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590866U -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590866U
CN205590866U CN201620400089.5U CN201620400089U CN205590866U CN 205590866 U CN205590866 U CN 205590866U CN 201620400089 U CN201620400089 U CN 201620400089U CN 205590866 U CN205590866 U CN 2055908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fabric
warp
weft yarn
middle level
fab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2040008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田驰
周炳明
冯玉
张士龙
郑晓霞
李笑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scape Silk Product Co Ltd Is Adopted In Liaoning
Original Assignee
Escape Silk Product Co Ltd Is Adopted In Liaon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scape Silk Product Co Ltd Is Adopted In Liaoning filed Critical Escape Silk Product Co Ltd Is Adopted In Liaoning
Priority to CN20162040008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5908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5908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590866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层基布织物,由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下层基布交织而成,所述的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织造时进行圈/绒转换,在上层基布的下面、中层基布的上下两面、下层基布的上面形成圈组织或绒组织,所述圈组织由圈绒经纱在上层基布的下侧,中层基布的上侧和下侧,下层基布的上侧,通过长打纬、短打纬的方式织造而成,所述绒组织由圈绒经纱在上层基布、中层基布、下层基布之间不断往返联结经二次分割割绒而成,该三层基布织物经二次割绒后就可以得到上层为单面提花圈绒、中层为双面提花圈绒、下层为单面提花圈绒的一组圈绒织物。

Description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层基布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尤其是一种经二次割绒后形成上层为单面双色提花圈绒、中层为双面双色提花圈绒、下层为单面双色提花圈绒的三层基布织物及其织造方法,属纺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单面圈绒织物,除割圈毛巾外,在不用筒子架织造的情况下只是一种颜色。CN102534950B公开了一种双面圈绒织物及其制造方法,该双面圈绒织物织造能够在不用筒子架情况下在同一面上织造既具有圈又具有绒,并且可以形成图案的双面圈绒织物,这种双面圈绒织物只是一种颜色,而且织造复杂,还需要拉纬才能形成,更是费工费料。 CN103911746B公开了公开了一种圈绒织物,在不用筒子架的情况下织造,该圈绒织物的毛圈与丝绒可以组合变换形成提花图案,既有毛圈的粗犷豪放,又有丝绒的雍容华贵;采用该方法可以生产出圈绒共存一层基布的单面提花圈绒织物,该织造方法简易、织造成本低,所生产出的圈绒织物质量好,但是,这种圈绒织物也只是一种颜色,要将这种圈绒织物改造成双色提花圈绒织物,在不用筒子架织造的情况下就需要双倍的绒经,而这多一倍的绒经,到最后还要设法去掉,费工费料,在这种形式下,人们希望要能有胜过割圈绒毛巾,却要织造方便的单面双色圈绒和双面双色圈绒织物诞生,以满足市场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三层基布织物及其织造方法,该三层基布织物经二次割绒后就可以得到上层为单面提花圈绒、中层为双面提花圈绒、下层为单面提花圈绒的一组圈绒织物,织造效率高,生产成本低。
解决技术问题所以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三层基布织物,由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下层基布交织而成,所述三层基布织物经二次分割割绒得到上层为单面圈绒织物,中层为双面圈绒织物,下层为单面圈绒织物,所述的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织造时进行圈/绒转换,在上层基布的下面、中层基布的上下两面、下层基布的上面形成圈组织或绒组织,所述圈组织由圈绒经纱在上层基布的下侧,中层基布的上侧和下侧,下层基布的上侧,通过长打纬、短打纬的方式织造而成,所述绒组织由圈绒经纱在上层基布、中层基布、下层基布之间不断往返联结经二次分割割绒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的三层基布织物由两种颜色的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织造而成,织造上层基布与中层基布之间的圈绒经纱为一种颜色,织造中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的圈绒经纱为另一种颜色,两种颜色的圈绒经纱在织造时可以互相转换,在上层基布的下面,中层基布的上面和下面,下层基布的上面形成两种颜色的圈组织或绒组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圈绒经纱在上层基布与中层基布之间、中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进行圈/绒转换织造,在上层基布下面与下层基布上面、中层基布的两面形成镜面对称圈绒结构。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的织造方法,所述三层基布织物由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下层基布交织而成,在一个织造单元内:
所述的圈绒经纱是由一种颜色的第一圈绒经纱、第三圈绒经纱及另一种颜色的第二圈绒经纱、第四圈绒经纱组成;
所述的上层基布是由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和上层第一基布纬纱、上层第二基布纬纱、上层第三基布纬纱、上层第四基布纬纱、上层第五基布纬纱、上层第六基布纬纱、上层第七基布纬纱、上层第八基布纬纱、上层第九基布纬纱、上层第十基布纬纱、上层第十一基布纬纱、上层第十二基布纬纱互相交织而成;
所述的中层基布是由中层基布第一经纱、中层基布第二经纱和中层第一基布纬纱、中层第二基布纬纱、中层第三基布纬纱、中层第四基布纬纱、中层第五基布纬纱、中层第六基布纬纱、中层第七基布纬纱、中层第八基布纬纱、中层第九基布纬纱、中层第十基布纬纱、中层第十一基布纬纱、中层第十二基布纬纱互相交织而成;
所述的下层基布是由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二经纱和下层第一基布纬纱、下层第二基布纬纱、下层第三基布纬纱、下层第四基布纬纱、下层第五基布纬纱、下层第六基布纬纱、下层第七基布纬纱、下层第八基布纬纱、下层第九基布纬纱、下层第十基布纬纱、下层第十一基布纬纱、下层第十二基布纬纱互相交织而成。
作为本织造方法的改进:串综插筘方法为:将第一圈绒经纱,第三圈绒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四圈绒经纱,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中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中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二经纱共10根串入同一筘齿内;
打纬方法为:按三十六梭打纬为一个单元大循环,按短打纬、短打纬、长打纬的顺序,每三次打纬为一小循环的起毛圈方式进行打纬,往复打纬共12次完成一个单元大循环进行织造;
投纬顺序为:按三梭织上层、三梭织中层、三梭织下层,再三梭织下层、三梭织中层、三梭织上层,再然后再三梭织上层、三梭织中层、三梭织下层,最后三梭织下层,三梭织中层,三梭织上层,共三十六梭为一个循环结束,进行织造。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三层基布织物,由于采用了所述三层基布织物由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下层基布交织而成,通过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织造时进行圈/绒转换,在上层基布的下面、中层基布的上下两面、下层基布的上面形成圈组织或绒组织,使本实用新型的三层基布织物经二次分割割绒得到上层为单面提花圈绒织物,中层为双面提花圈绒织物,下层为单面提花圈绒织物,一次织造就能获得三片圈绒织物,织造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由于采用了所述的三层基布织物由两种颜色的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织造而成,织造上层基布与中层基布之间的圈绒经纱为一种颜色,织造中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的圈绒经纱为另一种颜色,两种颜色的圈绒经纱在织造时互相转换,在上层基布的下面,中层基布的上面和下面,下层基布的上面形成两种颜色的圈组织或绒组织的技术特征,使本实用新型的三层基布织物经二次分割割绒后就可以得到上层为单面双色提花圈绒织物、中层为双面双色提花圈绒织物、下层为单面双色提花圈绒织物的一组圈绒织物,克服了现有技术生产双色圈绒织物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下、绒经浪费严重的缺陷,提升了圈绒织物的品质;由于采用了所述圈绒经纱在上层基布与中层基布之间、中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进行圈/绒转换织造,在上层基布下面与下层基布上面、中层基布的两面形成非对称圈绒结构的技术特征,使本实用新型的三层基布织物经二次分割割绒后获得的圈绒织物样式、图案更丰富,填补了市场空白,满足了人们对高档圈绒织物的需求。本三层基布织物的织造方法由于采用了所述三层基布织物由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下层基布交织而成,在一个织造单元内设置两种颜色的四根绒经,每层基布由两根经纱与十二根纬纱进行长打纬短打纬以及提综打纬织造的技术方案,使本方法可以织造出具有二种颜色圈绒组织的三层基布织物,织造过程无需筒子架和拉纬处理,不会浪费绒经,所以织出的三层基布织物经二次分割割绒后可以获得两片单面双色提花圈绒织物和一片双面双色提花圈绒织物;由于合理地限定了串综插筘方法、打纬方法、投纬顺序及循环梭数,使本方法可以方便地在一个循环内完成圈绒经纱圈/绒转换、颜色转换、织造位置转换,从而根据图案的要求织造出各种三层基布织物,分割成各种样式和图案的双色提花圈绒织物。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三层基布织物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三层基布织物的经向剖示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三层基布织物织造时,上层织物的下侧、中层织物的上侧和下侧、下层织物的上侧均为毛圈时的组织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三层基布织物织造时,上层织物的下侧、中层织物的上侧和下侧、下层织物的上侧均为丝绒时的组织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三层基布织物织造时,上层织物的下侧、中层织物的上侧和下侧、下层织物的上侧均由毛圈转为丝绒时的组织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三层基布织物织造时,上层织物的下侧、中层织物的上侧和下侧、下层织物的上侧均由丝绒转为毛圈时的组织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三层基布织物织造时,上层织物的下侧、中层织物的上侧的丝绒绒经和中层织物的下侧、下层织物的上侧的丝绒绒经对调时的组织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三层基布织物织造时,上层织物的下侧、中层织物的上侧的毛圈和中层织物的下侧、下层织物的上侧的毛圈绒经纱对调时的组织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三层基布织物织造时,上层织物的下侧、中层织物的上侧的丝绒绒经和中层织物的下侧、下层织物的上侧的毛圈圈经对调的组织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三层基布织物织造时,上层织物的下侧、中层织物的上侧的毛圈经纱和中层织物的下侧、下层织物的上侧的丝绒绒经对调时的组织结构图。
图中:
A为上层基布、B为中层基布、C为下层基布、D为绒组织、E为圈组织;
F为分割后的上层单面圈绒织物、G为分割后的中层双面圈绒织物、H为分割后的下层单面圈绒织物;
J 1为上层基布第一经纱,J 2为上层基布第二经纱、
W 1为上层第一基布纬纱、W 2为上层第二基布纬纱、W 3为上层第三基布纬纱、W 4为上层第四基布纬纱、W 5为上层第五基布纬纱、W 6为上层第六基布纬纱、W 7为上层第七基布纬纱、W 8为上层第八基布纬纱、W 9为上层第九基布纬纱、W 10为上层第十基布纬纱、W 11为上层第十一基布纬纱、W 12为上层第十二基布纬纱;
J 1为中层基布第一经纱,J 2为中层基布第二经纱、
W 1为中层第一基布纬纱、W 2为中层第二基布纬纱、W 3为中层第三基布纬纱、W 4为中层第四基布纬纱、W 5为中层第五基布纬纱、W 6为中层第六基布纬纱、W 7为中层第七基布纬纱、W 8为中层第八基布纬纱、W 9为中层第九基布纬纱、W 10为中层第十基布纬纱、W 11为中层第十一基布纬纱、W 12为中层第十二基布纬纱;
J 1为下层基布第一经纱,J 2为下层基布第二经纱、
W 1为下层第一基布纬纱、W 2为下层第二基布纬纱、W 3为下层第三基布纬纱、W 4为下层第四基布纬纱、W 5为下层第五基布纬纱、W 6为下层第六基布纬纱、W 7为下层第七基布纬纱、W 8为下层第八基布纬纱、W 9为下层第九基布纬纱、W 10为下层第十基布纬纱、W 11为下层第十一基布纬纱、W 12为下层第十二基布纬纱;
QR1为第一圈绒经纱,QR3为第三圈绒经纱,QR2为第二圈绒经纱,QR4为第四圈绒经纱。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三层基布织物,由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A、中层基布B、下层基布C交织而成,所述三层基布织物经二次分割割绒得到上层为单面圈绒织物F,中层为双面圈绒织物G,下层为单面圈绒织物H,所述的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织造时进行圈/绒转换,在上层基布的下面、中层基布的上下两面、下层基布的上面形成圈组织E或绒组织D,所述圈组织由圈绒经纱在上层基布的下侧,中层基布的上侧和下侧,下层基布的上侧,通过公知的长打纬、短打纬的方式织造而成,所述绒组织由圈绒经纱在上层基布、中层基布、下层基布之间不断往返联结而成。
所述的三层基布织物由两种颜色的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织造而成,当织造上层基布与中层基布之间的圈绒经纱为一种颜色时,织造中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的圈绒经纱为另一种颜色,两种颜色的圈绒经纱在织造时互相转换,在上层基布的下面,中层基布的上面和下面,下层基布的上面形成两种颜色的圈组织或绒组织。
所述圈绒经纱在上层基布与中层基布之间、中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进行圈/绒转换织造,在上层基布下面与下层基布上面、中层基布的两面形成镜面对称圈绒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三层基布织物的织造方法,所述三层基布织物由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下层基布交织而成。
下面以采用两种颜色的圈绒经纱织造具有两种颜色的绒组织或圈组织的三层基布织物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三层基布织物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在一个织造单元内:
所述的圈绒经纱是由一种颜色的第一圈绒经纱QR1、第三圈绒经纱QR3及另一种颜色的第二圈绒经纱QR2、第四圈绒经纱QR4组成;
所述的上层基布是由上层基布第一经纱J 1、上层基布第二经纱J 2和上层第一基布纬纱W 1、上层第二基布纬纱W 2、上层第三基布纬纱W 3、上层第四基布纬纱W 4、上层第五基布纬纱W 5、上层第六基布纬纱W 6、上层第七基布纬纱W 7、上层第八基布纬纱W 8、上层第九基布纬纱W 9、上层第十基布纬纱W 10、上层第十一基布纬纱W 11、上层第十二基布纬纱W 12互相交织而成;
所述的中层基布是由中层基布第一经纱J 1、中层基布第二经纱J 2和中层第一基布纬纱W 1、中层第二基布纬纱W 2、中层第三基布纬纱W 3、中层第四基布纬纱W 4、中层第五基布纬纱W 5、中层第六基布纬纱W 6、中层第七基布纬纱W 7、中层第八基布纬纱W 8、中层第九基布纬纱W 9、中层第十基布纬纱W 10、中层第十一基布纬纱W 11、中层第十二基布纬纱W 12互相交织而成;
所述的下层基布是由下层基布第一经纱J 1、下层基布第二经纱J 2和下层第一基布纬纱W 1、下层第二基布纬纱W 2、下层第三基布纬纱W 3、下层第四基布纬纱W 4、下层第五基布纬纱W 5、下层第六基布纬纱W 6、下层第七基布纬纱W 7、下层第八基布纬纱W 8、下层第九基布纬纱W 9、下层第十基布纬纱W 10、下层第十一基布纬纱W 11、下层第十二基布纬纱W 12互相交织而成。
串综插筘方法为:将第一圈绒经纱,第三圈绒经纱,第二圈绒经纱,第四圈绒经纱,上层基布第一经纱,中层基布第一经纱,下层基布第一经纱,上层基布第二经纱,中层基布第二经纱,下层基布第二经纱共10根串入同一筘齿内;
打纬方法为:按三十六梭打纬为一个单元大循环,按短打纬、短打纬、长打纬的顺序,每三次打纬为一小循环的起毛圈方式进行打纬,往复打纬共12次完成一个单元大循环进行织造;
投纬顺序为:按三梭织上层、三梭织中层、三梭织下层,再三梭织下层、三梭织中层、三梭织上层,再然后再三梭织上层、三梭织中层、三梭织下层,最后三梭织下层,三梭织中层,三梭织上层,共三十六梭为一个循环结束,进行织造。
本实用新型的三层基布织物共有八种形状的状态,分别是:当上层的下侧,中层的上侧和下侧,下层的上侧均为毛圈时;当上层的下侧,中层的上侧和下侧,下层的上侧均为丝绒时;当上层的下侧,中层的上侧和下侧,下层的上侧由毛圈转为丝绒时;当上层的下侧,中层的上侧和下侧,下层的上侧由丝绒转为毛圈时;当上层的下侧,中层的上侧的丝绒,和中层的下侧,下层的上侧的丝绒绒经(颜色)对调时;当上层的下侧,中层的上侧的毛圈和中层的下侧,下层的上侧的毛圈圈经(颜色)对调时;当上层的下侧,中层的上侧的丝绒,和中层的下侧,下层的上侧的毛圈圈经(颜色)对调时;当上层的下侧,中层的上侧的毛圈,和中层的下侧,下层的上侧的丝绒绒经(颜色)对调时。
下面对上述八种形状的状态的三层基布织物的织造方法作详细说明。
(1)如图2所示,当上层的下侧,中层的上侧和下侧,下层的上侧均为毛圈时,织造情况见表一。
第一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梭织上层,将J 2、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四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五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六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七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八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
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九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 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 、J 2、QR1、QR3、QR2、 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一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 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二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四梭织中层,J 1、J 2、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五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六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4 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七梭织上层,将J 2 、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八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6 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九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梭织上层,将J 2、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一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二梭织中层,将J 1、 J 2、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2 、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四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五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六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七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 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八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九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三十一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二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三十四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五梭织上层,将J 1、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六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2)如图3所示,当上层的下侧,中层的上侧和下侧,下层的上侧均为丝绒时,织造情况见表二。
第一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梭,织上层,将J 1、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四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五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六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七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八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九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一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二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四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五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六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七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八梭,织上层,将J 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九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一梭,织上层,将J 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二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四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五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六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七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八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九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三十一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二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三十四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五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六梭,织上层,将J 1、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3)如图4所示,当上层的下侧,中层的上侧和下侧,下层的上侧由毛圈转为丝绒时,织造情况见表三。
第一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梭,织上层,将J 2、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梭,织上层,将J 1、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四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五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六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七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八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九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一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二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四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五梭,织中层,将J 1、J 1、 J 2、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六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七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八梭,织上层,将J 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九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一梭,织上层,将J 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二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四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五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六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七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八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九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三十一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二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三十四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五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六梭,织上层,将J 1、 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4)如图5所示,当上层的下侧,中层的上侧和下侧,下层的上侧由丝绒转为毛圈时,织造情况见表四。
第一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梭,织上层,将J 1、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四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五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六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七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八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九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一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二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四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五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六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七梭,织上层,将J 2、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八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九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梭,织上层,将J 2、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一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二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四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五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六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七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八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九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三十一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二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三十四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五梭,织上层,将J 1、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六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5)如图6所示,当上层的下侧,中层的上侧的丝绒,和中层的下侧,下层的上侧的丝绒绒经对调时,织造情况见表五。
第一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梭,织上层,将J 2、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四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五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六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七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八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九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一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二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2 、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四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五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六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七梭,织上层,将J 2、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八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九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梭,织上层,将J 2、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一梭,织上层,将J 1、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二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四梭,织中层,将J 1、J 1、 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五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六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七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八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九梭,织下层,将J上1、J中1、J下1、J上2、J中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三十一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二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三十四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五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六梭,织中层,将J 1、 QR2 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6)如图7所示,当上层的下侧,中层的上侧的毛圈和中层的下侧,下层的上侧的毛圈圈经对调时,织造情况见表六。
第一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梭,织上层,将J 2、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梭,织上层,将J 1、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四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五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六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七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八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九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一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二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 、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1、 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四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五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六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七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八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九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一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二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四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五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六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七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2 、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八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九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三十一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二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三十四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五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六梭,织上层,将J 1、 QR2 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7)如图8所示,当上层的下侧、中层的上侧的丝绒,和中层的下侧、下层的上侧的毛圈圈经对调时,织造情况见表七。
第一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梭,织上层,将J 1、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四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五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六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七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八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九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一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二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 、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四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五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六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七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八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九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一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二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四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五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六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七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 、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八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九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三十一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二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三十四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五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六梭,织上层,将J 1、 QR2 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8)如图9所示,当上层的下侧,中层的上侧的毛圈,和中层的下侧,下层的上侧的丝绒绒经对调时,织造情况见表八。
第一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梭,织上层,将J 2、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四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五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六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1、QR3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七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2, 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八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2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九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3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一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二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2 、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四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五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六梭,织上层,将J 1地经纱往上提,将W 4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七梭,织上层,将J 2、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5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十八梭,织上层,将J 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6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十九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梭,织上层,将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一梭,织上层,将J 1、QR1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二梭,织中层,将J 1、J 2、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四梭,织中层,将J 1、J 1、 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五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7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六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8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七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3、 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9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二十八梭,织下层,将J 1、J 1、J 2、J 2、J 2、QR1、QR3、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二十九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梭,织下层,将J 1、J 1、J 1、J 2、J 2、QR1、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三十一梭,织中层,将J 1、J 2、J 2 、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二梭,织中层,将J 1、J 1、J 2、QR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三梭,织中层,将J 1、J 1、J 2、 QR2、QR4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第三十四梭,织上层,将J 2地经纱往上提,将W 10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五梭,织上层,将J 1、QR2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1地纬纱投入,进行短打纬织造;
第三十六梭,织上层,将J 1、 QR2 地经纱和绒经纱往上提,将W 12地纬纱投入,进行长打纬织造。

Claims (3)

1.一种三层基布织物,由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下层基布交织而成,其特征是:所述三层基布织物经二次分割割绒得到上层为单面圈绒织物,中层为双面圈绒织物,下层为单面圈绒织物,所述的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织造时进行圈/绒转换,在上层基布的下面、中层基布的上下两面、下层基布的上面形成圈组织或绒组织,所述圈组织由圈绒经纱在上层基布的下侧,中层基布的上侧和下侧,下层基布的上侧,通过长打纬、短打纬的方式织造而成,所述绒组织由圈绒经纱在上层基布、中层基布、下层基布之间不断往返联结经二次分割割绒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层基布织物,其特征是:所述的三层基布织物由两种颜色的圈绒经纱与上层基布、中层基布和下层基布织造而成,织造上层基布与中层基布之间的圈绒经纱为一种颜色,织造中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的圈绒经纱为另一种颜色,两种颜色的圈绒经纱在织造时可以互相转换,在上层基布的下面,中层基布的上面和下面,下层基布的上面形成两种颜色的圈组织或绒组织。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三层基布织物,其特征是:所述圈绒经纱在上层基布与中层基布之间、中层基布与下层基布之间进行圈/绒转换织造,在上层基布下面与下层基布上面、中层基布的两面形成镜面对称圈绒结构。
CN201620400089.5U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908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00089.5U CN205590866U (zh)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20400089.5U CN205590866U (zh)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590866U true CN205590866U (zh) 2016-09-21

Family

ID=569339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20400089.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5590866U (zh) 2016-05-06 2016-05-06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59086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4764A (zh) * 2016-05-06 2016-07-06 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5182081A (zh) * 2022-08-01 2022-10-14 浙江力佳隆毛刷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条刷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滚刷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34764A (zh) * 2016-05-06 2016-07-06 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5734764B (zh) * 2016-05-06 2017-05-17 辽宁采逸野蚕丝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5182081A (zh) * 2022-08-01 2022-10-14 浙江力佳隆毛刷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条刷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滚刷
CN115182081B (zh) * 2022-08-01 2024-01-26 浙江力佳隆毛刷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条刷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滚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34764B (zh)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5420908B (zh) 一种高密度抗倒毛拉舍尔毛毯的生产方法
CN101265632B (zh) 剪花布的制造方法
CN109825930B (zh) 一种局部起圈凹凸小提花面料的设计方法与织造工艺
CN203807659U (zh) 一种圈绒织物
CN205590866U (zh) 一种三层基布织物
CN103911747B (zh)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5002623A (zh) 具有交叉封闭结构的双层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12267191A (zh) 一种可以双色阴影的提花组合丝绒及其织造方法
CN110295449B (zh) 一种双面倒顺提花毛圈布及其织造方法
CN103911746B (zh) 一种圈绒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8532094B (zh) 一种毛巾组织及其织造工艺
CN109440267B (zh) 一种高低毛隐纬缎档组织毛巾及其织造工艺
CN107151851B (zh) 一种仿贴布绣花缎档毛巾及其织造工艺
CN203807660U (zh) 一面毛圈一面丝绒的双色提花织物
CN105951267B (zh) 一种小方块双面毛呢面料及其生产方法
WO2020253562A1 (zh) 一种仿毛面料的制作方法
CN105734765B (zh) 一种双色提花三层基布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101956280A (zh) 双面凹凸丝绒及其制造方法
CN204898216U (zh) 一种采用接结纬接结组织结构的仿绗缝效果双层提花织物
CN208717497U (zh) 一种多色渐变装饰布
CN205590867U (zh) 一种双色提花三层基布织物
CN201206185Y (zh) 剪花布
CN105420892B (zh) 一种四层起毛圈毛巾织物及其制备方法
CN221480214U (zh) 一种涤纶提花面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