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913368U - 一次性组织牵开夹 - Google Patents

一次性组织牵开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913368U
CN205913368U CN201620583999.1U CN201620583999U CN205913368U CN 205913368 U CN205913368 U CN 205913368U CN 201620583999 U CN201620583999 U CN 201620583999U CN 205913368 U CN205913368 U CN 2059133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ssue
folder
sides
tubular shell
pres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58399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孟
刘安升
赵忠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cro Access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cro Access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cro Access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cro Access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58399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9133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9133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9133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它包括一对组织夹、管状壳体和手持部,所述管状壳体与所述手持部互相连接,所述手持部上设置有一控制组织夹在管状壳体内前后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前端连接有一钩件,所述钩件可探出所述管状壳体并勾住所述组织夹的尾端,所述组织夹的夹头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呈夹紧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不占用微创孔道的情况下,能有效的牵开及固定人体组织,且不需要占用医生双手,减少微创通道数量来减少病人术后的病痛,结构简单,十分方便,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次性组织牵开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织牵开夹,特别涉及一种不占用微创孔道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
背景技术
在微创手术过程中,手术视野经常受到器官、肌肉、软骨等人体组织的影响。传统方法是靠移动病患改变病患的姿势获取更好的手术视野,然而这种方法对医生来说不便利,也可能会对病患造成更大的创伤。
因此,为了在手术过程中获得更好的手术视野并且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不少组织脏器的牵开、分离、固定器械被开发出来。
中国专利文献CN201120103023提供了一种三叶扇形钳,包括一主体,该主体呈钳状。该主体头部为两片撑开钳页和一片固定钳叶,三片钳页底端都有一个滑槽。这三片叶片底端重叠并与拉杆连接销。拉杆连接销通过拉杆与活动手柄相连,使用时扣下手柄便可以让钳页呈扇形展开。之后便可以使用扇形钳页来拨动器官,优化术野。使用本器械确实可以拨开组织或者器官来暴露术野,但是该器械仍然存在几个重要的缺陷。在微创手术中,为了减少病人的伤痛,微创孔道数量应该越少越好。而使用该器械时,需要通过微创孔道来施钳。如果移动组织或器官后仍需要将其固定,需要让该器械留在人体内,这将占用一个微创孔道。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手术将需要一个额外的助手来操作并且固定该器械。而且该器械是由非一次性使用的材料做成,其控制钳页的机械结构的孔隙中很容易残留病患的体液及组织,在术后需要仔细清洗以及消毒。因此,在微创手术中使用该器械来牵开固定人体组织和器官显然不是最理想的方案。
中国专利文献CN201180060562提供了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的牵引系统,其主要结构有固定在腹壁上的腹壁固定器以及与其连接的牵引丝控制部。腹壁固定器位于腹壁外,牵引丝控制部则由手术口进入腹腔。腹壁固定器上有一针棒,通过腹壁与腹腔内的牵引丝控制部连接。牵引丝固定在牵引丝控制部上,长度可以调节。牵引丝末端可以连接一个牵引网,两根以上的牵引丝同时连接到一个牵引网上。该装置虽然解决了使用时牵开器占用孔道的问题,但是该装置组装时比较繁琐,会占用较多的手术时间,间接的也增加了手术的难度。
现在,微创手术提倡减少微创通道数量来减少病人术后的病痛,像单孔道微创手术能极大的减少病人术后的伤痛。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一次性组织牵开夹,能够不占用微创孔道,又能有效地牵开并固定人体组织或器官来暴露术野,以解决上述现有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组织牵开夹,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不占用微创孔道的情况下,能有效的牵开及固定人体组织,且不需要占用医生双手。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对组织夹、管状壳体和手持部,所述管状壳体与所述手持部互相连接,所述手持部上设置有一控制组织夹在管状壳体内前后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前端连接有一钩件,所述钩件可探出所述管状壳体并勾住所述组织夹的尾端,所述组织夹的夹头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呈夹紧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手持部上设置有一导轨槽,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按钮和一连接杆,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导轨槽上并可沿导轨槽前后滑动,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手持部内部并分别连接所述按钮和所述钩件,所述按钮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钩件在所述管状壳体内前后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旋转滚轮和一齿条,所述旋转滚轮设置在所述手持部上,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手持部内部并分别连接所述旋转滚轮和所述钩件,所述旋转滚轮通过所述齿条带动所述钩件在所述管状壳体内前后移动。
进一步,所述导轨槽侧面设置有标识,以显示钩件探出或者收回管状壳体,及组织夹处于张开或者闭合状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管状壳体为透明高分子聚合物材质,所述管状壳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组织夹自然状态的宽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织夹包括夹子本体,所述夹子本体前端设置有夹头,所述夹子本体的尾端设置有夹臂,所述夹子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
进一步,所述夹臂上设置有蒙皮。
进一步,所述夹子本体的壁厚均匀,其厚度为0.5-2mm。
进一步,所述夹臂在尾端的夹角为25°-75°。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织夹由但是不局限于弹性金属、形状记忆合金以及弹性高分子材料的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组织夹之间通过牵引件互相连接,所述牵引件通过组织夹尾端的连接孔与组织夹相连接,所述牵引件为刚性或者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
进一步,所述牵引件包括但不限于牵引绳、弹簧和绳索。
再进一步,所述牵引绳上设置有一调节长度的绳结。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的原理如下:
在使用前,先将组织夹通过钩件勾入管状壳体内,使其处在收纳状态(如图2)。在手术中需要牵开组织器官时,将管状壳体通过微创手术孔道进入患者腹腔。通过驱动机构控制钩件来牵引组织夹,使其慢慢探出管状壳体,组织夹的夹头呈现张开状态(见图3),此时组织夹处于准备夹取状态。此时将夹头靠近目标组织并继续推动驱动机构,组织夹将整个离开管状壳体,依靠自身弹性恢复自然状态(如图4),夹头紧闭咬合目标组织实现夹取。继续推动驱动机构将会使另一个组织夹也探出管状壳体并张开。此时可以移动管状壳体并采用同样的方法将组织夹夹取在合适的位置(如腹壁)。之后通过调整两个组织夹之间牵绳件的长度来调整组织牵开的位置并固定。之后便可以将管状壳体取出腹腔,继续手术。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具有如下优点:
(1)具有一次性,无需消毒重复使用;
(2)组织夹固定后,可将管状壳体取出,不占用穿刺孔道;
(3)在牵开及固定组织或者器官后,如果觉得不满意可以随时通过调整牵引件的长度或者移动组织夹位置来调整组织或器官位置,调整非常方便;
(4)在使用时无需额外的人员,在锁定位置后术者便可以回到手术中去,无需人力维持组织或者器官牵开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与现有技术相比,在不占用微创孔道的情况下,能有效的牵开及固定人体组织,且不需要占用医生双手,减少微创通道数量来减少病人术后的病痛,结构简单,十分方便,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以下较好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准备夹取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织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4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它包括组织夹10、组织夹20、管状壳体30和手持部40,管状壳体30与手持部40互相连接,手持部40上设置有一驱动机构50,驱动机构50控制组织夹10和组织夹20在管状壳体30内前后移动,驱动机构50的前端连接有一钩件60,钩件60可探出所述管状壳体30并勾住组织夹10和组织夹20的尾端,组织夹10和组织夹20的夹头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呈夹紧状态。
手持部40上设置有一导轨槽41,驱动机构50包括一按钮51和一连接杆(图中未示),按钮51设置在导轨槽41上并可沿导轨槽41前后滑动,连接杆(图中未示)设置在手持部40内部并分别连接按钮51和钩件60,按钮51通过连接杆(图中未示)带动钩件60在管状壳体30内前后移动。
同样地,按钮51和连接杆可以替换为旋转滚轮和齿条,所述旋转滚轮设置在手持部40上,所述齿条设置在手持部40内部并分别连接所述旋转滚轮和钩件60,所述旋转滚轮通过所述齿条带动钩件60在管状壳体30内前后移动。
导轨槽41的侧面可以设置有标识,以显示钩件60探出或者收回管状壳体30,及组织夹处于张开或者闭合状态。
管状壳体30为透明高分子聚合物材质,管状壳体30的内径小于组织夹10和组织夹20自然状态的宽度。
如图4、图5和图6所示,以组织夹10为例,组织夹10包括夹子本体11,夹子本体11前端设置有夹头12,夹子本体11的尾端设置有夹臂13,夹子本体1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14。
夹子本体11由但是不局限于弹性金属、形状记忆合金以及弹性高分子材料的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
如图1所示,组织夹之间通过牵引件70互相连接,牵引件70通过组织夹尾端的连接孔14与组织夹相连接,牵引件70为刚性或者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优选的,牵引件70由具有一定弹性的材料构成,包括但不限于牵引绳、弹簧和绳索。
以牵引绳为例,在牵引绳上设置有一绳结71,绳结71能够让术者调节长度。
夹臂13上设置有蒙皮15,蒙皮15的作用是保护管状壳体30的管腔,避免组织夹的夹子本体11直接在管腔上滑动,对内管壁造成损伤,并且提供一定的摩擦力,减少组织夹的滑动,实现组织夹的精准夹取。
夹子本体11的壁厚均匀,其厚度为0.5-2mm。夹臂13在尾端的夹角为25°-75°;在将组织夹收纳入管状壳体30内时,由于受到外管挤压,该角度会变小。
如图4所示,当组织夹不受约束,在自身弹性的作用下,两个夹头12为夹紧状态。一个夹头穿过组织夹另一夹臂自身上的孔隙,与另一个夹头相互咬合。在手术前,需要将组织夹10 和组织夹20收纳入管状壳体30内,收纳时,首先向前推动驱动机构50,使钩件60探出管状壳体30,接着使钩件60勾住组织夹的尾端。之后回推驱动机构50,组织夹受到钩件60牵引进入管状壳体30,由于受到管状壳体30内径的约束,组织夹宽度变小,前端两个夹头12松开(如图3)。当组织夹进一步进入管状壳体30,由于受到管状壳体30的约束,夹头12之间距离缩短,进入管状壳体30内(如图2)。
在内窥镜微创手术过程中,当术野受到组织或者器官的影响,或者手术区域有重叠的组织或者器官,可以使用本实用新型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牵开。
在使用前,通过向前推动驱动机构50,钩件60可以探出管状壳体30,并且勾住组织夹的尾端。向后推动驱动机构50,使组织夹收纳进管状壳体30内,收纳状态如图2所示。在手术中,需要使用该牵开夹时,让管状壳体30通过微创孔道(trocar)进入腹腔。之后握住手持部40,向前推动管状壳体30, 驱动机构50沿着导轨槽41向下滑动,带动钩件60,推动组织夹10 和组织夹20向前滑动,当组织夹10的夹头离开管状壳体30后,即自动张开(图3)。此时术者将张开的组织夹10的夹头贴近目标组织,再继续推动驱动机构50至组织夹10完全脱离管状壳体30后,此时组织夹10不受外管约束,依靠自身的弹力恢复成自然状态(如图4)。此时夹头闭合锁紧咬合目标组织(如图1)。此时可以移动外管,用同样的方法将组织夹20推出管状壳体30并夹在腹壁或其他组织上。详细的工作状态如图1所示。
组织夹10 和组织夹20都夹取到目标组织后,我们即可以从穿刺通道中抽出管状壳体30,再通过夹住牵引件70上的绳结71(图1),向组织夹20反方向拉动来减少牵绳的长度。以此来实现组织夹10 和组织夹20之间距离的调整。
如果想调整夹子的夹取位置,可以用钩件60重新勾住夹子,往回推动驱动机构50,当夹子只有后端一部分进入管状壳体30时,夹头将张开,移走夹子至新的目标物,前推驱动机构50至夹子完全脱离,实现再次夹取。
待手术完成之后需要取出组织夹时,让管状壳体30通过微创孔道进入腹腔,用钩件60勾住组织夹20的尾端,回推驱动机构50,将组织夹20收纳进管状壳体30,当组织夹20后端进入管状壳体30部分后,由于受到管状壳体30的约束,组织夹20的夹头将松开。此时可以将组织夹20的夹头靠近组织夹10的尾部,继续向内收纳组织夹20,组织夹20受到外管约束夹头闭合来夹住组织夹10的尾端。此时继续回推驱动机构50,带动组织夹10进入管状壳体30,使组织夹10的夹头松开,脱离夹取组织。之后便可以将两个组织夹都收纳进管状壳体30并通过微创孔道取出体外。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3)

1.一种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对组织夹、管状壳体和手持部,所述管状壳体与所述手持部互相连接,所述手持部上设置有一控制组织夹在管状壳体内前后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的前端连接有一钩件,所述钩件可探出所述管状壳体并勾住所述组织夹的尾端,所述组织夹的夹头在自身弹性作用下呈夹紧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部上设置有一导轨槽,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按钮和一连接杆,所述按钮设置在所述导轨槽上并可沿导轨槽前后滑动,所述连接杆设置在所述手持部内部并分别连接所述按钮和所述钩件,所述按钮通过所述连接杆带动所述钩件在所述管状壳体内前后移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一旋转滚轮和一齿条,所述旋转滚轮设置在所述手持部上,所述齿条设置在所述手持部内部并分别连接所述旋转滚轮和所述钩件,所述旋转滚轮通过所述齿条带动所述钩件在所述管状壳体内前后移动。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槽侧面设置有标识,以显示钩件探出或者收回管状壳体,及组织夹处于张开或者闭合状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壳体为透明高分子聚合物材质,所述管状壳体的内径小于所述组织夹自然状态的宽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夹包括夹子本体,所述夹子本体前端设置有夹头,所述夹子本体的尾端设置有夹臂,所述夹子本体的底部设置有连接孔。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臂上设置有蒙皮。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子本体的壁厚均匀,其厚度为0.5-2mm。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臂在尾端的夹角为25°-75°。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夹由但是不局限于弹性金属、形状记忆合金以及弹性高分子材料的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组织夹之间通过牵引件互相连接,所述牵引件通过组织夹尾端的连接孔与组织夹相连接,所述牵引件为刚性或者具有弹性的材料构成。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包括但不限于牵引绳、弹簧和绳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次性组织牵开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绳上设置有一调节长度的绳结。
CN201620583999.1U 2016-06-16 2016-06-16 一次性组织牵开夹 Active CN2059133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83999.1U CN205913368U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次性组织牵开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583999.1U CN205913368U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次性组织牵开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913368U true CN205913368U (zh) 2017-02-01

Family

ID=57877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583999.1U Active CN205913368U (zh) 2016-06-16 2016-06-16 一次性组织牵开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9133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8724A (zh) * 2017-12-12 2018-04-20 湖南瀚德微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腹腔镜用组织牵开悬吊器
CN111110290A (zh) * 2020-01-18 2020-05-08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适用于腔镜及开放手术的组织牵引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28724A (zh) * 2017-12-12 2018-04-20 湖南瀚德微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腹腔镜用组织牵开悬吊器
CN111110290A (zh) * 2020-01-18 2020-05-08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一种适用于腔镜及开放手术的组织牵引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8729B (zh) 滑动缝合线抓紧器
JP5384019B2 (ja) 胃組織に褶壁形成術を施し、胃組織を締め付けるための装置
JP5253867B2 (ja) 胃組織に褶壁形成術を施し、胃組織を締め付けるための装置
CN1081351A (zh) 薄膜内窥镜牵开器
CN107928724B (zh) 一种腹腔镜用组织牵开悬吊器
CN206273250U (zh) 内镜用三瓣式可脱落夹持装置
CN105997182A (zh) 自紧式弹力线套扎器的弹力线自动张紧机构
CN107510482A (zh) 一次性组织牵开夹
CN205913368U (zh) 一次性组织牵开夹
CN205795743U (zh) 一种腹腔镜协助牵拉装置
CN207462108U (zh) 持针器钳头以及持针器
CN106901814B (zh) 一种可单手操作的腔镜手术用取物器
CN217040254U (zh) 浅表软组织异物取出器
CN100574710C (zh) 钳式腔隙缝合器
CN209316002U (zh) 一种防锐器伤手术刀柄
CN207075905U (zh) 经内镜可储存式表面黏膜活检钳
CN116269673A (zh) 一次性使用穿刺缝合器
CN204233194U (zh) 一种腔镜手术器官穿刺固定装置
CN107550527A (zh) 乳腺外科术中多功能皮瓣牵拉器
CN109106407B (zh) 一种儿科腹腔镜下标本取出装置
CN207429145U (zh) 一种可单手操作的腔镜手术用取物器
CN104161552B (zh) 一次性经皮穿刺椎管扩大成形套装
CN201290725Y (zh) 直视微创抓持钳
CN105455882B (zh) 一种腔镜手术器官穿刺固定装置
CN218684337U (zh) 一种脊柱内镜的多功能导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uzhou jinhesheng Holding Co.,Ltd.

Assignor: WEIZHI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320010055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Disposable tissue retraction clip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1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211214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Disposable tissue retraction clip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215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1

Pledgee: Suzhou jinhesheng Holding Co.,Ltd.

Pledgor: WEIZHI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320010558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uzhou jinhesheng Holding Co.,Ltd.

Assignor: WEIZHI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1320010055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1215

EC01 Cancellation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1214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201

Pledgee: Suzhou jinhesheng Holding Co.,Ltd.

Pledgor: WEIZHI (SUZHOU)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1320010558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