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73839U - 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 - Google Patents
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73839U CN205273839U CN201520978284.1U CN201520978284U CN205273839U CN 205273839 U CN205273839 U CN 205273839U CN 201520978284 U CN201520978284 U CN 201520978284U CN 205273839 U CN205273839 U CN 2052738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otor
- screw
- motor
- side plate
- fix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包括机身、第一旋翼、第二旋翼、旋翼轴、第一旋转连接件、第二旋转连接件、折叠组件。其中,所述第一旋转连接件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一拆卸螺纹组,第一旋翼通过所述第一拆卸螺纹组与第一电机可拆卸式连接,使得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翼即可实现第一旋翼和第一电机之间的安装或拆卸;所述第二旋转连接件包括:第二电机和第二拆卸螺纹组,第二旋翼通过所述第二拆卸螺纹组与第二电机可拆卸式连接,使得通过旋转所述第二旋翼即可实现第二旋翼和第二电机之间的安装或拆卸。本实用新型具有快捷、便携及作业效率高的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机上无驾驶舱,但安装有自动驾驶仪、程序控制装置、信息采集装置等设备。地面、舰艇上或母机遥控站人员通过雷达等设备,对其进行跟踪、定位、遥控、遥测和数字传输。可在无线电遥控下像普通飞机一样起飞或用助推火箭发射升空,也可由母机带到空中投放飞行。
现有技术中的无人机,在旋翼轴的端部通常固定有一驱动电机,用于无人机起飞的旋翼通常采用螺栓直接固定于驱动电机上,进而通过驱动电机带动旋翼进行旋转。
然而,这种直接通过螺栓固定的连接方式,使得无论是在将旋翼安装在驱动电机上,还是将旋翼从驱动电机上进行拆卸,均需借助外界把手来拧动螺栓,进而完成旋翼的安装和拆卸工作,特别是针对多旋翼无人机而言,其旋翼数量往往是多个,当需要对多旋翼无人机的若干个旋翼进行安装或者拆卸时,使得安装拆卸工作十分繁琐,影响工作人员的作业效率。同时,现有技术中无人机的机身与旋翼往往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使得旋翼相对于无人机的机身处于相对稳固的状态,然而这种机身与旋翼固定连接的方式使得无人机无论是在飞行作业时还是没有飞行作业时,旋翼相对于机身始终处于张开状态,该状态下,当无人机没有飞行作业时,处于张开状态下的旋翼不仅占据存放空间,同时也极易被外界其他货物碰损、撞坏,极大的缩短了无人机(旋翼)的使用寿命,进而因旋翼维修频繁而带来了维修成本高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解决了或部分解决了现有技术针对多旋翼无人机的若干个旋翼进行安装或者拆卸时,安装拆卸工作十分繁琐,影响工作人员作业效率的技术缺陷。同时,通过折叠组件将旋翼轴与机身转动连接,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当无人机没有飞行作业时,处于张开状态下的桨不仅占据存放空间,也极易被外界其他货物碰损、撞坏的技术缺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种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包括机身、至少四个第一旋翼、与所述第一旋翼数量相同的第二旋翼、与所述第一旋翼或者所述第二旋翼数量相同的旋翼轴;所述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旋翼数量相同的第一旋转连接件,一个所述第一旋翼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旋转连接件与一个所述旋翼轴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连接件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表面固定于所述旋翼轴上;第一拆卸螺纹组,所述第一旋翼通过所述第一拆卸螺纹组与所述第一表面旋转连接,使得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翼实现所述第一旋翼和所述第一电机之间的安装或拆卸;与所述第二旋翼数量相同的第二旋转连接件,一个所述第二旋翼通过一个所述第二旋转连接件与一个所述旋翼轴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连接件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且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三表面固定于所述旋翼轴上;第二拆卸螺纹组,所述第二旋翼通过所述第二拆卸螺纹组与所述第三表面旋转连接,使得通过旋转所述第二旋翼实现所述第二旋翼和所述第二电机之间的安装或拆卸;与所述第一旋翼数量或者所述第二旋翼数量相同的折叠组件,一个所述旋翼轴通过一个所述折叠组件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机身上,使得所述旋翼轴能够相对于所述机身张开或收缩。
可选的,所述第一拆卸螺纹组包括:第一螺钉;第二螺钉;第一螺纹扣,所述第一螺纹扣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且所述第一螺纹扣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孔,使得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孔将所述第一螺纹扣固定于所述第一表面上;第一拆卸螺母,所述第一拆卸螺母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且所述第一拆卸螺母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孔,使得所述第二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旋翼、所述第二螺孔将所述第一拆卸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旋翼上;其中,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适配,且通过所述第一内螺纹和所述第一外螺纹之间的咬合或者分离,对应的实现所述第一旋翼和所述第一电机之间的安装或者拆卸。
可选的,所述第一拆卸螺纹组还包括:第一减震片,所述第一减震片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二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旋翼和第二螺孔将所述第一拆卸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旋翼上。
可选的,所述第二拆卸螺纹组包括:第三螺钉;第四螺钉;第二螺纹扣,所述第二螺纹扣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且所述第二螺纹扣的底部开设有第三螺孔,使得所述第三螺钉穿过所述第三螺孔将所述第二螺纹扣固定于所述第三表面上;第二拆卸螺母,所述第二拆卸螺母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且所述第二拆卸螺母的顶部开设有第四螺孔,使得所述第四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旋翼、所述第三螺孔将所述第二拆卸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二旋翼上;其中,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适配,且通过所述第二内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之间的咬合或者分离,对应的实现所述第二旋翼和所述第三电机之间的安装或者拆卸。
可选的,所述第一拆卸螺纹组还包括:第二减震片,所述第二减震片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四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旋翼和第四螺孔将所述第二拆卸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二旋翼上。
可选的,所述折叠组件包括:侧板件,所述侧板件固定于所述旋翼轴的端部;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固定于所述机身上,并与所述侧板件转动连接,使所述侧板件和所述旋转件之间可旋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侧板件上,以对所述旋转件相对于所述侧板件的旋转角度进行定位。
可选的:所述旋翼轴的端部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对称的分布在所述旋翼轴的端部两侧;所述侧板件包括: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固定于所述第一侧面上;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固定于所述第二侧面上;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侧板上均开设有一滑槽,使所述限位件在所述滑槽内进行滑动。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垂直,且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一滑孔;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置于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拉力杆,所述拉力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滑孔与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使得通过拉动所述拉力杆带动所述限位杆在所述滑槽内进行滑动。
可选的,所述旋转件包括:第一摆耳,所述第一摆耳上开设有第一摆动孔;第二摆耳,所述第二摆耳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摆动孔相对应的第二摆动孔;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机身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摆耳和所述第二摆耳固定连接;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摆动孔、所述第二摆动孔和所述第二侧板,以将所述侧板件和所述旋转件转动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每一个第一旋翼通过对应的一个第一拆卸螺纹组与第一电机的第一表面旋转连接,使得在进行第一旋翼的安装或者拆卸工作时,仅需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翼,即可实现第一旋翼和第一电机之间的紧固或者分离,每一个第二旋翼通过对应的一个第二拆卸螺纹组与第二电机的第三表面旋转连接,使得在进行第二旋翼的安装或者拆卸工作时,仅需通过旋转所述第二旋翼,即可实现第二旋翼和第二电机之间的紧固或者分离,也即无需借助外界操作工具(如把手)即可完成旋翼的安装或者拆卸工作,具有快捷、便携及作业效率高的特点。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折叠组件将旋翼轴与机身转动连接,使得旋翼轴相对于飞行设备可以实现张开或者缩进,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当飞行设备没有飞行作业时,处于张开状态下的第一旋翼和/或第二旋翼不仅占据存放空间,同时也极易被外界其他货物碰损、撞坏,极大的缩短了飞行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而因桨维修频繁而带来了维修成本高的缺陷。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提供的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的侧视图;
图3为图1中第一旋翼、第一拆卸螺纹组和旋翼轴的连接关系拆分结构侧视图;
图4为图3中第一旋翼、第一拆卸螺纹组和旋翼轴的连接关系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5为图1中折叠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6为图5中折叠组件的俯视图;
图7为图1中折叠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8为图7中折叠组件的俯视图;
图9为图1中滑动组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滑动组件的侧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的中,第一旋翼、第二旋翼及旋翼轴的连接关系拆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每一个第一旋翼通过对应的一个第一拆卸螺纹组与第一电机的第一表面旋转连接,使得在进行第一旋翼的安装或者拆卸工作时,仅需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翼,即可实现第一旋翼和第一电机之间的紧固或者分离,每一个第二旋翼通过对应的一个第二拆卸螺纹组与第二电机的第三表面旋转连接,使得在进行第二旋翼的安装或者拆卸工作时,仅需通过旋转所述第二旋翼,即可实现第二旋翼和第二电机之间的紧固或者分离,也即无需借助外界操作工具(如把手)即可完成旋翼的安装或者拆卸工作,具有快捷、便携及作业效率高的特点。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折叠组件将旋翼轴与机身转动连接,使得旋翼轴相对于飞行设备可以实现张开或者缩进,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当飞行设备没有飞行作业时,处于张开状态下的第一旋翼和/或第二旋翼不仅占据存放空间,同时也极易被外界其他货物碰损、撞坏,极大的缩短了飞行设备的使用寿命,进而因桨维修频繁而带来了维修成本高的缺陷。
实施例一
具体而言,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至少包括:机身1、至少四个第一旋翼2、与所述第一旋翼21数量相同的旋翼轴3、与所述第一旋翼21数量相同的第一旋转连接件4、与所述第一旋翼21数量相同的折叠组件5、用于安置电池的滑动组件6及支架8。
其中,一个所述第一旋翼21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旋转连接件4与一个所述旋翼轴3可拆卸式连接。请如图3-4所示,所述第一旋转连接件4至少包括:第一电机41和第一拆卸螺纹组43。所述第一电机41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旋翼21进行旋转,以带动机身1飞行。第一电机41包括第一表面411和第二表面41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如图3所示,第一表面411可以理解为是第一电机41的上表面,第二表面412可以理解为是第一电机41的下表面,且所述第一电机41通过所述第一表面411固定于所述旋翼轴3上。同时,所述第一旋翼21通过所述第一拆卸螺纹组43与所述第一电机41的第一表面411可拆卸式连接。
针对第一旋翼21和第一电机41的连接方式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通过增设第一拆卸螺纹组43,通过第一拆卸螺纹组43将第一旋翼21和第一电机41二者螺纹连接。使得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当需要对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的多个旋翼进行安装或者拆卸时,仅仅只需旋转所述第一旋翼21,如顺时针旋转第一旋翼21或者逆时针旋转第一旋翼21,即可实现所述第一旋翼21和所述第一电机41之间的安装或拆卸。相比于传统的直接采用螺栓将第一旋翼21固定于第一电机41上,当需要将第一旋翼21从第一电机41上拆卸,或者安装时,均需借助外界把手来拧动螺栓,方能完成第一旋翼21的拆卸和安装工作。且由于用于连接第一旋翼21和第一电机41的固定螺栓为单独存在的个体部件,当通过把手拧动螺栓将其卸下时,往往由于现场操作环境的复杂性,极易造成固定螺栓的遗失,且一旦固定螺栓遗失,则就无法完成第一旋翼21和第一电机41的安装工作,即造成飞行设备无法飞行的严重后果。而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正是通过采用第一拆卸螺纹组43将第一旋翼21和第一电机41二者螺纹连接,使得二者在安装或者拆卸时,无需借助外界操作工具(如把手),快捷且方便,具有作业效率高的特点。
对于第一拆卸螺纹组43,请继续参见图4,所述第一拆卸螺纹组43至少包括:第一螺钉431、第二螺钉432、第一螺纹扣433和第一拆卸螺母436。其中,所述第一螺纹扣433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434,且所述第一螺纹扣433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孔435,使得所述第一螺钉432穿过所述第一螺孔435将所述第一螺纹扣433固定于所述第一电机41的第一表面411上。所述第一拆卸螺母436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内螺纹434相适配的第一外螺纹437,且所述第一拆卸螺母436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孔438,使得所述第二螺钉432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旋翼21、所述第二螺孔438将所述第一拆卸螺母436固定于所述第一旋翼21上。
其中,第一螺纹扣433通过第一螺钉431固定于第一电机41的第一表面411上,第一拆卸螺母436通过第二螺钉432固定于第一旋翼21上。且第一螺纹扣433的内壁所开设的第一内螺纹434,和第一拆卸螺母436的外壁所开设的第一外螺纹437完全匹配,也即第一内螺纹434和第一外螺纹437之间可以实现咬合锁紧。这样就使得,当需要将第一旋翼21安装在旋翼轴3上时,由于第一电机41固定于旋翼轴3的端部,也即将第一旋翼21安装在第一电机41上。此时,仅需手动旋转第一旋翼21,使得第一外螺纹437和第一内螺纹434相咬合,继续旋转,继而实现第一拆卸螺母436和第一螺纹扣433的锁紧,由于第一拆卸螺母436固定于第一旋翼21上,第一螺纹扣433固定于第一电机41上,也即实现了第一旋翼21和第一电机41(旋翼轴3)的锁紧安装。而当需要拆卸时,此时仅需反向旋转第一旋翼21,实现第一外螺纹437和第一内螺纹434的分离即可。具有操作快捷、方便的特点。
需要说明的是,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在实际飞行过程中,第一旋翼21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旋转方向,此时,由于飞行过程中第一旋翼21本身是处于不断旋转的状态,而第一旋翼21和第一电机41之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本身也是采用旋转实现紧固的连接方式。例如,当第一旋翼21相对于第一电机41是通过顺时针旋转实现二者之间紧固时,由于飞行过程中第一旋翼21的正常旋转为逆时针,此时随着第一旋翼21的逆时针正常旋转,也即第一旋翼21相当于第一电机41有逆时针旋转的驱动。而由于第一旋翼21相对于第一电机41是通过顺时针旋转才能实现二者之间紧固的,那么反之当出现第一旋翼21相对于第一电机41是逆时针旋转时,即会造成第一旋翼21和第一电机41之间的紧固关系出现松动,甚至导致第一旋翼21飞离第一电机41而造成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坠毁的现象发生。
因此,为了避免多旋翼飞行设备在飞行过程中由于第一旋翼21的正常逆时针旋转而造成第一旋翼21和第一电机41之间的紧固关系出现松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第一旋翼21和第一电机41之间旋转拧紧的方向也设置成逆时针旋转的方向。也即,第一拆卸螺母436的外壁所设置的第一外螺纹437和第一螺纹扣433的内壁所设置的第一内螺纹434的咬合锁紧方向也是逆时针方向。这样就使得当第一旋翼21相对于第一电机41是通过逆时针旋转实现二者之间紧固时,由于飞行过程中第一旋翼21的正常旋转为逆时针,此时随着第一旋翼21的逆时针正常旋转,也即第一旋翼21相当于第一电机41也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
而由于第一旋翼21相对于第一电机41恰恰是通过逆时针旋转才能实现二者之间的紧固,这样一方面,有效的防止了当第一旋翼21相对于第一电机41是通过顺时针旋转实现咬合锁紧时,由于第一旋翼21的正常旋转为逆时针而造成第一旋翼21和第一电机41之间的紧固关系出现松动,甚至导致第一旋翼21飞离第一电机41而造成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坠毁的技术缺陷。另一方面,由于第一旋翼21相对于第一电机4本身也是通过逆时针旋转才能实现二者之间的紧固,当随着第一旋翼21的逆时针正常旋转,而使得第一旋翼21相当于第一电机41也有逆时针旋转的趋势,此时正好也加大了第一旋翼21和第一电机41二者之间紧固关系,保证了飞行设备的正常安全飞行,具有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见图3-4,如上述所述,当通过第二螺钉432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旋翼21、所述第二螺孔438将所述第一拆卸螺母436固定于所述第一旋翼21上时,由于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第一旋翼21所受到的外界阻力因素较多,如气流、风向等。这就使得飞行过程中第一旋翼21相对于第一电机41和/或旋翼轴3的震动比较大,然而,长时间的震动会使得第二螺钉432、第一旋翼21和第一拆卸螺母436三者之间的连接关系极不稳定,甚至造成第二螺钉432松动,继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增设第一减震片439,且在所述第一减震片439上开设第一通孔,以使所述第二螺钉432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旋翼21和第二螺孔438将所述第一拆卸螺母437固定于所述第一旋翼21上。作为优选,第一减震片439可呈圆片状,以增大第一减震片439与第一旋翼21上表面的接触面积,通过第二螺钉432将第一减震片439和第一旋翼21上表面相对于紧固,以减少第一旋翼21相对于第一电机41的震动,提高飞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能。
请结合图1-2一并参阅图3-6,对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折叠组件5而言,一个所述旋翼轴3通过一个所述折叠组件5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机身1上,使得所述旋翼轴3能够相对于所述机身1张开或收缩。这样就使得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当飞行设备需要飞行作业时,则旋翼轴3通过折叠组件相对于机身1进行旋转,实现旋翼轴3相对于机身1处于张开状态。当飞行设备不需要飞行作业时,则旋翼轴3再次通过折叠组件相对于机身1进行旋转,使得旋翼轴3相对于所述机身1处于缩进状态,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当飞行设备没有飞行作业时,处于张开状态下的第一旋翼21和/或旋翼轴3不仅占据存放空间,同时也极易被外界其他货物碰损、撞坏,极大的缩短了飞行设备(第一旋翼21)的使用寿命,进而因第一旋翼21的维修频繁而带来了维修成本高的缺陷。
具体而言,请如图5所示,所述折叠组件5至少包括:侧板件51、旋转件52和限位件53。
其中,所述侧板件51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旋翼轴3远离第一旋翼21的那一端的端部。所述旋转件52的底部固定于所述机身1上,其顶部与所述侧板件51转动连接,使所述侧板件51和所述旋转件52以二者之间的连接点为中心点实现旋转。所述限位件53滑动地固定于所述侧板件51上,并通过所述限位件53相对于所述旋转件52移动来对所述旋转件52相对于所述侧板件51的旋转角度进行定位。例如,请参阅图5所示,此时侧板件51与旋转件52垂直分布,即侧板件51相对于旋转件52的角度为90°,并通过限位件53实现二者间90°角度的定位。再如,请参阅图7所示,此时侧板件51与旋转件52水平分布,即侧板件51相对于旋转件52的角度为0°,并通过限位件53实现二者间0°角度的定位。
对于侧板件51、旋转件52和限位件53三者之间的工作原理,请进一步如下所述:
对于侧板件51而言,包括第一侧板511和第二侧板512,且第一侧板511和第二侧板512上还均开设有一用于限位件53滑动的滑槽513。其中,第一侧板511固定于旋翼轴3端部的一个侧面上,可以理解为是旋翼轴3端部的第一侧面,第二侧板512固定于旋翼轴3端部的另一个侧面上,可以理解为是旋翼轴3端部的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对称的分布在所述旋翼轴3的端部两侧。这样就使得第一侧板511和第二侧板512以相互平行的方式固定在旋翼轴3的端部上。
对于限位件53而言,包括:固定杆531、限位杆532和拉力杆533。其中,所述固定杆531的两端分别对应的固定在第一侧板511和第二侧板512上,使得固定杆531位于所述第一侧板511和所述第二侧板512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511和所述第二侧板512相垂直,且所述固定杆531的中间部位上开设有一个用于拉力杆533穿过的滑孔。所述限位杆532横向置于所述滑槽513内,使得限位杆532在所述滑槽513中能够延旋翼轴3的轴线方向进行滑动。所述拉力杆533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杆531上所开设的滑孔,并与所述限位杆532固定连接,使得通过拉动所述拉力杆533带动所述限位杆532所述滑槽513内进行滑动。
对于旋转件52而言,包括:第一摆耳521、第二摆耳522、固定筒523和旋转轴524。其中,所述第一摆耳521上开设有第一摆动孔;所述第二摆耳522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摆动孔相对应的第二摆动孔。且所述固定筒523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机身1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摆耳521和所述第二摆耳52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524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侧板521、所述第一摆动孔、所述第二摆动孔和所述第二侧板522,以将所述侧板件51和所述旋转件52转动连接。
其中,附图5和附图6所示的是旋转件52相对于侧板件51处于90°夹角的示意图,此状态下,限位杆532在滑槽513中在拉力杆533的作用下滑动至滑槽513的最右边(图5及图6所示的最右边),此时固定筒523处于竖直状态。进一步的可如图5所示,第一摆耳521靠近限位杆532的一侧对应的设置有第一曲线部位,所述第一曲线部位呈圆弧状,背对限位杆532的一侧对应的设置有第一卡位,所述第一卡位呈L型。相同的,第二摆耳522靠近限位杆532的一侧对应的设置有第二曲线部位,所述第二曲线部位呈圆弧状,背对限位杆532的一侧对应的设置有第二卡位,所述第二卡位呈L型。
具体来说,当旋转件52相对于侧板件51处于90°夹角时(附图5所示),此时限位杆532在滑槽513中在拉力杆533的作用下滑动至滑槽513的最右边,也即限位杆532与第一曲线部位和第二曲线部位相接触。当旋转件52相对于侧板件51处于0°夹角时(附图7所示),此时限位杆532在滑槽513中在拉力杆533的作用下向滑槽513的左边滑动,直至第一曲线部位和第二曲线部位完全处于限位杆532的下方。这时限位杆532刚好落至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进行限位。因为此时限位杆532对第一曲线部位和第二曲线部位向上翻起造成的阻挡,也即限制了第一摆耳521和第二摆耳522向上移动,继而实现了侧板件51和旋转件52的水平定位。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加强折叠组件5的自动限位功能,实现无需操作人员手动拉动拉力杆533即可实现侧板件51和旋转件52之间的限位动作。作为优选,在所述固定杆531中间所开设的滑孔和所述限位杆532之间还设置有一弹簧534,且所述弹簧534套设在所述拉力杆533的外壁上。
正如上述所述,增设弹簧534后,当旋转件52相对于侧板件51处于90°夹角时(附图5所示),此时限位杆532在弹簧534的压缩推力作用下在滑槽513中滑动至滑槽513的最右边,也即限位杆532与第一曲线部位和第二曲线部位相接触。当需要将旋转件52相对于侧板件51处于0°夹角时(附图7所示),此时只需翻转固定筒523,由于第一曲线部位和第二曲线部位均呈圆弧状,因此第一曲线部位和第二曲线部位在与限位杆532接触过程中顺时针克服弹簧534的压缩里慢慢旋转。当第一曲线部位和第二曲线部位刚好翻过限位杆533时,此时限位杆533在弹簧534的压缩推力作用,推动限位杆533迅速回位至第一卡位和第二卡位处,继而限制第一摆耳521和第二摆耳522向上移动,实现侧板件51和旋转件52的水平定位。
更进一步的,请结合图1一并参阅图9-1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滑动组件6,用于安置电池7,且所述滑动组件6与所述机身1滑动连接,以相对于所述机身1进行滑动,并通过滑动组件6相对于机身1的滑动来实现电池的拆卸或者安装。
详细的说,所述滑动组件6包括:固定座61、滑动架62、卡扣63。
其中,所述固定座61固定于所述机身1的底部上。所述滑动架62的内部呈空心结构,且该空心结构的空间容积与电池7的体积相适配,以用于安置电池7。且所述滑动架62滑动地固定于所述固定座61上。所述卡扣63固定于所述固定座61的端部,且所述卡扣63上设置有一用于阻挡电池7滑动的凸起64,以通过所述凸起64阻挡所述电池7从所述滑动架62中滑出。
作为优选,所述滑动架可以包括:第一侧架621、第二侧架622、第三侧架623和滑板624。其中,所述第一侧架621、第二侧架622和第三侧架623分别垂直的固定于所述固定座61上,且所述第一侧架621和所述第二侧架622对立分布,所述第三侧架623和所述凸起64对立分布,以通过所述第一侧架621、所述第二侧架622、所述第三侧架623和所述凸起64形成所述滑动架的内部空心结构。所述第一侧架621和所述第二侧架622与所述固定座61相固定的一侧,均设置有一个滑轨67,使得所述滑板624通过所述滑轨67与所述第一侧架621和所述第二侧架622滑轨连接,进而实现滑板624通过所述滑轨67相对于所述第一侧架621和所述第二侧架622进行滑动。所述电池安置在所述滑板上。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扣卡63的下方,还设置有一个弹性按钮65。通过按动所述弹性按钮65,实现所述凸起64的张开或者夹紧。此处卡扣3中弹性按钮65结构可类似于现有技术中的发夹、文件夹等结构。当需要将电池7固定于滑动组件6中时,只需向下按动弹性按钮65,张开凸起64,然后相对于滑动架向外滑出滑板624,将电池7固定于滑板624上后,相对于滑动架向内滑动滑板624,松动弹性按钮65,凸起紧贴电池7以将其夹紧。实现了电池7在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稳固安装,具有操作简单、拆卸方便的特点。
另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还包括一支架8,该支架8可由2个T型架组成,即包括第一T型架81和第二T型架82。其中,第一T型架81的竖向端和第二T型架82的竖向端固定于机身1的底部,并通过第一T型架81的横向端和第二T型架82的横向端构成一稳定枰对以对飞行设备降落时进行支持,具有平稳性能高的特点。
正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可以是六旋翼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既包括6个第一旋翼21。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六旋翼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并非局限,换句话说,对于四旋翼、八旋翼、十二旋翼等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也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
实施例二
以十二旋翼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因为图1-2所示的六旋翼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其采用的均是单桨单轴,也即每一个旋翼轴3配备一个第一电机41和一个第一旋翼21。当图1-2所示的六旋翼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其每一个旋翼轴3配备两个电机和两个旋翼时,也即均采用双桨共轴(两个旋翼共用一个旋翼轴3,由第二电机42和第二旋翼22构成第二旋转连接件),即形成十二旋翼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可如图11所示。
此时,旋翼轴3用于连接机身1的一端作为连接端32,通过折叠组件5与机身1转动连接。旋翼轴3用于连接旋翼的一端作为共轴端21,该共轴端31可以包括第一端面311(上端面)、第二端面312(下端面)和容置空间313。双桨共轴结构中,由第一旋翼21和第二旋翼22构成一个旋翼组2,且第一旋翼21通过第一电机41转动地固定于共轴端31的第一端面311上,第二旋翼22通过第二电机42转动地共轴端31的第二端面312上。用于分别连接第一电机41和第二电机42的电调固定于容置空间313内,使得所述第一电机41和所述第二电机42分别通过所述电调与机身1内的飞行控制系统连接,进而实现所述飞行控制系统通过所述第一电机41对应的驱动所述第一旋翼21进行旋转,以及通过所述第二电机42对应的驱动所述第二旋翼22进行旋转。
显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双桨共轴结构中,第一旋翼21通过第一拆卸螺纹组43与第一电机41的第一表面411旋转连接,第二旋翼22也通过第二拆卸螺纹组与第二电机42的第三表面421旋转连接(第二拆卸螺纹组与第二电机42构成本实施例二中的第二旋转连接件),第二电机的第四表面422与共轴端31的第二端面312固定连接。第一旋翼21通过第一拆卸螺纹组43与第一电机41的第一表面411旋转连接,在上述已经详细介绍,此处不再赘述。下面仅对第二旋翼22通过第二拆卸螺纹组与第二电机42的第三表面421旋转连接做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请继续参见图11,与第一拆卸螺纹组43相对应,所述第二拆卸螺纹组至少包括:第三螺钉441、第四螺钉442、第二螺纹扣443和第二拆卸螺母446。其中,所述第二螺纹扣443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且所述第二螺纹扣443的底部开设有第三螺孔,使得所述第三螺钉441穿过所述第三螺孔将所述第二螺纹扣443固定于所述第二电机42的第三表面421上。所述第二拆卸螺母446的外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适配的第二外螺纹,且所述第二拆卸螺母446的顶部开设有第四螺孔,使得所述第四螺钉442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旋翼22、所述第四螺孔将所述第二拆卸螺母446固定于所述第二旋翼22上。
与第一拆卸螺纹组43内部结构相同,第二螺纹扣443通过第三螺钉441固定于第二电机42的第三表面421上,第二拆卸螺母446通过第四螺钉442固定于第二旋翼22上。且第二螺纹扣443的内壁所开设的第二内螺纹和第二拆卸螺母446的外壁所开设的第二外螺纹完全匹配,也即第二内螺纹和第二外螺纹之间可以实现咬合锁紧。这样就使得,当需要将第二旋翼22安装在旋翼轴3上时,由于第二电机42固定于旋翼轴3的端部,也即将第二旋翼22安装在第二电机42上。此时,仅需手动旋转第二旋翼22,使得第二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相咬合,继续旋转,继而实现第二拆卸螺母446和第二螺纹扣443的锁紧,由于第二拆卸螺母446固定于第二旋翼22上,第二螺纹扣443固定于第二电机42上,也即实现了第二旋翼22和第二电机42(旋翼轴3)的锁紧安装。而当需要拆卸时,此时仅需反向旋转第二旋翼22,实现第二外螺纹和第二内螺纹的分离即可。具有操作快捷、方便的特点。
特别注意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第一旋翼21的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则第二旋翼22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因为在单桨旋转过程中,也即第一旋翼21的旋转,会产生对应的扭力,必须依靠飞行设备上的尾桨产生相应的推力对抗所产生的扭力使其整机平衡。然而,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双桨(第一旋翼21和第二旋翼22)采取两个相反的螺旋桨,即通过第一旋翼21旋转朝向逆时针方向,第二旋翼22旋转朝向顺时针方向,使得两旋翼产生方向相反的两个扭力,直接相互抵消。这样一方面使得飞行设备的稳定性能更好,方向容易控制;另一方面结构简单,降低了安全故障的发生;再一方面,飞行设备飞行的动力更大,承载量更多,具有适应性广的特点。
同样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所提供的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在实际飞行过程中,第二旋翼22的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旋转方向,此时,由于飞行过程中第二旋翼22本身也是处于不断旋转的状态,而第二旋翼22和第二电机42之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本身也是采用旋转实现紧固的连接方式。例如,当第二旋翼22相对于第二电机42是通过逆时针旋转实现二者之间紧固时,由于飞行过程中第二旋翼22的正常旋转为顺时针,此时随着第二旋翼22的顺时针正常旋转,也即第二旋翼22相当于第二电机42有顺时针旋转的驱动。而由于第二旋翼22相对于第二电机42是通过逆时针旋转才能实现二者之间紧固的,那么反之当出现第二旋翼22相对于第二电机42是顺时针旋转时,即会造成第二旋翼22和第二电机42之间的紧固关系出现松动,甚至导致第二旋翼22飞离第二电机42而造成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坠毁的现象发生。
因此,为了避免多旋翼飞行设备在飞行过程中由于第二旋翼22的正常顺时针旋转而造成第二旋翼22和第二电机42之间的紧固关系出现松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将第二旋翼22和第二电机42之间旋转拧紧的方向也设置成顺时针旋转的方向。也即,第二拆卸螺母446的外壁所设置的第二外螺纹和第二螺纹扣443的内壁所设置的第二内螺纹的咬合锁紧方向也是顺时针方向。这样就使得当第二旋翼22相对于第二电机42是通过顺时针旋转实现二者之间紧固时,由于飞行过程中第二旋翼22的正常旋转为顺时针,此时随着第二旋翼22的顺时针正常旋转,也即第二旋翼22相当于第二电机42也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
而由于第二旋翼22相对于第二电机42恰恰是通过顺时针旋转才能实现二者之间的紧固,这样一方面,有效的防止了当第二旋翼22相对于第二电机42是通过逆时针旋转实现咬合锁紧时,由于第二旋翼22的正常旋转为顺时针而造成第二旋翼22和第二电机42之间的紧固关系出现松动,甚至导致第二旋翼22飞离第二电机42而造成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坠毁的技术缺陷。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旋翼22相对于第二电机42本身也是通过顺时针旋转才能实现二者之间的紧固,当随着第二旋翼22的顺时针正常旋转,而使得第二旋翼22相当于第二电机42也有顺时针旋转的趋势,此时正好也加大了第二旋翼22和第二电机42二者之间紧固关系,保证了飞行设备的正常安全飞行,具有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见图11,如上述所述,当通过第四螺钉442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旋翼22、所述第四螺孔将所述第二拆卸螺母446固定于所述第二旋翼22上时,由于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在飞行过程中,第二旋翼22所受到的外界阻力因素较多,如气流、风向等。这就使得飞行过程中第二旋翼22相对于第二电机42和/或旋翼轴3的震动比较大,然而,长时间的震动会使得第四螺钉442、第二旋翼22和第二拆卸螺母446三者之间的连接关系极不稳定,甚至造成第四螺钉442松动,继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通过增设第二减震片449,且在所述第二减震片449上开设第二通孔,以使所述第四螺钉442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旋翼22和第四螺孔将所述第二拆卸螺母446固定于所述第二旋翼22上。作为优选,第二减震片449可呈圆片状,以增大第二减震片449与第二旋翼22下表面的接触面积,通过第四螺钉442将第二减震片449和第二旋翼22下表面相对于紧固,以减少第二旋翼22相对于第二电机42的震动,提高飞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能。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除第二旋翼22及第二拆卸螺纹组外,其余组件如:第一旋翼21、第一拆卸螺纹组43、折叠组件5、滑动组件6、支架8等均完全相同,此处不再针对实施例二进行赘述,实施例二中未详尽部分可参阅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其有益效果如下所述:
①、本实用新型中的每一个第一旋翼21通过对应的一个第一拆卸螺纹组43与第一电机41的第一表面411可拆卸式连接,使得在进行第一旋翼21的安装或者拆卸工作时,仅需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翼21,即可实现第一旋翼21和第一电机41之间的紧固或者分离,也即无需借助外界操作工具(如把手)即可完成旋翼的安装或者拆卸工作,具有快捷、便携及作业效率高的特点;
②、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外螺纹437和第一内螺纹434的咬合锁紧方向设计成与第一旋翼21正常旋转的方向相同,即也是逆时针方向,这样一方面,有效的防止了第一旋翼21和第一电机41之间的紧固关系出现松动,甚至导致第一旋翼21飞离第一电机41而造成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坠毁的技术缺陷;另一方面,正好也加大了第一旋翼21和第一电机41二者之间紧固关系,保证了飞行设备的正常安全飞行,具有安全性能高的特点;
③、本实用新型通过增设第一减震片439,并通过第二螺钉432将第一减震片439和第一旋翼21上表面相对于紧固,以减少第一旋翼21相对于第一电机41的震动,提高飞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能;
④、本实用新型中旋翼轴3通过折叠组件5相对于机身1进行旋转,实现旋翼轴3能够相对于机身1处于张开或者缩进状态,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当飞行设备没有飞行作业时,处于张开状态下的第一旋翼21和/或旋翼轴3不仅占据存放空间,同时也极易被外界其他货物碰损、撞坏,极大的缩短了飞行设备(第一旋翼21)的使用寿命,进而因第一旋翼21的维修频繁而带来了维修成本高的缺陷;
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滑动组件6,当需要将电池7固定于滑动组件6中时,只需向下按动弹性按钮65,张开凸起64,然后相对于滑动架向外滑出滑板624,将电池7固定于滑板624上后,相对于滑动架向内滑动滑板624,松动弹性按钮65,凸起紧贴电池7以将其夹紧,实现了电池7在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稳固安装,具有操作简单、拆卸方便的特点。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包括机身、至少四个第一旋翼、与所述第一旋翼数量相同的第二旋翼、与所述第一旋翼或者所述第二旋翼数量相同的旋翼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还包括:
与所述第一旋翼数量相同的第一旋转连接件,一个所述第一旋翼通过一个所述第一旋转连接件与一个所述旋翼轴旋转连接,所述第一旋转连接件包括:
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且所述第一电机通过所述第一表面固定于所述旋翼轴上;
第一拆卸螺纹组,所述第一旋翼通过所述第一拆卸螺纹组与所述第一表面旋转连接,使得通过旋转所述第一旋翼实现所述第一旋翼和所述第一电机之间的安装或拆卸;
与所述第二旋翼数量相同的第二旋转连接件,一个所述第二旋翼通过一个所述第二旋转连接件与一个所述旋翼轴旋转连接,所述第二旋转连接件包括:
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且所述第二电机通过所述第三表面固定于所述旋翼轴上;
第二拆卸螺纹组,所述第二旋翼通过所述第二拆卸螺纹组与所述第三表面旋转连接,使得通过旋转所述第二旋翼实现所述第二旋翼和所述第二电机之间的安装或拆卸;
与所述第一旋翼数量或者所述第二旋翼数量相同的折叠组件,一个所述旋翼轴通过一个所述折叠组件转动地固定于所述机身上,使得所述旋翼轴能够相对于所述机身张开或收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拆卸螺纹组包括:
第一螺钉;
第二螺钉;
第一螺纹扣,所述第一螺纹扣的内壁设置有第一内螺纹,且所述第一螺纹扣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螺孔,使得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螺孔将所述第一螺纹扣固定于所述第一表面上;
第一拆卸螺母,所述第一拆卸螺母的外壁设置有第一外螺纹,且所述第一拆卸螺母的顶部开设有第二螺孔,使得所述第二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旋翼、所述第二螺孔将所述第一拆卸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旋翼上;
其中,所述第一内螺纹与所述第一外螺纹相适配,且通过所述第一内螺纹和所述第一外螺纹之间的咬合或者分离,对应的实现所述第一旋翼和所述第一电机之间的安装或者拆卸。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拆卸螺纹组还包括:
第一减震片,所述第一减震片上开设有第一通孔,且所述第二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旋翼和第二螺孔将所述第一拆卸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一旋翼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拆卸螺纹组包括:
第三螺钉;
第四螺钉;
第二螺纹扣,所述第二螺纹扣的内壁设置有第二内螺纹,且所述第二螺纹扣的底部开设有第三螺孔,使得所述第三螺钉穿过所述第三螺孔将所述第二螺纹扣固定于所述第三表面上;
第二拆卸螺母,所述第二拆卸螺母的外壁设置有第二外螺纹,且所述第二拆卸螺母的顶部开设有第四螺孔,使得所述第四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旋翼、所述第三螺孔将所述第二拆卸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二旋翼上;
其中,所述第二内螺纹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适配,且通过所述第二内螺纹和所述第二外螺纹之间的咬合或者分离,对应的实现所述第二旋翼和所述第二电机之间的安装或者拆卸。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拆卸螺纹组还包括:
第二减震片,所述第二减震片上开设有第二通孔,且所述第四螺钉依次穿过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旋翼和第四螺孔将所述第二拆卸螺母固定于所述第二旋翼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组件包括:
侧板件,所述侧板件固定于所述旋翼轴的端部;
旋转件,所述旋转件固定于所述机身上,并与所述侧板件转动连接,使所述侧板件和所述旋转件之间可旋转;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于所述侧板件上,以对所述旋转件相对于所述侧板件的旋转角度进行定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翼轴的端部包括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且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对称的分布在所述旋翼轴的端部两侧;
所述侧板件包括:
第一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固定于所述第一侧面上;
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固定于所述第二侧面上;
其中,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一侧板上均开设有一滑槽,使所述限位件在所述滑槽内进行滑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包括:
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之间,并分别与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相垂直,且所述固定杆上开设有一滑孔;
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置于所述滑槽内,并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
拉力杆,所述拉力杆的一端穿过所述滑孔与所述限位杆固定连接,使得通过拉动所述拉力杆带动所述限位杆在所述滑槽内进行滑动。
9.如权利要求7-8任一项所述的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件包括:
第一摆耳,所述第一摆耳上开设有第一摆动孔;
第二摆耳,所述第二摆耳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摆动孔相对应的第二摆动孔;
固定筒,所述固定筒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机身上,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摆耳和所述第二摆耳固定连接;
旋转轴,所述旋转轴依次穿过所述第一侧板、所述第一摆动孔、所述第二摆动孔和所述第二侧板,以将所述侧板件和所述旋转件转动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78284.1U CN205273839U (zh) | 2015-11-30 | 2015-11-30 | 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78284.1U CN205273839U (zh) | 2015-11-30 | 2015-11-30 | 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73839U true CN205273839U (zh) | 2016-06-01 |
Family
ID=56058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7828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273839U (zh) | 2015-11-30 | 2015-11-30 | 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73839U (zh) |
Cited B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66032A (zh) * | 2015-11-30 | 2016-03-02 | 湖北易瓦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 |
CN106741943A (zh) * | 2016-12-23 | 2017-05-3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机 |
CN107323661A (zh) * | 2017-07-03 | 2017-11-07 | 湖北龙翼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便携六轴飞行器 |
CN107380464A (zh) * | 2017-07-28 | 2017-11-24 | 长春草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机电池旋转式更换结构 |
CN108513555A (zh) * | 2017-02-24 | 2018-09-07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可折叠机架、机架组件及无人飞行器 |
RU2790211C1 (ru) * | 2022-09-24 | 2023-02-15 | Ооо "Финко" | Складной мультикоптер |
-
2015
- 2015-11-30 CN CN201520978284.1U patent/CN20527383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366032A (zh) * | 2015-11-30 | 2016-03-02 | 湖北易瓦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 |
CN105366032B (zh) * | 2015-11-30 | 2018-12-18 | 易瓦特科技股份公司 | 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 |
CN106741943A (zh) * | 2016-12-23 | 2017-05-31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机 |
CN106741943B (zh) * | 2016-12-23 | 2023-10-20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机 |
CN108513555A (zh) * | 2017-02-24 | 2018-09-07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可折叠机架、机架组件及无人飞行器 |
CN107323661A (zh) * | 2017-07-03 | 2017-11-07 | 湖北龙翼机器人有限公司 | 一种多功能便携六轴飞行器 |
CN107380464A (zh) * | 2017-07-28 | 2017-11-24 | 长春草莓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机电池旋转式更换结构 |
CN107380464B (zh) * | 2017-07-28 | 2023-08-04 | 深圳草莓创新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无人机电池旋转式更换结构 |
RU2790211C1 (ru) * | 2022-09-24 | 2023-02-15 | Ооо "Финко" | Складной мультикоптер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366041A (zh) | 应用于无人机的多旋翼结构 | |
CN105366048A (zh) | 多旋翼无人飞行设备 | |
CN205273839U (zh) | 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 | |
CN105366032A (zh) | 具有折叠组件的无人机 | |
CN104590556B (zh) | 一种可折叠式无人机 | |
CN205273836U (zh) | 应用于无人机的连接机构 | |
CN205273848U (zh) | 应用于无人机的多旋翼结构 | |
CN105035339B (zh) | 变焦式无人机 | |
CN105383692A (zh) | 用于旋转连接的部件 | |
CN205273865U (zh) | 多旋翼无人飞行设备 | |
CN205273864U (zh) | 用于旋转连接的部件 | |
CN205022853U (zh) | 多旋翼飞行设备 | |
CN205345329U (zh) | 无人飞行设备 | |
CN205998124U (zh) | 具有拆卸结构的双桨机构 | |
CN205022866U (zh) | 携带有固定式起落架的飞行设备 | |
CN205293061U (zh) | 折叠组件 | |
CN205273854U (zh) | 具有折叠组件的双桨共轴结构 | |
CN206766325U (zh) | 折叠装置及无人机 | |
CN205273855U (zh) | 双桨共轴结构 | |
CN105836147B (zh) | 一种旋翼无人机保护装置 | |
CN105366042A (zh) | 无人飞行设备 | |
CN205273863U (zh) | 旋转连接件 | |
CN205366084U (zh) | 滑动组件 | |
CN205738039U (zh) | 具有拆卸式机身结构和旋翼结构的无人机 | |
CN105966628A (zh) | 自控降落型航空器及落伞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430000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Jiang'an District Lake Street Bridge Road No. 5 Building 1 layer 4 Patentee after: Easy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430000 Hubei province Wuhan City Jiang'an District Lake Street Bridge Road No. 5 Building 1 layer 4 Patentee before: EWATT CO., 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601 Termination date: 201811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