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58846U - 一种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58846U CN205058846U CN201520651239.5U CN201520651239U CN205058846U CN 205058846 U CN205058846 U CN 205058846U CN 201520651239 U CN201520651239 U CN 201520651239U CN 205058846 U CN205058846 U CN 20505884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k
- port
- print cartridges
- printer
- assistant pr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976 ink Substance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151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title abstract 2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680 brus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866 blackwater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8187 granular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1
- 235000013547 stew Nutrition 0.000 abstract 1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376 precipit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95 der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304 fi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07 flux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专利涉及喷墨打印机领域,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良的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具体包括:用于存储墨水的副墨盒,所述副墨盒具有进墨端和出墨端;与副墨盒连接的墨埠,所述墨埠内部具有沿墨埠分布的供墨通道,所述供墨通道具有进墨口和出墨口,所述进墨口连接副墨盒的出墨端,沿墨埠分布有多个供墨口联通墨埠内部的供墨通道;多个用于喷绘墨水的喷头,所述多个喷头与所述多个供墨口逐一对应连接所述墨埠;提供墨水循环动力的循环泵,所述供墨通道的出墨口通过管道经过循环泵连接至所述副墨盒的进墨端,形成墨水循环系统。能够保持墨水的流动性或者使墨水间歇流动,防止釉料颗粒因为静置而导致的沉淀。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喷墨打印机领域,更具体的说是用于陶瓷或玻璃等材质上、采用釉料墨水的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在陶瓷或玻璃作为基底材料上进行打印或喷绘的工业打印机所采用的墨水均为釉料墨水,釉料墨水中的无机釉料颗粒悬浮于有机溶液中,通过喷绘的方式将釉料颗粒按设定图案喷涂到陶瓷或玻璃的表面上,烧制后即可以形成所需的颜色及图案。
所述的釉料墨水由于主要是两种不相溶的材料构成,所述无机釉料颗粒是呈悬浮状态存在于有机溶液中,即为一种悬浮溶液。所述悬浮溶液中的无机釉料颗粒极易产生沉淀,特别是在打印机非使用的静置状态下。所沉淀的釉料将会给打印机带来损失,如堵塞喷头或者供墨管。为去除存在墨路中的沉淀的釉料,现有技术所采用的方法是通过引导墨水流动来对墨路进行清洗,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直接通过喷头喷出墨水,通过墨水的流动带走沉淀的釉料,再进行回收利用。但是这种方法需要在喷头非工作状态下才能进行,而且无法带走墨路端部不在打印循环中的沉淀的釉料。该墨路端部中沉淀的釉料虽然一般情况下对整个打印机的工作影响不大,但是经过较长时间,积累了大量的釉料时就需要进行拆装清洗,维护十分麻烦。
第二种是在墨路端部设置开口,使用一段时间后,将淤积的釉料从该开口导出。由于淤积的釉料较多,导出的墨水中含有超过标准值的釉料,这些墨水无法再回收利用,导致大量的浪费。如上一种方法,该过程无法在打印机工作状态下进行,需要停机进行专门的清洗。
因此,上述两种方法都无法很好的解决釉料墨水在墨路中的沉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良的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能够保持墨水的流动性或者使墨水间歇流动,防止釉料颗粒因为静置而导致的沉淀。
本专利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
本专利改良了现有的打印机墨水供墨系统,设计一种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具体包括:
用于存储墨水的副墨盒,所述副墨盒具有进墨端和出墨端;
与副墨盒连接的墨埠,所述墨埠内部具有沿墨埠分布的供墨通道,所述供墨通道具有进墨口和出墨口,所述进墨口连接副墨盒的出墨端,沿墨埠分布有多个供墨口联通墨埠内部的供墨通道;
多个用于喷绘墨水的喷头,所述多个喷头与所述多个供墨口逐一对应连接所述墨埠;
提供墨水循环动力的循环泵,所述供墨通道的出墨口通过管道经过循环泵连接至所述副墨盒的进墨端,形成墨水循环系统。
在该系统中,副墨盒-墨埠-循环泵-副墨盒形成一条墨水循环回路,启动循环泵可以为该回路提供墨水循环动力,驱动墨水流动。墨水的流动可以防止釉料颗粒的沉淀,并可以带动已经沉淀的釉料颗粒,这样同时起到预防和清洗的效果,大大减少墨路中釉料沉淀的可能性。
通过控制循环泵可以控制流动的模式,可以是持续流动或者是间歇流动,可以是在打印机工作时进行也可以在打印机非工作时进行。优选的方式是间歇流动和非工作时进行,这样可以减少循环泵的工作时间,延长其使用寿命,同时防止墨水的循环流动影响喷头的工作,如喷绘压力、墨点大小等等。
墨水的流动带动了少量沉淀的釉料颗粒,沉淀后聚集成为大颗粒的釉料无法再悬浮在溶液中,或者不适合进行喷绘的,需要进行滤除,由此,所述墨循环系统中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循环泵和副墨盒之间、用于过滤墨水沉淀物质的过滤器。通过过滤器滤除这些颗粒较大的釉料颗粒,不再进入循环中,保证打印机工作的稳定性。
由于打印机供墨系统的墨水进入副墨盒前也需要进行过滤,因此可以将上述过滤器与现有的过滤器合并为一个构件,减少整体系统构件。改良的结构是所述过滤器具有连接副墨盒进墨端的出口,连接循环泵的第一入口和连接打印机供墨系统(如主墨盒)的第二入口。
为了提高循环系统清洗的能力,并减少墨水中的釉料沉淀,所述墨埠中供墨管道的结构越简单越好。因此本专利进一步将所述墨埠设计呈长条形,具有直线型的主体,所述进墨口和出墨口分别设置在主体的两端,所述供墨通道为直线型管道,沿主体长轴方向分布,所述多个供墨口设置在主体的底部。这种结构中,墨埠中的供墨管没有其他分支,前后两端即为进墨端和出墨端,保证了所述循环墨路的通畅。多个供墨口设置在主体的底部,可以是底面或下方侧面,但必须保证在同一侧,这样减少了不同侧开口所带来的复杂的分支过渡部,减少所述循环墨路清洗的死角。
工业打印机一般具有多个墨埠和大量的喷头,一个墨埠连接多个喷头,为了提高设备的集成度,便于设备上能够紧密分布多个墨埠,减小设备体积,所述主体横截面呈矩形,便于排列布置。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循环墨路的通畅性,所述供墨通道横截面优选圆形。
副墨盒是存储大量墨水的一个容器,在该容器内的墨水也容易产生沉淀,而循环墨水的流动性对副墨盒中大量墨水的流动性影响较小。因此,所述副墨盒内部设有墨水自循环机构,这样能够保证墨水在副墨盒内也具有流动性。
所述墨水自循环机构优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具有控制简单,稳定性高,搅拌效果好有点。
综上所述,本专利通过改良现有打印机的墨路,在副墨盒和墨埠之间形成一个可控的循环墨路,给墨水提供持续或间歇的流动性,防止墨水中的釉料颗粒因静置而沉淀。另外,墨水的流动同时能够起到清洗墨路的作用,带走墨路中沉淀的釉料。该系统为一个封闭的自循环系统,不会导致墨水的流失和浪费。本专利进一步通过各个结构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墨水循环系统的流动性和自清洗能力。该系统减少了设备维护的次数,延长设备构件的寿命,在几乎不增加制造成本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使用和维护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实施例的墨埠横截面实施例1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实施例的墨埠横截面实施例2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举例对本专利上述结构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的一种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包括:
用于存储墨水的副墨盒100,所述副墨盒100具有进墨端110和出墨端120;
与副墨盒100连接的墨埠200,所述墨埠200内部具有沿墨埠200分布的供墨通道300,所述供墨通道300具有进墨口310和出墨口320,所述进墨口310连接副墨盒200的出墨端120,沿墨埠200分布有多个供墨口210联通墨埠200内部的供墨通道300;
多个用于喷绘墨水的喷头400,所述多个喷头400与所述多个供墨口210逐一对应连接所述墨埠200;
提供墨水循环动力的循环泵500和用于过滤墨水沉淀物质的过滤器600;
所述供墨通道300的出墨口320通过管道(图中未示出)依次经过循环泵500和过滤器600连接至所述副墨盒100的进墨端110,形成墨水循环系统。
所述过滤器600具有连接副墨盒100进墨端110的出口630,连接循环泵500的第一入口610和连接打印机供墨系统(图中未示出)的第二入口620。所述打印机供墨系统为现有陶瓷或玻璃打印机的供墨循环系统,主要包括主墨盒,通过供墨泵700将主墨盒中的墨水泵出,经过过滤器600过滤之后,进入副墨盒100内进行存储,用于打印之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副墨盒100内部设有采用搅拌机构的墨水自循环机构(图中未示出)。
所述墨埠200具有两种结构,具体结构如下:
实施例1
所述墨埠200呈长条形,具有直线型的主体,所述进墨口310和出墨口320分别设置在主体的两端,所述供墨通道300为直线型管道,沿主体长轴方向分布,所述多个供墨口210设置在主体的底面,其横截面如图2所示。结合附图可以看出,所述主体横截面呈矩形,所述供墨通道300横截面呈圆形。
实施例2
所述墨埠200呈长条形,具有直线型的主体,所述进墨口310和出墨口320分别设置在主体的两端,所述供墨通道300为直线型管道,沿主体长轴方向分布,所述多个供墨口210设置在主体的下方侧面,其横截面如图3所示。结合附图可以看出,所述主体横截面呈矩形,所述供墨通道300横截面呈圆形。
在该实施例中,副墨盒100-墨埠200-循环泵500-过滤器600-副墨盒100形成一条墨水循环回路,启动循环泵500可以为该回路提供墨水循环动力,驱动墨水流动。在打印机不工作的状态下,间歇启动循环泵500,使所述墨水循环回路中的墨水间歇流动,防止墨水中的釉料颗粒因墨水静置而沉淀。
墨埠200中的供墨管300成圆形直管结构,前后两端即为进墨端310和出墨端320,保证了所述循环墨路的通畅。多个供墨口210设置在方形主体的底部,可以是底面(上述实施例1)或下方侧面(上方实施例2),同侧设置,这样减少了不同侧开口所带来的复杂的分支过渡部,减少所述循环墨路清洗的死角。上述墨水的间歇流动,可以同时清洗墨路中已经沉淀的釉料颗粒。
上述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于且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存储墨水的副墨盒,所述副墨盒具有进墨端和出墨端;
与副墨盒连接的墨埠,所述墨埠内部具有沿墨埠分布的供墨通道,所述供墨通道具有进墨口和出墨口,所述进墨口连接副墨盒的出墨端,沿墨埠分布有多个供墨口联通墨埠内部的供墨通道;
多个用于喷绘墨水的喷头,所述多个喷头与所述多个供墨口逐一对应连接所述墨埠;
提供墨水循环动力的循环泵,所述供墨通道的出墨口通过管道经过循环泵连接至所述副墨盒的进墨端,形成墨水循环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中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循环泵和副墨盒之间、用于过滤墨水沉淀物质的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具有连接副墨盒进墨端的出口,连接循环泵的第一入口和连接打印机供墨系统的第二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墨埠呈长条形,具有直线型的主体,所述进墨口和出墨口分别设置在主体的两端,所述供墨通道为直线型管道,沿主体长轴方向分布,所述多个供墨口设置在主体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横截面呈矩形,所述供墨通道横截面呈圆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墨盒内部设有墨水自循环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墨水自循环机构为搅拌机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51239.5U CN205058846U (zh) | 2015-08-26 | 2015-08-26 | 一种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651239.5U CN205058846U (zh) | 2015-08-26 | 2015-08-26 | 一种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58846U true CN205058846U (zh) | 2016-03-02 |
Family
ID=553854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651239.5U Active CN205058846U (zh) | 2015-08-26 | 2015-08-26 | 一种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5884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79776A (zh) * | 2017-09-19 | 2017-11-24 | 吉林大学 | 一种具有循环压电泵的打印机供墨系统 |
CN115447286A (zh) * | 2022-09-05 | 2022-12-09 | 浙江普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单色墨水循环墨路的喷头 |
-
2015
- 2015-08-26 CN CN201520651239.5U patent/CN20505884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379776A (zh) * | 2017-09-19 | 2017-11-24 | 吉林大学 | 一种具有循环压电泵的打印机供墨系统 |
CN115447286A (zh) * | 2022-09-05 | 2022-12-09 | 浙江普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单色墨水循环墨路的喷头 |
CN115447286B (zh) * | 2022-09-05 | 2023-07-25 | 浙江普崎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单色墨水循环墨路的喷头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476592B (zh) | 墨液混合系统 | |
CN202573292U (zh) | 喷绘机墨路自循环系统 | |
CN206049055U (zh) | 一种适用于循环式打印头的墨水循环系统 | |
CN102310647B (zh) | 一种清洗喷头的装置及方法 | |
CN205255760U (zh) | 供墨系统及喷墨打印装置 | |
CN203805497U (zh) | 一种数码印花机用供墨系统 | |
CN202608253U (zh) | 陶瓷喷墨印刷机墨路循环装置和陶瓷喷墨印刷机 | |
CN205058846U (zh) | 一种打印机副墨盒墨水循环系统 | |
CN103240996A (zh) | 便于清洗的喷墨装置 | |
CN203935689U (zh) | 一种高效反冲洗微过滤装置 | |
CN103552381A (zh) | 便于清洗的喷墨装置 | |
ITMI20111034A1 (it) | Dispositivo per la stampa a getto d'inchiostro di una superficie | |
CN204726039U (zh) | 一种打印机墨盒 | |
CN103144436B (zh) | 一种喷头清洗装置及清洗方法 | |
CN104321198A (zh) | 用于清洁喷墨印刷头的系统和方法 | |
CN206201690U (zh) | 数码光油印刷机用大墨量喷头的供墨系统 | |
CN103085478A (zh) | 印刷电路板喷墨印刷机喷墨系统 | |
CN203093318U (zh) | 印刷电路板喷墨印刷机喷墨系统 | |
CN206899998U (zh) | 喷墨打印机喷头防堵装置 | |
CN204058134U (zh) | 高性能溶气装置 | |
CN203543367U (zh) | 便于清洗的喷墨装置 | |
CN206999635U (zh) | 一种3d打印设备的正负压供墨系统 | |
CN209094023U (zh) | 微滴喷射3d打印头的专用清洗装置 | |
CN104847707A (zh) | 一种污水泵 | |
CN213082717U (zh) | 四色喷墨印刷机的独立墨路控制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