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591696U -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91696U
CN205591696U CN201620321492.9U CN201620321492U CN205591696U CN 205591696 U CN205591696 U CN 205591696U CN 201620321492 U CN201620321492 U CN 201620321492U CN 205591696 U CN205591696 U CN 205591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oungster
lock
lever operation
operation arm
linkag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32149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付维诺
张振海
王晶磊
崔志伟
权英涛
廖可心
郭胜杰
郭建睿
张传坤
王建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Yilin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SANHUAN LOCK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SANHUAN LOCK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SANHUAN LOCK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2032149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91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91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9169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配置在汽车侧门锁锁体内的内开启机构与外开启机构之间的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通过锁止和解锁两种位置来控制所述内开启机构与所述外开启机构的脱离与结合,以实现其功能;特征在于,其包括具有预设直线运动行程的儿杆操纵臂,以及由所述儿杆操纵臂驱动以实现同步直线位移的儿杆联动板;所述直线运动行程的两端分别设计为儿童锁的解锁位置和锁止位置;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儿杆操纵臂、儿杆联动板、下壳体、上壳体和内外开启机构等零件之间的配合,实现儿童锁功能,可以有效地防止后排儿童在不小心触动车内开启手柄的情况下,打开后车门,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侧门锁,特别是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属于汽车锁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侧门锁功能越来越多,早已不仅满足于常用功能,如锁闭/开启,锁止/解锁等;其中儿童锁功能是一种较为实用功能,一般应用于汽车后排位置门锁,目的是防止汽车行驶中,后排儿童在不小心触动车内开启手柄的情况下,打开后车门,导致危险事故发生;儿童锁功能由此诞生,可以使后排门关上后,儿童锁保持锁止状态,从而无法通过内开启手柄打开车门,保证后排儿童的安全。
但是,现有的汽车儿童锁的结构设计过于复杂,而且由于结构设计的局限性,其安全性能不够满足使用需要,往往存在内开启机构操作失误,将锁止状态的儿童锁解锁,从而使儿童锁失去应用的安全功能保障,严重影响车上儿童的生命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汽车儿童锁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提供一种具有结构设计合理简捷、操作性能稳定可靠、具有高安全性能的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配置在汽车侧门锁锁体内的内开启机构与外开启机构之间,通过锁止和解锁两种位置来控制所述内开启机构与所述外开启机构的脱离与结合,以实现其功能;
特殊之处在于,其包括:
具有预设直线运动行程的儿杆操纵臂,以及由所述儿杆操纵臂驱动以实现同步直线位移的儿杆联动板;所述直线运动行程的两端分别设计为儿童锁的解锁位置和锁止位置;
当外力操纵儿杆操纵臂使其同时推动儿杆联动板至锁止位置时,所述内开启机构与所述儿杆联动板脱离,使之无法间接将力传递至外开启机构,内开启操作失效;当外力操纵儿杆操纵臂带动儿杆联动板复位至解锁位置时,锁体的内开启机构与所述儿杆联动板结合,所述内开启机构通过所述儿杆联动板间接的驱动外开启机构开锁,内开启操作恢复正常。
所述儿杆操纵臂滑动安装于锁体上壳体预留的直线导槽内,其具有嵌套于直线导槽内周的活动安装端,由外力推拉的外露操纵端,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儿杆联动板的内部联动端;
为了提高本实用新型儿童锁锁止功能的可靠性,所述儿杆操纵臂的活动安装端外周包覆有弹体性,所述弹性体位于所述儿杆操纵臂活动安装端与上壳体的直线导槽之间,用于提供二者之间的摩擦阻力,以避免儿杆操纵臂的松动脱落;
所述儿杆操纵臂的活动安装端为环形套结构,在所述环形套结构的外周包覆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的位置及厚度大小的设计应满足二者之间的摩擦阻力。
所述儿杆操纵臂的外露操纵端为贯穿并伸出至汽车侧门的面板孔的操作手柄;
所述儿杆操纵臂的内部联动端为能够连接所述儿杆联动板并对其提供预定转向行程的曲线槽结构。
所述儿杆联动板活动安装所述儿杆操纵臂的一侧并压装于所述上壳体的下部,其具有两个限位活动端和一个转动控制端,一个限位活动端是用于提供直线运动行程的直线槽定位端,另一个限位活动端是同时贯穿上壳体预留开槽和儿杆操纵臂曲线槽结构的导向滑柱,所述转动控制端是位于所述儿杆联动板下部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儿杆操纵臂处于解锁位置时能够由内开启机构抵接并驱动其转动,所述突出部在儿杆操纵臂处于锁止位置时远离内开启机构,从而使内开启机构失效;
所述直线槽定位端是套装于固定轴并可沿其转动或滑动的直线槽,其直线行程与所述上壳体预留的直线导槽的直线行程相同;
所述导向滑柱贯穿于所述上壳体预留开槽而后与所述儿杆操纵臂的曲线槽卡扣式连接;
所述上壳体预留开槽为角槽,其由能够容纳所述导向滑柱并提供直线行程的直槽,和能够容纳所述导向滑柱并提供转向行程的弯槽结合而成;
所述内开启机构采用的是由汽车侧门手柄在开门操作时旋转牵拉的内开启臂。
一种汽车侧门锁,包括锁闭机构、内开启机构、外开启机构和锁止/解锁机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在所述内开启机构和外开启机构之间设有上述儿童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其结构设计合理简捷,操作起来稳定可靠,在锁止状态时能够使内外开启机构之间失去结合,从而使内开启机构完全失效,其锁止结构不会因震动而产生松动易位,从而使儿童锁的功能更加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儿童锁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儿童锁相关功能结构爆炸图;
图3:锁止/解锁机构处于锁止/解锁位置和儿童锁处于解锁位置时的关系示意图;
图4:锁止/解锁机构处于解锁位置和儿童锁处于解锁位置状态时,操作内开启手柄打开车门时的关系示意图;
图5:锁止/解锁机构处于解锁位置和儿童锁处于锁止位置状态下,操作内开启手柄打开车门时的关系示意图;
图6:儿童锁处于锁止位置时,主要部件的放大斜视图;
图7:儿童锁处于解锁位置时,主要部件的放大前视图;
图8:儿童锁处于锁止位置时,主要部件的放大前视图;
图9:上壳体斜视图;
图10:儿杆操纵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图10的俯视图;
图12:儿杆联动板结构示意图;
图13:图12的俯视图;
在图中,1、锁口支架,2、安装底板,3、旋转卡板铆钉,4、旋转卡板,5、扭簧,6、垫圈,7、止动爪铆钉,8、止动爪,9、止动爪扭簧,10、锁止杠杆,11、锁止杠杆扭簧,12、下壳体,13、上壳体,13-1、直线导槽,13-2、预留开槽,14、儿杆操纵臂,14-1、活动安装端,14-2、外露操纵端,14-3、内部联动端,15、儿杆联动板,15-1、直线槽定位端,15-2、导向滑柱,15-3、突出部,16、内开启臂,17、外开启机构,A、儿童锁机构,B、锁闭机构,C、锁止/解锁机构,D、内开启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附图1-13对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作以下详细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配置在汽车侧门锁锁体内的内开启机构与外开启机构之间,通过锁止和解锁两种位置来控制所述内开启机构与所述外开启机构的脱离与结合,以实现其功能;
所述儿童锁结构包括:
具有预设直线运动行程的儿杆操纵臂14,以及由所述儿杆操纵臂14驱动以实现同步直线位移的儿杆联动板15;所述直线运动行程的两端分别设计为儿童锁的解锁位置和锁止位置;
当外力操纵儿杆操纵臂14使其同时推动儿杆联动板15至锁止位置时,所述内开启机构与所述儿杆联动板15脱离,使之无法间接将力传递至外开启机构,内开启操作失效;当外力操纵儿杆操纵臂14带动儿杆联动板15复位至解锁位置时,锁体的内开启机构所述儿杆联动板15结合,所述内开启机构通过所述儿杆联动板15间接的驱动外开启机构开锁,内开启操作恢复正常。
所述儿杆操纵臂14滑动安装于锁体上壳体预留的直线导槽13-1内,其具有嵌套于直线导槽13-1内周的活动安装端14-1,由外力推拉的外露操纵端14-2,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儿杆联动板15的内部联动端14-3;所述儿杆操纵臂14的活动安装端14-1为环形套结构,在所述环形套结构的外周包覆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位于所述儿杆操纵臂14活动安装端14-1与上壳体的直线导槽13-1之间,用于提供二者之间的摩擦阻力,以避免儿杆操纵臂14的松动脱落;所述儿杆操纵臂14的外露操纵端14-2为贯穿并伸出至汽车侧门的面板孔的操作手柄;所述儿杆操纵臂14的内部联动端14-3为能够连接所述儿杆联动板15并对其提供预定转向行程的曲线槽结构。
所述儿杆联动板15活动安装所述儿杆操纵臂14的一侧并压装于所述上壳体的下部,其具有两个限位活动端和一个转动控制端,一个限位活动端是用于提供直线运动行程的直线槽定位端15-1,另一个限位活动端是同时贯穿上壳体预留开槽13-2和儿杆操纵臂14曲线槽结构的导向滑柱15-2,所述转动控制端是位于所述儿杆联动板15下部的突出部15-3,所述突出部15-3在儿杆操纵臂14处于解锁位置时能够由内开启机构抵接并驱动其转动,所述突出部15-3在儿杆操纵臂14处于锁止位置时远离内开启机构,从而使内开启机构失效;所述直线槽定位端15-1是套装于固定轴并可沿其转动或滑动的直线槽,其直线行程与所述上壳体预留的直线导槽13-1的直线行程相同;所述导向滑柱15-2贯穿于所述上壳体预留开槽13-2而后与所述儿杆操纵臂14的曲线槽卡扣式连接;
所述上壳体预留开槽13-2为角槽,其由能够容纳所述导向滑柱15-2并提供直线行程的直槽,和能够容纳所述导向滑柱15-2并提供转向行程的弯槽结合而成;
所述内开启机构采用的是由汽车侧门手柄在开门操作时旋转牵拉的内开启臂16。所述外开启机构17采用的是由汽车门外手柄在开门操作时旋转牵拉的外开启臂。
实施例2
一种具有实施例1所述儿童锁结构的汽车侧门锁,其内部结构主要包含:
儿童锁机构A:儿杆操纵臂14,儿杆联动板15;
锁闭机构B:锁口支架1,安装底板2,旋转卡板铆钉3,旋转卡板4,旋转卡板扭簧5,垫圈6,止动爪铆钉7,止动爪8,止动爪扭簧9;
锁止/解锁机构C:锁止杠杆10,锁止杠杆扭簧11,下壳体12,上壳体13;
内开启机构D:内开启臂16,所述内开启臂由下壳体12枢转地支撑,并且内开启臂16能随着内侧门手柄的开门操作旋转;
其他机构:外开启机构17;
儿童锁解锁位置:儿杆操纵臂14处于解锁位置,允许儿杆联动板15与内开启臂16一起旋转,从而将内开启臂16的旋转传递到所述外开启机构17;
儿童锁锁止位置:儿杆操纵臂14处于锁止位置,不允许儿杆联动板15与内开启臂16一起旋转,从而内开启臂16的旋转不能传递到所述外开启机构17。
以下为其安装结构详细说明:
锁闭机构部分:旋转卡板铆钉3与止动爪铆钉7分别插入锁扣支架的两个安装孔内,并各自漏出一台阶轴,两个垫圈6分别插入旋转卡板铆钉3与止动爪铆钉7的台阶轴内,并铆接,使锁口支架1与旋转卡板铆钉3、止动爪铆钉7、垫圈6成为一体;旋转卡板扭簧5穿于锁口支架1上一凸起轴上并被旋转卡板铆钉3压在下方防止脱出,旋转卡板扭簧5一端与旋转卡板4相连,一端与锁口支架1相抵;旋转卡板4穿于旋转卡板铆钉3一台阶轴上,并在旋转卡板扭簧5的作用下绕旋转卡板铆钉3顺畅转动到开启位置;止动爪扭簧9穿于锁口支架1上一凸起轴上,止动爪扭簧9一端与止动爪8相抵,一端与锁口支架1相抵;止动爪8穿于止动爪铆钉7一台阶轴上,并在止动爪扭簧9的作用下绕止动爪铆钉7顺畅转动到锁闭位置;安装底板2上两孔分别穿入旋转卡板铆钉3与止动爪铆钉7的两个台阶轴内并铆接,使锁口支架1,安装底板2,旋转卡板铆钉3,旋转卡板4,旋转卡板扭簧5,垫圈6,止动爪铆钉7,止动爪8,止动爪扭簧9成为一体;旋转卡板4与止动爪8相啮合,可与相匹配锁扣锁紧,并具有全锁、半锁、全开三种位置状态;
锁止/解锁机构部分:锁止杠杆扭簧11穿于下壳体12一凸起结构上,一端抵在下壳体12另一凸起限位结构,另一端靠在下壳体12盒体凸起结构边缘;锁止杠杆10上的孔穿于下壳体12一凸起轴上,锁止杠杆10的一凸起结构卡在下壳体12盒体凸起结构凹槽中,同时与下壳体12和锁止杠杆扭簧11接触并被夹在中间,可以沿着锁止杠杆扭簧11折成的V型形状滑动,并获得锁止/解锁两种状态位置;锁止杠杆10在锁止位置可以使外开启机构17与锁闭机构脱离,此时外开启机构17打不开锁;锁止杠杆10在解锁位置可以使外开启机构17与锁闭机构结合,此时外开启机构17可以打开锁;上壳体13扣在下壳体12上,并将锁止杠杆10夹在中间;
儿童锁机构部分:儿杆操纵臂14通过其自身的弹性体与上壳体13弹性的连接,儿杆操纵臂14可以在上壳体13的直线导槽13-1内滑动,儿杆联动板15的直线槽定位端15-1固定于锁止杠杆10和上壳体13之间,儿杆联动板15的直线槽定位端15-1被下壳体12的轴贯穿,儿杆联动板15可绕此轴滑动和转动,儿杆联动板15的另一端通过导向滑柱15-2与儿杆操纵臂14的内部联动端14-3卡扣式连接,此连接部位处于上壳体13的预留开槽13-2中,儿杆操纵臂14和儿杆联动板15的滑动和转动都处于此预留开槽中,儿杆操纵臂14内部联动端14-3的曲线槽结构将引导儿杆联动板15的转动位置;
此时将以上几个机构进行结合,便组成具有儿童锁结构的汽车侧门锁。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主要原理是利用儿杆操纵臂的滑动,推动儿杆联动板运动,使儿杆联动板与内外开启机构脱离结合,使儿童锁处于锁止位置,当操作内开启臂进行开启动作,因与儿杆联动板脱离结合,从而内开启臂的旋转不能传递到所述外开启机构,内开启操作失效,实现儿童锁功能。当儿杆操纵臂复位,儿杆联动板被拉回到可以转动的位置,使儿杆联动板与内外开启机构重新结合,使儿童锁处于解锁位置,当正常操作内开启臂,因与儿杆联动板重新结合,从而内开启臂的旋转可以传递到所述外开启机构,恢复门锁开启功能。总体上讲就是在儿童锁处于锁止状态时,内开启功能失效,从设计原理上实现内开启臂与解锁机构的脱离,保证汽车后排儿童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儿杆操纵臂、儿杆联动板、下壳体、上壳体和内外开启机构等零件之间的配合,实现儿童锁功能,可以有效地防止后排儿童在不小心触动车内开启手柄的情况下,打开后车门,导致危险事故的发生。

Claims (6)

1.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配置在汽车侧门锁锁体内的内开启机构与外开启机构之间,通过锁止和解锁两种位置来控制所述内开启机构与所述外开启机构的脱离与结合,以实现其功能;
特征在于,其包括:
具有预设直线运动行程的儿杆操纵臂,以及由所述儿杆操纵臂驱动以实现同步直线位移的儿杆联动板;所述直线运动行程的两端分别设计为儿童锁的解锁位置和锁止位置;
当外力操纵儿杆操纵臂使其同时推动儿杆联动板至锁止位置时,所述内开启机构与所述儿杆联动板脱离,使之无法间接将力传递至外开启机构,内开启操作失效;当外力操纵儿杆操纵臂带动儿杆联动板复位至解锁位置时,锁体的内开启机构与所述儿杆联动板结合,所述内开启机构通过所述儿杆联动板间接的驱动外开启机构开锁,内开启操作恢复正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儿杆操纵臂滑动安装于锁体上壳体预留的直线导槽内,其具有嵌套于直线导槽内周的活动安装端,由外力推拉的外露操纵端,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儿杆联动板的内部联动端;所述活动安装端外周包覆有弹体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儿杆操纵臂的活动安装端为环形套结构,在所述环形套结构的外周包覆有弹性体,所述弹性体位于所述儿杆操纵臂活动安装端与上壳体的直线导槽之间,用于提供二者之间的摩擦阻力,以避免儿杆操纵臂的松动脱落;所述弹性体的位置及厚度大小的设计应满足二者之间的摩擦阻力;
所述儿杆操纵臂的外露操纵端为贯穿并伸出至汽车侧门的面板孔的操作手柄;
所述儿杆操纵臂的内部联动端为能够连接所述儿杆联动板并对其提供预定转向行程的曲线槽结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儿杆联动板活动安装所述儿杆操纵臂的一侧并压装于所述上壳体的下部,其具有两个限位活动端和一个转动控制端,一个限位活动端是用于提供直线运动行程的直线槽定位端,另一个限位活动端是同时贯穿上壳体预留开槽和儿杆操纵臂曲线槽结构的导向滑柱,所述转动控制端是位于所述儿杆联动板下部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在儿杆操纵臂处于解锁位置时能够由内开启机构抵接并驱动其转动,所述突出部在儿杆操纵臂处于锁止位置时远离内开启机构,从而使内开启机构失效;
所述直线槽定位端是套装于固定轴并可沿其转动或滑动的直线槽,其直线行程与所述上壳体预留的直线导槽的直线行程相同;
所述导向滑柱贯穿于所述上壳体预留开槽而后与所述儿杆操纵臂的曲线槽卡扣式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壳体预留开槽为角槽,其由能够容纳所述导向滑柱并提供直线行程的直槽,和能够容纳所述导向滑柱并提供转向行程的弯槽结合而成。
6.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5任一权利要求所述儿童锁结构的汽车侧门锁。
CN201620321492.9U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91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21492.9U CN205591696U (zh)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321492.9U CN205591696U (zh)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91696U true CN205591696U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343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321492.9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91696U (zh) 2016-04-18 2016-04-18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9169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5780A (zh) * 2016-04-18 2016-07-06 烟台三环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
CN106884584A (zh) * 2017-05-03 2017-06-2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儿童锁的滑移门内开装置及其开闭锁方法
CN106996227A (zh) * 2017-05-03 2017-08-0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儿童锁的后侧铰接门锁装置及其开闭锁方法
CN107023230A (zh) * 2017-05-03 2017-08-0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儿童锁的后侧门锁装置及其开闭锁方法
CN107489319A (zh) * 2017-10-09 2017-12-19 烟台三环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机械双操纵锁止解锁机构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5780A (zh) * 2016-04-18 2016-07-06 烟台三环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
CN106884584A (zh) * 2017-05-03 2017-06-2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儿童锁的滑移门内开装置及其开闭锁方法
CN106996227A (zh) * 2017-05-03 2017-08-01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儿童锁的后侧铰接门锁装置及其开闭锁方法
CN107023230A (zh) * 2017-05-03 2017-08-08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儿童锁的后侧门锁装置及其开闭锁方法
CN107489319A (zh) * 2017-10-09 2017-12-19 烟台三环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动机械双操纵锁止解锁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91696U (zh)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
CN105735780A (zh) 一种汽车侧门锁的儿童锁结构
CN101802330B (zh) 车辆用门锁装置
US9366063B2 (en) Motor vehicle lock
JP5281159B2 (ja) 車両用安全装置を備えるハンドル
BR112012024216A2 (pt) dispositivo de trava de porta de veículo
EP3140479B1 (en) Closure and latching mechanisms
US9033396B2 (en) Door opening preventing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US8894104B2 (en) Door closer device
WO2009123802A1 (en) Delay apparatus for opening of vehicle door
US20150197964A1 (en) Latch release device for vehicle door
CN204279251U (zh) 一种双轨迹滑动储物盒
US20200102772A1 (en) Vehicle door latch device
ITRM20100498A1 (it) Sistema per l apertura di un portello, in particolare per il portello di un elettrodomestico.
US20150191944A1 (en) Latch release device for vehicle door
BR112016018404B1 (pt) Mecanismo de destravamento para uma trava de porta traseira de automóvel, e automóvel
CN102605992B (zh) 车辆门把手装置及车辆
CN105696877A (zh) 用于车辆的门锁机构
US11326373B2 (en) Motor vehicle door lock
CN106315363A (zh) 一种电梯轿厢顶用安全窗装置
CN105822154B (zh) 一种平面运动的双拉门锁
US20180126824A1 (en) Air vent for a motor vehicle
CN207686458U (zh) 一种门锁组件以及洗碗机
KR20120043993A (ko) 개량된 차일드락 구조를 갖는 자동차용 리어 도어래치
CN103082854B (zh) 一种压力锅锅盖扣合装置和一种压力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Fu Weinuo

Inventor after: Wang Jianwei

Inventor after: Zhang Zhenhai

Inventor after: Wang Jinglei

Inventor after: Cui Zhiwei

Inventor after: Wu Xiancong

Inventor after: Liao Kexin

Inventor after: Guo Shengjie

Inventor after: Guo Jianrui

Inventor after: Zhang Chuankun

Inventor before: Fu Weinuo

Inventor before: Wang Jianwei

Inventor before: Zhang Zhenhai

Inventor before: Wang Jinglei

Inventor before: Cui Zhiwei

Inventor before: Quan Yingtao

Inventor before: Liao Kexin

Inventor before: Guo Shengjie

Inventor before: Guo Jianrui

Inventor before: Zhang Chuanku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64000 Yantai Province, Zhifu District, Southwest Road, No. 47, No.

Patentee after: Yantai Yilin group Limited by Share Ltd

Address before: 264000 Yantai Province, Zhifu District, Southwest Road, No. 47, No.

Patentee before: Yantai Sanhuan Lock Industry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8082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