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66980U - 双向旋转轮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双向旋转轮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66980U CN205866980U CN201520912883.3U CN201520912883U CN205866980U CN 205866980 U CN205866980 U CN 205866980U CN 201520912883 U CN201520912883 U CN 201520912883U CN 205866980 U CN205866980 U CN 2058669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ckle
- main shaft
- rotating
- rotating mechanism
- wheel hu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0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5036 nerv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10428 Muscle Weak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28372 Muscular weaknes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06011 Strok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08129 cerebral pals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205 muscl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双向旋转轮轴装置,设置有轮毂旋转机构、主转轴旋转机构及架体,所述主转轴旋转机构活动装配于所述架体,所述轮毂旋转机构活动套设于所述主转轴旋转机构。架体设置有穿孔和第一滚动轴承,所述主转轴旋转机构的主转轴通过第一滚动轴承活动装配于所述穿孔,轮毂旋转机构设置有轮毂固定套、两个辐条连接环、轮环和两个第二滚动轴承。还设置有切换机构,所述切换机构切换使得主转轴旋转机构随着轮毂旋转机构旋转或者使得主转轴旋转机构不随轮毂旋转机构旋转。该双向旋转轮轴装置,能够根据需要调节旋转方式,具有控制方便、操作灵活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轮椅的双向旋转轮轴装置。
背景技术
轮椅对中风、脑瘫等患者的移动非常有用。由于真正需要轮椅的使用者,普遍存在肌肉无力、神经没有知觉或者不灵敏等问题,对此类患者的治疗通常采用康复训练,通过康复训练逐渐提恢复肌肉、神经的功能。现有技术中的康复训练,多是通过专门的医护人员进行康复训练,不能让患者在日常通过轮椅移动过程中进行手脚康复训练。
现有技术中的手推轮椅,轮毂的转动方式,一般由在轮毂内部两侧设置的第二滚动轴承、与第二滚动轴承装配的主转轴,并通过相应的加固锁紧配件装配构成。整个装配完成的轮毂作为转动部件,直接安装于轮椅支架上,主转轴与轮椅支架装配固定成一体。视轮椅支架为固定部件,外轮毂部分为转动部件的单向自转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轮毂轮轴旋转方式能够满足普通需求,但是由于轮轴本身无法转动,因此,无法满足需要轮轴转动的场合,如需要通过轮轴的转动带动其它装置的情形。
故,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双向旋转轮轴装置甚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向旋转轮轴装置,通过该装置能够根据需要控制主转轴的转动方式,具有控制简单、使用方便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
提供一种双向旋转轮轴装置,设置有轮毂旋转机构、主转轴旋转机构及架体,所述主转轴旋转机构活动装配于所述架体,所述轮毂旋转机构活动套设于 所述主转轴旋转机构。
上述架体设置有穿孔和第一滚动轴承,所述主转轴旋转机构的主转轴通过第一滚动轴承活动装配于所述穿孔,所述主转轴的伸出所述穿孔的一端作为旋转动力的输送端;
所述轮毂旋转机构设置有轮毂固定套、两个辐条连接环、轮环和两个第二滚动轴承;
所述轮毂固定套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辐条连接环,辐条连接环通过辐条与轮环固定连接,所述轮毂固定套通过两个第二滚动轴承套设于所述主转轴。
进一步的,上述第一滚动轴承设置为两个。
上述主转轴还套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位于所述穿孔和所述轮毂固定套之间。
进一步的,上述双向旋转轮轴装置还设置有使主转轴旋转机构随着轮毂旋转机构旋转或者不随轮毂旋转机构旋转的切换机构;
所述主转轴旋转机构还设置有内旋转固定套,所述内旋转固定套设置有内旋转轴和内旋转扣位件,所述内旋转扣位件固定于所述内旋转轴,所述主转轴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内旋转固定套并与所述内旋转固定套固定连接;
所述轮毂旋转机构还设置有轮毂扣位件,所述轮毂扣位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轮毂固定套的靠近内旋转固定套的一端;
一个第二滚动轴承套设装配于所述主转轴,另一个第二滚动轴承套设装配于所述内旋转轴,所述轮毂固定套套设于两个第二滚动轴承;
所述轮毂扣位件设置有第一扣位,所述内旋转扣位件设置有第二扣位,所述第二扣位与所述第一扣位相匹配,所述切换机构切换使得第一扣位与第二扣位锁紧或者分离。
上述主转轴设置有平键,所述内旋转轴设置有凹槽,所述内旋转轴套设于所述主转轴且所述凹槽装配于所述平键。
优选的,上述切换机构设置有旋转调节外套、弹簧和限位片;
所述旋转调节外套设置有通孔、扣齿和凸环,所述凸环固定设置于所述通 孔的外壁面,所述扣齿设置于所述通孔;
所述限位片装配于所述旋转调节外套的远离所述扣齿的一侧,且所述限位片与所述凸环抵接,所述限位片通过锁紧螺丝与所述主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内旋转轴,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内旋转扣位件抵接且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凸环抵接,所述弹簧和所述限位片分别位于所述凸环的两侧;
所述扣齿与所述第一扣位、第二扣位相匹配。
另一优选的,上述切换机构设置有斜面调节套、扣齿调节套、旋转扳手和弹簧;
所述斜面调节套设置有空心柱体和斜面扣位,所述斜面扣位固定于所述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套设于所述主转轴,且所述空心柱体与所述内旋转扣位件抵接,所述空心柱体通过锁紧螺丝与所述主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扣齿调节套设置有多个扣齿、扣齿环座和扣齿调节台,所述扣齿固定于所述扣齿环座,所述扣齿调节台固定于所述扣齿环座;
所述扣齿环座套设于所述空心柱体,所述扣齿调节台与所述斜面扣位相匹配,所述空心柱体与所述旋转扳手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空心柱体,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扣齿环座抵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扳手抵接;
上述扣齿调节台具有凸出部和凹陷部,所述凸出部与凹陷部的连接面与所述斜面扣位相匹配;
所述空心柱体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旋转扳手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通过无头螺丝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扣位设置为圆柱形通孔,所述第二扣位设置为圆柱形通孔,所述扣齿设置为圆柱;或者
所述第一扣位设置为槽位,所述第二扣位设置为槽位,所述扣齿与槽位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向旋转轮轴装置,设置有轮毂旋转机构、主转轴旋转机构及架体,所述主转轴旋转机构活动装配于所述架体,所述轮毂旋转机构活动套设于所述主转轴旋转机构。该双向旋转轮轴装置,使得轮毂旋转机构与主 转轴旋转机构能够各自独立地相对于架体进行转动,可以适用于不同的需求,具有控制方便、操作灵活的特点。
附图说明
利用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实施例2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的剖示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实施例3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实施例4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8的另一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8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13中,包括:
架体500、
穿孔51、第一滚动轴承52、
定位环53、
轮毂旋转机构、
轮毂固定套11、
辐条连接环12、
第二滚动轴承13、
轮毂扣位件14、第一扣位104、
轮环15、
主转轴旋转机构、
主转轴21、平键201、
内旋转固定套22、
内旋转轴202、凹槽203、
内旋转扣位件204、第二扣位205、
切换机构、
旋转调节外套31、
通孔301、扣齿302、
弹簧32、
限位片33、锁紧螺丝34、
斜面调节套35、
空心柱体305、第一安装孔306、
斜面扣位307、
扣齿调节套36、
扣齿环座3006、扣齿调节台3007、凸出部308、凹陷部309、
旋转扳手37、
安装柱38、第二安装孔39。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如图1所示,设置有轮毂旋转机构、主转轴旋转机构及架体,主转轴旋转机构活动装配于架体,轮毂旋转机构活动套设于主转轴旋转机构。
具体的,架体设置有穿孔51和第一滚动轴承52,主转轴旋转机构的主转轴 21通过第一滚动轴承52活动装配于穿孔51,主转轴21的伸出穿孔51的一端作为旋转动力的输送端。本实施例中,第一滚动轴承52设置为两个,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滚动轴承52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一个。
轮毂旋转机构设置有轮毂固定套11、两个辐条连接环12、轮环15和两个第二滚动轴承13。轮毂固定套11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辐条连接环12,辐条连接环12通过辐条与轮环15固定连接,轮毂固定套11通过两个第二滚动轴承13套设于主转轴21。
为了控制转动精度,防止轮毂旋转机构在转动过程中沿着主转轴21偏移,主转轴21还套设有定位环53,定位环53位于穿孔51和轮毂固定套11之间。
本实施例的双向旋转轮轴装置,由于主转轴旋转机构与轮毂旋转机构活动装配,在外力驱动下,主转轴旋转机构可以单独旋转,轮毂旋转机构也可以单独旋转,还可以通过增加切换机构使得主转轴旋转机构与轮毂旋转机构同时旋转或者不同时旋转,具有应用广泛,使用方便的特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其它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还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如图2至图6所示,该双向旋转轮轴装置还设置有使主转轴旋转机构随着轮毂旋转机构旋转或者不随轮毂旋转机构旋转的切换机构。
主转轴旋转机构还设置有内旋转固定套22,内旋转固定套22设置有内旋转轴202和内旋转扣位件204,内旋转扣位件204固定于内旋转轴202,主转轴21另一端套设于内旋转固定套22并与内旋转固定套22固定连接。具体的,主转轴21设置有平键201,内旋转轴202设置有凹槽203,内旋转轴202套设于主转轴21且凹槽203装配于平键201。主转轴21与内旋转固定套22固定连接,当内旋转固定套22受力转动时,主转轴21也随着一起进行转动。
轮毂旋转机构还设置有轮毂扣位件14,轮毂扣位件14固定设置于轮毂固定套11的靠近内旋转固定套22的一端。一个第二滚动轴承13套设装配于主转轴21,另一个第二滚动轴承13套设装配于内旋转轴202,轮毂固定套11套设于两 个第二滚动轴承13。
轮毂扣位件14设置有第一扣位104,内旋转扣位件204设置有第二扣位205,第二扣位205与第一扣位104相匹配,切换机构切换使得第一扣位104与第二扣位205锁紧或者分离。
该双向旋转轮轴装置用于装配至轮椅作为轮椅的后大轮旋转部分,使用时可以通过转动后大轮或者推动轮椅或者通过马达驱动等其它方式使轮毂旋转机构进行旋转,通过切换机构切换使得主转轴旋转机构随轮毂旋转机构旋转或者不随轮毂旋转机构旋转。主转轴旋转机构的一端提供运动康复椅设置的驱动手脚运动的机构的动力源,当主转轴旋转机构随着轮毂旋转机构转动时,驱动手脚运动的机构也在轮椅行驶过程中对手脚进行康复训练,否则只是轮椅进行行驶而不会对手脚进行康复训练。也可以采用其它动力源,如通过马达带动主转轴旋转,由主转轴的旋转带动与其连接的驱动手脚运动的机构进行运动,此时,若切换机构使得主转轴与轮毂旋转机构同时旋转,则轮毂旋转机构也随着进行转动而使得轮椅的后大轮转动。
轮毂扣位件14设置有第一扣位104,内旋转扣位件204设置有第二扣位205,第二扣位205与第一扣位104相匹配,切换机构切换使得第一扣位104与第二扣位205锁紧或者分离。轮毂固定套11、两个辐条连接环12和轮毂扣位件14构成一个独立转动的整体,在第二滚动轴承13装配下,相对于主转轴21进行转动。通过切换机构使得内旋转固定套22、主转轴21随轮毂固定套11部分进行转动或者不随其进行转动。
具体的,切换机构设置有旋转调节外套31、弹簧32和限位片33。
旋转调节外套31设置有通孔301、扣齿302和凸环,凸环固定设置于通孔301的外壁面,扣齿302设置于通孔301。
限位片33装配于旋转调节外套31的远离扣齿302的一侧,且限位片33与凸环抵接,限位片33通过锁紧螺丝34与主转轴21固定连接,弹簧32套设于内旋转轴202,弹簧32一端与内旋转扣位件204抵接且弹簧32另一端与凸环抵接,弹簧32和限位片33分别位于凸环的两侧。
扣齿302与第一扣位104、第二扣位205相匹配。本实施例中,第一扣位104设置为圆柱形通孔,第二扣位205设置为圆柱形通孔,扣齿302设置为圆柱。
旋转调节外套31,当扣齿302于第二扣位205、第一扣位104位置相对应时,朝着第一扣位104、第二扣位205方向按下旋转调节外套31,使得扣齿302插入第二扣位205、第一扣位104内,此时,扣齿302分别与第二扣位205、第一扣位104插入扣紧,使得内旋转固定套22与轮毂固定套11固定,主转轴旋转机构将随着轮毂旋转机构的转动而转动。当需要更换运动模式使得主转轴旋转机构不随轮毂旋转机构转动时,只需用手将旋转调节外套31朝着远离第一扣位104、第二扣位205的方向用力拉出,拉出的同时将旋转调节外套31旋转一定角度,使得扣齿302完全脱离第二扣位205的位置。由于此时受到弹簧32的压力作用使得扣齿302在相抵触的作用下保持原位置不发生任意转动。即实现了通过旋转调节外套31的扣齿302脱离第二扣位205使得内旋转固定套22与轮毂固定套11分开单独运动的状态。
本实施例的双向旋转轮轴装置,能够通过切换机构控制主转轴旋转机构与轮毂旋转机构的转动方式,可以适用不同的应用场合,具有控制方便、操作灵活的特点。
实施例3。
一种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其它结构与是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扣位104设置为槽位,第二扣位205设置为槽位,扣齿302与槽位相匹配。
本实施例的双向旋转轮轴装置,能够通过切换机构控制主转轴旋转机构与轮毂旋转机构的转动方式,可以适用不同的应用场合,具有控制方便、操作灵活的特点。
实施例4。
一种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其它结构与是实施例2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切换机构的结构不同。
如图8至图11所示,本实施例的切换机构设置有斜面调节套35、扣齿调节 套36、旋转扳手37和弹簧32。
斜面调节套35设置有空心柱体305和斜面扣位307,斜面扣位307固定于空心柱体305,空心柱体305套设于主转轴21,且空心柱体305与内旋转扣位件204抵接,空心柱体305通过锁紧螺丝34与主转轴21连接。
扣齿调节套36设置有多个扣齿302、扣齿环座3006和扣齿调节台3007,扣齿302固定于扣齿环座3006,扣齿调节台3007固定于扣齿环座3006。扣齿调节台3007具有凸出部308和凹陷部309,凸出部308与凹陷部309的连接面与斜面扣位307相匹配。
扣齿环座3006套设于空心柱体305,扣齿调节台3007与斜面扣位307相匹配,空心柱体305与旋转扳手37固定连接,弹簧32套设于空心柱体305,弹簧32一端与扣齿环座3006抵接,弹簧32另一端与旋转扳手37抵接。
具体的,空心柱体305设置有第一安装孔306,旋转扳手37设置有安装柱38,安装柱38设置有第二安装孔39,第一安装孔306、第二安装孔39通过无头螺丝固定。当外力转动旋转扳手37时,空心柱体305也随着进行转动。
具体的,第一扣位104设置为圆柱形通孔,第二扣位205设置为圆柱形通孔,扣齿302设置为圆柱。
该切换机构,其工作原理是这样的:转动并摁压旋转扳手37,在旋转过程中,空心柱体305也随着旋转扳手37转动,当空心柱体305上的斜面扣位307逐渐与扣齿调节台3007的凹陷部309匹配时,弹簧32呈伸展状态,用力按压扣齿302分别与第二扣位205、第一扣位104插入扣紧,使得内旋转固定套22与轮毂固定套11固定,此时,主转轴旋转机构将随着轮毂旋转机构的转动而转动。当需要更换运动模式使得主转轴旋转机构不随轮毂旋转机构转动时,用手摁压施加力做反向旋转旋转扳手37,空心柱体305也随着转动,在空心柱体305上的斜面作用,在转动的同时使扣齿调节台3007逐渐地往旋转扳手37的一侧外部方向偏移离开,最终设所置的凸出部308与斜面扣位307相抵接。此时,弹簧32呈压缩状态,在旋转扳手37的固定作用下,弹簧32将扣齿调节套36往轮毂一侧的方向所逼紧抵触来固定。扣齿302脱离第一扣位104,内旋转固定 套22与轮毂固定套11分离。在分离状态,扣齿调节台在弹簧作用下仍能够保持静止的固定作用。此时,主转轴旋转机构将不随着轮毂旋转机构的转动而转动。
该切换机构,由于扣齿302到第一扣位104的距离略长于第二扣位205,当扣齿302脱离了第一扣位104时,扣齿302仍然保留在第二扣位205内,这样可以使扣齿调节套36再次复位时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防止完全脱开时难以复位的现象。
本实施例的双向旋转轮轴装置,能够通过切换机构控制主转轴旋转机构与轮毂旋转机构的转动方式,可以适用不同的应用场合,具有控制方便、操作灵活的特点。
实施例5。
一种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其它结构与是实施例4同,不同之处在于:如图12至13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扣位104设置为槽位,第二扣位205设置为槽位,扣齿302与槽位相匹配。
本实施例的双向旋转轮轴装置,能够通过切换机构控制主转轴旋转机构与轮毂旋转机构的转动方式,可以适用不同的应用场合,具有控制方便、操作灵活的特点。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轮毂旋转机构、主转轴旋转机构及架体,所述主转轴旋转机构活动装配于所述架体,所述轮毂旋转机构活动套设于所述主转轴旋转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架体设置有穿孔和第一滚动轴承,所述主转轴旋转机构的主转轴通过第一滚动轴承活动装配于所述穿孔,所述主转轴的伸出所述穿孔的一端作为旋转动力的输送端;
所述轮毂旋转机构设置有轮毂固定套、两个辐条连接环、轮环和两个第二滚动轴承;
所述轮毂固定套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辐条连接环,辐条连接环通过辐条与轮环固定连接,所述轮毂固定套通过两个第二滚动轴承套设于所述主转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滚动轴承设置为两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轴还套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位于所述穿孔和所述轮毂固定套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设置有使主转轴旋转机构随着轮毂旋转机构旋转或者不随轮毂旋转机构旋转的切换机构;
所述主转轴旋转机构还设置有内旋转固定套,所述内旋转固定套设置有内旋转轴和内旋转扣位件,所述内旋转扣位件固定于所述内旋转轴,所述主转轴另一端套设于所述内旋转固定套并与所述内旋转固定套固定连接;
所述轮毂旋转机构还设置有轮毂扣位件,所述轮毂扣位件固定设置于所述轮毂固定套的靠近内旋转固定套的一端;
一个第二滚动轴承套设装配于所述主转轴,另一个第二滚动轴承套设装配于所述内旋转轴,所述轮毂固定套套设于两个第二滚动轴承;
所述轮毂扣位件设置有第一扣位,所述内旋转扣位件设置有第二扣位,所述第二扣位与所述第一扣位相匹配,所述切换机构切换使得第一扣位与第二扣位锁紧或者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轴设置有平键,所述内旋转轴设置有凹槽,所述内旋转轴套设于所述主转轴且所述凹槽装配于所述平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设置有旋转调节外套、弹簧和限位片;
所述旋转调节外套设置有通孔、扣齿和凸环,所述凸环固定设置于所述通孔的外壁面,所述扣齿设置于所述通孔;
所述限位片装配于所述旋转调节外套的远离所述扣齿的一侧,且所述限位片与所述凸环抵接,所述限位片通过锁紧螺丝与所述主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内旋转轴,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内旋转扣位件抵接且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凸环抵接,所述弹簧和所述限位片分别位于所述凸环的两侧;
所述扣齿与所述第一扣位、第二扣位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机构设置有斜面调节套、扣齿调节套、旋转扳手和弹簧;
所述斜面调节套设置有空心柱体和斜面扣位,所述斜面扣位固定于所述空心柱体,所述空心柱体套设于所述主转轴,且所述空心柱体与所述内旋转扣位件抵接,所述空心柱体通过锁紧螺丝与所述主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扣齿调节套设置有多个扣齿、扣齿环座和扣齿调节台,所述扣齿固定于所述扣齿环座,所述扣齿调节台固定于所述扣齿环座;
所述扣齿环座套设于所述空心柱体,所述扣齿调节台与所述斜面扣位相匹配,所述空心柱体与所述旋转扳手固定连接,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空心柱体,所述弹簧一端与所述扣齿环座抵接,所述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旋转扳手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齿调节台具有凸出部和凹陷部,所述凸出部与凹陷部的连接面与所述斜面扣位相匹配;
所述空心柱体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旋转扳手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通过无头螺丝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或9所述的双向旋转轮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扣位设置为圆柱形通孔,所述第二扣位设置为圆柱形通孔,所述扣齿设置为圆柱;或者
所述第一扣位设置为槽位,所述第二扣位设置为槽位,所述扣齿与槽位相匹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12883.3U CN205866980U (zh) | 2015-11-17 | 2015-11-17 | 双向旋转轮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12883.3U CN205866980U (zh) | 2015-11-17 | 2015-11-17 | 双向旋转轮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66980U true CN205866980U (zh) | 2017-01-11 |
Family
ID=576869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1288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66980U (zh) | 2015-11-17 | 2015-11-17 | 双向旋转轮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6698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98808A (zh) * | 2018-01-05 | 2019-07-12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旋转定位机构与载具 |
-
2015
- 2015-11-17 CN CN201520912883.3U patent/CN20586698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98808A (zh) * | 2018-01-05 | 2019-07-12 | 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 旋转定位机构与载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35433B (zh) | 頸部按摩器 | |
CN110292507A (zh) | 一种踝关节助力外骨骼 | |
US20160058636A1 (en) | Dual Drive Wheelchair | |
US8517407B2 (en) | Three-wheel pedal-style wheelchair | |
KR101702547B1 (ko) | 다목적 자전거 운동기구 | |
US9687397B1 (en) | Electric wheelchair with quick-release drive wheels | |
EP1695842A3 (en) | Bicycle hub | |
EP2838486A1 (en) | Propulsion systems for manually-operated mobility devices | |
JP2015146879A (ja) | 下肢リハビリ訓練機器 | |
CN205866980U (zh) | 双向旋转轮轴装置 | |
JP2010184696A (ja) | 自在キャスターを利用した人力駆動の4輪車 | |
CN111150575A (zh) | 一种功勋轮椅座椅的转动机构 | |
CN205612650U (zh) | 运动康复椅用离合装置 | |
JP3831907B2 (ja) | リハビリ用車椅子 | |
CN205569199U (zh) | 一种脚部训练康复轮椅 | |
WO2010118899A1 (en) | Unicycle, particularly of the stationary type, with improved device for transmission between the pedals and the wheel | |
CN205866973U (zh) | 一种运动康复轮椅 | |
KR20180022401A (ko) | 목발 사용자를 위한 휠체어 | |
TWM655450U (zh) | 移動載具後輪減速調整機構 | |
US20070284211A1 (en) | Electric Hub Having Clutch Means | |
KR20220136720A (ko) | 길이조절이 용이한 지팡이 | |
CN113633536A (zh) | 一种多功能按摩圈 | |
TWI726452B (zh) | 輪椅輔助輪 | |
TWI832744B (zh) | 輔助轉動輪椅結構 | |
JP3163683U (ja) | リハビリ用車椅子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70111 Termination date: 2017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