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924430U - 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 - Google Patents

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24430U
CN205924430U CN201620564932.3U CN201620564932U CN205924430U CN 205924430 U CN205924430 U CN 205924430U CN 201620564932 U CN201620564932 U CN 201620564932U CN 205924430 U CN205924430 U CN 2059244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od circulation
treatment
limbs
opening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6493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全成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62056493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244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244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24430U/zh
Priority to PCT/CN2017/080219 priority patent/WO2017206592A1/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涉及医用治疗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有负压控制系统以及与肢体形成密封的治疗腔体以及肢体与治疗腔的密封装置,治疗腔体连接负压发生系统,所述密封装置用于把肢体与治疗腔开口的间隙进行密封,以便产生一定的工作负压。所述治疗腔设有观察视窗,该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对由糖尿病等引起的肢端坏疽及肢端血液循环障碍具有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增加供血的作用,从根本上有利于肢体末端坏疽溃烂创口的肉芽再生和彻底治愈。

Description

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对严重的糖尿病肢端坏疽和肢端血液循环障碍的治疗设备。
背景技术
肢端坏疽(diabetic gangrene)一般是由糖尿病所造成的血管损害引起的,主要表现为大、中动脉的粥样硬化引起。在外周血管,常以下肢动脉病变为主。由于糖尿病的持续存在,可刺激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性斑块的形成,导致肢体动脉狭窄或闭塞,造成肢端供血严重不足以致坏疽,并且由于糖尿病病人对糖的利用率下降,肢体严重供氧供血不足,血液循环障碍产生则进一步加重了肢端坏死的程度。又因为溃烂处的皮肤和软组织极易被细菌感染,并且大部分耐药,普通治疗需要使用多种抗生素,难以愈合,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既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肢端坏疽大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3∶2;糖尿病病程平均约10年,坏疽部位下肢多见,占92.5%,上肢少见,约占7.5%;单侧发病约占80%,双侧同时发病约占20%;足趾和足底同时坏疽的多见,占77.5%;足趾和小腿同时坏疽占5%,仅小腿坏疽占5%;足趾或手指发病占 12.5%。
对于肢体血液循环有障碍的患者,比如糖尿病患者,其因为肢体缺血,血液循环差导致全身使用抗生素治疗难以随血液循环到达局部,需要多联抗生素同时使用,并且局部应用抗生素药物容易产生耐药性,目前不建议局部使用抗生素,因此目前普通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已经没有什么效果。现在广泛使用的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对肢体坏疽的患者的临床治疗上已得到广泛应用,该引流技术是通过持续数多天的负压引流来改善溃烂处局部的微循环,以促进组织生长来治愈。尽管该方法有一定效果,但因为持续多天,患者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且需高昂的费用支持。但即使如此,VSD疗法还是没能改善整个肢体血液循环,也就没有能够改善患肢的血液营养供应,无法从病根上解决问题,不能通过人体自身血液循环康复系统彻底治愈患肢,患者截肢并最终致死的比例还是很大。
另一种对坏疽治疗方法是对坏疽创口彻底清创后用传统的药物治疗,主要是采用中药配合抗生素治疗,但由于各种药物治疗的目的都是希望通过药物使创口肌肉能生长出新组织,恢复功能,但药物本身并不能使创口生长,药物不能提供新组织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和养分,必须而且只能依靠人体自身的血液循环来实现营养传递实现新陈代谢。但是肢端坏疽患者恰恰是因为肢端供血不足,血液循环障碍而导致,因此解决了创口清创并使用传统药物控制病菌生长是第一步,关键的一步是改善肢端的血液循环,从根本上解决供血不足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治愈肢端坏疽。
通过对肢体形成负压作用是物理改善血液循环的一种十分可靠绿色的治疗方法,但肢端坏疽患者不能对整个患肢进行负压作用,因为那样创口会因负压的作用而出现持续血液流出的现象,如20年之前提出的专利《肢体正负气压治疗装置(专利号:9121795.1)》就不能治疗有坏疽发生的患者。
另外,医学上还有许多疾病需要从改善肢体末端血液循环来解决,需要局部改善肢端血液循环,加强对肢端患处的供血。同时由于人体内部的血液总含量一定,当肢端血供不畅,血液减少时必然导致身体其余部分血液含量较正常时偏高,由此将导致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患者血压偏高,因此,改善肢端血液循环,使得全身血液分布更加接近于正常值,将会降低高血压所带来的一系列身体不良反应,将会减轻心脏工作负担等等,从多方面有效的提高人们身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及设备的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减轻病员痛苦、提高疗效、降低治疗成本的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
本实用新型包括治疗腔,在所述治疗腔上开设至少一对开口,每一对开口由一个供肢体伸入的开口和一个供肢体伸出的开口组成,在治疗腔的侧壁连接气压发生系统。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治疗腔两端设有开口,使用时肢体(如腿部或臂膀)可由一端伸入另一端伸出,在两端的开口与肢体之间分别形成密封以后,通过气压发生系统的工作,使治疗腔内形成一定的负压或正压,以达到局部血液加强循环的效果。
如设置一对开口时,仅供一个肢体放入进行治疗,当设置两对开口时,治疗腔同时可供两个肢体放入进行治疗。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明显的技术优势:
1、改善血液循环从而有利于抗生素发挥杀菌作用和创口愈合:在常规对肢端坏疽清创用药包扎治疗后,将肢体放入本设备治疗腔,开启负压真空泵系统对治疗腔内抽负压,控制负压系统开启后治疗腔内部形成一定的人体肢体能够安全承受的负压(负压控制在0-20KPa),导致患肢血管膨胀,血液流量加大,由身体上部缓慢流向患肢,模拟肢端正常的血液循环,重复循环这一负压形成过程将对创口不间断的进行营养输送的同时将使用抗生素的有效成分随血液循环的恢复而作用于患处,这将更加有利于创口的杀菌和快速愈合。这一设备将会取代目前的VSD负压引流技术。
2、使用方便:该设备可以在普通环境下正常使用,由于不接触患处,因此对消毒等没有特别的要求,常规使用即可,极大地改善了医护人员工作环境和减轻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同时由于负压系统可以使治疗腔内气压按照设定程序在常压和设定的负压之间转换,这样就类似于对患肢血管进行深度按摩,也能促进血液循环,对于患肢溃烂处组织的恢复相当有利。坚持一段时间将彻底改善恢复患肢的血液畅通,从而从根本上治愈患者。长期坚持使用甚至可以从根本上恢复肢体血液循环,减少由血液循环不畅导致的一系列并发症。
3、多功能:该糖尿病坏疽治疗机完全可以对没有形成坏疽时的肢端进行治疗。在气压发生装置单一产生正压(大于正常一个大气压)时,该实用新型将对缓解静脉曲张患者的症状有明显作用。
总之,本实用新型既能对肢端还没有形成坏疽的患者使用也能对已经形成坏疽的患者治疗使用,使用时既能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又不会有持续的血液由创口渗出,模拟了正常人的血液循环,由于有源源不断的血液营养到达肢端,将会使肢端坏疽患者可以有像正常人一样的血液循环,从根本上提供创口愈合需要的血液营养,从而加速了创口愈合。该实用新型操作简单,由于不接触患处,因此不需要在手术室进行使用,术后即可在病床上使用,并且使用时间没有特别限制,非常方便经济。
进一步地,为了方便地达到治疗腔的两个开口与肢体之间形成的密封,以实现负压的作用,本实用新型在治疗腔的每个开口上分别设置将治疗腔与肢体之间形成密封的密封件。
所述的密封体可以为柔性密封缠绕带,所述柔性密封缠绕带的一端与开口密封连接。这种柔性密封缠绕带具有适合缠绕于肢体治疗机的开口和肢体上,柔性密封缠绕带的一端可以通过缠绕的方式达到在肢体治疗机的开口处密封,使用时将另一端缠绕在肢体上,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开口分别与大气隔离。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对肢体与治疗腔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在每个开口内壁分别设置环形密封材料,当患者肢体较细时,将其肢体伸入于环形密封材料内,可以在肢体与治疗腔开口处用方便安装的贴合肢体的环形材料进行衬垫,使得肢体与治疗腔开口之间间隙变小或面积减小,如此将导致密封更加方便有效。
除了以上密封件的具体方式以外,密封件也可以采用密封套和气囊密封等方式。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压发生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另一端与治疗腔连接。真空泵的另一端可直接连体式连接在治疗腔上,也可以通过管道分体式与治疗腔连接,以利于生产和使用。
除可形成负压以外,本实用新型还可形成正压,以达到多功能的使用要求,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气压发生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充气泵,所述充气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治疗腔连接。充气泵的另一端可直接连体式连接在治疗腔上,也可以通过管道分体式与治疗腔连接,以利于生产和使用。
另外,可以采用一套控制器分别对真空泵和充气泵进行控制。
为了方便观察治疗机的工作实施状况,本实用新型还在治疗腔的侧壁设置观察视窗。
当末端肢体已有坏疽发生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治疗腔套置在发生坏疽肢体以上部位的肢体外进行使用。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各个开口的端部可拆卸式连接密封堵头。如有治疗腔设置两对开口时,但仅需对一个肢体进行治疗时,则通过密封堵头将其中一对开口分别封堵;当末端肢体没有发生坏疽时,可以将末端肢体直接置于本实用新型治疗腔内。此时,可在每对开口中的其中一个开口的端部采用密封堵头直接密封,而只需将另一个开口与肢体之间形成密封,即可把没有形成坏疽的整个肢端包裹在治疗腔内进行负压治疗。
再有,为了方便生产、方便形成密封,治疗腔可一体化设计成一个筒体。但是筒体式的治疗腔可能不方便患者将肢体伸入,所以本实用新型所述治疗腔由相互配合的两个壳体组成,两个壳体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另一侧通过扣件连接,在两个壳体的连接侧缝上分别设置密封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例1或2中各开口处具有环形密封材料和密封堵头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治疗腔分成两部分设计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在一筒形整体式的治疗腔1的前后两端成对地开设两个开口,一个为供肢体伸入的开口3,另一个为供肢体伸出的开口2,在每个开口上分别设置将治疗腔与1肢体之间形成密封的密封件。在治疗腔1的侧壁设置观察视窗4。
其中一种密封体为柔性密封缠绕带,一根柔性密封缠绕带5的一端与开口3密封连接,另一端通过与肢体的紧密缠绕达到肢体与开口3之间的密封;另一根柔性密封缠绕带6的一端与则开口2密封连接。
在治疗腔1的侧壁分别连接两套气压发生系统,一套为具有真空泵8的负压发生系统,另一套为具有充气泵9的正压发生系统。两个系统的控制器可合并设计为一个双控式控制器7,双控式控制器7的两个动作输出端分别连接在真空泵8和充气泵9上,真空泵8的另一端和充气泵9的另一端分别连接治疗腔1。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一筒形整体式的治疗腔1上开设两对开口,每一对的具体形式如上例。
在每一对开口相对应的治疗腔1侧壁设置一个观察视窗4。
其它设置同上例。
以上两例中,可以在治疗腔1的各开口2的内壁分别固定连接一个环形密封材料10,在开口2外壁设置螺纹,通过螺纹可拆卸式连接如盖子的密封堵头11。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治疗腔由相互配合的两个壳体1-1和1-2组成,两个壳体1-1和1-2的一侧通过铰链1-3连接,另一侧通过常规扣件连接,在两个壳体1-1和1-2的连接侧缝上分别设置内密封条1-4。
在壳体1-2的下端连体设置具有真空泵8的负压发生系统。在壳体1-1的上端开设观察视窗4。
各个开口部位的设置可以与上两例相同。

Claims (5)

1.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治疗腔,在所述治疗腔上开设至少一对开口,每一对开口由一个供肢体伸入的开口和一个供肢体伸出的开口组成,在治疗腔的侧壁连接气压发生系统;在治疗腔的每个开口上分别设置将治疗腔与肢体之间形成密封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体为柔性密封缠绕带,所述柔性密封缠绕带的一端与开口密封连接;所述气压发生系统包括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的另一端与治疗腔连接;所述气压发生系统还包括控制器和与控制器连接的充气泵,所述充气泵的另一端通过管道与治疗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其特征在于:在每个开口内壁分别设置环形密封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其特征在于:在治疗腔的侧壁设置观察视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其特征在于:在各个开口的端部可拆卸式连接密封堵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治疗腔由相互配合的两个壳体组成,两个壳体的一侧通过铰链连接,另一侧通过扣件连接,在两个壳体的连接侧缝上分别设置密封条。
CN201620564932.3U 2016-05-30 2016-06-14 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244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64932.3U CN205924430U (zh) 2016-06-14 2016-06-14 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
PCT/CN2017/080219 WO2017206592A1 (zh) 2016-05-30 2017-04-12 肢体治疗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64932.3U CN205924430U (zh) 2016-06-14 2016-06-14 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24430U true CN205924430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32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64932.3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924430U (zh) 2016-05-30 2016-06-14 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244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919780A (zh) * 2016-06-14 2016-09-07 全成线 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
WO2017206592A1 (zh) * 2016-05-30 2017-12-07 全成线 肢体治疗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206592A1 (zh) * 2016-05-30 2017-12-07 全成线 肢体治疗机
CN105919780A (zh) * 2016-06-14 2016-09-07 全成线 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919780B (zh) 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
Richmand et al. Sequential pneumatic compression for lymphedema: a controlled trial
CN205391463U (zh) 一种多功能涂药按摩仪
US20090048555A1 (en) Drug delivery system
CN204951543U (zh) 一种上肢穴位气压按摩仪
CN204501540U (zh) 一种肢体循环按压治疗仪
CN104473759A (zh) 一种干眼症的睑板腺加热和熏蒸装置
US20120065576A1 (en) Drug delivery system
CN205924430U (zh) 肢端血液循环障碍治疗机
CN206777502U (zh) 脉冲空气波压力治疗仪
CN206079132U (zh) 一种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病员裤
CN206026634U (zh) 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装置及设有该装置的床体
CN204446975U (zh) 糖尿病足创面的护理装置
CN109602854B (zh) 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膏及其制备方法
CN207445000U (zh) 一种新型充气式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加压止血装置
Miller Lymphedema: unlocking the doors to successful treatment
Dolibog et al. Analysis of predicted full recovery time for venous leg ulcers treated with intermittent pneumatic compression
CN210873766U (zh) 一种用于治疗鼻炎的光鼻器
CN208492943U (zh) 带涂层的螺纹导尿管
CN205322732U (zh) 空气压力治疗仪
CN204502102U (zh) 一种风湿疾病治疗带
CN203841865U (zh) 一种乳房乳头内陷复合矫正装置
CN204910043U (zh) 一种跨立式妇科熏洗按摩装置
CN204838021U (zh) 物理加压消除足部和下肢水肿的袜子
CN204951423U (zh) 尾骶部压疮护理减压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