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41271U - 卡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卡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41271U CN205141271U CN201520840956.2U CN201520840956U CN205141271U CN 205141271 U CN205141271 U CN 205141271U CN 201520840956 U CN201520840956 U CN 201520840956U CN 205141271 U CN205141271 U CN 2051412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lot
- elastic component
- cover plate
- cartridge structure
- kato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41001669679 Eleotri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卡座结构及电子设备,包括卡座本体及卡托,所述卡座本体上设插槽,所述卡托滑动连接于所述插槽,所述卡托包括托盘及位于所述托盘一端的盖板,所述托盘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为抵持端,所述抵持端用以与所述插槽的内壁抵接,所述盖板用以封闭所述插槽,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抵持端的端面上设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座本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座结构,通过在卡托的盖板上设置一弹性件,并且弹性件远离盖板的一端连接于卡座本体上,从而当卡托与卡座本体脱离时,能够由于弹性件的连接作用,使得卡托与卡座本体始终连接着,从而当卡座结构不止一个时,能够防止用户将卡托错插至不匹配的卡座上,造成无法识别或反插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电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卡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讯工具的不断发展,移动电话的结构、样式和性能更新也日益频繁,人们对移动电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手机的应用,大多将SIM卡(智能卡)插入手机所设的通槽内,并完成启用程序后,即可使用手机进行接收、拨打电话。
现有的手机卡托大多能够与卡座完全分离,当手机上不止一个卡座结构时,卡托容易误插至不匹配的卡座,造成手机无法识别而给用户带来不便。此外,由于卡托插入卡座中具有方向性,需要通过在卡托上增加文字标识来区分插入方向。而当用户不小心插错了方向或者在光线阴暗的环境中无法辨识卡托上的文字标识时,容易将卡托反插入卡座中,造成对卡托或者卡座的损坏,降低了用户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卡托与卡座出现错插或者反插的卡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卡座结构,其中,所述卡座结构包括卡座本体以及卡托,所述卡座本体上设置有插槽,所述卡托滑动连接于所述插槽,并且所述卡托能够相对所述插槽滑出,所述卡托包括托盘以及位于所述托盘一端的盖板,所述托盘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为抵持端,所述抵持端用以与所述插槽的内壁抵接,所述盖板用以封闭所述插槽,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抵持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件,并且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座本体。
其中,所述卡座本体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连接的连接板,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所述插槽,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插槽内部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弹性扣件,所述托盘的两侧上相对应所述弹性扣件设置有扣槽,当所述托盘滑动插入所述插槽,并且所述弹性件压缩于所述盖板以及所述壳体之间时,所述弹性扣件扣合于所述扣槽内。
其中,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盖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
其中,所述盖板包括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朝向所述抵持端设置,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卡勾,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勾设于所述卡勾上,另一端焊接于所述壳体上。
其中,所述卡座结构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固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沿朝向所述抵持端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块沿其延伸方向上开设有滑槽,当所述托盘滑动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滑槽内。
其中,所述限位柱包括弹性部以及限位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限位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当所述托盘滑动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滑槽内。
其中,所述限位部包括一第一斜切面,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斜切面,当所述托盘滑动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第二斜切面与所述第一斜切面抵接并压缩所述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用以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滑槽内。
其中,所述滑槽为方形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当所述托盘滑动插入所述插槽内,带动所述滑槽滑动至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限位部抵接时,所述弹性件压缩于所述盖板以及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弹性扣件扣合于所述扣槽内;当所述托盘沿远离所述插槽的方向滑动,带动所述滑槽滑动至所述第二限位端与所述限位部抵接时,所述弹性件拉伸于所述盖板以及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弹性扣件脱离所述扣槽。
其中,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引脚,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卡槽,并且所述卡槽内设有台阶,所述台阶用以承载SIM卡,所述SIM卡相对应所述第一引脚设置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引脚接触。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电路板以及上述的卡座结构,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设备本体内,所述卡座结构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座结构,通过在卡托的盖板上设置一弹性件,并且弹性件远离盖板的一端连接于卡座本体上,从而能够将卡托与卡座本体连接起来。当卡托与卡座本体脱离时,能够由于弹性件的连接作用,使得卡托与卡座本体始终连接着,从而当卡座结构不止一个时,能够防止用户将卡托错插至不匹配的卡座上而造成无法识别的现象。同时,由于卡托通过弹性件始终与卡座连接,能够防止在卡托拆卸下来时丢失,或者在将卡托再次插入卡座上时,出现反插的问题,便于用户操作,故而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托插入卡座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卡托弹出卡座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请一并参阅图1以及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图中未标识)、电路板(图中未标识)以及卡座结构100,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设备本体内,所述卡座结构100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所述电子设备可以是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DigitalAssistant,PDA)、平板电脑、照相机等电子设备。本实施例中,以所述电子设备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
所述设备本体可包括手机的壳体,如中框、前壳或者后盖等。
所述卡座结构100包括卡座本体10以及卡托20,所述卡座本体10上设置有插槽11,所述卡托20滑动连接于所述插槽11,并且所述卡托20能够相对所述插槽11滑出。所述卡托20包括托盘21以及位于所述托盘21一端的盖板22,所述托盘21远离所述盖板22的一端为抵持端211,所述抵持端211用以与所述插槽11的内壁抵接。所述盖板22用以封闭所述插槽11,所述盖板22朝向所述抵持端211的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件221,并且所述弹性件221远离所述盖板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座本体10。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座结构100,通过在所述卡托20的盖板22上设置所述弹性件221,然后将所述弹性件221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座本体10上,从而当所述卡托20与所述卡座本体10分离时,能够由于所述弹性件221的连接作用,使得所述卡托20无法完全与所述卡座本体10分离,进而防止所述卡托20出现丢失或者错插于不匹配的卡座本体上,保证所述卡座结构100的使用可靠性,提高用户体验。
此外,由于所述弹性件221具有弹性作用力,故而当所述卡托20与所述卡座本体10分离时,所述弹性件221能够提供相应的弹性力,以使所述卡托20能够顶出所述插槽11,并沿远离所述插槽11的方向滑动,从而便于所述卡托20与所述卡座本体10的分离,使得用户在操作时更省力。
具体而言,所述卡座本体10设于所述电路板上,并且具体地,所述卡座本体10可通过表贴或破板的方式与所述电路板连接,从而实现所述卡座本体10与所述电路板的电性连接的同时,还可减少所述电子设备的整体厚度。
所述插槽11为开设于所述卡座本体10上的开口槽,并且所述插槽11的宽度以及深度均大于所述卡托20的宽度以及长度,从而能够便于所述卡托20的插入与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卡座本体10包括壳体12以及与所述壳体12连接的连接板13。所述壳体12与所述连接板13之间形成所述插槽11,并且所述弹性件221远离所述盖板2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壳体12上,以便于所述卡托20与所述插槽11的插入与分离。
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当所述卡托20插入所述插槽11内,使得所述弹性件221压缩于所述盖板22以及所述壳体12之间容易产生弹性力将所述卡托20顶出,所述壳体12朝向所述插槽11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弹性扣件121,相应地,在所述托盘21的两侧上相对应所述弹性扣件121设置有扣槽212,从而当所述卡托20滑动插入所述插槽11,并且所述弹性件221压缩于所述盖板22以及所述壳体12之间时,所述弹性扣件121扣合于所述扣槽212内,从而能够对所述卡托20产生倒扣效果,进而能够防止所述弹性件221被压缩所产生的弹性力将所述卡托20顶出,保证所述卡托20与所述插槽11的插入配合。优选地,所述弹性扣件可为设于所述壳体12上的弹片、具有弹性的凸台或者凸块等。
所述连接板13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12。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13上设置有第一引脚131,所述第一引脚131用以当所述卡托20插入所述插槽11内时,与所述卡托20上的SIM卡(智能卡)(图中未标示)接触,以实现所述SIM卡的电性导通。
所述连接板13上还设置有顶出结构,所述顶出结构用以顶出所述卡托20,以使所述卡托20朝远离所述插槽11插入的方向滑动,实现所述卡托20与所述插槽11的分离。本实施例中,所述顶出结构设于所述连接板13相对所述弹性件221的一侧上。所述顶出结构包括推杆(图中未标识)以及顶杆132,所述推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13上,所述顶杆1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推杆。当所述卡托20滑动插入所述插槽11内时,所述顶杆132的另一端与所述卡托20的盖板22的端面抵接。而当需要将所述卡托20与所述插槽11分离时,通过顶针(图中未标示)与所述卡托20上的顶针孔连接,使得所述推杆旋转并提供推力使得所述顶杆132的另一端顶出所述盖板22,从而实现所述卡托20与所述插槽11的分离。
所述托盘21用以承载所述SIM卡,并且所述托盘21滑动连接于所述插槽11。本实施例中,所述托盘21上设置有一卡槽213,所述卡槽213内设置有台阶214,用以承载所述SIM卡。具体地,所述台阶214为延伸于所述卡槽213的两侧壁上的两侧板。所述SIM卡设于所述卡槽213内,用以实现所述电子设备的信号接收或者传送等。所述SIM卡上设置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连接板13上的所述第一引脚131接触,从而实现所述SIM卡的电性导通。
所述抵持端211能够与所述插槽11的内壁抵接,以使所述卡托20牢牢卡合于所述插槽11内。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托盘21插入所述插槽11内时,所述抵持端211的端面与所述顶杆132远离所述推杆的一端抵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21为弹簧,并且优选地,所述弹性件221可为拉伸弹簧。所述弹性件22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盖板22上,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12上。以便于组装。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221还可为具有弹力性质的绳子。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22包括一连接面222,所述连接面222朝向所述抵持端211设置,所述连接面222上设置有卡勾223,所述弹性件221的一端勾设于所述卡勾223上,另一端焊接于所述壳体12上。具体地,所述卡勾223朝向所述抵持端211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卡勾223的勾口处设置有挡板223a,以防止所述弹性件221从所述卡勾223处脱离。通过将所述弹性件221与所述卡勾223配合,能够便于所述弹性件221与所述盖板22的组装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面222上还设置有连接块224,所述连接块224沿朝向所述抵持端211的方向延伸,并且所述连接块224沿其延伸方向上开设有滑槽225。优选地,所述连接块224为方形块,以便于加工。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卡勾223相邻设置。所述滑槽225为方形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端225a和第二限位端225b,所述第一限位端225a以及第二限位端225b分别用以限制所述滑槽225相对其他部件的滑动位置。
为了进一步地改进,本实施例中,所述卡座结构100还包括限位柱30,所述限位柱30固设于所述壳体12上,当所述托盘21滑动插入所述插槽11内时,所述限位柱30位于所述滑槽225内。通过所述托盘21滑动带动所述滑槽225沿靠近或者远离所述限位柱30的方向滑动,从而使得所述托盘21在与所述插槽11插入或者分离时,能够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所述托盘21完全脱离所述插槽11。同时,由于所述限位柱30的限位作用,使得所述托盘21在与所述插槽11分离时,所述弹性件221不会超出其自身的拉伸极限,确保所述弹性件221的弹性性能。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卡座结构100设于所述设备本体内,为了节省所述卡座本体100的占用空间,所述限位柱30可设于所述设备本体内。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柱30包括弹性部31以及限位部32,所述弹性部3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12上,所述限位部32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部31的另一端,当所述托盘21滑动插入所述插槽11时,所述限位部32位于所述滑槽225内。优选地,所述弹性部31为弹簧,所述限位部32为固设于所述弹性部31上的柱形凸台。并且为了便于滑动,所述限位部32为圆柱形凸台。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部31还可为弹片或者具有弹性的凸台等。
所述限位部32包括一第一斜切面(图中未标识),所述连接块222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斜切面(图中未标识),当所述托盘21滑动插入所述插槽11时,所述第二斜切面与所述第一斜切面抵接并压缩所述弹性部31,所述弹性部31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限位部32位于所述滑槽225内。具体地,所述第二斜切面设于所述第二限位端225b上。当所述托盘21滑动插入所述插槽11,并带动所述滑槽225滑动至所述滑槽225的第一限位端225a与所述限位部32抵接,此时由于所述第一限位端225a的限位作用,所述托盘21停止继续沿所述插槽11的插入方向滑动,所述弹性件221压缩于所述盖板22以及所述壳体12之间,并且所述弹性扣件121扣合于所述扣槽212内,以防止所述弹性件221受压缩而产生的弹性力将所述托盘21沿远离所述插槽11插入的方向顶出。
当所述托盘21沿远离所述插槽11的方向滑动,带动所述滑槽225滑动至所述第二限位端225b与所述限位部32抵接时,所述弹性件221拉伸于所述盖板22以及所述壳体12之间,此时,所述弹性扣件121脱离所述扣槽212,以进一步便于所述托盘21与所述插槽11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座结构,通过在卡托的盖板上设置一弹性件,并且弹性件远离盖板的一端连接于卡座本体上,从而能够将卡托与卡座本体连接起来。当卡托与卡座本体脱离时,能够由于弹性件的连接作用,使得卡托与卡座本体始终连接着,从而当卡座结构不止一个时,能够防止用户将卡托错插至不匹配的卡座上而造成无法识别的现象。同时,由于卡托通过弹性件始终与卡座连接,能够防止在卡托拆卸下来时丢失,或者在将卡托再次插入卡座上时,出现反插的问题,便于用户操作。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卡座本体上设置弹性扣件,并相应在卡托上设置扣槽,当卡托插入卡座本体时,弹性扣件能够与扣槽扣合,从而能够防止由于卡托插入卡座本体时弹性件被压缩而产生的弹性力将卡托顶出,保证卡托与卡座本体的插入配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卡座本体结构简单,并且便于用户操作,故而能够提高用户体验。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结构包括卡座本体以及卡托,所述卡座本体上设置有插槽,所述卡托滑动连接于所述插槽,并且所述卡托能够相对所述插槽滑出,所述卡托包括托盘以及位于所述托盘一端的盖板,所述托盘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为抵持端,所述抵持端用以与所述插槽的内壁抵接,所述盖板用以封闭所述插槽,所述盖板朝向所述抵持端的端面上设置有弹性件,并且所述弹性件远离所述盖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卡座本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本体包括壳体以及与所述壳体连接的连接板,所述壳体与所述连接板之间形成所述插槽,所述壳体朝向所述插槽内部的两侧上均设置有弹性扣件,所述托盘的两侧上相对应所述弹性扣件设置有扣槽,当所述托盘滑动插入所述插槽,并且所述弹性件压缩于所述盖板以及所述壳体之间时,所述弹性扣件扣合于所述扣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盖板,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包括连接面,所述连接面朝向所述抵持端设置,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卡勾,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勾设于所述卡勾上,另一端焊接于所述壳体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座结构还包括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固设于所述壳体上,所述连接面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沿朝向所述抵持端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块沿其延伸方向上开设有滑槽,当所述托盘滑动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限位柱位于所述滑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柱包括弹性部以及限位部,所述弹性部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限位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当所述托盘滑动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滑槽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一第一斜切面,所述连接块的一端上设置有第二斜切面,当所述托盘滑动插入所述插槽时,所述第二斜切面与所述第一斜切面抵接并压缩所述弹性部,所述弹性部用以提供弹性力以使所述限位部位于所述滑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为方形槽,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端和第二限位端,当所述托盘滑动插入所述插槽内,带动所述滑槽滑动至所述第一限位端与所述限位部抵接时,所述弹性件压缩于所述盖板以及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弹性扣件扣合于所述扣槽内;当所述托盘沿远离所述插槽的方向滑动,带动所述滑槽滑动至所述第二限位端与所述限位部抵接时,所述弹性件拉伸于所述盖板以及所述壳体之间,所述弹性扣件脱离所述扣槽。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卡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引脚,所述托盘上设置有卡槽,并且所述卡槽内设有台阶,所述台阶用以承载SIM卡,所述SIM卡相对应所述第一引脚设置有第二引脚,所述第二引脚与所述第一引脚接触。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设备本体、电路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卡座结构,所述电路板设于所述设备本体内,所述卡座结构设于所述电路板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40956.2U CN205141271U (zh) | 2015-10-26 | 2015-10-26 | 卡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40956.2U CN205141271U (zh) | 2015-10-26 | 2015-10-26 | 卡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41271U true CN205141271U (zh) | 2016-04-06 |
Family
ID=55627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40956.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41271U (zh) | 2015-10-26 | 2015-10-26 | 卡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4127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953653A (zh) * | 2017-04-19 | 2017-07-1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卡托、插接装置和终端 |
CN107634769A (zh) * | 2016-05-25 | 2018-01-2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 |
-
2015
- 2015-10-26 CN CN201520840956.2U patent/CN20514127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634769A (zh) * | 2016-05-25 | 2018-01-26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 |
CN107634769B (zh) * | 2016-05-25 | 2020-01-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终端 |
CN106953653A (zh) * | 2017-04-19 | 2017-07-14 |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卡托、插接装置和终端 |
CN106953653B (zh) * | 2017-04-19 | 2022-07-12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卡托、插接装置和终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141266U (zh) | 卡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 |
US7682197B2 (en) | Memory card connector with a power switch | |
US7479041B1 (en) | Mobile memory card adapter | |
US7407414B2 (en) | Surface contact card holder | |
US7780464B2 (en) | Surface contact card holder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 |
US6543696B2 (en) | Portable information terminal | |
EP1594191A4 (en) | ADAPTER DEVICE FOR ELECTRONIC DEVICE | |
US7780090B2 (en) | Chip card holder | |
EP1406204B1 (en) | Card holder for cellular phone | |
US9136622B2 (en) | Extraction device for memory card | |
CN205141271U (zh) | 卡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105449437B (zh) | 插卡装置及终端 | |
US20100055948A1 (en) | Card socket assembly | |
CN103401091A (zh) | 卡座组件及具有该卡座组件的电子装置 | |
US6356456B2 (en) | Low pin count card retainer | |
CN108923182B (zh) | 一种电子卡卡托组件及终端设备 | |
US8491320B2 (en) |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chip card ejecting mechanism | |
CN105120069A (zh) | 含有电力通断机构的移动终端 | |
US7753702B2 (en) | Card socket assembly | |
CN207518578U (zh) | 一种防止卡托丢失的卡座结构 | |
CN203398406U (zh) | 卡座组件及具有该卡座组件的电子装置 | |
CN206559341U (zh) | 一种卡托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05826754B (zh) | 一种卡组合连接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07719502U (zh) | 一种卡托式卡座用顶出机构 | |
CN205029084U (zh) | 卡座结构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4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