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5120148U - 一种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5120148U
CN205120148U CN201520890431.XU CN201520890431U CN205120148U CN 205120148 U CN205120148 U CN 205120148U CN 201520890431 U CN201520890431 U CN 201520890431U CN 205120148 U CN205120148 U CN 2051201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cover
instrument
side wall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208904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鹏
邵力
傅云霞
李源
蔡潇雨
魏佳斯
雷李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asuring Equipment Supervision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asuring Equipment Supervision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asuring Equipment Supervision Engineering Co Ltd, Shanghai Institute of Measurement and Testing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asuring Equipment Supervis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2089043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51201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51201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512014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包括:一罩体,设于支撑所述仪器的隔振平台外围且与该隔振平台刚性连接;和一半圆弧形顶罩,可开合地罩盖在所述罩体的顶部;其中,所述半圆弧形顶罩具有一弧形后盖和一弧形翻转前盖,并且,该弧形后盖的左侧壁和该弧形翻转前盖的左侧壁于所述圆弧形顶罩的弧心位置铰接,该弧形后盖的右侧壁和该弧形翻转前盖的右侧壁于所述弧心位置铰接。当弧形翻转前盖向后翻转开启时,可扩大仪器的计量测试视野和作业空间,便于仪器的拆装和维修保养。当弧形翻转前盖向前翻转关闭时,罩体、半圆弧形顶罩、以及隔振平台合围形成容纳仪器的封闭空间,能够为仪器提供优良的实验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护外罩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
背景技术
仪器设备是工农业生产、资源勘探、空间探索、科学实验、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不可缺少的观察、测试、分析、控制、记录和传递的工具。鉴于仪器的高精密性和亦受干扰性,通常以增加防护外罩的形式对仪器进行保护。
如中国发明专利(CN101762293A)公开了一种自动光学检测仪器外罩装置,该自动光学检测仪器外罩装置包括外罩体,外罩体操作台一面设置有一个键鼠托盘,键鼠托盘的一侧与外罩体操作台一面相铰接,并且,外罩体和键鼠托盘铰接处中部上方设置有一个数据线口,这种自动光学检测仪器外罩装置能够有效保护键盘和鼠标,提高了检测仪器的实际使用效率。但是,此种自动光学检测仪器外罩装置采用的是封闭式的固定外罩,占用空间较大,且不利于内部元器件的拆装保养。
又如,中国发明专利(CN201199233Y)公开了一种光学检验机,该光学检验机由机体、CCD摄像头、LCD显示器、双工位测试台、操作台、LED声音报警器、工控机和步进电机组成。机体外面右上角设有LCD显示器,LCD显示器通过数据线与工控机相连接,CCD摄像头置于机体内部工作空间的上方,CCD摄像头下方设有双工位测试台,双工位测试台由步进电机进行控制,并且,机体在内部工作空间的前方设置有翻盖。此种结构的光学检验机具有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和较高测试效率。但是,由于上述的光学检验机只在机体的前侧壁开设翻盖,因此,光学仪器的计量测试视野和作业空间受到较大的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旨在为仪器提供良好的计量测试视野和作业空间。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一罩体,设于支撑仪器的隔振平台外围且与隔振平台刚性连接;和一半圆弧形顶罩,可开合地罩盖在罩体的顶部;其中,半圆弧形顶罩具有一弧形后盖和一弧形翻转前盖,并且,弧形后盖的左侧壁和弧形翻转前盖的左侧壁于半圆弧形顶罩的左侧弧心位置铰接,弧形后盖的右侧壁和弧形翻转前盖的右侧壁于半圆弧形顶罩的右侧弧心位置铰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弧形翻转前盖的圆心角与弧形后盖的圆心角角度相等,并且,弧形翻转前盖于弧形后盖的内侧绕半圆弧形顶罩的弧心翻转。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罩体、半圆弧形顶罩、以及隔振平台合围形成容纳仪器的封闭空间。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弧形后盖于左侧弧心位置或右侧弧心位置安装有驱动弧形翻转前盖翻转的电机;并且,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弧形后盖的侧壁并与弧形翻转前盖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一控制器,设置于罩体的外部且与电机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罩体的左侧壁安装有横向布置的第一伺服电机系统,并且,弧形后盖的左侧壁与第一伺服电机系统的滑块连接;罩体的右侧壁安装有横向布置的第二伺服电机系统,并且,弧形后盖的右侧壁与第二伺服电机系统的滑块连接;第一伺服电机系统和第二伺服电机系统相对齐且同步运行;第一伺服电机系统和第二伺服电机系统均与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第一伺服电机系统的滑块与弧形翻转前盖的左侧壁由第一气弹簧连接;第二伺服电机系统的滑块与弧形翻转前盖的右侧壁由第二气弹簧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弧形后盖的后端具有内置的卷边,并且,卷边内填充有减振橡胶。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防护外罩由木材制成;或者,防护外罩由外层胶合板、中间金属薄板、以及内层胶合板相嵌合制成。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弧形翻转前盖的外侧壁前端设有手柄。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中,半圆弧形顶罩由弧形后盖和弧形翻转前盖组成,并且,弧形翻转前盖可绕半圆弧形顶罩的弧心在竖直方向上实现90度翻转,当弧形翻转前盖向后翻转开启时,仪器的前方、上方、左方、后方均为敞开状态,从而可扩大仪器的计量测试视野和作业空间,便于仪器的拆装和维修保养。当弧形翻转前盖向前翻转关闭时,罩体、半圆弧形顶罩、以及隔振平台合围形成容纳仪器的封闭空间,能够隔绝各种自然振动和噪声,为仪器提供优良的实验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防护外罩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伺服电机系统的安装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半圆弧形顶罩的半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作具体阐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包括一罩体1和一半圆弧形顶罩2(如图3所示)。
具体的,仪器100可具有实验、计量、观测、检验、绘图等任意一种或数种功能。罩体1设于支撑仪器100的隔振平台200的外围,且与隔振平台200刚性连接,从而可防止防护外罩在开启、关合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影响到仪器100。仪器100具有自动装夹装置101和载物台102,并且,自动装夹装置101可伸出至防护外罩的外部。半圆弧形顶罩2可开合地罩盖在罩体1的顶部。
在本实施例中,将仪器正对操作者的方向定义为防护外罩的前方。半圆弧形顶罩2具有一弧形后盖21和一弧形翻转前盖22,并且,弧形翻转前盖22于弧形后盖21的内侧绕半圆弧形顶罩2的弧心在竖直方向上90度翻转。罩体1、半圆弧形顶罩2、以及隔振平台200合围形成容纳仪器100的封闭空间。
在本实施例中,弧形翻转前盖22的圆心角与弧形后盖21的圆心角角度相等,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弧形后盖21的左侧壁和弧形翻转前盖22的左侧壁于半圆弧形顶罩2的左侧弧心位置铰接,弧形后盖21的右侧壁和弧形翻转前盖22的右侧壁于半圆弧形顶罩2的右侧弧心位置铰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实现吸振降噪,有效保护仪器100,防护外罩优选由木材制成。或者,为了屏蔽电磁干扰,作为更优选的方式,防护外罩还可以是由外层胶合板、中间金属薄板、以及内层胶合板相嵌合制成。
弧形翻转前盖22的外侧壁前端设有手柄221。操作者可通过手柄221实现弧形翻转前盖22的手动翻转。当然,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中,弧形翻转前盖22也可以是采用电动方式实现自动翻转。下面,针对弧形翻转前盖22的自动翻转进行详细叙述:
弧形后盖21于左侧弧心位置安装有驱动弧形翻转前盖11翻转的电机3,并且,电机3的输出轴贯穿弧形后盖21的左侧壁并与弧形翻转前盖22连接。另外,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还包括一控制器4,控制器4设置于罩体1的外部且与电机3信号连接。电机3可根据控制器4输出的指令驱动弧形翻转前盖22翻转,并且,电机3可实现精确的定位控制。
如图1和图2所示,另外,为了在不增加罩体1占地面积的前提下进一步地提高仪器100的测试视野和作业空间,罩体1的左侧壁安装有横向布置的第一伺服电机系统5,罩体1的右侧壁安装有横向布置的第二伺服电机系统6,并且,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伺服电机系统5和第二伺服电机系统6均为直线伺服电机系统。其中,弧形后盖21的左侧壁与第一伺服电机系统5的滑块51连接;并且,弧形后盖21的右侧壁与第二伺服电机系统6的滑块61连接。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伺服电机系统5和第二伺服电机系统6均与控制器4信号连接。第一伺服电机系统5和第二伺服电机系统6相对齐且同步运行,共同驱动半圆弧形顶罩2前后平移。第一伺服电机系统5和第二伺服电机系统6均能实现精确的定位控制。
当第一伺服电机系统5和第二伺服电机系统6共同驱动开启状态下的半圆弧形顶罩2向后平移到位,自动装夹装置101可跨越罩体1的侧壁进行被测样品的抓取、放置,便于完成被测样品在载物台102上的装夹和卸料。并且,这样的平移结构设计还能方便仪器100的拆装和维修保养。另外,根据仪器的体积和形状,第一伺服电机系统5和第二伺服电机系统6还能共同驱动关闭状态下的半圆弧形顶罩2在前后位置上小幅移动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在自动翻转状态下,能够实现弧形翻转前盖22的缓慢翻转,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第一伺服电机系统5的滑块51与弧形翻转前盖22的左侧壁由第一气弹簧7连接,第二伺服电机系统6的滑块61与弧形翻转前盖22的右侧壁由第二气弹簧8连接。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在弧形翻转前盖22向后的翻转开启过程中,为了实现缓冲减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弧形后盖21的后端具有内置的卷边211,并且,卷边211内填充有减振橡胶212。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观察运行状态中的护仪器10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弧形翻转前盖22上可进一步开设由避光玻璃制成的视窗。
本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半圆弧形顶罩由弧形后盖和弧形翻转前盖组成,并且,弧形翻转前盖可绕半圆弧形顶罩的弧心在竖直方向上实现90度翻转,当弧形翻转前盖向后翻转开启时,仪器的前方、上方、左方、后方均为敞开状态,从而可扩大仪器的测试视野和作业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当弧形翻转前盖向前翻转关闭时,罩体、半圆弧形顶罩、以及隔振平台合围形成容纳仪器的封闭空间,能够隔绝各种自然振动和噪声,为仪器提供优良的实验环境。
在上述实施例中,弧形后盖21于左侧弧心位置安装有驱动弧形翻转前盖22翻转的电机3,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中,弧形后盖21也可以于右侧弧心位置安装驱动弧形翻转前盖22翻转的电机。
在上述实施例中,罩体1同时在左侧壁和右侧壁各横向布置一伺服电机系统以驱动打开状态下的半圆弧形顶罩2前后平移,当然,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中,罩体1可任选左侧壁和右侧壁横向布置一伺服电机系统亦可驱动打开状态下的半圆弧形顶罩2前后平移。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罩体,设于支撑所述仪器的隔振平台外围且与所述隔振平台刚性连接;和
一半圆弧形顶罩,可开合地罩盖在所述罩体的顶部;
其中,所述半圆弧形顶罩具有一弧形后盖和一弧形翻转前盖,并且,所述弧形后盖的左侧壁和所述弧形翻转前盖的左侧壁于所述半圆弧形顶罩的左侧弧心位置铰接,所述弧形后盖的右侧壁和所述弧形翻转前盖的右侧壁于所述半圆弧形顶罩的右侧弧心位置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翻转前盖的圆心角与所述弧形后盖的圆心角角度相等,并且,所述弧形翻转前盖于所述弧形后盖的内侧绕所述半圆弧形顶罩的弧心翻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所述半圆弧形顶罩、以及所述隔振平台合围形成容纳所述仪器的封闭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后盖于所述左侧弧心位置或所述右侧弧心位置安装有驱动所述弧形翻转前盖翻转的电机;
并且,所述电机的输出轴贯穿所述弧形后盖的侧壁并与所述弧形翻转前盖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控制器,设置于所述罩体的外部且与所述电机信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的左侧壁安装有横向布置的第一伺服电机系统,并且,所述弧形后盖的左侧壁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系统的滑块连接;
所述罩体的右侧壁安装有横向布置的第二伺服电机系统,并且,所述弧形后盖的右侧壁与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系统的滑块连接;
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系统和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系统相对齐且同步运行;
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系统和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系统均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系统的滑块与所述弧形翻转前盖的左侧壁由第一气弹簧连接;
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系统的滑块与所述弧形翻转前盖的右侧壁由第二气弹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后盖的后端具有内置的卷边,并且,所述卷边内填充有减振橡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外罩由木材制成;
或者,所述防护外罩由外层胶合板、中间金属薄板、以及内层胶合板相嵌合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翻转前盖的外侧壁前端设有手柄。
CN201520890431.XU 2015-11-10 2015-11-10 一种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201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90431.XU CN205120148U (zh) 2015-11-10 2015-11-10 一种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20890431.XU CN205120148U (zh) 2015-11-10 2015-11-10 一种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5120148U true CN205120148U (zh) 2016-03-30

Family

ID=555757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2089043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20148U (zh) 2015-11-10 2015-11-10 一种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512014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7882A (zh) * 2015-11-10 2016-03-09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一种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
CN109084822A (zh) * 2018-09-26 2018-12-25 河南中托力合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仪表防雨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387882A (zh) * 2015-11-10 2016-03-09 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一种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
CN109084822A (zh) * 2018-09-26 2018-12-25 河南中托力合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仪表防雨装置
CN109084822B (zh) * 2018-09-26 2023-09-12 河南中托力合化学有限公司 一种仪表防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291336U (zh) 一种侧开门隔音箱
CN105387882A (zh) 一种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
CN205120148U (zh) 一种应用于仪器的防护外罩
CN207189720U (zh) 生物安全柜
US9983050B2 (en) Housing for a laboratory instrument
CN204405853U (zh) 一种核辐射仪器校准单源装置
CN208505325U (zh) 手机磁性指南针功能测试治具
CN211784012U (zh) 一种电机传动轴扭力测试工装
TWI754384B (zh) 噪音測量裝置
CN206387563U (zh) 双旋转柔性浮动式测试机
CN203561818U (zh) 防水工业相机组合体
CN207717102U (zh) 一种自准直仪标定装置
CN203057521U (zh) 音频测试用隔音箱
CN214667486U (zh) 一种便携式电子测漏仪
CN205562792U (zh) 海底声呐探测设备
CN201429926Y (zh) 教学专用激光切割机
CN205356019U (zh) 一种高效防尘户外电机风罩
CN221826717U (zh) 一种综合环境试验设备
CN109240446B (zh) 计算机主机箱防尘罩
CN217796024U (zh) 一种高压容器开盖机构以及高压装置
CN218170352U (zh) 一种移动内置拉杆验房设备工具箱
CN221239346U (zh) 多功能超声纵波检测模拟装置
CN219871634U (zh) 一种芯片测试装置
CN209591501U (zh) 一种用于钢琴上的防尘装置
US20220236321A1 (en) Mechanical arm and mechanical arm assembly, test system and method, storage medium and electronic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6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