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352165U -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352165U CN205352165U CN201521051917.0U CN201521051917U CN205352165U CN 205352165 U CN205352165 U CN 205352165U CN 201521051917 U CN201521051917 U CN 201521051917U CN 205352165 U CN205352165 U CN 2053521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lat tube
- heat exchanger
- along
- core body
- exchanger co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D—HEAT-EXCHANGE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IN ANOTHER SUBCLASS, IN WHICH THE HEAT-EXCHANGE MEDIA DO NOT COME INTO DIRECT CONTACT
- F28D1/00—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 F28D1/02—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 F28D1/04—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 F28D1/053—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 F28D1/0535—Heat-exchange apparatus having stationary conduit assemblies for one heat-exchange medium only, the media being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sides of the conduit wall, in which the other heat-exchange medium is a large body of fluid, e.g. domestic or motor car radiators with heat-exchange conduits immersed in the body of fluid with tubular conduits the conduits being straight the conduits having a non-circular cross-section
- F28D1/05366—Assemblies of conduits connected to common headers, e.g. core type radiato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126—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consisting of zig-zag shaped fins
- F28F1/128—Fins with openings, e.g. louvered fi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00—Tubular elements; Assemblies of tubular elements
- F28F1/10—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 F28F1/1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 F28F1/24—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 F28F1/32—Tubular elements and assemblies thereof with means for increasing heat-transfer area, e.g. with fins, with projections, with recesses the means being only outside the tubular element and extending transversely the means having portions engaging further tubular elements
- F28F1/325—Fins with opening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8—HEAT EXCHANGE IN GENERAL
- F28F—DETAILS OF HEAT-EXCHANGE AND HEAT-TRANSFER APPARATU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8F17/00—Removing ice or water from heat-exchange apparatus
- F28F17/005—Means for draining condensates from heat exchangers, e.g. from evapo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ometry (AREA)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芯体包括:多个扁管;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之间,所述翅片包括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翅片单元,每个所述翅片单元具有迎风端部和在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迎风端部相对的背风端部,每个所述翅片单元的迎风端部和背风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超出所述扁管且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上设有凸起和排水孔中的至少一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芯体具有结霜周期长、能效比高等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换热器芯体和具有所述换热器芯体的换热器。
背景技术
诸如多通道换热器的平行流换热器包括翅片、扁管以及集流管,其中,冷媒在扁管和集流管内流动,翅片与周围空气进行热交换。当冷媒的蒸发温度较低且周围空气湿度较大时,翅片与周围空气的温差较大,结霜速度加快,结霜周期缩短,扁管间的间隙在短时间内被霜堵塞,从而影响换热器的能效比。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换热器芯体,该换热器芯体具有结霜周期长、能效比高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所述换热器芯体的换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换热器芯体,所述换热器芯体包括:多个扁管;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之间,所述翅片包括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翅片单元,每个所述翅片单元具有迎风端部和在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迎风端部相对的背风端部,每个所述翅片单元的迎风端部和背风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超出所述扁管且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上设有凸起和排水孔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芯体具有结霜周期长、能效比高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芯体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翅片单元的迎风端部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超出所述扁管。
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上同时设有所述凸起和排水孔。
每个所述翅片单元上的凸起包括第一凸起段和第二凸起段,所述排水孔在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凸起段与所述第二凸起段之间。
所述凸起为沿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延伸的三棱柱形,相邻凸起之间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开或彼此相接。
每个所述翅片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上仅设有所述凸起。
所述翅片单元沿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的宽度为H,每个所述凸起沿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为h,其中0.5≤h/H≤0.95。
每个所述翅片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上仅设有所述排水孔。
所述排水孔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对齐,所述排水孔为具有翻边的翻边孔。
所述扁管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具有上端和下端,每个所述排水孔的翻边从所在翅片单元朝向所述扁管的下端的方向延伸。
所述排水孔为矩形孔,所述排水孔的翻边包括沿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彼此间隔开且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翻边段和第二翻边段。
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W2,每个所述凸起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为W3,其中0.05≤w3/w2<1。
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W2,所述扁管的宽度为W1,其中0.05≤w2/w1≤1.0。
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W2,所述扁管的宽度为W1,每个所述翅片单元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W,其中W≤w1+w2≤1.1W。
每个所述翅片单元的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未超出所述扁管的部分上设有百叶窗。
每个所述翅片单元上的百叶窗为多个且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百叶窗在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沿从所述翅片单元的中部到所述至少一个端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每个所述翅片单元上设有邻近所述至少一端部的换热凸起。
每个所述翅片单元上的百叶窗为多个且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排列,相邻所述翅片单元上的百叶窗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交错设置。
多个所述扁管排列成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开的多排,相邻排中的扁管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翅片设在每排中相邻扁管之间,每个所述翅片单元的迎风端部和背风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超出多排中对应的扁管中位于最外侧的扁管。
所述翅片单元在相邻排之间的部分上设有所述凸起、所述排水孔和百叶窗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换热器芯体,所述换热器芯体的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具有结霜周期长、能效比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立体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七可选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与现有换热器芯体的性能对比图。
附图标记:
换热器芯体1、
扁管10、翅片20、
翅片单元100、迎风端部110、背风端部120、凸起130、第一凸起段131、第二凸起段132、排水孔140、翻边141、第一翻边段142、第二翻边段143、百叶窗150、换热凸起1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
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包括多个扁管10和多个翅片20。为了便于理解,以扁管10为参照物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其中,扁管10的长度方向如附图中的箭头A所示,扁管10的宽度方向如附图中的箭头B所示,扁管10的厚度方向如附图中的箭头C所示。
多个扁管10沿扁管10的厚度方向C间隔且平行设置,多个扁管10的长度方向A可以沿竖直方向定向,也可以沿水平方向定向。多个翅片20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10之间,翅片20包括沿扁管10的长度方向A排列的多个翅片单元100,多个翅片单元100可以沿扁管10的长度方向A依次连接成波纹状,以构成波纹型翅片20。
每个翅片单元100具有迎风端部110和背风端部120,迎风端部110和背风端部120在扁管10的宽度方向B上相对。这里可以理解地是,迎风端部110是指翅片单元100的两个端部中先与空气流接触进行换热的端部,而背风端部120是指翅片单元100的两个端部中后与空气流接触进行换热的端部。每个翅片单元100的迎风端部110和背风端部120中的至少一个端部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延伸超出扁管10。换言之,每一个翅片单元100均至少一端部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延伸超出扁管10。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上设有凸起130和排水孔140中的至少一种,即翅片单元100的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超出扁管10的部分上设有凸起130和排水孔140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通过将每个翅片单元100的迎风端部110和背风端部120中的至少一个端部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延伸超出扁管10,一方面可以增加翅片20的换热面积,使得在相同结霜量的情况下,结霜厚度更薄,另一方面翅片20的超出扁管10的部分可以把扁管10间的霜往外部引,减缓翅片20被结霜堵塞程度,延长结霜周期,从而提高换热器芯体1的能效比。
并且,翅片单元100的超出扁管10的部分上设有凸起130和排水孔140中的至少一种。其中,凸起130能增加空气扰动的功效,以提高换热效率,而排水孔140的设置可以利于化霜时化霜水的排放。
如图12所示,申请人通过实验对比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与现有换热器芯体的各项性能,根据实验结果可知,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在结霜周期、能效比和排水性能等方便均优于现有换热器芯体。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芯体1具有结霜周期长、能效比高等优点。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如图1-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个扁管10和多个翅片20。
具体地,如图1-图11所示,翅片单元100的迎风端部110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延伸超出扁管10。由于换热器芯体1在工作过程中,翅片单元100的迎风端部110首先与空气流接触,翅片单元100的迎风端部110的温差相对较大,最容易结霜,翅片单元100的迎风端部110超出扁管10,可以减薄迎风端部110的霜层厚度,且可以将迎风端部110的霜引向扁管10外,从而避免被结霜堵塞,保证换热器芯体1的能效比。
可选地,如图2所示,翅片单元100的超出扁管10的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的长度为W2,扁管10的宽度为W1,其中,0.05≤w2/w1≤1.0,优选地,0.2≤w2/w1≤0.5。由此不仅可以保证将结霜引至扁管10外的比例高于1%,有效分担内部的霜层,而且可以保证翅片单元100的超出扁管10的端部与扁管10之间的距离,从而便于扁管10的热量传递至翅片单元100的超出扁管10的端部。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如图1和图2所示,每个翅片单元100的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未超出扁管10的部分上设有百叶窗150,翅片单元100的超出扁管10的端部上同时设有凸起130和排水孔140。
图1和图2中示出了翅片单元100的迎风端部110同时设有凸起130和排水孔140的示例。
空气首先流经迎风端部110的凸起130再流向百叶窗150,由于迎风端部110超出扁管10,此处的温度不会太低,且凸起130的换热效率相比百叶窗150较低,空气流经凸起130时遇冷不会快速结霜,只会除掉部分水分,且迎风端部110的水分容易排出,起到了除湿的效果。除湿后的空气流经百叶窗150,由于空气中的水分较少,有效的降低了百叶窗150处的结霜量,而且凸起130处的水分方便排出,降低了迎风端部110的结霜量。因此,可以把扁管10间的结霜往扁管10外引,从而延长翅片20被霜堵塞的周期。排水孔140的设置可以便于翅片单元100的超出扁管10的部分上的化霜水的排出。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排水孔140为长度方向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延伸的长方形孔,每个翅片单元100上的凸起130为多个,多个凸起130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排列且每个凸起130沿扁管10的厚度方向C延伸,每个凸起130包括沿扁管10的厚度方向C间隔开的第一凸起段131和第二凸起段132,排水孔140在扁管10的厚度方向C上位于翅片单元100的中心处,且位于第一凸起段131与第二凸起段132之间。
其中,凸起130为沿扁管10的厚度方向C延伸的三棱柱形,以提高空气扰动效果且便于排水,相邻凸起130之间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彼此间隔开或彼此相接。
可选地,如图2所示,翅片单元100的超出扁管10的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的长度为W2,每个凸起130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的最大宽度为W3,其中,0.05≤w3/w2<1,优选地,0.2≤w3/w2≤0.45。由此不仅可以利于凸起130冲压成型,而且可以利用凸起130扰动空气。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每个翅片单元100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的长度为W,其中,W≤w1+w2≤1.1W,即凸起130可以深入到扁管10之间,由于凸起130部分没有开窗,翅片单元100的超出部分与扁管10间的传热路径加宽,可提高翅片单元100的超出部分的换热效率。
有利地,如图1所示,扁管10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上端和下端,即扁管10的长度方向A沿竖直方向定向。排水孔140沿扁管10的长度方向A对齐,排水孔140为具有翻边141的翻边孔,每个排水孔140的翻边141从所在翅片单元100朝向扁管10的下端的方向延伸。由此,多个翅片单元100上的排水孔140以及其翻边141构成一个排水流道,从而有利于排水。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排水孔140为矩形孔,排水孔140的翻边141包括沿扁管10的厚度方向C彼此间隔开且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延伸的第一翻边段142和第二翻边段143,即翻边141在扁管10的宽度方向B的两侧敞开。由此,翻边141与空气流平行,进而可以减小风阻。
图3和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示例的换热器芯体1。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翅片单元100的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未超出扁管10的部分上设有百叶窗150,每个翅片单元100的超出扁管10的端部上仅设有排水孔140。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扁管10在其长度方向上具有上端和下端,即扁管10的长度方向A沿竖直方向定向。排水孔140沿扁管10的长度方向A对齐,排水孔140为具有翻边141的翻边孔,每个排水孔140的翻边141从所在翅片单元100朝向扁管10的下端的方向延伸。由此,多个翅片单元100上的排水孔140以及其翻边141构成一个排水流道,从而有利于排水。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排水孔140为矩形孔,排水孔140的翻边141包括沿扁管10的厚度方向C彼此间隔开且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延伸的第一翻边段142和第二翻边段143,即翻边141在扁管10的宽度方向B的两侧敞开。由此,翻边141与空气流平行,进而可以减小风阻。
可选地,如图4所示,每个翅片单元100上的排水孔140为多个,多个排水孔140沿扁管10的厚度方向C间隔设置,每个排水孔140为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延伸的长方形孔,每个翅片单元100上的多个排水孔140的宽度,沿扁管10的厚度方向C,从相邻两个扁管10中一个至另一个逐渐减小。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如图5所示,每个翅片单元100的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未超出扁管10的部分上设有百叶窗150,翅片单元100的超出扁管10的端部上仅设有凸起130。
具体地,每个翅片单元100上的凸起130为多个,多个凸起130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排列,且每个凸起130为沿扁管10的厚度方向C延伸的三棱柱形,相邻凸起130之间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彼此间隔开或彼此相接。
空气首先流经迎风端部110的凸起130再流向百叶窗150,由于迎风端部110超出扁管10,此处的温度不会太低,且凸起130的换热效率相比百叶窗150较低,空气流经凸起130时遇冷不会快速结霜,只会除掉部分水分,且迎风端部110的水分容易排除,起到了除湿的效果。除湿后的空气流经百叶窗150,由于空气中的水分较少,有效的降低了百叶窗150处的结霜量,而且凸起130处的水分方便排除,降低了迎风端部110的结霜量。因此,可以把扁管10间的结霜往扁管10外引,从而延长翅片20被霜堵塞的周期。
可选地,如图5所示,翅片单元100沿扁管10的厚度方向C的宽度为H,每个凸起130沿扁管10的厚度方向C的长度为h,翅片单元100的超出扁管10的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的长度为W2,每个凸起130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的最大宽度为W3,其中,0.5≤h/H≤0.95,0.05≤w3/w2<1。由此不仅可以利用凸起130对空气的扰动,而且可以利于凸起130的冲压成型。
图6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示例的换热器芯体1。如图6所示,每个翅片单元100的迎风端部110超出扁管10,且每个翅片单元100的迎风端部110设有凸起130。每个翅片单元100的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未超出扁管10的部分上设有多个百叶窗150,多个百叶窗150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间隔布置,多个百叶窗150在扁管10的厚度方向C上的长度,沿从翅片单元100的中部到迎风端部110的方向逐渐减小,每个翅片单元100上设有邻近迎风端部110的换热凸起160。
换言之,越靠近迎风端部110的百叶窗150的长度越小,相对于长度最长的百叶窗150而言,长度相对较小的百叶窗150与邻近的扁管10之间设有若干换热凸起160,换热凸起160可以为球缺形。一方面增大了翅片单元100的突出部分与扁管10间的传热路径,提高了翅片单元100的突出部分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换热凸起160增强了空气的扰动,有利于换热。
图7和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示例的换热器芯体1。如图7和图8所示,每个翅片单元100的迎风端部110超出扁管10,且每个翅片单元100的迎风端部110设有凸起130。每个翅片单元100的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未超出扁管10的部分上设有多个百叶窗150,相邻翅片单元100上的百叶窗150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交错设置。由此可以利于排水,且翅片单元100的突出部分利于把霜往扁管10外引,延长翅片20被堵塞的周期。
图9-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如图9-图11所示,多个扁管10排列成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彼此间隔开的多排,相邻排中的扁管10一一对应,每个翅片20设在每排中相邻扁管10之间,每个翅片单元100的迎风端部110和背风端部120中的至少一个端部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延伸超出多排中对应的扁管10中位于最外侧的扁管10。换言之,换热器芯体1具有多排扁管10,每个翅片20贯穿多排扁管10,且位于每一排的相邻扁管10之间,每个翅片单元100的迎风端部110和背风端部120中的至少一个端部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延伸超出多排扁管10的整体。
有利地,翅片单元100在相邻排之间的部分上设有凸起130、排水孔140、百叶窗150和换热凸起160中的至少一种。当然,翅片单元100在相邻排之间的部分上也可以不设任何结构。
举例而言,如图9所示,翅片单元100在相邻排之间的部分上同时设有凸起130和排水孔140。排水孔140为长度方向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延伸的长方形孔,每个翅片单元100上的凸起130为多个,凸起130为沿扁管10的厚度方向C延伸的三棱柱形,多个凸起130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排列且每个凸起130沿扁管10的厚度方向C延伸,每个凸起130包括沿扁管10的厚度方向C间隔开的第一凸起段131和第二凸起段132,排水孔140在扁管10的厚度方向C上位于翅片单元100的中心处,且位于第一凸起段131与第二凸起段132之间。
如图10所示,翅片单元100在相邻排之间的部分上仅设有凸起130。每个翅片单元100上的凸起130为多个,多个凸起130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排列,且每个凸起130为沿扁管10的厚度方向C延伸的三棱柱形,相邻凸起130之间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彼此间隔开或彼此相接。
如图11所示,翅片单元100在相邻排之间的部分上仅设有百叶窗150,每个百叶窗150沿扁管10的厚度方向C延伸,多个百叶窗150沿扁管10的宽度方向B排列。
下面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换热器芯体。
所述换热器芯体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换热器芯体1的扁管10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扁管10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通过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换热器芯体1,具有结霜周期长、能效比高等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换热器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方向”、“宽度方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21)
1.一种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扁管;
多个翅片,多个所述翅片分别设在相邻的扁管之间,所述翅片包括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排列的多个翅片单元,每个所述翅片单元具有迎风端部和在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迎风端部相对的背风端部,每个所述翅片单元的迎风端部和背风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超出所述扁管且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上设有凸起和排水孔中的至少一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单元的迎风端部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超出所述扁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上同时设有所述凸起和排水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翅片单元上的凸起包括第一凸起段和第二凸起段,所述排水孔在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凸起段与所述第二凸起段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为沿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延伸的三棱柱形,相邻凸起之间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开或彼此相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翅片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上仅设有所述凸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单元沿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的宽度为H,每个所述凸起沿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的长度为h,其中0.5≤h/H≤0.95。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翅片单元的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上仅设有所述排水孔。
9.根据权利要求3或8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对齐,所述排水孔为具有翻边的翻边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具有上端和下端,每个所述排水孔的翻边从所在翅片单元朝向所述扁管的下端的方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孔为矩形孔,所述排水孔的翻边包括沿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彼此间隔开且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翻边段和第二翻边段。
12.根据权利要求3-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W2,每个所述凸起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的最大宽度为W3,其中0.05≤w3/w2<1。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W2,所述扁管的宽度为W1,其中0.05≤w2/w1≤1.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端部中的每一个端部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W2,所述扁管的宽度为W1,每个所述翅片单元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的长度为W,其中W≤w1+w2≤1.1W。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翅片单元的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未超出所述扁管的部分上设有百叶窗。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翅片单元上的百叶窗为多个且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百叶窗在所述扁管的厚度方向上的长度沿从所述翅片单元的中部到所述至少一个端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翅片单元上设有邻近所述至少一端部的换热凸起。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翅片单元上的百叶窗为多个且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排列,相邻所述翅片单元上的百叶窗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交错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扁管排列成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彼此间隔开的多排,相邻排中的扁管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翅片设在每排中相邻扁管之间,每个所述翅片单元的迎风端部和背风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沿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延伸超出多排中对应的扁管中位于最外侧的扁管。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热器芯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单元在相邻排之间的部分上设有所述凸起、所述排水孔和百叶窗中的至少一种。
2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
根据权利要求1-20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芯体,所述换热器芯体的扁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相连,所述扁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相连。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51917.0U CN205352165U (zh) | 2015-12-16 | 2015-12-16 |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
PCT/CN2016/108739 WO2017101714A1 (zh) | 2015-12-16 | 2016-12-06 |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
US16/063,125 US10739076B2 (en) | 2015-12-16 | 2016-12-06 | Heat exchanger coil and heat exchanger having the same |
EP16874771.5A EP3392596B1 (en) | 2015-12-16 | 2016-12-06 | Heat exchanger core and heat exchanger having same |
ARP160103875A AR109824A1 (es) | 2015-12-16 | 2016-12-16 | Núcleo de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e intercambiador de calor que tiene el mismo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51917.0U CN205352165U (zh) | 2015-12-16 | 2015-12-16 |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352165U true CN205352165U (zh) | 2016-06-29 |
Family
ID=561692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51917.0U Active CN205352165U (zh) | 2015-12-16 | 2015-12-16 |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39076B2 (zh) |
EP (1) | EP3392596B1 (zh) |
CN (1) | CN205352165U (zh) |
AR (1) | AR109824A1 (zh) |
WO (1) | WO2017101714A1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01714A1 (zh) * | 2015-12-16 | 2017-06-22 |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
CN108253834A (zh) * | 2016-12-28 | 2018-07-06 |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 用于换热器的扁管和具有该扁管的换热器 |
CN109974346A (zh) * | 2018-12-20 | 2019-07-05 |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换热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FR3106000B1 (fr) * | 2020-01-03 | 2022-01-14 | Valeo Systemes Thermiques | Échangeur de chaleur à tubes comportant des intercalaires |
JP2021110511A (ja) * | 2020-01-14 | 2021-08-02 | マーレベーアサーマルシステムズジャパン株式会社 | ヒートポンプ式冷凍サイクル用室外熱交換器 |
JP2023072100A (ja) * | 2020-04-06 | 2023-05-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熱交換器を搭載した空気調和機、及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
EP4325139A4 (en) * | 2021-04-13 | 2024-06-05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 HEAT EXCHANGER AND REFRIGERATION CYCLE DEVICE |
WO2022249281A1 (ja) * | 2021-05-25 | 2022-12-0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WO2023275978A1 (ja) * | 2021-06-29 | 2023-01-05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冷凍サイクル装置および熱交換器の製造方法 |
JP7596606B1 (ja) | 2024-01-18 | 2024-12-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JP7654177B1 (ja) | 2024-01-22 | 2025-03-3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217195A (ja) * | 1982-06-10 | 1983-12-17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熱交換器 |
US4709753A (en) * | 1986-09-08 | 1987-12-01 | Nordyne, Inc. | Uni-directional fin-and-tube heat exchanger |
JPH03181759A (ja) | 1989-12-08 | 1991-08-07 | Nippondenso Co Ltd | 冷媒蒸発器 |
US5280488A (en) * | 1990-11-08 | 1994-01-18 | Neal Glover | Reed-Solomon code system employing k-bit serial techniques for encoding and burst error trapping |
US5360060A (en) * | 1992-12-08 | 1994-11-01 | Hitachi, Ltd. | Fin-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
US5975200A (en) * | 1997-04-23 | 1999-11-02 | Denso Corporation | Plate-fin type heat exchanger |
JP3417310B2 (ja) * | 1998-08-31 | 2003-06-1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プレートフィン型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4117429B2 (ja) * | 1999-02-01 | 2008-07-16 |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 熱交換器用フィン |
EP1167909A3 (en) * | 2000-02-08 | 2005-10-12 |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 Core structure of integral heat-exchanger |
JP2002372389A (ja) * | 2001-06-13 | 2002-12-26 | Denso Corp | 熱交換器 |
JP4005526B2 (ja) * | 2003-03-26 | 2007-11-07 |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 コルゲートフィンの成形方法 |
US7021370B2 (en) * | 2003-07-24 | 2006-04-04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Fin-and-tube type heat exchanger |
US20090301696A1 (en) * | 2006-02-01 | 2009-12-10 | Calsonic Kansei Corporation | Heat exchanger for vehicle |
JP2007232246A (ja) * | 2006-02-28 | 2007-09-13 | Denso Corp | 熱交換器 |
JP5125344B2 (ja) | 2006-09-29 | 2013-01-2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 |
JP5320846B2 (ja) | 2008-06-20 | 2013-10-2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 |
US20110139414A1 (en) * | 2009-12-14 | 2011-06-16 |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 Low Pressure Drop Fin with Selective Micro Surface Enhancement |
KR20110083017A (ko) * | 2010-01-13 | 2011-07-2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열 교환기용 핀 및 이를 갖는 열 교환기 |
AU2012208125A1 (en) * | 2011-01-21 | 2013-08-08 | Daikin Industries, Ltd. | Heat exchanger and air conditioner |
JP5177306B2 (ja) * | 2011-01-21 | 2013-04-03 |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
CN103403487B (zh) | 2011-01-21 | 2015-11-25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热交换器及空调机 |
CN104285118A (zh) | 2012-04-26 | 2015-01-14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换热器、换热器的制造方法以及空调机 |
WO2013160950A1 (ja) * | 2012-04-26 | 2013-10-31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熱交換器、及び空気調和機 |
KR102218301B1 (ko) * | 2013-07-30 | 2021-02-22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열교환기 및 그 코르게이트 핀 |
CN104764353B (zh) * | 2015-04-24 | 2017-07-2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器翅片及换热器 |
CN205352165U (zh) | 2015-12-16 | 2016-06-29 |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
-
2015
- 2015-12-16 CN CN201521051917.0U patent/CN205352165U/zh active Active
-
2016
- 2016-12-06 WO PCT/CN2016/108739 patent/WO201710171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12-06 US US16/063,125 patent/US10739076B2/en active Active
- 2016-12-06 EP EP16874771.5A patent/EP3392596B1/en active Active
- 2016-12-16 AR ARP160103875A patent/AR109824A1/es active IP Right Grant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7101714A1 (zh) * | 2015-12-16 | 2017-06-22 |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
US10739076B2 (en) | 2015-12-16 | 2020-08-11 | Sanhua (Hangzhou) Micro Channel Heat Exchanger Co., Ltd. | Heat exchanger coil and heat exchanger having the same |
CN108253834A (zh) * | 2016-12-28 | 2018-07-06 | 丹佛斯微通道换热器(嘉兴)有限公司 | 用于换热器的扁管和具有该扁管的换热器 |
CN109974346A (zh) * | 2018-12-20 | 2019-07-05 |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换热器 |
CN109974346B (zh) * | 2018-12-20 | 2024-05-28 | 上海加冷松芝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换热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392596B1 (en) | 2021-06-09 |
US20190360755A1 (en) | 2019-11-28 |
EP3392596A1 (en) | 2018-10-24 |
US10739076B2 (en) | 2020-08-11 |
WO2017101714A1 (zh) | 2017-06-22 |
EP3392596A4 (en) | 2019-09-04 |
AR109824A1 (es) | 2019-0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352165U (zh) |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 |
CN202928427U (zh) | 热交换器翅片、热交换器和空调机 | |
WO2018054319A1 (zh) | 换热器芯体和具有其的换热器 | |
CN205425529U (zh) | 翅片管式热交换器以及具备它的制冷循环装置 | |
CN204787982U (zh) | 一种翅片及含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 |
JP2007183088A (ja) | 熱交換器 | |
CN204438875U (zh) | 翅片和具有它的换热器 | |
CN201449172U (zh) | 具有排水功能的微通道换热器 | |
CN105004210B (zh) | 一种翅片及含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 |
CN107843030A (zh) |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3574965A (zh) | 一种带填料耦合盘管蒸发式冷凝器的冷水机组 | |
JP2013245884A (ja) | フィンチューブ熱交換器 | |
CN206247719U (zh) | 气液分离器和空调器 | |
CN107860248A (zh) |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 |
CN206094658U (zh) | 蒸发器和制冷设备 | |
JP2009097805A5 (zh) | ||
CN209756716U (zh) | 抗结霜热交换器 | |
CN106705270B (zh) | 换热器 | |
CN107843031A (zh) | 微通道换热器 | |
WO2017020666A1 (zh) | 换热器 | |
CN207556029U (zh) | 一种翅片及冷凝器 | |
CN213272938U (zh) | 翅片及换热器 | |
CN108775697B (zh) | 一种换热器用接水盘 | |
CN211041882U (zh) | 一种卡槽式微通道换热器及空调 | |
WO2018040035A1 (zh) | 微通道换热器及风冷冰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