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707277U - 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707277U CN205707277U CN201620309015.0U CN201620309015U CN205707277U CN 205707277 U CN205707277 U CN 205707277U CN 201620309015 U CN201620309015 U CN 201620309015U CN 205707277 U CN205707277 U CN 20570727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or
- air bag
- oar
- coaxial double
- coaxi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2131 composi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RZVHIXYEVGDQDX-UHFFFAOYSA-N 9,10-anthraquino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C2C(=O)C3=CC=CC=C3C(=O)C2=C1 RZVHIXYEVGDQDX-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101100438971 Caenorhabditis elegans mat-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229920001651 Cyanoacry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830 Super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977 d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9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34 hel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307 hel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helium atom Chemical compound [He] SWQJXJOGLNCZE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是为解决无人机有效载荷小、续航时间较短、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和航空物探技术在航空设备和飞行员上的不足而设计的。它主要包括气囊、四个旋翼机构、共轴双桨机构和吊舱。气囊为无人机提供主要升力、克服无人机有效载荷小的缺点。共轴双桨为飞行器提供上升时部分升力,亦可反向旋转提供下降压力,用于改变飞行的高度和升降控制。通过改变不同方位的四旋翼转速,可以及时调整飞行器的飞行方向,并为飞行器提供前飞动力,提高抗风性能。该飞行器不仅适用于航空物探领域,而且还能够航拍观察、农林作业、物质运输及抗震救灾等方面,具有重载、高效、稳定、安全、方便、低廉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大型航空物探领域的无人飞行器,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航空物探领域主要是使用装有专门探测仪器的航空器(如:固定翼、直升机等),从空中测量地球各种物理场的变化,从而了解地下地质和矿藏分布情况。吊舱式时间域航空电磁系统实验勘查在我国已获得成功,其主要是借助于直升机,通过一根几十米长的电缆,把一套直径几米至十几米的圆形发射接收设备拉上天空,直升机保持百米左右的低空飞行。此项技术具有广阔前景,但受到直升机和飞行员的限制很难推广。一方面,设备重量大,对直升飞机要求很高,而且在某些地区很难保证其所需的低飞高度;另一方面,因为飞行高度低、密度大,对飞行员的飞行技术要求很高。该领域迫切需要一种无人飞行器来解决目前探测技术中存在的困难。
系留气球、高空飞艇都是充分利用空气静升力来提供升力的浮空飞行器,它们具有留空时间长、造价低廉、能源消耗极小的优点,可以利用自身内部氦气的浮力将其升至空中,不需要额外的动力,但是系留气球的机动性能非常差,高空飞艇由于体积大,在侧面没有很好的动力装置,因此受侧风的影响很大,难以操纵。若是某种飞行器能将旋翼技术与空气浮升力的优势相结合,则该设计方案便能符合航空物探领域对飞行器的技术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解决无人机有效载荷小、续航时间较短、抗干扰能力弱等问题和航空物探技术在航空设备和飞行员上的不足而设计的;该无人飞行器结合旋翼技术和气球原理,为无人飞行器提供高效、重载的复合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包括气囊、吊舱、控制系统、共轴双桨机构和旋翼机构;共轴双桨机构包括共轴双桨和共轴双桨用无刷电机组成,共轴双桨用无刷电机与共轴双桨固定连接,旋翼机构包括旋翼和四旋翼用无刷电机组成;四旋翼用无刷电机与旋翼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接收机、电子调速器、飞行控制板、锂电池、导线、充电器以及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吊舱位于气囊下端,共轴双桨机构位于气囊上端,与共轴双桨机构对称安置,气囊上设有球形底座,共轴双桨机构及四个旋翼机构通过球形底座与气囊之间连接,四个旋翼机构位于气囊中心轴线四周,对称分布在机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吊舱内部固定安装有飞行控制板,所述飞行控制板与接收机相连接;飞行控制板的上端安装有锂电池,所述接收机、飞行控制版、锂电池和电子调速器均位于吊舱的内部;所述共轴双桨用无刷电机通过一号导线与电子调速器相连接,所述一号导线沿气囊进入到吊舱内,且一号导线的另一端接在飞行控制板上;所述四旋翼用无刷电机通过二号导线与电子调速器相连接,所述二号导线沿气囊进入到吊舱内,且二号导线的另一端接在飞行控制板上;所述的电子调速器通过导线与接收机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共轴双桨机构通过球形底座与气囊之间连接采用的是强力胶搭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四个旋翼机构通过球形底座与气囊之间连接采用的是强力胶搭扣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气囊形状可根据使用要求设计成圆形、锥形、纺锤形等类球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本实用新型与单纯多旋翼无人机相比,可以大大降低旋翼的动力消耗,在相同的能源下,无人机能飞行更长时间,同时增大飞行器的有效载重,提高抗干扰能力。与传统航空物探所使用的航空器相比,该飞行器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飞行高度低、探测精确度和安全性高,环境污染小,应用广泛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流程图。
在图中,共轴双桨1、气囊2、旋翼4、四旋翼用无刷电机3、吊舱5、接收机6、电子调速器7、飞行控制板8、锂电池9、导线10、共轴双桨用无刷电机11、共轴双桨机构12、旋翼机构1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来工作和实施的,参照附图1-3,本实用新型由包括共轴双桨1、气囊2、旋翼4、四旋翼用无刷电机3、吊舱5、接收机6、电子调速器7、飞行控制板8、锂电池9、导线10、共轴双桨用无刷电机11、共轴双桨机构12、旋翼机构13。所述吊舱5位于类球状气囊2下端,与共轴双桨1对称安置,其与主要部件形成统一体。所述吊舱5内部固定安装有飞行控制板8,所述飞行控制板8与接收机6相连接;所述飞行控制板8的上端安装有锂电池9,所述接收机6、飞行控制版8、锂电池9均位于吊舱5的内部;所述的共轴双桨机构12及四个旋翼机构13通过球形底座1与气囊2之间分别用强力胶和尼龙搭扣连接。所述的共轴双桨机构12是由共轴双桨用无刷电机11与共轴双桨1固定连接组成,位于气囊2的顶端。所述共轴双桨用无刷电机11通过一号导线与电子调速器7相连接,所述一号导线沿气囊2进入到吊舱5内,且一号导线的另一端接在飞行控制板8上;所述的四个旋翼机构13是由四旋翼用无刷电机3与旋翼4固定连接组成的,位于气囊2中心轴线四周,对称分布在机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所述四旋翼用无刷电机3通过二号导线与电子调速器7相连接,所述二号导线沿气囊2进入到吊舱5内,且二号导线的另一端接在飞行控制板8上;所述的电子调速器7通过导线与接收机6连接。所述气囊提供主升力,共轴双桨提供起飞时的辅助升力和降落时的下压力;四个旋翼主要控制飞行姿态和飞行方向。
Claims (4)
1.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包括气囊、吊舱、控制系统、共轴双桨机构和旋翼机构;共轴双桨机构包括共轴双桨和共轴双桨用无刷电机组成,共轴双桨用无刷电机与共轴双桨固定连接,旋翼机构包括旋翼和四旋翼用无刷电机组成;四旋翼用无刷电机与旋翼固定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接收机、电子调速器、飞行控制板、锂电池、导线、充电器以及遥控器;其特征在于:吊舱位于气囊下端,共轴双桨机构位于气囊上端,与共轴双桨机构对称安置,气囊上设有球形底座,共轴双桨机构及四个旋翼机构通过球形底座与气囊之间连接,四个旋翼机构位于气囊中心轴线四周,对称分布在机体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吊舱内部固定安装有飞行控制板,所述飞行控制板与接收机相连接;飞行控制板的上端安装有锂电池,所述接收机、飞行控制版、锂电池和电子调速器均位于吊舱的内部;所述共轴双桨用无刷电机通过一号导线与电子调速器相连接,所述一号导线沿气囊进入到吊舱内,且一号导线的另一端接在飞行控制板上;所述四旋翼用无刷电机通过二号导线与电子调速器相连接,所述二号导线沿气囊进入到吊舱内,且二号导线的另一端接在飞行控制板上;所述的电子调速器通过导线与接收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共轴双桨机构通过球形底座与气囊之间连接采用的是强力胶搭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旋翼机构通过球形底座与气囊之间连接采用的是强力胶搭扣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形状为圆形、锥形、纺锤形中的一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309015.0U CN205707277U (zh) | 2016-04-14 | 2016-04-14 | 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309015.0U CN205707277U (zh) | 2016-04-14 | 2016-04-14 | 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707277U true CN205707277U (zh) | 2016-11-23 |
Family
ID=57307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30901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707277U (zh) | 2016-04-14 | 2016-04-14 | 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70727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75098A (zh) * | 2016-04-14 | 2016-07-20 | 南昌航空大学 | 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 |
CN106697250A (zh) * | 2017-03-09 | 2017-05-24 | 北京白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悬浮监控装置及其系统 |
-
2016
- 2016-04-14 CN CN201620309015.0U patent/CN20570727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775098A (zh) * | 2016-04-14 | 2016-07-20 | 南昌航空大学 | 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 |
CN106697250A (zh) * | 2017-03-09 | 2017-05-24 | 北京白板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悬浮监控装置及其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75098A (zh) | 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 | |
CN104890859B (zh) | 一种太阳能无人机 | |
CN108688803A (zh) | 一种可垂直起降的飞行器 | |
CN105358428B (zh) | 混合动力垂直起降运载工具 | |
CN102126554A (zh) | 面对称布局的多旋翼无人飞行器 | |
CN103274042A (zh) | 一种悬浮式直升飞行器 | |
CN105270620B (zh) | 一种升浮一体式垂直起降通用飞行器 | |
CN201494622U (zh) | 有线电动飞飘飞行器 | |
CN106628099A (zh) | 一种系留和自主飞行两用太阳能浮空器 | |
CN207191432U (zh) | 一种公安水域救援四旋翼无人机 | |
CN106697274A (zh) | 一种六旋翼无人机 | |
CN106184741A (zh) | 一种飞翼式涵道风扇垂直起降无人机 | |
CN107512394A (zh) | 一种尾坐式垂直起降无人机及飞行控制方法 | |
CN106828913A (zh) | 一种垂直起降无人机 | |
CN207931972U (zh) | 一种太阳能无人机 | |
CN206544591U (zh) | 一种新型涵道式四旋翼飞艇 | |
CN102673787A (zh) | 一种采用盘翼结合可变翼与气囊布局的小型组合式飞行器 | |
CN107097949A (zh) | 一种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 | |
CN205707277U (zh) | 一种具有旋翼和气囊复合动力无人飞行器 | |
CN111086625B (zh) | 双涵道可变座舱尾座式垂直起降载人固定翼飞行器 | |
CN102910280A (zh) | 一种临近空间升浮一体飞行器气动布局 | |
CN205686600U (zh) | 一种飞艇与多旋翼结合的飞行器 | |
CN205608525U (zh) | 一种持续续航的互联网无人机 | |
CN206766315U (zh) | 一种新型气囊式多旋翼飞行器 | |
CN104176249B (zh) | 一种非共轴反桨多旋翼无人旋翼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123 Termination date: 20180414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