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81090U - 显示面板及其母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母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81090U CN205281090U CN201620005561.5U CN201620005561U CN205281090U CN 205281090 U CN205281090 U CN 205281090U CN 201620005561 U CN201620005561 U CN 201620005561U CN 205281090 U CN205281090 U CN 20528109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etaining wall
- display panel
- distance
- substrate
- ed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8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565 seal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12447 hatch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776 cleavage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017 sc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811 non-conductiv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母板,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框胶以及第一挡墙。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及边缘,第二基板具有第二表面,且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框胶位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间,用以定义出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第一挡墙沿着边缘设置于第一表面上,并位于边缘和框胶之间。第一挡墙具有连续连接的多个挡墙单元,每一个挡墙单元具有第一部及第二部。第一部与第二表面之间间隔第一距离,第二部与第二表面之间间隔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及第二距离均小于预设距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新型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母板,特别是一种具有挡墙的显示面板及其母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电子产品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小至手机、平板,大至计算机甚至电视等,均提供了不同尺寸的显示功能,以做为与用户互动的重要媒介。故对于显示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显示面板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为因应各种电子产品的设计,以符合各种显示尺寸的需求,在显示面板的工艺中,显示面板需裁切至适当大小。举例来说,当薄膜晶体管(ThinFilmTransistor,TFT)液晶显示面板的彩色滤光片基板与薄膜晶体管基板贴合后,会对显示面板执行切裂的工序。
然而,在实务上,在显示面板的切裂程序中,玻璃碎屑有可能会进入基板间的夹缝。在之后的工艺中,玻璃碎屑将容易造成显示面板的损伤,进而影响生产合格率及产品可靠度。因此,如何对显示面板进行适当的设计,以降低玻璃碎屑会进入基板的夹缝的机率,则为研发人员应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母板,可降低玻璃碎屑会进入基板间的夹缝的机率,以避免造成显示面板的损伤。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新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具有第一基板、第二基板、框胶以及第一挡墙。第一基板具有第一表面及边缘,第二基板具有第二表面,且第二表面与第一表面相对。框胶位于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之间,用以定义出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第一挡墙沿着边缘设置于第一表面上,且位于边缘和框胶之间。第一挡墙具有连续连接的多个挡墙单元,每一个挡墙单元具有第一部及第二部。每一个第一部与第二表面之间间隔第一距离,每一个第二部与第二表面之间间隔第二距离。第一距离小于第二距离,且第一距离和第二距离均小于预设距离。
上述显示面板,其中,该预设距离小于1.5μm。
上述显示面板,其中,自该第一挡墙至该边缘之间距离小于200μm。
上述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距离实质上等于0μm。
上述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挡墙为城垛结构,且每一该挡墙单元的该第一部及该第二部具有实质相等的长度。
上述显示面板,更包括一第二挡墙,沿着该边缘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该第二挡墙至少部分接触该第一挡墙。
上述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二挡墙包括连续连接的多个挡墙单元,该第二挡墙的每一该挡墙单元包括一第三部及一第四部,每一该第三部与该第二表面之间间隔一第三距离,每一该第四部与该第二表面之间间隔一第四距离,该第三距离小于该第四距离,且该第三距离和该第四距离均小于该预设距离。
上述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部与该第四部并排排列且该第二部与该第三部并排排列,且该第一部与该第二部的长度总和等于第三部与该第四部的长度总和。
上述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三部的长度大于该第四部的长度。
上述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挡墙包括:
多个第一结构层,间隔设置于该第一表面,每一该第一结构层的材质为一第一材料;以及
一第二结构层,连续地设置于该些第一结构层之间及每一该第一结构层上,以形成该第一部及该第二部,该第二结构层的材质为一第二材料。
上述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材料为黑色矩阵,该第二材料为感光间隙材料。
上述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挡墙包括:
一第一结构层,设置于该第一表面,该第一结构层的材质为一第一材料;以及
多个第二结构层,间隔设置于该第一结构层上,该第二结构层的材质为一第二材料,其中,每一该第二结构层形成该第一部,两相邻第二结构层之间的该第一结构层形成该第二部。
上述显示面板,其中,该第一材料为黑色矩阵,该第二材料为感光间隙材料。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母板,具有多个如前所述显示面板,其中,任两该显示面板之间具有一切裂线,该切裂线对应于该显示面板的该边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显示面板,藉由设置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间的挡墙,除了提供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支撑,以限制第一基板的形变程度,更可有效阻挡切裂程序中产生的玻璃碎屑,以降低玻璃碎屑会进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夹缝的机率。除此之外,利用两个互相接触的挡墙,形成连续的壁面,更能强化阻挡玻璃碎屑的能力。藉此,能有效提升生产良率及产品可靠度。
附图说明
图1A为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母板的上视结构示意图;
图1B为图1A显示面板以A-A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C为图1A显示面板的虚线围绕区域a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2A为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结构示意图;
图2B为图2A显示面板以B-B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C为图2A显示面板以B-B为剖面线的另一变形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A为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结构示意图;
图3B为图3A显示面板以C-C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C为图3B显示面板以D-D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A为再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结构示意图;
图4B为图4A显示面板以E-E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C为图4B显示面板以F-F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A为一实施例的挡墙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5B为另一实施例的挡墙的上视结构示意图;
图6A为又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结构示意图;
图6B为图6A的虚线围绕区域a4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C为图6B的显示面板以G-G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D为图6B的显示面板以G-G为剖面线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
1显示面板的母板
2~5显示面板
1a第一显示单元
1b第二显示单元
10、20、30、40、50第一基板
101、201、301、401、501第一表面
12、22、32、42、52第二基板
121、221、321、421、521第二表面
14、24、34、44、54显示介质
16、26、26a、26b、36、46、56、56’第一挡墙
161~561、261’、261a、261b、561’、181第一部
162~562、262’、262a、262b、562’、182第二部
18、38、48第二挡墙
381、481第三部
382、482第四部
563、566第一结构层
564、567第二结构层
565、568第三表面
202、203、302、303、402、403、502、503边缘
L切裂线
Ga~Gf框胶
RA、RB、RE、RG、RI显示区
RC、RD、RF、RH、RJ预留区域
K、M~T挡墙单元
d1、d3第一距离
d2、d4第二距离
d5第三距离
d6第四距离
Xc、Xd距离
a1~a4虚线围绕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请一并参照图1A、图1B及图1C,其中图1A为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母板的上视结构示意图,图1B为图1A的显示面板以A-A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C为图1A的显示面板的虚线围绕区域a1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A所示,显示面板的母板1具有第一基板10、第二基板12、显示介质14、第一挡墙16、第二挡墙18、框胶Ga和框胶Gb。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12以框胶Ga和框胶Gb连接,且框胶Ga环绕于显示区RA,用以定义出显示面板的显示区RA,框胶Gb环绕于显示区RB,用以定义出显示面板的显示区RB。显示介质14位于第一基板10及第二基板12之间,且显示介质14设置于框胶Ga及框胶Gb环绕的显示区RA及显示区RB内。
如图1A及图1B所示,第一基板10具有朝向第二基板12的第一表面101,第二基板12具有朝向第一基板10的第二表面121。第一挡墙16及第二挡墙18夹设于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12之间,且第一挡墙16及第二挡墙18位于第一基板10的第一表面101上。显示面板的母板1具有用于切裂程序中的切裂线L,第一挡墙16及第二挡墙18分别对称地设置位于切裂线L的相对两侧,也就是说,第一挡墙16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a中,且第一挡墙16沿着显示面板的母板1的切裂线L以及第一显示单元1a的边缘设置。第二挡墙18位于第二显示单元1b中,且第二挡墙18沿着切裂线L以及第二显示单元1b的边缘设置。于实际的例子中,第一挡墙16系环绕于第一显示单元1a之框胶Ga的外侧而设置,且位于第一基板10的边缘和框胶Ga之间。第二挡墙18系环绕于第二显示单元1b之框胶Gb的外侧而设置,且位于第一基板10的边缘和框胶Gb之间。并且,第一挡墙16与切裂线L之间间隔有预留区域RC及第二挡墙18与切裂线L之间间隔有预留区域RD。
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挡墙16与第二挡墙18为城垛结构,且第一挡墙16具有连续连接的多个挡墙单元K,第二挡墙18具有连续连接的多个挡墙单元M。以第一挡墙16中之其中一个挡墙单元K来说,如图1B所示,挡墙单元K包括第一部161及第二部162,第一部161与第二部162分别具有不同高度。例如,第一部161与第二表面121之间间隔第一距离d1,第二部162与第二表面121之间间隔第二距离d2,其中第一距离d1系小于第二距离d2,且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均小于预设距离。
同理地,第二挡墙18中的挡墙单元M包括第一部181及第二部182,且第一部181与第二部182分别具有不同高度。于本实施例中,第一部181与第二表面121之间的距离可以同样为第一距离d1,第二部182与第二表面121之间的距离可以同样为第二距离d2,且第一距离d1小于第二距离d2,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均小于预设距离。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181与第二表面121之间的距离亦可以不同于第一部161与第二表面121之间的距离,第二部182与第二表面121之间的距离亦可以不同于第二部161与第二表面121之间的距离,本实施例不予限制。于一个实施例中,每一个挡墙单元的第一部及第二部具有实质相等的长度,例如图1C中,挡墙单元K的第一部161的长度W1等于第二部162的长度W2,但不以此为限。为了清楚显示,图1C中未呈现第二基板12,也就是说,为了方便显示,第一挡墙16、第二挡墙18、框胶Ga和框胶Gb以实线显示,而切裂线L在切裂程序前非实体结构,故用虚线显示切裂线L的位置。
于实务上,显示面板的母板1是两片基板组装之后且进行切裂程序之前的结构。也就是说,显示面板的母板1是先于第一基板10设置好第一挡墙16、第二挡墙18,并于框胶Ga及框胶Gb围绕的区域内布满显示介质14后,藉由框胶Ga及框胶Gb将第一基板10及第二基板12组装好的结构。接着,对组装好的显示面板的母板1进行切裂程序,其沿着显示面板的母板1的切裂线L来进行切裂程序,而使显示面板的母板1成为第一显示单元1a以及第二显示单元1b。更详细来说,显示面板的母板1具有至少第一显示单元1a以及相邻的第二显示单元1b,切裂线L位于第一显示单元1a以及第二显示单元1b之间,当沿着切裂线L对显示面板的母板1进行切裂程序后,显示面板的母板1被分割为第一显示单元1a以及第二显示单元1b。
于切裂程序中,当切裂工具压切于第一显示单元1a及第二显示单元1b之间的切裂线L时,第一挡墙16及第二挡墙18可提供第一基板10与第二基板12之间的支撑,用以限制基板的形变程度。于切裂程序之后,第一显示单元1a与第二显示单元1b则分别成为独立的显示面板。
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可为彩色滤光片基板,第二基板12为薄膜晶体管基板,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基板10亦可以为薄膜晶体管基板,而第二基板12为彩色滤光片基板。此外,实际上,第一挡墙16及第二挡墙18设置于第一基板10,且第一挡墙16及第二挡墙18可与第二基板接触或保持小于预定距离,例如保持距离小于1.5μm,以降低于切裂程序中产生的碎屑进入两基板夹缝的机率,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另一方面,于一个实施例中,预留区域RC和RD的宽度距离Xc和距离Xd可以为200μm,以方便切割机台对显示面板的母板1进行切裂程序,换言之,第一挡墙16至切裂线L的距离Xc为200μm,且第二挡墙18至切裂线L的距离Xd为200μm。于其他实施例中,预留区域RC和预留区域RD的宽度距离Xc和距离Xd可视工艺设计及机台特性,而设定为25μm至75μm、75μm至100μm、100μm至150μm或150μm至200μm,本实施例不予限制。
为了更清楚说明本新型揭示的显示面板,以下将说明将上述显示面板的母板进行切裂程序之后的结构。例如将图1A所示的显示面板的母板1以切裂线L将第一显示单元1a和第二显示单元1b分开后的第一显示单元1a的结构,其中第一显示单元1a和第二显示单元1b分开后则分别为一个独立的显示面板。
请一并参照图2A至图2C,其中图2A为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显示面板以B-B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C为图2A的显示面板以B-B为剖面线的另一变形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显示面板2是经切裂程序后所得的结构。显示面板2包括第一基板20、第二基板22、显示介质24、框胶Gc以及第一挡墙26,第一基板20与第二基板22以框胶Gc连接,且框胶Gc环绕于显示区RE。第一基板20具有第一表面201、边缘202及经切裂程序后产生的边缘203。第二基板22具有第二表面221,第二表面221与第一表面201相对。第一挡墙26沿着第一基板20的边缘202及边缘203设置于第一表面201上,且第一挡墙26位于边缘202及边缘203与胶框Gc之间。为了清楚图式的说明,图式中仅显示出第一基板20的边缘202及经切裂程序后产生的边缘203,实际上当第一基板20与第二基板22切齐时,图式中的边缘202及边缘203亦可指第二基板22的边缘。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挡墙26系位于显示面板2的显示区RE的外侧边缘,而第一挡墙26与边缘223之间具有预留区域RF。第一挡墙26用以于切裂程序中,提供第一基板20与第二基板22之间的支撑,以限制第一基板20与第二基板22的形变程度,并且用来避免玻璃碎屑进入两基板间的夹缝,进而避免造成显示面板的损伤。
于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挡墙26为城垛结构,且第一挡墙26具有连续连接的多个挡墙单元N。第一挡墙26的每一个挡墙单元N具有第一部261及第二部262,每一个第一部261与第二表面221之间间隔第一距离d1,每一个第二部262与第二表面221之间间隔第二距离d2,其中第一距离d1系小于第二距离d2,且第一距离d1和第二距离d2小于预设距离。于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第一距离d1实质上等于0μm,而第二距离d2实质上等于第一部261’及第二部262’的高度差值。
于实务上,预留区域RF的宽度小于200μm,也就是说,第一挡墙26至边缘223之间的距离小于200μm,然而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可视制程设计及机台特性,设定预留区域RF的宽度为25μm至75μm、75μm至100μm、100μm至150μm或150μm至200μm。
请一并参照图3A至图3C,其中图3A为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显示面板以C-C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C为图3B的显示面板以D-D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显示面板3具有第一基板30、第二基板32、显示介质34及第一挡墙36以及第二挡墙38。第一基板30与第二基板32以框胶Gd连接,且框胶Gd环绕于显示区RG。第一基板30、第二基板32、显示介质34及第一挡墙36与前述的实施例大致上相同,与前述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显示面板3具有第二挡墙38,第二挡墙38沿着第一基板30的边缘302和边缘303设置于第一表面301上,且第二挡墙38位于边缘302、边缘303和框胶Gd之间,且较第一挡墙36靠近显示区RG的框胶Gd。
第二挡墙38为城垛结构,具有连续连接的多个挡墙单元P。第二挡墙38的每一个挡墙单元P包括第三部381及第四部382,每一个第三部381与第二表面321之间间隔第三距离d5,每一个第四部382与第二表面321之间间隔第四距离d6,其中第三距离d5小于第四距离d6,且第三距离d5和第四距离d6均小于预设距离。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墙36的挡墙单元O与第二挡墙38的挡墙单元P具有实质相同宽度,而且第一部361与第二部362具有实质相同的长度,以及第三部381及第四部382具有实质相同的长度,但不以此为限;于变化例中,可以是第一部361与第二部362具有不相同长度,但第一部361与第四部382具有实质相同长度,且第二部362与第三部381具有实质相同长度。
第一挡墙36至少部分地接触第二挡墙38,更详细地来说,第一挡墙36的挡墙单元O的第一部361系分别与第二挡墙38的挡墙单元P的第四部382并排,挡墙单元O的第二部362系分别与挡墙单元P的第三部381并排,使得高度较高的第一挡墙36的第一部361及第二挡墙38的第三部381形成交错排列的样态。为了清楚显示第一挡墙36的第一部361及第二挡墙38的第三部381交错排列的样态,请参考本实施例的图3C。图3C是以图3B的D-D剖面线对图3A的虚线围绕区域a2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换言之,于图3C中,由于第一挡墙36的第一部361的高度高于剖面线D-D,因此第一挡墙36的第一部361上具有剖面线。第一挡墙36的第二部362的高度低于剖面线D-D,因此第一挡墙36的第二部362上不具有剖面线。同理地,第二挡墙38的第三部381具有剖面线,第二挡墙38的第四部382不具有剖面线。因此,藉由第一挡墙36的第一部361及第二挡墙38的第三部381上的剖面线,图3C清楚地显示第一挡墙36的第一部361及第二挡墙38的第三部381交错排列的样态。藉此,第一挡墙36与第二挡墙38可形成一连续壁面,而更强化阻挡碎屑的功能。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墙36的第一部361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第一距离d3相同于第二挡墙38的第三部381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第三距离d5,第一挡墙36的第二部362部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第二距离d4相同于第二挡墙38的第四部382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第四距离d6。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部361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第一距离d3和第三部381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第三距离d5亦可以不同,第二部362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第二距离d4亦可以不同第四部381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第四距离d6亦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不予限制。此外,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挡墙36及第二挡墙38与第二表面321之间的距离小于1.5μm,以降低于切裂程序中产生的碎屑进入基板夹缝的机率。于其他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距离d3和第三距离d5实质上亦可为0μm,表示第一挡墙36的第一部361及第二挡墙38的第三部381直接与第二表面321接触,本实施例不予限制。
请一并参照图4A至图4C,其中图4A为再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结构示意图,图4B为图4A的显示面板以E-E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C为图4B的显示面板以F-F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显示面板4的第一基板40、第二基板42、显示介质44、第一挡墙46及第二挡墙48,其配置与图3A至图3C的实施例大致上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与图3A至图3C的实施例不同的是,第一挡墙46具有多个挡墙单元Q,第二挡墙48具有多个挡墙单元R。挡墙单元Q包括第一部461及第二部462,其中第一部461与第二部462具有实质相同的宽度或长度,但高度不同。挡墙单元R包括第三部481及第四部482,其中第三部481的长度大于第四部482的长度,且第三部481的长度亦大于第一挡墙46的挡墙单元Q的第一部461和第二部462的长度,以提高第一挡墙46与第二挡墙48之间的密合度。挡墙单元Q的第一部461和第二部462的长度总和实质相同于挡墙单元R的第三部481和第四部482的长度总和,亦即,挡墙单元Q与挡墙单元R具有实质相同的长度。于本实施例中,同样地,为了清楚显示第一挡墙46的第一部461及第二挡墙48的第三部481交错排列的样态,本实施例的图4C是以图4B的剖面线F-F对图4A的虚线围绕区域a3剖面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也就是说,藉由于图4C中,第一挡墙46的第一部461及第二挡墙48的第三部481上的剖面线,图4C清楚地显示第二挡墙48的第三部481长度大于第二挡墙48的第四部482及第一挡墙46的第一部461和第二部462的长度,且第一挡墙46的第一部461及第二挡墙48的第三部481交错排列的样态。藉此,当第一挡墙的挡墙单元符合上述设置时,第一挡墙与第二挡墙可形成一连续壁面,以更强化阻挡碎屑的功能。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墙46及第二挡墙48皆为城垛结构,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挡墙亦可为非城垛结构,例如为顶部平坦结构,且作为顶部平坦结构的第二挡墙的高度可相同或高于第一挡墙之第一部的高度,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接下来,请一并参照图2B及图5A至图5B,图5A为一实施例之挡墙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5B为另一实施例的挡墙的上视结构示意图。于图2B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挡墙26的第一部261的形状以矩形表示,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挡墙26a的第一部261a可如图5A(a)、(b)、(c)及(d)所示,为三角形、多边形、半椭圆形或半圆形的第一部261a。又于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B(a)、(b)、(c)及(d)所示,第一挡墙26b的第一部261b自第二表面向第一表面视之的形状,可为三角形、多边形、椭圆形或圆形,惟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
接着,请一并参照图6A至图6C,其中图6A为又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上视结构示意图,图6B为图6A的虚线围绕区域a4的局部放大图,图6C为图6B的显示面板以G-G为剖面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6D为图6B的显示面板以G-G为剖面线的另一变形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同样地,为了清楚图式的呈现,图6C并未显示第二基板52,故第一挡墙56和框胶Gf以实线表示。如图所示,显示面板5包括第一基板50、第二基板52、显示介质54以及第一挡墙56,第一基板50与第二基板52以框胶Gf连接,且框胶Gf环绕于显示区RI。第一基板50具有第一表面501,第二基板52具有第二表面521、边缘522及经切裂程序后产生的边缘523。第一挡墙56位于第一表面501及第二表面521之间,且第一挡墙56系沿着边缘522及边缘523设置于第一表面501上。第一挡墙56系位于显示面板5之显示区RI的边缘,且第一挡墙56与边缘523之间具有预留区域RJ。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挡墙56具有第一结构层563及第二结构层564。于图6C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挡墙56的第一结构层563系间隔设置于第一表面501,第二结构层564系设置于第一结构层563之间及每一个第一结构层的第三表面565上。第二结构层564形成于第三表面565上的部分形成第一部561,且第二结构层564形成于第一基板50的第一表面501的部分形成第二部562。
于第图6D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结构层566设置于第一表面501。第二结构层567则间隔设置于第一结构层566的第三表面568上。第二结构层567形成第一部561’,两相邻第二结构层567之间的第一结构层566形成第二部562’。
于图6C及第6D图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结构层的材质为第一材料,第二结构层的材质为第二材料。于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材料及第二材料可以为相同的材料,例如彩色滤光片材料或其他合适的非导电材料。于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材料及第二材料可以为不同的材料,例如第一材料可为黑色矩阵,第二材料可为感光间隙材料或其他合适的材料,本新型不予限制。
综上所述,根据上述本新型所揭露的显示面板,藉由设置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之间的挡墙,除了提供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支撑,以限制第一基板的形变程度,更可有效阻挡切裂程序中产生的玻璃碎屑,以降低玻璃碎屑会进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夹缝的机率。除此之外,利用两个互相接触的挡墙,形成连续的壁面,更能强化阻挡玻璃碎屑的能力。藉此,能有效提升生产良率及产品可靠度。
虽然本新型的实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并非用以限定本新型,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举凡依本新型申请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数量当可做些许的变更,因此本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须视本说明书所附的申请专利范围所界定者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板,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一边缘;
一第二基板,具有一第二表面,该第二表面与该第一表面相对;
一框胶,位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之间,用以定义出该显示面板的一显示区;以及
一第一挡墙,沿着该边缘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上,并位于该边缘与该框胶之间,该第一挡墙包括连续连接的多个挡墙单元,每一该挡墙单元包括一第一部及一第二部,每一该第一部与该第二表面之间间隔一第一距离,每一该第二部与该第二表面之间间隔一第二距离,该第一距离小于该第二距离,且该第一距离和该第二距离均小于一预设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预设距离小于1.5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自该第一挡墙至该边缘之间距离小于200μ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距离实质上等于0μ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挡墙为城垛结构,且每一该挡墙单元的该第一部及该第二部具有实质相等的长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更包括一第二挡墙,沿着该边缘设置于该第一表面,且该第二挡墙至少部分接触该第一挡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挡墙包括连续连接的多个挡墙单元,该第二挡墙的每一该挡墙单元包括一第三部及一第四部,每一该第三部与该第二表面之间间隔一第三距离,每一该第四部与该第二表面之间间隔一第四距离,该第三距离小于该第四距离,且该第三距离和该第四距离均小于该预设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与该第四部并排排列且该第二部与该第三部并排排列,且该第一部与该第二部的长度总和等于第三部与该第四部的长度总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三部的长度大于该第四部的长度。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挡墙包括:
多个第一结构层,间隔设置于该第一表面,每一该第一结构层的材质为一第一材料;以及
一第二结构层,连续地设置于该些第一结构层之间及每一该第一结构层上,以形成该第一部及该第二部,该第二结构层的材质为一第二材料。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材料为黑色矩阵,该第二材料为感光间隙材料。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挡墙包括:
一第一结构层,设置于该第一表面,该第一结构层的材质为一第一材料;以及
多个第二结构层,间隔设置于该第一结构层上,该第二结构层的材质为一第二材料,其中每一该第二结构层形成该第一部,两相邻第二结构层之间的该第一结构层形成该第二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材料为黑色矩阵,该第二材料为感光间隙材料。
14.一种显示面板的母板,具有多个如权利要求1到权利要求13的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两该显示面板之间具有一切裂线,该切裂线对应于该显示面板的该边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17656U TWM516727U (zh) | 2015-11-04 | 2015-11-04 | 顯示面板及其母板 |
TW104217656 | 2015-11-04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81090U true CN205281090U (zh) | 2016-06-01 |
Family
ID=558108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2000556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81090U (zh) | 2015-11-04 | 2016-01-04 | 显示面板及其母板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81090U (zh) |
TW (1) | TWM516727U (zh) |
-
2015
- 2015-11-04 TW TW104217656U patent/TWM516727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6
- 2016-01-04 CN CN201620005561.5U patent/CN20528109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16727U (zh) | 2016-02-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155219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其弯折方法及显示装置 | |
CN207624701U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17161658A1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206209257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TW201009431A (en) | Display motherboard and application thereof | |
TWI504978B (zh) | 液晶顯示面板及其製備方法 | |
TW201542478A (zh) | 顯示面板及其切割方法 | |
WO2016086648A1 (zh) | 触摸屏及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 |
JP2009116214A (ja) | 液晶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4698690B (zh)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US10661465B2 (en) | Display panel | |
CN102914915B (zh) | 显示装置 | |
WO2016086591A1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JP5357080B2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CN204423815U (zh) | 一种显示装置 | |
CN205281090U (zh) | 显示面板及其母板 | |
CN110187573A (zh) | 显示装置及其隔垫物单元 | |
CN114649272A (zh) | 一种保护基板及制备方法、显示模组、显示装置 | |
JP2008134447A (ja) | 液晶表示装置用の液晶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US9357637B2 (en) | Flexible substrate, support platform, flexible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KR101415805B1 (ko) | 유리의 기계적 강도를 향상시키는 방법 | |
WO2017190540A1 (zh) | 显示母板和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4281218A (zh) | 一种触控屏与触控显示屏 | |
CN109782473B (zh) | 一种显示面板 | |
WO2016169180A1 (zh) | 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液晶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Termination date: 202101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