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814574U - 一种自助滑移式升降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助滑移式升降床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814574U CN205814574U CN201620330112.8U CN201620330112U CN205814574U CN 205814574 U CN205814574 U CN 205814574U CN 201620330112 U CN201620330112 U CN 201620330112U CN 205814574 U CN205814574 U CN 2058145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board
- support bar
- backboard
- axostylus axostyle
- suppo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助滑移式升降床,包括床架和活动床板;活动板包括相互铰接的座板和背板;在背板与床架之间设有包括支撑杆的支撑杆机构;支撑杆设有移动连接在斜移滑轨上的移动端和铰接在背板上的支撑端;座板在限制范围内滑动连接在一平移滑轨上;在移动端与座板间设有一滑轮组机构,与座板对应的床架上设有一卷绕机构。通过座板向前的滑移使背板相对支撑杆机构产生一个起始角度,解决了支撑杆起始角小而所需力较大的技术问题。座板向前滑移使手摇柄机构相对座板后移,自助使用者的手相对手摇柄始终处于一个最佳的使力位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给非重症卧床者带来了自助调节的便利,也给减轻了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劳动负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活动床板,背板角度可调整的休闲保健床。特别涉及一种可由非重症卧床者自助调整背板角度的病床。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用于休闲保健或用于病人的床通常都具备有背板角度可调节功能。这种背板调节通常通过设置在床尾的摇杆采用螺杆机构由他人进行帮助进行。这种调节机构对卧床的人来说是极为不便的,即使在医院里,护士也不是始终守在病床前的。对于具有一定能力的卧床的人来说渴望背板可自助调节功能。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多种具有这种功能的床。如公告号为CN201299728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休闲床,这是一种既可使床体摆动,又可使床头 调整角度的电动休闲助眠床。该技术方案包括单床头板、床身板及位于单床头板和床身板下方的床体架,其在于所述的单床头板与床身板之间设有合页栓;该单床头板、床身板下端设有钢架;钢架上设有支撑滑轮;与该支撑滑轮相对应的床体架上设有滑道;在单床头板一端的钢架上设有固定支架;所述的固定支架远离钢架一端设有压杆电机;该压杆电机的压杆轴与单床头板相连,所述的固定支架中部与连杆一端铰接;床体架内设有电机;该电机通过皮带、与带轮和连杆带轮相连,所述的连杆带轮与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相连。另外,公告号为CN201356302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多功能床,包括两段组合式活动床面、床体、以单片机为核心的程序控制器和驱动电器,两段组合式活动床面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前段床面横向固定有一根定位轴,轴两端头活动安装在床体左、右两侧帮相应位置上;所述后段床面的尾端与从动传动系传动带一端连接;传动带另一端经过定滑轮组,拉紧固定到前、后两段床面结合部的、前段床面的末端,前半段床面头部与主动传动系连接。还有公告号为CN203154141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基于强动力回力系统的智能作息床,包括床体、固定床身、活动床身和电机,所述固定床身、活动床身安装在所述床体上,在与所述活动床身同侧的所述床体下安装有所述电机,在所述固定床身和活动床身的连接处下方设有角钢。这些背板的调节均是通过电机驱动得以实现的。因此,通过控制开关可由卧床的人自行操作实现调节。但由于采用机电调节机构,使得调节机构的结构过于复杂,床的制造成本大幅上升,这对于大多数医院或个人均是难以承受的。况且,由于采用了机电机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的背板角度调节功能使用的普及性,在缺电的条件下或停电的日子里给卧床的病人带来了许多不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告号为CN20388574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改进的单人床。它通过手摇柄转动主轴由钢丝绳拉动两组三角架变形撑起床板实现床板的折起变化以适应重症患者的卧床需求。但该技术方案中的三角架变形时起始角接近于零,需要很大的力,在该情况下采用手摇主轴存在很大困难,卧床者自助调整难以实现。另外,该技术方案还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当病人平躺着时,手操作手摇柄可能为一个最佳位置,而当床板靠背部分向竖直方向折叠时,手摇柄相对手呈向床头方向移动,手对手摇柄的施力位置变得不利,从而造成自助更加难以实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助滑移式升降床,其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通过一支撑杆机构对背板进行角度调节,并通过座板的滑移使背板相对支撑杆机构产生一个起始角度,从而有效解决了支撑杆起始角小,起始所需力较大而无法实现自助调节的技术问题。另外,座板向前滑移使得背板在转动提升的同时使手摇柄机构相对座板前移,自助使用者的手相对手摇柄始终处于一个最佳的使力位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给非重症卧床者带来了自助调节的便利,也给减轻了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劳动负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助滑移式升降床,包括床架和活动床板;所述活动板包括座板和背板;所述背板与座板铰接;在所述活动床板与床架之间设有至少包括一支撑杆的支撑杆机构;所述支撑杆设有一可移动连接在一斜移滑轨上的移动端和一铰接在所述背板上的一支撑端;所述座板在限制范围内滑动连接在一平移滑轨上;在所述移动端与座板之间设有一滑轮组机构,与所述座板对应的床架上设有一牵引所述滑轮组机构的卷绕机构。通过座板向前的滑移使背板相对支撑杆机构产生一个起始角度,解决了支撑杆起始角小而所需力较大的技术问题。另外,座板向前滑移使手摇柄机构相对座板后移,使自助使用者的手相对手摇柄始终处于一个最佳的使力位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给非重症卧床者带来了自助调节的便利,也给减轻了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劳动负担。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斜移滑轨呈从床头向床尾方向逐渐上升设置。通过该结构的斜移滑轨使得支撑杆的移动端、支撑端及座板形成一三角形结构,而在移动端与座板之间设置滑轮组机构,使得滑轮组机构的设置结构更加简洁,可靠性更好,对进行滑轮组的多组配置更加方便。具体地,该斜移滑轨的斜移滑槽设有一个水平的起始段、一个斜向的上升段和一个水平的停止段。当移动端还处于起始段时,卷绕机构对移动端的拉动阻力较大,而对座板的拉动阻力较小,使得此时的移动端成为一个转动支点,座板的后移推动背板产生一个起始角。而当移动端到达停止段时,斜移滑槽趋于水平,从而减少了卷绕机构的牵引力并使支撑杆更加可靠地停止。
为了防止因支撑杆机构的结构误差造成支撑杆在上升途中呈向床头方向翻转,造成背板提升失败,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床架上设有一限制所述支撑杆转动角度的限位导轮。该限位机构使得所述支撑杆在移动过程中的水平夹角小于90。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滑轮组机构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端的动滑轮组和设置在所述座板上的可变滑轮组。通过动滑轮组和可变滑轮组与大致呈S形的斜移滑轨配合,实现动滑轮组与可变滑轮组的顺序动作,使背板得以可靠上升并作角度调节。但在其它技术方案中,也可在床架上设有多个定滑轮对动滑轮组或可变滑轮组进行方向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提升效率。
作为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为两个,呈对称设置在床架两侧;在两个移动端之间连接有一移动轴杆,所述滑轮组设置在该移动轴杆和座板之间。该结构的支撑杆机构能较好平衡背板的提升,并且使滑轮组机构和卷绕机构得到更好的隐藏。
为了使使用者更省力进行自助调节,作为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杆为两个,呈对称设置在床架两侧;在所述两个支撑端之间设有一支撑轴杆,在支撑轴杆上套设有分别连接在支撑杆与背板之间的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设置使得所述支撑杆趋向以支撑轴杆为转轴向所述背板的下部合拢。
本实用新型通过座板的滑移使背板相对支撑杆机构产生一个起始角度,并通过设置的平衡机构,有效解决了支撑杆起始角小而所需力较大的技术问题。另外,座板向前滑移使手摇柄机构相对座板后移,使自助使用者的手相对手摇柄始终处于一个最佳的使力位置。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给非重症卧床者带来了自助调节的便利,也给减轻了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劳动负担。由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无需电力驱动,其适用性强,并且结构简单可靠,具有较好的经济和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显示床架底部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左视图。
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图中显示滑轮组机构中滑轮组及牵引索连接结构。
图5为图3的B-B剖视图,图中显示限位轮对支撑杆的限位结构。
图6(a)~图6(c)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使用操作示意图。
其中,床架1、前靠架11、后靠架12、纵梁13、横档14、活动床板 2、背板21、座板22、座板支架221、座板轴杆222、下肢前板23、下肢后板24、后板支架241、后板轴杆242、支撑杆机构3、支撑杆31、移动端311、支撑端312、移动轴杆32、支撑轴杆33、斜移滑轨34、斜移滑槽341、起始段342、上升段343、停止段344、销轴345、限位机构35、限位轮351、限位槽352、第一限位面353、第二限位面354、平移滑轨4、座板滑槽41、后板滑槽42、滑轮组机构5、动滑轮组51、可变滑轮组52、滑轮一53、滑轮二54、支板55、牵引索56、第一卷绕机构6、第一卷绕筒61、第一摇柄机构62、、第二卷绕机构7、第二卷绕筒71、第二摇柄机构72、后板动滑轮8、平衡机构9、扭力弹簧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见图1和图2,一种自助滑移式升降床,包括床架1、设置在床架1上的活动床板2和设置在床架1和活动床板2之间的支撑杆机构3。该床架1包括前后设置的前靠架11和后靠架12以及平行连接在前靠架11和后靠架12两侧之间的两个纵梁13。在两个纵梁13之间设有三个横档14。活动床板2依次包括背板21、与背板21相铰接的座板22、与座板22相铰接的下肢前板23和与下肢前板23相铰接的下肢后板24。其中下肢前板23和下肢后板24构成下肢支撑板。
背板21通过该支撑杆机构3进行提升相对座板22转动作角度调节。该支撑杆机构3包括一支撑杆31和一斜移滑轨34。在支撑杆31与座板22之间设有一滑轮组机构5。该支撑杆31设有一支撑端312和一移动端311。其中,支撑端312铰接在背板21上,移动端311通过一销轴345可移动连接在斜移滑轨34中。座板22通过销轴345可水平移动地连接在一平移滑轨4的座板滑槽41中。滑轮组机构5动作时拉动支撑杆31的移动端311和座板22,使移动端311在斜移滑轨34的路径限制下移动和座板22在平移滑轨4的路径限制下移动。牵引滑轮组机构5工作的第一卷绕机构6设置在床架1上并定位于与座板22对应的位置,座板22的前移使得第一卷绕机构6的第一摇柄机构62呈相对座板后移。
在本实施例中,该平移滑轨4和斜移滑轨34均为两个。该平移滑轨4和斜移滑轨34均分别设置在床架1的两侧。该斜移滑轨34包括一斜移滑槽341和设置在移动端311上的销轴345。该斜移滑槽341呈由床头向床尾逐渐上升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该平移滑轨4与斜移滑轨34呈独立设置,但在其它实施例中,平移滑轨4与斜移滑轨34可为一体结构。该斜移滑槽341包括一起始段342、一上升段343和一停止段344。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杆机构3包括一对呈对称设置的支撑杆31和分别连接在两个移动端311之间的移动轴杆32和两个支撑端312之间的支撑轴杆33。该支撑杆31的支撑端312大致铰接在背板21前后的中点。当背板21处于水平起始位置时,该支撑杆31的移动端311大致处于斜移滑槽341的起始段342,而当背板21转动到大致成90度时,该移动端311大致处于斜移滑槽341的停止段344。滑轮组机构5设置在移动轴杆32与座板22之间。在座板22底下设有一对座板支架221,之间设有一座板轴杆222。滑轮组机构5在座板22上的连接处为该座板轴杆222。
为了防止因支撑杆机构3的结构故障或操作意外造成支撑杆31在上升途中呈向床头方向翻转,造成背板21提升失败。这种情况发生在当座板22开始时的移动阻力大于移动端311的移动阻力时,支撑杆31上升移动先于座板22到达终止位置,座板22的前移会使得支撑杆31以移动端311为转动轴向前翻转,同时会给座板22移动产生更大的阻力,从而造成背板21提升失败。因此,在床架1上设有一限制所述支撑杆31转动角度的限位机构35,有助于解决该技术问题。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机构35为一设置在在支撑杆31前侧方向设置在床架1上的一限位轮351。
参见图3~图5,该滑轮组机构5包括枢接在移动轴杆32中间的动滑轮组51和座板轴杆222中间的可变滑轮组52。本实用新型中的可变滑轮组52是指当座板22通过销轴345在座板滑槽41中可以移动时该滑轮组为动滑轮组,而当座板22在座板滑槽41终点停止移动时该滑轮组为定滑轮组。在本实施例中,该动滑轮组51和可变滑轮组52均包括呈前后设置的滑轮一53和滑轮二54,并且,其中滑轮一53均与其所在滑轮组的枢接轴呈同轴设置,滑轮二54均通过一对支板55枢接。该滑轮组机构5通过第一卷绕机构6进行牵引工作。该第一卷绕机构6包括位于座板22下方的第一卷绕筒61和设置在床架1外侧的第一摇柄机构62。在该第一摇柄机构62中设有一第一自锁机构(图中未示)。该第一自锁机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棘轮机构和离合机构(图中未示)。当第一卷绕机构6对背板21进行提升卷绕时,离合机构使棘轮机构与摇柄结合,产生单向卷绕作用;而当背板21需下降时,离合机构使摇柄与棘轮机构脱开,使背板21在重力作用下下降。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卷绕机构6的牵引索56从第一卷绕筒61下面向床头方向伸出,依次从动滑轮组51的滑轮一53由下向上绕过滑轮一53再从上向下绕过可变滑轮组52的滑轮一53,再从下向上绕过动滑轮组51的滑轮二54,再从上向下绕过可变滑轮组52的滑轮二54,最后固定在动滑轮组51的支板上。本实施例的动滑轮组51上有五段牵引索,在可变滑轮组52上有四段牵引索。因此,本实施例中的牵引力至少可以省力五倍。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起始提升背板21时座板22可滑动,而实际上卧床者的上身部分重量和背板21的重量作用在座板22上水平分力很小,因此,所需起始的力很小,使得自助提升调节背板角度得以实现。
下肢后板24的底下靠近后边缘设有一对后板支架241,在该对后板支架241之间设有一后板轴杆242。下肢后板24通过该后板轴杆242上的销轴345可移动连接在平移滑轨4的一后板滑槽42中。当下肢后板24的后板轴杆242沿后板滑槽42移动时,使得下肢后板24与下肢前板23相对座板22转动并向上拱起,形成供下肢的支撑调节结构。在后板轴杆242上枢接有一后板动滑轮8。在床架1上设有与第一卷绕机构6平行且结构相同的第二卷绕机构7。第二卷绕机构7的牵引索56从第二卷绕筒71下向后延伸从后板动滑轮8由下向上绕过后板动滑轮8再向前延伸固定在床架1中间的横档14上。
参见图6(a)~图6(c),当手摇第一卷绕机构6的手摇柄机构62卷绕牵引索56时,牵引索56通过滑轮组机构5同时对移动轴杆32和座板轴杆222产生作用力。由于起始时移动轴杆32在斜移滑槽341中起始段342的阻力较大,而座板轴杆222在座板滑槽41中的阻力较小,座板22开始向前移动。由于背板21同时受到支撑杆31和座板22的限制,当座板22向前移动时,使得背板21以移动端311为支点及与座板22的铰接轴为中心向上转动。而当座板22移动一段距离后受到座板滑槽41的限制停止移动,此时,因背板21已转动一个角度,对移动轴杆32的阻力减少,同时由于枢接在座板轴杆222上的可变滑轮组52转变为定滑轮组,第一卷绕机构6的牵引力全部作用在移动轴杆32上,使得移动端311沿斜移滑槽341限定的路径上升,轻松实现背板21角度的自助调节。
使用者根据需要通过第二卷绕机构7的卷绕牵引可使下肢支撑板轻松拱起。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了进一步减少自助调节的力度,设有一平衡机构9。该平衡机构9包括扭力弹簧、拉簧、压簧或气撑弹簧机构。在本实施例中,该平衡机构9为套设在支撑轴杆33上的扭力弹簧91。同样地,在后板轴杆242上也可套设该扭力弹簧,以减少下肢支撑板的提升力。在本实施例中,该扭力弹簧91为两个,呈对称设置在背板21与支撑杆31之间。
具体实施例是为了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的一种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如支撑杆可以设置在移动轴杆与支撑轴杆中间,移动端通过一叉形结构与移动轴杆枢接;斜移滑轨也可由后向前呈逐渐上升设置,并在床架前端再设置一定滑轮进行换向等。所有这些对所述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修改将包括在本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助滑移式升降床,包括床架和活动床板;所述活动板包括座板和背板;所述背板与座板铰接;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活动床板与床架之间设有至少包括一支撑杆的支撑杆机构;所述支撑杆设有一可移动连接在一斜移滑轨上的移动端和一铰接在所述背板上的一支撑端;所述座板在限制范围内滑动连接在一平移滑轨上;在所述移动端与座板之间设有一滑轮组机构,与所述座板对应的床架上设有一牵引所述滑轮组机构的卷绕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助滑移式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移滑轨呈从床头向床尾方向逐渐上升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助滑移式升降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床架上设有一限制所述支撑杆转动角度的限位导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助滑移式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机构至少包括设置在所述移动端的动滑轮组和设置在所述座板上的可变滑轮组。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助滑移式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两个,呈对称设置在床架两侧;在两个移动端之间连接有一移动轴杆,所述滑轮组设置在该移动轴杆和座板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助滑移式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两个,呈对称设置在床架两侧;在两个移动端之间连接有一移动轴杆,所述滑轮组设置在该移动轴杆和座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自助滑移式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两个,呈对称设置在床架两侧;在所述两个支撑端之间设有一支撑轴杆,在支撑轴杆上套设有分别连接在支撑杆与背板之间的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设置使得所述支撑杆趋向以支撑轴杆为转轴向所述背板的下部合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助滑移式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两个,呈对称设置在床架两侧;在所述两个支撑端之间设有一支撑轴杆,在支撑轴杆上套设有分别连接在支撑杆与背板之间的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设置使得所述支撑杆趋向以支撑轴杆为转轴向所述背板的下部合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助滑移式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两个,呈对称设置在床架两侧;在所述两个支撑端之间设有一支撑轴杆,在支撑轴杆上套设有分别连接在支撑杆与背板之间的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设置使得所述支撑杆趋向以支撑轴杆为转轴向所述背板的下部合拢。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助滑移式升降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两个,呈对称设置在床架两侧;在所述两个支撑端之间设有一支撑轴杆,在支撑轴杆上套设有分别连接在支撑杆与背板之间的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的设置使得所述支撑杆趋向以支撑轴杆为转轴向所述背板的下部合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330112.8U CN205814574U (zh) | 2016-04-19 | 2016-04-19 | 一种自助滑移式升降床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330112.8U CN205814574U (zh) | 2016-04-19 | 2016-04-19 | 一种自助滑移式升降床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814574U true CN205814574U (zh) | 2016-12-21 |
Family
ID=58149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33011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814574U (zh) | 2016-04-19 | 2016-04-19 | 一种自助滑移式升降床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81457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69329A (zh) * | 2021-09-07 | 2021-12-10 |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 一种智慧养老型体能康复装置 |
-
2016
- 2016-04-19 CN CN201620330112.8U patent/CN20581457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769329A (zh) * | 2021-09-07 | 2021-12-10 | 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 | 一种智慧养老型体能康复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303229A (zh) | 一种自助滑移式升降床 | |
CN101460133A (zh) | 残疾人用的多位置轮椅 | |
CN102172342A (zh) | 一种自助式辅助起立座椅 | |
CN103448577A (zh) | 自动调节座垫倾角的调节机构和座垫骨架总成 | |
CN106924933B (zh) | 一种智能行走康复护理装置 | |
CN113350074B (zh) | 一种神经内科用下肢康复锻炼床 | |
CN113398527A (zh) | 一种固定式多自由度机械臂减重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 | |
CN110812106B (zh) | 一种智能手部康复训练装置 | |
CN205814574U (zh) | 一种自助滑移式升降床 | |
CN205814573U (zh) | 一种滑轮式自助升降床 | |
CN208974365U (zh) | 一种具有辅助躺平站立功能的座椅 | |
CN208405160U (zh) | 一种多功能医疗床 | |
CN108324506A (zh) | 智能起立床 | |
CN209610502U (zh) | 一种电动床椅 | |
WO2023155293A1 (zh) | 牙科治疗椅升降结构 | |
CN213641754U (zh) | 一种护理机器人 | |
CN215271646U (zh) | 一种升降床 | |
CN213553423U (zh) | 基于智能控制的肩关节牵引器 | |
CN101991493B (zh) | 整体升降式家用护理床及前后床面调平的方法 | |
CN209575605U (zh) | 一种单双杠引体助力装置 | |
CN111449868B (zh) | 一种心内科护理床 | |
CN202314183U (zh) | 一种康复牵引椅 | |
CN208641651U (zh) | 一种上下肢康复训练装置 | |
CN221770654U (zh) | 一种带称重功能的移位器 | |
CN202605172U (zh) | 一种悬吊抓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221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9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