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286067U - 一种提手结构及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手结构及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86067U
CN205286067U CN201521074023.3U CN201521074023U CN205286067U CN 205286067 U CN205286067 U CN 205286067U CN 201521074023 U CN201521074023 U CN 201521074023U CN 205286067 U CN205286067 U CN 205286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middle plate
arc
circular
shaft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7402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祥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upor Electrical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107402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86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86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860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手结构,包括中板和提手,所述提手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的两个自由末端分别向内延伸的圆形转轴,所述圆形转轴设有在径向方向上向内凹陷的第一配合部及向外凸伸的第二配合部,所述中板上开设有收容所述圆形转轴的转轴孔,所述圆形转轴能够在所述转轴孔内旋转以将提手安装和限位。本实用新型通过圆形转轴在转轴孔内限位,提拿时提手就不会摇晃,烹饪器具就不会发生倾斜现象,安全可靠。

Description

一种提手结构及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特别是一种提手结构及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饭煲大多有提手,提手的主要作用是方便消费者提起产品,而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饭煲内食物分布不是很均匀,导致电饭煲的重心不一致,从而导致提手在提起饭煲的时候发生倾斜的现象,当锅内食物为液体时,还会导致锅内的食物流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提起时稳定性高、安全可靠的提手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使用上述提手结构的烹饪器具,本实用新型的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等。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手结构,包括中板和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的两个自由末端分别向内延伸的圆形转轴,所述圆形转轴设有在径向方向上向内凹陷的第一配合部及向外凸伸的第二配合部,所述中板上开设有收容所述圆形转轴的转轴孔,所述圆形转轴能够在所述转轴孔内旋转以将提手安装和限位。本实用新型通过圆形转轴在转轴孔内限位,提拿时提手就不会摇晃,烹饪器具就不会发生倾斜现象,安全可靠。
进一步,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弧形上表面和弧形下表面,所述弧形上表面和弧形下表面的两侧均通过一自上而下向外倾斜的斜面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一圆弧表面,所述圆弧表面上在一侧的斜面处设有向外凸出的凸筋。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配合部安装旋转提手,第一配合部限位提手,结构合理实用,而且第二配合部设有凸筋,可以防止提手在转动过程中从中板上脱落。
进一步,所述转轴孔包括与第一配合部配合限位的上部及与第二配合部配合安装旋转的下部,所述上部包括上内圆弧面和连接在上内圆弧面两侧的内斜面;所述下部包括下内圆弧面,所述下内圆弧面的两侧分别与同侧的内斜面底端连接,所述下内圆弧面的底部一侧设有与凸筋结构一致的缺口。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孔的上部是用于与第一配合部配合限位提手,下部是用于与第二配合部配合安装或旋转提手,因此上部的结构与第一配合部的结构需要相一致,下部的结构需要与第二配合部的结构相一致,以确保圆形转轴与转轴孔之间可以很好的配合安装旋转以及限位提手,方便提手安装和提高提拿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上部的上内圆弧面与第一配合部的弧形上表面以及所述上部的两内斜面与第一配合部的两斜面分别贴合限位提手;所述缺口与凸筋对位契合时安装提手。本实用新型当第二配合部与下部贴合时可以将提手安装于中板上,安装好后即可旋转提手至提拿位方便提拿。提拿时,第一配合部可运动至上部与上部完全贴合,此时提拿烹饪器具,就不会出现摇晃情况,提高提拿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中板的内侧在转轴孔远离缺口的一侧设置有与凸筋配合以限制圆形转轴旋转的挡筋。本实用新型当第二配合部旋转到凸筋碰触到挡筋时,圆形转轴就不能继续转动了,此时,提手处于竖直位置,用户即可提拿烹饪器具。
进一步,所述中板在转轴孔的上内圆弧面处向内凸伸形成一个弧形加强筋,所述弧形加强筋与圆形转轴的第二配合部的圆弧表面配合承受重量。由于在提拿烹饪器具时,转轴孔的上内圆弧面起到承担烹饪器具的大部分重量,故在此处增加一加强筋以扩大中板与提手的接触面积来提高中板的强度。
进一步,所述转轴孔是一自下而上呈渐缩式的结构,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
进一步,所述转轴孔是对称设置在中板上,所述提手的两自由末端是对称安装于中板上。
进一步,所述弧形加强筋与挡筋连接成一体结构,更增加中板强度。
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提手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提起时稳定性高、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提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圆形转轴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孔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提手处于安装位时的装配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圆形转轴处的正面剖视图。
图7是图5中的圆形转轴处的后视图。
图8是提手处于水平位时的装配示意图。
图9是图8中的圆形转轴处的正面剖视图。
图10是图8中的圆形转轴处的后视图。
图11是提手处于提起位时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的圆形转轴处的正面剖视图。
图13是图11中的圆形转轴处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本实用新型涵盖了权利要求书范围内所可能包括的所有备选方案、改进方案和等效方案。
实施例一
参照图1-4,一种提手结构,包括中板1和提手2,所述提手2包括主体部22及自主体部22的两个自由末端分别向内延伸的圆形转轴21,所述圆形转轴21设有在径向方向上向内凹陷的第一配合部211及向外凸伸的第二配合部212,所述中板1上开设有收容所述圆形转轴21的转轴孔11,所述圆形转轴21能够在所述转轴孔11内旋转以将提手安装和限位。本实用新型通过圆形转轴21在转轴孔11内限位,提拿时提手就不会摇晃,烹饪器具就不会发生倾斜现象,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配合部211包括弧形上表面2111和弧形下表面2112,所述弧形上表面2111和弧形下表面2112的两侧均通过一自上而下向外倾斜的斜面2113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212包括一圆弧表面2121,所述圆弧表面2121上在一侧的斜面2113处设有向外凸出的凸筋212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配合部212安装旋转提手2,第一配合部211限位提手2,结构合理实用,而且第二配合部212设有凸筋2122,可以防止提手2在转动过程中从中板1上脱落。
本实施例所述转轴孔11包括与第一配合部211配合限位的上部112及与第二配合部212配合安装旋转的下部111,所述上部112包括上内圆弧面1121和连接在上内圆弧面1121两侧的内斜面1122;所述下部111包括下内圆弧面1111,所述下内圆弧面1111的两侧分别与同侧的内斜面1122底端连接,所述下内圆弧面1111的底部一侧设有与凸筋2122结构一致的缺口1112。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孔11的上部112是用于与第一配合部211配合限位提手2,下部111是用于与第二配合部212配合安装或旋转提手2,因此上部112的结构与第一配合部211的结构需要相一致,下部111的结构需要与第二配合部212的结构相一致,以确保圆形转轴21与转轴孔11之间可以很好的配合安装旋转以及限位提手2,方便提手2安装和提高提拿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所述上部112的上内圆弧面1121与第一配合部211的弧形上表面2111以及所述上部112的两内斜面1122与第一配合部211的两斜面2113分别贴合限位提手2;所述缺口1112与凸筋2122对位契合时安装提手2。本实用新型当第二配合部212与下部111贴合时可以将提手2安装于中板1上,安装好后即可旋转提手1至提拿位方便提拿。提拿时,第一配合部211可运动至上部112与上部112完全贴合,此时提拿烹饪器具,就不会出现摇晃情况,提高提拿稳定性。
本实施例所述中板1的内侧在转轴孔11远离缺口1112的一侧设置有与凸筋2122配合以限制圆形转轴21旋转的挡筋12。本实用新型当第二配合部212旋转到凸筋2122碰触到挡筋12时,圆形转轴21就不能继续转动了,此时,提手2处于竖直位置,用户即可提拿烹饪器具。
本实施例所述中板1在转轴孔11的上内圆弧面1121处向内凸伸形成一个弧形加强筋13,所述弧形加强筋13与圆形转轴21的第二配合部212的圆弧表面2121配合承受重量。由于在提拿烹饪器具时,转轴孔11的上内圆弧面1121起到承担烹饪器具的大部分重量,故在此处增加一弧形加强筋13以扩大中板1与提手2的接触面积来提高中板1的强度。所述弧形加强筋13与挡筋12连接成一体结构,更增加中板强度。
本实施例所述转轴孔11是一自下而上呈渐缩式的结构,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
本实施例所述转轴孔11是对称设置在中板1上,所述提手2的两自由末端是对称安装于中板1上。
参照图5-7,烹饪器具安装提手2时,提手2上的凸筯2122对位中板1上的缺口1112后即可安装上提手2,提手2绕转轴孔11转动时,凸筯2122可防止提手从转轴孔11上脱落(说明:提手及中板孔结构对称布置)。参照图8-10,提手2逆时针沿转轴孔11转动至水平位置,凸筯2122可防止提手从中板上脱落。
参照图11-13,当提手2再逆时针旋转至竖直位置时,由于凸筯2122与中板1上挡筯12相接触,阻止提手2继续沿孔转动;此时提手2可在中板1上的转轴孔11的上部112的导向作用下竖直向上提起,直至提手2的圆形转轴21的第一配合部211上表面与转轴孔11的上部112的上缘相接触,此时圆形转轴21的第一配合部211与转轴孔11的上部112相贴合;同时在提手向上提起的过程中,圆形转轴21的第二配合部212的作用是始终保持提手2向上平稳移动且保证提手2不从中板孔脱落;
当烹饪器具被提起时,由于重心不稳会导致烹饪器具向前或向后倾斜,但由于圆形转轴21的第一配合部211与转轴孔11的上部112相贴合及凸筯2122与挡筯12的配合作用,使提手2无法再继续绕中板转动,始终保持提手2与中板1的相互垂直,即阻止了烹饪器具向前或向后倾斜。
提手2提起后至放至水平位置的过程与提手2从平放至提起的过程刚好相反,即沿反方向操作即可放平提手2。
实施例二
参照图1-4,一种烹饪器具,可以是电饭煲、电压力锅、电炖锅等,包括提手结构,所述提手结构包括中板1和提手2,所述提手2包括主体部22及自主体部22的两个自由末端分别向内延伸的圆形转轴21,所述圆形转轴21设有在径向方向上向内凹陷的第一配合部211及向外凸伸的第二配合部212,所述中板1上开设有收容所述圆形转轴21的转轴孔11,所述圆形转轴21能够在所述转轴孔11内旋转以将提手安装和限位。本实用新型通过圆形转轴21在转轴孔11内限位,提拿时提手就不会摇晃,烹饪器具就不会发生倾斜现象,安全可靠。
本实施例所述第一配合部211包括弧形上表面2111和弧形下表面2112,所述弧形上表面2111和弧形下表面2112的两侧均通过一自上而下向外倾斜的斜面2113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212包括一圆弧表面2121,所述圆弧表面2121上在一侧的斜面2113处设有向外凸出的凸筋212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配合部212安装旋转提手2,第一配合部211限位提手2,结构合理实用,而且第二配合部212设有凸筋2122,可以防止提手2在转动过程中从中板1上脱落。
本实施例所述转轴孔11包括与第一配合部211配合限位的上部112及与第二配合部212配合安装旋转的下部111,所述上部112包括上内圆弧面1121和连接在上内圆弧面1121两侧的内斜面1122;所述下部111包括下内圆弧面1111,所述下内圆弧面1111的两侧分别与同侧的内斜面1122底端连接,所述下内圆弧面1111的底部一侧设有与凸筋2122结构一致的缺口1112。本实用新型的转轴孔11的上部112是用于与第一配合部211配合限位提手2,下部111是用于与第二配合部212配合安装或旋转提手2,因此上部112的结构与第一配合部211的结构需要相一致,下部111的结构需要与第二配合部212的结构相一致,以确保圆形转轴21与转轴孔11之间可以很好的配合安装旋转以及限位提手2,方便提手2安装和提高提拿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所述上部112的上内圆弧面1121与第一配合部211的弧形上表面2111以及所述上部112的两内斜面1122与第一配合部211的两斜面2113分别贴合限位提手2;所述缺口1112与凸筋2122对位契合时安装提手2。本实用新型当第二配合部212与下部111贴合时可以将提手2安装于中板1上,安装好后即可旋转提手1至提拿位方便提拿。提拿时,第一配合部211可运动至上部112与上部112完全贴合,此时提拿烹饪器具,就不会出现摇晃情况,提高提拿稳定性。
本实施例所述中板1的内侧在转轴孔11远离缺口1112的一侧设置有与凸筋2122配合以限制圆形转轴21旋转的挡筋12。本实用新型当第二配合部212旋转到凸筋2122碰触到挡筋12时,圆形转轴21就不能继续转动了,此时,提手2处于竖直位置,用户即可提拿烹饪器具。
本实施例所述中板1在转轴孔11的上内圆弧面1121处向内凸伸形成一个弧形加强筋13,所述弧形加强筋13与圆形转轴21的第二配合部212的圆弧表面2121配合承受重量。由于在提拿烹饪器具时,转轴孔11的上内圆弧面1121起到承担烹饪器具的大部分重量,故在此处增加一弧形加强筋13以扩大中板1与提手2的接触面积来提高中板1的强度。所述弧形加强筋13与挡筋12连接成一体结构,更增加中板强度。
本实施例所述转轴孔11是一自下而上呈渐缩式的结构,起到很好的限位作用。
本实施例所述转轴孔11是对称设置在中板1上,所述提手2的两自由末端是对称安装于中板1上。
参照图5-7,烹饪器具安装提手2时,提手2上的凸筯2122对位中板1上的缺口1112后即可安装上提手2,提手2绕转轴孔11转动时,凸筯2122可防止提手从转轴孔11上脱落(说明:提手及中板孔结构对称布置)。参照图8-10,提手2逆时针沿转轴孔11转动至水平位置,凸筯2122可防止提手从中板上脱落。
参照图11-13,当提手2再逆时针旋转至竖直位置时,由于凸筯2122与中板1上挡筯12相接触,阻止提手2继续沿孔转动;此时提手2可在中板1上的转轴孔11的上部112的导向作用下竖直向上提起,直至提手2的圆形转轴21的第一配合部211上表面与转轴孔11的上部112的上缘相接触,此时圆形转轴21的第一配合部211与转轴孔11的上部112相贴合;同时在提手向上提起的过程中,圆形转轴21的第二配合部212的作用是始终保持提手2向上平稳移动且保证提手2不从中板孔脱落;
当烹饪器具被提起时,由于重心不稳会导致烹饪器具向前或向后倾斜,但由于圆形转轴21的第一配合部211与转轴孔11的上部112相贴合及凸筯2122与挡筯12的配合作用,使提手2无法再继续绕中板转动,始终保持提手2与中板1的相互垂直,即阻止了烹饪器具向前或向后倾斜。
提手2提起后至放至水平位置的过程与提手2从平放至提起的过程刚好相反,即沿反方向操作即可放平提手2。

Claims (10)

1.一种提手结构,包括中板和提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手包括主体部及自主体部的两个自由末端分别向内延伸的圆形转轴,所述圆形转轴设有在径向方向上向内凹陷的第一配合部及向外凸伸的第二配合部,所述中板上开设有收容所述圆形转轴的转轴孔,所述圆形转轴能够在所述转轴孔内旋转以将提手安装和限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弧形上表面和弧形下表面,所述弧形上表面和弧形下表面的两侧均通过一自上而下向外倾斜的斜面连接;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一圆弧表面,所述圆弧表面在一侧的斜面处设有向外凸出的凸筋。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孔包括与第一配合部配合限位的上部及与第二配合部配合安装旋转的下部,所述上部包括上内圆弧面和连接在上内圆弧面两侧的内斜面;所述下部包括下内圆弧面,所述下内圆弧面的两侧分别与同侧的内斜面底端连接,所述下内圆弧面的底部一侧设有与凸筋结构一致的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的上内圆弧面与第一配合部的弧形上表面以及所述上部的两内斜面与第一配合部的两斜面分别贴合限位提手;所述缺口与凸筋对位契合时安装提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的内侧在转轴孔远离缺口的一侧设置有与凸筋配合以限制圆形转轴旋转的挡筋。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板在转轴孔的上内圆弧面处向内凸伸形成一个弧形加强筋,所述弧形加强筋与圆形转轴的第二配合部的圆弧表面配合。
7.如权利要求1~6之一所述的一种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孔是一自下而上呈渐缩式的结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孔是对称设置在中板上,所述提手的两自由末端是对称安装于中板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与挡筋连接成一体结构。
10.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提手结构。
CN201521074023.3U 2015-12-18 2015-12-18 一种提手结构及烹饪器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86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74023.3U CN205286067U (zh) 2015-12-18 2015-12-18 一种提手结构及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74023.3U CN205286067U (zh) 2015-12-18 2015-12-18 一种提手结构及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86067U true CN205286067U (zh) 2016-06-08

Family

ID=564707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7402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86067U (zh) 2015-12-18 2015-12-18 一种提手结构及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86067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7537A (zh) * 2016-06-27 2016-08-24 中山市兆美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料理机的杯体组件
CN107569108A (zh) * 2017-10-09 2018-0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手安装结构及烹饪装置
CN112193603A (zh) * 2020-11-02 2021-01-08 山东爱德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手装置及一种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77537A (zh) * 2016-06-27 2016-08-24 中山市兆美电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料理机的杯体组件
CN105877537B (zh) * 2016-06-27 2018-08-17 中山市康龙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料理机的杯体组件
CN107569108A (zh) * 2017-10-09 2018-01-12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手安装结构及烹饪装置
CN107569108B (zh) * 2017-10-09 2020-01-0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提手安装结构及烹饪装置
CN112193603A (zh) * 2020-11-02 2021-01-08 山东爱德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提手装置及一种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51606B2 (en) Kitchen applian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CN205286067U (zh) 一种提手结构及烹饪器具
EP2976976B1 (en) Cookware including lid having handle with utensil rest
KR101587937B1 (ko) 조리용기 손잡이
CN205386075U (zh) 多功能组合锅
KR101202930B1 (ko) 조리용기의 탈,부착 손잡이
CN206222398U (zh) 一种防止锅滑落的下沉式灶具
KR200456901Y1 (ko) 접이식 주방용기 손잡이의 구조
CN106137086A (zh) 一种洗碗机用炊具搁架及洗碗机
CN214065020U (zh) 一种防滑锅锅架及灶具
CN204292908U (zh) 一种水壶
CN204379068U (zh) 用于电热烹饪器具的勺具
CN211796014U (zh) 一种便于倾倒的电煎锅
CN208871680U (zh) 侧翻式电磁灶
TWM631334U (zh) 炒鍋
CN204306673U (zh) 一种排气盖头
KR101191082B1 (ko) 기능성 뚝배기 받침
CN106402960B (zh) 一种防止锅滑落的下沉式灶具
CN206213842U (zh) 电压力锅
CN217118122U (zh) 炒锅
CN206995106U (zh) 可立锅盖
JP5911076B1 (ja) 柄の立つお玉
CN205585820U (zh) 能方便盛菜和倒汤的倾斜锅
CN211269962U (zh) 烹饪器具
KR101562308B1 (ko) 냄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