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155976U - 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的预热空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的预热空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55976U
CN205155976U CN201520972612.7U CN201520972612U CN205155976U CN 205155976 U CN205155976 U CN 205155976U CN 201520972612 U CN201520972612 U CN 201520972612U CN 205155976 U CN205155976 U CN 2051559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lue gas
incinerator
temperature flue
pipe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9726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玉吉
郭林
李龙
纪执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Energy Sav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Energy Sav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Energy Sav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Energy Sav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9726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559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559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559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Supp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的预热空气系统,包括高温烟气产生设备,高温烟气产生设备产生的一次空气直接通过管道连接垃圾焚烧炉,高温烟气产生设备产生的二次空气与来自垃圾坑的空气混合,混合气体通过管道连接焚烧炉,一次空气管道分成多个出风口连接焚烧炉,且从焚烧炉的底部与之连接,混合空气管道从焚烧炉顶部与之连接。本实用新型的余热空气系统取消了锅炉空气预热器及蒸汽—空气换热器,充分利用了工业生产和燃气轮机的高温烟气余热,可以节省锅炉内部受热面和产生的过热蒸汽,如果重新匹配垃圾焚烧炉尾部受热面,加大锅炉蒸发量,可以提高电厂的整体热经济性。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的预热空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焚烧炉的预热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垃圾焚烧炉的空气流程如图1所示,垃圾仓的上方设有抽气系统,其抽出的空气送入鼓风机11,经过鼓风机11增压后,再送至蒸汽-空气换热器12加热;加热后的空气分为一、二次风,二次风直接送入炉膛,干燥垃圾,剩余的一次风送入锅炉空气预热器13进行二次加热,进一步提高温度后送入垃圾焚烧炉14,参与燃烧。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与炉膛内受热面接触,使水变成过热蒸汽用于发电,烟气流经尾部空气预热器,加热一次风后,通过烟气净化系统,达标后排入大气。整个系统工序较长,设备较多,增加了很多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垃圾焚烧炉的预热空气系统,利用高温工业烟气用于垃圾焚烧,回收高温烟气的余热。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的预热空气系统,包括高温烟气产生设备,高温烟气产生设备产生的一次空气直接通过管道连接垃圾焚烧炉,高温烟气产生设备产生的二次空气与来自垃圾坑的空气混合,混合气体通过管道连接焚烧炉,一次空气管道分成多个出风口连接焚烧炉,且从焚烧炉的底部与之连接,混合空气管道从焚烧炉顶部与之连接。
所述的一次空气管道在靠近焚烧炉处的管径变小。
所述的高温烟气产生设备由燃气轮机替换,燃气轮机产生的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分别进入一次空气管道和二次空气管道。
本实用新型的预热空气系统取消了锅炉空气预热器及蒸汽—空气换热器,充分利用了工业生产和燃气轮机的高温烟气余热,可以节省锅炉内部受热面和产生的过热蒸汽,如果重新匹配垃圾焚烧炉尾部受热面,加大锅炉蒸发量,可以提高电厂的整体热经济性。燃气轮机和垃圾焚烧联合发电,可以有效利用燃气轮机的排烟余热,提高电厂的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的预热空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的预热空气系统,包括高温烟气产生设备1,高温烟气产生设备1产生的一次空气直接通过管道连接垃圾焚烧炉2,高温烟气产生设备1产生的二次空气与来自垃圾坑的空气混合,混合气体通过管道连接焚烧炉2,一次空气管道3分成多个出风口连接焚烧炉,且从焚烧炉的底部与之连接,这样使进入焚烧炉内的高温烟气分布均匀,混合空气管道4从焚烧炉顶部与之连接。高温烟气产生设备1中产生的高温烟气,替代原来从蒸汽-空气换热器中升温出来的高温垃圾坑空气,分成一次空气、二次空气分别送入炉膛。一次空气直接通过管道进入垃圾焚烧炉,干燥垃圾;原有垃圾坑设计为微负压,垃圾坑中抽取的空气与二次空气混合后从炉膛上方喷入垃圾焚烧炉中,对烟气造成扰动,同时补充氧量。所述的一次空气管道3在靠近焚烧炉处的管径变小,这样烟气进入焚烧炉的时候流速较快,更有利于燃烧垃圾。
如图3,由燃气轮机5替换高温烟气产生设备1,空气和天然气进入燃气轮机燃烧做功后,排出的高温烟气分为一、二次空气分别进入垃圾焚烧炉内参与燃烧。一次空气温度较高,首先送入炉内参与燃烧,二次空气混合抽字垃圾坑的空气后,从垃圾焚烧炉的顶部喷入炉内,对空气造成扰动。产生的过热蒸汽,进入蒸汽轮机中发电。
本实用新型的预热空气系统可将高温工业烟气或燃气轮机排气用于垃圾焚烧,回收高温烟气的余热;增加垃圾的可燃性,使其在低热值或低负荷的情况下,无需使用天然气助燃即可进行焚烧;改造了原有焚烧炉,取消了空气预热器,重新设计锅炉尾部受热面,同等垃圾焚烧量下,增加了垃圾焚烧余热的产蒸汽量,提高电厂的热经济性;取消了蒸汽—空气换热器,减少厂用蒸汽耗量,提高发电量;采用燃气轮机-垃圾焚烧联合发电,可以有效利用燃气轮机的高温排气,节约燃料,提高电厂的热效率。

Claims (3)

1.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的预热空气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高温烟气产生设备(1),高温烟气产生设备(1)产生的一次空气直接通过管道连接垃圾焚烧炉(2),高温烟气产生设备(1)产生的二次空气与来自垃圾坑的空气混合,混合气体通过管道连接焚烧炉(2),一次空气管道(3)分成多个出风口连接焚烧炉,且从焚烧炉的底部与之连接,混合空气管道(4)从焚烧炉顶部与之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的预热空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次空气管道(3)在靠近焚烧炉处的管径变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的预热空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温烟气产生设备(1)由燃气轮机(5)替换,燃气轮机(5)产生的一次空气和二次空气分别进入一次空气管道和二次空气管道。
CN201520972612.7U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的预热空气系统 Active CN2051559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2612.7U CN205155976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的预热空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972612.7U CN205155976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的预热空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55976U true CN205155976U (zh) 2016-04-13

Family

ID=556916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972612.7U Active CN205155976U (zh) 2015-11-30 2015-11-30 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的预热空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5597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8535A (zh) * 2019-03-29 2019-07-02 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垃圾焚烧与燃气轮机联合发电的系统
CN110173356A (zh) * 2019-06-10 2019-08-27 中节能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制冷剂冷却的燃气轮机入口燃气压缩机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8535A (zh) * 2019-03-29 2019-07-02 上海康恒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垃圾焚烧与燃气轮机联合发电的系统
CN110173356A (zh) * 2019-06-10 2019-08-27 中节能城市节能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制冷剂冷却的燃气轮机入口燃气压缩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27041Y (zh) 低能耗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
CN101776271B (zh) 一种适宜于低热值废弃物处置的流化床焚烧装置及工艺
CN103453521B (zh) 一种燃烧棕榈渣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CN201396766Y (zh) 一种垃圾焚烧炉烟气再循环低位废热能再利用装置
CN102721046A (zh) 燃用造纸废渣和污泥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CN109990296A (zh) 烟气循环式煤与垃圾耦合燃烧系统
CN205155976U (zh) 一种新型垃圾焚烧炉的预热空气系统
CN205447705U (zh) 多用途生物质燃烧炉
CN101354129A (zh) 生物质、燃煤复合燃料锅炉
CN103484164A (zh) 生物质余热水蒸气气化加热系统
CN102252325B (zh) 燃烧稻壳的循环流化床锅炉
CN106168373B (zh) 环保节能高效气化锅炉
CN206347552U (zh) 一种应用于锅炉安装的支撑连接座
CN204923425U (zh) 高效反烧锅炉
CN210831924U (zh) 一种半沸腾燃烧稻壳蒸汽锅炉
CN1987058B (zh) 使用燃气锅炉的燃机—汽机联合循环系统
CN105546506B (zh) 一种平行混合燃烧系统及方法
CN201748442U (zh) 过热器前布置高温烟气空气预热器
CN203927893U (zh) 混合燃料燃烧锅炉
CN203980295U (zh) 生活垃圾焚烧炉的燃烧空气温度提升装置
CN102889585A (zh) 环保节能立式沸腾锅炉
CN209165371U (zh) 一种饱和蒸汽高效过热系统
CN106482333A (zh) 燃烧沼气的垃圾锅炉热风系统
CN105782989A (zh) 垃圾焚烧锅炉炉膛的进气方法及其垃圾焚烧锅炉设备
CN219588920U (zh) 一种高效蓄热式多燃料锅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