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661936U - 投放口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地埋垃圾箱 - Google Patents
投放口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地埋垃圾箱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661936U CN205661936U CN201620547232.3U CN201620547232U CN205661936U CN 205661936 U CN205661936 U CN 205661936U CN 201620547232 U CN201620547232 U CN 201620547232U CN 205661936 U CN205661936 U CN 2056619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ubbish
- mouth
- dustbin
- foundation ditch
- cov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卫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投放口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地埋垃圾箱,包括基坑、垃圾桶、垃圾箱盖板、箱罩、密封板、挡板,基坑内放置有垃圾桶,在基坑的上端固定安装有垃圾箱盖板,垃圾箱盖板上设置有垃圾掉入口,在垃圾掉入口处固定安装有箱罩,在箱罩的上端右侧位置设置有垃圾投放口,在垃圾投放口的内部设置有密封板和挡板。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对现有地埋式升降垃圾箱的投放口进行改造,不仅延长了垃圾箱的使用寿命,还消除了使用者关于自身卫生方面的顾虑,因此降低了垃圾被遗弃到垃圾箱旁的频率,提高了垃圾箱的使用率,从而保护了环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卫设备的技术领域,是一种投放口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地埋垃圾箱。
背景技术
现有的地埋式升降垃圾箱,其投放口一般采用脚踏连杆机构打开或直接手动打开,脚踏连杆机构因为结构较为复杂而且使用频繁,非常容易坏,维修起来非常的不方便,造成垃圾箱的使用寿命大为降低;手动开启垃圾投放口的垃圾箱在使用时,人们经常不愿意用手触摸,只会把垃圾遗弃在垃圾箱旁边,造成垃圾箱的利用率不高,进而污染了周围环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投放口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地埋垃圾箱,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目前地埋式升降垃圾箱的脚踏连杆机构容易损坏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人们面对手动开启的垃圾箱经常随意丢弃垃圾,造成垃圾箱使用率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投放口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地埋垃圾箱包括基坑、垃圾桶、垃圾箱盖板、箱罩、密封板、挡板,基坑内放置有垃圾桶,在基坑上方的入口处设置有垃圾箱盖板,垃圾箱盖板上设置有垃圾掉入口,垃圾桶放置在垃圾掉入口的下方位置,在垃圾掉入口处固定安装有箱罩,箱罩为壳体结构,在箱罩的上端右侧位置设置有垃圾投放口,在垃圾投放口的内部设置有竖直安装的密封板,密封板的上端通过合页装置与箱罩上端的内壁连接,密封板的右侧设置有挡板,挡板的一端与箱罩右侧的内壁倾斜连接,挡板的另一端顶在密封板的右侧端面上。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箱罩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防雨罩。
上述在基坑内部设置有升降架和举升机构,垃圾桶放置在升降架上,升降架安装在举升机构上。
上述举升机构为油缸。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通过对现有地埋式升降垃圾箱的投放口进行改造,由原来脚踩或手动开启垃圾投放口的方式,变为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垃圾投放口,这样的投放口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又卫生,不仅延长了垃圾箱的使用寿命,还消除了使用者关于自身卫生方面的顾虑,因此降低了垃圾被遗弃到垃圾箱旁的频率,提高了垃圾箱的使用率,从而保护了环境。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基坑,2为垃圾箱盖板,3为箱罩,4为防雨罩,5为合页装置,6为垃圾投放口,7为密封板,8为挡板,9为垃圾掉入口,10为垃圾桶,11为升降架。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2所示,该投放口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地埋垃圾箱包括基坑1、垃圾桶10、垃圾箱盖板2、箱罩3、密封板7、挡板8,基坑1内放置有垃圾桶10,在基坑1上方的入口处设置有垃圾箱盖板2,垃圾箱盖板2的尺寸大于基坑1的入口尺寸,垃圾箱盖板2上设置有垃圾掉入口9,垃圾桶10在垃圾掉入口9的正下方,在垃圾掉入口9处固定安装有箱罩3,箱罩3为壳体结构,在箱罩3的上端右侧位置设置有垃圾投放口6,在箱罩3内设置竖直安装的密封板7,密封板7的上端通过合页装置5与箱罩3上端的内壁连接,密封板7的右侧设置有挡板8,挡板8的一端与箱罩3的右侧内壁倾斜连接,挡板8的另一端顶靠在密封板7的右侧端面上,这样的垃圾投放口6结构简单,延长了整个地埋式升降垃圾箱的使用寿命,人们使用起来方便卫生;可以使用吊车或其他起重装置将垃圾桶从基坑内提出,或者将空的垃圾桶放回基坑内。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投放口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地埋垃圾箱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2所示,箱罩3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防雨罩4,避免了雨水进入到垃圾桶10内造成的污水横流,保护了环境卫生。
进一步,上述在基坑1内部设置有升降架11和举升机构,垃圾桶10放置在升降架11上,升降架11安装在举升机构上。这样,就可以通过安装在机坑内的升降架11和举升机构,实现垃圾桶10的提出和放回,自动化程度高,减轻环卫工人劳动强度,举升机构可以采用链传动、液压油缸等,地埋垃圾箱可以采用公知公用的技术,如申请号为201420861584.7、201420862238.0的专利文献公开的技术。
更进一步,上述举升机构为油缸。油缸结构简单,性能稳定,举升力大。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在居民投放垃圾时,将垃圾放入到垃圾投放口6内,垃圾靠自重沿着挡板8往下滑动并将密封板7顶开,然后垃圾从垃圾箱盖板2上的垃圾掉入口9掉落至下方的垃圾桶10内,密封板7通过合页装置5自动合起,当垃圾桶10装满后,通过升降架11将垃圾桶10升起,用车将垃圾装走。
Claims (4)
1.一种投放口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地埋垃圾箱,其特征在于基坑、垃圾桶、垃圾箱盖板、箱罩、密封板、挡板,基坑内放置有垃圾桶,在基坑上方的入口处设置有垃圾箱盖板,垃圾箱盖板上设置有垃圾掉入口,垃圾桶放置在垃圾掉入口的下方位置,在垃圾掉入口处固定安装有箱罩,箱罩为壳体结构,在箱罩的上端右侧位置设置有垃圾投放口,在垃圾投放口的内部设置有竖直安装的密封板,密封板的上端通过合页装置与箱罩上端的内壁连接,密封板的右侧设置有挡板,挡板的一端与箱罩右侧的内壁倾斜连接,挡板的另一端顶在密封板的右侧端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放口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地埋垃圾箱,其特征在于箱罩的上方固定安装有防雨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投放口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地埋垃圾箱,其特征在于在基坑内部设置有升降架和举升机构,垃圾桶放置在升降架上,升降架安装在举升机构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投放口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地埋垃圾箱,其特征在于举升机构为油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547232.3U CN205661936U (zh) | 2016-06-07 | 2016-06-07 | 投放口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地埋垃圾箱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547232.3U CN205661936U (zh) | 2016-06-07 | 2016-06-07 | 投放口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地埋垃圾箱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661936U true CN205661936U (zh) | 2016-10-26 |
Family
ID=571565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547232.3U Active CN205661936U (zh) | 2016-06-07 | 2016-06-07 | 投放口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地埋垃圾箱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661936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45970A (zh) * | 2017-04-24 | 2017-07-14 | 湖南瑭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地埋景观压缩移动式垃圾站及其使用方法 |
CN108557338A (zh) * | 2018-05-25 | 2018-09-21 | 广东佩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更换广告牌的多功能垃圾桶 |
CN112938243A (zh) * | 2021-01-29 | 2021-06-11 | 李国明 | 一种基于液压原理的垃圾箱自动开闭装置 |
-
2016
- 2016-06-07 CN CN201620547232.3U patent/CN20566193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45970A (zh) * | 2017-04-24 | 2017-07-14 | 湖南瑭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一种地埋景观压缩移动式垃圾站及其使用方法 |
CN108557338A (zh) * | 2018-05-25 | 2018-09-21 | 广东佩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更换广告牌的多功能垃圾桶 |
CN108557338B (zh) * | 2018-05-25 | 2023-11-03 | 广州市川盈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一种方便更换广告牌的多功能垃圾桶 |
CN112938243A (zh) * | 2021-01-29 | 2021-06-11 | 李国明 | 一种基于液压原理的垃圾箱自动开闭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597965U (zh) | 一种地埋式垃圾存储装置 | |
CN205661936U (zh) | 投放口利用垃圾自重自动开启的地埋垃圾箱 | |
CN205972588U (zh) | 一种预压缩垃圾中转设备的污水垃圾沉淀处理机构 | |
CN106586340A (zh) | 隐藏多柱式液压升降垃圾中转箱 | |
CN201713022U (zh) | 方便垃圾桶 | |
CN201737401U (zh) | 新型互动式环保垃圾桶 | |
CN203402559U (zh) | 双启盖自卸式垃圾收集桶 | |
CN208307614U (zh) | 一种防滴漏的垃圾压缩箱 | |
CN204587801U (zh) | 压缩垃圾桶 | |
CN202529462U (zh) | 一种地埋式垃圾桶 | |
CN207450813U (zh) | 一种可压缩垃圾的多功能地埋式垃圾桶 | |
CN202828643U (zh) | 一种多功能垃圾箱 | |
CN208576982U (zh) | 一种地埋移动式有机垃圾压缩收集装置 | |
CN204872368U (zh) | 一种公共垃圾桶 | |
CN2280068Y (zh) | 防水、防冻、防腐地下放置梯形垃圾箱 | |
CN204585894U (zh) | 四缸提升地埋式垃圾水平压缩机 | |
CN219340541U (zh) | 伸缩导轨地埋垃圾箱 | |
CN202657421U (zh) | 一种垃圾筒 | |
CN201023912Y (zh) | 垃圾桶 | |
CN202558146U (zh) | 开合式垃圾桶 | |
CN204776971U (zh) | 一种踏板式城市公共垃圾桶 | |
CN206735120U (zh) | 智能垃圾箱 | |
CN2926113Y (zh) | 脚踏式垃圾桶 | |
CN201198400Y (zh) | 一种垃圾收集装置 | |
CN214268843U (zh) | 一种地埋式垃圾收集投放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