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40001U - 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40001U CN205840001U CN201620824149.6U CN201620824149U CN205840001U CN 205840001 U CN205840001 U CN 205840001U CN 201620824149 U CN201620824149 U CN 201620824149U CN 205840001 U CN205840001 U CN 2058400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racer
- gripper shoe
- hole
- location
- connecting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0000010354 integ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2262 irrig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3973 irrig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86 linear fun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008 shea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解决了横梁和立柱容易发生松脱而造成散架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板和固定板,所述的支撑板与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板一体化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另一端往远离支撑板方向延伸并沿竖直方向倾斜,所述的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孔包括两个相对的倾斜面,所述的两个倾斜面形成用于与支撑块抵触的容纳槽,所述的支撑块置于容纳槽中,达到了避免横梁和立柱发生松脱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工人常常会自行搭建活动板房用以居住。
目前,公开号为CN105780929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活动板房组装式防护棚,它包括一棚顶和四竖向机构,所述棚顶架设于四竖向机构上方;所述竖向机构包括一方钢、一预埋管、一圆钢管和一混凝土基座,所述方钢可拆卸地固定于混凝土基座上;所述预埋管位于方钢的内部,该预埋管的顶端和底端分别焊接有上钢片、下钢片,且所述上钢片和下钢片分别与方钢焊接;所述圆钢管穿过上钢片,并插设于预埋管内,且所述圆钢管、预埋管和方钢通过对拉螺栓实现固紧连接。
这种活动板房组装式防护棚结构简单,在日常使用中,当发生地震或者有大型运输车驶过时,会产生一定的震动,此震动极其容易使上述螺栓发生松脱现象,造成圆钢管、预埋管和方钢发生松动,导致活动板房组装式防护棚散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使支撑块通过重力的作用固定于容纳槽中,同时使支撑板和立柱抵触产生摩擦力,达到避免横梁与立柱发生松脱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板,所述的支撑板与横梁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板一体化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另一端往远离支撑板方向延伸并沿竖直方向倾斜,所述的立柱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孔包括两个相对的倾斜面,所述的两个倾斜面形成用于与支撑块抵触的容纳槽,所述的支撑块置于容纳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重力的作用,横梁对支撑块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支撑块穿过固定孔,由于两个倾斜面相互呈倾斜设置,使容纳槽对支撑块的两侧产生挤压力,挤压力产生摩擦力,同时,支撑板与立柱产生相对位移,支撑板与固定板的表面抵触产生挤压力,挤压力产生摩擦力,通过摩擦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将支撑块与立柱固定,在横梁与立柱之间产生一定震动时,通过重力的作用,即可使支撑块与立柱自行重新固定,从而避免因支撑块与立柱松脱而造成散架的发生;免去了螺丝的设置,仅需将支撑块扣入固定孔中即可完成立柱与横梁的安装,将支撑块从固定孔中抽出即可完成立柱与横梁的分离,使得工人安装与拆卸较为简便,能够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使支撑块通过重力的作用与固定于容纳槽中,同时使支撑板和固定板抵触产生摩擦力,达到避免横梁与立柱发生松脱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板和固定板,所述的支撑板与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与立柱固定连接,所述的支撑板一体化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另一端往远离支撑板方向延伸并沿竖直方向倾斜,所述的固定板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的固定孔包括两个相对的倾斜面,所述的两个倾斜面形成用于与支撑块抵触的容纳槽,所述的支撑块置于容纳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重力的作用,横梁对支撑块施加竖直向下的压力,支撑块穿过固定孔,由于两个倾斜面相互呈倾斜设置,使容纳槽对支撑块的两侧产生挤压力,挤压力产生摩擦力,同时,支撑板与固定板产生相对位移,支撑板与固定板的表面抵触产生挤压力,挤压力产生摩擦力,通过摩擦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将支撑块与立柱固定,在横梁与立柱之间产生一定震动时,通过重力的作用,即可使支撑块与固定板自行重新固定,从而避免因支撑块与固定板松脱而造成散架的发生;免去了螺丝的设置,仅需将支撑块扣入固定孔中即可完成立柱与横梁的安装,将支撑块沿从固定孔中抽出即可完成立柱与横梁的分离,使得工人安装与拆卸较为简便,能够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块朝向支撑板的一侧设置有弹力槽,所述的弹力槽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容纳槽会对支撑块的两侧产生挤压力,挤压力会使支撑块的内部产生挤压力,容易使支撑块由自身内部发生断裂,弹力槽的设置可以有效消除支撑块自身的挤压力,使得支撑块有一定的形变的空间,不易使支撑块发生损坏,当横梁与立柱产生震动而发生相对移动,支撑块产生一定的形变,使支撑块与容纳槽保持接触,不易使横梁与立柱发生脱离。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块朝向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引导斜面,所述的容纳槽与引导斜面抵触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斜面可以增加支撑块与容纳槽之间的接触面积,当横梁与立柱产生相对移动时,可以减小容纳槽对支撑块造成的压强,进一步延长支撑块的使用寿命,同时,也可以增加支撑块与容纳槽的连接稳定性,使支撑板与容纳槽不易产生相对移动,进一步可以避免立柱与横梁发生散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块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呈弧形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将支撑块穿过固定孔用以支撑板与容纳槽连接时,弧形设置的支撑块的端部可以对支撑块与固定孔的连接起到引导的作用,使得工人将支撑块与固定孔的安装更为方便,同时,使得人们与支撑块发声磕碰时,不易发生受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块与支撑板的连接处固定有加强板,所述的加强板置于支撑块背对支撑板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重力的作用,将支撑板对固定板施加下压力,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容纳槽的内壁对支撑板施加上压力,加强板能够有效避免支撑块因上压力的作用而造成支撑块与支撑板的连接处发生断裂;当立柱与横梁之间产生震动,震动产生的冲力不易使支撑块发生损坏,使加强板对支撑块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的同时,能够增加支撑块的承重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定位杆,所述的支撑板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的固定板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轴向平行,所述定位杆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定位杆穿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当立柱与横梁之间因震动而产生相对位移时,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的内壁均与定位杆发生抵触,可以避免支撑板与固定板发生相对位移,从而有效避免立柱与横梁发生松脱,增加了立柱与横梁的连接稳定性,同时能够有效增加支撑块的承重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定位杆一端设置有引导弧面,所述的引导弧面与第一定位孔的内壁、第二定位孔的内壁抵触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支撑板与固定板通过支撑块连接完毕之后,引导弧面的设置可以便于定位杆穿过第一定位杆和第二定位杆,提升安装的简便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板上设置有内凹,所述的立柱置于内凹中且与固定板焊接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凹的设置,增加了固定板与立柱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得固定板与立柱之间的连接更为牢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支撑块的数量有若干个,并沿支撑板的长度方向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立柱与横梁之间产生的震动较大时,由于置于两端的支撑块的线速度较大,容易发生损坏,置于中间的支撑块不易发生损坏,能够继续使立柱和横梁保持连接,避免散架的发生,同时,支撑块数量的增加,能够增加支撑板的承重能力,而能够保持安装的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支撑块穿过固定孔之后,通过重力的作用,使支撑板的表面与固定板或立柱的表面抵触,此时,由于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并非同轴设置,即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的轴心为上下错位设置,当定位杆穿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时,可以对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的内壁产生挤压力,使支撑板和固定板之间具有相对移动的趋势,对支撑板和固定板预紧,使支撑板与固定板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提升支撑板与固定板的连接稳定性,进一步减小立柱与横梁松脱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方向视图;
图3为图2的B处放大图;
图4为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体现定位杆与固定板、支撑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为C方向视图;
图8为图7的D处放大图;
图9为定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支撑板与立柱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E处放大图;
图13为图11的F方向视图。
附图标记:1、横梁;2、立柱;3、支撑板;31、安装部;32、连接部;33、拆卸孔;34、第一定位孔;4、支撑块;41、弹力槽;42、引导斜面;43、限位槽;44、加强板;5、固定板;51、内凹;52、第二定位孔;53、固定孔;531、倾斜面;532、平放面;54、容纳槽;6、定位杆;61、引导弧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1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支撑板3和固定板5。支撑板3呈长条状且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包括一体化的连接部32和安装部31,连接部32和安装部31均呈平板状,且连接部32的宽度方向与安装部31的宽度方向呈垂直设置。
如图1和图5所示,横梁1的端部和连接部32焊接。安装部31上一体化连接有四个支撑块4,四个支撑块4沿着安装部31的长度方向排列,且相邻的支撑块4之间的距离相等。
如图2和图3所示,支撑块4一端和安装部31连接,另一端悬空设置。支撑块4远离安装部31的一端往竖直方向向下倾斜,且呈弧形设置。支撑块4朝向安装部31的一侧开设有一个长条形的弹力槽41。安装部31沿自身的长度方向还开设有四个拆卸孔33,每个拆卸孔33置于支撑块4与安装部31连接处的下方,且靠近此连接处。将弹力槽41穿过拆卸孔33并往安装部31背对支撑块4的一侧延伸。
支撑块4的左右两侧还开设有引导斜面42,引导斜面42为平面。支撑块4朝向安装部31的一侧还开设有限位槽43。
如图1所示,在安装部31与每个支撑块4的连接处焊接有一个加强板44,加强板44置于支撑块4背对安装部31的一侧。用以抵抗支撑块4与安装部31的连接处产生应力集中。
在安装部31上开设有四个圆形的第一定位孔34,四个第一定位孔34沿着安装部31的长度方向排布,且相邻的第一定位孔34之间的距离相等,第一定位孔34置于拆卸孔33的下方。
如图4和图5所示,固定板5呈长条形且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固定板5上设置有呈直角的内凹51,将立柱2置于内凹51中,并与固定板5焊接固定。通过内凹51的设置,使得固定板5的横截面呈W形设置。在固定板5上开设有八个固定孔53,以四个固定孔53为一组,使两组固定孔53分别置于内凹51处的两侧,每组的四个固定孔53沿着固定板5的长度方向均匀分布。即一个固定板5可以同时连接两个支撑板3.
固定孔53呈六角形设置,包括四个倾斜面531和两个水平设置的平放面532,倾斜面531的宽度大于平放面532的宽度。相对的两个倾斜面531之间形成一个容纳槽54。
每个固定孔53的下方还开设有呈圆形的第二定位孔52,第一定位孔34和第二定位孔52的孔径相等。如图6、图7和图8所示,定位杆6的一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引导弧面61。定位杆6远离引导弧面61一端的直径等于第一定位孔34的内径。如图9所示,定位杆6中间呈弯折呈弧形,当定位杆6穿设于第一定位孔34和第二定位孔52中后,仅能沿着与定位杆6自身弧形相匹配的弧线才能将其取出,而一般的震动均为直线作用,无法将定位杆6脱出,从而使定位杆6加强了防脱防松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是先将支撑块4呈弧形的一端穿过固定孔53,并通过重力的作用,使支撑板3沿着支撑块4的引导斜面42滑动,使安装部31的表面与固定板5的表面抵触,同时,支撑块4嵌设于容纳槽54中,容纳槽54对支撑块4的引导斜面42产生挤压力,使得支撑块4往靠近弹力槽41方向发生一定的形变,使弹力槽41的宽度变小,避免支撑块4受挤压过大而损坏;此时,第一定位孔34与第二定位孔52错位,且第一定位孔34和第二定位孔52的轴心的连线呈倾斜状态,第一定位孔34置于第二定位孔52的上方,第一定位孔34和第二定位孔52的重叠部分形成一个弧形孔,将设置有引导弧面61的定位杆6穿过此弧形孔,随着定位杆6穿入到弧形孔中,定位杆6的外壁会对第一定位孔34和第二定位孔52的内壁产生挤压力,使第一定位孔34竖直向下移动,而第二定位孔52竖直向上移动,在定位杆6全部穿入到第一定位孔34和第二定位孔52中时,第一定位孔34和第二定位孔52同轴;使定位杆6对支撑板3和固定板5产生一个预紧力,支撑板3与固定板5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
当横梁1与立柱2之间产生一定的震动,当震动方向为竖直方向时,震动力通过第一定位孔34和第二定位孔52的内壁对定位杆6施加剪切力,定位杆6通过自身的内力作用将此抵消;当震动方向为水平方向时,震动力的方向为定位杆6的轴向时,震动力能够将支撑板3与固定板5脱离,但是会使固定孔53的下边沿置于限位槽43中,避免固定孔53与支撑块4分离,当震动力消除之后,通过重力的作用,可使支撑板3与固定板5再次固定;当震动力的方向为定位杆6的径向时,由于引导斜面42与容纳槽54中的倾斜面531抵触,可以避免支撑板3与固定板5脱离;至此,可使横梁1与立柱2避免因震动力的作用发生松脱而散架。
本实施例中,立柱2、横梁1、支撑板3和固定板5均由钢制成。
实施例2: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如图10至图13所示,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免去了固定板5(见图6)的设置。
如图11和图12所示,立柱2呈空心的四棱柱设置,立柱2的每个面上均开设有十六个固定孔53、第二定位孔52,见图10,以八个固定孔53、第二定位孔52为一组,分别置于立柱2的上下两端,见图11,每组中的四个固定孔53、第二定位孔52为一列,即每个立柱2的端部设置有两列固定孔53、第二定位孔52,每列的固定孔53、第二定位孔52均沿着立柱2的长度方向排布。
如实施例1所述,将支撑板3上的支撑块4穿过固定孔53,继而通过重力的作用将支撑块4固定于固定孔53中,如图13,将定位杆6依次穿过支撑板3和立柱2,使支撑板3沿着竖直方向向下发生一定位移,而立柱2沿着竖直方向向上发生一定位移,从而使支撑板3与立柱2形成一定的预紧力。
当立柱2与横梁1之间产生一定的震动时,当震动力为竖直方向时,通过横梁1的重力作用以及定位杆6的作用而避免立柱2与横梁1发生松脱;当震动力为水平方向时,定位杆6会沿着水平方向产生一定的位移,使得定位杆6的弯折处和立柱2的内壁发生抵触,而不会与立柱2发生分离,从而提升了结构强度,不易使立柱2和横梁1发生散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板(3),所述的支撑板(3)与横梁(1)固定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板(3)一体化连接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一端与支撑板(3)连接,另一端往远离支撑板(3)方向延伸并沿竖直方向倾斜,立柱(2)上开设有固定孔(53),所述的固定孔(53)包括两个相对的倾斜面(531),所述的两个倾斜面(531)形成用于与支撑块(4)抵触的容纳槽(54),所述的支撑块(4)置于容纳槽(54)中。
2.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包括支撑板(3)和固定板(5),所述的支撑板(3)与横梁(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5)与立柱(2)固定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板(3)一体化连接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一端与支撑板(3)连接,另一端往远离支撑板(3)方向延伸并沿竖直方向倾斜,所述的固定板(5)上开设有固定孔(53),所述的固定孔(53)包括两个相对的倾斜面(531),所述的两个倾斜面(531)形成用于与支撑块(4)抵触的容纳槽(54),所述的支撑块(4)置于容纳槽(54)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块(4)朝向支撑板(3)的一侧设置有弹力槽(41),所述的弹力槽(41)的长度方向沿竖直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块(4)朝向支撑板(3)的一侧开设有引导斜面(42),所述的容纳槽(54)与引导斜面(42)抵触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块(4)远离支撑板(3)的一端呈弧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块(4)与支撑板(3)的连接处固定有加强板(44),所述的加强板(44)置于支撑块(4)背对支撑板(3)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其特征是:还包括定位杆(6),所述的支撑板(3)上开设有第一定位孔(34),所述的固定板(5)上开设有第二定位孔(52),所述第一定位孔(34)和第二定位孔(52)轴向平行,所述定位杆(6)依次穿过第一定位孔(34)和第二定位孔(5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定位杆(6)一端设置有引导弧面(61),所述的引导弧面(61)与第一定位孔(34)的内壁、第二定位孔(52)的内壁抵触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固定板(5)上设置有内凹(51),所述的立柱(2)置于内凹(51)中且与固定板(5)焊接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块(4)的数量有若干个,并沿支撑板(3)的长度方向分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824149.6U CN205840001U (zh) | 2016-07-29 | 2016-07-29 | 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824149.6U CN205840001U (zh) | 2016-07-29 | 2016-07-29 | 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40001U true CN205840001U (zh) | 2016-12-28 |
Family
ID=57617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824149.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840001U (zh) | 2016-07-29 | 2016-07-29 | 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4000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49692A (zh) * | 2016-07-29 | 2016-10-26 | 杭州新思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 |
-
2016
- 2016-07-29 CN CN201620824149.6U patent/CN20584000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49692A (zh) * | 2016-07-29 | 2016-10-26 | 杭州新思路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 |
WO2018019269A1 (zh) * | 2016-07-29 | 2018-02-01 | 浙江飞屋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及安装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049692A (zh) | 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 | |
CN110130633B (zh) | 一种可伸缩盘扣式钢管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 |
CN206319609U (zh) | 一种制作钢筋笼的可调节式胎架 | |
CN201763002U (zh) | 独立式可调钢支撑装置 | |
CN205840001U (zh) | 一种轻钢房屋连接结构 | |
CN216840604U (zh) | 用于梁模板的平面支撑单元及模板支撑体系 | |
CN205403770U (zh) | 一种组合式的扬尘高度检测装置 | |
CN210316084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剪力墙结构 | |
CN2916015Y (zh) | 锥形插头脚手架 | |
CN112196156A (zh) | 一种单元幕墙板块防脱挂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 |
CN111980052B (zh) | 一种电力施工桩基结构 | |
CN212507327U (zh) | 一种便于拆卸的悬挂式悬挑脚手架 | |
CN210550791U (zh) | 一种路灯安装工具 | |
CN112915418A (zh) | 一种适用于矩形和工字型梁的安全绳悬挂装置 | |
CN203499225U (zh) | 轮扣式脚手架支撑体系 | |
CN209009971U (zh) | 一种螺旋风管吊装胎架 | |
CN221256121U (zh) | 一种铝合金脚手架横杆用连接件 | |
CN209855281U (zh) | 一种多用途支撑架 | |
CN222863045U (zh) |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警示栏 | |
CN221193037U (zh) | 箱涵拆除用临时支撑装置 | |
CN219587275U (zh) | 一种支撑工装 | |
CN218779896U (zh) | 一种承插型盘扣式脚手架 | |
CN204626263U (zh) | 一种用于安装钢箱梁的挑梁结构 | |
CN221143035U (zh) | 一种钢结构建筑框架 | |
CN208980219U (zh) | 一种钢结构支撑梁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