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16065U - 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 - Google Patents
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716065U CN205716065U CN201620679666.9U CN201620679666U CN205716065U CN 205716065 U CN205716065 U CN 205716065U CN 201620679666 U CN201620679666 U CN 201620679666U CN 205716065 U CN205716065 U CN 2057160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wire
- enhancement layer
- inner tube
- degree
- composite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9000002990 reinforced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7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1
- 229910052799 carb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29920001903 high density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4700 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29920003020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703 cross-linked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10000975 Carbon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0962 carbon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677 Nyl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1778 nyl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0571 Nylon 11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97 corro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60 corr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28 ero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08 petrole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包括:内管,其内容置空间用于流体流动;钢丝带分别以与内管轴线成正54~55度和负54~55度的交叠并以相反方向螺旋缠绕成内钢丝层,所述内钢丝层套设在所述内管外;钢丝带分别以与内管轴线成正54~55度和负54~55度的交叠并以相反方向螺旋缠绕成外钢丝层,所述外钢丝层套设在所述内钢丝层外。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管包括多层增强的结构,有很高的抗内压的能力,能用在聚乙烯管道无法应用的领域,可以解决原聚乙烯管道不能承受高压力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管,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运输气体或液体的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
背景技术
在陆地或海底的石油运输过程或中,通常采用聚乙烯管道运输,但是聚乙烯管道的抗压能力差,管道内外的压差以及长期使用后的材质破损问题大大影响管道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设计一种复合管,管上缠绕钢丝带增强层,通过调整增强层的缠绕角度进一步增强管道的抗内压和外压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轴向抗拉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目的是设计一种复合管,管上缠绕柔性钢带增强层,通过调整增强层的缠绕角度进一步增强管道的抗内压和外压的能力,并具有较强的轴向抗拉强度。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包括:
内管,其内容置空间用于流体流动;
钢丝带分别以与内管轴线成正54~55度和负54~55度的交叠并以相反方向螺旋缠绕成内钢丝层,所述内钢丝层套设在所述内管外;
钢丝带分别以与内管轴线成正54~55度和负54~55度的交叠并以相反方向螺旋缠绕成外钢丝层,所述外钢丝层套设在所述内钢丝层外。
优选的是,所述钢丝带由直径0.1~1.0mm的钢丝组成。
优选的是,还包括:外管,其套设在所述外钢丝层的外壁上;钢丝编织层,其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壁上,所述钢丝编织层用于增强复合管的抗内压性能。
优选的是,还包括:隔离层,其布设在所述内钢丝层和钢丝编织层之间,用于防止内钢丝层和钢丝编织层粘接。
优选的是,所述钢丝编织层用钢丝带以与内管轴线成正10~54度和负10~54度的角度交叠并以相反方向螺旋缠绕而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通过一种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来实现,包括:
内管,其内容置空间用于流体流动;
第一增强层,其由增强带以与内管轴线成30~80度的角度螺旋缠绕成圆管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增强层套设在内管上;
第二增强层,其由增强带以与形成第一增强层相同的角度和方向螺旋缠绕在第一增强层上;
第三增强层,其由增强带以与形成第一增强层相反的角度和方向螺旋缠绕在所述第二增强层上;
第四增强层,其由增强带以与形成第三增强层相同的角度和方向螺旋缠绕。
优选的是,所述增强带以形成间隙的方式螺旋缠绕。
优选的是,所述增强带为碳钢或不锈钢的柔性钢带。
优选的是,还包括:钢丝编织层,其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壁上,所述钢丝编织层用于增强内管的抗内压性能;
第一隔离层,其套设在所述钢丝编织层和第一增强层之间,所述第一隔离层用于防止钢丝编织层粘接第一增强层;
外管,其设置在复合管的最外层,所述外管用于保护复合管;
第二隔离层,其套设在外管和第四增强层之间,用于隔离外管和第四增强层。
优选的是,所述钢丝编织层用柔性钢带以与内管轴线成正10~54度和负10~54度的角度交叠并以相反方向螺旋缠绕而成。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1、复合管包括多层增强的结构,有很高的抗内压的能力,能用在聚乙烯管道无法应用的领域,可以解决原聚乙烯管道不能承受高压力的问题;2、有较强的轴向抗拉强度,可以长距离牵引。3、管道具有一定的刚度,可以有效防止外部压力,防止管道因气体渗透而塌陷。4、本实用新型的复合管用于穿插修复破损的管道,能够达到不开挖破损管道而实现替换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增强复合管的一种实现形式的层状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增强复合管的另一种实现形式的层状图。
图3为图2中的B-B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增强复合管的一种实现形式。
本实施例中的复合管包括:外管210、外钢丝层由第四增强层230和第三增强层240组成、内钢丝层由第二增强层250和第一增强层260组成、隔离层270、钢丝编织层280和内管290。
内管290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交联聚乙烯、尼龙或聚偏氟乙烯,通过塑料挤出机挤出成型。所述内管290内空间用于容纳液体或气体流动并防止管道受到液体或气体的腐蚀。
钢丝编织层280为抗拉增强层,材料为直径0.1~1.0mm的钢丝,双层编织,第一层钢丝281与第二层钢丝282交叉并相互叠压编织在一起,角度一般是10°~54°,第一层钢丝281与第二层钢丝282的角度相同方向相反的交叠编织方式(顺时针和逆时针)赋予管道一定的抗轴向牵引的强度;钢丝编织层180套设在内管190的外壁上,所述钢丝编织层180用于增强内管190的抗压能力。
隔离层270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交联聚乙烯、尼龙11或聚偏氟乙烯,通过塑料挤出机挤出成型;所述隔离层270套设在所述钢丝编织层280外壁上,所述隔离层270用于隔离第一增强层260和钢丝编织层280。
增强带为直径在0.1~1.0mm的钢丝带。
钢丝带以与内管290轴线成54~55度角螺旋缠绕成第一增强层260,钢丝带以与第一增强层260相反的缠绕方向和角度螺旋缠绕成第二增强层250,其中,第一增强层260和第二增强层250相互交叠编织形成内钢丝层;所述内钢丝层套设在所述隔离层270的外壁上。当钢丝带以与内管290轴线成54度角顺时针螺旋缠绕成第一增强层260时,同时钢丝带以与内管290轴线成负54度角逆时针螺旋缠绕成第二增强层250,并且第一增强层260和第二增强层250相互压叠并反方向交叉缠绕成内钢丝层。
钢丝带以与内管290轴线成54~55度角螺旋缠绕成第三增强层240,钢丝带以与第三增强层240相反的缠绕方向和角度螺旋缠绕成第四增强层230,其中,第三增强层240和第四增强层230在隔离层270上相互交叠编织形成外钢丝层;其中,所述外钢丝层套设在所述内钢丝层的外壁上。当钢丝带以与内管290轴线成55度角顺时针螺旋缠绕成第三增强层240时,同时钢丝带以与内管290轴线成负55度角逆时针螺旋缠绕成第四增强层230,并且第三增强层240和第四增强层230在内钢丝层上相互压叠并反方向交叉缠绕成外钢丝层。
外管210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外管210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交联聚乙烯、尼龙或聚偏氟乙烯,通过塑料挤出机挤出成型;其作用是保护里面所有层不受外部损伤,并防止管道收到外界环境的腐蚀。
其中,与内管轴线成44~45度的角度可以理解成: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与内管轴线的夹角为44~45度。负44~45度的角度理解成:当沿顺时针方向与外管的轴线的夹角为44~45度时,那么逆时针方向与内管轴线的44~45度夹角为负;或者,当沿逆时针方向与外管的轴线的夹角为44~45度时,那么顺时针方向与内管轴线的44~45度夹角为负。
本实施例的增强复合管的制造方法为:通过塑料挤出机挤出内管290,用编织机在内管290的外壁上编织一层钢丝编织层280,在利用塑料挤出机在钢丝编织层280上挤出一层隔离层270;用两台编织机同时在隔离层270上用钢丝带以相反角度(54~55度)和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螺旋缠绕形成第一增强层260和第二增强层250,第一增强层260和第二增强层250相互叠压和交叉编织形成内钢丝层;用两台编织机同时在内钢丝层上用钢丝带以相反角度(54~55度)和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螺旋缠绕形成第三增强层240和第四增强层230,第三增强层240和第四增强层230相互叠压和交叉编织形成外钢丝层,并且第三增强层240的螺旋方向和角度与第二增强层250的相反,最后在第三增强层240和第四增强层230挤出一层外管210。
实施例2
图2和图3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的另一种实现形式,由外至内的各层分别为:外管110、第二隔离层120、第四增强层130、第三增强层140、第二增强层150、第一增强层160、第一隔离层170、钢丝编织层180和内管190。
内管190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交联聚乙烯、尼龙或聚偏氟乙烯,通过塑料挤出机挤出成型。所述内管190布设在所述钢丝编织层180的容纳空间中,其内空间用于容纳液体或气体流动并防止管道受到液体或气体的腐蚀。
钢丝编织层180为抗拉增强层,材料为直径0.1~1.0mm的钢丝,双层编织,第一层钢丝181与第二层钢丝182交叉并相互叠压编织在一起,角度一般是10°~54°,角度相同方向相反(顺时针和逆时针)赋予管道一定的抗轴向牵引的强度;钢丝编织层180布设在所述第一隔离层170与内管190之间,所述钢丝编织层180用于增强复合管的抗压力。
第一隔离层170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交联聚乙烯、尼龙11或聚偏氟乙烯,通过塑料挤出机挤出成型;所述第一隔离层170套设在所述第一增强层160和钢丝编织层180之间,所述第一隔离层170用于隔离第一增强层160和钢丝编织层180。
增强带为碳钢或不锈钢的柔性钢带,柔性钢带以与内管轴线成30~80度中的任一角度螺旋缠绕成圆管状形成第四增强层130,其中,第四增强层130的钢带131在螺旋缠绕过程中相邻的螺旋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132。
柔性钢带以与形成第四增强层130相同的角度和方向螺旋缠绕成圆管状形成第三增强层140,其中,第三增强层140的钢带141在螺旋缠绕过程中相邻的螺旋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142,其中,所述钢带131在螺旋缠绕过程中压叠在间隙142上,此种压叠方式增强抗压性能并使管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当钢带131以与外管110的轴线成逆时针45度角并以形成间隙132的方式螺旋缠绕成圆管状形成第四增强层130时,钢带141以与外管110的轴线成逆时针45度角并以形成间隙142的方式螺旋缠绕成圆管状形成第三增强层140时,并且钢带131压叠在间隙142上。
柔性钢带以与形成第四增强层130相反的角度和方向螺旋缠绕成圆管状形成第二增强层150,其中,第二增强层150的钢带151在螺旋缠绕过程中相邻的螺旋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152;当第四增强层130的角度为与外管110的轴线成逆时针60度,则第二增强层150的角度为与外管110的轴线成顺时针60度。
柔性钢带以与形成第二增强层150相同的角度和方向螺旋缠绕成圆管状形成第一增强层160,其中,所述第一增强层160的钢带161在螺旋缠绕过程中相邻的螺旋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162,其中,钢带151在螺旋缠绕过程中压叠在间隙162上,此种压叠方式增强抗压性能并使管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当钢带131以与外管110的轴线成逆时针75度角并以形成间隙132的方式螺旋缠绕成圆管状形成第四增强层130时,钢带141以与外管110的轴线成逆时针75度角并以形成间隙142的方式螺旋缠绕成圆管状形成第三增强层140时,并且钢带131压叠在间隙142上;钢带151以与外管110的轴线成顺时针75度角并以形成间隙152的方式螺旋缠绕成圆管状形成第二增强层150,钢带161以与外管110的轴线成顺时针75度角并以形成间隙162的方式螺旋缠绕成圆管状形成第三增强层160,并且,钢带151压叠在间隙162上。
第二隔离层120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交联聚乙烯、尼龙11或聚偏氟乙烯,通过塑料挤出机挤出成型;所述第二隔离层120套设在所述外管110和第四增强层130之间,所述第二隔离层120用于隔离外管110和第一增强层120。
外管110内具有容置空间;所述外管的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交联聚乙烯、尼龙或聚偏氟乙烯,通过塑料挤出机挤出成型;其作用是保护里面所有层不受外部损伤,并防止管道收到外界环境的腐蚀。
其中,与内管轴线成30~80度的角度可以理解成: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与内管轴线的夹角为30~80度。负30~80度的角度理解成:当沿顺时针方向与外管的轴线的夹角为30~80度时,那么逆时针方向与内管轴线的30~80度夹角为负;或者,当沿逆时针方向与外管的轴线的夹角为30~80度时,那么顺时针方向与内管轴线的30~80度夹角为负。
本实施例的复合管的制造方法为:通过塑料挤出机挤出内管190,用编织机在内管190的外壁上编织一层钢丝编织层180,在利用塑料挤出机在钢丝编织层180上挤出一层第一隔离层170;利用编织机用碳钢或不锈钢的柔性钢带以一定角度(30~80度)和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在第一隔离层170上螺旋缠绕形成第一增强层160,柔性钢带螺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162;利用编织机用碳钢或不锈钢的柔性钢带以与形成第一增强层160相同的角度和方向在第一增强层160上螺旋缠绕形成第二增强层150,并保证钢带151压叠在间隙162上;利用编织机用碳钢或不锈钢的柔性钢带以与第二增强层150相反的方向和角度在第二增强层150上螺旋缠绕形成第三增强层140,钢带141螺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142;利用编织机用碳钢或不锈钢的柔性钢带以与形成第三增强层140相同的角度和方向在第三增强层140上螺旋缠绕形成第四增强层130,钢带131螺旋间具有一定的间隙132,并保证钢带131压叠在间隙142上;用塑料挤出机在第四增强层130上挤出一层第二隔离层120,最后在第二隔离层120上挤出一层外管110。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包括:
内管,其内容置空间用于流体流动;
钢丝带分别以与内管轴线成正54~55度和负54~55度的交叠并以相反方向螺旋缠绕成内钢丝层,所述内钢丝层套设在所述内管外;
钢丝带分别以与内管轴线成正54~55度和负54~55度的交叠并以相反方向螺旋缠绕成外钢丝层,所述外钢丝层套设在所述内钢丝层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带由直径0.1~1.0mm的钢丝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管,其套设在所述外钢丝层的外壁上;
钢丝编织层,其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壁上,所述钢丝编织层用于增强复合管的抗内压性能。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离层,其布设在所述内钢丝层和钢丝编织层之间,用于防止内钢丝层和钢丝编织层粘接。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编织层用钢丝带以与内管轴线成正10~54度和负10~54度的角度交叠并以相反方向螺旋缠绕而成。
6.一种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包括:
内管,其内容置空间用于流体流动;
第一增强层,其由增强带以与内管轴线成30~80度的角度螺旋缠绕成圆管状结构;其中,所述第一增强层套设在内管上;
第二增强层,其由增强带以与形成第一增强层相同的角度和方向螺旋缠绕在第一增强层上;
第三增强层,其由增强带以与形成第一增强层相反的角度和方向螺旋缠绕在所述第二增强层上;
第四增强层,其由增强带以与形成第三增强层相同的角度和方向螺旋缠绕。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带以形成间隙的方式螺旋缠绕。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带为碳钢或不锈钢的柔性钢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钢丝编织层,其套设在所述内管的外壁上,所述钢丝编织层用于增强内管的抗内压性能;
第一隔离层,其套设在所述钢丝编织层和第一增强层之间,所述第一隔离层用于防止钢丝编织层粘接第一增强层;
外管,其设置在复合管的最外层,所述外管用于保护复合管;
第二隔离层,其套设在外管和第四增强层之间,用于隔离外管和第四增强层。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编织层用柔性钢带以与内管轴线成正10~54度和负10~54度的角度交叠并以相反方向螺旋缠绕而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79666.9U CN205716065U (zh) | 2016-07-01 | 2016-07-01 | 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679666.9U CN205716065U (zh) | 2016-07-01 | 2016-07-01 | 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716065U true CN205716065U (zh) | 2016-11-23 |
Family
ID=573267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679666.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16065U (zh) | 2016-07-01 | 2016-07-01 | 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716065U (zh) |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38494A (zh) * | 2017-04-07 | 2017-06-13 | 康红艳 | 一种连续柔性增强粘合型复合管 |
CN107956934A (zh) * | 2017-12-11 | 2018-04-24 | 嘉兴萨博思海洋工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钢带缠绕连续增强非粘结柔性复合管 |
CN109488812A (zh) * | 2018-11-27 | 2019-03-19 | 广东中讯通讯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pvc管材及其加工方法 |
CN110360389A (zh) * | 2019-07-24 | 2019-10-22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拉胀复合材料管道及输送管路 |
CN112066101A (zh) * | 2020-08-14 | 2020-12-11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立管及其交织型抗拉铠装层 |
-
2016
- 2016-07-01 CN CN201620679666.9U patent/CN20571606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38494A (zh) * | 2017-04-07 | 2017-06-13 | 康红艳 | 一种连续柔性增强粘合型复合管 |
CN107956934A (zh) * | 2017-12-11 | 2018-04-24 | 嘉兴萨博思海洋工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钢带缠绕连续增强非粘结柔性复合管 |
CN109488812A (zh) * | 2018-11-27 | 2019-03-19 | 广东中讯通讯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 一种高强度pvc管材及其加工方法 |
CN110360389A (zh) * | 2019-07-24 | 2019-10-22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一种拉胀复合材料管道及输送管路 |
CN112066101A (zh) * | 2020-08-14 | 2020-12-11 |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立管及其交织型抗拉铠装层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716065U (zh) | 用于穿插的连续增强塑料复合管 | |
US10890276B2 (en) | Metal strip winding continuous reinforced thermoplastic composite pipe | |
WO2010098849A2 (en) | Leak detecting hose | |
CN205383359U (zh) | 用于旧管道非开挖更换的柔性管 | |
CN103712000A (zh) | 一种多层缠绕复合管 | |
CN103115202A (zh) | 油田用多层柔性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 | |
US8807174B2 (en) | Hose for fluids pulsating at high pressure and frequency and method of construction | |
CN111886434B (zh) | 压力软管 | |
CN205618844U (zh) | 一种碳纤维绳带协同增强的复合管 | |
CN205978862U (zh) | 一种具有新波形的高密度聚乙烯双壁波纹管 | |
CN110513546A (zh) | 双塑或多塑加肋螺旋缠绕管 | |
CN204254065U (zh) | 一种纤维增强耐蚀合金复合管 | |
CN204387510U (zh) | 钢塑复合带材制成的耐磨输水管及钢塑复合带材 | |
CN103644397A (zh) | 抗侧压多层橡胶管 | |
CN111844678A (zh) | 一种复合材料非粘接柔性管、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201326838Y (zh) | 一种钢塑复合管 | |
CN214618276U (zh) | 一种网孔状钢带增强热塑性复合管 | |
KR100851965B1 (ko) | 점착성 에폭시수지를 코팅한 강재 강화관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04512698U (zh) | 一种编织型纤维增强软管 | |
CN204493924U (zh) | 钢丝缠绕增强塑料复合管材 | |
CN100432513C (zh) | 一种特殊的多层柔性管及其制造方法 | |
CN209245490U (zh) | 一种复合钢丝油管 | |
WO2008096740A1 (ja) | 流路形成体 | |
CN206449321U (zh) | 双壁波纹pe管道 | |
CN220891327U (zh) | 一种玻纤编织拉挤聚烯烃复合管道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70901 Address after: 124200 Liaoning province Panjin City Dawa Port Economic Zone Patentee after: LIAONING XIANGYU SPECIAL PIPELINE CO., LTD. Address before: 130000 Jilin province Changchun street in the city of Optics Valley high tech Development Zone No. 66 room 118, the Hang Road Patentee before: Changchun Golsun Special Pipe Co., 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Termination date: 202007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