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80301U - 镜头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镜头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80301U CN205080301U CN201520792858.6U CN201520792858U CN205080301U CN 205080301 U CN205080301 U CN 205080301U CN 201520792858 U CN201520792858 U CN 201520792858U CN 205080301 U CN205080301 U CN 2050803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sleeve
- lens module
- peripheral surface
- f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7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一种镜头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镜头模块包括套筒、第一透镜、第二透镜及支撑件。套筒具有物侧端面。第一透镜具有物侧表面及第一屈光度。第二透镜与第一透镜对应设于套筒内且具有第二屈光度。支撑件设于套筒外且具有端面,端面位于物侧表面与物侧端面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减薄镜头模块的厚度,以及可提升镜头模块的应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镜头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采用支撑件的镜头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镜头模块由数个独立元件组成,如套筒及透镜等。然而,当此些独立元件的数目愈多,镜头模块的厚度愈厚且体积就会愈庞大,不但背离产品轻薄短小的发展趋势,还会导致镜头模块的组装配置的应用灵活度降低,进而也可能降低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的匹配性,无法提升应用性。
因此,亟需提出一种优化结构的镜头模块,提升镜头模块的应用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镜头模块的缺陷,而提出一种镜头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可减薄镜头模块的厚度,以及可提升镜头模块的应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镜头模块。镜头模块包括一套筒、一第一透镜、一第二透镜及一支撑件。该套筒具有一物侧端面。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物侧表面及一第一屈光度。该第二透镜与该第一透镜对应设于该套筒内且具有一第二屈光度。该支撑件设于该套筒外且具有一端面,该端面位于该物侧表面与该物侧端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上述的镜头模块,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第一周面,该第一周面与该套筒的该物侧端面之间具有一间隔。
上述的镜头模块,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第二周面,该第二周面与该套筒或该第二透镜相抵接。
上述的镜头模块,其中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相连接。
上述的镜头模块,其中该第一透镜位于物侧与该支撑件之间。
上述的镜头模块,其中该第一透镜与该支撑件是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再提出一种电子装置。电子装置包括一外壳及一如上所述的镜头模块。该镜头模块设于该外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镜头模块的该支撑件是该外壳的一部分。
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第一周面,该第一周面与该套筒的该物侧端面之间具有一间隔。
上述的电子装置,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第二周面,该第二周面与该套筒或该第二透镜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一种镜头模块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一种镜头模块的技术方案可减薄镜头模块的厚度,还可提升应用灵活度,也能提升镜头模块与电子装置的匹配性,进而可提升镜头模块的应用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镜头模块的剖视图。
图2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镜头模块的剖视图。
图3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镜头模块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镜头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镜头模块100的剖视图。其中,镜头模块100可内建于一电子装置中。电子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是行动系统、交通监测系统或穿戴式系统,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型电脑、行车辅助系统、行车记录器、摄像眼镜、头盔…等。
镜头模块100主要包括一套筒110、一第一透镜120、至少一个第二透镜130及至少一个支撑件140。其中,第一透镜120及第二透镜130沿一光轴OX排列,且穿透第一透镜120及第二透镜130的至少一个光束可成像于一成像面M1。
套筒110可呈中空的柱状结构,且套筒110自物侧至像侧主要包括一物侧端面110s1、一沉面110s2及一像侧端面110s3。具体而言,物侧端面110s1是套筒110朝物侧的端面,像侧端面110s3是套筒110朝向成像面M1的端面。其中,第一透镜120及第二透镜130可设置于套筒110内,而支撑件140可设置于套筒110外。
此外,具体而言,套筒110可具有一凹部110r,凹部110r可从物侧端面110s1往像侧端面110s3的方向延伸距离而形成沉面110s2,亦即沉面110s2位于物侧端面110s1与像侧端面110s3之间。
第一透镜120具有一物侧表面120s1、一像侧表面120s2、一第一周面120s3、一第二周面120s4及一第三周面120r。第一周面120s3及第二周面120s4朝成像面M1设置,其中第一周面120s3形成于第一透镜120的外周围,第二周面120s4形成于像侧表面120s2与第一周面120s3之间,第三周面120r设置于第一周面120s3及第二周面120s4之间,且第三周面120r可实质垂直第一周面120s3及/或第二周面120s4;或者,第三周面120r可在实质平行光轴OX方向上延伸并连接第一周面120s3及第二周面120s4。
此外,在另一实施例中,第透一镜120具有一突部121,第二周面120s4可以是突部121的端面,突部121从第一周面120s3沿光轴OX方向朝成像面M1延伸,并可容置于套筒110的凹部110r内。其中,第二周面120s4可接触或不接触套筒110的沉面110s2,或者第二周面120s4可与沉面110s2相抵接。在再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20的突部121可与套筒110的凹部110r相黏合、相卡合或者相扣合。
此外,第一透镜120的像侧表面120s2、第一周面120s3与第二周面120s4位于第一透镜120的像侧,物侧表面120s1位于第一透镜120的物侧。
再者,第一透镜120的外径可大于套筒110的外径,使得第一透镜120可覆盖套筒110的物侧端面110s1,可防止外部的物质进入套筒110中。
另一方面,第一透镜120的物侧表面120s1可以是大致朝物侧凸出的凸面,或是大致朝成像面M1凹入的凹面,或者是平面;像侧表面120s2可以是大致朝物侧凹入的凹面,或是大致朝成像面M1凸出的凸面,或者是平面。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20可具有正屈光度或负屈光度。
第二透镜130设置于套筒110内,并具有一物侧表面130s1及一像侧表面130s2。穿透第一透镜120的光束依序通过第二透镜130的物侧表面130s1及像侧表面130s2后,可在成像面M1上成像。
第二透镜130的物侧表面130s1可以是大致朝物侧凸出的凸面,或是大致朝成像面M1凹入的凹面,或者是平面;第二透镜130的像侧表面130s2可以是大致朝物侧凹入的凹面,或是大致朝成像面M1凸出的凸面,或者是平面。在一实施例中,第二透镜130可具有正屈光度或负屈光度。其中,第二透镜130的数量可以是一个或二个以上,在本实施例中则以第二透镜130为二个为例,但第二透镜130的数量及/或位置并不受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限。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透镜120的物侧表面120s1可具有正屈光率或负屈光率;第一透镜120的像侧表面120s2、第二透镜130的物侧表面130s1及像侧表面130s2可分别具有正屈光率及负屈光率,或者屈光率为无穷大。
另一方面,第一透镜120及第二透镜130可分别为塑胶材料所制成的塑胶透镜及/或玻璃材料所制成的玻璃透镜。此外,第一透镜120及第二透镜130可分别为非球面透镜、自由曲面透镜及/或球面透镜,其中非球面透镜的物侧表面及/或像侧表面是非球面表面;自由曲面透镜的物侧表面及/或像侧表面是自由曲面表面。
支撑件140具有一端面140s。其中,套筒110的物侧端面110s1可位于端面140s与第一透镜120的突部121之间。举例而言,支撑件140的端面140s抵接于第一透镜120的第一周面120s3。此时,第一透镜120的第一周面120s3与套筒110的物侧端面110s1之间可存在一间隔H。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可采用一个或二个以上的支撑件140,且其可呈环形、矩形或其他形状,并可以环绕第一透镜120的方式设置。
再者,支撑件140也可采用硬质及/或弹性系数低的材料,例如是金属材料,或者是参杂金属材料的塑胶材料或合金材料,可使支撑件140具有低的可压缩性及较高的刚性。如此,当第一透镜120受到朝成像面M1方向的外力而推挤支撑件140时,可降低第一透镜120直接接触或碰撞套筒110的机率及力道。其中,支撑件140可采用与套筒110或电子装置的壳体(未绘示)相同、相似或相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塑胶及合金等。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镜头模块100可组设于电子装置的壳体上。此外,支撑件140可以设置于电子装置的壳体,或者是与壳体一体成形而为壳体的一部分。
图2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镜头模块的剖视图。镜头模块100’主要包括一套筒110、一第一透镜120、至少一个第二透镜130及至少一个支撑件140。镜头模块100’与镜头模块100不同的是,第一透镜120的一第二周面120s4可同时抵接套筒110的一沉面110s2及最靠近物侧的第二透镜130。其中,第一透镜120的一第一周面120s3与套筒110的一物侧端面110s1之间有一间隔H。
图3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镜头模块200的剖视图。镜头模块200主要包括一套筒110、一第一透镜120、至少一个第二透镜130及至少一个支撑件140。镜头模块200与镜头模块100不同的是,镜头模块200的第一透镜120的一突部121延伸至套筒110内,且套筒110可省略一沉面110s2结构。进一步地,第一透镜120的一第二周面120s4可接触,或者第一透镜120与最靠近物侧的第二透镜130之间具有一间隔。其中,第一透镜120的一第一周面120s3与套筒110的一物侧端面110s1之间具有一间隔H。
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所揭露的镜头模块100、100’、200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镜头模块100、100’、200的第一透镜120可借助支撑件140转移外力及/或震动,进而可降低或甚至避免套筒110及第二透镜130受到外力及/或震动的影响。当第一透镜120受到朝成像面M1的外力时,第一透镜120可直接与支撑件140接触,让支撑件140吸收大部分的外力及/或震动。此外,将第一透镜120设置于套筒110的物侧可省略保护片的使用,因此可减少镜头模块的元件用量,进而薄化镜头模块100、100’、200的厚度。再者,若采用可环绕第一透镜120的支撑件140,还可防止水气、杂质等进入套筒110内,避免第二透镜130及/或其他元件(未绘示)受损。另外,若第一透镜120的物侧表面120s1具有正屈光率,还可进一步缩小第一透镜120的外径及镜头模块100、100’、200的整体长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套筒,具有一物侧端面;
一第一透镜,具有一物侧表面及一第一屈光度;
一第二透镜,与该第一透镜对应设置于该套筒内,且具有一第二屈光度;以及
一支撑件,设于该套筒外且具有一端面,该端面位于该物侧表面与该物侧端面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第一周面,该第一周面与该套筒的该物侧端面之间具有一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第二周面,该第二周面与该套筒或该第二透镜相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位于一物侧与该支撑件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与该支撑件是相抵接。
7.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以及
一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镜头模块,设于该外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镜头模块的该支撑件是该外壳的一部分。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第一周面,该第一周面与该套筒的该物侧端面之间具有一间隔。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具有一第二周面,该第二周面与该套筒或该第二透镜相抵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92858.6U CN205080301U (zh) | 2015-10-14 | 2015-10-14 | 镜头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92858.6U CN205080301U (zh) | 2015-10-14 | 2015-10-14 | 镜头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80301U true CN205080301U (zh) | 2016-03-09 |
Family
ID=55432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92858.6U Active CN205080301U (zh) | 2015-10-14 | 2015-10-14 | 镜头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80301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14708A (zh) * | 2016-12-28 | 2019-08-09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中继透镜和中继透镜的制造方法 |
CN110320625A (zh) * | 2018-03-29 | 2019-10-11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TWI756521B (zh) * | 2018-03-29 | 2022-03-01 | 大陸商寧波舜宇光電信息有限公司 | 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
CN114556181A (zh) * | 2019-12-25 | 2022-05-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和成像设备 |
-
2015
- 2015-10-14 CN CN201520792858.6U patent/CN20508030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114708A (zh) * | 2016-12-28 | 2019-08-09 |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 中继透镜和中继透镜的制造方法 |
CN110320625A (zh) * | 2018-03-29 | 2019-10-11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TWI756521B (zh) * | 2018-03-29 | 2022-03-01 | 大陸商寧波舜宇光電信息有限公司 | 光學鏡頭、攝像模組及其組裝方法 |
CN110320625B (zh) * | 2018-03-29 | 2024-12-27 | 宁波舜宇光电信息有限公司 | 光学镜头、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 |
CN114556181A (zh) * | 2019-12-25 | 2022-05-2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和成像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415779B2 (en) |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 |
EP3171211B1 (en) | Camera lens | |
TWI434096B (zh) | 光學攝像透鏡組 | |
TWI512326B (zh) | 攝像用光學鏡頭、取像裝置及可攜裝置 | |
JP5809681B2 (ja) | 携帯機器ならびにその光学撮像レンズ | |
US9405097B2 (en) |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US9176301B1 (en) |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CN205080301U (zh) | 镜头模块及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 |
CN104570278B (zh) | 影像拾取系统透镜组、取像装置及可携装置 | |
KR20160038267A (ko) | 촬상 광학계 | |
KR101980660B1 (ko) | 촬상 렌즈 | |
TW201350957A (zh) | 光學成像鏡頭及應用此鏡頭之電子裝置 | |
CN104142557A (zh) | 光学成像镜头与电子装置 | |
US9052492B2 (en) | Imaging len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 |
JP2014098896A (ja) | 携帯機器ならびにその光学撮像レンズ | |
US9001437B2 (en) | Imaging lens assembly | |
CN204719302U (zh) | 微型摄像头模块 | |
KR20150001007U (ko) | 마이크로 렌즈 | |
KR101480345B1 (ko) | 소형 렌즈 시스템 | |
US20150055227A1 (en) | Imaging lens assembly | |
CN102033293B (zh) | 取像镜头 | |
CN104865675A (zh) | 微型摄像头模块 | |
KR101480333B1 (ko) | 소형 렌즈 시스템 | |
CN209525518U (zh) | 镜头模组 | |
CN100485436C (zh) | 摄像镜头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