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47303U - 一种新风机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机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747303U CN205747303U CN201620447190.6U CN201620447190U CN205747303U CN 205747303 U CN205747303 U CN 205747303U CN 201620447190 U CN201620447190 U CN 201620447190U CN 205747303 U CN205747303 U CN 20574730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mpeller
- motor
- fresh air
- air
- exhaus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2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风机组,其包括安装板,安装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避让孔,其还包括电机、新风叶轮和排风叶轮,电机固定于该避让孔中,该电机两端的输出轴水平设置,新风叶轮固定于电机一端的输出轴上,排风叶轮固定于电机另一端的输出轴上,新风叶轮、排风叶轮上设有避让凹陷,电机位于两避让凹陷相对形成的空间中,新风叶轮的新风叶片长度大于排风叶轮的排风叶片长度。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巧妙,新风与排风比例恒定,通过一个电机带动新风叶轮和排风叶轮,低速运行噪音低、能耗低,设有避让凹陷,既增强了叶轮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够将电机放置在避让凹陷中,节约空间,降低了设备原有的厚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机,特别涉及一种新风机组。
背景技术
风机是把旋转的机械能转换为气体压力能和动能, 并将气体输送出去的机械。风机的应用范围很广,如用于工厂、矿井、隧道、冷却塔、车辆、船舶和建筑物的通风、排尘和冷却 ;锅炉和工业炉窑的通风和引风 ;空气调节设备和家用电器设备中的冷却和通风 ;谷物的烘干和选送 ;风洞风源和气垫船的充气和推进等。现有的风机主要缺点是噪音大、风量小、结构强度低,不能适应大风量,高压力的应用场合,风机整体结构满足不了客户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风机组。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新风机组,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避让孔,其还包括电机、新风叶轮和排风叶轮,所述电机固定于该避让孔中,该电机两端的输出轴水平设置,所述新风叶轮固定于该电机一端的输出轴上,所述排风叶轮固定于该电机另一端的输出轴上,所述新风叶轮、排风叶轮上对应所述电机设有避让凹陷,该电机位于所述两避让凹陷相对形成的空间中,所述新风叶轮的新风叶片长度大于该排风叶轮的排风叶片长度。
所述新风叶轮的新风叶片长度与该排风叶轮的排风叶片长度之比为1:0.8。
所述安装板朝向该排风叶轮的侧壁上设有凸边。
所述新风叶轮的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环绕该第一固定部按间隔距离均匀分布有若干新风叶片,该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新风叶片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条,所述第一加强筋条上设有形成所述避让凹陷的弧度。
所述排风叶轮的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环绕该第二固定部按间隔距离均匀分布有若干排风叶片,该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排风叶片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条,所述第二加强筋条上设有形成所述避让凹陷的弧度。
其还包括新风壳体和排风壳体,该新风壳体、排风壳体分别对应新风叶轮、排风叶轮固定于该安装板上,该新风壳体上设有新风出口,该排风壳体上设有排风出口。
一种通过前述新风机组实施的送风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新风叶轮、排风叶轮,该新风叶轮、排风叶轮上相对应设有避让凹陷,该新风叶轮上的新风叶片长度大于该排风叶轮上的排风叶片长度;
(2)、将电机固定于安装板上,将新风叶轮、排风叶轮分别固定于该电机两端的输出轴上,该电机位于该新风叶轮、排风叶轮的避让凹陷所形成的空间中;
(3)、将该新风机组放置于室内,该新风叶轮的进风口与室外导通,该排风叶轮的排风出口与室外导通;
(4)、所述电机通电转动时,所述新风叶轮将室外的空气不断送入室内,所述排风叶轮将室内的空气不断排出室外。
所述新风叶轮的新风叶片长度与该排风叶轮的排风叶片长度之比为1:0.8。
所述新风叶轮的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环绕该第一固定部按间隔距离均匀分布有若干新风叶片,该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新风叶片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条,所述第一加强筋条上设有形成所述避让凹陷的弧度;
所述排风叶轮的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环绕该第二固定部按间隔距离均匀分布有若干排风叶片,该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排风叶片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条,所述第二加强筋条上设有形成所述避让凹陷的弧度。
其还包括新风壳体和排风壳体,该新风壳体、排风壳体分别对应新风叶轮、排风叶轮固定于该安装板上,该新风壳体上设有新风出口,该排风壳体上设有排风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巧妙,新风与排风比例恒定,通过一个电机带动新风叶轮和排风叶轮,从而能够将新风叶轮、排风叶轮的直径做大,低速运行噪音低、能耗低,设有避让凹陷,既增强了叶轮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够将电机放置在避让凹陷中,节约空间,降低了设备原有的厚度。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新风机组,其包括安装板1,所述安装板1的中间位置设有避让孔,其还包括电机2、新风叶轮3和排风叶轮4,所述电机2固定于该避让孔中,该电机2两端的输出轴水平设置,所述新风叶轮3固定于该电机2一端的输出轴上,所述排风叶轮4固定于该电机2另一端的输出轴上,所述新风叶轮3、排风叶轮4上对应所述电机2设有避让凹陷31,该电机2位于所述两避让凹陷31相对形成的空间中,所述新风叶轮3的新风叶片32长度大于该排风叶轮4的排风叶片41长度。
所述新风叶轮3的新风叶片32长度与该排风叶轮4的排风叶片41长度之比为1:0.8。
所述安装板1朝向该排风叶轮4的侧壁上设有凸边11。
所述新风叶轮3的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33,环绕该第一固定部33按间隔距离均匀分布有若干新风叶片32,该第一固定部33与所述新风叶片32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条34,所述第一加强筋条34上设有形成所述避让凹陷31的弧度。
所述排风叶轮4的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42,环绕该第二固定部42按间隔距离均匀分布有若干排风叶片41,该第二固定部42与所述排风叶片41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条43,所述第二加强筋条43上设有形成所述避让凹陷31的弧度。
其还包括新风壳体5和排风壳体,该新风壳体5、排风壳体分别对应新风叶轮3、排风叶轮4固定于该安装板1上,该新风壳体5上设有新风出口51,该排风壳体上设有排风出口。
一种通过前述新风机组实施的送风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新风叶轮3、排风叶轮4,该新风叶轮3、排风叶轮4上相对应设有避让凹陷31,该新风叶轮3上的新风叶片32长度大于该排风叶轮4上的排风叶片41长度;
(2)、将电机2固定于安装板1上,将新风叶轮3、排风叶轮4分别固定于该电机2两端的输出轴上,该电机2位于该新风叶轮3、排风叶轮4的避让凹陷31所形成的空间中;
(3)、将该新风机组放置于室内,该新风叶轮3的进风口与室外导通,该排风叶轮4的排风出口与室外导通;
(4)、所述电机2通电转动时,所述新风叶轮3将室外的空气不断送入室内,所述排风叶轮4将室内的空气不断排出室外。
所述新风叶轮3的新风叶片32长度与该排风叶轮4的排风叶片41长度之比为1:0.8。
所述新风叶轮3的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33,环绕该第一固定部33按间隔距离均匀分布有若干新风叶片32,该第一固定部33与所述新风叶片32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条34,所述第一加强筋条34上设有形成所述避让凹陷31的弧度;
所述排风叶轮4的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电机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42,环绕该第二固定部42按间隔距离均匀分布有若干排风叶片41,该第二固定部42与所述排风叶片41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条43,所述第二加强筋条43上设有形成所述避让凹陷31的弧度。
其还包括新风壳体5和排风壳体,该新风壳体5、排风壳体分别对应新风叶轮3、排风叶轮4固定于该安装板1上,该新风壳体5上设有新风出口51,该排风壳体上设有排风出口。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巧妙,新风与排风比例恒定,通过一个电机2带动新风叶轮3和排风叶轮4,从而能够将新风叶轮3、排风叶轮4的直径做大,低速运行噪音低、能耗低,设有避让凹陷31,既增强了叶轮的结构强度,同时也能够将电机2放置在避让凹陷31中,节约空间,降低了设备原有的厚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新风机组,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中间位置设有避让孔,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电机、新风叶轮和排风叶轮,所述电机固定于该避让孔中,该电机两端的输出轴水平设置,所述新风叶轮固定于该电机一端的输出轴上,所述排风叶轮固定于该电机另一端的输出轴上,所述新风叶轮、排风叶轮上对应所述电机设有避让凹陷,该电机位于所述两避让凹陷相对形成的空间中,所述新风叶轮的新风叶片长度大于该排风叶轮的排风叶片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叶轮的新风叶片长度与该排风叶轮的排风叶片长度之比为1:0.8。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朝向该排风叶轮的侧壁上设有凸边。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叶轮的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部,环绕该第一固定部按间隔距离均匀分布有若干新风叶片,该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新风叶片之间连接有第一加强筋条,所述第一加强筋条上设有形成所述避让凹陷的弧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叶轮的中间位置设有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二固定部,环绕该第二固定部按间隔距离均匀分布有若干排风叶片,该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排风叶片之间连接有第二加强筋条,所述第二加强筋条上设有形成所述避让凹陷的弧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新风壳体和排风壳体,该新风壳体、排风壳体分别对应新风叶轮、排风叶轮固定于该安装板上,该新风壳体上设有新风出口,该排风壳体上设有排风出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47190.6U CN205747303U (zh) | 2016-05-17 | 2016-05-17 | 一种新风机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47190.6U CN205747303U (zh) | 2016-05-17 | 2016-05-17 | 一种新风机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747303U true CN205747303U (zh) | 2016-11-30 |
Family
ID=57364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44719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47303U (zh) | 2016-05-17 | 2016-05-17 | 一种新风机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74730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16565A (zh) * | 2016-05-17 | 2016-10-12 | 广东新风缘空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机组及其送风方法 |
CN109539452A (zh) * | 2018-11-26 | 2019-03-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与空调联动的新风机及其运行方法和空调系统 |
-
2016
- 2016-05-17 CN CN201620447190.6U patent/CN20574730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16565A (zh) * | 2016-05-17 | 2016-10-12 | 广东新风缘空气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新风机组及其送风方法 |
CN109539452A (zh) * | 2018-11-26 | 2019-03-2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与空调联动的新风机及其运行方法和空调系统 |
CN109539452B (zh) * | 2018-11-26 | 2024-04-09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与空调联动的新风机及其运行方法和空调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594891A (zh) | 空调器 | |
CN205747303U (zh) | 一种新风机组 | |
CN104653515B (zh) | 一种双吸式离心通风机 | |
CN205639002U (zh) | 一种降噪减涡轴流风机 | |
CN207093446U (zh) | 一种叶轮前后盘开槽的离心式风机 | |
CN202883468U (zh) | 落地式空调器及其斜流风扇 | |
CN204493285U (zh) | 一种离心风机用低噪音蜗壳 | |
KR101598783B1 (ko) | 터보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공기 조화기 | |
CN210889479U (zh) | 一种挡板三通 | |
CN106016565A (zh) | 一种新风机组及其送风方法 | |
CN101726057A (zh) | 窗式空调机室外侧风扇的布置结构 | |
CN203413720U (zh) | 风管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8386913B (zh) | 风管机及空调系统 | |
CN207920917U (zh) | 一种新型循环风机结构 | |
CN206785735U (zh) | 单进风离心通风机 | |
CN221838618U (zh) | 一种风机导流引风罩 | |
CN111914398A (zh) | 一种基于数值模拟的通风机节能评价模式 | |
CN205533379U (zh) | 一种可以加快对旋风机气体流速的控制器 | |
CN211116708U (zh) | 一种多翼式离心风机导风装置 | |
CN214094815U (zh) | 一种建筑用新型排气管道 | |
CN210919514U (zh) | 一种化工设备的冷却装置 | |
CN222615622U (zh) | 一种低噪音防火风机 | |
CN204386416U (zh) | 一种利用气流进行快速除尘的百叶窗 | |
CN219472375U (zh) | 一种蜗壳式负压风机 | |
CN203560118U (zh) | 离心式风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30 Termination date: 202005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