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92349U - 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92349U CN205092349U CN201520932198.7U CN201520932198U CN205092349U CN 205092349 U CN205092349 U CN 205092349U CN 201520932198 U CN201520932198 U CN 201520932198U CN 205092349 U CN205092349 U CN 20509234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body
- conductive cover
- terminal
- terminal base
- busbar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01R13/6582—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 H01R13/6583—Shield structure with resilient means for engaging mating connector with separate conductive resilient members between mating shield memb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107/00—Four or more pol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 H01R24/60—Contacts spaced along planar side wall transverse to longitudinal axis of engagement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Multi-Conductor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包含:多排端子、一绝缘本体、一座体组件和板组件。该绝缘本体用于容置每一该端子的一部分,且该绝缘本体的一端形成多个开孔。该座体组件容置每一该端子的另一部分并能与该绝缘本体组合。该板组件用于与该座体组件组合,包含至少一突出部,该突出部能容置于该绝缘本体的对应的该开孔内,使得该板组件与该绝缘本体相互卡合,进而增强该板组件与绝缘本体组合后的结构稳固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特别是关于一种具强化结构设计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今,电子装置可通过多种电连接器与计算机进行连接以执行数据的传输,其中又以传输速度快的通用序列汇流排(UniversalSerialBus,USB)连接器应用较为广泛。随着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器技术的演进,已发展出一种接口尺寸小于现行Micro-USB的标准规范,且具有至少10Gbit/s的数据传输速率的新型的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器,例如基于USB3.1规范所设计的USBType-C。另一方面,为符合使用者的使用需求,该新型的通用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可被设计为一种允许使用者以正面或反面的方向与一对接连接器进行插接的构型。例如,在该连接器的插接接口中,将上排端子与下排端子设计为一致,因而达到上述的功效。
请参照图1和图2所示,图1绘示一种现有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10的零件爆炸图,以及图2绘示该现有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10的局部组装视图。该序列汇流排连接器10的接口尺寸可小于现行Micro-USB的标准规范,且/或允许使用者以正面或反面的方向与一对接连接器进行插接。该序列汇流排连接器10包含一第一端子座20、一第二端子座25、一绝缘本体30、一第一排端子40、一第二排端子45、一第一导电盖板50、一第二导电盖板55、一板组件60及一外遮蔽体70,其中该第一端子座20以及该第二端子座25分别包覆每一端子的一部分。
如图1和图2所示,该板组件60包含一平板主体61和一对相对设置的弹臂62,且该对弹臂62的末稍分别形成一对卡勾部63。另外,该绝缘本体30的两左右侧壁形成一对狭槽31,其末端包含一对贯通口(未图示)贯通至该绝缘本体30的内部。在组装上,将该第一端子座20、该板组件60和该第二端子座25依序叠置,接着再将上述组合与该绝缘本体30组装,其中该板组件30的该对弹臂62收容在该绝缘本体30的该对狭槽31,并且该对卡勾部63位于该对贯通口,使该对弹臂62的该对卡勾部63通过该对狭槽31的该贯通口延伸至该绝缘本体30的内部,以电性接触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
然而,如图1和图2所示,该板组件60仅借由将该对弹臂62末梢的该对卡勾部63卡合在绝缘本体30上,使得该板组件60与该绝缘本体30之间的结构不稳固,容易造成摇晃或者是松脱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良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结构设计,以增强板组件与绝缘本体组装后的结构稳固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整体构型趋向薄型化以及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以提供较长的使用寿命。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包含:
多排端子;
一绝缘本体,形成多个端子槽道,每一所述端子槽道能对应容置每一所述端子的一部分,且该绝缘本体包含相对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形成多个开孔,该第二端能与一对接连接器插接;
至少一导电盖板,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
一座体组件,容置每一所述端子的另一部分并能与该绝缘本体组合;
一板组件,与该座体组件组合,该板组件包含:
至少一朝该绝缘本体的该第二端延伸的弹臂,至少一所述弹臂的末端形成一卡勾部能电性接触该对接连接器的卡勾部;
至少一朝该绝缘本体之外延伸的接地端;以及
至少一突出部,能容置于该绝缘本体的对应的该开孔内,使该板组件与该绝缘本体相互卡合;以及
一外遮蔽体,套设于该绝缘本体和至少一所述导电盖板之外。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较佳实施例当中,每一所述端子包含一弹性接触区、一固持区和一导脚区,该绝缘本体的多个所述端子槽道分别形成于该绝缘本体上下相对的两侧壁上,多个所述端子槽道能对应收容多排所述端子的该弹性接触区。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较佳实施例当中,该座体组件进一步包含一第一端子座及一第二端子座,该第一端子座与该第二端子座上下叠置,并且该板组件设置于该第一端子座和该第二端子座之间。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较佳实施例当中,该第一端子座及该第二端子座均形成一排第一卡接单元,该绝缘本体的该第一端形成上下两排第二卡接单元,通过该第一端子座及该第二端子座的该第一卡接单元以及该绝缘本体的对应的该第二卡接单元相互扣合,使该绝缘本体与该座体组件组合在一起。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较佳实施例当中,该第一卡接单元及该第二卡接单元均包含至少一对结构互补的突起区和内凹区。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较佳实施例当中,该第一端子座包含至少一定位盲孔,该第二端子座包含至少一定位柱,该板组件包含至少一定位通孔,通过该定位柱能穿设过该定位通孔而插装于该定位盲孔中,使该板组件、该第一端子座和该第二端子座三者结合在一起。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较佳实施例当中,该绝缘本体左右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包含至少一狭槽,该狭槽能收容该板组件的该弹臂。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较佳实施例当中,至少一所述导电盖板包括一第一导电盖板及一第二导电盖板,该第一导电盖板及该第二导电盖板能分别覆盖于该绝缘本体上下相对的两侧壁的多个所述端子槽道上。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较佳实施例当中,该第一导电盖板及该第二导电盖板分别形成至少一用于电性接触该对接连接器的第一弹片。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较佳实施例当中,该绝缘本体上下相对的两所述侧壁上分别形成至少一贯孔,该第一导电盖板及该第二导电盖板的至少一所述第一弹片能贯穿至少一所述贯孔进而电性接触该对接连接器。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较佳实施例当中,该第一导电盖板及该第二导电盖板分别具有至少一向外延伸以电性接触该外遮蔽体的第二弹片。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之一较佳实施例当中,该第一导电盖板及该第二导电盖板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用于卡固在该绝缘本体上的嵌片。
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除了可借由该板组件的该对弹臂卡合该绝缘本体的该两左右侧壁的该对开口之外,还可借由该板组件的该对突出部卡合该绝缘本体的该第一端的该对开孔,进而增强该板组件与该绝缘本体组装后的结构稳固性。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上述各项组件的设计,不仅能使连接器的整体构型趋向薄型化,并保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以提供较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一种现有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零件爆炸图。
图2绘示图1的现有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局部组合视图。
图3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组合视图。
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零件爆炸图的第一视图。
图5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零件爆炸图的第二视图。
图6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第一局部组合视图。
图7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第二局部组合视图。
图8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第三局部组合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序列汇流排连接器20第一端子座
25第二端子座30绝缘本体
31狭槽40第一排端子
45第二排端子50第一导电盖板
55第二导电盖板60板组件
61平板主体62弹臂
63卡勾部70外遮蔽体
100序列汇流排连接器200第一端子座
205第二端子座210定位柱
220第一突起区225第一内凹区
230第一卡接单元300绝缘本体
310第一端315第二端
320开孔330第一排端子槽道
335第二排端子槽道340狭槽
350第二突起区355第二内凹区
360第二卡接单元370贯孔
380凹陷部400第一排端子
405第二排端子410弹性接触区
420导脚区500第一导电盖板
505第二导电盖板510第一弹片
520第二弹片530嵌片
600板组件610主体
620弹臂625卡勾部
630接地端640突出部
650定位通孔700外遮蔽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将特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并且在不同的图式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请参照图3及图4所示,图3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100的组合视图,以及图4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100的零件爆炸图的第一视图。该序列汇流排连接器100的主要结构包含一座体组件、一绝缘本体300、一第一排端子400、一第二排端子405、一第一导电盖板500、一第二导电盖板505、一板组件600及一外遮蔽体700。
如图4和图5所示,该第一排端子400和该第二排端子405的每一端子皆具有一弹性接触区410、一固持区(未绘示)及一导脚区420,其中该固持区位于该弹性接触区410和该导脚区420之间。
如图4和图5所示,该座体组件包含两上下叠置的该第一端子座200和该第二端子座205。该第一端子座200和该第二端子座205分别包覆该第一排端子400的一部分以及该第二排端子405的一部分。于本实施例中,是通过嵌入式射出成型过程,分别将该第一排端子400和该第二排端子405的该些固持区分别镶嵌成型在该第一端子座200和该第二端子座205中。该第一端子座200的一面还形成一对定位盲孔(未绘示)和该第二端子座205的一面还形成一对定位柱210以对应该对定位盲孔。
如图4和图5所示,该绝缘本体300分别包含相对的一第一端310以及一第二端315。该第一端310用于与该第一端子座200、该第二端子座205和该板组件600组装,且该第一端310进一步形成一对开孔320,但不因此限定该开孔320的数量。该第二端315形成一接口(见图5,未标号),该接口的尺寸可小于现行Micro-USB的标准规范,且/或允许使用者以正面或反面的方向与一对接连接器(未图示)进行插接。在该绝缘本体300上下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形成一第一排端子槽道330和一第二排端子槽道335,分别用以收容该第一排端子400的弹性接触区410和该第二排端子405的弹性接触区410。该第一排端子槽道330和该第二排端子槽道335从该第一端310处开始并朝该第二端315的方向延伸,并且终止于相距该第二端315一段距离的位置。
如图4和图5所示,该板组件600设置于两上下叠置的该第一端子座200和该第二端子座205之间,用于避免各端子受到外部信号的干扰,例如静电放电(ESD)或电磁波干扰(EMI)。该板组件600包含一主体610、一对弹臂620、一对接地端630和一对突出部640,其中该主体610、该对弹臂620、该对接地端630及该对突出部640一体成型。该对弹臂610及该对接地端630位于该主体610的相对两侧,且彼此朝向相反的两方向延伸,以及该对弹臂620的末稍分别形成一对相对的卡勾部625。该对突出部640从该主体610朝该绝缘本体300的该第一端310的该对开孔320的位置对应延伸,且不因此限定该突出部640的数量。该主体610形成一对定位通孔650以分别对应该第一端子座200的该对定位盲孔(未绘示)和该第二端子座205的该对定位柱210。
请参照图4和图6所示,其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100的第一局部组合视图。在该板组件600组装至该绝缘本体300时,该对弹臂620沿着该绝缘本体300的该对狭槽340并朝该第二端315延伸,以及该对接地端630朝该绝缘本体300的该第一端310之外延伸。该绝缘本体300的该两左右侧壁进一步形成一对狭槽340,用于收容该板组件600的该对弹臂620。该对狭槽340延伸的方向上,每一该狭槽340的末端包含一对开口(未图示)横向贯通至该绝缘本体300的内部,使该对弹臂620的该对卡勾部625经由该对狭槽340的开口延伸至该绝缘本体300的内部,以卡扣并电性接触该对接连接器。
如图4和图6所示,在该绝缘本体300和该板组件600组装时,该绝缘本体300的该对开孔320用于容置该板组件600的该对突出部640,进而使该板组件600与该绝缘本体300相互卡合。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序列汇流排连接器100中,除了可借由板组件600的该对弹臂620卡合该绝缘本体300的该两左右侧壁的该对开口之外,还可借由该板组件600的该对突出部640卡固于该绝缘本体300的该第一端310的该对开孔320中,进而增强该板组件600与该绝缘本体300组装后的结构稳固性。
请参照图4和图7所示,图7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100的第二局部组合视图。在该板组件600与该绝缘本体300组合后,借由将该第二端子座205的该对定位柱210穿设过该板组件600的该对定位通孔650,接着将该对定位柱210插装于该第一端子座200的该对定位盲孔中,使得上述该第一端子座200、该第二端子座205及该板组件600彼此之间得以稳固结合。组装后,该板组件600的该主体610的长度短于该些第一排端子400和该第二排端子405的长度,且该板组件600的任一部分不会与该些第一排端子400和该第二排端子405的任一部分接触。值得注意的是,该绝缘本体300、该板组件600、该第一端子座200和该第二端子座205的组装顺序不局限于此,例如,于其他实施例中,可先将该板组件600、该第一端子座200和该第二端子座205组装后,再与该绝缘本体300组装。
如图4和图7所示,每一该第一端子座200和该第二端子座205分别形成一排第一卡接单元230,以及该绝缘本体300的该第一端315形成上下两排第二卡接单元360。该第一卡接单元230包含一第一突起区220和一第一内凹区225,以及该第二卡接单元360包含一第二突起区350和一第二内凹区355。该第一卡接单元230的该第一突起区220和该第一内凹区225,以及该第二卡接单元360的该第二内凹区355和该第二突起区350结构上对应互补,使得该第一突起区220和该第二突起区350与相对应的该第二内凹区355和该第一内凹区225互相扣合。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借由结构互补的突起区和内凹区,使得该每一该第一端子座200和该第二端子座205的该第一卡接单元230以及该绝缘本体300的对应的该第二卡接单元360相互扣合,进而使该绝缘本体300与该第一端子座200和该第二端子座205组合在一起。
请参照图4和图8所示,图8绘示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的第三局部组合视图。该第一导电盖板500和该第二导电盖板505分别放置在该绝缘本体300上下相对的两侧壁的外表面,且覆盖于该第一排端子槽道330和该第二排端子槽道335上。该第一导电盖板400和该第二导电盖板405互相对称且呈现中央镂空,包含多个第一弹片510和多个第二弹片520。每一该第一弹片510分别朝向该绝缘本体300内部的方向延伸,以电性接触插入该连接器100内的对接连接器的导电壳体(未图示),以及该第二弹片520朝远离该绝缘本体300的方向延伸以电性接触该外遮蔽体700。应当注意的是,该第一导电盖板500和该第二导电盖板505的该些第一弹片510和第二弹片520是一体成型。
如图4和图8所示,该绝缘本体300在上下相对两所述侧壁上,进一步形成多个贯孔370,分别位于该第一排端子槽道330的终止区和该第二排端子槽道335的终止区并邻近该第二端315。该第一导电盖板500和该第二导电盖板505的该些第一弹片510朝向该绝缘本体300的方向弯折后,延伸进入该绝缘本体300的该贯孔370内,并且呈现倒钩状。应当注意的是,从该绝缘本体300的该第二端315视之时,该些第一弹片510的末梢低于该绝缘本体300的内表面。惟,并不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4和图5所示,该绝缘本体300的该两相对左右侧壁的位置上进一步形成一对凹陷部380,以及每一该第一导电盖板500和该第二导电盖板505末端的左右两侧分别纵向弯折形成一对相对嵌片530用于分别卡固在该绝缘本体300的该对凹陷部380上。较佳地,当该第一导电盖板500和该第二导电盖板505分别放置在该绝缘本体300上时,该第一导电盖板500和该第二导电盖板505大致分别与该绝缘本体300上下相对的两所述侧壁呈现共平面。
如图3和图4所示,在该第一端子座200、该第二端子座205、该绝缘本体300、该第一排端子400、该第二排端子405、该第一导电盖板500、该第二导电盖板505、该板组件600相互结合后,会一同套设入该外遮蔽体700。套设后,该外遮蔽体700紧密地包覆住该第一导电盖板500、该第二导电盖板505和该绝缘本体300的相接触的侧壁,并且该些第一导电盖板500、该第二导电盖板505借由该些第二弹片520与该外遮蔽体700的上下内壁作电性接触。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序列汇流排连接器100中,除了可借由板组件600的该对弹臂620卡合该绝缘本体300的该两左右侧壁的该对开口之外,还可借由该板组件600的该对突出部640卡合该绝缘本体300的该第一端310的该对开孔320,进而增强该板组件600与该绝缘本体300组装后的结构稳固性。利用本实用新型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100的上述各项组件的设计,不仅能使连接器的整体构型趋向薄型化,并保有较佳的结构强度以提供较长的使用寿命。
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而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并不仅限于上述整体应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描述的各技术特征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一项单独采用或选择多项组合起来使用,因此,本实用新型理所应当地涵盖了与本案实用新型点有关的其他组合及具体应用。
Claims (12)
1.一种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包含:
多排端子;
一绝缘本体,形成多个端子槽道,每一所述端子槽道能对应容置每一所述端子的一部分,且该绝缘本体包含相对的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该第一端形成多个开孔,该第二端能与一对接连接器插接;
至少一导电盖板,设置于该绝缘本体的侧壁的外表面;
一座体组件,容置每一所述端子的另一部分并能与该绝缘本体组合;
一板组件,与该座体组件组合,该板组件包含:
至少一朝该绝缘本体的该第二端延伸的弹臂,至少一所述弹臂的末端形成一卡勾部能电性接触该对接连接器的卡勾部;
至少一朝该绝缘本体之外延伸的接地端;以及
至少一突出部,能容置于该绝缘本体的对应的该开孔内,使该板组件与该绝缘本体相互卡合;以及
一外遮蔽体,套设于该绝缘本体和至少一所述导电盖板之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端子包含一弹性接触区、一固持区和一导脚区,该绝缘本体的多个所述端子槽道分别形成于该绝缘本体上下相对的两侧壁上,多个所述端子槽道能对应收容多排所述端子的该弹性接触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座体组件进一步包含一第一端子座及一第二端子座,该第一端子座与该第二端子座上下叠置,并且该板组件设置于该第一端子座和该第二端子座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座及该第二端子座均形成一排第一卡接单元,该绝缘本体的该第一端形成上下两排第二卡接单元,通过该第一端子座及该第二端子座的该第一卡接单元以及该绝缘本体的对应的该第二卡接单元相互扣合,使该绝缘本体与该座体组件组合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卡接单元及该第二卡接单元均包含至少一对结构互补的突起区和内凹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端子座包含至少一定位盲孔,该第二端子座包含至少一定位柱,该板组件包含至少一定位通孔,通过该定位柱能穿设过该定位通孔而插装于该定位盲孔中,使该板组件、该第一端子座和该第二端子座三者结合在一起。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左右相对的两侧壁分别包含至少一狭槽,该狭槽能收容该板组件的该弹臂。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导电盖板包括一第一导电盖板及一第二导电盖板,该第一导电盖板及该第二导电盖板能分别覆盖于该绝缘本体上下相对的两侧壁的多个所述端子槽道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盖板及该第二导电盖板分别形成至少一用于电性接触该对接连接器的第一弹片。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绝缘本体上下相对的两所述侧壁上分别形成至少一贯孔,该第一导电盖板及该第二导电盖板的至少一所述第一弹片能贯穿至少一所述贯孔进而电性接触该对接连接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盖板及该第二导电盖板分别具有至少一向外延伸以电性接触该外遮蔽体的第二弹片。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序列汇流排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盖板及该第二导电盖板的两侧分别形成一用于卡固在该绝缘本体上的嵌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4201948 | 2015-02-06 | ||
TW104201948U TWM505078U (zh) | 2015-02-06 | 2015-02-06 | 序列匯流排連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92349U true CN205092349U (zh) | 2016-03-16 |
Family
ID=541528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932198.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92349U (zh) | 2015-02-06 | 2015-11-20 | 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60233617A1 (zh) |
CN (1) | CN205092349U (zh) |
TW (1) | TWM50507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154043A (zh) * | 2024-11-18 | 2024-12-17 | 浙江索迪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配电箱使用的集成式母线汇流排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93580B2 (ja) * | 2014-06-03 | 2018-03-14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D837161S1 (en) * | 2014-08-18 | 2019-01-01 | Japan Aviation Electronics Industry, Limited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206441936U (zh) | 2016-11-30 | 2017-08-25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06532321B (zh) * | 2017-01-03 | 2023-09-26 | 温州意华接插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cfp4连接器组件 |
CN109390803B (zh) * | 2018-10-09 | 2020-10-30 |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15
- 2015-02-06 TW TW104201948U patent/TWM505078U/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15-11-20 CN CN201520932198.7U patent/CN20509234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5-12-02 US US14/956,696 patent/US20160233617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9154043A (zh) * | 2024-11-18 | 2024-12-17 | 浙江索迪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配电箱使用的集成式母线汇流排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M505078U (zh) | 2015-07-11 |
US20160233617A1 (en) | 2016-08-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349135U (zh) | 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 |
CN205092349U (zh) | 序列汇流排连接器 | |
CN204315771U (zh) | 电连接器 | |
TWI455422B (zh) | Socket connector | |
US7654866B2 (en) | Upright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8961236B2 (en) | Connector preventing electrostatic discharge | |
US10615544B2 (en) | Plug electrical connector | |
US20130337685A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detect function | |
TWM473621U (zh) | 插接器 | |
KR20130137683A (ko) | 하네스 커넥터 | |
TW201611430A (zh) | 電連接器組合 | |
KR20190108069A (ko) | 연결 단자 | |
CN206148727U (zh) | 电连接器 | |
US8678853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reliable connection | |
US20050266739A1 (en) | Cable assembly having power contacts | |
KR101784677B1 (ko) | Emc 스프링을 포함하는 usb 커넥터 | |
CN210167534U (zh) | 连接器 | |
CN216563642U (zh) | Usb连接器以及电子设备 | |
US7473135B1 (en) | High-density connector with EMI shielding | |
TWM249331U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tacts | |
US6340315B1 (en) | Battery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contacts arrangement | |
CN204179370U (zh) | 插座电连接器 | |
KR101480086B1 (ko) | 리셉터클 커넥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커넥터 어셈블리 | |
CN201690033U (zh) | 电连接器 | |
CN109390714B (zh) | 转接器总成及转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316 Termination date: 2019112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