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21050U - 一种可交换式镜头及包括该镜头的无反数码相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交换式镜头及包括该镜头的无反数码相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21050U CN205121050U CN201520878268.5U CN201520878268U CN205121050U CN 205121050 U CN205121050 U CN 205121050U CN 201520878268 U CN201520878268 U CN 201520878268U CN 205121050 U CN205121050 U CN 20512105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interchangeable
- lens group
- negative
- focal leng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1514 refle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交换镜头及包括该镜头的无反数码相机,其中该镜头包括顺次排布的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率的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位于靠近物方侧,所述第四透镜组位于靠近像方侧;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顺次排布的第一负透镜和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一负透镜位于靠近物方侧,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位于靠近像方侧。本实用新型的镜头具有超大光圈且成像质量好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摄影镜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交换式镜头及包括该镜头的无反数码相机,尤其是涉及一种无反数码相机超大光圈全画幅可交换镜头。
背景技术
目前,无反数码相机是一种可以交换镜头的、靠LCD实时取景的相机,由于其相比于普通单反相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等优点,且相比于普通卡片机具有像素高等的优点,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
无反数码相机由于是一种新兴产品,市场上适用于这类产品的可交换式镜头还是比较少的。虽然将现有的应用于单反数码相机的镜头增加转接环后也能应用于无反数码相机,但是这样会大大影响成像质量,不适用于高端摄影的应用领域。
目前能做到焦距85mm的大光圈设计的镜头,例如,如图1所示的单反数码相机镜头,但是由于其全部采用球面透镜构成,会产生较大的球面像差,从而影响成像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技术中的镜头成像质量差。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交换式镜头,包括顺次排布的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率的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位于靠近物方侧,所述第四透镜组位于靠近像方侧;
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顺次排布的第一负透镜和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一负透镜位于靠近物方侧,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位于靠近像方侧。
优选地,所述可交换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8≤f1/fw≤1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w表示所述可交换式镜头的焦距。
优选地,所述可交换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
1≤|f2|/fw≤1.2
其中,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w表示所述可交换式镜头的焦距。
优选地,所述第一负透镜的焦距f31满足:-65mm≤f31≤-55mm。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正透镜,所述第一正透镜的焦距f11满足:75mm≤f11≤85mm。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第一胶合透镜;
所述第一胶合透镜的焦距f21满足:-95mm≤f21≤-90mm。
优选地,所述第一胶合透镜包括第二正透镜和第二负透镜;所述第二正透镜位于靠近物方侧,所述第二负透镜位于靠近像方侧。
优选地,所述第四透镜组包括顺次排布的第二胶合透镜和第二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胶合透镜位于靠近物方侧,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位于靠近像方侧;
所述第二胶合透镜的焦距f41满足:40mm≤f41≤45mm。
优选地,所述第二胶合透镜包括第三负透镜和第三正透镜;所述第三负透镜位于靠近物方侧,所述第三正透镜位于靠近像方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还设置有孔径光阑。
优选地,所述可交换式镜头的焦距为85mm和光圈F为1.2。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反数码相机,包括上述的可交换式镜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交换式镜头,通过设置正、负、负、正的结构形式,并将第三透镜组设计为第一负透镜和第一非球面透镜组合构成,即采用了球面加非球面的紧凑设计,从而使其结构更加紧凑,进而减小了镜头的体积,由于非球面透镜相比于同样参数的球面透镜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所以十分适合于在无反数码相机上使用。并且由于引入了非球面透镜,避免了因全部采用球面镜而产生的较大的球面像差,从而改善了成像质量。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交换式镜头,通过设置0.8≤f1/fw≤1和/或1≤|f2|/fw≤1.2,光束通过第一、第二透镜组后可以将入射光束宽度缩小,从而为后续的成像透镜组(第三、第四透镜组)的结构设计的体积更小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也满足了可交换式镜头的超大光圈设计要求,保证了所拍摄的图像具有优秀的成像质量和虚化效果。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可交换式镜头,通过采用胶合透镜,可以进一步简化镜头的结构,以减小其体积,减轻其重量。通过设计第一负透镜、第一正透镜、第一胶合透镜、第二胶合透镜焦距的范围,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扩大镜头的光圈,满足广角、超大光圈的设计要求。这种镜头的整体设计使得较其他同类镜头的MTF性能更优,畸变、色差等均较小,从而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单反数码相机镜头的镜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可交换式镜头的一个具体示例的镜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可交换式镜头的一个具体示例的镜片表面号分布示意图;
图4为焦距85mm、光圈F1.2的可交换式镜头的MTF图;
图5为焦距85mm、光圈F1.2的可交换式镜头的横向色差图;
图6为焦距85mm、光圈F1.2的可交换式镜头的相对照度图。
附图标记:Ⅰ-第一透镜组,Ⅱ-第二透镜组,Ⅲ-第三透镜组,Ⅳ-第四透镜组,1-第一正透镜,2-第二正透镜,3-第二负透镜,4-第一负透镜,5-第一非球面透镜,6-第三负透镜,7-第三负透镜,8-第二非球面透镜,10-孔径光阑,20-保护玻璃,30-屏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交换式镜头,例如适用于无反数码相机,如图2所示,左方为物方侧,右方为像方侧,光束从左方入射最终成像于右方的屏幕30上,屏幕30前为保护玻璃20。该可交换式镜头包括顺次排布的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Ⅰ、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Ⅱ、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Ⅲ和具有正折射率的第四透镜组Ⅳ;第一透镜组Ⅰ位于靠近物方侧,第四透镜组Ⅳ位于靠近像方侧。第三透镜组Ⅲ包括顺次排布的第一负透镜4和第一非球面透镜5;第一负透镜4位于靠近物方侧,第一非球面透镜5位于靠近像方侧。
上述可交换式镜头,通过设置正、负、负、正的结构形式,并将第三透镜组设计为第一负透镜和第一非球面透镜组合构成,即采用了球面加非球面的紧凑设计,从而使其结构更加紧凑,进而减小了镜头的体积,由于非球面透镜相比于同样参数的球面透镜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所以十分适合于在无反数码相机上使用。并且由于引入了非球面透镜,避免了因全部采用球面镜而产生的较大的球面像差,从而改善了成像质量。
优选地,第二透镜组Ⅱ和第三透镜组Ⅲ之间还设置有孔径光阑10,能够改善成像的清晰度和亮度。
优选地,上述可交换式镜头可以至少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1)0.8≤f1/fw≤1
(2)1≤|f2|/fw≤1.2
其中,f1表示第一透镜组Ⅰ的焦距,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Ⅱ的焦距,fw表示所述可交换式镜头的焦距。
上述可交换式镜头,通过设置0.8≤f1/fw≤1和/或1≤|f2|/fw≤1.2,光束通过第一、第二透镜组后可以将入射光束宽度缩小,从而为后续的成像透镜组(第三、第四透镜组)的结构设计的体积更小提供了有利条件,并且也满足了可交换式镜头的超大光圈设计要求,保证了所拍摄的图像具有优秀的成像质量和虚化效果。
优选地,如图2所示,上述可交换式镜头的第一透镜组Ⅰ包括第一正透镜1,第二透镜组Ⅱ包括第一胶合透镜,第四透镜组Ⅳ包括顺次排布的第二胶合透镜和第二非球面透镜8;第二胶合透镜位于靠近物方侧,第二非球面透镜8位于靠近像方侧。
第一负透镜4的焦距f31满足:-65mm≤f31≤-55mm。
第一正透镜1的焦距f11满足:75mm≤f11≤85mm。
第一胶合透镜的焦距f21满足:-95mm≤f21≤-90mm。
第二胶合透镜的焦距f41满足:40mm≤f41≤45mm。
第一非球面透镜5和第二非球面透镜8的非球面方式均可由下式来表示:
其中,参数R、K、AR4、AR6、AR8均为非球面系数,可根据需要获得的非球面形状而进行调整。
上述可交换式镜头,通过采用胶合透镜,可以进一步简化镜头的结构,以减小其体积,减轻其重量。通过设计第一负透镜、第一正透镜、第一胶合透镜、第二胶合透镜焦距的范围,通过他们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以进一步扩大镜头的光圈,满足广角、超大光圈的设计要求。这种镜头的整体设计使得较其他同类镜头的MTF性能更优,畸变、色差等均较小,从而进一步提高成像质量。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胶合透镜包括第二正透镜2和第二负透镜3;第二正透镜2位于靠近物方侧,第二负透镜3位于靠近像方侧。第二胶合透镜包括第三负透镜6和第三正透镜7;第三负透镜6位于靠近物方侧,第三正透镜7位于靠近像方侧。这种正、负透镜的配合,可以矫正近轴球差,矫正色差,进一步提高了成像质量。
下面将具体介绍上述可交换式镜头的一种数值例,如图3所示,从左至右的表面号分别为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r13、r14,具体数值如下表所示,单位:mm。
上表中的材料类型为仿真软件中玻璃库中的材料类型,例如ZEMAX仿真软件,不同的材料类型体现出不同的折射率。
第一非球面透镜5的非球面系数如下表所示:
非球面系数 | r8 | r9 |
R | -108.0 | -145.0 |
K | 1.0 | -1.0 |
AR4 | -3.3914E-05 | -2.8163E-05 |
AR6 | -1.2121E-08 | 6.7278E-09 |
AR8 | -5.45E-12 | 3.51E-12 |
第二非球面透镜8的非球面系数如下表所示:
非球面系数 | r13 | r14 |
R | 56.35 | 69.75 |
K | -0.8504 | 1.0 |
AR4 | 1.4072E-05 | 1.9774E-05 |
AR6 | 1.6515E-08 | 2.02E-08 |
AR8 | -1.67E-12 | 2.546E-11 |
上述可交换式镜头的焦距85mm、光圈F1.2,是一种专业级、全画幅高端摄影镜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焦距85mm、光圈F1.2的可交换式镜头的数值例不限于上述数值例,也可由其他数值例来实现焦距85mm、光圈F1.2的全画幅可交换式镜头。
如图4所示,定义CMOS有效面积的对角线一半为最大像高,设为1.0视场,为测量不同像高的空间频率,取0.8视场、0.6视场、0视场。图4中焦距85mm、光圈F1.2的可交换式镜头的CMOS对角线一半为21.5mm,即1.0视场的像高,0.8视场的像高为21.5×0.8=17.2mm,0.6视场的像高为21.5×0.6=12.9mm,0视场的像高为0mm,即为CMOS中心点。
如图5所示,焦距85mm、光圈F1.2的可交换式镜头蓝光的横向色差为0.004mm,红光的横向色差为0.008mm,红、蓝光的横向色差均很小且两者相差也非常小,具有优良的成像特性。
如图6所示,焦距85mm、光圈F1.2的可交换式镜头的边缘的相对照度达到10%以上,满足成像性能要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反数码相机,包括实施例1中的可交换式镜头。应用该可交换式镜头的无反数码相机具有成像质量高等的优点,且由于镜头具有超大光圈,所拍摄的图像具有优秀的虚化效果,在弱光环境下,可提高快门速度,更容易拍摄出优质的照片,特别适于专业级摄影使用。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2)
1.一种可交换式镜头,其特征在于,包括顺次排布的具有正折射率的第一透镜组、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二透镜组、具有负折射率的第三透镜组和具有正折射率的第四透镜组;所述第一透镜组位于靠近物方侧,所述第四透镜组位于靠近像方侧;
所述第三透镜组包括顺次排布的第一负透镜和第一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一负透镜位于靠近物方侧,所述第一非球面透镜位于靠近像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交换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交换式镜头满足以下条件:
0.8≤f1/fw≤1
其中,f1表示所述第一透镜组的焦距,fw表示所述可交换式镜头的焦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交换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交换式镜头还满足以下条件:
1≤|f2|/fw≤1.2
其中,f2表示所述第二透镜组的焦距,fw表示所述可交换式镜头的焦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交换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负透镜的焦距f31满足:-65mm≤f31≤-5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交换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镜组包括第一正透镜,所述第一正透镜的焦距f11满足:75mm≤f11≤8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交换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包括第一胶合透镜;
所述第一胶合透镜的焦距f21满足:-95mm≤f21≤-90m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交换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胶合透镜包括第二正透镜和第二负透镜;所述第二正透镜位于靠近物方侧,所述第二负透镜位于靠近像方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交换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透镜组包括顺次排布的第二胶合透镜和第二非球面透镜;所述第二胶合透镜位于靠近物方侧,所述第二非球面透镜位于靠近像方侧;
所述第二胶合透镜的焦距f41满足:40mm≤f41≤45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交换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胶合透镜包括第三负透镜和第三正透镜;所述第三负透镜位于靠近物方侧,所述第三正透镜位于靠近像方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交换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镜组和第三透镜组之间还设置有孔径光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交换式镜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可交换式镜头的焦距为85mm和光圈F为1.2。
12.一种无反数码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可交换式镜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78268.5U CN205121050U (zh) | 2015-11-03 | 2015-11-03 | 一种可交换式镜头及包括该镜头的无反数码相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878268.5U CN205121050U (zh) | 2015-11-03 | 2015-11-03 | 一种可交换式镜头及包括该镜头的无反数码相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21050U true CN205121050U (zh) | 2016-03-30 |
Family
ID=555766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878268.5U Active CN205121050U (zh) | 2015-11-03 | 2015-11-03 | 一种可交换式镜头及包括该镜头的无反数码相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2105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59639A (zh) * | 2015-11-03 | 2016-01-20 | 中山市思锐摄影器材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可交换式镜头及包括该镜头的无反数码相机 |
CN112748515A (zh) * | 2019-10-30 | 2021-05-04 | 深圳市安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镜头的镜片组合、镜头及3d打印装置 |
CN112748516A (zh) * | 2019-10-30 | 2021-05-04 | 深圳市安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镜头的镜片组合、镜头及3d打印装置 |
-
2015
- 2015-11-03 CN CN201520878268.5U patent/CN20512105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59639A (zh) * | 2015-11-03 | 2016-01-20 | 中山市思锐摄影器材工业有限公司 | 一种可交换式镜头及包括该镜头的无反数码相机 |
CN112748515A (zh) * | 2019-10-30 | 2021-05-04 | 深圳市安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镜头的镜片组合、镜头及3d打印装置 |
CN112748516A (zh) * | 2019-10-30 | 2021-05-04 | 深圳市安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镜头的镜片组合、镜头及3d打印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896479B (zh) | 摄影透镜组以及取像装置 | |
CN105204140B (zh) | 一种定焦镜头 | |
CN108227148B (zh) | 摄像光学镜头 | |
CN105425361B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8279478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206505215U (zh) | 2.8mm大通光小型广角镜头 | |
TWI660193B (zh) | 光學鏡頭 | |
CN108873250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8563000B (zh) | 一种超星光级高解像力定焦镜头 | |
CN206321862U (zh) | 一种360°全景鱼眼镜头 | |
CN110346895A (zh) | 定焦镜头 | |
CN105717617B (zh) | 取像光学镜片组、取像装置及电子装置 | |
CN107765398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6842498A (zh) | 光学成像系统 | |
CN105259639B (zh) | 一种可交换式镜头及包括该镜头的无反数码相机 | |
CN110568590A (zh) | 一种星光级光学镜头及其成像方法 | |
CN110471172A (zh) | 一种定焦镜头 | |
CN108802963A (zh) | 定焦镜头 | |
CN108535841A (zh) | 摄影光学系统 | |
CN109324395B (zh) | 一种定焦无畸变玻塑镜头 | |
CN104730692B (zh) | 微单数码相机全幅镜头 | |
CN205121050U (zh) | 一种可交换式镜头及包括该镜头的无反数码相机 | |
TW202125031A (zh) | 望遠式成像鏡頭 | |
TWI682213B (zh) | 光學鏡頭 | |
CN103064169B (zh) | 取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56 |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Guangdong province Zhongshan City five factory 528458 Shan Industrial Zone Thir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surway Phenix Optical Company Limited Address before: 528458 Guangdong city of Zhongshan Province five Shan Industrial Zone Third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SIRUI Photographic Equipment Industry Co., Lt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