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116086U - 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116086U CN205116086U CN201520923746.XU CN201520923746U CN205116086U CN 205116086 U CN205116086 U CN 205116086U CN 201520923746 U CN201520923746 U CN 201520923746U CN 205116086 U CN205116086 U CN 20511608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aeration
- tank
- dredging
- aeration tan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Landscapes
- Aeration Devices For Treatment Of Activated Polluted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包括:紧邻泵房在靠近河湖侧修筑跌水曝气池,跌水曝气池的上侧装有跌水复氧槽;两侧设置溢流槽;沿岸坡和路基布置虹吸管,虹吸管的上游端插入淤泥处理坑,下游端插入淤泥回收坑。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水体复氧率,清除底部淤泥,改善了景观河湖局部水域的水质状况。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淤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营造或修护城市景观河道已是各大城市竞相追逐的目标。尤其是“十八大”后,建设“美丽中国”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而水以其特有的灵性成为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当然,只有水量丰富、感观优美、健康无害的水体(景观河道、人工湖泊等)才能良好地实现其景观和生态调节的功能。
然而,与天然湖泊、河流等水体相比,人工景观湖、城市二级河道等具有流动性相对缓慢、水量较小、更新时间较长、与周边水系的连通性较差、环境容量较小的特点,而且对污染负荷抵抗能力弱,水质容易恶化。大量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有些景观湖水质普遍恶化,水体透明度低,夏季易爆发水华,散发恶臭,不但丧失了景观功能,甚至破坏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根据人工景观湖的水力学特点,加大湖区局部水体流动性、提高水体复氧率,是有效保持水质良好的措施。
在多种改善水质的技术中,跌水曝气是提高水体溶解氧的有效措施之一;而河湖清淤多采用截流后人工机械的方式进行,调度运行难度大、成本高。传统的清淤装置多为陆用,近来也有两栖、潜水功能的清淤装置。但其工作原理都是利用潜污泵实现清理和排送淤泥,操作性和工作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河湖岸边修筑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提高水体复氧率,清除底部淤泥,从而改善景观河湖局部水域的水质状况,详见下文描述:
一种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所述曝气清淤装置由泵房、曝气系统和清淤系统三部分组成,
所述泵房修建在河湖岸边,紧邻所述泵房在靠近河湖侧修筑跌水曝气池,所述跌水曝气池的上侧装有跌水复氧槽;
在临岸水域修筑浅水平台安置水轮车;所述跌水曝气池的两侧设置溢流槽;
在清淤车底部铺设闭环式轨道形成轨式水下清淤车;沿岸坡和路基布置虹吸管,虹吸管的上游端插入淤泥处理坑,下游端插入淤泥回收坑。
其中,所述泵房将河湖中水体提至所述跌水曝气池的正上方。
所述跌水曝气池为阶梯式垂直流跌水曝气池;进而,
所述跌水复氧槽为垂直流跌水复氧槽。
进一步地,所述跌水曝气池为三级跌水曝气池,每级跌水曝气池的上侧装有双层垂直流跌水复氧槽,两层复氧槽的开缝夹角为90°。
进一步地,所述泵房中设置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用于将所述虹吸管中的空气抽空,形成真空条件。
其中,所述虹吸管的上游端设置蓬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阶梯式垂直流跌水曝气与水轮车扰流曝气相结合的曝气方式。水轮车丰富了景观河湖的观赏性,同时避免了跌水飞溅。
(2)“清”“排”分离的清淤系统。与传统的清淤车不同,本实用新型装置将“清”、“排”动作分离,即利用轨式水下清淤车将淤泥疏清至指定位置,仅进行“清”动作;而后根据水力学中的虹吸原理将淤积排送至河湖外,进行“排”动作。
本实用新型首次提出清排分离的思想,使清淤车仅进行“清”动作,克服以往清淤车吸入式清淤、结构复杂及效率较低的缺陷,同时结合虹吸原理进行“排”动作,实现底泥清淤,提高清淤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跌水曝气池和跌水复氧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轨式水下清淤车和闭环轨道铺设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泵房;2:跌水曝气池;
3:跌水复氧槽;4:水轮车;
5:溢流槽;6:轨式水下清淤车;
7:虹吸管;8:淤泥处理坑;
9:淤泥回收坑;1-1:水泵;
1-2:吸水管;1-3:压水管;
2-1:孔口;6-1:机臂;
6-2:闭环式轨道;7-1:真空泵;
7-2:蓬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参见图1,该曝气清淤装置由泵房、曝气系统和清淤系统三部分组成,具体包括:泵房1、跌水曝气池2、跌水复氧槽3、水轮车4、溢流槽5、轨式水下清淤车6、虹吸管7、淤泥处理坑8、以及淤泥回收坑9。
其中,泵房1修建在河湖岸边,紧邻泵房1在靠近河湖侧修筑跌水曝气池2,跌水曝气池2的上侧装有跌水复氧槽3;
在临岸水域修筑浅水平台,其上安置水轮车4;跌水曝气池2的两侧设置溢流槽5,池满溢出的水沿溢流槽5缓慢流至河湖。
依据河湖局部水域形态,在现有的清淤车底部铺设闭环式轨道形成轨式水下清淤车6。沿岸坡和路基布置虹吸管7,上游端插入淤泥处理坑8,下游端插入淤泥回收坑9。淤泥回收坑9中有少量水,以形成上下游水头差。
泵房1工作时,优选将河湖中水体提至跌水曝气池2的正上方。
具体实现时,跌水曝气池2优选为阶梯式垂直流跌水曝气池,进而跌水复氧槽3优选为垂直流跌水复氧槽;跌水曝气池2优选为三级跌水曝气池,每级跌水曝气池2的上侧装有双层垂直流跌水复氧槽3,两层复氧槽的开缝夹角为9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计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通过泵房1提水后,形成自循环式的跌水和扰流曝气,提高水体含氧量。同时,清淤系统通过轨式水下清淤车6的闭环的疏清动作、以及虹吸管7的排送动作实现河道或湖泊临岸底部的淤泥清理。
实施例2
下面结合图2和图3对实施例1中的曝气清淤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介绍,详见下文描述:
参见图1,在河湖岸边修建泵房1,泵房1内设有水泵1-1,水泵1-1接吸水管1-2,吸水管1-2埋设在地下与河湖相通,水泵1-1工作时可将河湖中水体经吸水管1-2、压水管1-3提至跌水曝气池2的正上方。
其中,曝气系统包括:跌水曝气池2和水轮车4。紧邻泵房1在靠近河湖侧修筑阶梯式垂直流跌水曝气池2,其由三级跌水曝气池组成,每个跌水曝气池上侧装有双层垂直流跌水复氧槽3,两层复氧槽的开缝夹角为90°。当水由压水管1-3送出后,经垂直流跌水复氧槽3流入第一级的跌水曝气池,再由孔口2-1形成孔口出流流出,进入下一级的跌水曝气池中,如此依次进行跌水,垂直流跌水复氧槽3增大了水气接触面积,跌水过程中使水与空气充分接触,达到增加水体含氧量的效果。
在临岸水域修筑浅水平台,其上安置水轮车4。当水流从第三级跌水曝气池流出时,击打在水轮车4左侧的转轮叶片上,使水轮车逆时针转动,进一步增大水流与空气的接触,扰流曝气,增加水体含氧量。为保持跌水曝气池2中水头不变,所选水泵1-1的流量略大于孔口1-2的出流量,故跌水曝气池2的两侧设置溢流槽5,池满溢出的水沿溢流槽5缓慢流至河湖。
清淤系统包括:轨式水下清淤车6、虹吸管7、淤泥处理坑8和淤泥回收坑9四部分组成。依据河湖局部水域形态,在现有的清淤车底部铺设闭环式轨道6-2,单轨牵引轨式水下清淤车6运行。
轨式水下清淤车6两侧各设两只机臂6-1,当清淤车闭环循环运行时,通过机臂6-1将底部淤泥疏清至淤泥处理坑8。虹吸管7沿岸坡和路基布置,上游端插入淤泥处理坑8,下游端插入淤泥回收坑9。淤泥回收坑9中有少量水,以形成上下游水头差。
根据水力学中虹吸原理,利用泵房1中的真空泵7-1将虹吸管7中的空气抽空,形成真空条件,受上下游水头压差驱动,淤泥处理坑8中的淤泥和水一同经虹吸管7排至淤泥回收坑9。为防止大块淤泥堵塞管路,虹吸管7上游端设蓬头7-2。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设计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通过水泵1-1提水后,形成自循环式的跌水和扰流曝气,提高水体含氧量。同时,清淤系统通过轨式水下清淤车6的闭环的疏清动作、以及虹吸管7的排送动作实现河道或湖泊临岸底部的淤泥清理。
实施例3
下面对实施例1和2中的曝气清淤装置的安装、工作进行详细介绍,详见下文描述:
(1)使用该曝气清淤装置时,先确定安装位置,在河道或湖泊岸边修筑泵房1、跌水曝气池2、水轮车4、淤泥回收坑9等临岸设施;
(2)根据河道或湖泊的底部地形,铺设闭环轨道6-2,安置轨式清淤车5,开挖淤泥处理坑8;
(3)当该曝气清淤装置工作时,开启水泵1-1提水至第一级的跌水曝气池2,经垂直流跌水复氧槽3、孔口2-1依次跌水复氧,水体流回至河湖并带动水轮车4扰流曝气,如此循环;
(4)远程控制清淤系统的轨式水下清淤车5闭环运动,如此反复循环清扫,两侧双机臂6-1将淤泥疏清至淤泥处理坑8;开启真空泵7-1抽空虹吸管7中的空气,虹吸管7依靠上下游水头压差工作,将淤泥处理坑8中的淤泥排送至淤泥回收坑9,完成清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上述处理使得周围的水体流动性显著提高,含氧率提高,影响范围20m~100m。
实施例4
下面结合图1、图2和图3给出实施例1、2和3中曝气清淤装置中的各个部件的优选尺寸以及部分型号,详见下文描述:
该曝气清淤装置分为临岸建筑物和河底设施两部分,临岸建筑物整体尺寸为长14m,宽6m,高7m;河底设施部分主要依据实际河湖形态铺设轨道。各部件具体尺寸列于表1。
表1装置尺寸表
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各个部件采取上述尺寸时,该曝气清淤装置能提高水中溶解氧约1.74mg/L,处理淤泥平均每小时60-80m3,较普通清淤船机提高工作效率约2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跌水曝气和水下清淤相结合,利用水力学原理实现清淤,在岸边设置一个结构简单、外观优美、曝气效果明显的自循环式跌水曝气装置,并结合水下清淤,利用轨式水下清淤车,分离“清”、“排”动作,根据水力学虹吸原理实现清淤。该装置有助于提高水体复氧率,有效清除底部淤泥,从而改善景观河湖局部水域的水质状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各器件的型号除做特殊说明的以外,其他器件的型号不做限制,只要能完成上述功能的器件均可。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所述曝气清淤装置由泵房、曝气系统和清淤系统三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房修建在河湖岸边,紧邻所述泵房在靠近河湖侧修筑跌水曝气池,所述跌水曝气池的上侧装有跌水复氧槽;
在临岸水域修筑浅水平台安置水轮车;所述跌水曝气池的两侧设置溢流槽;
在清淤车底部铺设闭环式轨道形成轨式水下清淤车;沿岸坡和路基布置虹吸管,虹吸管的上游端插入淤泥处理坑,下游端插入淤泥回收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房将河湖中水体提至所述跌水曝气池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跌水曝气池为阶梯式垂直流跌水曝气池;进而,
所述跌水复氧槽为垂直流跌水复氧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跌水曝气池为三级跌水曝气池,每级跌水曝气池的上侧装有双层垂直流跌水复氧槽,两层复氧槽的开缝夹角为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房中设置真空泵,所述真空泵用于将所述虹吸管中的空气抽空,形成真空条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管的上游端设置蓬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23746.XU CN205116086U (zh) | 2015-11-18 | 2015-11-18 | 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923746.XU CN205116086U (zh) | 2015-11-18 | 2015-11-18 | 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116086U true CN205116086U (zh) | 2016-03-30 |
Family
ID=55571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23746.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116086U (zh) | 2015-11-18 | 2015-11-18 | 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11608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97673A (zh) * | 2015-11-18 | 2016-02-03 | 天津大学 | 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09928523A (zh) * | 2019-03-18 | 2019-06-25 | 浙江朗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技术 |
-
2015
- 2015-11-18 CN CN201520923746.XU patent/CN20511608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297673A (zh) * | 2015-11-18 | 2016-02-03 | 天津大学 | 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05297673B (zh) * | 2015-11-18 | 2017-11-07 | 天津大学 | 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及控制方法 |
CN109928523A (zh) * | 2019-03-18 | 2019-06-25 | 浙江朗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高效处理底泥与排污控制综合技术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6495183U (zh) | 一种单一河道外溢式水环境治理系统 | |
CN102505753A (zh) | 翻板式初期雨水截流井 | |
CN206928252U (zh) | 一种节能环保的小型水利闸门 | |
CN102808446A (zh) | 回灌型城市雨洪综合利用系统 | |
CN204385875U (zh) | 一种利用道路雨水蓄水的树池 | |
CN105297673B (zh) | 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203684373U (zh) | 提高城市防涝标准和控制水污染的设备 | |
CN205116247U (zh) | 水利冲沉沉井施工设备 | |
CN205116086U (zh) | 用于景观河湖的岸边自循环式曝气清淤装置 | |
CN104803496A (zh) | 一种湖湾重度富营养化治理系统 | |
CN104452685B (zh) | 一种分级浮升式挡水坝 | |
CN202324179U (zh) | 地下调蓄管涵的自动清淤系统 | |
CN102720266A (zh) | 虹吸式蓄排水隧道清淤装置 | |
CN110306495A (zh) | 水力引导式城市河道垃圾收集装置及其收集方法 | |
WO2024174557A1 (zh) | 一种河口吹沙成堤沙土种植绿植前快速洗脱盐系统 | |
CN202610962U (zh) | 虹吸式蓄排水隧道清淤装置 | |
CN204311415U (zh) | 一种分级浮升式挡水坝 | |
CN211873239U (zh) | 排涝工程进水口隐藏式自动升降拦污检修系统 | |
CN205875345U (zh) | 一种家用花园式雨水回收利用装置 | |
CN105544477B (zh) | 一种设有过鱼装置的双向溢流挡水闸 | |
CN204703118U (zh) | 一种景观湖池底自洁和水循环综合利用装置 | |
CN201193325Y (zh) | 朔望潮汐游泳场、池、滑冰场,滑旱冰场 | |
CN108277775A (zh) | 河工模型试验斜向冲淤进水箱 | |
Du et al. | History of water supply in pre-modern China | |
CN207582645U (zh) | 一种基于海绵城市的雨水收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30 Termination date: 2016111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