设置的多个,每一第二端子均与第二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每一第二端子的插接部插入对应第一端子的插接孔内并与对应的弹性接触部抵触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端子为对称设置的两排,每排第一端子均由多个第一端子间隔并排组成,每一第一端子均与第一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对应地,第二端子为对称设置的两排,每排第二端子均由多个第二端子间隔并排组成,每一第二端子均与第二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每一第二端子的插接部插入对应第一端子的插接孔内并与对应的弹性接触部抵触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利用第二绝缘板与第一绝缘板叠合在一起,并配合插接部插入插接孔内与弹性接触部抵触连接,本产品结构简单,可根据需要进行裁切,形成不同连接器组合,制造、生产和存放简单,并且本产品整体高度最小可做到0.4mm,真正实现了超薄的目的,满足小型化和微型化的设备使用。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装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插座连接器 11、第一绝缘板
12、第一端子 121、框体部
122、第一焊接部 123、弹性接触部
124、卡持部 101、槽孔
102、插接孔 20、插头连接器
21、第二绝缘板 22、第二端子
221、插接部 222、第二焊接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插座连接器10以及插头连接器20。
该插座连接器10包括有第一绝缘板11和至少一第一端子12,该第一绝缘板11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槽孔101,该第一端子12与第一绝缘板1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该第一端子12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框体部121和第一焊接部122,框体部121埋于第一绝缘板11内,框体部121具有插接孔102,插接孔102位于前述槽孔101内,该插接孔102的边缘折弯伸出有弹性接触部123,第一焊接部122伸出第一绝缘板11外。
该插头连接器20包括有第二绝缘板21和至少一第二端子22,该第二绝缘板21与第一绝缘板11叠合在一起,该第二端子22与第二绝缘板2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该第二端子22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插接部221和第二焊接部222,插接部221伸出第二绝缘板21的表面,插接部221插入前述插接孔102内,弹性接触部123抵触在插接部221的外侧面上,第二焊接部222伸出第二绝缘板21外。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孔102呈四边形结构,插接孔102的两相对边缘均折弯延伸出有一前述弹性接触部123,插接部221夹设于两弹性接触部123之间,以使得第一端子12与第二端子22接触更加稳定可靠,并且,所述弹性接触部123的延伸方向与插接部221的延伸方向相同。
以及,所述第一焊接部122于框体部121的前侧边缘折弯延伸出,该框体部121的后侧边缘向上折弯延伸出有卡持部124,该卡持部124埋于第一绝缘板11内,并且,所述卡持部124为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以使得第一端子12与第一绝缘板11连接更加稳固。
另外,所述第一端子12为间隔并排设置的多个,每一第一端子12均与第一绝缘板1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对应地,该第二端子22亦为间隔并排设置的多个,每一第二端子22均与第二绝缘板2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每一第二端子22的插接部221插入对应第一端子12的插接孔102内并与对应的弹性接触部123抵触连接。
组装时,首先将第一端子12与第一绝缘板1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形成插座连接器10,并将第二端子22与第二绝缘板2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形成插头连接器20,使用时,将第一焊接部122和第二焊接部222与外部导通连接,然后将第二绝缘板21与第一绝缘板11叠合在一起,同时插接部221插入插接孔102内,弹性接触部123抵触在插接部221的外侧面上,从而实现了第一端子12与第二端子22导通连接。该插座连接器10与插头连接器20叠合后的高度最小可达0.4mm,实现了超薄的效果。
请参照图5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具体结构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基本相同,其所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12为对称设置的两排,每排第一端子12均由多个第一端子12间隔并排组成,每一第一端子12均与第一绝缘板1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对应地,第二端子22为对称设置的两排,每排第二端子22均由多个第二端子22间隔并排组成,每一第二端子22均与第二绝缘板21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每一第二端子22的插接部221插入对应第一端子12的插接孔102内并与对应的弹性接触部123抵触连接。本实施例的产品可根据不同连接器其端子数量的要求来对第一绝缘板11和第二绝缘板21进行裁切,可形成不同的连接器组合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利用第二绝缘板与第一绝缘板叠合在一起,并配合插接部插入插接孔内与弹性接触部抵触连接,本产品结构简单,可根据需要进行裁切,形成不同连接器组合,制造、生产和存放简单,并且本产品整体高度最小可做到0.4mm,真正实现了超薄的目的,满足小型化和微型化的设备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包括有插座连接器以及插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插座连接器包括有第一绝缘板和至少一第一端子,该第一绝缘板的上下表面贯穿形成有槽孔,该第一端子与第一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该第一端子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框体部和第一焊接部,框体部埋于第一绝缘板内,框体部具有插接孔,插接孔位于前述槽孔内,该插接孔的边缘折弯伸出有弹性接触部,第一焊接部伸出第一绝缘板外;该插头连接器包括有第二绝缘板和至少一第二端子,该第二绝缘板与第一绝缘板叠合在一起,该第二端子与第二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该第二端子包括有一体成型连接的插接部和第二焊接部,插接部伸出第二绝缘板的表面,插接部插入前述插接孔内,弹性接触部抵触在插接部的外侧面上,第二焊接部伸出第二绝缘板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孔呈四边形结构,插接孔的两相对边缘均折弯延伸出有一前述弹性接触部,插接部夹设于两弹性接触部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接触部的延伸方向与插接部的延伸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于框体部的前侧边缘折弯延伸出,该框体部的后侧边缘向上折弯延伸出有卡持部,该卡持部埋于第一绝缘板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为左右间隔设置的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为间隔并排设置的多个,每一第一端子均与第一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对应地,该第二端子亦为间隔并排设置的多个,每一第二端子均与第二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每一第二端子的插接部插入对应第一端子的插接孔内并与对应的弹性接触部抵触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为对称设置的两排,每排第一端子均由多个第一端子间隔并排组成,每一第一端子均与第一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对应地,第二端子为对称设置的两排,每排第二端子均由多个第二端子间隔并排组成,每一第二端子均与第二绝缘板镶嵌成型固定在一起,每一第二端子的插接部插入对应第一端子的插接孔内并与对应的弹性接触部抵触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94028.4U CN205944515U (zh) | 2016-07-05 | 2016-07-05 |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94028.4U CN205944515U (zh) | 2016-07-05 | 2016-07-05 |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44515U true CN205944515U (zh) | 2017-02-08 |
Family
ID=579304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69402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44515U (zh) | 2016-07-05 | 2016-07-05 |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4451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50872A (zh) * | 2016-07-05 | 2017-02-22 | 杨选华 |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
-
2016
- 2016-07-05 CN CN201620694028.4U patent/CN20594451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450872A (zh) * | 2016-07-05 | 2017-02-22 | 杨选华 |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648290B2 (ja) | 信号モジュールの成形方法 | |
US20160134059A1 (en) | Connector socket | |
CN203707414U (zh) |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 |
CN20166741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069919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5896142A (zh) | 接触性好的智能排插弹片 | |
CN205944515U (zh) |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 |
CN104716467B (zh) | 接线端子 | |
CN210517115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105990715A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07490135U (zh) |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
CN110600932A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6148685U (zh) | 连接器 | |
CN204376028U (zh) | Idc连接器公头 | |
CN205051053U (zh) | 可正反插的一体成型式插头连接器 | |
CN106450872A (zh) | 超薄型连接器组合结构 | |
CN210692840U (zh) | 一种可限位结构的电池插座 | |
CN204030062U (zh) | 一种线缆连接器 | |
CN202917667U (zh) | 一体式微型hdmi电连接器之端子料带及微型hdmi电连接器 | |
CN203326277U (zh) | 易插拔的条形连接器 | |
CN202513411U (zh) | 具限位功能的电连接器插座 | |
CN202405500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02513340U (zh) | 具不同传输接口的沉板式电连接器插座 | |
CN222300920U (zh) | 一种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
CN219477064U (zh) | 电连接公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Termination date: 201807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