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59358U - 蒸汽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蒸汽吸尘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359358U CN205359358U CN201521064403.9U CN201521064403U CN205359358U CN 205359358 U CN205359358 U CN 205359358U CN 201521064403 U CN201521064403 U CN 201521064403U CN 205359358 U CN205359358 U CN 2053593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channel
- eddy current
- dividing plate
- ope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蒸汽吸尘器,包括:底座,底座上设有进气口;壳体,壳体设在底座上且壳体侧壁上具有出气口,壳体底壁与底座之间限定出多条涡流风道,进气口与多条涡流风道均流体连通;风机,风机设在壳体内且包括电机和连接在电机的电机轴下端的散热风轮,壳体底壁上具有与散热风轮的进气端连通的开口,其中多条涡流风道分别与开口连通,涡流风道被构造成将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引导至散热风轮以对电机进行散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吸尘器,空气在多个涡流风道内渐缩流动,同时可产生多股带环量的气流进入散热风轮,使得散热空气更符合流动规律,优化散热空气的流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汽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蒸汽吸尘器,高速离心风机提供动力,将垃圾吸入蒸汽吸尘器过滤装置,通过下游空气与垃圾分离装置的分离作用,垃圾留在过滤装置中,干净的空气排除机体外。其中,风机散热影响着蒸汽吸尘器整机的安全运行和使用寿命,相关技术中的风道设置空气的流动性能较差,导致电机散热效果不好,影响蒸汽吸尘器的安全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蒸汽吸尘器,所述蒸汽吸尘器的散热空气流动性和风机散热效果好,安全性能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吸尘器,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进气口;壳体,所述壳体设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壳体侧壁上具有出气口,所述壳体底壁与所述底座之间限定出多条涡流风道,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多条涡流风道均流体连通;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壳体内且包括电机和连接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下端的散热风轮,所述壳体底壁上具有与所述散热风轮的进气端连通的开口,其中所述多条涡流风道分别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涡流风道被构造成将所述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引导至所述散热风轮以对所述电机进行散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蒸汽吸尘器,通过在壳体和底座之间限定出多条涡流风道,多条涡流风道连通进气口和散热风轮的进气端。涡流风道具有集流和在空气流向风机前提供圆周环量的作用,空气在涡流风道内可产生渐缩的流动。从而有利于空气形成涡旋,使得散热空气更符合流动规律,促进空气的流动。由此,空气在多个涡流风道内渐缩流动,同时可产生多股带环量的气流进入散热风轮,进一步地优化了散热空气的流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从所述壳体底壁向下延伸出隔板组件,其中所述涡流风道由所述隔板组件、所述壳体底壁与所述底座之间共同限定出。
可选地,所述涡流风道包括第一涡流风道和第二涡流风道,所述隔板组件包括: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包括平直段和弧形段,所述弧形段环绕所述开口的一部分设置且与所述开口之间限定出宽度逐渐减小的流道;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的所述平直段之间限定出平直腔,所述平直腔与所述流道连通且共同构成所述第一涡流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第三隔板;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之间限定出第二涡流风道,所述第二涡流风道形成为曲线形风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隔板通过隔舌连接至所述第一隔板的邻近所述开口的一端,所述隔舌延伸至所述开口边缘以将所述第一涡流风道和所述第二涡流风道间隔开。
进一步地,还包括环绕所述开口一部分的第五隔板,所述第五隔板连接在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的邻近所述开口的端部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的远离所述开口的端部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涡流风道流入所述开口的方向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底壁与所述底座之间还限定出空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空腔的位置对应,其中所述涡流风道与所述空腔连通。
可选地,所述蒸汽吸尘器的控制主板设在所述空腔内以使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先经过所述控制主板。
进一步地,所述空腔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的至少一个尺寸大于所述控制主板的相应尺寸。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吸尘器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吸尘器的壳体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吸尘器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蒸汽吸尘器;
1:壳体,11:出气口,12:挡板,13:风机容纳部,14:出风口,15:开口,16:壳体底壁;
2:底座;
3:控制主板;
4:进气口4;
5:空腔5;
6:隔板组件,61:第一隔板,611:平直腔,612:流道,614:平直段,615:弧形段,616:第一涡流风道,62:第二隔板,63:第三隔板,631:第二涡流风道,64:第四隔板,65:第五隔板;
7:隔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吸尘器100。
结合图1-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吸尘器100可以包括底座2、壳体1和风机(图未示出)。
如图1和图2所示,底座2上设有进气口4。在如图2所示的示例中,底座2可形成为板状结构,进气口4设在底座2上且贯穿底座2。当蒸汽吸尘器100放置在地面上时,进气口4对地设置,这种设置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噪音。可选地,进气口4可形成为进气格栅,进气格栅可以包括多个格栅条,多个格栅条可以平行设置,也可以交叉设置,从而有利于过滤从进气口4进入的空气,防止空气中的脏污物随空气流入蒸汽吸尘器100。
结合图1和图3所示,壳体1设在底座2上且壳体1侧壁上具有出气口11,壳体底壁16与底座2之间限定出多条涡流风道,进气口4与多条涡流风道(例如,如图3所示的第一涡流风道616和第二涡流风道631)均流体连通。由此,空气从进气口4进入,并经过多条涡流风道流向风机。
风机设在壳体1内且包括电机和连接在电机的电机轴下端的散热风轮,壳体底壁16上具有与散热风轮的进气端连通的开口15,其中多条涡流风道分别与开口15连通,每条涡流风道均被构造成将进气口4进入的空气引导至散热风轮以对电机进行散热。
具体地,如图3所示,多条涡流风道形成在散热风轮的上游,进气口4与多条涡流风道的进口端连通,空气从进气口4流向多条涡流风道。涡流风道具有集流和在空气流向风机前提供圆周环量的作用,空气在涡流风道内可产生渐缩的流动。从而有利于空气流向散热风轮,使得散热空气更符合流动规律,促进空气的流动。
风机包括电机和散热风轮,散热风轮设在电机轴的下端,电机轴可驱动风轮旋转,在壳体底壁16上形成有贯穿底壁16的开口15,其中,多条涡流风道的进气端均与进气口4连通,多条涡流风道的出气端均与开口15连通,空气在多条涡流风道内流通,并通过多条涡流风道引导至散热风轮。由此,空气在多个涡流风道内均渐缩流动,同时可产生多股带环量的气流以进入散热风轮,进一步地优化了散热空气的流动性。
进一步地,风机还可以包括电机壳,散热风轮和电机设在电机壳内,电机壳内可形成散热风道,在电机壳位于电机外侧的部分上可形成有电机壳出风口,电机壳出风口设在电机壳位于外侧的部分的上部,空气从电机底部的散热风轮进入散热风道,在散热风道内沿电机的轴向流动以带走电机的热量,换热后的热空气从电机壳出风口14排出,并从壳体1侧壁的出气口11排出壳体1。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吸尘器100,通过在壳体1和底座2之间限定出多条涡流风道,多条涡流风道连通进气口4和散热风轮的进气端。涡流风道具有集流和在空气流向风机前提供圆周环量的作用,空气在涡流风道内可产生渐缩的流动。从而有利于空气形成涡旋,使得散热空气更符合流动规律,促进空气的流动。由此,空气在多个涡流风道内渐缩流动,同时可产生多股带环量的气流进入散热风轮,使得散热空气流动性大大优化。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风机的外侧形成有多个挡板12,多个挡板12沿风机的轴向延伸且沿风机的周向间隔设置,换热后的空气流出至风机外,从多个挡板12之间流出,从而可以减小空气的流速,同时有助于降低噪音。进一步地,蒸汽吸尘器100还包括蒸汽发生器,壳体1内设有风机容纳部13,风机和挡板12均设在风机容纳部13内,风机容纳部13上设有朝向蒸汽发生器的出风口14,由此,空气从出风口14流出,从而可流向蒸汽发生器,以对蒸汽发生器进行对流散热,使蒸汽发生器外壁温度低于安全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从壳体底壁16可向下延伸出隔板组件6,隔板组件6构成蜗壳形状,其中涡流风道由隔板组件6、壳体底壁16与底座2之间共同限定出。具体地,壳体1的底部敞开,隔板组件6设在壳体的底壁16上且位于风机的下方,底座2用于封闭壳体1的底部,隔板组件6设在壳体底壁16和底座2之间。隔板组件6可以包括多个隔板,多个隔板彼此间隔设置,空气在多个隔板之间流动,从而可以阻挡空气流动产生的噪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涡流风道可以包括第一涡流风道616和第二涡流风道631,隔板组件6可以包括第一隔板61和第二隔板62,第一隔板61包括平直段614和弧形段615,弧形段615环绕开口15的一部分设置且与开口15之间限定出宽度逐渐减小的流道612,第二隔板62与第一隔板61的平直段614之间限定出平直腔611,平直腔611与流道612连通且共同构成第一涡流风道616。
由此,空气从进气口4流向平直腔611,平直腔611内的宽度基本相同,之后空气从平直腔611流向流道612,流道612在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宽度逐渐减小,弧形段615和开口15之间的间隔逐渐减小,空气沿弧形段615的内侧壁流动并逐渐流向散热风轮的进气端处的开口15,由此,第一涡流风道616可具有集流和提供圆周环量的作用,空气在第一涡流风道616内产生渐缩的流动,从而使得散热空气更符合流动规律,优化空气的流动性能。
可选地,第一隔板61的弧形段615和平直段614可采用圆弧光滑过渡,进一步地,弧形段615可形成对数螺旋线形状,弧形段615和与开口15之间限定出对数螺旋线形流道612,空气在流道612内产生渐缩流动,从而可进一步地便于空气的流动。在如图3所示的示例中,弧形段615呈对数螺旋线形,开口15可为圆形形状,开口15的圆心和弧形段615的中心可以是重合的,以使得弧形段615和开口15之间限定出宽度逐渐减小的流道612。
需要说明的时,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平直腔611和流道612可以共同构成对数螺旋线形状,即第一涡流风道616呈对数螺旋线形状,以使得空气在第一涡流风道616产生渐缩流动。
可选地,隔板组件6还可以包括第三隔板63和第四隔板64,第四隔板64与第三隔板63之间限定出第二涡流风道631,第二涡流风道631形成为曲线形风道。由此,空气从进气口4进入,并可流向第一涡流风道616和第二涡流风道631,且空气在第二涡流风道631内可沿曲线流动,第二涡流风道631的出气端与开口15连通,通过第一涡流风道616和第二涡流风道631均可引导空气流向开口15处。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第三隔板63通过隔舌7连接至第一隔板61的邻近开口15的一端,隔舌7延伸至开口15边缘以将第一涡流风道616和第二涡流风道631间隔开。由此,通过隔舌7不仅可以避免第一涡流风道616的空气流向第二涡流风道631,且可以避免第二涡流风道631的空气流向第一涡流风道616,以减小多股气流流动的冲击,同时可使得第一涡流风道616和第二涡流风道631的空气在隔舌隔舌7聚集并流向开口15,以降低气流的冲击损失。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隔板组件6还可以包括环绕开口15一部分的第五隔板65,第五隔板65连接在第二隔板62和第四隔板64的邻近开口15的端部之间。由此,通过第五隔板65可限定空气的流动,使得空气沿环绕开口15的方向流动,从而可进一步地提高空气的流动性能。
进一步地,第二隔板62和第四隔板64的远离开口15的端部相连。如图3所示,即第一涡流风道616的进口端和第二涡流风道631的进口端相邻设置,空气从进气口3流向第一涡流风道616和第二涡流风道631时,从而在第二隔板62和第四隔板64的远离开口15的端部自然分开而分别流向第一涡流风道616和第二涡流风道63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多条涡流风道流入开口15的方向不同。例如,如图3所示,涡流风道可以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涡流风道616和第二涡流风道631,其中空气在第一涡流风道616内可沿逆时针方向流入开口15,空气在第二涡流风道631内可沿顺时针方向流向开口15,从而降低气流的冲击损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底壁16与底座2之间还可以限定出空腔5,进气口4与空腔5的位置对应,其中涡流风道与空腔5连通,由此,空气从进气口4流向空腔5,并从空腔5流向涡流风道,由此,通过空腔5可形成共振腔体结构,从而具有一定的共振消音效果。进一步地,在进气口4处还可以设有消音材料,从而可进一步地降低噪音。
可选地,蒸汽吸尘器100的控制主板3可设在空腔5内以使从进气口4进入的气体先经过控制主板3。结合图1和图3所示,控制主板3设在空腔5内且与进气口4位置对应,控制主板3的热量散发在空腔5内,空气从进气口4流向空腔5内,然后流向涡流风道,从而可以将空腔5内的热量带走,以实现对控制主板3的散热,从而不需要增加散热风扇或单独设计散热通道,从而可以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空腔5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的至少一个尺寸可大于控制主板3的相应尺寸,例如,空腔5的长度尺寸大于控制主板3的长度尺寸,空腔5的深度尺寸和宽度尺寸均与控制主板3的厚度尺寸和宽度尺寸相同。由此,不但有利于对控制主板3的设置,同时有利于空气在空腔5内的流动且增加空气和控制主板3的接触面积,方便空气在空腔5内与控制主板3进行热交换,提高控制主板3的散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蒸汽吸尘器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1)
1.一种蒸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进气口;
壳体,所述壳体设在所述底座上且所述壳体侧壁上具有出气口,所述壳体底壁与所述底座之间限定出多条涡流风道,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多条涡流风道均流体连通;
风机,所述风机设在所述壳体内且包括电机和连接在所述电机的电机轴下端的散热风轮,所述壳体底壁上具有与所述散热风轮的进气端连通的开口,其中所述多条涡流风道分别与所述开口连通,所述涡流风道被构造成将所述进气口进入的空气引导至所述散热风轮以对所述电机进行散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壳体底壁向下延伸出隔板组件,其中所述涡流风道由所述隔板组件、所述壳体底壁与所述底座之间共同限定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蒸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风道包括第一涡流风道和第二涡流风道,所述隔板组件包括:
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包括平直段和弧形段,所述弧形段环绕所述开口的一部分设置且与所述开口之间限定出宽度逐渐减小的流道;
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一隔板的所述平直段之间限定出平直腔,所述平直腔与所述流道连通且共同构成所述第一涡流风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蒸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组件还包括:
第三隔板;
第四隔板,所述第四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之间限定出第二涡流风道,所述第二涡流风道形成为曲线形风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隔板通过隔舌连接至所述第一隔板的邻近所述开口的一端,所述隔舌延伸至所述开口边缘以将所述第一涡流风道和所述第二涡流风道间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蒸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环绕所述开口一部分的第五隔板,所述第五隔板连接在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的邻近所述开口的端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蒸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四隔板的远离所述开口的端部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蒸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条涡流风道流入所述开口的方向不同。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底壁与所述底座之间还限定出空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空腔的位置对应,其中所述涡流风道与所述空腔连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蒸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吸尘器的控制主板设在所述空腔内以使从所述进气口进入的气体先经过所述控制主板。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蒸汽吸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长度、宽度和深度的至少一个尺寸大于所述控制主板的相应尺寸。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64403.9U CN205359358U (zh) | 2015-12-16 | 2015-12-16 | 蒸汽吸尘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64403.9U CN205359358U (zh) | 2015-12-16 | 2015-12-16 | 蒸汽吸尘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359358U true CN205359358U (zh) | 2016-07-06 |
Family
ID=56258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64403.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359358U (zh) | 2015-12-16 | 2015-12-16 | 蒸汽吸尘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359358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01257A1 (zh) * | 2015-12-16 | 2017-06-22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蒸汽吸尘器 |
CN111023537A (zh) * | 2018-10-09 | 2020-04-17 | 李佩东 | 风道结构以及新风机 |
WO2021047455A1 (zh) * | 2019-09-09 | 2021-03-18 | 追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除螨仪的导流结构及除螨仪 |
-
2015
- 2015-12-16 CN CN201521064403.9U patent/CN20535935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01257A1 (zh) * | 2015-12-16 | 2017-06-22 |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蒸汽吸尘器 |
US10376119B2 (en) | 2015-12-16 | 2019-08-13 | Midea Group Co., Ltd. | Steam cleaner |
CN111023537A (zh) * | 2018-10-09 | 2020-04-17 | 李佩东 | 风道结构以及新风机 |
WO2021047455A1 (zh) * | 2019-09-09 | 2021-03-18 | 追觅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 除螨仪的导流结构及除螨仪 |
KR20210032933A (ko) * | 2019-09-09 | 2021-03-25 | 드리미 테크놀로지 (톈진) 리미티드 | 진드기 제거장치의 유도 구조 및 진드기 제거장치 |
KR102370168B1 (ko) | 2019-09-09 | 2022-03-03 | 드리미 테크놀로지 (톈진) 리미티드 | 진드기 제거장치의 유도 구조 및 진드기 제거장치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513908B (zh) | Cross flow fan, forming mold and fluid feeding device | |
CN202260790U (zh) | 一种伺服电机的风冷装置 | |
JP2010281232A (ja) |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 |
CN204532964U (zh) | 离心风机的蜗壳、离心风机及空调器 | |
CN111520899B (zh) | 旋流机构、新风模块和空气调节设备 | |
CN111912027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05359358U (zh) | 蒸汽吸尘器 | |
CN103414279B (zh) | 一种紧凑型发电机 | |
CN103994053A (zh) | 一种直联式无油压缩机的冷却布局构造 | |
CN102332782A (zh) | 一种伺服电机的风冷装置 | |
CN111912026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JP2010281231A (ja) | 電動送風機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掃除機 | |
CN103148021B (zh) | 具有进口导叶的离心压气机及涡轮增压器 | |
CN108180521B (zh) | 排烟装置 | |
CN206398805U (zh) | 用于燃气热水器的排烟风机和排烟系统以及燃气热水器 | |
US10376119B2 (en) | Steam cleaner | |
CN107421001A (zh) | 座吊式空调 | |
CN105708388B (zh) | 蒸汽吸尘器 | |
CN204145185U (zh) | 食物加工机的防回风散热机构 | |
CN205458426U (zh) | 蒸汽吸尘器 | |
CN102937112A (zh) | 抽油烟机的风机蜗壳中间板导叶进风结构 | |
CN206250887U (zh) | 外转子电机散热结构及外转子电机 | |
CN104131998A (zh) | 风机和扫路车 | |
CN203272184U (zh) | 风扇 | |
CN112303019B (zh) | 风道结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70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