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87174U - 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 - Google Patents
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387174U CN205387174U CN201620168229.0U CN201620168229U CN205387174U CN 205387174 U CN205387174 U CN 205387174U CN 201620168229 U CN201620168229 U CN 201620168229U CN 205387174 U CN205387174 U CN 20538717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peline
- locomotive
- pedestal
- slotted eye
- fixing fun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包括一挡泥板、一避震器、一管线组、一第一定位机构以及一第二定位机构。第一定位机构设于该避震器之上,其中,该第一定位机构对该管线组进行约束。第二定位机构设于该挡泥板之上,其中,该第二定位机构对该管线组进行约束。该第二定位机构包括一基座以及一定位盖。基座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该挡泥板。定位盖连接该基座,其中,该管线组被约束于该基座与该定位盖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机车,特别关于一种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
背景技术
现有速克达机车的前轮转向装置,具有一前轮、一前把手,装置于前轮两侧的避震器、装置于前把手与避震器之间的三角台、装置于轮胎与三角台之间的前挡泥板、以及一刹车单元。刹车单元中的管线由操作件连接至避震器、三角台、前挡泥板,最后装设于机能件上。
在现有技术中,位于三角台与避震器之间的管线,会因避震器的作动,进而导致管线被拉扯与挤压,在此期间管线若与避震器或三角台或前挡泥板或前轮干涉,则会造成安全疑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安全疑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包括一挡泥板、一避震器、一管线组、一第一定位机构以及一第二定位机构。第一定位机构设于该避震器之上,其中,该第一定位机构对该管线组进行约束。第二定位机构设于该挡泥板之上,其中,该第二定位机构对该管线组进行约束。该第二定位机构包括一基座以及一定位盖。基座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该挡泥板。定位盖连接该基座,其中,该管线组被约束于该基座与该定位盖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该基座与该定位盖共同形成一第一槽孔以及一第二槽孔,该管线组包括一第一管线以及一第二管线,该第一管线被约束于该第一槽孔之中,该第二管线被约束于该第二槽孔之中。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槽孔位于该第二槽孔与该避震器之间,该第一槽孔相对于一地平面的高度等于该第二槽孔相对于该地平面的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该基座包括一底面,该第一槽孔相对于该底面的距离小于该第二槽孔相对于该底面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该挡泥板还包括一挡泥板本体以及一连接座,该连接座设于该挡泥板本体之上,该基座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该连接座,该连接座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相对该挡泥板本体的高度小于该第二端相对该挡泥板本体的高度,该第一端对应该第一槽孔,该第二端对应该第二槽孔。
在一实施例中,该连接座包括一定位槽,该基座包括一定位凸块,该定位凸块伸入该定位槽之中。
在一实施例中,该定位盖通过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该基座。
在一实施例中,该定位盖包括一连结端以及一自由端,该连结端连接该基座,该定位盖适于通过该连结端相对该基座进行转动,该自由端通过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该基座。
在一实施例中,该连结端可以绞炼等的方式连接该基座。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机构约束该管线组,使该管线组朝一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二定位机构约束该管线组,使该管线组朝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方向平行于该避震器的延伸方向,该第二方向沿该挡泥板表面延伸,并朝向该挡泥板的一对称中心线。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由于管线组的部分线段被该第二定位机构所约束固定,因此管线组的该部分线段会顺应性的沿该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方向朝向该挡泥板的对称中心线),因此,该管线组可避免与避震器、三角台、前挡泥板或前轮等组件发生干涉。
附图说明
图1系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
图2系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的细部结构。
图3A、图3B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第二定位机构的细部结构。
图4A、4B、4C系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第二定位机构的细部结构。
图5系显示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的第二定位机构的细部结构。
【符号说明】
1~机车
10~避震器
20~前挡泥板
21~挡泥板本体
22~连接座
23~第一端
24~第二端
25~定位槽
30~管线组
31~秒表线
32~刹车油管
40~第一定位机构
50、50’~第二定位机构
51~基座
511~定位凸块
52~定位盖
53~第一槽孔
54~第二槽孔
55~底面
56~螺栓
57~螺栓
58~连结端
59~自由端
91~龙头
92~前轮
93~后轮
94~座垫
95~动力系统
C~对称中心线
d1~第一间距
d2~第二间距
X1~第一方向
X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描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参照图1,其系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1的外型,包括避震器10、前挡泥板20、龙头91、前轮92、后轮93、座垫94、动力系统95等组件。
机车1包含前段、中段以及后段等等部分。机车1的前段设有避震器10、前挡泥板20、龙头91、前轮92、方向灯以及钥匙孔等组件。机车1的中段设有动力系统95及脚架等组件。机车1的后段设有座垫94、后轮93、后挡泥板等组件。
龙头91用以控制机车1的行进方向,龙头91一般具备操控接口,包括时速表、里程表、油箱表等信息单元。龙头91也具有把手(包含加油握把)以及手刹车,使用者可通过把手调整龙头91的转向,通过加油握把调整加油喷嘴的供油量,并通过手刹车将机车1减速。龙头91也具有方向灯控制钮、主灯控制钮、车辆启动钮以及主灯,主灯为机车1提供主要光线照明,方向灯控制钮用于控制打亮方向灯,车辆启动钮用于电动发动机车1。
动力系统95连接并驱动后轮93,藉此为机车1提供动力,使机车1前进。
参照图2,其系显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1的细部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机车还包括一管线组30、一第一定位机构40以及一第二定位机构50。第一定位机构40设于该避震器10之上,其中,该第一定位机构40对该管线组30进行约束。第二定位机构50设于该前挡泥板20之上,其中,该第二定位机构50对该管线组30进行约束。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以前避震器10以及前挡泥板20为例,然上述揭露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同的机车车型或是其它运输工具上,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亦可应用于后避震器以及后挡泥板。参照图2,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二定位机构50以及该前挡泥板20相对于该避震器10,处于该机车的后侧。然,上述揭露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一实施例中,该前挡泥板20相对于该避震器10,处于该机车的前侧。又,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前挡泥板20从该机车的后侧经过该避震器10延伸至该机车的前侧。该第二定位机构50相对于该避震器10,亦可设置于该机车的前侧。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定位机构40约束该管线组30,使该管线组30朝一第一方向X1延伸,该第二定位机构50约束该管线组30,使该管线组30朝一第二方向X2延伸,该第一方向X1不等于该第二方向X2。具体而言,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一方向X1平行于该避震器10的延伸方向。该第二方向X2朝向该前挡泥板20的一对称中心线C。换言之由于管线组30的部分线段被该第二定位机构50所约束固定,藉此以避免与避震器10等组件发生干涉。
在一实施例中,该对称中心线C与该第一定位机构40之间存在一第一间距d1,该对称中心线C与该第二定位机构50之间存在一第二间距d2,该第二间距d2的长度约为该第一间距d1的长度的2/3~3/4。通过适当的设定该第二定位机构50的位置,可以充分的避免管线组30与避震器等组件发生干涉。在一实施例中,该管线组30包括一秒表线(第一管线)31以及一刹车油管(第二管线)32。
参照图3A、3B,其系显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该第二定位机构50的细部结构,该第二定位机构50包括一基座51以及一定位盖52。基座51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该前挡泥板20。定位盖52连接该基座51,其中,该管线组30被约束于该基座51与该定位盖52之间。在一实施例中,该基座51与该定位盖52共同形成一第一槽孔53以及一第二槽孔54,该秒表线31被约束于该第一槽孔53之中,该刹车油管32被约束于该第二槽孔54之中。
在一实施例中,该第一槽孔53位于该第二槽孔54与该避震器10之间,该第一槽孔53相对于一地平面的大致高度等于该第二槽孔54相对于该地平面的高度。在此实施例中,该基座51包括一底面55,该第一槽孔53相对于该底面55的距离等于该第二槽孔54相对于该底面55的距离。该前挡泥板20还包括一挡泥板本体21以及一连接座22,该连接座22设于该挡泥板本体21之上,该基座51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该连接座22。该连接座22包括一第一端23以及一第二端24,该第一端23相对该挡泥板本体21的高度小于该第二端24相对该挡泥板本体21的高度,该第一端23对应该第一槽孔53,该第二端24对应该第二槽孔54。藉此,可实现较佳的走线路径,避免该管线组与避震器、三角台、前挡泥板或前轮等组件发生干涉。
参照图3A、3B,在此实施例中,该定位盖52通过螺栓56,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该基座51。在此实施例中,另有螺栓57从该前挡泥板20的另一侧将该基座51固定于该连接座22。
参照图4A、4B,其系显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该第二定位机构50’的细部结构,该第二定位机构50’包括一基座51以及一定位盖52。基座51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该前挡泥板20。在此实施例中,该第一槽孔53相对于该底面55的距离小于该第二槽孔54相对于该底面55的距离。整体而言,通过适当设计该第一槽孔53以及该第二槽孔54相对于该底面55的距离以及连接座22的外型,该第一槽孔53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仍等于该第二槽孔54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
参照图4A、4B、4C,该定位盖52包括一连结端58以及一自由端59,该连结端58连接该基座51,该定位盖52适于通过该连结端58相对该基座51进行转动,该自由端59通过螺栓56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该基座51。在此实施例中,该连结端58可以绞炼等的方式连接该基座51。此外,该连接座22包括一定位槽25,该基座51包括一定位凸块511,该定位凸块511伸入该定位槽25之中以进行定位。同前述实施例,另有螺栓57从该前挡泥板20的另一侧将该基座51固定于该连接座22。
参照图5,其系显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其中,该前挡泥板20不具备连接座。同样的,通过适当设计该第一槽孔53以及该第二槽孔54相对于该底面55的距离,该第一槽孔53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仍等于该第二槽孔54相对于地平面的高度。
应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车,由于管线组的部分线段被该第二定位机构所约束固定,因此管线组的该部分线段会顺应性的沿该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二方向朝向该挡泥板的对称中心线),因此,该管线组可避免与避震器、三角台、前挡泥板或前轮等组件发生干涉。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就可使本实用新型有许多变形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挡泥板;
一避震器;
一管线组;
一第一定位机构,设于该避震器之上,其中,该第一定位机构对该管线组进行约束;以及
一第二定位机构,设于该挡泥板之上,其中,该第二定位机构对该管线组进行约束,该第二定位机构包括:
一基座,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该挡泥板;以及
一定位盖,连接该基座,其中,该管线组被约束于该基座与该定位盖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其特征在于,该基座与该定位盖共同形成一第一槽孔以及一第二槽孔,该管线组包括一第一管线以及一第二管线,该第一管线被约束于该第一槽孔之中,该第二管线被约束于该第二槽孔之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槽孔位于该第二槽孔与该避震器之间,该第一槽孔相对于一地平面的高度等于该第二槽孔相对于该地平面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其特征在于,该基座包括一底面,该第一槽孔相对于该底面的距离小于该第二槽孔相对于该底面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其特征在于,该挡泥板还包括一挡泥板本体以及一连接座,该连接座设于该挡泥板本体之上,该基座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该连接座,该连接座包括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相对该挡泥板本体的高度小于该第二端相对该挡泥板本体的高度,该第一端对应该第一槽孔,该第二端对应该第二槽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其特征在于,该连接座包括一定位槽,该基座包括一定位凸块,该定位凸块伸入该定位槽之中。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盖通过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该基座。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盖包括一连结端以及一自由端,该连结端连接该基座,该定位盖适于通过该连结端相对该基座进行转动,该自由端通过螺栓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于该基座。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其特征在于,该连结端以绞炼的方式连接该基座。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机构约束该管线组,使该管线组朝一第一方向延伸,该第二定位机构约束该管线组,使该管线组朝一第二方向延伸,该第一方向平行于该避震器的延伸方向,该第二方向沿该挡泥板表面延伸,并朝向该挡泥板的一对称中心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68229.0U CN205387174U (zh) | 2016-03-07 | 2016-03-07 | 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620168229.0U CN205387174U (zh) | 2016-03-07 | 2016-03-07 | 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387174U true CN205387174U (zh) | 2016-07-20 |
Family
ID=563766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16822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87174U (zh) | 2016-03-07 | 2016-03-07 | 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387174U (zh) |
-
2016
- 2016-03-07 CN CN201620168229.0U patent/CN20538717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54428B (zh) | 車輛 | |
TW201509733A (zh) | 車輛 | |
CN205387174U (zh) | 具有管线固定功能的机车 | |
TW201601959A (zh) | 速克達型車輛 | |
TWI589469B (zh) | Construction of the locomotive anti-skid system | |
CN203996630U (zh) | 一种安环四轮车 | |
TWM540801U (zh) | 自行車油壓碟煞裝置 | |
TW202108437A (zh) | 機車前懸吊系統及包括其之機車 | |
CN217074638U (zh) | 全地形车 | |
TWM523644U (zh) | 具有管線固定功能的機車 | |
CN205872304U (zh) | 一种摩托车车架 | |
CN204250158U (zh) |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汽车用转向拉杆总成 | |
CN207389437U (zh) | 机车防滑煞车系统固定结构 | |
CN217477464U (zh) | 具有防锁死刹车系统的摩托车 | |
CN204641980U (zh) | 机车 | |
CN203921070U (zh) | 折叠自行车 | |
JP2010006258A (ja) | 灯火器および自動二輪車 | |
CN207449881U (zh) | 全地形车辆刹车结构 | |
CN106274867A (zh) | 摩托车防滑刹车系统控制单元结构 | |
CN106553721A (zh) | 摩托车挡泥板结构 | |
TWM520032U (zh) | 具有管線固定功能的機車 | |
CN104276247A (zh) | 摩托车防滑煞车系统构造 | |
CN217477499U (zh) | 摩托车悬吊结构 | |
TWI326657B (zh) | ||
TWM631340U (zh) | 具有防鎖死煞車系統之機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