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24041U - 车用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车用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724041U CN205724041U CN201620355389.6U CN201620355389U CN205724041U CN 205724041 U CN205724041 U CN 205724041U CN 201620355389 U CN201620355389 U CN 201620355389U CN 205724041 U CN205724041 U CN 2057240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ocking section
- contact site
- fixed part
- vehicle connector
- dock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inks
- 238000003032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568 c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壳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壳体包括一第一对接部、一第二对接部及连接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的一主体部,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左右相对的两侧壁、连接该两侧部的一底壁及位于两侧壁与底壁之间的一对接凹部,所述第二对接部设有一对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含位于前端的一第一接触部、位于底端的一第二接触部及连接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一固定部,所述固定部插入成型于主体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上下贯穿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对接凹部,便于模具的定位针插入定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采用插入成型的车用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车用连接器的绝缘壳体与导电端子结构比较复杂,两者采用组装式结构,很难实现,所以,很多厂商选择插入成型,使得绝缘壳体与导电端子一体成型,但是,注塑填充时,塑胶的流动会把端子冲击位移或者变形,导致各车用连接器的品质参差不齐,良率低下,加重生产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改善导电端子位置精确度的车用连接器。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壳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壳体包括一第一对接部、一第二对接部及连接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的一主体部,所述第一对接部是自主体部向前凸伸而成,第二对接部是自主体部后端倾斜向下凸伸而成,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的对接方向相交的夹角A小于90度,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左右相对的两侧壁、连接该两侧部的一底壁及位于两侧壁与底壁之间的一对接凹部,所述第二对接部设有一对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含位于前端的一第一接触部、位于底端的一第二接触部及连接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一固定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凸伸入对接凹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凸伸入对接孔,所述固定部插入成型于主体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上下贯穿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对接凹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部包含一水平第一固定部及自第一固定部后端垂直向下弯折延伸的一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自第一固定部向前延伸,第一接触部与第一固定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但两者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接触部自第二固定部向下、向后倾斜延伸而成,两者形成的夹角也为钝角。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对接部在前后方向上呈U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固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壁上设有左右间隔开的两个锁定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对接部在前后方向上呈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二对接部包括一环形壁,所述对接孔位于环形壁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壁左右两侧设有向下凸出的支撑凸部。
本实用新型车用连接器导电端子的第一接触部设有上下贯穿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对接凹部,在绝缘外壳注塑时,模具的定位针向下插入定位孔,对导电端子进行定位,防止塑胶的流动把导电端子冲击位移或者变形,确保了各导电端子的精确位置,提高各车用连接器品质,改善良率,降低生产成本。注塑成型完成后,定位针退出定位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车用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车用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车用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车用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车用连接器100包括一绝缘壳体10及插入成型于绝缘壳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
绝缘壳体10包括一第一对接部11、一第二对接部12及连接第一对接部11与第二对接部12的一主体部13,第一对接部11是自主体部13水平向前凸伸而成,第二对接部12是自主体部13后端倾斜向下凸伸而成。第一对接部11与第二对接部12的对接方向相交的夹角A小于90度。
第一对接部11在前后方向上呈U形,其包括左右相对的两侧壁111及连接该两侧部111的一底壁112,两侧壁111与底壁112围成一对接凹部113,用以收容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两侧壁111上分别设有一固定孔114,底壁112上设有左右间隔开的两个锁定孔115,用以锁定对接连接器。
第二对接部12在前后方向上呈封闭的环形结构,其包括一环形壁121及位于环形壁121内的一对接孔123,用以收容另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环形壁121左右两侧设有向下凸出的支撑凸部124。
每一导电端子20包括位于前端的一第一接触部21、位于底端的一第二接触部22及连接第一接触部21与第二接触部22的一固定部23。固定部23为直角结构,包含水平的一第一固定部231及自第一固定部231垂直向下弯折延伸的一第二固定部232。第一接触部21自第一固定部231水平向前延伸,两者位于同一水平面,但两者形成的夹角为钝角。第二接触部22自第二固定部232向下、向后倾斜延伸而成,两者形成的夹角也为钝角。
固定部23插入成型于绝缘壳体10的主体部13内,第一接触部21凸伸入第一对接部11的对接凹部113内,用以与该对接连接器接触,实现电性连接器,第二接触部22凸伸入第二对接部11的对接孔123内,用以与该另一对接连接器接触,实现电性连接。
第一接触部21上设有上下贯穿的定位孔210,定位孔210位于对接凹部113内,当绝缘外壳10注塑时,模具的定位针向下插入定位孔210,对导电端子20进行定位,防止塑胶的流动把导电端子20冲击位移或者变形,确保了各导电端子20的精确位置,提高各车用连接器100品质,改善良率,降低生产成本。注塑成型完成后,定位针退出定位孔210。
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
Claims (8)
1. 一种车用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壳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壳体包括一第一对接部、一第二对接部及连接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的一主体部,所述第一对接部是自主体部向前凸伸而成,第二对接部是自主体部后端倾斜向下凸伸而成,所述第一对接部与第二对接部的对接方向相交的夹角A小于90度,所述第一对接部包括左右相对的两侧壁、连接该两侧部的一底壁及位于两侧壁与底壁之间的一对接凹部,所述第二对接部设有一对接孔,所述导电端子包含位于前端的一第一接触部、位于底端的一第二接触部及连接第一接触部与第二接触部的一固定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凸伸入对接凹部,所述第二接触部凸伸入对接孔,所述固定部插入成型于主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触部设有上下贯穿的定位孔,所述定位孔位于对接凹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含一水平第一固定部及自第一固定部后端垂直向下弯折延伸的一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接触部自第一固定部向前延伸,第一接触部与第一固定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但两者形成的夹角为钝角。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触部自第二固定部向下、向后倾斜延伸而成,两者形成的夹角也为钝角。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部在前后方向上呈U形。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侧壁上分别设有一固定孔。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设有左右间隔开的两个锁定孔。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对接部在前后方向上呈封闭的环形结构,所述第二对接部包括一环形壁,所述对接孔位于环形壁内。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用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壁右两侧设有向下凸出的支撑凸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355389.6U CN205724041U (zh) | 2016-04-26 | 2016-04-26 | 车用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355389.6U CN205724041U (zh) | 2016-04-26 | 2016-04-26 | 车用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724041U true CN205724041U (zh) | 2016-11-23 |
Family
ID=57293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355389.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724041U (zh) | 2016-04-26 | 2016-04-26 | 车用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72404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3109A (zh) * | 2016-04-26 | 2016-06-22 | 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 车用连接器 |
CN110114940A (zh) * | 2016-12-20 | 2019-08-09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
2016
- 2016-04-26 CN CN201620355389.6U patent/CN205724041U/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03109A (zh) * | 2016-04-26 | 2016-06-22 | 立讯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 车用连接器 |
CN110114940A (zh) * | 2016-12-20 | 2019-08-09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81257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904472B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1438573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149872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724041U (zh) | 车用连接器 | |
CN107528165A (zh) |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820111B (zh) | 电连接器 | |
CN205646309U (zh) |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205646310U (zh) | 插座电连接器及其组合 | |
CN105703109B (zh) | 车用连接器 | |
CN102904095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0744217U (zh) | 一种连接件 | |
CN204947244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6059722U (zh) | 接口及具有其的移动终端 | |
CN206640076U (zh) | 同轴连接器 | |
CN202196919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3178366B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02196912U (zh) | 一种电池连接器 | |
CN206236821U (zh) | 车载多媒体连接器之改良结构 | |
CN211088556U (zh) | 导电端子及板对板插座 | |
CN206422256U (zh) | 一种线对线连接器锁定片 | |
CN104810682A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CN204230466U (zh) | 插座连接器 | |
CN20485811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01355684Y (zh) | 线缆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11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