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505148U - 一种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505148U CN205505148U CN201620266852.XU CN201620266852U CN205505148U CN 205505148 U CN205505148 U CN 205505148U CN 201620266852 U CN201620266852 U CN 201620266852U CN 205505148 U CN205505148 U CN 2055051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trict
- water
- low
- low district
- water he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8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1
-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h2o hydrate Chemical compound O.O JEGUKCSWCFPDG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7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381 potential energ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7 de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team Or Hot-Water Central Heat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该供热系统包括与一次网供水、回水构成供热循环的为高层用户供热的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和与一次网供水、回水构成供热循环的为低层用户供热的低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在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通往一次网回水的高区回水管路与一次网供水通往低区的低区供水管路之间接有将高区低温高压回水注入低区供水管路的联混管路,该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将高区低温高压回水注入低区供水侧,利用高区回水的势能为低区直联混水供热提供循环动力,该高区、低区直联混水供热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势能回收利用效果好,系统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联混水供热系统,尤其是一种同时对高区用户和低区用户进行联合供热的直联混水供热系统。
背景技术
用直联混水供热设备代替换热器进行供热以其节能、一次投入低、无后期维护、占地面积小等优势得到用户的青睐。现有技术中的高区和低区混水供热机组都是各自分区独立运行的,没有做到联机运行。高区供热混水机组都是经过加压水泵,把热水送到高层用热用户,经用户使用后的回水,经过减压阀后回到一次回水管。这样经过加压的水白白地把势能损耗在了减压阀上,而在低区供热混水机组中,为了保证供热循环效果,也需要用加压泵将热水送到低层用户,加压泵消耗了大量的电能,不利于节能。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高区、低区直联混水供热系统独立运行的缺陷,提供一种高、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该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将高区低温高压回水注入低区供水侧,利用高区回水的势能为低区直联混水供热提供循环动力,该高区、低区直联混水供热系统具有结构简单,势能回收利用效果好,系统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一种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包括与一次网供水、回水构成供热循环的为高层用户供热的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和与一次网供水、回水构成供热循环的为低层用户供热的低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在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通往一次网回水的高区回水管路与一次网供水通往低区的低区供水管路之间接有将高区低温高压回水注入低区供水管路的联混管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联混管路通过射流式混水器接入低区供水管路,为低区混水供热循环提供动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高区供水管、高区混水器、高区加压泵、高区用户终端、高区减压装置、高区回水管,在高区减压装置前的回水管上接有将由高区用户终端流出的高区回水导入高区混水器的高区混水管路,在高区混水管路上设有高区混水减压装置。
所述低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低区供水管、低区混水器、低区加压泵、低区用户终端、低区减压装置、低区回水管,在低区减压装置前的回水管接有将由低区用户终端流出的低区回水导入低区混水器的低区混水管路,在低区混管路上设有低区混水减压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减压装置由串联的平衡阀和减压阀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还包括高区智能控制单元和低区智能控制单元,所述智能控制单元由数据采集装置、控制执行装置、运行执行装置和中控运算装置构成,数据采集装置负责采集供热循环管路特定节点的温度、压力和流量信息,并将信息输送至中控运算装置,控制执行装置接收中控运算装置发出的执行信号,依据执行信号控制相关阀门的动作,运行执行装置接收中控运算装置发出的运行信号,依据运行信号控制加压泵的运行工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种改进:所述减压阀为执行模拟量输入的电动减压阀。
在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和低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中各设有两台并联的加压泵,在每台加压泵的前、后各设有电动控制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方案:在高区回水管、联混管路上设有双联运行/独立运行转换阀门。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由于采用了所述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包括与一次网供水、回水构成供热循环的为高层用户供热的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和与一次网供水、回水构成供热循环的为低层用户供热的低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在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通往一次网回水的高区回水管路与一次网供水通往低区的低区供水管路之间接有将高区低温高压回水注入低区供水管路的联混管路的技术方案,通过在高区回水管路与低区供水管路之间接有联混管路,使高区的低温高压回水不经过减压阀减压而直接混到低区的高温水中,用高区的低温高压回水的势能补充低区的供水压力,使高区的低温高压回水的势能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这样就可以大大的降低了低区混水水泵的使用功率,甚至可以不用混水水泵,节约低势能区加压水泵的运行功率,节能效果显著,只要有足够的势能差,还可以将多个不同高程的用户区分区串联,进一步降低了供热的运行成本。由于采用了联混管路通过射流式混水器接入低区供水管路,为低区混水供热循环提供动能的技术特征,利用低温高压回水对低区混水供热的高温水进行引射,将高区低温高压回水的势能转换为低区循环动能,势能回收利用效果更好,可以进一步降低低区混水水泵的使用功率,节能效果更好;由于采用了所述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高区供水管、高区混水器、高区加压泵、高区用户终端、高区减压装置、高区回水管,在高区减压装置前的回水管上接有将由高区用户终端流出的高区回水导入高区混水器的高区混水管路,在高区混水管路上设有高区混水减压装置的技术特征,通过调节高区减压装置和高区混水减压装置合理分配高区低温回水,使高区供热单元既具备独立的运行能力,又具备为低区提供循环动力的能力。由于采用了所述低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低区供水管、低区混水器、低区加压泵、低区用户终端、低区减压装置、低区回水管,在低区减压装置前的回水管接有将由低区用户终端流出的低区回水导入低区混水器的低区混水管路,在低区混管路上设有低区混水减压装置的技术特征,通过调节低区减压装置和低区混水减压装置就可以方便地调节低区用户的供热参数,使低区供热单元既具备独立的运行能力,又具备回收利用高区回水势能的能力。由于采用了所述减压装置由串联的平衡阀和减压阀构成的技术特征,使得减压后的压力、流量更稳定,循环效果更好。由于采用了所述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还包括高区智能控制单元和低区智能控制单元,所述智能控制单元由数据采集装置、控制执行装置、运行执行装置和中控运算装置构成,数据采集装置负责采集供热循环管路特定节点的温度、压力和流量信息,并将信息输送至中控运算装置,控制执行装置接收中控运算装置发出的执行信号,依据执行信号控制相关阀门的动作,运行执行装置接收中控运算装置发出的运行信号,依据运行信号控制加压泵的运行工况的技术特征,使本实用新型的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通过实时采集供热循环管路特定节点的温度、压力和流量信息,将这些信息输入中控运算装置,中控运算装置依据设定的供热参数进行运算,得出最佳运行控制数据,并将运行控制数据输送至相应的执行装置和运行装置,实现全自动智能控制。由于采用了所述减压阀为执行模拟量输入的电动减压阀的技术特征,中控运算装置根据大网一次回水压力自动进行运算出减压后的回水压力并控制电动减压阀进行平缓的无阶梯减压,确保在大网回水压力升高时系统不发生堵塞,在大网回水压力降低时系统不发生抢水现象,保证系统运行安全稳定。由于采用了在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和低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中各设有两台并联的加压泵,在每台加压泵的前、后各设有电动控制阀门的技术特征,方便了加压泵的日常维护和检修,使本系统可以保证不间断供热,并且,电动控制阀门可以在停电时自动阻断,防止因电网停电导致热水发生倒灌,破坏供热系统,使本实用新型的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运行更稳定、安全。由于采用了在高区回水管、联混管路上设有双联运行/独立运行转换阀门的技术特征,使本实用新型的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可以方便地在联合运行和独立运行之间切换,系统的适应能力更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包括与一次网供水、回水构成供热循环的为高层用户供热的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I和与一次网供水、回水构成供热循环的为低层用户供热的低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II,在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通往一次网回水的高区回水管路3与一次网供水通往低区的低区供水管路24之间接有将高区回水注入低区供水管路的联混管路1,联混管路通过射流式混水器26接入低区供水管路,为低区混水供热循环提供动能。所述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高区供水管4、高区混水器6、高区加压泵8、高区用户终端10、高区减压装置、高区回水管3,在高区减压装置前的回水管上接有将由高区用户终端流出的高区回水导入高区混水器的高区混水管路14,在高区混水管路上设有高区混水减压装置;所述低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低区供水管24、低区混水器26、低区加压泵27、低区用户终端28、低区减压装置、低区回水管23,在低区减压装置前的回水管接有将由低区用户终端流出的低区回水导入低区混水器的低区混水管路34,在低区混管路上设有低区混水减压装置;所述减压装置由串联的平衡阀(13、16、20、33、37、39)和减压阀(12、15、19、32、36、38)构成,所述低区混器26为射流式混水器。
所述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还包括高区智能控制单元2和低区智能控制单元22,所述智能控制单元由数据采集装置(21、40)、控制执行装置、运行执行装置和中控运算装置构成,数据采集装置负责采集供热循环管路特定节点的温度、压力和流量信息,并将信息输送至中控运算装置,控制执行装置接收中控运算装置发出的执行信号,依据执行信号控制相关阀门(12、15、19、32、36、38、18、35)的动作,运行执行装置接收中控运算装置发出的运行信号,依据运行信号控制加压泵的运行工况,所述减压阀为执行模拟量输入的电动减压阀,在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和低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中各设有两台并联的加压泵,在每台加压泵的前、后各设有电动控制阀门(7、9、29、30),在高区供水管、低区供水管、低区回水管上设有控制阀门(5、25、31),在高区回水管、联混管路上设有双联运行/独立运行转换阀门(11、17)。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的工作过程进行描述。
由供热一次网供水管路输出的高温热水经高区供水管进入高区混水器,再经高区加压泵输送到高区用户终端,从高区用户返回的低温高压水一路经高区混水管路、高区混水减压装置进入高区混水器,与由一次网供水进入的高温热水混合后,再次循环进入高区用户终端。从高区用户返回的低温高压水另一路经高区减压装置、联混管路、进入低区的射流式混水器,与由一次网供水进入的高温热水混合后,经低区加压泵进入低区用户终端,从低区用户返回的低温回水经低区减压装置减压后,进入一次网回水。从而实现利用高区低温高压回水的势能为低区循环提供动力,减小低区加压泵的使用功率,降低电能消耗。运行过程中,通过采用智能控制单元对系统运行进行控制,智能控制单元根据高区低温高压回水的压力,合理确定低区加压泵的运行工况,在保证供热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了高区低温高压回水的势能,实时数据采集和运算使整个供热系统运行更稳定,能源利用效率更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无人执守。
当联网运行的低区用户或高区用户因特殊情况需要独立运行时,通过调整高区回水管、联混管路上的转换阀门,可以轻松实现高区用户、低区用户各自独立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并不局限于高区和低区双联混水供热,也可根据用户的高程差设置多个供暖分区,组网联合运行,组合成高区、中区、低区三联混水供热系统或多联混水供热系统。
Claims (9)
1.一种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包括与一次网供水、回水构成供热循环的为高层用户供热的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和与一次网供水、回水构成供热循环的为低层用户供热的低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其特征是:在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通往一次网回水的高区回水管路与一次网供水通往低区的低区供水管路之间接有将高区低温高压回水注入低区供水管路的联混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其特征是:联混管路通过射流式混水器接入低区供水管路,为低区混水供热循环提供动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高区供水管、高区混水器、高区加压泵、高区用户终端、高区减压装置、高区回水管,在高区减压装置前的回水管上接有将由高区用户终端流出的高区回水导入高区混水器的高区混水管路,在高区混水管路上设有高区混水减压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低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包括顺次连接的低区供水管、低区混水器、低区加压泵、低区用户终端、低区减压装置、低区回水管,在低区减压装置前的回水管接有将由低区用户终端流出的低区回水导入低区混水器的低区混水管路,在低区混管路上设有低区混水减压装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高区减压装置、高区混水减压装置、低区减压装置或低区混水减压装置由串联的平衡阀和减压阀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还包括高区智能控制单元和低区智能控制单元,所述智能控制单元由数据采集装置、控制执行装置、运行执行装置和中控运算装置构成,数据采集装置负责采集供热循环管路特定节点的温度、压力和流量信息,并将信息输送至中控运算装置,控制执行装置接收中控运算装置发出的执行信号,依据执行信号控制相关阀门的动作,运行执行装置接收中控运算装置发出的运行信号,依据运行信号控制加压泵的运行工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减压阀为执行模拟量输入的电动减压阀。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其特征是:在高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和低区混水供热循环单元中各设有两台并联的加压泵,在每台加压泵的前、后各设有电动控制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其特征是:在高区回水管、联混管路上设有双联运行/独立运行转换阀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66852.XU CN205505148U (zh) | 2016-04-05 | 2016-04-05 | 一种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266852.XU CN205505148U (zh) | 2016-04-05 | 2016-04-05 | 一种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505148U true CN205505148U (zh) | 2016-08-24 |
Family
ID=567350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266852.XU Active CN205505148U (zh) | 2016-04-05 | 2016-04-05 | 一种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505148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74373A (zh) * | 2016-04-05 | 2016-06-15 | 四平市重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 |
CN113137651A (zh) * | 2021-04-15 | 2021-07-20 | 庞文库 | 供热系统和该供热系统的操作方法 |
-
2016
- 2016-04-05 CN CN201620266852.XU patent/CN20550514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674373A (zh) * | 2016-04-05 | 2016-06-15 | 四平市重兴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 |
CN113137651A (zh) * | 2021-04-15 | 2021-07-20 | 庞文库 | 供热系统和该供热系统的操作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674373A (zh) | 一种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 | |
CN102797661B (zh) | 空压机余热利用系统及空压机余热利用方法 | |
CN101949556B (zh) | 一种优先使用太阳能的热水供应系统及方法 | |
CN203998973U (zh) | 多晶硅还原炉热能利用系统 | |
CN107917454A (zh) | 一种引射器驱动的供热节能系统 | |
CN202032650U (zh) | 一种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 | |
CN205505148U (zh) | 一种高区、低区双联混水供热系统 | |
CN106287897A (zh) | 一种混水直接供热运行系统 | |
CN203297065U (zh) | 空压机余热回收利用系统 | |
CN204783320U (zh) | 一种燃气三联供系统的中冷水余热利用系统 | |
CN107023882A (zh) | 一种用于燃气锅炉节能的供热调节系统 | |
CN201779771U (zh) | 间接连接换热站系统 | |
CN207515025U (zh) | 一种引射器驱动的供热节能系统 | |
CN203629424U (zh) | 一种提高冷却循环水温差的装置 | |
CN2766740Y (zh) | 生态环保洗浴装置 | |
CN211373282U (zh) | 一种蒸汽凝气回收装置 | |
CN106196226A (zh) | 高层建筑直连供暖节能系统 | |
CN203403273U (zh) | 溢流机中温水和高温水循环回用系统 | |
CN206755336U (zh) | 一种用于燃气锅炉节能的供热调节系统 | |
CN203478402U (zh) | 一种高、低层建筑直连混水供热系统 | |
CN202532584U (zh) | 一种余热供热循环水系统 | |
CN208222620U (zh) | 一种应用于湿冷机组的低品质蒸汽供热系统 | |
CN219414933U (zh) | 一种空压机余热利用系统 | |
CN220852662U (zh) | 一种乳化车间用的冷热水循环系统 | |
CN204027367U (zh) | 一种可调喷射式混水换热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