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621961U - 智能插座 - Google Patents

智能插座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621961U
CN205621961U CN201620248832.XU CN201620248832U CN205621961U CN 205621961 U CN205621961 U CN 205621961U CN 201620248832 U CN201620248832 U CN 201620248832U CN 205621961 U CN205621961 U CN 2056219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art jacks
jacks according
connects
testing agency
controll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248832.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兴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Butterfly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Butterfly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Butterfly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Butterfly Industrial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6219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62196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nd Detecting Electric Faul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领域,具体涉及插座。智能插座,包括一插座,插座包括一插座外壳,包括至少两组导电接口,其中一组导电接口连接电源连接端,称为主控导电接口;另一组导电接口通过电子开关机构连接电源连接端,称为受控导电接口;电子开关机构设置有用于输入控制信号的控制端;主控导电接口与电源连接端之间设有一通电检测机构,通电检测机构设置有一电信号输出端,电信号输出端连接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通过上述设计,使主控导电接口有电流输出时,被通电检测机构检测到,进而触发电子开关机构,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与电源连接端之间导通。

Description

智能插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领域,具体涉及插座。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日益提高,很多电子设备需要外接辅助设备。比如电视机需要外接音响;机顶盒或电视盒,需要外接电视;投影仪需要外接音响,等等。
这就造成了,人们在使用时需要对联系在一起的各个电子设备,进行单独开关控制。
比如看电视时:打开机顶盒或电视盒后,要再打开电视机。如果电视机还连接了音响,还要再打开音响。
比如关电视时:关闭机顶盒或电视盒后,要再关闭电视机。如果电视机还连接了音响,还要再关闭音响。
总之,操作相当繁琐。
再比如,台式电脑主机打开后,要再打开显示器电源。台式电脑主机关闭后,要再关闭显示器电源。
还应当注意到,很多人往往因为繁琐,不去关闭外接的辅助设备,这会难以避免的造成电能损失。日积月累,浪费的电能数量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插座,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智能插座,包括一插座,所述插座包括一插座外壳,还包括设置在插座外壳内的用于对外供电的至少一组导电接口,以及引出到插座外壳外的电源连接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两组导电接口,其中一组导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端,称为主控导电接口;
另一组导电接口通过所述电子开关机构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端,称为受控导电接口;
所述电子开关机构设置有用于输入控制信号的控制端;
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与所述电源连接端之间设有一通电检测机构,所述通电检测机构设置有一电信号输出端,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
通过上述设计,使主控导电接口有电流输出时,被通电检测机构检测到,进而触发电子开关机构,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与电源连接端之间导通。
比如一电脑主机作为主控设备,以显示器和音响作为辅助设备。使用时,将主控设备的电源插头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辅助设备的电源插头插接在受控导电接口。
电脑主机可以自由的开启和关闭,而开启和关闭电脑主机时主控导电接口的电流会发生大、小,或通、断的变化。这将被通电检测机构所检测到,进而控制电子开关机构通、断。
因此在打开电脑主机时,显示器、音响将自动上电;在关闭电脑主机时,显示器、音响将自动断电。
还可以将机顶盒、电视盒、影碟机等作为主控设备。将显示器、音响、电动幕布、氛围灯,等作为辅助设备。
主控设备并非严格定义,而是相对定义。是将插接在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上的设备称之为主控设备。比如电脑的显示器插接在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上,电脑主机插接在受控导电接口上,则显示器为主控设备,电脑主机为辅助设备。开启显示器,则电脑主机自动上电。
所述电子开关机构设置两个受控端和一个控制端;电子开关机构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是电阻;所述电阻设置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在电阻与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
在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上的主控设备,开启后,产生电流,电阻两侧会产生电压,从电信号输出端输出电压给电子开关机构,电子开关机构导通,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导通。允许为辅助设备提供电能。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是电流互感器。
所述电流互感器的感应线圈,包绕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的导线上;所述电流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在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上的主控设备,开启后,产生电流,电流互感器产生感应信号,从电信号输出端输出感应产生的电流给电子开关机构,电子开关机构导通,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导通。允许为辅助设备提供电能。避免了因电阻存在而产生高能耗,和热量的问题。
感应线圈的包绕方式,优选为绕制在环状的软磁磁芯上,然后软磁磁芯套在导线上。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是电压互感器。
所述电压互感器的感应线圈,包绕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的导线上;所述电压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在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上的主控设备,开启后,产生电流,电压互感器产生感应信号,从电信号输出端输出感应产生的电流给电子开关机构,电子开关机构导通,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导通。允许为辅助设备提供电能。避免了因电阻存在而产生高能耗,和热量的问题。
感应线圈的包绕方式,优选为绕制在环状的软磁磁芯上,然后软磁磁芯套在导线上。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是变压器。
所述变压器的一次侧感应线圈,串联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所述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在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上的主控设备,开启后,产生电流,变压器产生感应信号,从电信号输出端输出感应产生的电流给电子开关机构,电子开关机构导通,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导通。允许为辅助设备提供电能。
所述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优选为采用二次侧感应线圈的两端。
避免了因电阻存在而产生高能耗,和热量的问题。另外响应灵敏度高,高于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再另外,易于设置一次侧感应线圈和二次侧感应线圈的匝数比例,调整因主控设备功率不同,造成的工作状态下电信号输出端输出驱动电流差别过大的问题。
感应线圈的包绕方式,优选为绕制在环状的软磁磁芯上,然后软磁磁芯套在导线上。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是晶体管。
所述晶体管设置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在晶体管与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
在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上的主控设备,开启后,产生电流,晶体管两侧会产生电压,从电信号输出端输出电压给电子开关机构,电子开关机构导通,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导通。允许为辅助设备提供电能。利用晶体管自身压降基本恒定的特点,输出稳定电压。与主控设备功率变化无关。因为导通电阻很小,基本不发热,也基本不产生额外能耗。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是二极管。
所述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在二极管与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
在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上的主控设备,开启后,产生电流,二极管两侧会产生电压,从电信号输出端输出电压给电子开关机构,电子开关机构导通,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导通。允许为辅助设备提供电能。
利用二极管自身压降基本恒定的特点,输出稳定电压。与主控设备功率变化无关。因为导通电阻很小,基本不发热,也基本不产生额外能耗。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是两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管;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然后连接所述主控导电接口;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设置有至少两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管。以提高两根引出线之间的电压值。以更好的驱动电子开关机构导通。
优选为采用硅二极管。硅二极管具有成本低的特点。另外硅二极管导通压降在0.7V左右,两个硅二极管串联后,导通压降在1.4V左右。已经能够驱动众多所述电子开关机构导通。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是两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然后连接所述主控导电接口;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设置有至少两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以保证处于交流电状态下,比如市电状态下,主控导电接口输出的是市电频率的电能。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是:两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再串联两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然后连接所述主控导电接口;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同时保证输出更高的电压,以更灵敏的驱动电子开关机构导通,以及保证处于交流电状态下,比如市电状态下,主控导电接口输出的是市电频率的电能。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是:三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再串联三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然后连接所述主控导电接口;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同时保证输出更高的电压,以更灵敏的驱动电子开关机构导通,以及保证处于交流电状态下,比如市电状态下,主控导电接口输出的是市电频率的电能。保证电信号输出端输出更高的电压,更加稳定的驱动所述电子开关机构导通。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是:两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管,再并联两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管;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然后连接所述主控导电接口;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同时保证输出更高的电压,以更灵敏的驱动电子开关机构导通,以及保证处于交流电状态下,比如市电状态下,主控导电接口输出的是市电频率的电能。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是:三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管,再并联三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管;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然后连接所述主控导电接口;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同时保证输出更高的电压,以更灵敏的驱动电子开关机构导通,以及保证处于交流电状态下,比如市电状态下,主控导电接口输出的是市电频率的电能。保证电信号输出端输出更高的电压,更加稳定的驱动所述电子开关机构导通。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是压敏电阻;所述压敏电阻设置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在压敏电阻与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
在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上的主控设备,开启后,产生电流,压敏电阻两侧会产生电压,从电信号输出端输出电压给电子开关机构,电子开关机构导通,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导通。允许为辅助设备提供电能。压敏电阻在两端电压值大于一设定值时,会电阻迅速降低。可以降低在主控设备工作时,因串入电阻而造成欠压的问题,也可以降低因电阻而存在的电能损耗。
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以适应一些电子开关机构驱动电流的极性要求。比如适应光耦、光隔离可控硅等。
所述电子开关机构可以是光耦。
所述光耦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所述光耦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实现通过光耦控制电源连接端与受控导电接口之间的导通。
进一步,优选为双向光耦。以实现市电传输。
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光耦的控制端。
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双向光耦的控制端。
以适应电子开关机构驱动电流的极性要求。
再进一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可以是两个光耦,两个光耦的控制端,极性相反并联,接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以适应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输出交流信号的情况,保证电子开关机构导通稳定。以实现稳定的市电传输。
再进一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可以是两个单向光耦,两个单向光耦的控制端,极性相反并联,接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两个单向光耦的受控端,极性相反并联,串联在电源连接端与受控导电接口之间。通过两个单向光耦实现交流电的稳定传输。以实现稳定的市电传输。
所述电子开关机构可以是可控硅。
所述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所述可控硅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实现通过可控硅控制电源连接端与受控导电接口之间的导通。
进一步,优选为双向可控硅。以实现市电传输。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可控硅的驱动。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可控硅的驱动。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变压器;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可控硅的驱动。
至于选择哪个受控端连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的,不再详述。
对于采用双向可控硅的: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变压器,变压器设置两个二次侧线圈,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所述电子开关机构可以是光隔离可控硅。光隔离可控硅与光耦的结构和工作机理相近,主要区别在于光耦的开关元件,由三极管,更换成了光隔离可控硅中的晶闸管(可控硅)。
所述光隔离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所述光隔离可控硅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实现通过光隔离可控硅控制电源连接端与受控导电接口之间的导通。
进一步,优选为光隔离双向可控硅。以实现市电传输。
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光隔离可控硅的控制端。
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光隔离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
以适应电子开关机构驱动电流的极性要求。
再进一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可以是两个光隔离可控硅,两个光隔离可控硅的控制端,极性相反并联,接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以适应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输出交流信号的情况,保证电子开关机构导通稳定。以实现稳定的市电传输。
再进一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可以是两个单向光隔离可控硅,两个单向光隔离可控硅的控制端,极性相反并联,接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两个单向光隔离可控硅的受控端,极性相反并联,串联在电源连接端与受控导电接口之间。通过两个单向光隔离可控硅实现交流电的稳定传输。以实现稳定的市电传输。
所述电子开关机构可以是光隔离双向可控硅。
所述光隔离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所述光隔离双向可控硅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光隔离双向可控硅,比如有:KMOC3043、MOC3041、MOC3042、MOC3043等。实现对交流电的可控导通。
所述电子开关机构可以是三极管。
所述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实现通过三极管控制电源连接端与受控导电接口之间的导通。
进一步,优选为双向触发三极管。以实现市电传输。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三极管的驱动。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三极管的驱动。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变压器;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三极管的驱动。
至于选择哪个受控端连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的,不再详述。
对于采用双向触发三极管的: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变压器,变压器设置两个二次侧线圈,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所述电子开关机构可以是场效应晶体管。
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实现通过场效应晶体管控制电源连接端与受控导电接口之间的导通。
进一步,优选为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以实现市电传输。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场效应晶体管的驱动。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场效应晶体管的驱动。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变压器;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场效应晶体管的驱动。
至于选择哪个受控端连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的,不再详述。
对于采用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变压器,变压器设置两个二次侧线圈,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所述电子开关机构可以是继电器。
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和一稳压电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以使继电器能够稳定工作,持续保持吸合状态。
引出到插座外壳外的所述电源连接端,可以是电源插头,电源插头固定在所述插座外壳上。以直接插接在外部的插座上,比如墙壁上的插座上。
引出到插座外壳外的所述电源连接端,还可以是电源线,电源线末端设有电源插头。以允许通过电源线,拜托外部插座的位置限制,可以自由放置智能插座。
设置有多组插口的插座,也称为插排或拖线板。
进一步,所述插座外壳上还设有一手动开关的两个受控端,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以实现手动控制接通插座的受控导电接口。在手动开关接通时,无论电子开关机构处于何种状态,电路均处于导通状态。使手动开关,具有更高的优先权。
所述手动开关可以是船型开关或者是自锁开关。
所述插座外壳内还有一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端,所述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有一USB插口,所述USB插口固定在所述插座外壳上。以实现对外界USB设备供电。比如对摄像头供电,对USB音响供电等。
所述插座外壳内还有一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所述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有一USB插口,所述USB插口固定在所述插座外壳上。以实现对外界USB设备供电。比如对摄像头供电,对USB音响供电等。同时受到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
通电检测机构为一电流检测机构。而非电压检测机构。试验验证,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的电器开启后,对电流变化影响较大,对电压影响微弱。因此检测电流,能够更加灵敏的检测到电器是否开启。
进一步的一个具体实施: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一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
还包括一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接口;
所述信号放大器件设置在所述电子开关机构与所述直流电源之间,实现控制连接。
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也被称为信号输入端。
在主控接口接入的电器功率较低时,因为通电检测机构流过的电流较小,往往无法获得直接驱动电子开关机构的电流。通过设置上述设计,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一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信号放大器件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直流电源,另一受控端连接电子开关机构。
还包括一电容,所述电容一端连接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
通过电容实现蓄能,保证信号放大器件保持开通。
进一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一光隔离器件,所述光隔离器件设置在所述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与直流电源之间。使主控接口接入的电器功率的控制端,从直流电源取电。进一步降低对主控接口接入的电器功率的要求。
还包括一电容,所述电容一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电容另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一个电脑输出电极。通过电容实现蓄能,保证信号放大器件在通电检测机构出现电流波动时,保持稳定接通供电。金额保证受控接口电器稳定供电。
进一步具体的: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一光隔离器件的控制端;
还包括一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接口;
直流电源设有两个电能输出电极,一个电能输出电极连接所述光隔离器件的一个受控端,光隔离器件的另一个受控端连接一电容和一信号放大器件;
所述信号放大器件连接在一电子开关机构和所述直流电源的电源输入端之间。
以避免因为主控接口所接入的电器,因为功率太低,而无法驱动电子开关机构的问题。
光隔离器件可以是光耦或光隔离可控硅。
通电检测机构优选为电流检测机构。
所述直流电源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内。以实现一体化。
所述直流电源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有一USB供电接口,USB供电接口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上。以实现对外USB供电。
附图说明
图1为智能插座的一种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智能插座一种电路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具体描述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
参照图1、图2,智能插座,包括一插座,插座包括一插座外壳1,还包括设置在插座外壳1内的用于对外供电的至少一组导电接口,以及引出到插座外壳1外的电源连接端2。包括至少两组导电接口,其中一组导电接口连接电源连接端2,称为主控导电接口31。另一组导电接口通过电子开关机构4连接电源连接端2,称为受控导电接口32。电子开关机构4设置有用于输入控制信号的控制端。主控导电接口31与电源连接端2之间设有一通电检测机构5,通电检测机构5设置有一电信号输出端,电信号输出端连接电子开关机构4的控制端。
通过上述设计,使主控导电接口31有电流输出时,被通电检测机构5检测到,进而触发电子开关机构4,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32与电源连接端2之间导通。
比如一电脑主机作为主控设备,以显示器和音响作为辅助设备。使用时,将主控设备的电源插头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31,辅助设备的电源插头插接在受控导电接口32。
电脑主机可以自由的开启和关闭,而开启和关闭电脑主机时主控导电接口31的电流会发生大、小,或通、断的变化。这将被通电检测机构5所检测到,进而控制电子开关机构4通、断。因此在打开电脑主机时,显示器、音响将自动上电;在关闭电脑主机时,显示器、音响将自动断电。
还可以将机顶盒、电视盒、影碟机等作为主控设备。将显示器、音响、电动幕布、氛围灯,等作为辅助设备。
主控设备并非严格定义,而是相对定义。是将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31上的设备称之为主控设备。比如电脑的显示器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31上,电脑主机插接在受控导电接口32上,则显示器为主控设备,电脑主机为辅助设备。开启显示器,则电脑主机自动上电。
电子开关机构4设置两个受控端和一个控制端;电子开关机构4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2,另一个受控端连接受控导电接口32。
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连接电子开关机构4的控制端。以适应一些电子开关机构4驱动电流的极性要求。比如适应光耦、光隔离可控硅等。
具体实施一: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是电阻;电阻设置在电源连接端2与主控导电接口31之间;在电阻与电源连接端2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31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电信号输出端,连接到电子开关机构4的控制端。
在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31上的主控设备,开启后,产生电流,电阻两侧会产生电压,从电信号输出端输出电压给电子开关机构4,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32导通。允许为辅助设备提供电能。
具体实施二: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是电流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的感应线圈,包绕在电源连接端2与主控导电接口31之间的导线上;电流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电子开关机构4的控制端。在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31上的主控设备,开启后,产生电流,电流互感器产生感应信号,从电信号输出端输出感应产生的电流给电子开关机构4,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32导通。允许为辅助设备提供电能。避免了因电阻存在而产生高能耗,和热量的问题。
感应线圈的包绕方式,优选为绕制在环状的软磁磁芯上,然后软磁磁芯套在导线上。
具体实施三: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是电压互感器。
电压互感器的感应线圈,包绕在电源连接端2与主控导电接口31之间的导线上;电压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电子开关机构4的控制端。在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31上的主控设备,开启后,产生电流,电压互感器产生感应信号,从电信号输出端输出感应产生的电流给电子开关机构4,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32导通。允许为辅助设备提供电能。避免了因电阻存在而产生高能耗,和热量的问题。
感应线圈的包绕方式,优选为绕制在环状的软磁磁芯上,然后软磁磁芯套在导线上。
具体实施四: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是变压器。
变压器的一次侧感应线圈,串联在电源连接端2与主控导电接口31之间;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电子开关机构4的控制端。在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31上的主控设备,开启后,产生电流,变压器产生感应信号,从电信号输出端输出感应产生的电流给电子开关机构4,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32导通。允许为辅助设备提供电能。
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优选为采用二次侧感应线圈的两端。
避免了因电阻存在而产生高能耗,和热量的问题。另外响应灵敏度高,高于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再另外,易于设置一次侧感应线圈和二次侧感应线圈的匝数比例,调整因主控设备功率不同,造成的工作状态下电信号输出端输出驱动电流差别过大的问题。
感应线圈的包绕方式,优选为绕制在环状的软磁磁芯上,然后软磁磁芯套在导线上。
具体实施五: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是晶体管。
晶体管设置在电源连接端2与主控导电接口31之间;在晶体管与电源连接端2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31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电信号输出端,连接到电子开关机构4的控制端。
在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31上的主控设备,开启后,产生电流,晶体管两侧会产生电压,从电信号输出端输出电压给电子开关机构4,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32导通。允许为辅助设备提供电能。利用晶体管自身压降基本恒定的特点,输出稳定电压。与主控设备功率变化无关。因为导通电阻很小,基本不发热,也基本不产生额外能耗。
具体实施六: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是二极管。
二极管设置在电源连接端2与主控导电接口31之间;在二极管与电源连接端2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31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电信号输出端,连接到电子开关机构4的控制端。
在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31上的主控设备,开启后,产生电流,二极管两侧会产生电压,从电信号输出端输出电压给电子开关机构4,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32导通。允许为辅助设备提供电能。
利用二极管自身压降基本恒定的特点,输出稳定电压。与主控设备功率变化无关。因为导通电阻很小,基本不发热,也基本不产生额外能耗。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是两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管;电源连接端2连接通电检测机构5然后连接主控导电接口31;通电检测机构5在电源连接端2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31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电信号输出端。
设置有至少两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管。以提高两根引出线之间的电压值。以更好的驱动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
优选为采用硅二极管。硅二极管具有成本低的特点。另外硅二极管导通压降在0.7V左右,两个硅二极管串联后,导通压降在1.4V左右。已经能够驱动众多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是两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电源连接端2连接通电检测机构5然后连接主控导电接口31;通电检测机构5在电源连接端2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31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电信号输出端。
设置有至少两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以保证处于交流电状态下,比如市电状态下,主控导电接口31输出的是市电频率的电能。
具体实施七: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是:两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再串联两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电源连接端2连接通电检测机构5然后连接主控导电接口31;通电检测机构5在电源连接端2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31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电信号输出端。
同时保证输出更高的电压,以更灵敏的驱动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以及保证处于交流电状态下,比如市电状态下,主控导电接口31输出的是市电频率的电能。
具体实施八: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是:三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再串联三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电源连接端2连接通电检测机构5然后连接主控导电接口31;通电检测机构5在电源连接端2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31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电信号输出端。
同时保证输出更高的电压,以更灵敏的驱动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以及保证处于交流电状态下,比如市电状态下,主控导电接口31输出的是市电频率的电能。保证电信号输出端输出更高的电压,更加稳定的驱动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
具体实施九: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是:两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管,再并联两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管;电源连接端2连接通电检测机构5然后连接主控导电接口31;通电检测机构5在电源连接端2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31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电信号输出端。
同时保证输出更高的电压,以更灵敏的驱动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以及保证处于交流电状态下,比如市电状态下,主控导电接口31输出的是市电频率的电能。
具体实施十:
参照图2,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是:三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51,再并联三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管52;电源连接端2连接通电检测机构5然后连接主控导电接口31;通电检测机构5在电源连接端2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31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电信号输出端。
同时保证输出更高的电压,以更灵敏的驱动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以及保证处于交流电状态下,比如市电状态下,主控导电接口31输出的是市电频率的电能。保证电信号输出端输出更高的电压,更加稳定的驱动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
具体实施十一: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是压敏电阻;压敏电阻设置在电源连接端2与主控导电接口31之间;在压敏电阻与电源连接端2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31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电信号输出端,连接到电子开关机构4的控制端。
在插接在主控导电接口31上的主控设备,开启后,产生电流,压敏电阻两侧会产生电压,从电信号输出端输出电压给电子开关机构4,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进而使受控导电接口32导通。允许为辅助设备提供电能。压敏电阻在两端电压值大于一设定值时,会电阻迅速降低。可以降低在主控设备工作时,因串入电阻而造成欠压的问题,也可以降低因电阻而存在的电能损耗。
电子开关机构采用光耦的实施例:
电子开关机构4可以是光耦。光耦的控制端连接通电检测机构5的电信号输出端,光耦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2,另一个受控端连接受控导电接口32。实现通过光耦控制电源连接端2与受控导电接口32之间的导通。进一步,优选为双向光耦。以实现市电传输。
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连接光耦的控制端。或者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连接双向光耦的控制端。以适应电子开关机构4驱动电流的极性要求。
再进一步,电子开关机构4可以是两个光耦,两个光耦的控制端,极性相反并联,接入通电检测机构5的电信号输出端。以适应电信号输出端输出交流信号的情况,保证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稳定。以实现稳定的市电传输。
再进一步,电子开关机构4可以是两个单向光耦,两个单向光耦的控制端,极性相反并联,接入通电检测机构5的电信号输出端;
两个单向光耦的受控端,极性相反并联,串联在电源连接端2与受控导电接口32之间。通过两个单向光耦实现交流电的稳定传输。以实现稳定的市电传输。
电子开关机构采用可控硅的实施例:
电子开关机构4可以是可控硅。
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通电检测机构5的电信号输出端,可控硅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2,另一个受控端连接受控导电接口32。实现通过可控硅控制电源连接端2与受控导电接口32之间的导通。进一步,优选为双向可控硅。以实现市电传输。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可控硅的驱动。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可控硅的驱动。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变压器;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可控硅的驱动。
至于选择哪个受控端连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的,不再详述。
电子开关机构采用双向可控硅的实施例: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变压器,变压器设置两个二次侧线圈,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另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电子开关机构采用光隔离可控硅的实施例:
电子开关机构4可以是光隔离可控硅。光隔离可控硅与光耦的结构和工作机理相近,主要区别在于光耦的开关元件,由三极管,更换成了光隔离可控硅中的晶闸管(可控硅)。
光隔离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通电检测机构5的电信号输出端,光隔离可控硅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2,另一个受控端连接受控导电接口32。实现通过光隔离可控硅控制电源连接端2与受控导电接口32之间的导通。
进一步,优选为光隔离双向可控硅。以实现市电传输。
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连接光隔离可控硅的控制端。以适应电子开关机构4驱动电流的极性要求。
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连接光隔离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以适应电子开关机构4驱动电流的极性要求。
再进一步,电子开关机构4可以是两个光隔离可控硅,两个光隔离可控硅的控制端,极性相反并联,接入通电检测机构5的电信号输出端。以适应电信号输出端输出交流信号的情况,保证电子开关机构4导通稳定。以实现稳定的市电传输。
再进一步,电子开关机构4可以是两个单向光隔离可控硅41,两个单向光隔离可控硅41的控制端,极性相反并联,接入通电检测机构5的电信号输出端;
两个单向光隔离可控硅41的受控端,极性相反并联,串联在电源连接端2与受控导电接口32之间。通过两个单向光隔离可控硅41实现交流电的稳定传输。以实现稳定的市电传输。
电子开关机构4可以是光隔离双向可控硅。光隔离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通电检测机构5的电信号输出端,光隔离双向可控硅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2,另一个受控端连接受控导电接口32。
光隔离双向可控硅,比如有:KMOC3043、MOC3041、MOC3042、MOC3043等。实现对交流电的可控导通。
电子开关机构采用三极管的实施例:
电子开关机构4可以是三极管。
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通电检测机构5的电信号输出端,三极管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2,另一个受控端连接受控导电接口32。实现通过三极管控制电源连接端2与受控导电接口32之间的导通。进一步,优选为双向触发三极管。以实现市电传输。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三极管的驱动。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三极管的驱动。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变压器;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三极管的驱动。
至于选择哪个受控端连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的,不再详述。
电子开关机构采用双向触发三极管的实施例: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变压器,变压器设置两个二次侧线圈,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另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电子开关机构采用场效应晶体管的实施例:
电子开关机构4可以是场效应晶体管。
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通电检测机构5的电信号输出端,场效应晶体管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2,另一个受控端连接受控导电接口32。实现通过场效应晶体管控制电源连接端2与受控导电接口32之间的导通。进一步,优选为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以实现市电传输。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场效应晶体管的驱动。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场效应晶体管的驱动。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变压器;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以实现对场效应晶体管的驱动。
至于选择哪个受控端连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的,不再详述。
电子开关机构采用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实施例: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电流互感器,电流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电压互感器,电压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通电检测机构5可以选用变压器,变压器设置两个二次侧线圈,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另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实现对双向导通的控制,并实现了两个受控端之间的电隔离。
电子开关机构采用继电器的实施例:
电子开关机构4可以是继电器。
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通电检测机构5的电信号输出端,场效应晶体管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2,另一个受控端连接受控导电接口32。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和一稳压电路连接继电器的控制端。以使继电器能够稳定工作,持续保持吸合状态。
引出到插座外壳1外的电源连接端2,可以是电源插头,电源插头固定在插座外壳1上。以直接插接在外部的插座上,比如墙壁上的插座上。
引出到插座外壳1外的电源连接端2,还可以是电源线,电源线末端设有电源插头。以允许通过电源线,拜托外部插座的位置限制,可以自由放置智能插座。设置有多组插口的插座,也称为插排或拖线板。
进一步,插座外壳1上还设有一手动开关的两个受控端,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2,另一个受控端连接受控导电接口32。以实现手动控制接通插座的受控导电接口32。在手动开关接通时,无论电子开关机构4处于何种状态,电路均处于导通状态。使手动开关,具有更高的优先权。手动开关可以是船型开关或者是自锁开关。
插座外壳1内还有一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入端连接电源连接端2,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有一USB插口,USB插口固定在插座外壳1上。以实现对外界USB设备供电。比如对摄像头供电,对USB音响供电等。
插座外壳1内还有一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入端连接受控导电接口32,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有一USB插口,USB插口固定在插座外壳1上。以实现对外界USB设备供电。比如对摄像头供电,对USB音响供电等。同时受到电子开关机构4的控制。
通电检测机构为一电流检测机构。而非电压检测机构。试验验证,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的电器开启后,对电流变化影响较大,对电压影响微弱。因此检测电流,能够更加灵敏的检测到电器是否开启。
进一步的一个具体实施: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一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
还包括一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接口;
所述信号放大器件设置在所述电子开关机构与所述直流电源之间,实现控制连接。
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也被称为信号输入端。
在主控接口接入的电器功率较低时,因为通电检测机构流过的电流较小,往往无法获得直接驱动电子开关机构的电流。通过设置上述设计,则解决了这一问题。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一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信号放大器件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直流电源,另一受控端连接电子开关机构。
还包括一电容,所述电容一端连接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
通过电容实现蓄能,保证信号放大器件保持开通。
进一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一光隔离器件,所述光隔离器件设置在所述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与直流电源之间。使主控接口接入的电器功率的控制端,从直流电源取电。进一步降低对主控接口接入的电器功率的要求。
还包括一电容,所述电容一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电容另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一个电脑输出电极。通过电容实现蓄能,保证信号放大器件在通电检测机构出现电流波动时,保持稳定接通供电。金额保证受控接口电器稳定供电。
进一步具体的:
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一光隔离器件的控制端;
还包括一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接口;
直流电源设有两个电能输出电极,一个电能输出电极连接所述光隔离器件的一个受控端,光隔离器件的另一个受控端连接一电容和一信号放大器件;
所述信号放大器件连接在一电子开关机构和所述直流电源的电源输入端之间。
以避免因为主控接口所接入的电器,因为功率太低,而无法驱动电子开关机构的问题。
光隔离器件可以是光耦或光隔离可控硅。
通电检测机构优选为电流检测机构。
所述直流电源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内。以实现一体化。
所述直流电源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有一USB供电接口,USB供电接口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上。以实现对外USB供电。
以上显示和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使用方法的限制,上述使用方法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152)

1.智能插座,包括一插座,所述插座包括一插座外壳,还包括设置在插座外壳内的用于对外供电的至少一组导电接口,以及引出到插座外壳外的电源连接端,其特征在于,
包括至少两组导电接口,其中一组导电接口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端,称为主控导电接口;
另一组导电接口通过所述电子开关机构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端,称为受控导电接口;
所述电子开关机构设置有用于输入控制信号的控制端;
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与所述电源连接端之间设有一通电检测机构,所述通电检测机构设置有一电信号输出端,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设置两个受控端和一个控制端。
3.根据权利要求2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设置两个受控端和一个控制端;电子开关机构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 测机构是电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设置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在电阻与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是电流互感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感应线圈,包绕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的导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感应线圈的包绕方式,为绕制在环状的软磁磁芯上,然后软磁磁芯套在导线上。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互感器的感应线圈,包绕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的导线上;所述电流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感应线圈的包绕方式,为绕制在环状的软磁磁芯上,然后软磁磁芯套在导线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 测机构是电压互感器。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互感器的感应线圈,包绕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的导线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感应线圈的包绕方式,为绕制在环状的软磁磁芯上,然后软磁磁芯套在导线上。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压互感器的感应线圈,包绕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的导线上;所述电压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感应线圈的包绕方式,为绕制在环状的软磁磁芯上,然后软磁磁芯套在导线上。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是变压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的一次侧感应线圈,串联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采用二次侧感应线圈的两端。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感应线圈的包绕方式,为绕制在环状的软磁磁芯上,然后软磁磁芯套在导线上。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压器的一次侧感应线圈,串联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所述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所述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采用二次侧感应线圈的两端;感应线圈的包绕方式,为绕制在环状的软磁磁芯上,然后软磁磁芯套在导线上。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是晶体管。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晶体管设置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在晶体管与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是二极管。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设置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
29.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在二极管与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电子开关机构 的控制端。
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是两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管。
31.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然后连接所述主控导电接口。
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33.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极管采用硅二极管。
34.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管。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然后连接所述主控导电接口;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所述二极管采用硅二极管。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是两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然后连接所述主控导电接口。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 检测机构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端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是两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再串联两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然后连接所述主控导电接口。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是三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再串联三个并联的导通方向相反的二极管。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然后连接所述主控导电接口。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是两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管,再并联两个串联的导通 方向相同的二极管。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然后连接所述主控导电接口。
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4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是三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管,再并联三个串联的导通方向相同的二极管。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连接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然后连接所述主控导电接口。
51.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是压敏电阻。
53.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敏电阻设置在所述电源连接端与所述主控导电接口之间。
54.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在压敏电阻与电源连接端一侧,以及与主控导电接口连接端一侧,分别引出引线,所引出的两根引线作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到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
55.根据权利要求52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连接所述电子开关机构的控制端。
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是光耦。
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所述光耦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58.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光耦的控制端。
5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是双向光耦。
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双向光耦的控制端。
6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是两个光耦。
62.根据权利要求6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两个光耦的控制端,极性相反并联,接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是两个单向光耦。
64.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两个单向光耦的控制端,极性相反并联,接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 输出端。
65.根据权利要求63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两个单向光耦的受控端,极性相反并联,串联在电源连接端与受控导电接口之间。
66.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是双向光耦;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双向光耦的控制端。
6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是两个光耦;两个光耦的控制端,极性相反并联,接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68.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是两个单向光耦,两个单向光耦的控制端,极性相反并联,接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两个单向光耦的受控端,极性相反并联,串联在电源连接端与受控导电接口之间。
6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是可控硅。
70.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71.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控硅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 关机构是双向可控硅。
73.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选用电流互感器。
74.根据权利要求73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流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75.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选用电压互感器。
76.根据权利要求75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压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77.根据权利要求69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选用变压器。
78.根据权利要求77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79.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选用电流互感器。
80.根据权利要求79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流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另一受 控端。
81.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选用电压互感器。
82.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压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83.根据权利要求72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选用变压器。
84.根据权利要求83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变压器设置两个二次侧线圈,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8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是光隔离可控硅。
86.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隔离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所述光隔离可控硅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87.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信号输 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光隔离可控硅的控制端。
8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为光隔离双向可控硅。
89.根据权利要求88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连接所述光隔离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
9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是两个光隔离可控硅。
91.根据权利要求90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两个光隔离可控硅的控制端,极性相反并联,接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是两个单向光隔离可控硅。
93.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两个单向光隔离可控硅的控制端,极性相反并联,接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94.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两个单向光隔离可控硅的受控端,极性相反并联,串联在电源连接端与受控导电接口之间。
9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是光隔离双向可控硅。
96.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光隔离双向可控硅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所述光隔离双向可控硅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9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是三极管。
98.根据权利要求97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所述三极管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99.根据权利要求97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选用电流互感器。
100.根据权利要求99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流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101.根据权利要求97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选用电压互感器。
102.根据权利要求10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压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103.根据权利要求97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变压器。
104.根据权利要求103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三极管的控制端和 其中一受控端。
1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为双向触发三极管。
106.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电流互感器。
107.根据权利要求106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流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108.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电压互感器。
109.根据权利要求108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压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110.根据权利要求105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变压器。
111.根据权利要求110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变压器设置两个二次侧线圈,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三极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是场效应晶体管。
113.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114.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选用电流互感器。
115.根据权利要求114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流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116.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选用电压互感器。
117.根据权利要求116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压互感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118.根据权利要求112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变压器。
119.根据权利要求118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变压器的电信号输出端,为两根引线,两根引线分别连接场效应晶体管的控 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1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为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
121.根据权利要求120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电流互感器。
122.根据权利要求12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流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123.根据权利要求120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电压互感器。
12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压互感器设置两个感应线圈,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感应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125.根据权利要求120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可以选用变压器。
126.根据权利要求125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变压器设置两个二次侧线圈,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其中一受控端;
另一个二次侧线圈的两根引线连接双向触发场效应晶体管的控制端和另一受控端。
1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开关机构可以是继电器。
128.根据权利要求127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所述场效应晶体管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129.根据权利要求127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电信号输出端通过一整流电路和一稳压电路连接所述继电器的控制端。
13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引出到插座外壳外的所述电源连接端是电源插头,电源插头固定在所述插座外壳上。
13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引出到插座外壳外的所述电源连接端是电源线,电源线末端设有电源插头。
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外壳上还设有一手动开关的两个受控端,一个受控端连接电源连接端,另一个受控端连接所述受控导电接口。
133.根据权利要求132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开关是船型开关。
134.根据权利要求132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开关是自锁开关。
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外壳内还有一开关电源,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源连接端。
136.根据权利要求135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电源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有一USB插口,所述USB插口固定在所述插座外壳上。
13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为一电流检测机构。
1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一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
139.根据权利要求138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一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接口。
140.根据权利要求138或139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器件设置在所述电子开关机构与所述直流电源之间,实现控制连接。
14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一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信号放大器件的一个受控端连接直流电源,另一受控端连接电子开关机构。
142.根据权利要求14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电容,所述电容一端连接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
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一光隔离器件,所述光隔离器件设置在所述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与直流电源之间。
144.根据权利要求143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还包括一电容,所述电容一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器件的控制端,电容另一端连接直流电源的一个电脑输出电极。
145.根据权利要求1至4、141至144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检测机构的所述电信号输出端,连接一光隔离器件的控制端;还包括一直流电源,所述直流电源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主控接口。
146.根据权利要求145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设有两个电能输出电极,一个电能输出电极连接所述光隔离器件的一个受控端,光隔离器件的另一个受控端连接一电容和一信号放大器件。
147.根据权利要求146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放大器件连接在一电子开关机构和所述直流电源的电源输入端之间。
148.根据权利要求146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光隔离器件是光耦。
149.根据权利要求146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光隔离器件是光隔离可控硅。
150.根据权利要求145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通 电检测机构为电流检测机构。
151.根据权利要求145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内。
152.根据权利要求1至4、146、147或151任意一项所述的智能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的电能输出端连接有一USB供电接口,USB供电接口设置在所述插座外壳上。
CN201620248832.XU 2016-03-24 2016-03-29 智能插座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2196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2305189 2016-03-24
CN201620230518 2016-03-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621961U true CN205621961U (zh) 2016-10-05

Family

ID=570317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248832.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621961U (zh) 2016-03-24 2016-03-29 智能插座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6219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8605A (zh) * 2017-10-18 2018-02-02 江苏永沃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免焊接高性能射频连接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58605A (zh) * 2017-10-18 2018-02-02 江苏永沃铜业有限公司 一种免焊接高性能射频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11660U (zh) 一种led显示系统及其led显示单元箱体
CN104682388A (zh) 一种二线制电子开关断态供电电路及智能开关
CN102290688B (zh) 一种利于外接负载在待机或关机时实现零功耗的节能插座
CN106961059A (zh) 应用于磁力连接器的双面识别切换电路及磁力连接器
EP3171481A1 (en) Power saving device with power supply
CN205621961U (zh) 智能插座
CN104821470A (zh) 一种基于指纹认证功能的插线板供电系统
CN202013387U (zh) 充电器检测电路
CN207116837U (zh) 互动开启的插座
CN106787048A (zh) 具备自动识别输入电压功能的充电器
CN206894222U (zh) 一种地线及漏电保护电路
CN103683968B (zh) 单火线接入的功率控制器
CN107332064A (zh) 一种智能插座
CN204464670U (zh) 一种智能可伸缩式数据线
CN209930203U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模拟器
CN203102061U (zh) 一种带自耦变压器的稳压装置
CN201956995U (zh) 一种单线制单刀双掷触摸电子开关
CN206558083U (zh) 一种基于WiFi技术的日光灯电路功率因数提高实验装置
CN202256445U (zh) 电压检测电路
CN206237177U (zh) 一种充电控制电路及安全的电源适配器
CN206193467U (zh) 一种智能控制开关
CN206195081U (zh) 一种主、副输出连锁控制功能插座
CN205911836U (zh) 一种具有电流检测功能的智能开关
CN216981542U (zh) 一种充电设备及共享充电系统
CN206041956U (zh) 一种基于指纹识别技术的单火线取电智能开关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uzhou Zhiku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HANGHAI SHANGDIE INDUSTRIAL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7310000064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Electric energy measuring intelligent socket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05

License type: Exclusive License

Record date: 2017120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100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