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83158U - 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83158U CN205583158U CN201620264999.5U CN201620264999U CN205583158U CN 205583158 U CN205583158 U CN 205583158U CN 201620264999 U CN201620264999 U CN 201620264999U CN 205583158 U CN205583158 U CN 2055831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or assembly
- clamping structure
- pivot
- wire
- ligh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By Means Of Piercing Elements, Nuts, Or Screw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连接一发光元件。连接器组件包括一第一枢接件及一第二枢接件。第一枢接件包含一本体、一盖体,连接本体与盖体一侧的一第一枢轴部及另一侧的一置线槽。第二枢接件可分离地枢接第一枢接件。第二枢接件包含一基座,基座具有与第一枢轴部不对称设置的一第二枢轴部及一插接口,其中插接口供该发光元件插接且相对第二枢轴部的另一侧设置。借此使导线夹持于置线槽与耦接发光元件的操作更加便利且更能够确保电气传输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指一种用于连接软性发光元件(如LED灯条/灯带)的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有一种硅胶防水密封件,将发光二极管(LED)组装在带状的软性线路板(FPC)上,因此LED使用寿命长达8至10万小时,符合绿色环保,且密封件可以随意剪裁、也可以任意延长而发光且已逐渐应用在各种场合的照明中。
现有的发光二极管软性灯带/灯条(LED Strip/Bar)的连接方式大多为手工焊锡,在焊锡后进行涂胶以将灯带密封。在手工焊锡的操作中,会遇到许多不方便的问题,例如要先将密封件的硅胶移除,才能进行焊锡的作业,不仅耗费安装工时,而且会因为焊锡不稳定导致连接质量不可靠。因此上述的连接器因为密封性较差,且承载的电流较低,故不适用于有密封要求的环境中。此外,由于焊锡的连接方式不便维修,因此会耗费使用者很多不必要的时间与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使导线夹持于置线槽与耦接发光元件的操作更加便利且更能够确保电气传输可靠性的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防水效能的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连接一发光元件,该连接器组件包括:
一第一枢接件,包含一本体、一盖体,连接该本体与该盖体一侧的一第一枢轴部及形成于该本体与该盖体另一侧的一置线槽,其中该置线槽与该第一枢轴部相对设置;以及
一第二枢接件,可分离地枢接该第一枢接件,该第二枢接件包含一基座,该基座具有与该第一枢轴部不对称设置的一第二枢轴部及一插接口,其中该插接口供该发光元件插接且相对该第二枢轴部的另一侧设置。
优选地,该第二枢轴部还包含二枢轴及套设于各该枢轴的二轴孔,各该枢轴分别凸设于该本体的两侧,各该轴孔则开设于该基座的二侧。
优选地,该基座还包含二支架,各该轴孔形成于各该支架,各该支架端部还设有尺寸小于该轴孔孔径的一卡制部。
优选地,该盖体还具有一卡勾部及一第一扣部,该本体则具有与该卡勾部卡合的一凸块及与该第一扣部扣合的一第一凸柱。
优选地,该本体侧壁还具有一第二扣部,该基座则具有与该第二扣部扣合的一第二凸柱。
优选地,该本体端面还环设有一第一防水凸肋,该盖体相对该第一防水凸肋则环设有一第一凹槽。
优选地,该基座还包含一平板及邻设于该平板一侧的一腔体,该腔体内设有一收容腔,该插接口形成于该腔体一侧并与该收容腔连通。
优选地,该腔体端缘还环设有一第二防水凸肋,该本体相对该第二防水凸肋则环设有一第二凹槽。
优选地,该置线槽包含设置于该本体的一第一弧形槽及设置于该盖体的一第二弧形槽,该第一弧形槽槽面设有多个防水凸纹,该第二弧形槽槽面则设有相对该些防水凸纹的多个凹痕。
优选地,上述的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还包含一栓塞,该栓塞插接于该插接口。
优选地,上述的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还包含容置于该置线槽的一导线及夹持该导线的一导电端子,该盖体则包含压制该导线的一抵压柱。
优选地,该导电端子具有至少一包覆部及凸伸的一穿刺部,该至少一包覆部包覆该导线,该穿刺部则刺破该发光元件,以电性连接该发光元件。
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枢轴部将导线夹持于第一枢接件的置线槽中,再利用第二枢轴部将第一枢接件盖合插接于第二枢接件的发光元件,使导线的电力能够传递到发光元件的软性电路板,进而使发光二极管发光的目的。因此本实用新型不论是组装、更换或维修发光元件,连接器组件的操作十分便利、便捷,以节省用户安装、维修的时间及成本。
此外,本实用新型通过连接器组件的卡勾部、第一扣部及第二扣部等结构的设计,使导线与发光元件间的连接可靠度提升,更能够确保电气传输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枢接件与第二枢接件彼此分离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绘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枢接件以第一枢轴部为轴心展开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的剖视图。
图7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图8为绘示本实用新型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组装一栓塞的侧视图。
【符号说明】
10发光元件;
20软性电路板;
30驱动单元;
40发光二极管;
100连接器组件;
110第一枢接件;
120本体;
122凸块;
124第一凸柱;
126第一斜面;
128第二扣部;
130枢轴;
132穿孔;
140栓塞;
150盖体;
152卡勾部;
154第一扣部;
156抵压柱;
158第一凹槽;
160第一防水凸肋;
162第二防水凸肋;
164第二凹槽;
170第一枢轴部;
180置线槽;
182第一弧形槽;
184第二弧形槽;
194防水凸纹;
192凹痕;
200第二枢接件;
210基座;
212第二凸柱;
214第二斜面;
220第二枢轴部;
230轴孔;
240支架;
242卡制部;
250平板;
260插接口;
270腔体;
280收容腔;
300导线;
302芯线;
310导电端子;
320包覆部;
330穿刺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100,适于组装(连接)一发光元件10。在此所述的双向较佳是指左右两相对应的侧边,均设有夹持结构。以本实施例而言,一侧较佳为夹持导线300,另一侧则为夹持发光元件10,使两者电性耦接。如图2所示的发光元件10包含多个发光二极管(LED)20及多个驱动单元30,各发光二极管20及各驱动单元30分别电性耦合于软性电路板(FPC)40上,发光元件10的其余空间则填塞例如硅胶等物质,以构成可任意剪裁、弯曲及组装的LED灯条、LED灯带或相关产品。
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第一枢接件110及一第二枢接件200。第一枢接件110包含一本体120、一盖体150,连接本体120与盖体150一侧的一第一枢轴部170及形成于本体120与盖体150另一侧的一置线槽180,其中置线槽180与第一枢轴部170相对设置。第二枢接件200可分离地枢接第一枢接件110,第二枢接件200包含一基座210。基座210具有与第一枢轴部170不对称设置的一第二枢轴部220及一插接口260,其中插接口260供发光元件10插接且相对第二枢轴部220的另一侧设置。
在此所述的不对称设置较佳是指,在二维平面中,第一枢轴部170与第二枢轴部220两点不位在同一水平线上,亦即第一枢轴部170与第二枢轴部220的连线为一倾斜线。此外,第一枢接件110至第一枢轴部170的长度与第二枢接件200至第二枢轴部220的长度可以相同或不相同。
第二枢轴部220还包含二枢轴130及套设于各枢轴130的二轴孔230,各枢轴130分别凸设于本体120的两侧,各轴孔230则开设于基座210的二侧。在如图3及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基座210一侧还包含二支架240,各轴孔230形成于各支架240,各支架240端部还设有尺寸小于轴孔230孔径的一卡制部242,使本体120的枢轴130套接于轴孔230后,受卡制部242的限制而不会从支架240上脱落。
请一并参考图5及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更包含容置于各置线槽180的一对导线300及夹持该对导线300的一对导电端子310,盖体150则包含压制该对导线300的一对抵压柱156。以下仅以单一的导线300及其相对应的结构为例作说明,其数量的多寡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如图所示,导电端子310具有二包覆部320及从端部直立地凸伸的一穿刺部330,各包覆部320分别包覆导线300及从导线300延伸的一芯线302。穿刺部330穿过本体120的穿孔132而刺破发光元件10,以电性连接发光元件10的软性电路板40。也就是说,具有锐利刀片状的穿刺部330刺穿被例如硅胶填塞的发光元件10,再借由导电端子310将导线300的电力传递给发光元件10的软性电路板40,以使发光二极管20发光,如图7所示。
以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100的详细结构,盖体150还具有一卡勾部152及一第一扣部154。本体120则具有与卡勾部152卡合的一凸块122及与第一扣部154扣合的一第一凸柱124,其中第一凸柱124一侧还具有一第一斜面126,使第一扣部154能够滑移地扣合第一凸柱124,如此增加操作的便利性。
成板片状的卡勾部152相对于第一枢轴部170的另一侧设置,用以旋转地扣合并定位导线300,第一扣部154则直立的凸伸于盖体150的侧边,用以加强盖体150扣合本体120的力量。如图所示的第一扣部154较佳为具有一开孔的板体(图未标)。
当导电端子310夹持导线300并容置于置线槽180后,使用者以第一枢轴部170为轴心旋转盖体150,盖体150通过上述卡勾部152或第一扣合部154扣合于本体120的凸块122或第一凸柱124,使导线300十分容易且便捷的夹持于第一枢接件110中。相反地,当使用者欲取出所述导线300时,仅需扳动卡勾部152或第一扣合部154脱离本体120的凸块122或第一凸柱124,即可将导线300从第一枢接件110内取出。
此外,本体120侧壁还具有一第二扣部128,基座210则具有与第二扣部128扣合的一第二凸柱212,其中第二凸柱212一侧还具有一第二斜面214,使第二扣部128能够滑移地扣合第二凸柱212。如图所示的第二扣部128较佳与第一扣部154同样为具有一开孔的板体(图未标)。
如图3及图6所示,第二扣部128较佳设置于枢轴130的另一侧,且直立的凸伸于本体120的侧壁,使第一枢接件110能够旋转的扣合第二枢接件200。如图所示,第二扣部128的尺寸较佳大于第一扣部154的尺寸,以加强第一枢接件110与第二枢接件200的结合强度。
在如图3及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基座210还包含一平板250及邻设于平板250一侧的一腔体270,腔体270内设有一收容腔280,其中插接口260形成于腔体270一侧并与收容腔280连通。特别是,插接口260的形状较佳为一符合发光元件10断面形状的插口,同时可以防止发光元件10误插的情况发生。
请一并参考图5至图7所示,为了使本实用新型能够提升防水效能或使用于户外或潮湿的场所中,本实施例的本体120端面还环设有一第一防水凸肋160,盖体150相对第一防水凸肋160则环设有一第一凹槽158,以防止水气渗入而延长使用寿命。如图5所示,第一防水凸肋160及第一凹槽158的形状较佳包含但不限于梯形,并不限定。
第一防水凸肋160的另一侧,即置线槽180亦设有防水机制。也就是说,置线槽180包含设置于本体120的一第一弧形槽182及设置于盖体150的一第二弧形槽184。第一弧形槽182槽面设有多个防水凸纹194,第二弧形槽184槽面则设有相对该些防水凸纹194的多个凹痕192,其中各防水凸纹194与各凹痕192可互换设置,并不限定。因此第一枢接件110利用第一防水凸肋160/第一凹槽158及各防水凸纹194/各凹痕192有效达成防水的效果。
此外,在第二枢接件200的腔体270端缘更环设有一第二防水凸肋162,本体120相对第二防水凸肋162则环设有一第二凹槽164。因此当第一枢接件110旋转的扣合第二枢接件200时,第二防水凸肋162嵌入第二凹槽164,以避免水气渗入收容腔280中。第二防水凸肋162的形状较佳与第一防水凸肋160形状相同,但并不限制。
当第一枢接件110以第二枢轴部220为轴心并扣合第二枢接件200时,位于穿孔132的穿刺部330旋转的刺破位于收容腔280的发光元件10,并与软性电路板40形成电性耦接。此时,第一枢接件110利用第二扣合部128扣合于基座210的第二凸柱212,以完成本实用新型连接器组件100分别双向夹持导线300与电性连接发光元件10的操作。同理,当使用者欲取出所述发光元件10时,仅需扳动第二扣合部128脱离基座210的第二凸柱212,即可将发光元件10从第二枢接件200的插接口260中取出。
如图8所示,本实施例更包含插接于插接口260的一栓塞140,以防止连接器组件100在使用前第一枢接件110与第二枢接件200意外扣合。
因此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枢轴部170将导线300夹持于第一枢接件110的置线槽180中,再利用第二枢轴部220将第一枢接件110盖合插接于第二枢接件200的发光元件10,使导线300的电力能够传递到发光元件10的软性电路板40,进而使发光二极管20发光的目的。
不论是组装、更换或维修发光元件10,连接器组件100的操作十分便利、便捷,以节省用户安装、维修的时间及成本。此外,通过连接器组件100的卡勾部152、第一扣部154及第二扣部128等结构的设计,使导线300与发光元件10间的连接可靠度提升,更能够确保电气传输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Claims (12)
1.一种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连接一发光元件,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器组件包括:
一第一枢接件,包含一本体、一盖体,连接该本体与该盖体一侧的一第一枢轴部及形成于该本体与该盖体另一侧的一置线槽,其中该置线槽与该第一枢轴部相对设置;以及
一第二枢接件,可分离地枢接该第一枢接件,该第二枢接件包含一基座,该基座具有与该第一枢轴部不对称设置的一第二枢轴部及一插接口,其中该插接口供该发光元件插接且相对该第二枢轴部的另一侧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枢轴部还包含二枢轴及套设于各该枢轴的二轴孔,各该枢轴分别凸设于该本体的两侧,各该轴孔则开设于该基座的二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包含二支架,各该轴孔形成于各该支架,各该支架端部还设有尺寸小于该轴孔孔径的一卡制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盖体还具有一卡勾部及一第一扣部,该本体则具有与该卡勾部卡合的一凸块及与该第一扣部扣合的一第一凸柱。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侧壁还具有一第二扣部,该基座则具有与该第二扣部扣合的一第二凸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端面还环设有一第一防水凸肋,该盖体相对该第一防水凸肋则环设有一第一凹槽。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基座还包含一平板及邻设于该平板一侧的一腔体,该腔体内设有一收容腔,该插接口形成于该腔体一侧并与该收容腔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腔体端缘还环设有一第二防水凸肋,该本体相对该第二防水凸肋则环设有一第二凹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置线槽包含设置于该本体的一第一弧形槽及设置于该盖体的一第二弧形槽,该第一弧形槽槽面设有多个防水凸纹,该第二弧形槽槽面则设有相对该些防水凸纹的多个凹痕。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栓塞,该栓塞插接于该插接口。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含容置于该置线槽的一导线及夹持该导线的一导电端子,该盖体则包含压制该导线的一抵压柱。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端子具有至少一包覆部及凸伸的一穿刺部,该至少一包覆部包覆该导线,该穿刺部则刺破该发光元件,以电性连接该发光元件。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64999.5U CN205583158U (zh) | 2016-04-01 | 2016-04-01 | 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64999.5U CN205583158U (zh) | 2016-04-01 | 2016-04-01 | 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83158U true CN205583158U (zh) | 2016-09-14 |
Family
ID=568637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26499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83158U (zh) | 2016-04-01 | 2016-04-01 | 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8315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93865A (zh) * | 2016-04-01 | 2017-10-24 | 安费诺亮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 |
CN112003220A (zh) * | 2020-08-18 | 2020-11-27 | 澳希电力金具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耐张线夹 |
-
2016
- 2016-04-01 CN CN201620264999.5U patent/CN20558315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293865A (zh) * | 2016-04-01 | 2017-10-24 | 安费诺亮泰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 |
CN112003220A (zh) * | 2020-08-18 | 2020-11-27 | 澳希电力金具有限公司 | 一种双向耐张线夹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681821B (zh) | 吸顶灯及其灯体、安装座 | |
CN202561675U (zh) | 一种灯条接头结构及相应的灯条结构 | |
TWI586057B (zh) | 用於軟性光源燈條的連接器結構 | |
TWI315115B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7293865A (zh) | 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 | |
CN205583158U (zh) | 具双向夹持结构的连接器组件 | |
CN201690073U (zh) | 一种led外挂式的连接器接头 | |
CN204156176U (zh) | 具有多个导线穿接方向的电源连接器 | |
CN107293864B (zh) | 用于软性光源灯条的连接器结构 | |
CN204786214U (zh) | 一种c型直插母端子及其应用的led灯 | |
TWI586047B (zh) | 具雙向夾持結構的連接器組件 | |
CN205583157U (zh) | 用于软性光源灯条的连接器结构 | |
CN205282719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672040B (zh) | 吸顶灯 | |
TWM524581U (zh) | 用於軟性光源燈條的連接器結構 | |
CN201315359Y (zh) | 新型板接电连接器 | |
CN101858582A (zh) | 一种led板快速接线端子 | |
CN201717371U (zh) | 一种设有两个对接部的连接器 | |
CN204477953U (zh) | 一种led灯驱动板与光源板平行对接连接器及led灯 | |
TWM524582U (zh) | 具雙向夾持結構的連接器組件 | |
CN204879514U (zh) | 一种光源模块及具有该光源模块的灯具 | |
CN204349122U (zh) | 一种保险丝组件及具有该保险丝组件的连接器 | |
CN110006012B (zh) | 一种led防水灯带连接器 | |
CN203466246U (zh) | 绝缘包覆式电子元件 | |
CN221665966U (zh) | 一种l形灯带连接器及l形灯带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914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