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823582U - 油位控制器 - Google Patents

油位控制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823582U
CN205823582U CN201620750891.7U CN201620750891U CN205823582U CN 205823582 U CN205823582 U CN 205823582U CN 201620750891 U CN201620750891 U CN 201620750891U CN 205823582 U CN205823582 U CN 2058235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level controllers
pipe
installing hole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75089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小芳
陈贤军
杨文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chang Hongli Refriger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chang Hongli Refrig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chang Hongli Refrig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chang Hongli Refrig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75089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8235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8235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82358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pply Devices, Intensifiers, Converters, And Tele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油位控制器,包括壳体和固定座,壳体限位在固定座内,壳体的右端设置有缓冲斗,缓冲斗的左端与壳体固定连接,缓冲斗的右端设置有送油管,壳体的左端设置有进油管,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导油管和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第一永磁体、伸缩气缸和第二永磁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密封装置的设计,显著提高油位控制器的密封性能,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性能,有效防止漏油、回油现象的出现,导油管的设计可以引导润滑油快速地从油槽中进入到油箱,不仅提高了油位控制器的补油速率,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的合理,而且又可以防止油箱由于长期缺油导致其内部零件出现严重磨损或者断裂现象,提高了综合利用率。

Description

油位控制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位控制器。
背景技术
活塞式空压机在工作状态下的温度极高,活塞往复速度快,耗油量大,需要频繁添加润滑油。传统的做法是在活塞式空压机长开设油镜口,油镜口上装设有油镜,通过油镜可以看见润滑油液面的高低,以此判断是否需要添加润滑油。但是由于活塞式空压机工作噪声大,往往被安装在外部环境中,不易管理和维护,经常由于疏忽大意导致活塞式空压机因缺少润滑油而发生曲轴锁死、连杆断裂、活塞缸桶拉坏等故障,影响生产,危害极大。
采用油位控制器可以大大减缓上述缺点,但是现有的油位控制器虽然可以实现智能加油作用,但是其自身的密封性能较差,油位控制器内部容易出现回油、漏油现象。而且现有的油位控制器不便于实际的安装和拆卸,增加了安装成本和后期维修费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油位控制器的技术方案,通过密封装置的设计,显著提高油位控制器的密封性能,使得油位控制器只能实现单方面的补油作用,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性能,有效防止漏油、回油现象的出现,导油管的设计可以引导润滑油快速地从油槽中进入到油箱,不仅提高了油位控制器的补油速率,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的合理,而且又可以防止油箱由于长期缺油导致其内部零件出现严重磨损或者断裂现象,提高了综合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油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固定座,壳体限位在固定座内,壳体的右端设置有缓冲斗,缓冲斗的左端与壳体固定连接,缓冲斗的右端设置有送油管,送油管包括伸缩管和补油管,伸缩管与缓冲斗相连接,补油管穿过油箱盖延伸至油箱内部,壳体的左端设置有进油管,进油管通过连接管与油槽相连接,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内设置有导油管和密封装置,密封装置包括第一永磁体、伸缩气缸和第二永磁体,第二永磁体通过伸缩气缸与第一永磁体相连接;固定座的设计可以便于油位控制器的安装和固定,从而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能,有效防止油位控制器在工作时出现漏油现象,同时又可以有效降低油位控制器工作时的机械噪声,更便于实际的使用和操作,送油管可以便于油位控制器与油箱之间的连接,将送油管设计成伸缩管和补油管两部分,不仅可以便于送油管与壳体之间和安装和固定,而且通过伸缩管的伸长和缩回,带动补油管的伸长和缩回,使得补油管可以根据实际的油箱位置来进行位置的调整,更便于实际的使用,同时当不使用油位控制器时,通过伸缩杆的复位,可以减少油位控制器的占用空间,方便运输和搬运,密封装置的设计可以实现润滑油单方向的输送,在保证油箱油量的同时,又可以有效防止油箱中润滑油出现回油现象,结构设计更合理,对油位控制器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当油位控制器不工作时,由于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之间的吸引力,使得密封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油箱的润滑油不能够从补油管进入到油位控制器中,有效防止回油、漏油现象的出现,当油位控制器工作时,油槽中的润滑油从进油管中进入到油位控制器中,由于油压大于了两磁体间的吸引力,使得第二永磁体往右运动,从而使得润滑油可以被输送到油箱中,而且当油箱需要的油量越大时,输送的油量越大,油压也就越大,而第二永磁体与壳体之间的空隙也就越大,油量输送的速率也就越快,所以该密封结构设计可以对油箱进行科学补油,当油箱需要的油量越大,油位控制器的输送效率就越大,当油箱需要补充的油量较小,油位控制器的油量输送效率就越小,实现智能化的补油,在保障油箱油量的同时,又降低能耗的损失,伸缩气缸的设计不仅可以便于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之间的安装和固定,使得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之间的移动更加的稳定和牢固,而且又可以防止油压的突变对密封装置造成损坏,对第二永磁体起到保护作用,延长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缓冲斗上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置有外螺纹,伸缩管上设置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外螺纹和内螺纹的设计可以使得缓冲斗与送油管之间的连接更加的方便牢固,简化了安装操作过程,提高连接紧密性能,有效防止油位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缓冲斗与送油管之间出现松动,而导致漏油现象的出现,同时又可以便于后期的维修和清洗,结构简单,使用也方便。
进一步,导油管的上下两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导液板,导液板的设计可以对润滑油起到引导作用,使得润滑油可以快速地从导油管进入到补油管中,从而可以及时地对油箱进行补充,防止油箱由于油量不足造成其他零件的损坏。
进一步,导油管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为圆锥形,第二连接部为圆柱形,且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一连接部的设计可以对进入到油位控制器内的润滑油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降低油压对油位控制器造成的伤害,也可以对润滑油起到引导作用,使得润滑油可以快速地从油位控制器进入到油箱中,使得油箱的油位达到指定值。
进一步,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为沉孔状,第二安装孔为圆孔状,第一安装孔与第一连接部相匹配,第二安装孔与第二连接部相匹配,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形状的设计可以便于导油管的限位和固定,结构设计更加的紧凑合理。
进一步,伸缩气缸上设置有固定卡套,伸缩气缸通过固定卡套与壳体的内壁相连接,伸缩气缸的右端设置有活塞杆,伸缩气缸通过活塞杆与第二永磁体固定连接,活塞杆与第二永磁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且密封垫的直径大于第二安装孔的孔径,固定卡套的设计可以使得伸缩气缸与壳体之间的固定安装更加的方便简单,而且又可以提高伸缩气缸的安装稳定性能,从而便于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的安装和移动,密封垫的设计可以提高第二永磁体与壳体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能,从而可以严格控制油箱中的补油量,使用更加的方便安全。
进一步,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安装孔之间设置有防油翼环,防油翼环设置有至少两个,且防油翼环的内孔径与第二连接部相匹配,防油翼环的外径与第二安装孔相匹配,防油翼环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润滑油进入到导油管与安装孔的连接细缝中,从而对油位控制器造成一定的损害,至少两个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油翼环的防油作用,结构设计也更加的合理。
进一步,密封垫的左侧圆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弹性压簧,弹性压簧的一端与密封垫固定连接,弹性压簧的另一端与壳体的右端面固定连接,弹性压簧的设计可以提高进一步提高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当油位控制器对油箱进行补油作业后,密封装置出现问题,第二永磁体不能够依靠其与第二永磁体之间的吸力回到原位时,弹性压簧可以依靠自身的回弹力带动第二永磁体回到原位,从而有效防止油箱中的润滑油从补油管中回流到油位控制器内,对油位控制器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油位控制器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补油管呈倒“L”状,补油管上套设有安装管套,安装管套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安装管套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移动滑槽,液位传感器限位在移动滑槽内,且沿移动滑槽上下移动,补油管形状的设计不仅可以便于油位控制器与油箱之间的连接,而且又可以便于安装管套的安装和固定,安装管套可以便于液位传感器的固定和限位,移动滑槽的设计可以便于液位传感器的上下移动,扩大油位控制器的使用范围,使得液位传感器能够根据不同油箱的油面高度来进行位置的调整,从而使得液位传感器可以准确地测量出油箱内部的油面高度,判断油箱内油量是否足够。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固定座的设计可以便于油位控制器的安装和固定,从而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能,有效防止油位控制器在工作时出现漏油现象,同时又可以有效降低油位控制器工作时的机械噪声,更便于实际的使用和操作;
2、送油管可以便于油位控制器与油箱之间的连接,将送油管设计成伸缩管和补油管两部分,不仅可以便于送油管与壳体之间和安装和固定,而且通过伸缩管的伸长和缩回,带动补油管的伸长和缩回,使得补油管可以根据实际的油箱位置来进行位置的调整,更便于实际的使用,同时当不使用油位控制器时,通过伸缩杆的复位,可以减少油位控制器的占用空间,方便运输和搬运;
3、密封装置的设计可以实现润滑油单方向的输送,在保证油箱油量的同时,又可以有效防止油箱中润滑油出现回油现象,结构设计更合理,对油位控制器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相互吸引,当油位控制器不工作时,由于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之间的吸引力,使得密封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油箱的润滑油不能够从补油管进入到油位控制器中,有效防止回油、漏油现象的出现,当油位控制器工作时,油槽中的润滑油从进油管中进入到油位控制器中,由于油压大于了两磁体间的吸引力,使得第二永磁体往右运动,从而使得润滑油可以被输送到油箱中,而且当油箱需要的油量越大时,输送的油量越大,油压也就越大,而第二永磁体与壳体之间的空隙也就越大,油量输送的速率也就越快,所以该密封结构设计可以对油箱进行科学补油,当油箱需要的油量越大,油位控制器的输送效率就越大,当油箱需要补充的油量较小,油位控制器的油量输送效率就越小,实现智能化的补油,在保障油箱油量的同时,又降低能耗的损失;
4、伸缩气缸的设计不仅可以便于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之间的安装和固定,使得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之间的移动更加的稳定和牢固,而且又可以防止油压的突变对密封装置造成损坏,对第二永磁体起到保护作用,延长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密封装置的设计,显著提高油位控制器的密封性能,使得油位控制器只能实现单方面的补油作用,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性能,有效防止漏油、回油现象的出现,导油管的设计可以引导润滑油快速地从油槽中进入到油箱,不仅提高了油位控制器的补油速率,使得整体结构更加的合理,而且又可以防止油箱由于长期缺油导致其内部零件出现严重磨损或者断裂现象,提高了综合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位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导油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固定座;3-缓冲斗;4-送油管;5-伸缩管;6-补油管;7-进油管;8-第一安装孔;9-第二安装孔;10-导油管;11-第一永磁体;12-伸缩气缸;13-第二永磁体;14-导液板;15-第一连接部;16-第二连接部;17-固定卡套;18-活塞杆;19-密封垫;20-防油翼环;21-弹性压簧;22-安装管套;23-液位传感器;24-移动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油位控制器,包括壳体1和固定座2,壳体1限位在固定座2内,固定座2的设计可以便于油位控制器的安装和固定,从而提高整个装置的稳定性能,有效防止油位控制器在工作时出现漏油现象,同时又可以有效降低油位控制器工作时的机械噪声,更便于实际的使用和操作。
壳体1的右端设置有缓冲斗3,缓冲斗3上设置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置有外螺纹,伸缩管5上设置有内螺纹,外螺纹与内螺纹相匹配,外螺纹和内螺纹的设计可以使得缓冲斗3与送油管4之间的连接更加的方便牢固,简化了安装操作过程,提高连接紧密性能,有效防止油位控制器在使用过程中缓冲斗3与送油管4之间出现松动,而导致漏油现象的出现,同时又可以便于后期的维修和清洗,结构简单,使用也方便,缓冲斗3的左端与壳体1固定连接。
缓冲斗3的右端设置有送油管4,送油管4包括伸缩管5和补油管6,伸缩管5与缓冲斗3相连接,补油管6穿过油箱盖延伸至油箱内部,补油管6呈倒“L”状,补油管6上套设有安装管套22,安装管套22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23,安装管套22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移动滑槽24,液位传感器23限位在移动滑槽24内,且沿移动滑槽24上下移动,补油管6形状的设计不仅可以便于油位控制器与油箱之间的连接,而且又可以便于安装管套22的安装和固定,安装管套22可以便于液位传感器23的固定和限位,移动滑槽24的设计可以便于液位传感器23的上下移动,扩大油位控制器的使用范围,使得液位传感器23能够根据不同油箱的油面高度来进行位置的调整,从而使得液位传感器23可以准确地测量出油箱内部的油面高度,判断油箱内油量是否足够,送油管4可以便于油位控制器与油箱之间的连接,将送油管4设计成伸缩管5和补油管6两部分,不仅可以便于送油管4与壳体1之间和安装和固定,而且通过伸缩管5的伸长和缩回,带动补油管6的伸长和缩回,使得补油管6可以根据实际的油箱位置来进行位置的调整,更便于实际的使用,同时当不使用油位控制器时,通过伸缩杆的复位,可以减少油位控制器的占用空间,方便运输和搬运。
壳体1的左端设置有进油管7,进油管7通过连接管与油槽相连接,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8和第二安装孔9,第一安装孔8为沉孔状,第二安装孔9为圆孔状,第一安装孔8与第一连接部15相匹配,第二安装孔9与第二连接部16相匹配,第一安装孔8和第二安装孔9形状的设计可以便于导油管10的限位和固定,结构设计更加的紧凑合理。
安装孔内设置有导油管10和密封装置,导油管10的上下两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导液板14,导液板14的设计可以对润滑油起到引导作用,使得润滑油可以快速地从导油管10进入到补油管6中,从而可以及时地对油箱进行补充,防止油箱由于油量不足造成其他零件的损坏,导油管10包括第一连接部15和第二连接部16,第一连接部15为圆锥形,第二连接部16为圆柱形,且第一连接部15与第二连接部16为一体成型结构,第二连接部16与第二安装孔9之间设置有防油翼环20,防油翼环20设置有至少两个,且防油翼环20的内孔径与第二连接部16相匹配,防油翼环20的外径与第二安装孔9相匹配,防油翼环20的设计可以有效防止润滑油进入到导油管10与安装孔的连接细缝中,从而对油位控制器造成一定的损害,至少两个的设计可以进一步提高防油翼环20的防油作用,结构设计也更加的合理,第一连接部15的设计可以对进入到油位控制器内的润滑油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从而降低油压对油位控制器造成的伤害,也可以对润滑油起到引导作用,使得润滑油可以快速地从油位控制器进入到油箱中,使得油箱的油位达到指定值。
密封装置包括第一永磁体11、伸缩气缸12和第二永磁体13,第二永磁体13通过伸缩气缸12与第一永磁体11相连接,密封装置的设计可以实现润滑油单方向的输送,在保证油箱油量的同时,又可以有效防止油箱中润滑油出现回油现象,结构设计更合理,对油位控制器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一永磁体11和第二永磁体13相互吸引,当油位控制器不工作时,由于第一永磁体11与第二永磁体13之间的吸引力,使得密封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油箱的润滑油不能够从补油管6进入到油位控制器中,有效防止回油、漏油现象的出现,当油位控制器工作时,油槽中的润滑油从进油管7中进入到油位控制器中,由于油压大于了两磁体间的吸引力,使得第二永磁体13往右运动,从而使得润滑油可以被输送到油箱中,而且当油箱需要的油量越大时,输送的油量越大,油压也就越大,而第二永磁体13与壳体1之间的空隙也就越大,油量输送的速率也就越快,所以该密封结构设计可以对油箱进行科学补油,当油箱需要的油量越大,油位控制器的输送效率就越大,当油箱需要补充的油量较小,油位控制器的油量输送效率就越小,实现智能化的补油,在保障油箱油量的同时,又降低能耗的损失,伸缩气缸12上设置有固定卡套17,伸缩气缸12通过固定卡套17与壳体1的内壁相连接,伸缩气缸12的右端设置有活塞杆18,伸缩气缸12通过活塞杆18与第二永磁体13固定连接,活塞杆18与第二永磁体13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19,且密封垫19的直径大于第二安装孔9的孔径,密封垫19的左侧圆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弹性压簧21,弹性压簧21的一端与密封垫19固定连接,弹性压簧21的另一端与壳体1的右端面固定连接,弹性压簧21的设计可以提高进一步提高密封装置的密封效果,当油位控制器对油箱进行补油作业后,密封装置出现问题,第二永磁体13不能够依靠其与第二永磁体13之间的吸力回到原位时,弹性压簧21可以依靠自身的回弹力带动第二永磁体13回到原位,从而有效防止油箱中的润滑油从补油管6中回流到油位控制器内,对油位控制器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油位控制器的使用寿命,固定卡套17的设计可以使得伸缩气缸12与壳体1之间的固定安装更加的方便简单,而且又可以提高伸缩气缸12的安装稳定性能,从而便于第一永磁体11和第二永磁体13的安装和移动,密封垫19的设计可以提高第二永磁体13与壳体1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能,从而可以严格控制油箱中的补油量,使用更加的方便安全,伸缩气缸12的设计不仅可以便于第一永磁体11与第二永磁体13之间的安装和固定,使得第一永磁体11与第二永磁体13之间的移动更加的稳定和牢固,而且又可以防止油压的突变对密封装置造成损坏,对第二永磁体13起到保护作用,延长密封装置的使用寿命。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油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固定座,所述壳体限位在所述固定座内,所述壳体的右端设置有缓冲斗,所述缓冲斗的左端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斗的右端设置有送油管,所述送油管包括伸缩管和补油管,所述伸缩管与所述缓冲斗相连接,所述补油管穿过油箱盖延伸至油箱内部,所述壳体的左端设置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通过连接管与油槽相连接,所述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设置有导油管和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第一永磁体、伸缩气缸和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二永磁体通过所述伸缩气缸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斗上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伸缩管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管的上下两侧壁上间隔设置有导液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管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为圆锥形,所述第二连接部为圆柱形,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为沉孔状,所述第二安装孔为圆孔状,所述第一安装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匹配,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匹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气缸上设置有固定卡套,所述伸缩气缸通过所述固定卡套与所述壳体的内壁相连接,所述伸缩气缸的右端设置有活塞杆,所述伸缩气缸通过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永磁体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且所述密封垫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油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第二安装孔之间设置有防油翼环,所述防油翼环设置有至少两个,且所述防油翼环的内孔径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匹配,所述防油翼环的外径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油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垫的左侧圆周面上均匀设置有弹性压簧,所述弹性压簧的一端与所述密封垫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压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壳体的右端面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油管呈倒“L”状,所述补油管上套设有安装管套,所述安装套管上设置有液位传感器,所述安装管套的前端面上设置有移动滑槽,所述液位传感器限位在所述移动滑槽内,且沿所述移动滑槽上下移动。
CN201620750891.7U 2016-07-14 2016-07-14 油位控制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235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50891.7U CN205823582U (zh) 2016-07-14 2016-07-14 油位控制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750891.7U CN205823582U (zh) 2016-07-14 2016-07-14 油位控制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823582U true CN205823582U (zh) 2016-12-21

Family

ID=575637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75089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23582U (zh) 2016-07-14 2016-07-14 油位控制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82358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5182A (zh) * 2019-07-08 2019-10-25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汽车材料用汽车加注润滑油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5182A (zh) * 2019-07-08 2019-10-25 山东交通学院 一种汽车材料用汽车加注润滑油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16934B (zh) 一种带压力缓冲器的风电润滑系统
CN202118216U (zh) 高速齿轮箱通气帽
CN204828550U (zh) 一种驱动装置的润滑型齿轮
CN205823582U (zh) 油位控制器
CN204920834U (zh) 一种变径式油管缓冲器
CN203214844U (zh) 挖掘机回转马达及减速机润滑装置
CN203083785U (zh) 汽车变速器总成气密性检测自动充气装置
CN201738976U (zh) 一种机油滤清器接口装置
CN203686543U (zh) 纺织用润滑油油箱
CN205225371U (zh) 一种油底壳放油栓塞
CN204783251U (zh) 一种带限位防转功能的增压器废气旁通阀
CN104154403A (zh) 一种多功能润滑油枪用注油嘴
CN203287037U (zh) 一种变压器吸湿器畅通测试装置
CN204214179U (zh) 一种油分
CN201857999U (zh) 油封压缩空气密封装置
CN206309502U (zh) 一种燃油压力调节器
CN108397272B (zh) 航空活塞发动机的排气门冷却装置
CN204090385U (zh) 机箱翻盖止动装置
CN205025723U (zh) 一种压缩机的自动回油装置
CN204532251U (zh) 放套气装置
CN205447211U (zh) 用于挖掘机的甘油润滑装置
CN203036853U (zh) 一种智能防风帽
CN203257787U (zh) 新型汽缸阀腔小活塞结构
CN204114539U (zh) 一种多功能润滑油枪用注油嘴
CN204628180U (zh) 一种用于三脚架的快速无级升降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