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239827U - 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239827U CN205239827U CN201521015428.XU CN201521015428U CN205239827U CN 205239827 U CN205239827 U CN 205239827U CN 201521015428 U CN201521015428 U CN 201521015428U CN 205239827 U CN205239827 U CN 2052398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utput
- speed reducing
- motor
- reducing ratio
- hollow shaf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壳体,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壳体内设有转轴孔,转轴孔内设有用于连接脚踏板的脚踏转轴,脚踏转轴上套设有相对其转动且由电机驱动的电机空心轴,壳体上设有与转轴孔同心的输出轴孔,输出轴孔内设有套设于脚踏转轴上且能相对其转动的输出空心轴,输出空心轴与电机空心轴间设有减速装置,电机空心轴包括套设于脚踏转轴上的偏心部,减速装置包括设于偏心部上并能绕其中心转动的双联阶梯行星齿轮,双联阶梯行星齿轮包括一级外齿轮和二级内齿轮,减速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壳体内并与一级外齿轮相互啮合的内齿圈,输出空心轴与二级内齿轮间设有与二级内齿轮啮合的输出外齿圈。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型助力自行车,更具体地说是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现在环境、交通压力与日俱增,绿色出行成为出行的一种趋势,自行车由于其体积小重量出行方便,使自行车出行成为一种绿色出行最佳选择之一,在变速运行中,减速比太小,达不到省力的目的,减速比太大,减速过程中造成车体振动,变速比不合适,难以体验骑车的舒适性。而现有的电动自行车体积较大,重量较重。而且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在全人力驱动时,由于电机与输出轴之间没有分离,人力需要同时克服电机磁力阻尼,体力消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减速比适中,且能有效使电机在高效率转速下工作,踏板转轴和电机均与输出轴离合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设有转轴孔,所述转轴孔内设有用于连接脚踏板的脚踏转轴,所述脚踏转轴上套设有相对其转动且由电机驱动的电机空心轴,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转轴孔同心的输出轴孔,所述输出轴孔内设有套设于所述脚踏转轴上且能相对其转动的输出空心轴,所述输出空心轴与电机空心轴间设有减速装置,所述电机空心轴包括套设于所述脚踏转轴上的偏心部,所述减速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的偏心部上并能绕其中心转动的双联阶梯行星齿轮,所述的双联阶梯行星齿轮包括一级外齿轮和二级内齿轮,所述的减速装置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壳体内并与一级外齿轮相互啮合的内齿圈,所述输出空心轴与二级内齿轮间设有与所述的二级内齿轮啮合的输出外齿圈。
如上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空心轴与脚踏转轴间设有第一超越离合器,所述输出空心轴与输出外齿圈间设有第二超越离合器。
如上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超越离合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输出空心轴内的第一内卡齿圈,所述的第一内卡齿圈内设有能在其内转动的第一离合盘,所述的第一离合盘外圆周侧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缺口和第一周向环槽,所述的第一缺口内设有在其内转动的第一棘爪,所述的第一周向环槽内设有拨动所述的第一棘爪向外张开的第一弹性膨胀环。
如上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超越离合器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输出空心轴内的第二内卡齿圈,所述的第二内卡齿圈内设有能在其内转动的第二离合盘,所述的第二离合盘外圆周侧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二缺口和第二周向环槽,所述的第二缺口内设有在其内转动的第二棘爪,所述的第二周向环槽内设有拨动所述的第二棘爪向外张开的第二弹性膨胀环。
如上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内卡齿圈与所述的第二内卡齿圈对齐相连。
如上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缺口包括第一弧形缺口部和与其相连的第一斜缺口部,所述的第一棘爪包括在所述的第一弧形缺口部内匹配转动的第一弧形部和与其相连的方形卡爪头,所述的方形卡爪头上设有供所述的第一弹性膨胀环卡入的第一棘爪槽。
如上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踏转轴与双联阶梯行星齿轮的减速比为1:30。
如上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电机轴上固定设有电机转子,所述的壳体内位于所述的电机转子外侧设有固定于所述的壳体上的电机定子。
如上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电机轴上装有可绕其转动的动平衡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电机空心轴与减速装置,以30:1的减速比配合,减速比适中,使变速切换顺畅,无震动感,提供更加舒适的骑车体验。
2、本实用新型踏板旋转轴和电机均与输出轴离合,电机和脚踏板可以同时提供动力给输出轴,且当电机不能提供动力,在仅用脚踏板驱动时,电机与脚踏板通过第二超越离合器分离,无需克服电机
3、本实用新型的超越离合器采用弹性膨胀圈与棘爪配合离合,安全可靠,不易打滑,且空心电机轴上设有动平衡块,平衡性好,避免采用对称双联齿轮来平衡,加工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超越离合器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超越离合器接合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内卡齿圈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离合盘主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离合盘左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棘爪主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棘爪B-B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弹性膨胀环主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超越离合器分离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离合盘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转轴孔11,所述转轴孔11内设有用于连接脚踏板的脚踏转轴2,所述脚踏转轴2上套设有相对其转动且由电机驱动的电机空心轴3,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所述转轴孔11同心的输出轴孔12,所述输出轴孔12内设有套设于所述脚踏转轴2上且能相对其转动的输出空心轴4,所述输出空心轴4与电机空心轴3间设有减速装置7,所述电机空心轴3包括套设于所述脚踏转轴2上的偏心部31,所述减速装置7包括设于所述的偏心部31上并能绕其中心转动的双联阶梯行星齿轮71,所述的双联阶梯行星齿轮71包括一级外齿轮711和二级内齿轮712,所述的减速装置7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壳体1内并与一级外齿轮711相互啮合的内齿圈72,所述输出空心轴4与二级内齿轮712间设有与所述的二级内齿轮712啮合的输出外齿圈73。踏板旋转轴和电机均与输出空心轴离合,电机和脚踏板可以同时提供动力给输出轴,用脚踏板驱动时,空心电机轴采用偏心设计,配合双联阶梯行星齿轮运转,双联阶梯行星齿轮采用一个内齿轮配合一个外齿轮驱动,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且减速比适中,变速运行无震动,骑行更舒适。
所述输出空心轴4与脚踏转轴2间设有第一超越离合器5,所述输出空心轴4与输出外齿圈73间设有第二超越离合器6。踏板旋转轴和电机均与输出空心轴离合,电机和脚踏板可以同时提供动力给输出空心轴,且当电机不能提供动力,用仅用脚踏板驱动时,电机与脚踏板通过第二超于离合器分离,无需克服电机阻尼,省力。
所述的第一超越离合器5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输出空心轴4内的第一内卡齿圈51,所述的第一内卡齿圈51内设有能在其内转动的第一离合盘52,所述的第一离合盘52外圆周侧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缺口521和第一周向环槽522,所述的第一缺口521内设有在其内转动的第一棘爪53,所述的第一周向环槽522内设有拨动所述的第一棘爪53向外张开的第一弹性膨胀环54。第一超越离合器采用弹性膨胀圈与棘爪配合离合,安全可靠,不易打滑。
所述的第二超越离合器6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输出空心轴4内的第二内卡齿圈61,所述的第二内卡齿圈61内设有能在其内转动的第二离合盘62,所述的第二离合盘62外圆周侧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二缺口621和第二周向环槽622,所述的第二缺口621内设有在其内转动的第二棘爪63,所述的第二周向环槽622内设有拨动所述的第二棘爪63向外张开的第二弹性膨胀环64。第一和第二超越离合器并列设置。
所述的第一内卡齿圈51与所述的第二内卡齿圈61对齐相连。所述的第一超越离合器7与所述的第二超越离合器8离合结构及工作原理完全相同。
所述的第一缺口521包括第一弧形缺口部52a和与其相连的第一斜缺口部52b,所述的第一棘爪53包括在所述的第一弧形缺口部52a内匹配转动的第一弧形部53a和与其相连的方形卡爪头53b,所述的方形卡爪头53b上设有供所述的第一弹性膨胀环54卡入的第一棘爪槽53c。
所述电机空心轴3与减速装置7的减速比为30:1。减速比选择适中,减速比在10:1以下或更小,达不到省力的目的,减速比达到60:1或以上,减速过程中造成车体振动,
所述的空心电机轴3上固定设有电机转子32,所述的壳体1内位于所述的电机转子32外侧设有固定于所述的壳体1上的电机定子33。电机可以单独驱动空心电机轴。
所述空心电机轴3上装有可绕其转动的动平衡块35。在空心电机轴上设有动平衡块,平衡性好。采用平衡块来解决平衡问题,避免采用对称双联齿轮来平衡,加工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在基本不改变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体积、重量、使用功能、体力消耗的情况下,增加电动助力,提供三种模式:全人力模式、全电动力模式、人电混合动力模式供可选择的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
本实用型三种使用模式分别为:全人力模式;全电动力模式;人电混合动力模式。
当骑车人通过模式选择全电动力模式时,可通过对无刷直流电机的最大输出功率和转速控制,实现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的最大输出扭矩和转速的调节。电机将动力从电机空心轴3转动输出,电机空心轴3的偏心部31带动双联阶梯行星齿轮71转动同时与内齿圈72作差齿运动,双联阶梯行星齿轮71随偏心部31公转的同时在内齿圈72的啮合阻力作用下绕偏心部31的中心自转,双联阶梯行星齿轮71的二级内齿轮712就与输出外齿圈作差齿运动带动输出外齿圈73转动,由于输出外齿圈73转速比输出空心轴4高,第二超越离合器接合,动力从输出空心轴4输出。此时,由于脚踏转轴2不转动,输出空心轴4转速比脚踏转轴2高,第一超于离合器5分离,脚踏转轴2保持不转状态。
当骑车人选择人电混合动力时,此时,可以踩踏脚踏板带动脚踏转轴2转动,当脚踏转轴2转速比输出空心轴4高时,第一超越离合器5接合,脚踏板驱动输出空心轴4转动。与此同时,转速传感器检测到脚踏轴2旋转信号,启动电机。电机将动力从电机空心轴3转动输出,电机空心轴3的偏心部31带动双联阶梯行星齿轮71转动同时与内齿圈72作差齿运动,双联阶梯行星齿轮71随偏心部31公转的同时在内齿圈72的啮合阻力作用下绕偏心部31的中心自转,双联阶梯行星齿轮71的二级内齿轮712就与输出外齿圈73作差齿运动带动输出外齿圈73转动,由于输出外齿圈73转速比输出空心轴4高,第二超越离合器5接合,动力从输出空心轴4输出,实现脚踏力和电机动力共同驱动空心轴4。
当脚踏转轴2停止旋转或反转时,转速传感器无信号输出,电机停止转动。
当骑车人选择全人力驱动时,电机空心轴3不转动,输出外齿圈73也就不转动,由于输出外齿圈73转速比输出空心轴4低,第二超越离合器6分离,输出空心轴4保持不转。此时,可以踩踏脚踏板带动脚踏转轴2转动,脚踏转轴2转速比输出空心轴4高,第一超越离合器5接合,脚踏转轴单独驱动输出空心轴4转动。
Claims (9)
1.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1)内设有转轴孔(11),所述转轴孔(11)内设有用于连接脚踏板的脚踏转轴(2),所述脚踏转轴(2)上套设有相对其转动且由电机驱动的电机空心轴(3),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所述转轴孔(11)同心的输出轴孔(12),所述输出轴孔(12)内设有套设于所述脚踏转轴(2)上且能相对其转动的输出空心轴(4),所述输出空心轴(4)与电机空心轴(3)间设有减速装置(7),所述电机空心轴(3)包括套设于所述脚踏转轴(2)上的偏心部(31),所述减速装置(7)包括设于所述的偏心部(31)上并能绕其中心转动的双联阶梯行星齿轮(71),所述的双联阶梯行星齿轮(71)包括一级外齿轮(711)和二级内齿轮(712),所述的减速装置(7)包括设于所述的壳体(1)内并与一级外齿轮(711)相互啮合的内齿圈(72),所述输出空心轴(4)与二级内齿轮(712)间设有与所述的二级内齿轮(712)啮合的输出外齿圈(7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空心轴(4)与脚踏转轴(2)间设有第一超越离合器(5),所述输出空心轴(4)与输出外齿圈(73)间设有第二超越离合器(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超越离合器(5)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输出空心轴(4)内的第一内卡齿圈(51),所述的第一内卡齿圈(51)内设有能在其内转动的第一离合盘(52),所述的第一离合盘(52)外圆周侧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一缺口(521)和第一周向环槽(522),所述的第一缺口(521)内设有在其内转动的第一棘爪(53),所述的第一周向环槽(522)内设有拨动所述的第一棘爪(53)向外张开的第一弹性膨胀环(5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超越离合器(6)包括设置在所述的输出空心轴(4)内的第二内卡齿圈(61),所述的第二内卡齿圈(61)内设有能在其内转动的第二离合盘(62),所述的第二离合盘(62)外圆周侧设有轴向延伸的第二缺口(621)和第二周向环槽(622),所述的第二缺口(621)内设有在其内转动的第二棘爪(63),所述的第二周向环槽(622)内设有拨动所述的第二棘爪(63)向外张开的第二弹性膨胀环(6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内卡齿圈(51)与所述的第二内卡齿圈(61)对齐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缺口(521)包括第一弧形缺口部(52a)和与其相连的第一斜缺口部(52b),所述的第一棘爪(53)包括在所述的第一弧形缺口部(52a)内匹配转动的第一弧形部(53a)和与其相连的方形卡爪头(53b),所述的方形卡爪头(53b)上设有供所述的第一弹性膨胀环(54)卡入的第一棘爪槽(53c)。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空心轴(3)与减速装置(7)的减速比为30: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心电机轴(3)上固定设有电机转子(32),所述的壳体(1)内位于所述的电机转子(32)外侧设有固定于所述的壳体(1)上的电机定子(33)。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电机轴(3)上装有可绕其转动的动平衡块(3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15428.XU CN205239827U (zh) | 2015-12-09 | 2015-12-09 | 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1015428.XU CN205239827U (zh) | 2015-12-09 | 2015-12-09 | 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239827U true CN205239827U (zh) | 2016-05-18 |
Family
ID=55938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1015428.XU Active CN205239827U (zh) | 2015-12-09 | 2015-12-09 | 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239827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90844A1 (de) * | 2020-03-23 | 2021-09-30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Antriebseinheit |
DE102021213515B3 (de) | 2021-11-30 | 2023-03-23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Elektrische Antriebs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rad und Fahrrad damit |
-
2015
- 2015-12-09 CN CN201521015428.XU patent/CN20523982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190844A1 (de) * | 2020-03-23 | 2021-09-30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Antriebseinheit |
DE102021213515B3 (de) | 2021-11-30 | 2023-03-23 | Zf Friedrichshafen Ag | Elektrische Antriebseinrichtung für ein Fahrrad und Fahrrad damit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747753B1 (en) | Intelligent electric wheel hub | |
CN202707955U (zh) | 电动汽车、变速装置和变速装置控制系统 | |
CN201179951Y (zh) | 带有行星变速机构的蜗轮蜗杆传动装置 | |
CN109866866A (zh) | 电动助力车及传动装置 | |
CN110203317B (zh) | 助力车同轴中置电机及助力自行车 | |
CN202765214U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用的中轴力矩传感电机驱动系统 | |
CN101764463A (zh) | 一种中轴式电动车电机 | |
CN204794539U (zh) | 电动自行车用可变减速比的中置电机 | |
GB2453039A (en) | Electric disk drive system for a bicycle | |
CN102530173A (zh) | 轮外驱动式多功能助力自行车 | |
CN205220977U (zh) | 电动自行车轮毂 | |
CN106627971A (zh) | 自行车用变速系统及包含该系统的助力自行车用变速方法 | |
CN205239827U (zh) | 一种自行车低减速比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 | |
CN202686672U (zh) | 电动自行车用电机驱动装置 | |
CN204250286U (zh) | 一种用于智能自行车的中置式双动力驱动装置 | |
CN201750281U (zh) | 一种中轴式电动车电机 | |
CN206501701U (zh)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 |
CN206466114U (zh) | 一种自行车用变速系统 | |
CN101607585A (zh) | 一种混合动力自行车 | |
CN201424114Y (zh) | 一种具有差动机构的动力混合输入传动装置 | |
CN107531311B (zh) | 电动自行车轮毂 | |
CN201447041U (zh) | 一种混合动力自行车 | |
CN110040209A (zh) | 电动单车动力中置传动总成 | |
CN103600805B (zh) | 新型助力电动自行车的动力结构 | |
WO2021243780A1 (zh) | 一种驱动与变速一体式中置装置及电助力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