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202637U - 一种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202637U
CN205202637U CN201521037521.0U CN201521037521U CN205202637U CN 205202637 U CN205202637 U CN 205202637U CN 201521037521 U CN201521037521 U CN 201521037521U CN 205202637 U CN205202637 U CN 2052026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hovercar
vehicle body
tandem
fusel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103752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奇涛
杨永文
付洁程
梅东牧
王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yang Aircraft Design Institute Yangzhou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Aviation Industry of China AV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Aviation Industry of China AVIC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Aircraft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Aviation Industry of China AVIC
Priority to CN20152103752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2026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2026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2026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涉及汽车制造和飞行器制造技术领域,车身包括座舱以及设置在车身底盘的前轮以及后轮,车身为流线型并且设置有并列双座型座舱;机翼包括前翼与后翼,前翼设置于车身的底盘上且靠近车身的前端,在前翼上靠近前翼两端处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后翼通过双垂尾设置于机身的后部,在后翼上与双垂尾固定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转动机构;螺旋桨通过设置于机身后部的一螺旋桨支柱与车身固定连接,螺旋桨支柱设置于双垂尾之间,螺旋桨与后翼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采用流线型设计,阻力小,机翼折叠方式成熟可靠,折叠后可对座舱侧面形成保护,安全性高,很好地实现了行驶与飞行的气动特性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和飞行器制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飞机和汽车已成为主要交通工具,而这两者都各有优缺点。飞机的优点是速度快,走直线距离,空间范围大,不会出现拥挤和交通堵塞现象。缺点是需要专用的机场和复杂的导航设备而且价格昂贵,难以像汽车一样实现个体化。汽车的优点是容易实现个体化,行驶自由方便,价格相对便宜,缺点是受道路环境影响大,速度慢。如何将飞机和汽车这两项早已成熟的技术合为一体,使其在普通的路面上即可像普通汽车一样行驶,又能起飞和降落,是人们长期以来的梦想。其主要难题是如何使其在飞行时具有飞机的特征,在陆行时具有汽车的特征。飞行汽车属于飞机与汽车技术融合的产物,目前市场上成熟的产品较少,可供选择/参考的成熟的布局设计方案也不多,大多数布局方案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气动效率低、安全性差、机翼折叠可靠性不高、外观不够新颖美观等。
现在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新型布局的飞行汽车,以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新颖的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至少一个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包括车身、机翼、螺旋桨,车身包括座舱以及设置于车身底盘的前轮以及后轮,车身为流线型并且设置有并列双座型座舱;机翼包括前翼与后翼,前翼设置于车身的底盘上且靠近车身的前端,在前翼上靠近前翼两端处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后翼通过双垂尾设置于机身的后部,在后翼上与双垂尾固定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转动机构;螺旋桨通过设置于机身后部的一螺旋桨支柱与车身固定连接,螺旋桨支柱设置于双垂尾之间,螺旋桨与后翼固定连接。
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是,在车身的内部且靠近车身后端处设置有发动机,用于驱动后轮与螺旋桨。发动机设置在靠近车身后段的位置,使传力路线简短,更有利于发动机载荷的传递。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机身的前部设置有收纳舱,与收纳仓配合设置有收纳舱盖,在机身的前端与收纳舱盖配合设置有第三转动机构,用于收纳舱盖与机身的连接。
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第一转动机构、第二转动机构、第三转动机构为旋转作动器。旋转作动器通过电控制,调节精度大。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的有益效果在采用流线型设计,阻力小,机翼折叠方式成熟可靠,折叠后可对座舱侧面形成保护,螺旋桨及整机在行驶与飞行安全性高,很好地实现行驶与飞行的气动特性需求,气动效率高、安全性高、外观新颖美观,结构简单,制造方便,装置稳定性高,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前翼和后翼处于展开状态;
图2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的图1所示实施例后翼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后翼处于折叠状态;
图3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的图1所示实施例前翼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前翼处于折叠状态。
附图标记:
1是车身、1-1是座舱、1-2是前轮、1-3是后轮、2是螺旋桨、3是前翼、4是后翼、5是双垂尾、6是螺旋桨支柱、7是收纳舱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飞行汽车布局设计问题,提出一种对折串列翼飞行汽车布局方案,为布局设计提供了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实现兼顾起降高升力与巡航高升阻比的技术要求,行驶与飞行都安全可靠,外观符合大众审美要求,容易被大众接受。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包括包括车身1、机翼、螺旋桨2,车身1包括座舱1-1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1底盘的前轮1-2以及后轮1-3,车身1为流线型并且设置有并列双座型座舱1-1;机翼包括前翼3与后翼4,前翼3设置于车身1的底盘上且靠近车身1的前端,在前翼3上靠近前翼3两端处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后翼4通过双垂尾5设置于所述机身1的后部,在后翼4上与双垂尾5固定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转动机构;螺旋桨2通过设置于机身1后部的一螺旋桨支柱6与车身1固定连接,螺旋桨支柱6设置于双垂尾5之间,螺旋桨2与后翼4固定连接。
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中,在车身1的内部且靠近车身1后端处设置有发动机,用于驱动后轮1-3与螺旋桨2,机身1的前部设置有收纳舱,并与收纳仓配合设置有收纳舱盖7,在机身1的前端与收纳舱盖7配合设置有第三转动机构,用于收纳舱盖7与机身1的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采用流线型车身1,车身1设置并列双座的座舱;机身1后上部左右两侧布置双垂尾5;采用串列双机翼形式,包括前翼3和后翼4,前翼3布置于机身1的底盘的前部下侧,可向内对折容纳于机身1的前部的收纳舱内,后翼4布置于双垂尾5的顶端,可向内折叠,具体折叠形式见附图;机身1的后上部中间位置布置螺旋桨支柱6螺旋桨支柱6上安装螺旋桨2;前翼3、后翼4、双垂尾5布置控制面,实现飞行操纵;机身1的后部内布置发动机,驱动后轮1-3与螺旋桨2,动力传动路线短;车身1采用常规汽车四轮形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采用流线型车身1配装串列双翼布局形式,阻力小,很好地实现行驶与飞行的气动特性需求,气动效率高。前翼3与后翼4折叠方式成熟可靠,前翼3与后翼4折叠后,外形与普通汽车相似度高。螺旋桨2、前翼3与后翼4等重要部件在行驶与飞行安全性高,外观新颖美观时尚,为飞行汽车布局设计提供了一种更好地解决方案,为顺利打开产品市场奠定基础,将促进飞行汽车的发展,使其将在通用航空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市场潜力与利润巨大。
以上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具体实施例做了详细描述,但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还需要说明的是,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技术方案的范畴包括上述各部分之间的任意组合。

Claims (4)

1.一种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1)、机翼、螺旋桨(2),所述车身(1)包括座舱(1-1)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身(1)底盘的前轮(1-2)、以及后轮(1-3),
所述车身(1)为流线型并且设置有并列双座型座舱(1-1);
所述机翼包括前翼(3)与后翼(4),前翼(3)设置于所述车身(1)的底盘上且靠近所述车身(1)的前端,在前翼(3)上靠近前翼(3)两端处设置有第一转动机构,后翼(4)通过双垂尾(5)设置于所述机身(1)的后部,在后翼(4)上与双垂尾(5)固定连接处设置有第二转动机构;
所述螺旋桨(2)通过设置于所述机身(1)后部的一螺旋桨支柱(6)与所述车身(1)固定连接,螺旋桨支柱(6)设置于双垂尾(5)之间,螺旋桨(2)与后翼(4)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身(1)的内部且靠近所述车身(1)后端处设置有发动机,用于驱动所述后轮(1-3)与所述螺旋桨(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1)的前部设置有收纳舱,并与收纳舱配合设置有收纳舱盖(7),在所述机身(1)的前端与收纳舱盖(7)配合设置有第三转动机构,用于收纳舱盖(7)与所述机身(1)的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机构、所述第二转动机构、所述第三转动机构为旋转作动器。
CN201521037521.0U 2015-12-12 2015-12-12 一种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 Active CN2052026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37521.0U CN205202637U (zh) 2015-12-12 2015-12-12 一种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1037521.0U CN205202637U (zh) 2015-12-12 2015-12-12 一种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202637U true CN205202637U (zh) 2016-05-04

Family

ID=558403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1037521.0U Active CN205202637U (zh) 2015-12-12 2015-12-12 一种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2026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78698A (zh) * 2017-12-06 2019-06-14 空中客车运营简化股份公司 具有在飞行中改变的构型的飞机
CN110612253A (zh) * 2017-05-11 2019-12-24 S·克莱因 供用于地面与航空运输的机动运输载具变换用的方法、机动运输载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612253A (zh) * 2017-05-11 2019-12-24 S·克莱因 供用于地面与航空运输的机动运输载具变换用的方法、机动运输载具
CN109878698A (zh) * 2017-12-06 2019-06-14 空中客车运营简化股份公司 具有在飞行中改变的构型的飞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511603B2 (en) Roadable aircraft with collapsible wings and ductless fan
CN103213466B (zh) 飞行车轮系统以及运用飞行车轮系统的飞行车
CN105730170B (zh) 四涵道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US20110036939A1 (en) Rapidly convertible hybrid aircraft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6379120A (zh) 用于陆地和空中的混合式交通运输工具的转变方法以及该混合式交通运输工具
CN103770589B (zh) 飞行汽车
CN103522858A (zh) 一种飞行客车
CN204399465U (zh) 一种无尾飞翼多操纵面无人机
CN205523489U (zh) 四涵道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CN207191420U (zh) 一种垂直起降飞机
CN205768418U (zh) 改进型分布式电动涵道风扇襟翼增升系统及其飞行汽车
CN205418063U (zh) 一种串列双座布局的飞行汽车
CN110282117A (zh) 一种具备机翼折叠收纳功能的城市垂直起降飞机
CN202966654U (zh) 一种工程作业固定翼无人机
CN105730168B (zh) 三涵道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CN201525255U (zh) 一种可水陆行驶的旋翼机登陆艇
CN108177491A (zh) 一种可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CN108437722A (zh) 一种垂直起降飞行汽车
CN205202637U (zh) 一种对折串列翼布局的飞行汽车
CN108100207B (zh) 一种充气式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12622548A (zh) 一种飞行汽车
CN104723816A (zh) 陆空两用小轿车和公务车的气动布局和动力配置实施方案
CN206733986U (zh) 一种混合动力或纯电动的陆空两用飞行汽车
CN2695270Y (zh) 水陆空三栖飞行器
CN119428029A (zh) 一种直升平飞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09

Address after: Building B, building 28, Jiangsu information service industry base, Guangling New Town,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25002

Patentee after: Shenyang Aircraft Design Institute Yangzhou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Address before: Thavorn street in Huanggu District of Shenyang city of Liaoning Province, No. 40 110035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AIRCRAFT DESIGN INSTITUTE, AVIATION INDUSTRY CORPORATION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