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88938U - 用于机动车的暖风和通风或空调设备的空气排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机动车的暖风和通风或空调设备的空气排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88938U CN205588938U CN201620319842.8U CN201620319842U CN205588938U CN 205588938 U CN205588938 U CN 205588938U CN 201620319842 U CN201620319842 U CN 201620319842U CN 205588938 U CN205588938 U CN 20558893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nozzle insert
- unit
- operating
- removal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1/3414—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 B60H1/3428—Nozzles; Air-diffusers with means for adjusting the air stream direction using a set of pivoting shutters and a pivoting fram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H—ARRANGEMENTS OF HEATING, COOLING, VENTILATING OR OTHER AIR-TREAT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SSENGER OR GOODS SPACES OF VEHICLES
- B60H1/00—Heating, cooling or ventilating [HVAC] devices
- B60H1/34—Nozzles; Air-diffusers
- B60H2001/3471—Details of actua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暖风和通风或空调设备的空气排出装置,其包括与送风道(12,21)连接的具有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13)的喷嘴壳体(11)和支承在喷嘴壳体11内的设置有排风缝隙(8)的喷嘴插件(5,15,19,22,26)。此外,空气排出装置包括用于控制机动车的功能的操作单元(9,17,28),该操作单元可以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操作单元(9,17,28)在使用位置中在空气排出口(13)的区域内是可以接近的并且在非使用位置中收纳在喷嘴壳体(11)内。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方法改进的空气排出装置,利用该空气排出装置用于在机动车的轿厢内配置显示元件和/或操作元件的空间问题得以解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根据如下所述的、用于机动车的暖风和通风或空调设备的空气排出装置,其包括与送风道连接的具有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的喷嘴壳体和支承在喷嘴壳体内的设置有排风缝隙的喷嘴插件。
背景技术
为了对机动车的轿厢进行通风、加热和调节空气,在轿厢内分布地设置有空气排出装置。为了调节流出的气流的强度,这些空气排出装置通常与可调节的鼓风机连接。另外,为了能够使流出的气流的方向沿着竖直的和水平的方向变化,空气排出装置中的至少几个可以设置有可调节的百叶。通常通过设置在百叶组上的滑块或经过设置在百叶组旁的调节轮手动地进行调节。
在现代轿车中一直存在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供应的问题。由于在机动车的内部(例如在车辆的副仪表盘上)设置越来越大的屏幕的倾向,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尖锐。虽然屏幕允许配置大量的功能,可以软件辅助地通过屏幕上的相应的操作控制这些功能,然而由于屏幕的原因若干在硬件中执行的按键和操作钮(例如用于控制车辆的启动-停止-功能或车辆的泊车辅助或用于控制暖风和通风或空调设备等)所需的空间明显减少。
例如由EP 1 842 702 B1公知了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员轿厢的空气分配系统,在该空气分配系统中通过激活装置控制空气从排气口流出进入乘员轿厢内,该激活装置包括接近传感器,该接近传感器设计用于在距排气口的短距离内检测到身体的存在,例如手之后激活排气口。
此外,DE 10 2012 021 519 A1说明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通风系统,其具有用于选择机动车的轿厢内的需入流的入流区域的显示和操作单元和具有用于控制可变化调节的空气排出装置的控制单元,使得这些空气排出装置将气流指向入流区域。
DE 10 2010 018 105 A1公开了一种车辆驾驶室,该车辆驾驶室包括通风和空调系统的至少一个空气排出装置以及用于检测使用者输入的操作装置。当在操作操作装置期间例如使用者的一只手或一条胳膊位于监视的空间区域内时,如下地控制通风和空调系统,即,在使用者操作操作装置期间在手或胳膊的区域内不产生气流。
实用新型内容
在这个背景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方法改进的空气排出装置,利用该空气排出装置用于在机动车的轿厢内配置显示元件和/或操作元件的空间问题得以解决。
这个目的通过具有本文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得以实现。以下所述公开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别有益的构造。
需要指出的是:在权利要求中单独说明的特征能够以任意的在技术上有意义的方式相互组合并揭示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构造。说明书特别是结合附图附加地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和详细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暖风和通风或空调设备的空气排出装置,包括与送风道连接的具有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的喷嘴壳体和支承在喷嘴壳体内的设置有排风缝隙的喷嘴插件,还包括用于控制机动车的功能的操作单元,操作单元能够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操作单元在使用位置中在空气排出口的区域内是能够接近的并且在非使用位置中收纳在喷嘴壳体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喷嘴壳体将用于喷嘴插件的旋转轴固定,围绕旋转轴喷嘴插件能够在空气流出位置与操作位置之间旋转,其中喷嘴插件具有操作单元,并且喷嘴插件的空气流出位置相当于操作单元的非使用位置以及喷嘴插件的操作位置相当于操作单元的使用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喷嘴插件构造成圆筒形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排风缝隙设置在喷嘴插件的与操作单元相对的侧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喷嘴插件在喷嘴壳体内能够在空气流出位置与操作位置之间旋转18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当喷嘴插件位于操作位置中时,通向喷嘴插件的送风道封闭,并且当喷嘴插件位于空气流出位置中时,通向喷嘴插件的送风道打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喷嘴壳体将用于能够旋转地支承调节轮的旋转轴固定,与调节轮连接的操作单元利用调节轮能够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操作单元包括用于控制机动车的暖风和通风或空调设备的显示元件和/或操作元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用于机动车的暖风和通风或空调设备的空气排出装置包括与送风道连接的具有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的喷嘴壳体。设置有排风缝隙的喷嘴插件支承在该喷嘴壳体内。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用于控制机动车的功能的操作单元,该操作单元可以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转动。操作单元的概念在本实用新型的意义中应该广义地理解并且既可以包括显示元件也可以包括操作元件,其中可以通过显示元件显示需控制的功能的状态和通过操作元件控制功能。用于此的实例是用于控制机动车的暖风和通风或空调设备的操作单元、用于激活/解除机动车的启动-停止-功能的按键、用于激活/解除机动车的泊车辅助等的按键等。一般情况下优选是仅仅由机动车的使用者比较少地操作的这样的操作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操作单元在使用位置中在喷嘴壳体的空气排出口的区域内是可以接近的并且在非使用位置中收纳在喷嘴壳体内并且由此对于使用者的操作来说是无法接近的。一般来说,将喷嘴插件包围并收纳和存放这个喷嘴插件的设备应该理解为喷嘴壳体。
由此本实用新型,使将喷嘴壳体的空气排出口的自由的和迄今未使用的面用于暂时设置可回转的操作单元成为可能,并且通过这种方式解决了机动车轿厢内的文首述及的空间问题。此外,操作单元在其非使用位置中(在该非使用位置中其收纳在喷嘴壳体内)既不妨碍空气从喷嘴壳体的空气排出口中流出,也不因为大量不同的操作单元而妨碍机动车内部的视觉外观。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有益的构造规定:喷嘴壳体将用于喷嘴插件的旋转轴固定,围绕该旋转轴喷嘴插件可以在空气流出位置与操作位置之间旋转,其中喷嘴插件具有操作单元,并且喷嘴插件的空气流出位置相当于操作单元的非使用位置,以及喷嘴插件的操作位置相当于操作单元的使用位置。换言之,操作单元在这个构造中与喷嘴插件如下地组合,即,在喷嘴插件的空气流出位置中实现空气排出装置的正常功能,在该功能中空气穿过喷嘴插件的排风缝隙并且通过喷嘴插件的定向在喷嘴壳体内转向,并且在操作位置中为了由机动车的使用者进行操作,通过如下方式使操作单元可以接近,即,喷嘴插件在这两个运行位置之间围绕由喷嘴壳体固定的旋转轴回转。由此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排出装置以特别节省空间的方式使两种功能相互联合。在喷嘴插件的空气流出位置中优选操作单元如下地收纳在喷嘴壳体内,即,其对于机动车的使用者来说是看不见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有益的构造,喷嘴插件构造成圆筒形的,因而可以实现简单的旋转机构。
为了更加简化空气排出装置的结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优选的构造,排风缝隙设置在喷嘴插件的与操作单元相对的侧面上。于是例如可能的是:为了实现两个前述功能,喷嘴插件可以在空气流出位置与操作位置之间旋转180度。由此操作单元在一定程度上设置在喷嘴插件的背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有益的构造规定:当喷嘴插件位于操作位置中时,通向喷嘴插件的送风道封闭,并且当喷嘴插件位于空气流出位置中时,通向喷嘴插件的送风道打开。通过这种方式保障了:在操作操作单元期间没有可能让人感觉不舒服的空气从空气排出装置中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有益的可选的构造中,喷嘴壳体将用于可旋转地支承调节轮的旋转轴固定,与调节轮连接的操作单元利用调节轮可以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转动。换言之,操作单元借助独立的优选与喷嘴插件毗邻设置的调节轮与喷嘴插件无关地在该操作单元的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转动。在非使用位置中操作单元收纳在喷嘴壳体内,例如在相应地构造在喷嘴壳体中的开口内。在使用位置中操作单元基本上位于喷嘴插件前,因而为了由机动车的使用者的操作可以接近它。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和优点出自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应理解为限定的实施例的说明,下面借助附图进一步详细地阐述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
图1为机动车的轿厢的副仪表盘和仪表板的具有多个本实用新型空气排出装置的区域内的局部透视图;
图2为图1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空气排出装置的两个喷嘴插件的透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出的空气排出装置在两个不同的运行位置中的侧面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空气排出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两个喷嘴插件的透视图;
图5为图4所示出的空气排出装置在两个不同的运行位置中的侧面剖视图;
图6为两个本实用新型空气排出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7为图6所示出的空气排出装置的喷嘴插件的透视图;
图8为图6所示出的空气排出装置的剖视顶视图;
图9为图6所示出的空气排出装置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空气排出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在两个不同的运行位置中的局部透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空气排出装置的再一个实施例在两个不同的运行位置中的透视图;以及
图12为图11所示出的空气排出装置在两个不同的运行位置中的侧面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 机动车
2 副仪表盘
3 仪表板
4 空气排出装置
5 喷嘴插件
6 旋转轴
7 百叶
8 排风缝隙
9 操作单元
10 封板
11 喷嘴壳体
12 送风道
13 空气排出口
14 气流
15 喷嘴插件
16 空气排出装置
17 操作单元
18 空气排出装置
19 喷嘴插件
20 空气排出装置
21 送风道
22 喷嘴插件
23 排气口
24 进气口
25 空气排出装置
26 喷嘴插件
27 调节轮
28 操作单元
29 开口
X 沿着车辆纵向的空间方向
Y 沿着车辆横向的空间方向
Z 沿着车辆垂直方向的空间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不同的附图中在它们的功能方面相同的部件始终标注同样的附图标记,因而通常对这些部件也只进行一次说明。
图1示出的是机动车1的轿厢的副仪表盘2和仪表板3的区域的局部透视图,该区域具有机动车1的暖风和通风或空调设备的多个本实用新型空气排出装置4。尽管在图1中空气排出装置4设置在车辆1的副仪表盘2的区域内,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将空气排出装置4设置在副仪表盘的区域内。空气排出装置4也可以设置在机动车1的轿厢的其他区域内。
下面举例对副仪表盘2的区域内的空气排出装置4的多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2示出的是图1所示出的两个本实用新型空气排出装置4的两个构造成圆筒形的喷嘴插件5的透视图。喷嘴插件5围绕旋转轴6可旋转地支承在喷嘴壳体(未示出)内。另外,每个喷嘴插件5具有可调节的百叶7以及分别位于其间的排风缝隙8。在图2示出的喷嘴插件5中,在其与百叶7相对的背面上安装有操作单元9。操作单元9包括在图1中示出的机动车1的暖风和通风或空调设备的,以及在图2中未示出的显示元件和操作元件。另外,喷嘴插件5附加地具有封板10,从接下来对图3的说明中可以看出该封板的作用。
图3示出的是图1所示出的空气排出装置4在两个不同的运行位置(左侧或右侧半图)中的侧面剖视图。喷嘴插件5围绕旋转轴6可旋转地支承在喷嘴壳体11内。喷嘴壳体11具有送风道12和空气排出口13。在左侧半图中示出喷嘴插件5在其空气流出位置中,在该空气流出位置中,将气流14从送风道12中由下部穿过喷嘴插件5并且接着从喷嘴壳体11的空气排出口13中引出。通过使喷嘴插件5回转约180度将该喷嘴插件5置入其在图3的右侧半图中示出的操作位置中。在操作位置中,为了操作可以接近喷嘴壳体11的空气排出口13内的操作单元9。另外,在图3示出的空气排出装置4的实施例中,封板10将送风道12封闭,使得在操作位置中穿过喷嘴插件5的气流14中断。
图4示出的是图5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空气排出装置16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两个喷嘴插件15在操作位置中的透视图。图4所示出的喷嘴插件15与图3所示出的喷嘴插件5的主要区别是操作单元17的尺寸,该操作单元在图4所示出的情况中比在图3所示出的空气排出装置4中小得多。如在下面对图5的说明中可以看出的那样,因此可能的是:气流即使在图4所示出的操作位置中也能够继续通过喷嘴插件15流动。所以喷嘴插件15与范例性地在图3中示出的喷嘴插件5不同也没有用于封闭送风道12(图5)的封板10。
图5示出的是图4所示出的空气排出装置16在两个不同的运行位置(左侧或右侧半图)中的侧面剖视图。在左侧半图中空气排出装置16的喷嘴插件15位于其操作位置中,在该操作位置中操作单元17如在图4中示出的那样设置在喷嘴壳体11的空气排出口13内并且因此为了使用者的操作是可以接近的。在左侧半图中可以看出,气流14从送风道12中在喷嘴插件15的与操作元件17相对的背面流入,并且在喷嘴插件15的位于空气排出口13内的前面在操作单元17的上方和下方重新流出。
图5的右侧半图示出的是喷嘴插件15在其空气流出位置中,在该空气流出位置中操作单元17完全收纳在喷嘴壳体11内。在这个运行位置中,由送风道12提供的气流14也能够在现在位于喷嘴插件15的背面的操作单元17的上方和下方流入喷嘴插件15内,并且在其前面重新从喷嘴壳体11的空气排出口13中流出。
图6示出的是两个本实用新型空气排出装置18的再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空气排出装置18与迄今所示出的空气排出装置4和16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基本上在于:将气流从侧面轴向地输送到构造成圆筒形的喷嘴插件19内。在图6中示出的是喷嘴插件19在其空气流出位置中,因而操作单元不可见地收纳在喷嘴壳体11内。在图6中可以看到,送风道12将气流在喷嘴插件19的侧面引入这个喷嘴插件内。在图6中示出的空气排出装置18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可以将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排出装置18作为结构单元或模块提供,该结构单元基本上包括喷嘴壳体11、送风道12以及喷嘴插件18连同操作单元(无法看到)。
图7示出的是图6所示出的空气排出装置18的喷嘴插件19的透视图,图8示出的是空气排出装置18的剖视顶视图,以及图9示出的是空气排出装置18的侧视图。可以清楚地看出,由送风道输送的气流14被轴向地引入圆筒形的喷嘴插件19内并在各喷嘴插件19的前面重新流出。
图10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空气排出装置20的再一个实施例在两个不同的运行位置(上部或下部半图)中的局部透视图。在局部视图中基本上示出的是从送风道21到喷嘴插件22内的轴向空气输送14。如在图10中可以看到的那样,送风道21具有D形的排气口23,并且喷嘴插件22同样具有D形的进气口24。在喷嘴插件22的图10示出的、相当于该喷嘴插件22的空气流出位置的上部运行位置中,送风道21的排气口23与喷嘴插件22的进气口24重叠地设置,因而气流14可以畅通无阻地从送风道21中流入喷嘴插件22内。在喷嘴插件22的图10示出的、相当于该喷嘴插件22的操作位置的下部运行位置中,送风道21的排气口23与喷嘴插件22的进气口24正好相反对立地设置,因而气流14受阻并不能从送风道21流入喷嘴插件22内。
图11示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空气排出装置25的再一个实施例在两个不同运行位置(上部或下部半图)中的透视图。空气排出装置25基本上包括在图11中未示出的喷嘴壳体,喷嘴插件26可旋转地支承在该喷嘴壳体内。此外,空气排出装置25具有可旋转地支承在喷嘴壳体上的调节轮27。操作单元28与调节轮27连接,该操作单元通过旋转调节轮27可以于在下部半图中示出的使用位置与在上部半图中示出的非使用位置之间转动。在非使用位置中操作单元28完全收纳在设置在喷嘴壳体内的开口29(图12)内。在使用位置中操作单元28基本上回转到喷嘴插件26前,因而为了操作可以接近它。空气排出装置25的喷嘴插件26基本上可以构造成如传统的喷嘴插件,因为操作单元28在空气排出装置25中不与喷嘴插件26构成结构上的单元。
在图12中示出的是图11所示出的空气排出装置在两个不同的运行位置(左侧或右侧半图)中的侧面剖视图。在左侧半图中空气排出装置25位于非使用位置中,在该非使用位置中操作单元28收纳在喷嘴壳体11内,而在右侧半图中示出的是空气排出装置25的使用位置,在该使用位置中操作单元28设置在喷嘴插件26前。通过旋转支承在喷嘴壳体11上的调节轮27,操作单元28可以在两个运行位置之间转动。
借助多个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阐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排出装置。然而该空气排出装置并不局限在其中说明的实施方式上,而是还包括起同样作用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优选的设计中本实用新型的空气排出装置应用在机动车内作为机动车的暖风和通风或空调设备的空气排出装置。
Claims (8)
1.一种用于机动车的暖风和通风或空调设备的空气排出装置,包括与送风道(12,21)连接的具有至少一个空气排出口(13)的喷嘴壳体(11)和支承在所述喷嘴壳体(11)内的设置有排风缝隙(8)的喷嘴插件(5,15,19,22,2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机动车的功能的操作单元(9,17,28),所述操作单元能够在使用位置与非使用位置之间转动,其中所述操作单元(9,17,28)在所述使用位置中在所述空气排出口(13)的区域内是能够接近的并且在所述非使用位置中收纳在所述喷嘴壳体(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壳体(11)将用于所述喷嘴插件(5,15,19,22)的旋转轴(6)固定,围绕所述旋转轴所述喷嘴插件(5,15,19,22)能够在空气流出位置与操作位置之间旋转,其中所述喷嘴插件(5,15,19,22)具有所述操作单元(9,17),并且所述喷嘴插件(5,15,19,22)的所述空气流出位置相当于所述操作单元(9,17)的所述非使用位置以及所述喷嘴插件(5,15,19,22)的所述操作位置相当于所述操作单元(9,17)的所述使用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插件(5,15,19,22)构造成圆筒形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缝隙(8)设置在所述喷嘴插件(5,15,19,22)的与所述操作单元(9,17)相对的侧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插件(5,15,19,22)在所述喷嘴壳体(11)内能够在所述空气流出位置与所述操作位置之间旋转180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喷嘴插件(5,15,19,22)位于所述操作位置中时,通向所述喷嘴插件(5,15,19,22)的所述送风道(12,21)封闭,并且当所述喷嘴插件(5,15,19,22)位于所述空气流出位置中时,通向所述喷嘴插件(5,15,19,22)的所述送风道(12,21)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壳体(11)将用于能够旋转地支承调节轮(27)的旋转轴(6)固定,与所述调节轮(27)连接的所述操作单元(28)利用所述调节轮能够在所述使用位置与所述非使用位置之间转动。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气排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单元(9,17,28)包括用于控制所述机动车的暖风和通风或空调设备的显示元件和/或操作元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15206841.2 | 2015-04-16 | ||
DE102015206841.2A DE102015206841A1 (de) | 2015-04-16 | 2015-04-16 | Luftausströmer für eine Heizungs- und Belüftungs- oder Klimaanlage eines Kraftfahrzeugs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88938U true CN205588938U (zh) | 2016-09-21 |
Family
ID=569350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319842.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88938U (zh) | 2015-04-16 | 2016-04-15 | 用于机动车的暖风和通风或空调设备的空气排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88938U (zh) |
DE (1) | DE10201520684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47074A (zh) * | 2016-09-30 | 2017-01-25 | 芜湖豫新世通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汽车空调的出风口机构 |
US11364766B2 (en) | 2019-05-31 | 2022-06-2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Duc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HVAC system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086584B1 (fr) * | 2018-10-01 | 2020-12-11 | Dav | Ensemble de ventilation et equipement pour un vehicule |
FR3116477B1 (fr) * | 2020-11-20 | 2022-12-02 | Renault Sas | Dispositif d’affichage pour véhicule automobile. |
DE102024001758A1 (de) | 2024-05-31 | 2024-08-08 | Mercedes-Benz Group AG | Lüftungseinrichtung und Kraftfahrzeug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1842702B1 (en) | 2006-04-05 | 2008-03-26 | C.R.F. Societa Consortile per Azioni | Air-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contactless activation of air outlets |
DE102010018105B4 (de) | 2010-04-24 | 2021-06-24 | Volkswagen Ag | Fahrzeugcockpit mit einer Bedieneinrichtung zum Erfassen von Nutzereingaben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solchen |
DE102012021519B4 (de) | 2012-11-02 | 2023-05-04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Lüftungssystem für ein Kraftfahrzeug sowie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solchen |
-
2015
- 2015-04-16 DE DE102015206841.2A patent/DE102015206841A1/de active Pending
-
2016
- 2016-04-15 CN CN201620319842.8U patent/CN20558893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347074A (zh) * | 2016-09-30 | 2017-01-25 | 芜湖豫新世通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汽车空调的出风口机构 |
CN106347074B (zh) * | 2016-09-30 | 2019-06-04 | 芜湖豫新世通汽车空调有限公司 | 汽车空调的出风口机构 |
US11364766B2 (en) | 2019-05-31 | 2022-06-21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Duc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HVAC syste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DE102015206841A1 (de) | 2016-10-2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588938U (zh) | 用于机动车的暖风和通风或空调设备的空气排出装置 | |
US5695396A (en) | Ventilating system for reducing contaminations in the air of an aircraft | |
CN100475604C (zh) | 机动车座椅的通风装置 | |
CN100513217C (zh) | 车辆驾驶室的通风系统的通风器 | |
US9597945B2 (en) | Automotive HVAC system with suction surfaces to control local airflow | |
CN112440677B (zh) | 叶片组结构、车辆的空调出风口结构及车辆 | |
CN1733517B (zh) | 车辆驾驶室通风组件 | |
DE102012204529A1 (de) | Klimatisierungssystem eines fahrzeugs | |
US20170291469A1 (en) | Electronic ventilation register control system for a motor vehicle | |
US20210046806A1 (en) | Blowing device | |
JP2010100140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JP2003002035A (ja) | 自動車の空調装置 | |
WO2012077670A1 (ja) | 車両用空気調和システム | |
US9102212B2 (en) | Fresh air system for heavy duty vehicle cab/sleeper combination | |
US6532682B2 (en) | Ventilated foot rest for a motor vehicle | |
JPH04349017A (ja) | 車両用空調装置 | |
CN205387052U (zh) | 一种空调客车用的可控制新风系统 | |
US6086474A (en) | Ventilation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 |
US20080051023A1 (en) | System for Ventilating and/or Tempering a Motor Vehicle | |
KR101492152B1 (ko) | 차량용 후석 공조장치 | |
CN104080632B (zh) | 供暖、通风和/或空气调节单元的壳体和用于车舱的气门 | |
KR101151934B1 (ko) | 차량용 시트 공조장치 | |
KR101572569B1 (ko) | 차량용 후석 공조장치 | |
JP2008528348A (ja) | 自動車空調装置 | |
CN2923398Y (zh) | 空调车辆换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21 Termination date: 20210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