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18540U - 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18540U CN205818540U CN201620598664.7U CN201620598664U CN205818540U CN 205818540 U CN205818540 U CN 205818540U CN 201620598664 U CN201620598664 U CN 201620598664U CN 205818540 U CN205818540 U CN 20581854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ndwich
- bound edge
- skeleton
- skin layer
- skinning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包括上蒙皮层、与所述上蒙皮层相对设置的下蒙皮层、被夹持于所述上蒙皮层和所述下蒙皮层之间的夹芯构件、卡设于所述夹芯构件边缘的包边件,所述夹芯构件包括芯材、及设于所述芯材内部以支撑所述芯材不被所述上蒙皮层和所述下蒙皮层夹持挤压的骨架,所述包边件卡设于所述芯材的边缘。在芯材内增加骨架,通过骨架支撑夹层板,增加夹层板的整体承压能力,另外,骨架也作为一连接结构与车厢的框架连接,骨架作为车厢框架的一部分,增加车厢的框架的强度,使夹层板以模块的形式安装车厢的框架上时安更加牢固,并且能够车厢更加趋于一体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厢厢体板材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复合车厢夹层板。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逐步发展,交通运输车量的轻量化越来越受关注,轻量化就是在强度和安全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整车质量,从而提高其动力性,减少燃料消耗,降低排气污染。
传统的货车车厢采用内外铁皮及中间夹PE珠粒组成,一方面重量较高,另一方面容易生锈,维护成本较高,再一方面传统车厢较重,油耗大,易造成能源浪费。
如专利名称为:轻量化高强度复合材料车载方舱大板,公开号为:CN104018617B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车载方舱用的夹层板,包括蒙皮、夹芯泡沫、四周包边以及结构胶,蒙皮包括内蒙皮和外蒙皮,所述蒙皮均以碳纤维缎纹织物预浸料、玻璃纤维织物预浸料为原材料,采用真空烘箱工艺成型,所述四周包边采用U型结构,以碳纤维斜纹织物预浸料为原材料,采用热压罐工艺成型,所述夹芯泡沫采用PVC泡沫,所述夹芯泡沫包括泡沫本体部分、位于所述本体部分外且厚度小于所述本体部分的边缘部分,所述边缘部分用于胶接包边,所述边缘部分在胶接包边后的总厚度与本体部分的厚度相等。该专利中采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以及泡沫作为大板材料,能够有效的减轻的车载方舱的重量,避免使用外铁皮,不易生锈、环境适应性高,具有传统车厢不具备的诸多优势。
作为车厢的大板,必然会受到车厢内的货物的碰撞或者挤压,但是该专利文献中大板的能用于支撑或者承受压力的结构为夹芯泡沫、蒙皮,而这两种结构的强度低,受到货物的碰撞挤压极易变形甚至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设置骨架来增强夹层板承受压力能力的板材,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夹层板结构强度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包括上蒙皮层、与所述上蒙皮层相对设置的下蒙皮层、被夹持于所述上蒙皮层和所述下蒙皮层之间的夹芯构件、包设于所述夹芯构件边缘的包边件,所述夹芯构件包括芯材、及设于所述芯材内部以支撑所述芯材不被所述上蒙皮层和所述下蒙皮层夹持挤压的骨架,所述包边件卡设于所述芯材的边缘。
所述骨架与所述包边件连接。
所述芯材边缘设置与所述包边件的宽度和深度相适应的安装槽,当所述包边件卡设于所述芯材边缘时,所述包边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所述芯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齐平。
所述包边件包括第一包边段、与所述第一包边段相对的第二包边段、及连接所述第一包边段与所述第二包边段两者的第三包边段,所述第一包边段、所述第二包边段和所述第三包边段之间形成用以包夹所述夹芯构件边缘的包夹腔。
还包括设于所述夹芯构件与所述上蒙皮层之间以连接所述夹芯构件和所述上蒙皮层两者的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夹芯构件与所述下蒙皮层之间以连接所述夹芯构件和所述下蒙皮层两者的第二粘接层。
所述上蒙皮层包括至少两个上纤维增强件、及设于相邻两个所述上纤维增强件之间以将相邻两个所述上纤维增强件粘接的上粘接树脂。
所述下蒙皮层包括至少两个下纤维增强件、及设于相邻两个所述下纤维增强件之间以将相邻两个所述下纤维增强件粘接的下粘接树脂。
所述芯材为泡沫。
所述骨架与所述芯材等高设置。
所述上蒙皮层、所述下蒙皮层、所述夹芯材、骨架为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中,在芯材内增加骨架,通过骨架支撑夹层板,增加夹层板的整体承压能力,另外,骨架也作为一连接结构与车厢的框架连接,骨架作为车厢框架的一部分,增加车厢的框架的强度,使夹层板以模块的形式安装车厢的框架上时安更加牢固,并且能够车厢更加趋于一体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层板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夹层板在未使用粘胶状态下的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骨架与包边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示说明
1、上蒙皮层,11、上纤维增强件,2、下蒙皮层,21、下纤维增强件,3、夹芯构件,31、芯材,32、骨架,311、安装槽,4、包边件,41、第一包边段,42、第二包边段,43、第三包边段,5、第一粘接层,6、第二粘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适用于车厢厢体制造的板材,为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包括上蒙皮层1、与所述上蒙皮层1相对设置的下蒙皮层2、被夹持于所述上蒙皮层1和所述下蒙皮层2之间的夹芯构件3、卡设于所述夹芯构件3边缘的包边件4,所述骨架32嵌设于所述芯材31,所述包边件4卡设于所述芯材31边缘,所述夹芯构件3包括芯材31、及设于所述芯材31内部以支撑所述芯材31不被所述上蒙皮层1和所述下蒙皮层2夹持挤压的骨架32。
实用新型中的夹层板通过骨架32加强承压能力,上蒙皮层1附着于夹心构件的上表面,下蒙皮层2附着于夹芯构件3的下表面,通过上蒙皮层1和下蒙皮层2保持楼板结构的外形美观,使夹芯构件3与外部环境隔绝,防止芯材31吸水受潮以及累积灰尘污物。芯材31则增加上蒙皮层1和下蒙皮层2的承压能力,防止上蒙皮层1和下蒙皮层2受压变形断裂;当芯材31选用轻质材料,使夹层板具有更轻的质量;或者为泡沫时,本实用新型具有良好的隔热静音效果。骨架32分布于芯材31的内部,从整体上增加承受来自各个方向的承压能力,如增加对垂直作用于夹层板的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力的承压能力,又如增加对沿平行于夹层板上表面或者下表面的力的承压能力。
另外,骨架32也作为一连接结构与车厢的框架连接,骨架32作为车厢框架的一部分,增加车厢的框架的强度,使夹层板以模块的形式安装车厢的框架上时安更加牢固,并且能够车厢更加趋于一体化。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夹芯构件3与所述上蒙皮层1之间以连接所述夹芯构件3和所述上蒙皮层1两者的第一粘接层5、设于所述夹芯构件3与所述下蒙皮层2之间以连接所述夹芯构件3和所述下蒙皮层2两者的第二粘结层6。通过第一粘接层5和第二粘结层6,分别把上蒙皮层1、下蒙皮层2与夹芯构件3粘接,使所述上蒙皮层1、所述下蒙皮层2、芯材31、骨架32为一体成型。
包边件4与骨架32相互之间的不同的连接关系具有不同的技术效果,本实施例中其一实施方式,包边件4与骨架32为相互独立的构件,不存在连接关系,相对来来说减少了夹层板生产工序,或者说包边件4可仅仅用于包边,防止夹芯构件3在搬运安装以及使用过程中边缘破损,有利于保持夹层板的边缘的完整美观,所述骨架32与所述包边件4连接。如图3所示,其二实施方式,骨架32与包边件4连接,如通过螺栓使骨架32与包边件4固定连接,或者骨架32与包边件4一体设置,此时包边件4还具支撑固定以及辅助安装的作用,包边件4与骨架32连接之后,与骨架32一起支撑整个夹层板,增加了夹层板的强,另外,在安装时,以包边件4为连接固定的结构,只需要把包边件4与车厢的框架固定连接即可,增加安装过程的便利性以及安装更加牢固。
所述包边件4包括第一包边段41、与所述第一包边段41相对的第二包边段42、及连接所述第一包边段41与所述第二包边段42两者的第三包边段43,所述第一包边段41、所述第二包边段42和所述第三包边段43之间形成用以包夹所述夹芯构件3的边缘的包夹腔。安装时,包夹腔包覆所述夹芯构件3的边缘。
所述芯材31边缘设置与所述包边件4的宽度和深度相适应的安装槽311,当所述包边件4卡设于所述芯材31边缘时,所述包边件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所述芯材31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齐平。在安装时,可使包边件4嵌入芯材31的边缘,从外观上形成包边件4与芯材31一体设置,避免安装槽突出于芯材31的边缘,避免芯材31与包边件4的不平整连接,更有利于上蒙皮层1、下蒙皮层2与夹芯构件3的粘接。
进一步地,所述骨架32与所述芯材31等高设置,所述骨架32的上表面、下表面分别与芯材31的上表面、下表面齐平,如骨架32采用工型钢连接而成时,由于工型钢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平面,加工时易于使工型钢的上表面和芯材31的上表面齐平,使工型钢的下表面与芯材31的下表面齐平。另外在采用工型钢时,在使用同等质量骨架32的情况下,增强了楼板结构的整体的承压能力。纤维增强件则同时与芯材31的上表面、芯材31的下表面、骨架32的上表面、骨架32的下表面粘接,骨架32可直接支撑上纤维增强件11和下纤维增强件21,也增强了上纤维增强件11和下纤维增强件21的承压能力。所述骨架32还可以是铝材、拉挤型材、工型钢。
进一步地,所述上蒙皮层1包括至少两个上纤维增强件11、及设于相邻两个所述上纤维增强件11之间以将相邻两个所述上纤维增强件11粘接的上粘接树脂。
所述下蒙皮层2包括至少两个下纤维增强件21、及设于相邻两个所述下纤维增强件21之间以将相邻两个所述下纤维增强件21粘接的下粘接树脂。
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三层上纤维增强件11和三层下纤维增强件21。如图2所示,所述上纤维增强件11和下纤维增强件21的纤维方向交叉设置,交叉角度为30~90°,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上纤维增强件11和下纤维增强件21的纤维均90°交叉设置,多层纤维的交叉,通过树脂固化后,在纤维增强件所在的平面上,各个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抗拉扯能力,以及具有很强的抗弯曲性能。本实施中,上纤维增强件11和下纤维增强件21可以是纤维布或者纤维网,亦或是使纤维固化成块的纤维块,纤维可以是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
另外,所述上蒙皮层1和所述下蒙皮层2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体来说,上纤维增强件11和下纤维增强件21可以是纤维布或者纤维网,亦或是使纤维固化成块的纤维块,纤维可以是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等。所述芯材31为泡沫,其作用在于减轻重量,隔热保温,消音效果好,芯材31的厚度可依据不同的墙体厚度可为30-200mm。芯材31为泡沫,泡沫的材料可以是PS泡沫、PU泡沫、酚醛泡沫、PET泡沫、PVC泡沫、铝蜂窝、芳纶蜂窝等。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夹层板的生产工艺,详细工艺如下:
步骤一、将模具清理干净,打封孔剂及脱模剂备用;
步骤二、在准备好的模具上放下蒙皮层2,在下蒙皮层2的上表面刮一层聚氨酯胶,刮胶用量为350~450g/m2;
步骤三、然后在下蒙皮层2上铺放泡沫及骨架32,泡沫四周卡上U型卡槽;
步骤四、将上蒙皮层1的下表面刮涂聚氨酯胶,涂抹均匀;
步骤五、将上蒙皮层1的下表面覆于泡沫的上表面;
步骤六、将步骤五中的结构密封于真空袋内;
步骤七、抽取真空袋内的空气,使真空袋内达到真空度-0.6~-0.8KPa;
步骤八、保持步骤六中的真空度,直至夹层板固化,固化后脱模即可得到车厢的一个夹层板。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优选刮胶用量为400g/m2。
通过上述工艺可以制备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夹层板,并且夹层板通过粘接一体成型。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蒙皮层、与所述上蒙皮层相对设置的下蒙皮层、被夹持于所述上蒙皮层和所述下蒙皮层之间的夹芯构件、包设于所述夹芯构件边缘的包边件,所述夹芯构件包括芯材、及设于所述芯材内部以支撑所述芯材不被所述上蒙皮层和所述下蒙皮层夹持挤压的骨架,所述包边件卡设于所述芯材的边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与所述包边件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边缘设置与所述包边件的宽度和深度相适应的安装槽,当所述包边件卡设于所述芯材边缘时,所述包边件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所述芯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齐平。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边件包括第一包边段、与所述第一包边段相对的第二包边段、及连接所述第一包边段与所述第二包边段两者的第三包边段,所述第一包边段、所述第二包边段和所述第三包边段之间形成用以包夹所述夹芯构件边缘的包夹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夹芯构件与所述上蒙皮层之间以连接所述夹芯构件和所述上蒙皮层两者的第一粘接层、设于所述夹芯构件与所述下蒙皮层之间以连接所述夹芯构件和所述下蒙皮层两者的第二粘接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蒙皮层包括至少两个上纤维增强件、及设于相邻两个所述上纤维增强件之间以将相邻两个所述上纤维增强件粘接的上粘接树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蒙皮层包括至少两个下纤维增强件、及设于相邻两个所述下纤维增强件之间以将相邻两个所述下纤维增强件粘接的下粘接树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材为泡沫。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与所述芯材等高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蒙皮层、所述下蒙皮层、所述夹芯材、骨架为一体成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598664.7U CN205818540U (zh) | 2016-06-17 | 2016-06-17 | 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598664.7U CN205818540U (zh) | 2016-06-17 | 2016-06-17 | 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18540U true CN205818540U (zh) | 2016-12-21 |
Family
ID=581469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59866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18540U (zh) | 2016-06-17 | 2016-06-17 | 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18540U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97497A (zh) * | 2017-05-26 | 2017-08-29 | 太仓巨洲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抗变形泡沫大板 |
CN107097496A (zh) * | 2017-05-26 | 2017-08-29 | 太仓巨洲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自我保护功能的泡沫大板 |
CN107351851A (zh) * | 2017-06-30 | 2017-11-17 | 徐卫国 | 高速磁悬浮列车用复合板的制造方法 |
CN109203595A (zh) * | 2018-08-10 | 2019-01-15 | 济南大学 | 一种高铁动车车门用中空夹芯复合材料 |
CN112291963A (zh) * | 2020-10-21 | 2021-01-29 |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一种飞行平台外挂电子设备用复合材料箱体 |
CN113370605A (zh) * | 2021-05-18 | 2021-09-10 | 上海市富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明治结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及其制备工艺 |
EP3938270A1 (en) * | 2019-03-12 | 2022-01-19 | Thor Tech, Inc. | Composite flooring for recreational vehicles |
CN115972706A (zh) * | 2022-12-27 | 2023-04-18 | 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创新中心) | 一种复合材料车厢板及其制作方法 |
-
2016
- 2016-06-17 CN CN201620598664.7U patent/CN20581854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97497A (zh) * | 2017-05-26 | 2017-08-29 | 太仓巨洲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抗变形泡沫大板 |
CN107097496A (zh) * | 2017-05-26 | 2017-08-29 | 太仓巨洲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自我保护功能的泡沫大板 |
CN107351851A (zh) * | 2017-06-30 | 2017-11-17 | 徐卫国 | 高速磁悬浮列车用复合板的制造方法 |
CN109203595A (zh) * | 2018-08-10 | 2019-01-15 | 济南大学 | 一种高铁动车车门用中空夹芯复合材料 |
EP3938270A1 (en) * | 2019-03-12 | 2022-01-19 | Thor Tech, Inc. | Composite flooring for recreational vehicles |
CN112291963A (zh) * | 2020-10-21 | 2021-01-29 |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一种飞行平台外挂电子设备用复合材料箱体 |
CN112291963B (zh) * | 2020-10-21 | 2021-12-07 | 航天特种材料及工艺技术研究所 | 一种飞行平台外挂电子设备用复合材料箱体 |
CN113370605A (zh) * | 2021-05-18 | 2021-09-10 | 上海市富力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三明治结构的碳纤维复合材料板及其制备工艺 |
CN115972706A (zh) * | 2022-12-27 | 2023-04-18 | 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创新中心) | 一种复合材料车厢板及其制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818540U (zh) | 一种复合车厢夹层板 | |
Ning et al. | Thermoplastic sandwich structur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for the body panel of mass transit vehicle | |
KR102069926B1 (ko) | 안정화 부재를 구비한 복합 구조물 | |
CN102686382B (zh) | 复合层板稳定机构和方法 | |
CN104401011B (zh) | 夹芯结构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
WO2018036014A1 (zh) | 车辆的顶盖、车辆和车辆的顶盖的制造方法 | |
CN107553997A (zh) | 一种轨道交通车辆车体裙板结构及其成型方法 | |
AU2016275292B2 (en) | A composite sandwich structure | |
CN104763099B (zh) | 具有雷达隐身功能的方舱大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7719394B (zh) | 纤维增强泡沫夹芯结构复合材料机车驾驶舱及其制备方法 | |
US20100140839A1 (en) | Lightweight moulded piece and corresponding production method | |
WO2009096676A2 (ko) | 운송차량용 일체형 복합소재 차체 및 그 제조방법 | |
JP7003362B2 (ja) | トラック、トラック用デッキゲート及びそれを製造する方法 | |
CN103979016B (zh) | 轻量化电动汽车车身骨架 | |
CN105015626B (zh) | 一种碳纤维汽车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 |
CN106585645B (zh) | 一种全复合材料城轨车辆蒙皮、铝合金底架及连接装置 | |
CN107600086A (zh) | 低成本工艺成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地铁车体 | |
CA3006619A1 (en) | Improvements to a fiber metal laminate and a method of production thereof | |
CN108481762B (zh) | 一种火箭用复合材料芯级盖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314367A (zh) | 一种复合材料车辆底板 | |
CN110125606A (zh) | 一种金属结构破孔损伤复合材料粘接修理方法 | |
CN203836045U (zh) | 一种基于模压成型的复合材料板簧 | |
JP2920370B2 (ja) | 高速車両の先頭部の耐鳥衝突構造 | |
CN103434427B (zh) | 玻纤增强聚氨酯/纸蜂窝夹芯复合车用卧铺板及制备工艺 | |
CN104553238A (zh) | 热膜吹破法增强类蜂窝孔状结构芯材表面稳定性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08 Address after: 215500 No. 11, building four, Suzhou Road, Changsh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Jiangsu, China Patentee after: Composite materials technology (Suzhou)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B, West Star Industrial Zone, 1001-1 West Ring Road, manhole street, Baoan District, Guangdong, Shenzhen, China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MUSHI COMPOSITE MAERIALS TECHNOLOGY CO.,LTD.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