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30165U - 仿自然型的鱼道 - Google Patents
仿自然型的鱼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30165U CN205530165U CN201620261663.3U CN201620261663U CN205530165U CN 205530165 U CN205530165 U CN 205530165U CN 201620261663 U CN201620261663 U CN 201620261663U CN 205530165 U CN205530165 U CN 2055301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ups
- fishway
- fish
- natural
- chann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6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9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6
- 239000004575 sto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1
- 239000004746 geotexti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21715 photosynthesis, light harvest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012 mig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508 mig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4000025254 Cannabis sativ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2 diffus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60—Ecological corridors or buffer zon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仿自然型的鱼道,包括过鱼区域、以及设置在所述过鱼区域的多排蛮石组;多排所述蛮石组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各排蛮石组的蛮石交错设置,在所述过鱼区域中形成多条流速不同的过鱼通道;所述过鱼通道包括高流速通道、中流速通道和低流速通道。本实用新型的仿自然型的鱼道,通过多排蛮石组的设置在过鱼区域内形成流速不同的过鱼通道,满足不同鱼类对不同上溯流速的需求;较传统生态鱼道更加节省材料,消能效果更好、鱼道长度可大大缩减、过鱼效果大大提高,解决了仿自然型鱼道占地面积大、投资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道,尤其涉及一种仿自然型的鱼道。
背景技术
鱼道是设在江河固定建筑物(如水闸或坝)中供鱼类洄游的通道,是降低闸坝对鱼类生存和繁殖影响的一种生态措施。目前鱼道按其结构型式分为:结构式鱼道和仿生态式鱼道。其中结构式鱼道又分为:槽式鱼道、水池式鱼道和特殊结构式鱼道。
槽式鱼道为一条连接上下游的矩形断面倾斜水槽,主要利用槽壁和槽底布置间距甚密的各类阻板和底坎,来消减能量,降低流速。但该类鱼道占地面积小,水流掺气、紊动剧烈,适应上下游水位变化的幅度差,加糙部件结构复杂,不便维修。水池式鱼道在鱼道槽身上设置横隔板,将上下游的总水头差分成许多梯级,利用水垫、水流对冲、收缩、扩散及沿程摩阻来消能,形成适合于鱼类上溯的流态;水流条件容易控制,结构简单,维护方便,能适应相对较高的水头,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的鱼道。特殊结构型式鱼道具有独特的结构型式,通常仅适用于那些爬行、粘附、以及善于穿越草丛缝隙的鱼类上溯。
结构性鱼道,无论哪一种,都是针对河流中数量较多的某类鱼群,但天然河流存在着不同的洄游期,并且在每个洄游时期里,洄游鱼类所适应的流速不同,这使得传统鱼道的设计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导致鱼种类单一。
仿自然式鱼道水流能耗通过浅滩、粗石子或者小型瀑布实现,主要依靠延长水流路径和增加糙率来消能。鱼类在池中的休息条件良好,可满足多种鱼类的要求,但适用水头较小,要求有合适的地形。
因此,如何在原有仿自然型鱼道结构型式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使其适应于更大水头差、有较好的水流流态、满足不同鱼种对水流流速的需求,且不增加鱼道的长度,成为工程设计、工程造价、科研人员所关注的焦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生态效果好,适应于不同种类鱼上溯的仿自然型的鱼道。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仿自然型的鱼道,包括过鱼区域、以及设置在所述过鱼区域的多排蛮石组;多排所述蛮石组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各排蛮石组的蛮石交错设置,在所述过鱼区域中形成多条流速不同的过鱼通道;
所述过鱼通道包括高流速通道、中流速通道和低流速通道。
优选地,所述高流速通道位于多排所述蛮石组的两侧,且延伸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所述中流速通道和低流速通道位于两条所述高流速通道之间,自所述蛮石组之间穿过。
优选地,该仿自然型的鱼道包括三排蛮石组,每一排蛮石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组蛮石。
优选地,沿水流方向,三排蛮石组包括第一排蛮石组、第二排蛮石组以及第三排蛮石组;
所述第一排蛮石组包括至少两组蛮石,所述第二排蛮石组包括至少四组蛮石,所述第三排蛮石组包括至少两组蛮石。
优选地,所述过鱼通道包括一条所述低流速通道和两条所述中流速通道,所述低流速通道和中流速通道相邻且形成在所述第二排蛮石组的各组蛮石之间。
优选地,所述高流速通道为流速高达1.5m/s的过鱼通道;所述中流速通道为流速1-1.2m/s的过鱼通道;所述低流速通道为流速0.8m/s的过鱼通道。
优选地,该仿自然型的鱼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鱼区域底面上的格宾网石笼,所述蛮石组位于所述格宾网石笼上方。
优选地,该仿自然型的鱼道还包括铺设在所述格宾网石笼上的砂卵石层。
优选地,该仿自然型的鱼道还包括铺设在所述格宾网石笼和砂卵石层之间的土工布层。
优选地,所述过鱼区域的底面两侧通过斜坡与河岸连接,所述斜坡上设有格宾网石笼。
本实用新型的仿自然型的鱼道,通过多排蛮石组的设置在过鱼区域内形成流速不同的过鱼通道,满足不同鱼类对不同上溯流速的需求;较传统生态鱼道更加节省材料,消能效果更好、鱼道长度可大大缩减、过鱼效果大大提高,解决了仿自然型鱼道占地面积大、投资高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仿自然型的鱼道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仿自然型的鱼道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仿自然型的鱼道,是一种断面型式的鱼道。该仿自然型的鱼道包括过鱼区域10、以及设置在过鱼区域的多排蛮石组;多排蛮石组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各排蛮石组的蛮石交错设置,在过鱼区域中形成多条流速不同的过鱼通道。
过鱼通道包括高流速通道20、中流速通道30和低流速通道40。其中,高流速通道20可为流速高达1.5m/s的过鱼通道,中流速通道30可为流速1-1.2m/s的过鱼通道,低流速通道40可为流速0.8m/s的过鱼通道,分别满足不同鱼类洄游上溯的需求。
多排蛮石组的间隔设置,在过鱼区域10中延长水流路径,达到降低各通道流速的同时抬高断面上下游水头差的效果。通过水流经过多排蛮石组时的分合碰撞将水流能量消耗掉,消能更加充分,大大提高了鱼道的过鱼效果。
优选地,高流速通道20位于多排蛮石组的两侧,且延伸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使得水流通过受蛮石组的阻挡较少或不受阻挡,因此流速较高。
中流速通道30和低流速通道40位于两条高流速通道20之间,自蛮石组之间穿过,水流通过时受蛮石组的阻挡,因此流速较低。中流速通道30和低流速通道40的延伸方向也与水流方向一致,且因自蛮石组之间穿过,延伸形状为弯曲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该仿自然型的鱼道包括三排蛮石组,每一排蛮石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组蛮石。相邻两排的蛮石组之间的蛮石交错设置,降低通过水流的流速。当然吗,根据实际情况需要,蛮石组的排数可适当增减。
沿水流方向,三排蛮石组包括第一排蛮石组1、第二排蛮石组2以及第三排蛮石组3。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排蛮石组1包括两组蛮石,第二排蛮石组2包括四组蛮石,第三排蛮石组3包括两组蛮石。每一组蛮石包括一个或以上的蛮石,每一组蛮石的多个蛮石紧挨;通过蛮石个数的设置调整每一组蛮石的长度。
具体地,如图1中所示,从左到右看,第一排蛮石组1的两组蛮石中,第一组蛮石的长度大于第二组蛮石,如为第二组蛮石长度的2倍;第二排蛮石组2的四组蛮石中,第一组蛮石的长度小于第二组蛮石、第三组蛮石和第四组蛮石的长度,如为二分之一长度,第二组蛮石、第三组蛮石和第四组蛮石的长度可一致;第三排蛮石组3的两组蛮石中,长度相当。第一排蛮石组1的两组蛮石之间的间隔不与第二排蛮石组2的各组蛮石之间的间隔正对,第三排蛮石组3的两组蛮石之间的间隔也不与第二排蛮石组2的各组蛮石之间的间隔正对,形成蛮石的交错设置,过鱼通道形成在蛮石之间的间隔。水流在经过该多排蛮石组时,通过不断的分分合合地碰撞来消能,从而达到降低流速的目的;一般水头差越大,需要的过鱼通道越多,蛮石的高度也越大。
对应地,过鱼通道包括两条高流速通道20、一条低流速通道40和两条中流速通道30,两条高流速通道20位于三排蛮石组的相对两外侧,低流速通道40和中流速通道30相邻且形成在第二排蛮石组2的各组蛮石之间,如图1中所述。
参照图1所示鱼道的放置方向,对水流经过鱼道的流态进行说明:来自上级鱼道池室的水流通过第一排蛮石组1,被分成三股水流下泄,两股从第一排蛮石组1的两侧(左右两侧)通过,一股从两组蛮石之间通过。
三股水流再经过第二排蛮石组2,其中:
左侧一股水流被分成两股从第二排蛮石组2左侧相邻的两组蛮石之间通过,该两股水流中位于左侧的一股通过高流速通道20下泄(如箭头所示水流a1),右侧一股通过低流速通道40下泄(如箭头所示水流b1);
中间一股水流经第二排蛮石组2,被分成三股从第二排蛮石组2的蛮石之间通过,从左到右的方向,三股水流分别为左侧水流c1、中间水流c2和右侧水流c3;
左侧水流c1与前述通过低流速通道40下泄的水流b碰撞后通过低流速通道40下泄,由于该股水流经过长度比较长,其能量被大部分消耗,以形成低流速;中间水流c2在两组蛮石之间通过中流速通道30下泄,右侧水流c3通过另一中流速通道30下泄;
右侧一股水流经过第二排蛮石组2时,在蛮石作用下被分成两股,该两股水流中位于右侧的一股通过高流速通道20下泄(如箭头所示水流a2),左侧一股与前述的右侧水流c3碰撞后通过中流速通道30下泄(如箭头所示水流b2)。
水流经过第二排蛮石组2后整体被分成五股,五股水流在第三排蛮石组3的两组蛮石作用下,通过碰撞合并为三组,继续前进。
如图2所示,该仿自然型的鱼道还包括设置在过鱼区域10底面11上的格宾网石笼51,多排蛮石组位于格宾网石笼51上方。
进一步,该仿自然型的鱼道还包括铺设在格宾网石笼51上的砂卵石层60,还包括铺设在格宾网石笼51和砂卵石层60之间的土工布层(未图示)。多排蛮石组布置在砂卵石层60上。
如图2中所示,过鱼区域10的底面11两侧通过斜坡12与河岸连接,斜坡12上还设有格宾网石笼52。进一步,格宾网石笼52上还铺设有土工布层。该土工布层可与底面11的土工布层连成一体,即两处的土工布层也由一土工布铺设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鱼道中,一方面,可通过增加第一排蛮石组1的第一组蛮石的长度和高度,在增大断面上上下游水头差的前提下,进一步延长水流路径,降低了低流速通道40的水流流速;另一方面,通过增加一条中流速通道30,进一步降低了两侧高流速通道20的流速,均衡了各通道流速,增加了断面的过鱼效率。既可增加鱼道的过鱼效率和过鱼种类,又可使鱼道适应较大水头差,与以现有技术相比可缩短鱼道长度、减小工程投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仿自然型的鱼道,其特征在于,包括过鱼区域(10)、以及设置在所述过鱼区域(10)的多排蛮石组;多排所述蛮石组沿水流方向间隔设置,各排蛮石组的蛮石交错设置,在所述过鱼区域(10)中形成多条流速不同的过鱼通道;
所述过鱼通道包括高流速通道(20)、中流速通道(30)和低流速通道(4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自然型的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流速通道(20)位于多排所述蛮石组的两侧,且延伸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
所述中流速通道(30)和低流速通道(40)位于两条所述高流速通道(20)之间,自所述蛮石组之间穿过。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仿自然型的鱼道,其特征在于,该仿自然型的鱼道包括三排蛮石组,每一排蛮石组包括间隔设置的至少两组蛮石。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仿自然型的鱼道,其特征在于,沿水流方向,三排蛮石组包括第一排蛮石组(1)、第二排蛮石组(2)以及第三排蛮石组(3);
所述第一排蛮石组(1)包括至少两组蛮石,所述第二排蛮石组(2)包括至少四组蛮石,所述第三排蛮石组(3)包括至少两组蛮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仿自然型的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鱼通道包括一条所述低流速通道(40)和两条所述中流速通道(30),所述低流速通道(40)和中流速通道(30)相邻且形成在所述第二排蛮石组(2)的各组蛮石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仿自然型的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流速通道(20)为流速高达1.5m/s的过鱼通道;所述中流速通道(30)为流速1-1.2m/s的过鱼通道;所述低流速通道(40)为流速0.8m/s的过鱼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仿自然型的鱼道,其特征在于,该仿自然型的鱼道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过鱼区域(10)底面(11)上的格宾网石笼(51),多排所述蛮石组位于所述格宾网石笼(51)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仿自然型的鱼道,其特征在于,该仿自然型的鱼道还包括铺设在所述格宾网石笼(51)上的砂卵石层(6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仿自然型的鱼道,其特征在于,该仿自然型的鱼道还包括铺设在所述格宾网石笼(51)和砂卵石层(60)之间的土工布层。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仿自然型的鱼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鱼区域(10)的底面(11)两侧通过斜坡(12)与河岸连接,所述斜坡(12)上设有格宾网石笼(52)。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61663.3U CN205530165U (zh) | 2016-03-31 | 2016-03-31 | 仿自然型的鱼道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61663.3U CN205530165U (zh) | 2016-03-31 | 2016-03-31 | 仿自然型的鱼道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30165U true CN205530165U (zh) | 2016-08-31 |
Family
ID=56786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26166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530165U (zh) | 2016-03-31 | 2016-03-31 | 仿自然型的鱼道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30165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04487A (zh) * | 2016-12-27 | 2017-06-09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研究鱼卵运动机理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
CN108193652A (zh) * | 2018-01-03 | 2018-06-22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涧流式鱼道 |
CN110230296A (zh) * | 2019-06-24 | 2019-09-13 |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仿自然生态鱼道及其施工方法 |
CN111254891A (zh) * | 2020-04-01 | 2020-06-09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适用于四大家鱼的仿生态鱼道蛮石布置方法 |
-
2016
- 2016-03-31 CN CN201620261663.3U patent/CN205530165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804487A (zh) * | 2016-12-27 | 2017-06-09 |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研究鱼卵运动机理的测试装置及方法 |
CN108193652A (zh) * | 2018-01-03 | 2018-06-22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涧流式鱼道 |
CN110230296A (zh) * | 2019-06-24 | 2019-09-13 |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仿自然生态鱼道及其施工方法 |
CN111254891A (zh) * | 2020-04-01 | 2020-06-09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适用于四大家鱼的仿生态鱼道蛮石布置方法 |
CN111254891B (zh) * | 2020-04-01 | 2021-03-30 |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一种适用于四大家鱼的仿生态鱼道蛮石布置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530165U (zh) | 仿自然型的鱼道 | |
CN207392163U (zh) | 一种类自然竖缝式鱼道 | |
CN202745020U (zh) | 一种用于洄游性鱼类过坝保护的透水式鱼道 | |
CN103806419B (zh) | 一种整流型池式鱼道和流态控制方法 | |
CN108824381B (zh) | 一种局部挡水高度可调节的阶梯型鱼道及其设计方法 | |
CN204212122U (zh) | 一种鱼道 | |
CN102154999A (zh) | 导流生态丁坝 | |
CN101476305A (zh) | 一种基于梯级防冲刷齿槛群的泥石流排导槽及其应用 | |
CN105887776A (zh) | 交错式蛮石墙仿自然通道 | |
CN103953014A (zh) | 新型鱼道结构 | |
CN106759166B (zh) | 多功能凹陷式分流生态鱼道 | |
CN107950451B (zh) | 一种内陆河流人工鱼礁结构及其设计方法 | |
CN209873699U (zh) | 一种混合坝体透水型生态造滩工程 | |
CN206220046U (zh) | 一种应用于水垫塘的挑流消能试验装置 | |
CN107299618B (zh) | 一种内河斜坡式生态护岸结构 | |
CN103306241B (zh) | 一种河道橡胶坝蓄水系统 | |
CN115977041B (zh) | 一种可调节的短程鱼道系统 | |
CN219175171U (zh) | 一种适应不同游泳行为动物的生物通道 | |
CN105862687A (zh) | 一种阻流板管道型式鱼道及设计方法 | |
CN207159959U (zh) | 一种隔板式鹅卵石鱼道 | |
CN210134403U (zh) | 一种竖缝式双池室鱼道 | |
CN101538841B (zh) | 消力池内的差动式挑流消能工 | |
CN211312451U (zh) | 一种组合式引水水渠 | |
JP2951263B2 (ja) | 魚道用ブロック | |
CN209873700U (zh) | 一种混合型生态造滩工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831 Termination date: 2017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