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934883U - 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934883U CN205934883U CN201620816506.4U CN201620816506U CN205934883U CN 205934883 U CN205934883 U CN 205934883U CN 201620816506 U CN201620816506 U CN 201620816506U CN 205934883 U CN205934883 U CN 2059348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ea
- grid
- medium
- river course
- sized fil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083 cement morta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claims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0813 municipal solid wast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4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344 environmental pollut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1100000719 pollutant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195493 Cryptophyt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227 by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42 deterio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40 domestic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7 frag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62 fragment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42 industrial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40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39 natural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1 water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包括河道区和处理区,河道区是截取待治理河道的部分流域,所述处理区位于待治理河道的岸边区域,且与河道区并排设置,所述河道区设有水力闸门,水力闸门将河道区分隔成上游区域和下游区域,所述处理区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处理区通过入口与上游区域连通,通过出口与下游区域连通,所述入口设有粗缝格栅,所述处理区内设有中型过滤室,所述中型过滤室内安装有回转式格栅,所述中型过滤室的前、后端部均设有速闭式渠道闸门,所述回转式格栅的下端与中型过滤室的底壁抵接,回转式格栅的上端穿过中型过滤室的顶壁与垃圾处理系统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很好地应用于黑臭河涌综合整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推进,水环境质量日益下降,黑臭水体数量与日俱增。上海苏州河是我国最早作为黑臭水体的研究对象的,随后武汉的黄孝河、苏州的外城河、南京的秦淮河和宁波的内河等,也出现不同程度的黑臭现象。近半个世纪,黑臭水体的范围和程度持续加剧,在全国大部分流经繁华区域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出现黑臭现象。其中各大流域的二级与三级支流的黑臭问题更加突出,水环境质量每况愈下。如淮河,2014年国家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数据表明,干流水质全年都在Ⅳ类水以上,但主要支流的劣Ⅴ类水体超过23%;在各大水系中海河的劣Ⅴ类水质程度最高,国控断面监测数据表明,干流劣Ⅴ类达37%、支流劣Ⅴ类达44%。
黑臭水体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副产品。城镇基础建设滞后于加速的城镇化和工业化,大量生活、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水体,污染量远远超过水体自身净化能力。同时,迅速的城镇化也加速了水生态功能碎片化,使得一些原有的自然水系尤其是小水系遭到割裂、破坏甚至消失,水动力条件恶化造成水体流动性减弱;加上污染物增多,水体功能丧失,本应流水的河流异化成流污。另外,地势平坦的地区,即使水生态系统没有碎片化,但由于没有落差,水流缓慢,河道底部也容易形成污泥淤积。
城市水环境质量是人居环境的重要内容,城市黑臭水体不仅损害了城市人居环境,也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为提高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民众的居住环境,国务院印发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为黑臭水体治理划定了路线图,明确提出地级及以上城市于2017年底前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到202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均控制在10%以内;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总体得到消除。
河面漂浮物、垃圾是河涌内源污染之一。所谓内源污染,就是水体“内部”的污染物,通过清淤和打捞等措施清除水中的底泥、垃圾、生物残体等固态污染物,实现内源污染的控制。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中针对内源治理提出了垃圾清理、生物残体清理和清淤疏浚的技术路线。常规的内源治理多采用人工打捞漂浮物、垃圾和人工清淤的方式,此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人工清淤过程因扰动易导致污染物大量进入水体,影响到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
河涌黑臭的原因包括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及其他污染。
其中,内源主要是指城市水体底泥中所含有的污染物以及水体中各种漂浮物、悬浮物、岸边垃圾、未清理的水生植物或水华藻类等所形成的腐败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适合河、涌边二级平台上建设的既能清理垃圾、生物残体及漂浮物又能沉砂清淤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其结构合理,环保高效。
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包括河道区和处理区,所述河道区是截取待治理河道的部分流域,所述处理区位于待治理河道的岸边区域,且与河道区并排设置,所述河道区设有水力闸门,所述水力闸门将河道区分隔成上游区域和下游区域,所述处理区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处理区通过入口与上游区域连通,通过出口与下游区域连通,所述入口设有粗缝格栅,所述处理区内设有中型过滤室,所述中型过滤室内安装有回转式格栅,所述中型过滤室的前、后端部均设有速闭式渠道闸门,所述回转式格栅的下端与中型过滤室的底壁抵接,回转式格栅的上端穿过中型过滤室的顶壁与垃圾处理系统连通。
进一步,所述处理区内并排设有两个中型过滤室。所述上游区域包括沉砂槽,所述沉砂槽位于粗缝格栅的下方并且紧贴粗缝格栅的下边缘。所述粗缝格栅的下边缘与河道的底面之间留有沉降空间,所述沉降空间周边压填块石和水泥砂浆形成与粗缝格栅的下边缘齐平的平台,所述沉降空间即为沉砂槽。所述粗缝格栅的格栅间隙b=120mm,所述回转式格栅的格栅间隙b=70m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结构合理,充分利用河道及周边空间,竣工后对河道影响较小;处理区内的中型过滤室可在回转式格栅清掏、维护时提供非常安全的操作空间,保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设备管理方便。本实用新型能很好地应用于黑臭河涌综合整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的俯视图;
图2是所述中型过滤室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B处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如图1~3所示,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包括河道区和处理区,所述河道区是截取待治理河道的部分流域,所述处理区位于待治理河道的岸边区域,且与河道区并排设置,所述河道区设有水力闸门11,所述水力闸门11将河道区分隔成上游区域12和下游区域13,所述处理区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处理区通过入口与上游区域12连通,通过出口与下游区域13连通,所述入口设有粗缝格栅21,所述处理区内设有中型过滤室,所述中型过滤室内安装有回转式格栅22,所述中型过滤室的前、后端部均设有速闭式渠道闸门23,所述回转式格栅22的下端与中型过滤室的底壁抵接,回转式格栅22的上端穿过中型过滤室的顶壁与垃圾处理系统连通。粗缝格栅21主要拦截大包垃圾、树枝等大件悬浮物、漂浮物,设计清掏周期7天;回转式格栅22主要拦截小件垃圾、动植物残体等悬浮物、漂浮物,通过机械回转自动清掏。中型过滤室前、后采用速闭式渠道闸门23,能在回转式格栅22清掏、维护时提供非常安全的操作空间,保障操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处理区内并排设有两个中型过滤室。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上游区域12包括沉砂槽121,所述沉砂槽121位于粗缝格栅21的下方并且紧贴粗缝格栅21的下边缘。沉砂槽121的清砂周期30天,通过外设的移动式砂泵吸取沉砂槽121的沉砂,具有安全可靠的使用特点,清掏的泥沙外运处理处置.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粗缝格栅21的下边缘与河道的底面之间留有沉降空间,所述沉降空间周边压填块石和水泥砂浆形成与粗缝格栅21的下边缘齐平的平台122,所述沉降空间即为沉砂槽121。本装置把沉砂、拦污功能集于一体,基坑一次开挖,竣工后对河道影响较小,设备管理方便,应用于黑臭河涌综合整治的实用性极高。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粗缝格栅21的格栅间隙b=120mm,所述回转式格栅22的格栅间隙b=70mm。
本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在旱季时,水力闸门11关闭,河、涌河水从上有区域12进入处理区内,先通过沉砂槽121,再通过由粗缝格栅21、回转机械格栅22组合的拦污系统助力,最后从下游区域13排回河、涌。河水中的垃圾、生物残体及漂浮物、底泥都能得到有效的拦截与收集。
雨季时,灵敏液位计开始工作,监测河、涌水位和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内水位。如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内水位比河、涌水位高0.5m时,水力闸门11打开,截留河水直接有上游区域12排至下游区域13;如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内水位比河、涌水位低时,水力闸门11关闭,上游区域12的河水必须通过处理区才能排向下游区域13。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河道区和处理区,所述河道区是截取待治理河道的部分流域,所述处理区位于待治理河道的岸边区域,且与河道区并排设置,所述河道区设有水力闸门(11),所述水力闸门(11)将河道区分隔成上游区域(12)和下游区域(13),所述处理区包括入口和出口,所述处理区通过入口与上游区域(12)连通,通过出口与下游区域(13)连通,所述入口设有粗缝格栅(21),所述处理区内设有中型过滤室,所述中型过滤室内安装有回转式格栅(22),所述中型过滤室的前、后端部均设有速闭式渠道闸门(23),所述回转式格栅(22)的下端与中型过滤室的底壁抵接,回转式格栅(22)的上端穿过中型过滤室的顶壁与垃圾处理系统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区内并排设有两个中型过滤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游区域(12)包括沉砂槽(121),所述沉砂槽(121)位于粗缝格栅(21)的下方并且紧贴粗缝格栅(21)的下边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缝格栅(21)的下边缘与河道的底面之间留有沉降空间,所述沉降空间周边压填块石和水泥砂浆形成与粗缝格栅(21)的下边缘齐平的平台(122),所述沉降空间即为沉砂槽(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缝格栅(21)的格栅间隙b=120mm,所述回转式格栅(22)的格栅间隙b=7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816506.4U CN205934883U (zh) | 2016-07-29 | 2016-07-29 | 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816506.4U CN205934883U (zh) | 2016-07-29 | 2016-07-29 | 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934883U true CN205934883U (zh) | 2017-02-08 |
Family
ID=579252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81650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934883U (zh) | 2016-07-29 | 2016-07-29 | 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93488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49390A (zh) * | 2016-07-29 | 2016-10-26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 |
CN108914877A (zh) * | 2018-06-25 | 2018-11-30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一种涌底调蓄渠箱的施工方法 |
-
2016
- 2016-07-29 CN CN201620816506.4U patent/CN20593488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49390A (zh) * | 2016-07-29 | 2016-10-26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 |
CN106049390B (zh) * | 2016-07-29 | 2018-05-01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 |
CN108914877A (zh) * | 2018-06-25 | 2018-11-30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一种涌底调蓄渠箱的施工方法 |
CN108914877B (zh) * | 2018-06-25 | 2020-05-22 |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一种涌底调蓄渠箱的施工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49390B (zh) | 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 | |
CN202730934U (zh) | 初期雨水拦截、分流、调蓄及处理系统 | |
CN104005316B (zh) | 一种具有排水及截污功能的路缘石 | |
JP2008156974A (ja) | 雨水処理構造及び雨水処理方法 | |
CN105442696B (zh) | 水力颗粒分离装置 | |
CN108374477B (zh) | 一种用于道路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的装置 | |
CN104005470B (zh) | 一种具有截污和分流功能的雨水口结构 | |
CN205934883U (zh) | 一种适用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沉砂拦污一体化装置 | |
CN208121939U (zh) | 用于道路初期雨水收集与处理的装置 | |
CN207436209U (zh) | 一种市政工程用多层过滤雨水口装置 | |
CN108729525A (zh) | 一种城镇或乡村公路污水收集系统及生态治理方法 | |
CN106902569A (zh) | 一种城市地表径流初期雨水的收集预处理系统 | |
CN215102348U (zh) | 一种消减排水管网底泥污染的溢流污水处理及调蓄系统 | |
CN106759645A (zh) | 一种一体式雨水回收蓄调水系统及其方法 | |
CN214614472U (zh) | 一种三级过滤的环保雨水口 | |
CN213682175U (zh) | 一种交通公路工程施工用排水处理装置 | |
CN213805770U (zh) | 一种全自动虹吸式初期雨水收集和处理系统 | |
CN211547984U (zh) | 具有消能功能的深层隧道排水竖井 | |
CN102515422A (zh) | 一种水源保护地公路径流污染综合处治装置 | |
CN202415323U (zh) | 一种水源保护地公路径流污染综合处治装置 | |
CN205822328U (zh) | 一种雨洪利用装置 | |
CN206512818U (zh) | 一种塑石假山施工废水排放系统装置 | |
CN106638916A (zh) | 一种用于海绵城市的模块化雨水收集管道装置 | |
CN221095359U (zh) | 一种可截污的雨水检查井 | |
CN100462504C (zh) | 路面径流处理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Termination date: 2020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