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63315U - 一种防盗锁芯及其锁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盗锁芯及其锁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663315U CN205663315U CN201620442113.1U CN201620442113U CN205663315U CN 205663315 U CN205663315 U CN 205663315U CN 201620442113 U CN201620442113 U CN 201620442113U CN 205663315 U CN205663315 U CN 20566331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ner bag
- edge strip
- lock core
- stop
- ho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1258 core-shel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10000003813 thumb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8188 pelle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10000000232 gallbladder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3141 lower extremity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81 depres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467 final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锁芯及其锁具。该防盗锁芯包括:锁芯外壳,锁芯内胆以及拨轮;该锁芯外壳包括:外壳空腔和拨轮槽位;该锁芯内胆包括:内胆壳体、加密装置以及锁闭装置;该内胆壳体一侧设有第一开口,一端设有钥匙孔,内部设有加密装置容置腔;该锁闭装置装设于该内胆壳体的第一开口处;该拨轮转动的装设于该拨轮槽位中;该锁芯内胆容置于该外壳空腔内,一端与该拨轮连接;锁闭装置装设于该加密装置与锁芯外壳之间;当加密装置在解密状态且该锁芯内胆向该锁芯外壳内部推进时,该锁闭装置向内胆壳体的轴心方向移动后与该加密装置卡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排除利用特定工具探知加密装置中密码位正确位置的方式来开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盗系数较高的锁芯及其锁具。
【背景技术】
锁具的加密结构是在其锁芯部分,无论是弹子锁、叶片锁还是子母珠锁,或者是其他类型的锁具,一般情况下,只有正确的钥匙插入锁芯才能打开锁具。但是,也不排除,经过特殊训练的人可以通过特定方式破解锁具加密结构中的密码,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打开锁具。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技术开锁。
例如,在当前现有的锁具中,具有较好防盗系数的叶片锁,实际上也可以通过特定的工具,例如拨针,感知叶片移动到正确的位置时,锁芯内部部件的位置变化带来的细微震动,从而确定该叶片在开锁时的正确位置。如此逐一找到每个叶片的正确位置后,则可以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打开锁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提供一种防盗系数更高的防盗锁芯及其锁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盗锁芯,其包括:锁芯外壳1,锁芯内胆2以及拨轮3;该锁芯外壳1包括:外壳空腔11和拨轮槽位12;该锁芯内胆2包括:内胆壳体21、加密装置22以及锁闭装置23;该内胆壳体21一侧设有第一开口213,该内胆壳体21一端设有钥匙孔211,该内胆壳体21内部设有加密装置容置腔212;该第一开口213是通孔;该加密装置22装设于该内胆壳体21内部,该锁闭装置23装设于该内胆壳体21的第一开口213处;该拨轮3转动的装设于该拨轮槽位12中;该锁芯内胆2容置于 该外壳空腔11内,一端与该拨轮3连接;锁闭装置23装设于该加密装置22与锁芯外壳1之间;其中,当加密装置22在解密状态,并且该锁芯内胆2向该锁芯外壳1内部推进时,该锁闭装置23向内胆壳体21的轴心方向移动后与该加密装置22卡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该锁闭装置23包括:锁闭边条231以及锁闭边条弹性装置232;锁闭边条231装设于内胆壳体21的第一开口213中;该锁闭边条弹性装置232支撑于该内胆壳体21与锁闭边条23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该锁闭边条231呈长条状,两端设有两个通孔231a;该锁闭边条弹性装置232包括:边条钢珠2321,边条托2322以及弹性件2323;在该外壳空腔11内壁上设有与该边条钢珠2321对应的凹槽112;该边条钢珠2321活动装设于该锁闭边条231的通孔231a中;该边条托2322一端托住边条钢珠2321,另一端顶住该弹性件2323;该弹性件2323支撑于该边条托2322与内胆壳体21之间;在该弹性件2323的弹力下,该边条托2322顶住该边条钢珠2321,穿过该锁闭边条231的通孔231a,将该边条钢珠2321部分弹入该外壳空腔11内壁上对应的凹槽112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该锁闭边条弹性装置232还包括:边条压片2324,该边条压片2324卡置于该第一开口213中;该锁闭边条231上还设有至少两个锁闭边条凹槽231b,以及压片弹性件231c;该边条压片2324两端对应通孔231a分别设有通孔2324a;该压片弹性件231c一端固定于于该凹槽231b中,另一端顶住该边条压片2324;在该弹性件2323的弹力下,该边条托2322顶住该边条钢珠2321,穿过该锁闭边条231的通孔231a以及该边条压片2324的通孔2324a,将该边条钢珠2321部分弹入该外壳空腔11的内壁上对应的凹槽112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该锁芯内胆2还包括:止动装置24;该内胆壳体21另一侧还设有第二开口214,该第二开口214是通孔;该止动装置24装设于该第二开口214处,并装设于该加密装置22与锁芯外壳1之间;在该锁芯内胆2向该锁芯外壳1内部推进时,该止动装置24向该锁芯内胆2的轴心方向移动并与加密装置22卡合,将该加密装置22中的密码位2121卡死。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该止动装置24包括:止动边条241和弹性件 242;该止动边条241装设于内胆壳体21的第二开口214中;该弹性件242支撑于该内胆壳体21与止动边条241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该止动边条241顶面设有至少一个凸块241a;该外壳空腔11内壁上设有与该凸块241a对应的凹槽113;该弹性件2422包括至少两个弹簧,其分别对应该止动边条241的两端;该弹性件242支撑于该内胆壳体21与该止动边条241之间;该凸块241a在该弹性件2422的弹力下部分弹入外壳空腔11内壁上对应的凹槽113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该加密装置22包括:复数组叶片221,每个密码位2121中容置一组该叶片221;该叶片221大致呈矩形,该叶片221上边缘设有开锁卡口221a;该叶片221的下边缘设有止动槽221b;该叶片221中间设有用于插入钥匙5的插孔221c;该插孔221c的上边缘设有一个突出的卡位齿221d,该卡位齿221d用于和该钥匙5的曲线槽51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该锁芯内胆2还包括一个:防误推入装置;该防误推入装置包括:止动托2421、弹性件242;该止动托2421的中部设有一个卡环2421a;该内胆壳体21内部对应该止动托2421设置一个通孔215,该通孔215位于内胆壳体21靠近钥匙孔211开口的一端,且该通孔215的直径大于该止动托2421,但是小于该卡环2421a;锁芯外壳1的外壳内壁11上有一个对应的凹槽114;该止动托2421的一端穿过该内胆壳体21的通孔215伸入内胆壳体21的钥匙孔211中,该卡环2421a则卡置于该通孔215的外表面;该弹性件242套设于该止动托2421的另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该防误推入装置还包括:止动弹性件261,上止动弹子262以及下止动弹子263;该下止动弹子263顶端设有一个卡环263a;该锁芯外壳1中设置对应的孔槽13,锁芯内胆1的内胆壳体21上设有对应的通孔216,该通孔216的直径大于下止动弹子263的直径,但是小于卡环263a的直径;该止动弹性件261、该上止动弹子262和下止动弹子263该顺次装入该锁芯外壳1的孔槽13及该内胆壳体21的通孔216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该防误推入装置还包括:轨道定位销281和轨道282;该轨道282设置于内胆壳体21上,且包括:纵向轨道282a和横向轨道282b;该纵向轨道282a与该锁芯内胆2的轴心方向平行;该横向轨道282b与该锁芯内胆2的轴心方向垂直;该轨道定位销281一端固定于该 锁芯外壳1上,另一端伸入该轨道282中。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锁具,该锁具包括上述任意一个防盗锁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即使加密装置只有在外力将锁芯内胆向锁芯外壳内部推进时,锁闭装置才会压向密码装置22。由此,在没有外力推进的情况下,加密装置处于空置状态。即使加密装置22中密码位被拨动到正确位置时,锁芯内胆中的部件也不会发生震动。因此,可以排除利用特定工具探知加密装置中密码位正确位置的方式来开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爆炸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另一个角度的爆炸立体图;
图3是图1及图2中叶片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去掉部分锁芯外壳和部分内胆壳体的组装立体图;
图5是图4锁芯内胆及锁芯外壳的横截面的剖面图;
图6是图4在正确的钥匙完全插入并推入时的组装立体图;
图7是图6中的钥匙与叶片组合的立体图;
图8是图6中锁芯内胆横截面的剖面图;
图9是错误钥匙插入或无钥匙插入并推入时,锁芯内胆的横截面的剖面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组装立体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的具体实施方式二在钥匙未完全插入时的组装立体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的具体实施方式二在钥匙完全插入时的组装立体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的具体实施方式二中另一个角度的去掉部分锁芯外壳的组装立体图;
图14是图13中锁芯内胆未被推入时的立体图;
图15是图13中锁芯内胆被推入后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特别是,会采用叶片锁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进行阐述,但实际上无论是叶片锁、弹子锁还是子母锁,或者其他类型的锁具,都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采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因此,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爆炸立体图。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一包括:锁芯外壳1,锁芯内胆2以及拨轮3。该锁芯外壳1包括:外壳空腔11和拨轮槽位12。该锁芯内胆2容置于该外壳空腔11内,并且其一端与容置于拨轮槽位12的拨轮3固定连接。该拨轮3可在拨轮槽位12中转动。该锁芯内胆2包括:内胆壳体21、加密装置22以及锁闭装置23。该内胆壳体21设有第一开口213,第一开口213为通孔;该内胆壳体21一端设有钥匙孔211;该内胆壳体21内部设有加密装置容置腔212。
该加密装置22装设于该内胆壳体21的加密装置容置腔212,该锁闭装置23装设于该内胆壳体21第一开口213处,并装设于该加密装置22与锁芯外壳1之间。其中,当加密装置22在解密状态,并且该锁芯内胆2向该锁芯外壳1内部推进时,该锁闭装置23向内胆壳体21的轴心方向移动,并与该加密装置22卡合。锁闭装置23和加密装置22卡合后,加密装置22转动可带动锁闭装置23转动;而锁闭装置23在与加密装置22卡合的状态下转动时,可带动拨轮3转动,从而开锁。
传统的锁具中,当用拨针将加密装置22中密码位拨到正确位置时,其对应的锁闭装置的一部分会因为重力作用,或其他组件的弹力作用,自动卡入到该密码位中。卡入时,锁具中会发生细微的震动,而开锁师即是通过这种细微的震动来得知该密码位是不是已经被解密,然后如此逐一试探 后,即可将将加密装置全部解密。
但是,上述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一提供的防盗锁芯,当加密装置22已经被全部解密的情况下,锁闭装置23也不会自动向锁芯内胆2的轴心方向压进,更不会自动卡入加密装置22中。因此,也就无法在此情况下,利用特定工具,逐个探知加密装置22中密码位的正确位置的方式开锁,防盗系数相对更高。
具体的,该锁闭装置23可以包括:锁闭边条231以及锁闭边条弹性装置232。该锁闭边条弹性装置232支撑于该内胆壳体21与锁闭边条231之间。因此,在无外力作用压下该锁闭边条231时,该锁闭边条弹性装置232不会压向该加密装置22,使得该加密装置22在未推入前处于空置状态,所谓空置状态,即,加密装置22中的密码位处于自由的、可活动的状态。
优化的,该锁芯内胆2还包括:止动装置24,该止动装置24装设于该内胆壳体21另一侧还设有第二开口214处,第二卡口214为通孔,并装设于该加密装置22与锁芯外壳1之间。止动装置24,无论加密装置22是在解密状态还是加密状态,在该锁芯内胆2向该锁芯外壳1内部推进时,均可向锁芯内胆2的轴心方向移动并与加密装置22卡合。当止动装置24与加密装置22卡合时,加密装置22中的密码位因被止动装置24卡死处于不可变化状态。
具体的,止动装置24可以包括:止动边条241和弹性件242。该弹性件242支撑于该内胆壳体21与止动边条241之间。在无外力作用压下该止动边条241时,该止动边条241不会卡入该加密装置22中,因此,该加密装置22中的密码位处于可变状态;当有外力作用压下该止动边条241时,该止动边条241卡入该加密装置22中,加密装置22中的密码位处于不可变状态。
工作时,在外力作用下,锁闭装置23与止动装置24同时向锁芯内胆2的轴心方向移动。该移动的设计距离可以是2.5毫米。当加密装置22在解密状态时,则锁闭装置23与止动装置24分别与加密装置22卡合,然后开锁。当加密装置22在加密状态时,则锁闭装置23无法与加密装置22卡合,止动装置24依然会与加密装置22卡合,此时,加密装置22的密码位因被止动装置24卡住,无法发生变化,由此,可以防止开锁师在此状态下逐个 的去试探密码位的正确位置。
即,在无外力作用时,锁闭装置23和止动装置24都与加密装置处于分离状态,此时,加密装置22的密码位处于自由活动状态,即使加密装置22中的密码位被置于正确的位置,锁闭装置23也不会部分或全部的卡入密码装置22中,因此,就无法通过特殊工具(例如拨针来探知锁具内部结构的细微震动,从而判断密码位的正确位置。当施加外力之后,止动装置24卡入加密装置22,密码位被锁死,无法再发生变化,此时,除非加密装置22已经被解密,锁闭装置23同时也卡入了加密装置22中,否则无法开启该锁具。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避免了逐个试探密码位,然后进行解锁的开锁方式。使用者必须一次性的提交完整的正确密码,否则就无法开启该锁具。
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一中,增加了止动装置24的好处就在于:即使将锁芯内胆2向内推进,导致锁闭装置23压向锁芯内胆2轴心,由于,止动装置24也同时压向锁芯内胆2轴心并卡入了加密装置22,是的加密装置22被锁死,其中的密码位均为不可动状态。因此,此时,开锁师,仍然无法通过利用工具逐个探知加密装置22中密码位的正确位置的方式开锁,防盗系数相对又进一步。
以下以叶片锁为例对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的具体结构加以说明。
请继续参看图1及图2,加密装置22包括:复数组叶片221,可以是一个叶片221一组,也可以是两个相同的叶片221一组。如图3所示,该叶片221大致呈矩形,其上边缘设置有开锁卡口221a,该开锁卡口221a可以呈V形;叶片221的下边缘设有止动槽221b,止动槽221b可以是由复数个连续的倒V形开口组成;叶片221中间有插孔221c,用于插入钥匙;插孔221C的上边缘设有一个突出的卡位齿221d,该卡位齿221d用于和钥匙5上的曲线槽51配合。
进一步的,该加密装置22还包括:隔片222,隔片222设置于没两组叶片221之间。该隔片222同样也大致呈矩形,隔片222的上边缘设有第一槽口222a,第一槽口222a与叶片221的开锁卡口221a对应;隔片222 的下边缘设有第二槽口222b,第二槽位222b与叶片221的止动槽221b对应;隔片222中间也设有插孔222c。其中,第一槽口222a的宽度和深度以不妨碍锁闭装置23卡入叶片221的开锁卡口221a为准,以及,第二槽口222b的宽度和深度以不妨碍止动装置24卡入叶片221的止动槽221b为准。
内胆壳体21中,具体的,钥匙孔211的端口呈一字型,设置于内胆壳体21一端;加密装置容置腔212贯穿于内胆壳体21中部,其贯穿的方向与钥匙孔211的一字型一致;加密装置容置腔212内部设置有复数个密码位2121,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一中,该密码位2121是用于容置加密装置22中叶片221,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每个密码位2121中容置2个叶片221;进一步的,当加密装置22还包括隔片222时,隔片222容置于每个密码位2121之间,使得叶片221可以更为稳定的在其对应的密码位2121中滑动;第一开口213设置于内胆壳体21中部的一侧设置,用于容置该锁闭装置23;第二开口214设置于内胆壳体21的另一侧,用于容置该止动装置24。
该锁闭装置23包括:锁闭边条231和锁闭边条弹性装置232。锁闭边条231呈长条状,其长度至少等于加密装置22中所有叶片221排列在加密装置容置腔212中的长度,即,需保证其能卡入密码装置22中的所有叶片221的开锁卡口221a。该锁闭边条231两端设有两个通孔231a。该锁闭边条弹性装置232包括:边条钢珠2321,边条托2322以及弹性件2323。其中,边条钢珠2321可自由穿梭于锁闭边条231的通孔231a中,边条托2322一端托住边条钢珠2321,另一端顶住弹性件2323;弹性件2323可以采用弹簧。在外壳空腔11内壁上设有与该边条钢珠2321对应的凹槽112。该边条托2322与弹性件2323接触的一端,还设有一卡置部2322a,该卡置部2322a可以是一个凸起于边条托2322底部的圆环,其直径大于锁闭边条231的通孔231a。该卡置部2322a用于将该锁闭边条231托住。
进一步的,该锁闭边条弹性装置232还包括:边条压片2324。则该锁闭边条231上还设有至少两个锁闭边条凹槽231b,以及压片弹性件231c。该压片弹性件231c一端固定于于该凹槽231b中,另一端则顶住上述边条压片2324。该边条压片2324两端对应通孔231a分别设有边条通孔2324a。该边条压片2324覆盖于该压片弹性件231c上,可以降低该压片弹性件231c与锁胆壳体21内壁的摩擦,从而增加该压片弹性件231c的使用寿命。
该止动装置24包括:止动边条241以及弹性件242。止动边条241顶面设有至少一个凸块241a。该凸块241a的顶面呈弧面,并且在外壳空腔11内壁上设有与该凸块241a对应的凹槽113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弹性件242包括至少两个弹簧,其分别对应该止动边条241的两端。
组装时,请参见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去掉部分锁芯外壳1和部分内胆壳体21的组装立体图。
叶片221滑动的装设于加密装置容置腔212的密码位2121中,隔片222装设于叶片221之间的间隙中。
锁闭边条231装设于内胆壳体21的第一开口213中;两个边条托2322分别穿入锁闭边条231两端的通孔231a中,顶端分别托住一个边条钢珠2321,使该边条钢珠2321活动的装设于锁闭边条231两端的通孔231a中;边条托2322的卡置部2322a卡置于锁闭边条231的通孔231a的外部,将该锁闭边条231托起;弹性件2323支撑于边条托2322与内胆壳体21之间;进一步的,该锁闭装置23还可以在闭锁边条231上再加装边条压片2324,压片弹性件231c一端固定于锁闭边条凹槽231b中,另一端顶住该边条压片2324。边条压片2324卡置于该第一开口213中。在弹性件2323的弹力下,边条托2322顶住该边条钢珠2321,穿过锁闭边条231的通孔231a以及边条压片2324的边条通孔2324a,将边条钢珠2321部分弹入外壳空腔11的内壁上的凹槽112中。
止动边条241装设于内胆壳体21的第二开口214中,其中止动边条241上的凸块241a面向内胆壳体21外部;弹性件242支撑于内胆壳体21与止动边条241之间。然后,内胆壳体21带着加密装置22、锁闭装置23以及止动装置24一起装入锁芯外壳1的外壳空腔11中。锁闭装置23的边条钢珠2321被部分弹入外壳空腔11内壁的凹槽112中;止动装置24的凸块241a被部分弹入外壳空腔11内壁的凹槽113中。
工作时,请参见图5,当未插入钥匙5时,各叶片221处于自由状态,叶片221上边缘的开锁卡口221a不在一条直线上,相互错开,此时,即使将锁闭装置23下压,锁闭装置23的锁闭边条231也无法卡入加密装置22的叶片221的开锁卡口221a中。此时,加密装置22即处于加密状态。
请继续参见图6和图7,插入正确的钥匙5后,叶片221的卡位齿221d 依次卡入钥匙5表面的曲线凹槽51中,随着钥匙5的推动,叶片221在卡位齿221d和曲线凹槽51的带动下,在密码位2121中移动。直至钥匙5完全插入后,所有叶片221均处在了正确的位置,此时,所有叶片221上的开锁卡口221a都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了。但是,此时锁闭装置23以及止动装置24,因为锁闭边条弹性装置232以及弹性件242的弹力支撑作用,均未卡入叶片221中。
如图8所示,当用户将该该锁芯内胆2往内推动时,锁闭装置23的边条钢珠2321、止动装置24的凸块241a分别从其对应的凹槽112和凹槽113中滑出;并且,在锁芯外壳1的挤压下,锁闭装置23与止动装置24向锁芯内胆2的轴心方向移动,然后,分别卡入叶片221的开锁卡口221a和止动槽221b中。此时,如图6所示,锁闭装置23的一端同时也卡入与拨轮3连接的转动连接件4的卡槽41中。转动钥匙5即可转动拨轮3,拨轮3便可以拨动锁具内的锁舌,打开门锁。
如图9所示,当用户插入的是不正确的钥匙或无钥匙插入的情况下,将锁芯内胆2推入,叶片22的开锁卡口221a不在一条直线上,锁闭装置23也无法卡入开锁卡口221中,因此,也无法卡入拨2轮3连接的转动连接件4的卡槽41中,此时,虽然转动钥匙5能带动锁芯内胆2转动,但是并不能带动拨轮3旋转开锁。同时,由于止动装置24卡入了止动槽221b中,叶片2被锁死,则无法在此状态下试探每个叶片221的正确位置。因此,使用者只有在一次性的提交完整的正确密码,即插入正确的钥匙时,才能开锁,否则就无法开启该锁具。
假设,该锁具有6个密码位,每个密码位中的叶片都有4个位置,但是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位置。如果可以采用探知叶片221细微震动的方式,去逐个试探每个叶片的正确位置,最多只用尝试24次就可以开启锁具。但是,如果必须一次性提交完整的密码时,则每次都只能一次性提交6个密码位的所有位置,然后尝试开启,不行,则改变密码后,再试一次,但该锁具的密钥数量是4的6次方,即有4096种可能,在实际操作中,一个一个的去尝试,则极大的增加了开锁的难度。也就是说极大的提高了该锁具的防盗系数。
请参同时参看图1和图10,本实用新型一种防盗锁具的具体实施方式二的组装立体图。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同的是,具体实施方式二中,该防盗锁芯还包括一个:防误推入装置。该防误推入装置包括:止动托2421、弹性件242;止动托2421的中部设有一个卡环2421a。
相应的,在止动边条241的一端还设置有通孔241b;内胆壳体21内部对应该止动托2421设置一个通孔215,该通孔215位于内胆壳体21靠近钥匙孔211的一端,且该通孔215的直径大于该止动托2421的一端,但是小于该卡环2421a;锁芯外壳1的外壳内壁11上有一个对应的凹槽114。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防误推入装置与止动托241配合的弹性件与止动装置24共用了一个弹性件242。实际上,防误推入装置也可以采用独立的弹性件。该止动托241也可以不从止动边条241处穿过,即无需在止动边条241上设置通孔241b。但是,上述这中设置,可以让锁芯的结构更为紧凑。同时,止动托2421还可以起到托举止动边条241的作用,以进一步保证止动边条241在不被压向轴心时,不会碰触到叶片221。
组装时,止动托2421的一端穿过止动边条241的弹性件242伸入止动边条241的通孔241b中,另一端则穿过内胆壳体21内设的通孔215,伸入内胆壳体21内部的腔体中。
使用时,如图11所示,当钥匙5插入到一半时,钥匙5的平面将止动托2421顶起,止动托2421的另一端插入锁芯外壳1上对应的凹槽114内。此时,由于止动托2421卡在锁芯外壳1和锁芯内胆2之间,因此,锁芯内胆2是无法在锁芯外壳1中活动的。图12所示,当钥匙5完全插入锁芯内胆2时,止动托2421的一端落入钥匙5的启动槽52中,止动托2421的另一端从锁芯外壳1上对应的凹槽114内退出。此时,锁芯内胆2可在锁芯外壳1中活动,用户可以推进锁芯内胆2,并旋转,开启锁具。
本具体实施方式二的优点是,可以防止锁芯内胆2被误推入时,形成卡死状态,无法开锁的情形。具体而言是,在钥匙插入到一半的时候,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卡在锁芯内胆2中,然后锁芯内胆2在钥匙5的带动下,被推入到锁芯外壳1深处,此时,止动装置24会卡入加密装置22,因叶片221的位置都被止动装置24锁定,钥匙5再无法进一步插入到锁芯内胆2中,无法开启锁具。但是,增加了上述防误推入装置后,钥匙只有在全部 插入后,锁芯内胆2才能在锁芯外壳1中活动,在插入的过程中,锁芯内胆2在锁芯外壳1中是不能活动的。由此,防止了上述因误推入而无法开锁的情形发生。
优化的,如图10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二中,该防误推入装置还包括:止动弹性件261,上止动弹子262以及下止动弹子263。下止动弹子263顶端环绕一个卡环263a。相应的,锁芯外壳1中设置相应的孔槽13,锁芯内胆2的内胆壳体21上设有通孔216,通孔216的直径大于下止动弹子263的直径,但是小于卡环263a的直径。
组装时,止动弹性件261、上止动弹子262顺次装入锁芯外壳1的孔槽13中,下止动弹子263则装入内胆壳体21的通孔216中。当内胆壳体21装入锁芯外壳1中,并且通孔216与孔槽13对应之后,上止动弹子262在止动弹性件261的推动下顶住下止动弹子263。下止动弹子263的卡环263a卡在通孔216外面,但是下止动弹子263的一端伸入内胆壳体21的钥匙孔211中。
使用时,无钥匙插入时,上止动弹子262卡置于锁芯外壳1与锁芯内胆2之间,因此,锁芯内胆2在锁芯外壳1中无法活动;当钥匙插入时,钥匙的侧边缘顶住下止动弹子263,下止动弹子263往外推动上止动弹子,只是上止动弹子262正好从内胆外壳21中退出,该上止动弹子262与该下止动弹子263正好在该锁芯外壳1与锁芯内胆2之间的交界面分离。从而,使得锁芯内胆2可以在锁芯外壳1中活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二优化的方案的好处是,增加了止动弹性件261,上止动弹子262以及下止动弹子263后,该锁具,在没有钥匙插入时,或者在钥匙插入但没有插到位时,锁芯内胆2都不会在锁芯外壳1中活动,只有钥匙插到位的情况下,锁芯内胆2才能在锁芯外壳1中活动。
进一步优化的,如图13至15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二中,该防误推入装置还包括:轨道定位销281和轨道282。轨道282设置于内胆壳体21上,具体而言是T型凹槽或者开口,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其该轨道282设置于内胆壳体21上靠近拨轮3的一端;该轨道282包括:纵向轨道282a和横向轨道282b;纵向轨道282a与锁芯内胆2的轴心方向平行;横向轨道282b与锁芯内胆2的轴心方向垂直。轨道定位销281一端固定于锁芯外壳 1上,另一端伸入轨道282中。
工作时,只有将锁芯内胆2往内推进后,使得轨道定位销281从纵向轨道282a进入横向轨道282b后,锁芯内胆2才能转动。由此,可以保证,即使通过特殊工具或手段,使上止动弹子262以及下止动弹子263的定位功能失效,锁芯内胆2也只能往内推进。但是,该锁芯内胆2一旦往内推进之后,锁闭装置23和止动装置24就卡入到密码装置22,将密码装置22卡死。此时,如果有人想通过试探的方式解密密码装置22,是不可能实现的。进一步的提供了锁芯的防盗系数。具体的原理在前面已经阐述过,此处不再赘述。
进一步优化的,请同时参见图1和图10,本具体实施方式二中,该锁芯内胆2还可以包括:钥匙定位插销27;相应的,内胆壳体21上靠近拨轮3一端设有通孔217。钥匙定位插销27从通孔217插入并从内胆壳体21内部的钥匙孔211中伸出。钥匙5插入后,其末端顶住钥匙定位插销27后即不可再进一步往里插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防盗锁芯,其包括:锁芯外壳(1),锁芯内胆(2)以及拨轮(3);该锁芯外壳(1)包括:外壳空腔(11)和拨轮槽位(12);该锁芯内胆(2)包括:内胆壳体(21)以及加密装置(22);其特征是,
该锁芯内胆(2)还包括:锁闭装置(23);该内胆壳体(21)一侧设有第一开口(213),该内胆壳体(21)一端设有钥匙孔(211),该内胆壳体(21)内部设有加密装置容置腔(212);该第一开口(213)是通孔;
该加密装置(22)装设于该内胆壳体(21)内部,该锁闭装置(23)装设于该内胆壳体(21)的第一开口(213)处;该拨轮(3)转动的装设于该拨轮槽位(12)中;该锁芯内胆(2)容置于该外壳空腔(11)内,一端与该拨轮(3)连接;锁闭装置(23)装设于该加密装置(22)与锁芯外壳(1)之间;
其中,当加密装置(22)在解密状态,并且该锁芯内胆(2)向该锁芯外壳(1)内部推进时,该锁闭装置(23)向内胆壳体(21)的轴心方向移动后与该加密装置(22)卡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芯,其特征是,该锁闭装置(23)包括:锁闭边条(231)以及锁闭边条弹性装置(232);锁闭边条(231)装设于内胆壳体(21)的第一开口(213)中;该锁闭边条弹性装置(232)支撑于该内胆壳体(21)与该锁闭边条(231)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盗锁芯,其特征是,该锁闭边条(231)呈长条状,两端设有两个通孔(231a);该锁闭边条弹性装置(232)包括:边条钢珠(2321),边条托(2322)以及弹性件(2323);在该外壳空腔(11)内壁上设有与该边条钢珠(2321)对应的凹槽(112);
该边条钢珠(2321)活动装设于该锁闭边条(231)的通孔(231a)中;该边条托(2322)一端托住边条钢珠(2321),另一端顶住该弹性件(2323);该弹性件(2323)支撑于该边条托(2322)与内胆壳体(21)之间;在该弹性件(2323)的弹力下,该边条托(2322)顶住该边条钢珠(2321),穿 过该锁闭边条(231)的通孔(231a),将该边条钢珠(2321)部分弹入该外壳空腔(11)内壁上对应的凹槽(112)中。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盗锁芯,其特征是,该锁闭边条弹性装置(232)还包括:边条压片(2324),该边条压片(2324)卡置于该第一开口(213)中;该锁闭边条(231)上还设有至少两个锁闭边条凹槽(231b),以及压片弹性件(231c);该边条压片(2324)两端对应通孔(231a)分别设有通孔(2324a);
该压片弹性件(231c)一端固定于该凹槽(231b)中,另一端顶住该边条压片(2324);在该弹性件(2323)的弹力下,该边条托(2322)顶住该边条钢珠(2321),穿过该锁闭边条(231)的通孔(231a)以及该边条压片(2324)的通孔(2324a),将该边条钢珠(2321)部分弹入该外壳空腔(11)的内壁上对应的凹槽(112)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芯,其特征是,该锁芯内胆(2)还包括:止动装置(24);该内胆壳体(21)另一侧还设有第二开口(214),该第二开口(214)是通孔;
该止动装置(24)装设于该第二开口(214)处,并装设于该加密装置(22)与锁芯外壳(1)之间;在该锁芯内胆(2)向该锁芯外壳(1)内部推进时,该止动装置(24)向该锁芯内胆(2)的轴心方向移动后与加密装置(22)卡合,将该加密装置(22)中的密码位(2121)卡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盗锁芯,其特征是,该止动装置(24)包括:止动边条(241)和弹性件(242);该止动边条(241)装设于内胆壳体(21)的第二开口(214)中;该弹性件(242)支撑于该内胆壳体(21)与止动边条(241)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盗锁芯,其特征是,该止动边条(241)顶面设有至少一个凸块(241a);该外壳空腔(11)内壁上设有与该凸块(241a)对应的凹槽(113);该弹性件(2422)包括至少两个弹簧,其分别对应该 止动边条(241)的两端;
该弹性件(242)支撑于该内胆壳体(21)与该止动边条(241)之间;该凸块(241a)在该弹性件(2422)的弹力下,部分弹入外壳空腔(11)内壁上对应的凹槽(113)中。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芯,其特征是,该加密装置(22)包括:复数组叶片(221),每个密码位(2121)中容置一组该叶片(221);
该叶片(221)大致呈矩形,该叶片(221)上边缘设有开锁卡口(221a);该叶片(221)的下边缘设有止动槽(221b);该叶片(221)中间设有用于插入钥匙(5)的插孔(221c);该插孔(221c)的上边缘设有一个突出的卡位齿(221d),该卡位齿(221d)用于和该钥匙(5)的曲线槽(51)配合。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盗锁芯,其特征是,该锁芯内胆(2)还包括一个防误推入装置;该防误推入装置包括:止动托(2421)、弹性件(242);该止动托(2421)的中部设有一个卡环(2421a);
该内胆壳体(21)内部对应该止动托(2421)设置一个通孔(215),该通孔(215)位于内胆壳体(21)靠近钥匙孔(211)开口的一端,且该通孔(215)的直径大于该止动托(2421),但是小于该卡环(2421a);锁芯外壳(1)的外壳内壁(11)上有一个对应的凹槽(114);
该止动托(2421)的一端穿过该内胆壳体(21)的通孔(215)伸入内胆壳体(21)的钥匙孔(211)中,该卡环(2421a)则卡置于该通孔(215)的外表面;该弹性件(242)套设于该止动托(2421)的另一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盗锁芯,其特征是,该防误推入装置还包括:止动弹性件(261),上止动弹子(262)以及下止动弹子(263);该下止动弹子(263)顶端设有一个卡环(263a);该锁芯外壳(1)中设置对应的孔槽(13),锁芯内胆(1)的内胆壳体(21)上设有对应的通孔(216),该通孔(216)的直径大于下止动弹子(263)的直径,但是小于卡环(263a)的直径;
该止动弹性件(261)、该上止动弹子(262)和该下止动弹子(263)顺次装入该锁芯外壳(1)的孔槽(13)及该内胆壳体(21)的通孔(216)中。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防盗锁芯,其特征是,该防误推入装置还包括:轨道定位销(281)和轨道(282);该轨道(282)设置于内胆壳体(21)上,且包括:纵向轨道(282a)和横向轨道(282b);该纵向轨道(282a)与该锁芯内胆(2)的轴心方向平行;该横向轨道(282b)与该锁芯内胆(2)的轴心方向垂直;该轨道定位销(281)一端固定于该锁芯外壳(1)上,另一端伸入该轨道(282)中。
12.一种锁具,该锁具包括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盗锁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42113.1U CN205663315U (zh) | 2016-05-16 | 2016-05-16 | 一种防盗锁芯及其锁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442113.1U CN205663315U (zh) | 2016-05-16 | 2016-05-16 | 一种防盗锁芯及其锁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663315U true CN205663315U (zh) | 2016-10-26 |
Family
ID=571605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442113.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63315U (zh) | 2016-05-16 | 2016-05-16 | 一种防盗锁芯及其锁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663315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86804A (zh) * | 2016-05-16 | 2017-11-24 | 汪智伟 | 一种防盗锁芯及其锁具 |
-
2016
- 2016-05-16 CN CN201620442113.1U patent/CN20566331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86804A (zh) * | 2016-05-16 | 2017-11-24 | 汪智伟 | 一种防盗锁芯及其锁具 |
CN107386804B (zh) * | 2016-05-16 | 2022-08-26 | 汪智伟 | 一种防盗锁芯及其锁具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050172687A1 (en) | Rekeyable lock cylinder assembly with adjustable pin lengths | |
US6945082B2 (en) | Key blank, key and master keying system | |
CN1944927B (zh) | 圆筒锁及钥匙 | |
RU2484223C1 (ru) | Комплект цилиндрового замка с ключом | |
CA2489225C (en) | Re-keyable lock and method | |
TW200706745A (en) | A lock and key system with improved tumblers in the lock | |
CA2782161A1 (en) | Rekeyable lock cylinder, rekeyable padlock and method of rekeying | |
US20130000368A1 (en) | Locking device | |
JP7278265B2 (ja) | ロック装置 | |
CN202970150U (zh) | 一种防技术开启性能更稳定的防盗锁及防盗钥匙 | |
CN205663315U (zh) | 一种防盗锁芯及其锁具 | |
CN203924955U (zh) | 密码锁 | |
CN207245367U (zh) | 一种按压开启的密码锁 | |
CN106088823A (zh) | 一种月牙型防盗弹子门锁组件 | |
CN107386804A (zh) | 一种防盗锁芯及其锁具 | |
CN109236061A (zh) | 两轴控制侧滑块锁、钥匙及解锁方法 | |
CN204326725U (zh) | 一种采用异型弹珠、双蛇型槽、边柱锁定的防盗锁芯 | |
CN111577011B (zh) | 锁芯和钥匙系统 | |
CN203441186U (zh) | 一种机械锁芯 | |
CN203531543U (zh) | 无弹簧弹子的安全锁芯 | |
CN204475997U (zh) | 一种锁芯结构 | |
CN109826499A (zh) | 一种密码锁 | |
RU163100U1 (ru) | Ключ для использования в качестве ключа владельца или основного ключа в системе ключей для секретных кодовых замков | |
CN205000746U (zh) | 侧拨弹柱、轴向滑移离合式防盗锁芯和侧槽钥匙 | |
CN101725277A (zh) | 隐藏钥匙孔的开锁装置及其钥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