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3968U - 避震器 - Google Patents
避震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33968U CN205533968U CN201620079404.9U CN201620079404U CN205533968U CN 205533968 U CN205533968 U CN 205533968U CN 201620079404 U CN201620079404 U CN 201620079404U CN 205533968 U CN205533968 U CN 20553396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ston
- space
- shock absorber
- hole
- anchor 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避震器,包含一个具有一个腔室的外管单元,以及一个安装在该外管单元内的第一活塞单元,该第一活塞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活塞杆,以及一个安装在该第一活塞杆上的第一活塞,该第一活塞将该腔室分割成两个空间,该第一活塞杆具有一个连通所述空间的流道,而该第一活塞具有两个分别朝向所述空间的环面,以及至少一个贯穿所述环面的通孔,又该第一活塞单元还包括一个可关闭及打开该通孔的阀片。利用所述空间内的流体介质的压力差,来使得该阀片可以自动且快速的打开或者关闭该通孔。通过前述结构配合,来达到关闭完全、快速的目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避震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以改变流体介质的流量的避震器。
背景技术
参阅图1、2,现有避震器基本上包含一个外管单元11,以及安装在该外管单元11上的一个第一活塞单元12、一个第二活塞单元13,该外管单元11具有一个中空的腔室111,而该第一活塞单元12具有一个将该腔室111分割成一个第一空间112及一个第二空间113的第一活塞121、一个与该第一活塞121结合的第一活塞杆122,以及一个套装在该第一活塞121外周围的控制油封123。该第一活塞121具有一个邻近该外管单元11的一个内壁面114的外周面125、一个朝向该内壁面114并供该控制油封123安装的环槽126,以及数个平行于该外周面125并和该环槽126连通的通孔127,所述第一活塞杆122具有一个连通该第一空间112及该第二空间113的流道128。
该第二活塞单元13包括一个将该腔室111分割成该第二空间113及一个第三空间115的第二活塞131,以及一个带动该第二活塞131移动的第二活塞杆132。
当该第一空间112内的流体压力大于该第二空间113的流体压力时,大部分的流体介质会通过该流道128,少部分的流体介质则是由该第一活塞121的该外周面125及该内壁面114之间的一个空隙14流入所述环槽126,最后由所述通孔127流到第二空间113。相反的,当该第二空间113的流体压力大于该第一空间112的流体压力时,位于该第二空间113的流体介质除了会由该流道128进入该第一空间112内外,流体介质也会将该控制油封123往上推移封闭该空隙14,通过前述结构配合,来达到改变流量的目的。
现有避震器虽然具有以上的功效,但是流体介质要先由所述通孔127进入该环槽126内,才能推动表面圆滑的控制油封123移动及变形,由于流入所述通孔127的流体量不多而且不平均,因此,流体介 质要压迫该控制油封123关闭该空隙14的速度比较慢,也容易产生关闭不完全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关闭完全且速度快的避震器。
本实用新型的避震器包含一个外管单元,以及一个第一活塞单元,该外管单元包括一个缸体,该缸体具有一个界定出一个腔室的内壁面;而该第一活塞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活塞杆,以及一个安装在该第一活塞杆上的第一活塞,该第一活塞将该腔室分割成一个第一空间及一个第二空间,该第一活塞杆具有一个连通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的流道,而该第一活塞具有一个朝向该第一空间的第一环面、一个朝向该第二空间的第二环面,以及至少一个贯穿该第一环面及该第二环面的通孔,又该第一活塞单元还包括一个可关闭及打开该通孔的阀片。
当该第一空间的流体压力大于该第二空间的流体压力时,位于该第一空间内的流体介质将由该流道及该通孔进入该第二空间,此时该阀片位于一个开启位置,当该第二空间的流体压力大于该第一空间的流体压力时,该阀片将被流体介质推挤关闭该通孔,并转换到一个关闭位置。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避震器,该第一活塞的第二环面具有一个突出并可让该阀片压靠的突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避震器,该第一活塞具有一个设置该通孔的本体部、一个由该本体部往轴向延伸的突伸部,以及一个贯穿该本体部及该突伸部并供该第一活塞杆穿过的组装孔,该突伸部具有一个与该突环间隔的肩面,而该阀片夹设在该肩面及该突环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避震器,该第一活塞具有一个连接在该第一环面及该第二环面之间并邻近该内壁面的外周面,以及一个贯穿该外周面及该通孔的外环槽,而该第一活塞单元还包括一个安装在外环槽内的防漏垫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避震器,该外管单元还包括安装在该缸体的腔室内的一个第一端座及一个第二端座;又该避震器还包含一个与该第一活塞单元间隔设置的安装在该外管单元上的第二活塞单元,该第二 活塞单元包括一个与该第一活塞间隔的第二活塞,该第二活塞进一步分割该腔室,并形成一个位于该第二活塞及该第二端座之间的第三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介于该第一端座及该第一活塞之间,该第二空间介于该第一活塞及该第二活塞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的流体压力差,该阀片可以快速的打开及关闭设在该第一活塞上的通孔,通过前述结构配合,来达到关闭完全、快速的目的。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种现有避震器的一个组合剖视图;
图2是该现有避震器的一个不完整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避震器的一个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一个不完整的剖视图,图中该避震器的一个阀片位于一个关闭位置;
图5是一个类似图4的剖视图,图中该阀片位于一个开启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
参阅图3、4、5,本实用新型避震器的一个实施例包含一个外管单元2,以及安装在该外管单元2上并且上下间隔的一个第一活塞单元3、一个第二活塞单元4,该外管单元2包括一个围绕一中心轴线9设置的缸体21,以及安装在该缸体21内的一个第一端座22、一个第二端座23,该缸体21具有一个界定出一个腔室24的内壁面211。
该第一活塞单元3安装在该外管单元2的腔室24内,并包括一个安装在该第一端座22下方的第一活塞杆31,该第一活塞杆31具有一个邻近该第二活塞单元4的流道310,以及一个外径缩小的颈缩段311,该流道310具有一个沿着该中心轴线9设置的直流段312,以及数个与该直流段312连接的侧流段313,该第一活塞单元3还包括安装在该颈缩段311处的一个第一活塞33、一个弹性垫片34、一个阀 片35,以及一个穿套在该第一活塞33上的防漏垫圈36。
该第一活塞33具有一个位于上方的本体部331、一个由该本体部331往下延伸的突伸部332,以及一个贯穿该本体部331及该突伸部332并供该第一活塞杆31穿过的组装孔333,该突伸部332具有一个朝向上的肩面330。而该本体部331具有一个垂直于该中心轴线9的第一环面334、一个与该第一环面334平行间隔的第二环面335、一个连接在该第一环面334及该第二环面335间并邻近该缸体21的内壁面211的外周面336、数个贯穿该第一环面334及该第二环面335的通孔337,以及一个由该外周面336往内凹设并与所述通孔337相通的外环槽338,该第二环面335具有一环邻近该外周面336且往下突出的突环339。而该防漏垫圈36安装在该外环槽338内,该阀片35夹设在该肩面330及该突环339间。
该第二活塞单元4包括一个第二活塞41,以及一个带动该第二活塞41移动的第二活塞杆42。而该腔室24因为该第一活塞33及该第二活塞41的区隔,形成一个位于该第一活塞33及该第一端座22之间的第一空间241、一个位于该第一活塞33及该第二活塞41之间的第二空间242,以及一个位于该第二活塞41与该第二端座23之间的第三空间243,该第一空间241、该第二空间242及该第三空间243都装填有液体的流体介质,必要时可以在该第一空间241内装填部分的气体。安装后该第一活塞33的第一环面334朝向该第一空间241,而该第二环面335朝向该第二空间242。
当本实施例该避震器的第一空间241内的流体压力小于该第二空间242的流体压力时,位于该第二空间242内的流体介质可由该流道310进入该第一空间241。受到位于该第二空间242内液体的推压,该阀片35的顶面会快速的压靠在该第一活塞33的突环339的底面,此时,该阀片35位于图3、4所示的一个关闭位置。
当该避震器的第一空间241的流体压力大于该第二空间242的流体压力时,位于该第一空间241内的流体介质除了可由该流道310进入该第二空间242外,少部分的流体介质也会通过所述通孔337,并且推动该阀片35的边缘变形张开,此时该阀片35将转换到图5所示的一个开启位置。也就是说,本实施例该阀片35的设计,可以改变 流体介质的流量。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除了可以利用该阀片35的关闭及打开,来改变该避震器的流体流动速度外,当该阀片35位于该关闭位置时,由于该阀片35被大量的流体介质往上推送,因此,可以快速的将该阀片35往上顶推,并压靠在该第二环面335的突环339以关闭所述通孔337,所以本实用新型该避震器除了结构新颖之外,也确实具有关闭确实、快速的功效。
Claims (5)
1.一种避震器,包含:一个外管单元,以及一个第一活塞单元,该外管单元包括一个缸体,该缸体具有一个界定出一个腔室的内壁面,而该第一活塞单元包括一个第一活塞杆,以及一个安装在该第一活塞杆上的第一活塞,该第一活塞将该腔室分割成一个第一空间及一个第二空间,该第一活塞杆具有一个连通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的流道,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活塞具有一个朝向该第一空间的第一环面、一个朝向该第二空间的第二环面,以及至少一个贯穿该第一环面及该第二环面的通孔,又该第一活塞单元还包括一个安装在该第一活塞杆上的阀片;当该第一空间的流体压力大于该第二空间的流体压力时,位于该第一空间内的流体介质将由该流道及所述通孔进入该第二空间,此时该阀片位于一个开启位置,当该第二空间的流体压力大于该第一空间的流体压力时,该阀片将被流体介质推挤关闭该通孔,并转换到一个关闭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活塞的第二环面具有一个突出并可让该阀片压靠的突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活塞具有一个设置该通孔的本体部、一个由该本体部往轴向延伸的突伸部,以及一个贯穿该本体部及该突伸部并供该第一活塞杆穿过的组装孔,该突伸部具有一个与该突环间隔的肩面,而该阀片夹设在该肩面及该突环间。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活塞具有一个连接在该第一环面及该第二环面之间并邻近该内壁面的外周面,以及一个贯穿该外周面及该通孔的外环槽,而该第一活塞单元还包括一个安装在外环槽内的防漏垫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避震器,其特征在于:该外管单元还包括安装在该缸体的腔室内的一个第一端座及一个第二端座;又该避震器还包含一个与该第一活塞单元间隔设置的安装在该外管单元上的第二活塞单元,该第二活塞单元包括一个与该第一活塞间隔的第二活塞,该第二活塞进一步分割该腔室,并形成一个位于该第二活塞及该第二端座之间的第三空间,所述第一空间介于该第一端座及该第一活塞之间,该第二空间介于该第一活塞及该第二活塞之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79404.9U CN205533968U (zh) | 2016-01-27 | 2016-01-27 | 避震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079404.9U CN205533968U (zh) | 2016-01-27 | 2016-01-27 | 避震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33968U true CN205533968U (zh) | 2016-08-31 |
Family
ID=56771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079404.9U Active CN205533968U (zh) | 2016-01-27 | 2016-01-27 | 避震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3396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12659A (zh) * | 2022-04-20 | 2022-07-08 | 常州赛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驱动型麻醉助推仪 |
-
2016
- 2016-01-27 CN CN201620079404.9U patent/CN20553396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12659A (zh) * | 2022-04-20 | 2022-07-08 | 常州赛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驱动型麻醉助推仪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856939B2 (en) | Shock absorber | |
RU2014151769A (ru) | Гидравлический механизм для клапанов | |
WO2009107999A3 (en) | Automatic pressure reducing valve | |
CN103912691A (zh) | 平衡式调节阀 | |
CN102493969A (zh) | 双活塞杆液压缸 | |
CN205533968U (zh) | 避震器 | |
CN204003799U (zh) | 具有旁通阀的回油滤芯 | |
CN203809723U (zh) | 平衡式调节阀 | |
JP2012255467A5 (zh) | ||
JP2019116902A (ja) | バルブ及び緩衝器 | |
FI3519717T3 (fi) | Jousitusyksikkö | |
IT1398554B1 (it) | Ammortizzatore | |
CN102182721A (zh) | 一种活塞式速度控制器 | |
CN202867950U (zh) | 一种薄膜单向阀 | |
CN203857101U (zh) | 一种双向作用流量控制阀 | |
CN207364369U (zh) | 自力式流量控制阀 | |
CN206429670U (zh) | 一种双向密封蝶阀及其压圈 | |
CN205841957U (zh) | 一种低噪声的耐高温调节阀 | |
TWM516667U (zh) | 避震器 | |
CN203962833U (zh) | 一种单向阻尼器 | |
CN203730806U (zh) | 稠油热采单闸板平板闸阀 | |
CN203628011U (zh) | 防外漏自密封阀门 | |
CN217633618U (zh) | 避震器 | |
CN201487265U (zh) | 全密封零泄漏闸阀 | |
CN204704424U (zh) | 一种阀腔内部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