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923774U -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23774U
CN205923774U CN201620491182.1U CN201620491182U CN205923774U CN 205923774 U CN205923774 U CN 205923774U CN 201620491182 U CN201620491182 U CN 201620491182U CN 205923774 U CN205923774 U CN 2059237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ior pot
flange
side wall
steamed layer
interi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91182.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梁恩松
刘勇
王洪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91182.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237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237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237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所述烹饪器具包括蒸层,所述蒸层的顶部具有蒸层翻边,所述内锅包括侧壁和与所述侧壁连接的底壁,所述侧壁的顶部包括向外延伸的环形的内锅翻边,所述内锅翻边上设置有适于放置所述蒸层翻边的环形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构造为使所述蒸层在水平方向上固定。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内锅可以使烹饪器具实现更好的密封效果。

Description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烹饪器具一般都配备有蒸层,以方便对食物进行蒸煮。蒸煮过程中通常将蒸层搭在内锅的口部,再将盖体盖合在内锅上方以形成密闭空间。但是在现有的烹饪器具中,蒸层在搭置到内锅上时容易发生偏移,从而会发生盖体无法正常地盖合在内锅上方的情况,这样可能会影响内锅的密封效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所述烹饪器具包括蒸层,所述蒸层的顶部具有蒸层翻边,其中,所述内锅包括侧壁和与所述侧壁连接的底壁,所述侧壁的顶部包括向外延伸的环形的内锅翻边,所述内锅翻边上设置有适于放置所述蒸层翻边的环形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构造为使所述蒸层在水平方向上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通过在内锅翻边上设置与蒸层翻边对应的凹陷部,并使蒸层放置在该凹陷部中在水平方向上无法移动,可以增加蒸层放置在内锅上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在盖体可以正常地盖合在内锅上,进而保证内锅中的密封性。
优选地,所述凹陷部构造为当所述蒸层翻边放置在其中时使所述内锅翻边的上表面与所述蒸层翻边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优选地,所述凹陷部构造为当所述蒸层翻边放置在其中时使所述蒸层翻边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内锅翻边的上表面。
以上方案可以进一步保证内锅的密封效果。
优选地,所述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凹凸式的多个侧壁滚花。
优选地,所述多个侧壁滚花呈蜂窝状排列。
优选地,每个侧壁滚花大致呈六边形,且最大周边尺寸为3mm-15mm。
以上方案能够增加内锅中热量流失的阻力,从而起到良好的聚热效果。
优选地,所述侧壁为圆弧状,所述侧壁的中部向外凸出,所述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向内缩进。
优选地,所述侧壁滚花设置在所述中部。
以上方案可以使内锅内的温度更加均匀,并且加工方便,节约成本。
优选地,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的过渡部分的外表面设置有凹凸式的多个底壁滚花。
优选地,所述多个底壁滚花呈辐射状排列。
以上方案可有效增强内锅的导磁聚能效果,并且便于加工。
优选地,所述内锅翻边还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外侧,所述接触部的上表面设置有CD纹。该方案可以利于热量向盖体中密封圈的传递,从而减少密封圈上冷凝水的产生。
优选地,所述CD纹的纹间距为0.1mm-0.5mm。该方案可以便于加工,并且可以减少CD纹的毛糙。
优选地,所述CD纹沿所述内锅翻边的整个圆周延伸。该方案可以进一步利于热量向盖体中密封圈的传递,从而减少密封圈上冷凝水的产生,并且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CD纹设置在所述内锅翻边的部分圆周上。该方案可以利于热量向盖体中密封圈的传递,从而减少密封圈上冷凝水的产生,并且可以使内锅不易积灰,并且容易清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烹饪器具,其包括顶部具有蒸层翻边的蒸层,以及如上所述的内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通过在其内锅的内锅翻边上设置与蒸层翻边对应的凹陷部,并使蒸层放置在该凹陷部中在水平方向上无法移动,可以增加蒸层放置在内锅上时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在盖体可以正常地盖合在内锅上,进而保证内锅中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以及与内锅配合的蒸层和密封圈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的剖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的内锅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所示的内锅的俯视图;
图5为图3中所示的内锅的主视图;以及
图6为图3中所示的内锅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的描述中,给出了大量具体的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更为彻底的理解。然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可以无需一个或多个这些细节而得以实施。在其他的例子中,为了避免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发生混淆,对于本领域公知的一些技术特征未进行描述。
为了彻底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将在下列的描述中提出详细的结构。显然,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施行并不限定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习的特殊细节。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这些详细描述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具有其他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6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烹饪器具和内锅进行说明。为了简洁起见,没有示出烹饪器具的整体图。可以理解,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为采用例如加热盘或加热线圈的加热装置进行加热的电饭煲、电压力锅或其它电加热器具,且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除具有煮米饭的功能以外,还可以具有煮粥等各种功能。
烹饪器具一般包括盖体和煲体。煲体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具有圆筒形状的内锅收纳部,内锅100可以自由地放入内锅收纳部或者从内锅收纳部取出,以方便对内锅100进行清洗。内锅包括侧壁120和与所述侧壁120连接的底壁130。内锅的上表面具有圆形开口,用于向内锅中盛放待加热的材料,诸如米、汤等。煲体中包括用于加热内锅的加热装置。盖体基本上呈圆角长方体形状,并且与煲体的形状基本上对应。盖体以可开合的方式枢转连接至煲体,用于盖合煲体。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盖体和内锅100之间构成烹饪空间。并且,盖体中还具有密封圈300,密封圈300可以由例如橡胶材料制成,用于在盖体处于盖合状态时密封烹饪空间。
优选地,如图1-3所示,内锅100的侧壁120为圆弧状,具体地,侧壁120呈向外凸出的弧形形状,其中部向外凸出,侧壁120的上部和下部向内缩进。即,内锅100的锅身的横截面的内径由位于中部的最大内径处向两端呈逐渐减小趋势。当设置在煲体中的加热装置对内锅100进行加热时,内锅中的热水会沿着内锅100的锅身向弧形的中心(即内锅的中心)流动,由此形成有效的环状的对流形式,如图2中箭头所示。通过煮水测试,根据该优选实施方式的方案,米粒可以在热水流的带动下,形成环状的对流形式,而内锅中心的水面形成下凹的形状,强力的热对流会使内锅内的温度更加均匀,从而使内锅内部上下各个层的米饭的膨胀率、吸水率基本实现一致。
如图1所示,烹饪器具中包括蒸层200。蒸层200可取出地设置在内锅100中。实际烹饪过程中,当需要进行蒸煮操作时,可将蒸层200放置在内锅100中,当不需要蒸煮操作时可将蒸层200取出。
继续参考图1,蒸层200的上方具有向上的口部,该口部的边缘向外延伸出蒸层翻边210。同样地,内锅100的上方也具有向上的口部,该口部的边缘向外延伸出内锅翻边110,即,侧壁120的顶部包括向外延伸的环形的内锅翻边110。内锅翻边110的上表面设置有一圈凹陷部111以及位于该凹陷部111外侧的接触部112。当盖体盖合在煲体上时,盖体中的密封圈300压紧在蒸层翻边210的接触部112上,从而实现内锅中的密封。凹陷部111用于放置蒸层200的蒸层翻边210,凹陷部111的尺寸设计为与蒸层翻边210恰好对应,即,当蒸层翻边210放置在凹陷部111中时,蒸层200在水平方向上无法移动。凹陷部111可通过在内锅的生产过程中将内锅翻边110压制出台阶的形式而获得。该方案能够使蒸层200更稳定地架设在内锅100上,从而可以避免当蒸层200放置在内锅100上时发生偏移而使盖体无法正常地盖合在内锅上从而影响内锅100的密封效果。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当蒸层200放置在内锅上时,内锅翻边110的上表面与蒸层翻边210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从而可以使内锅翻边的上表面更平滑。当然,在未示出的其它实施方式中,蒸层翻边210的上表面也可以稍微高于或低于内锅翻边110的上表面,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计。
优选地,内锅翻边的上表面形成有CD纹113,即接触部112上设有CD纹113,如图2所示。可以理解,CD纹为在金属表面去除材料而得到的一种类似与CD光盘纹路的效果,在具体应用中,CD纹113可通过在生产内锅时将内锅翻边上表面的材料车削掉而形成。该优选的实施方式便于加工,并且可以使内锅更有质感,同时还有利于内锅的热量向密封圈的传递,从而能够减少密封圈上冷凝水的产生。优选地,CD纹的纹理间距在0.1~0.5mm之间,从而可以使内锅翻边的表面更为平滑。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将CD纹的纹理间距设置为其它数值。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CD纹113沿内锅翻边110的整个圆周延伸,即CD纹113在圆周方向上环绕内锅一圈。该优选实施方式更方便加工,并且能够进一步利于热量向盖体中密封圈的传递,从而减少密封圈上冷凝水的产生,另外还能够起到防滑的作用。
在未示出的其它优选实施方式中,CD纹也可以设置在内锅翻边的部分圆周上,即CD纹在内锅翻边上间隔地设置。该方案可以利于热量向盖体中密封圈的传递,从而减少密封圈上冷凝水的产生,并且可以使内锅不易积灰、容易清洁。进一步地,CD纹可以在内锅翻边上对称地设置,或者CD纹可以占所述内锅翻边的整个圆周的例如60%以上,以增加内锅的质感。
如图2和图5所示,内锅100的侧壁120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凹凸式的侧壁滚花121,该多个侧壁滚花121呈蜂窝状排列并且设置在侧壁120的中部。该优选实施方式能够增加内锅中热量流失的阻力,从而起到良好的聚热效果,进而使内锅实现快速升温。
优选地,在侧壁120的周向上,侧壁滚花121围绕侧壁120的整个圆周设置,即,侧壁滚花121环绕内锅100一圈。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每个侧壁滚花121大致呈六边形,相邻侧壁滚花之间的间距为1mm-4mm,且最大周边尺寸为3mm-15mm。进一步优选地,每个侧壁滚花的最大周边尺寸为5mm-8mm。
虽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凹凸的侧壁滚花121为大致的六边形,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他形状的花纹图案,例如圆形、方形等。或者,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侧壁滚花之间的间距设置为其它数值,例如5mm,或者将每个侧壁滚花的最大周边尺寸设置为其它数值。
优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内锅100的底壁130和侧壁120的过渡部分为圆弧形,其外表面设置有凹凸式的多个底壁滚花131。多个底壁滚花131呈辐射状排列,该优选地实施方式可有效增强电磁线圈加热的内锅的导磁聚能面积,从而增加导磁聚能效果,使其更好地应用在使用加热线圈进行加热的烹饪器具中,使内锅实现快速升温。虽然在图示实施方式中,多个底壁滚花131呈辐射状排列,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其他的排列形状。并且,除了底壁和侧壁的过渡部分的外表面可以设置底壁滚花之外,底壁滚花也可以设置在底壁上。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中出现的诸如“部件”等术语既可以表示单个的零件,也可以表示多个零件的组合。本文中出现的诸如“安装”、“设置”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Claims (15)

1.一种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所述烹饪器具包括蒸层,所述蒸层的顶部具有蒸层翻边,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包括侧壁和与所述侧壁连接的底壁,所述侧壁的顶部包括向外延伸的环形的内锅翻边,所述内锅翻边上设置有适于放置所述蒸层翻边的环形的凹陷部,所述凹陷部构造为使所述蒸层在水平方向上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构造为当所述蒸层翻边放置在其中时使所述内锅翻边的上表面与所述蒸层翻边的上表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构造为当所述蒸层翻边放置在其中时使所述蒸层翻边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内锅翻边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外表面设置有凹凸式的多个侧壁滚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侧壁滚花呈蜂窝状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每个侧壁滚花大致呈六边形,且最大周边尺寸为3mm-1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为圆弧状,所述侧壁的中部向外凸出,所述侧壁的上部和下部向内缩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滚花设置在所述中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的过渡部分的外表面设置有凹凸式的多个底壁滚花。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底壁滚花呈辐射状排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锅翻边还包括接触部,所述接触部位于所述凹陷部的外侧,所述接触部的上表面设置有CD纹。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CD纹的纹间距为0.1mm-0.5mm。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CD纹沿所述内锅翻边的整个圆周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CD纹设置在所述内锅翻边的部分圆周上。
15.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顶部具有蒸层翻边的蒸层,以及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锅。
CN201620491182.1U 2016-05-25 2016-05-25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059237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91182.1U CN205923774U (zh) 2016-05-25 2016-05-25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91182.1U CN205923774U (zh) 2016-05-25 2016-05-25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23774U true CN205923774U (zh) 2017-02-08

Family

ID=579344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91182.1U Active CN205923774U (zh) 2016-05-25 2016-05-25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2377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2972A (zh) * 2019-05-24 2020-11-2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加热用烹饪锅具及烹饪器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72972A (zh) * 2019-05-24 2020-11-24 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蒸汽加热用烹饪锅具及烹饪器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63777U (zh) 电磁线圈盘及具有该电磁线圈盘的电炊具
CN205923774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108552943A (zh) 锅具组件、微波炉及微波厨具
CN204071780U (zh) 多用途锅盖
CN107432663A (zh) 内锅的制造方法
CN205849234U (zh) 烹饪器具
CN206548317U (zh) 用于隔水炖煮的玻璃炖盅
CN209863341U (zh) 米饭口感均衡的电饭煲
CN205814168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5994306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3088697U (zh) 带有双煲胆的高效节能电饭锅
CN201958656U (zh) 真空锅
CN201879452U (zh) 一种电压力锅
CN208463624U (zh) 一种焖锅
CN204483883U (zh) 一种多功能蒸笼以及具有该蒸笼的电热锅
CN215127244U (zh) 一种陶瓷蒸饭器
CN206933967U (zh)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炊具内胆
CN205267877U (zh) 用于烹饪器具的内锅和烹饪器具
CN208447230U (zh) 一种压力锅用蒸煮内胆
CN203633977U (zh) 一种蒸汽锅
CN201664200U (zh) 一种卫生火锅及其加热炉盘
CN205053726U (zh) 可控制时间的多功能分离式电饭锅
CN208808215U (zh) 一种加热均匀的陶瓷内胆
CN201710167U (zh) 蒸笼
CN205514037U (zh) 烹饪器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