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790743U - USB Type-C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USB Type-C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790743U
CN205790743U CN201620483379.0U CN201620483379U CN205790743U CN 205790743 U CN205790743 U CN 205790743U CN 201620483379 U CN201620483379 U CN 201620483379U CN 205790743 U CN205790743 U CN 2057907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base
transmission conductor
conductors
w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8337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轩禾
许志铭
林昱宏
李信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uang Ying Computer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uang Ying Compu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uang Ying Computer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Kuang Ying Computer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48337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7907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7907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7907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USB Type‑C连接器,包括绝缘基体、第一传输导体组、第二传输导体组、隔离板体、内屏蔽壳体及外屏蔽壳体。第一传输导体组及第二传输导体组设置于绝缘基体上,隔离板体设置于第一传输导体组及第二传输导体组之间,内屏蔽壳体包覆于绝缘基体外,外屏蔽壳体包覆于内屏蔽壳体外。其中该绝缘基体具有一基部、一舌板及两个固持部,第一传输导体组及第二传输导体组设置于基部内,第一传输导体组及第二传输导体组的前端分别露出舌板的顶面及底面,第一传输导体组及第二传输导体组的后端伸出基部的后端,且排列成一排。借此,能使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成本降低,也可以有效降低EMI与RFI的问题。

Description

USB Type-C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USB Type-C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产业发达,各式的电子装置充斥一般大众的生活周遭,而为了传输控制指令、多媒体数据甚至是电力,绝大部分的电子装置皆设置有一或多个连接器。市面上常见的连接器,以通用序列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连接器为最大宗。一般来说,USB A-Type是应用最为广泛,也是最为普及的USB接口;USB Micro-B则是较为小型的USB接口,主要是应用于智能型行动装置和平板计算机等可携式装置。而为了有效应用于更轻薄、更纤细的设备,近来USB开发组织更进一步的提出了USB Type-C的接口。然而现有的USB Type-C连接器大都设计的非常复杂,组装较为不便,导致成本难以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USB Type-C连接器,其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可使成本降低。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SB Type-C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基体;一第一传输导体组,其设置于该绝缘基体上;一第二传输导体组,其设置于该绝缘基体上;一隔离板体,其设置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及该第二传输导体组之间;一内屏蔽壳体,其包覆于该绝缘基体外;一外屏蔽壳体,其包覆于该内屏蔽壳体外;以及其中该绝缘基体具有一基部、一舌板及两个固持部,该舌板及该两个固持部由该基部的前端延伸形成,该两个固持部间隔地设置于该舌板的两侧,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及该第二传输导体组设置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内,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及该第二传输导体组的前端分别露出该舌板的顶面及底面,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及该第二传输导体组的后端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基部的后端,且排列成一排。
优选地,其特征在于,该隔离板体具有一固定部及一隔离部,该隔离部连接于该固定部,该固定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与该两个固持部内,该隔离部设置于该舌板内,且该隔离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及该第二传输导体组之间。
优选地,该内屏蔽壳体包含一内壳主体、一上板及一下板,该上板连接于该内壳主体的后端上侧,该下板连接于该内壳主体的后端下侧,该内壳主体设置于该舌板外部,该上板及该下板分别覆盖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的顶部及底部,该内壳主体的两侧位于该舌板与该两个固持部之间,该内壳主体的顶部、底部及两侧分别设有夹持弹片,该内壳主体的顶部及底部近后端处分别设有接地板片。
优选地,该外屏蔽壳体包含一顶板、一底板及两个侧板,该两个侧板连接于该顶板及该底板的两侧,该顶板及底板分别覆盖于该内屏蔽壳体的顶部及底部,该两个侧板分别覆盖于该绝缘基体的两个固持部的外侧,该两个侧板分别设有一锁固部,该锁固部包含螺锁单元及插接单元。
优选地,该内屏蔽壳体包含一内壳主体,该内壳主体设置于该舌板外部,且该内壳主体凸出于该外屏蔽壳体的前端,该内壳主体的两侧宽度小于该外屏蔽壳体的两侧宽度,该内壳主体的两侧位于该舌板与该两个固持部之间。
优选地,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一传输导体,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基部、一第一根部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的前端且露出该舌板的顶面,该第一基部及该第一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内,该第一焊接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的后端且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基部的后端,该第二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二传输导体,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基部、一第二根部及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接触部位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的前端且露出该舌板的底面,该第二基部及该第二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内,该第二焊接部位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的后端且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基部的后端,该些第一传输导体的第一焊接部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的第二焊接部排列成一排。
优选地,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一传输导体,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基部、一第一根部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接触部露出该舌板的顶面,该第一基部及该第一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内,该第一焊接部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基部的后端,该第二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二传输导体,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基部、一第二根部及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接触部露出该舌板的底面,该第二基部及该第二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内,该第二焊接部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基部的后端,该些第一传输导体的第一焊接部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的第二焊接部排列成一排。
优选地,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一传输导体,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基部、一第一根部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的前端,该第一基部及该第一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内,该第一焊接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的后端,该第二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二传输导体,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基部、一第二根部及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接触部位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的前端,该第二基部及该第二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内,该第二焊接部位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的后端,该些第一传输导体的第一焊接部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的第二焊接部排列成一排。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USB Type-C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基体;一第一传输导体组,其设置于该绝缘基体上;一第二传输导体组,其设置于该绝缘基体上;一隔离板体,其设置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及该第二传输导体组之间;一内屏蔽壳体,其包覆于该绝缘基体外;一外屏蔽壳体,其包覆于该内屏蔽壳体外;以及其中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一传输导体,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基部、一第一根部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的前端且露出该绝缘基体的一面,该第一基部及该第一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内,该第一焊接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的后端且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后端,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分别由该第一基部处向外扩张延伸,使该些第一传输导体的第一焊接部向外扩张,该些第一传输导体以四个为一传输导体单元,分设于两侧及中间处;该第二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二传输导体,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基部、一第二根部及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接触部位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的前端且露出该绝缘基体的另一面,该第二基部及该第二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内,该第二焊接部位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的后端且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后端,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分别由该第二基部处向外扩张延伸,使该些第二传输导体的第二焊接部向外扩张,该些第一传输导体的第一焊接部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的第二焊接部排列成一排,该些第二传输导体以四个为一传输导体单元,分设于两侧及中间处;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两侧处的传输导体单元各包含两个高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一电源传输导体及一接地传输导体,该电源传输导体及该接地传输导体分别位于该两个高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的两侧,中间处的传输导体单元各包含两个低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两个讯号侦测传输导体,该两个讯号侦测传输导体位于该两个低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的两侧。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USB Type-C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基体;一第一传输导体组,其设置于该绝缘基体上;一第二传输导体组,其设置于该绝缘基体上;一隔离板体,其设置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及该第二传输导体组之间;一内屏蔽壳体,其包覆于该绝缘基体外;一外屏蔽壳体,其包覆于该内屏蔽壳体外;以及其中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一传输导体,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基部、一第一根部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的前端且露出该绝缘基体的一面,该第一基部及该第一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内,该第一焊接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的后端且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后端,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分别由该第一基部处向外扩张延伸,使该些第一传输导体的第一焊接部向外扩张;该第二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二传输导体,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基部、一第二根部及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接触部位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的前端且露出该绝缘基体的另一面,该第二基部及该第二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内,该第二焊接部位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的后端且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后端,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分别由该第二基部处向外扩张延伸,使该些第二传输导体的第二焊接部向外扩张,该些第一传输导体的第一焊接部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的第二焊接部排列成一排;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各包含电源传输导体、接地传输导体及讯号侦测传输导体,或包含低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电源传输导体、接地传输导体及讯号侦测传输导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基体、第一传输导体组、第二传输导体组及隔离板体形成一模块化设计,使得连接器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可使成本有效的降低。
本实用新型利用设置于第一传输导体组及第二传输导体组之间的隔离板体,以及内屏蔽壳体及外屏蔽壳体的双层包覆,可以有效降低EMI与RFI的问题。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传输导体组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传输导体组的立体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二传输导体组与隔离板体的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二传输导体组与隔离板体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去除内、外屏蔽壳体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去除内、外屏蔽壳体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去除外屏蔽壳体的立体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去除外屏蔽壳体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去除外屏蔽壳体与绝缘基体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第一、二传输导体组与隔离板体的立体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连接器去除内、外屏蔽壳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SB Type-C连接器,包括一绝缘基体1、一第一传输导体组2、一第二传输导体组3、一隔离板体4、一内屏蔽壳体5及一外屏蔽壳体6。第一传输导体组2及第二传输导体组3设置于绝缘基体1上,隔离板体4设置于第一传输导体组2及第二传输导体组3之间,内屏蔽壳体5包覆于绝缘基体1外,外屏蔽壳体6包覆于内屏蔽壳体5外。
其中该绝缘基体1能以塑料等绝缘材料制成,绝缘基体1可具有一基部11、一舌板12及两个固持部13(如图7及图8所示),舌板12及两个固持部13由基部11的前端延伸形成,两个固持部13间隔地设置于舌板12的两侧。第一传输导体组2及第二传输导体组3设置于基部11内,且第一传输导体组2及第二传输导体组3的前端分别露出舌板12的顶面及底面,第一传输导体组2及第二传输导体组3的后端则伸出基部11的后端,且排列成一排,可用以电性连接于电路板等装置。
如图3所示,该第一传输导体组2可包含多个第一传输导体21,该些第一传输导体21能以金属材料制成,该些第一传输导体21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211、一第一基部212、一第一根部213及一第一焊接部214,第一接触部211位于第一传输导体21的前端且露出该绝缘基体1的一面,第一基部212及第一根部213设置于绝缘基体1内,第一焊接部214位于第一传输导体21的后端且伸出绝缘基体1的后端。该些第一传输导体21分别由第一基部212处向外扩张延伸,使该些第一传输导体21的第一焊接部214向外扩张。
进一步的,该些第一传输导体21能以四个为一传输导体单元,分设于两侧及中间处。两侧处的传输导体单元A各包含两个高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A1、一电源传输导体A2及一接地传输导体A3,电源传输导体A2及接地传输导体A3分别位于两个高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A1的两侧。中间处的传输导体单元B包含两个低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B1及两个讯号侦测传输导体B2,两个讯号侦测传输导体B2位于两个低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B1的两侧。
如图4所示,该第二传输导体组3可包含多个第二传输导体31,该些第二传输导体31能以金属材料制成,该些第二传输导体31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311、一第二基部312、一第二根部313及一第二焊接部314,第二接触部311位于第二传输导体31的前端且露出绝缘基体1的另一面,第二基部312及第二根部313分别设置于绝缘基体1内,第二焊接部314位于第二传输导体31的后端且伸出绝缘基体1的后端。该些第二传输导体31分别由第二基部312处向外扩张延伸,使该些第二传输导体31的第二焊接部314向外扩张。该些第一传输导体21的第一焊接部214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31的第二焊接部314排列成一排,且该些第一传输导体21的第一焊接部214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31的第二焊接部314较佳是以传输导体单元区分形成交错状。
进一步的,该些第二传输导体31能以四个为一传输导体单元,分设于两侧及中间处。两侧处的传输导体单元C各包含两个高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C1、一电源传输导体C2及一接地传输导体C3,电源传输导体C2及接地传输导体C3分别位于两个高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C1的两侧。中间处的传输导体单元D包含两个低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D1及两个讯号侦测传输导体D2,两个讯号侦测传输导体D2位于两个低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D1的两侧。
另,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将高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予以省略,或将高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低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皆予以省略,使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各包含电源传输导体、接地传输导体及讯号侦测传输导体,或包含低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电源传输导体、接地传输导体及讯号侦测传输导体。
请参阅图5及图6,该隔离板体4能以金属材料制成,该隔离板体4可具有一固定部41及一隔离部42,固定部41呈U形板体,隔离部42连接于固定部41。该固定部41可设置于绝缘基体1的基部11与两个固持部13内,隔离部42设置于绝缘基体1的舌板12内,且隔离部42位于第一传输导体组2及第二传输导体组3之间,隔离部42与第一传输导体组2及第二传输导体组3形成间隔的设置。该隔离板体4能用以隔离第一传输导体组2及第二传输导体组3。因此可以利用设置于第一传输导体组2及第二传输导体组3之间的隔离板体4,有效降低EMI与RFI的问题。
请参阅图9至图11,该内屏蔽壳体5能以金属材料制成,该内屏蔽壳体5可包含一内壳主体51、一上板52及一下板53,上板52连接于内壳主体51的后端上侧,下板53连接于内壳主体51的后端下侧。该内壳主体51设置于绝缘基体1的舌板12外部,上板52及下板53分别覆盖于绝缘基体1的基部11的顶部及底部,内壳主体51的两侧位于舌板12与两个固持部13之间。另,该内壳主体51的顶部及底部可分别设有夹持弹片55,该内壳主体51的两侧可分别设有夹持弹片55a。该内壳主体51的顶部及底部近后端处可分别设有接地板片56,夹持弹片55、55a及接地板片56可与对接连接器接触形成接地,可有效降低EMI与RFI的问题。较佳的,该内壳主体51凸出于外屏蔽壳体6的前端,内壳主体51的两侧宽度小于外屏蔽壳体6的两侧宽度。
请参阅图1至图2,该外屏蔽壳体6能以金属材料制成,该外屏蔽壳体6可包含一顶板61、一底板62及两个侧板63,两个侧板63连接于顶板61及底板62的两侧,顶板61及底板62分别覆盖于内屏蔽壳体5的顶部及底部,两个侧板63分别覆盖于绝缘基体1的两个固持部13的外侧。两个侧板63分别设有一锁固部65,该锁固部65可包含螺锁单元651及插接单元652,以使该锁固部65兼具有螺锁及插接固定的功能。另,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基体1、第一传输导体组2、第二传输导体组3及隔离板体4可形成一模块化的设计,也可以配合其它的屏蔽壳体。
[第二实施例]
请参阅图12至图15,本实施例揭示一种沉板式的USB Type-C连接器,该绝缘基体1、第一传输导体组2、第二传输导体组3、隔离板体4、内屏蔽壳体5及外屏蔽壳体6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仅在于采用沉板式的设计。
是以,本实用新型的绝缘基体、第一传输导体组、第二传输导体组及隔离板体形成一模块化设计,使得连接器整体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可使成本有效的降低。
再者,本实用新型可利用设置于第一传输导体组及第二传输导体组之间的隔离板体,以及内屏蔽壳体及外屏蔽壳体的双层包覆,可以有效降低EMI与RFI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非意欲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变化,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内,合予陈明。

Claims (10)

1.一种USB 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基体;
一第一传输导体组,其设置于该绝缘基体上;
一第二传输导体组,其设置于该绝缘基体上;
一隔离板体,其设置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及该第二传输导体组之间;
一内屏蔽壳体,其包覆于该绝缘基体外;
一外屏蔽壳体,其包覆于该内屏蔽壳体外;以及
其中该绝缘基体具有一基部、一舌板及两个固持部,该舌板及该两个固持部由该基部的前端延伸形成,该两个固持部间隔地设置于该舌板的两侧,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及该第二传输导体组设置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内,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及该第二传输导体组的前端分别露出该舌板的顶面及底面,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及该第二传输导体组的后端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基部的后端,且排列成一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 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隔离板体具有一固定部及一隔离部,该隔离部连接于该固定部,该固定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与该两个固持部内,该隔离部设置于该舌板内,且该隔离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及该第二传输导体组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 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内屏蔽壳体包含一内壳主体、一上板及一下板,该上板连接于该内壳主体的后端上侧,该下板连接于该内壳主体的后端下侧,该内壳主体设置于该舌板外部,该上板及该下板分别覆盖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的顶部及底部,该内壳主体的两侧位于该舌板与该两个固持部之间,该内壳主体的顶部、底部及两侧分别设有夹持弹片,该内壳主体的顶部及底部近后端处分别设有接地板片。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 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外屏蔽壳体包含一顶板、一底板及两个侧板,该两个侧板连接于该顶板及该底板的两侧,该顶板及底板分别覆盖于该内屏蔽壳体的顶部及底部,该两个侧板分别覆盖于该绝缘基体的两个固持部的外侧,该两个侧板分别设有一锁固部,该锁固部包含螺锁单元及插接单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 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内屏蔽壳体包含一内壳主体,该内壳主体设置于该舌板外部,且该内壳主体凸出于该外屏蔽壳体的前端,该内壳主体的两侧宽度小于该外屏蔽壳体的两侧宽度,该内壳主体的两侧位于该舌板与该两个固持部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 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一传输导体,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基部、一第一根部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的前端且露出该舌板的顶面,该第一基部及该第一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内,该第一焊接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的后端且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基部的后端,该第二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二传输导体,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基部、一第二根部及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接触部位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的前端且露出该舌板的底面,该第二基部及该第二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内,该第二焊接部位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的后端且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基部的后端,该些第一传输导体的第一焊接部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的第二焊接部排列成一排。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 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一传输导体,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基部、一第一根部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接触部露出该舌板的顶面,该第一基部及该第一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内,该第一焊接部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基部的后端,该第二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二传输导体,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基部、一第二根部及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接触部露出该舌板的底面,该第二基部及该第二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内,该第二焊接部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基部的后端,该些第一传输导体的第一焊接部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的第二焊接部排列成一排。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USB 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一传输导体,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基部、一第一根部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的前端,该第一基部及该第一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内,该第一焊接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的后端,该第二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二传输导体,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基部、一第二根部及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接触部位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的前端,该第二基部及该第二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的基部内,该第二焊接部位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的后端,该些第一传输导体的第一焊接部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的第二焊接部排列成一排。
9.一种USB 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基体;
一第一传输导体组,其设置于该绝缘基体上;
一第二传输导体组,其设置于该绝缘基体上;
一隔离板体,其设置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及该第二传输导体组之间;
一内屏蔽壳体,其包覆于该绝缘基体外;
一外屏蔽壳体,其包覆于该内屏蔽壳体外;以及
其中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一传输导体,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基部、一第一根部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的前端且露出该绝缘基体的一面,该第一基部及该第一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内,该第一焊接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的后端且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后端,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分别由该第一基部处向外扩张延伸,使该些第一传输导体的第一焊接部向外扩张,该些第一传输导体以四个为一传输导体单元,分设于两侧及中间处;该第二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二传输导体,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基部、一第二根部及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接触部位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的前端且露出该绝缘基体的另一面,该第二基部及该第二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内,该第二焊接部位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的后端且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后端,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分别由该第二基部处向外扩张延伸,使该些第二传输导体的第二焊接部向外扩张,该些第一传输导体的第一焊接部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的第二焊接部排列成一排,该些第二传输导体以四个为一传输导体单元,分设于两侧及中间处;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两侧处的传输导体单元各包含两个高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一电源传输导体及一接地传输导体,该电源传输导体及该接地传输导体分别位于该两个高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的两侧,中间处的传输导体单元各包含两个低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及两个讯号侦测传输导体,该两个讯号侦测传输导体位于该两个低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的两侧。
10.一种USB Type-C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基体;
一第一传输导体组,其设置于该绝缘基体上;
一第二传输导体组,其设置于该绝缘基体上;
一隔离板体,其设置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及该第二传输导体组之间;
一内屏蔽壳体,其包覆于该绝缘基体外;
一外屏蔽壳体,其包覆于该内屏蔽壳体外;以及
其中该第一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一传输导体,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一第一基部、一第一根部及一第一焊接部,该第一接触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的前端且露出该绝缘基体的一面,该第一基部及该第一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内,该第一焊接部位于该第一传输导体的后端且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后端,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分别由该第一基部处向外扩张延伸,使该些第一传输导体的第一焊接部向外扩张;该第二传输导体组包含多个第二传输导体,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各具有一第二接触部、一第二基部、一第二根部及一第二焊接部,该第二接触部位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的前端且露出该绝缘基体的另一面,该第二基部及该第二根部设置于该绝缘基体内,该第二焊接部位于该第二传输导体的后端且伸出该绝缘基体的后端,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分别由该第二基部处向外扩张延伸,使该些第二传输导体的第二焊接部向外扩张,该些第一传输导体的第一焊接部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的第二焊接部排列成一排;该些第一传输导体及该些第二传输导体各包含电源传输导体、接地传输导体及讯号侦测传输导体,或包含低频差分讯号传输导体、电源传输导体、接地传输导体及讯号侦测传输导体。
CN201620483379.0U 2016-05-24 2016-05-24 USB Type-C连接器 Active CN2057907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3379.0U CN205790743U (zh) 2016-05-24 2016-05-24 USB Type-C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83379.0U CN205790743U (zh) 2016-05-24 2016-05-24 USB Type-C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790743U true CN205790743U (zh) 2016-12-07

Family

ID=58112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83379.0U Active CN205790743U (zh) 2016-05-24 2016-05-24 USB Type-C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7907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315863U (zh) 插座电连接器及插头电连接器
US8920197B2 (en) Connector receptacle with ground contact having split rear extensions
TWI581530B (zh) 插座電連接器
US20120252245A1 (en) Integrated connector
TWM521289U (zh) 電連接器之轉接裝置
CN204441622U (zh) 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CN105990761B (zh) Usb连接器的接地结构
TWM451692U (zh) 連接器插座結構
TWM556417U (zh) 電連接器
TW201717506A (zh) 堆疊連接器
TWM496274U (zh) 連接器之改良
CN102315560A (zh) 电连接器
CN204315764U (zh) 插座电连接器
TWI445264B (zh) 連接器插座及其製造方法
TWI635678B (zh) Usb連接器
TWI626802B (zh) USB Type-C連接器
CN205752807U (zh) Usb连接器
CN202094333U (zh) 插头连接器
CN205790743U (zh) USB Type-C连接器
TW201409866A (zh) 公頭電連接器、母頭電連接器及電連接器組合
CN212062873U (zh) 电连接器
CN201893462U (zh) 结构改良的电连接器壳体
TWM503680U (zh) Usb連接器之接地結構
CN204927626U (zh) 电连接器
TWI550975B (zh) USB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struc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