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5026029U - 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5026029U CN205026029U CN201520791783.XU CN201520791783U CN205026029U CN 205026029 U CN205026029 U CN 205026029U CN 201520791783 U CN201520791783 U CN 201520791783U CN 205026029 U CN205026029 U CN 20502602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ear
- countershaft
- grade
- driving
- gea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Structure Of Transmissions (AREA)
Abstract
本专利申请属于变速箱零部件技术领域,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包括主轴、传动轴、反向轴副轴,主轴上设置有动力齿轮,副轴上固定有档位齿轮,传动轴上的传动齿轮与动力齿轮啮合,反向轴上配合有三联主动齿轮和单主动齿轮,三联主动齿轮包括联合成一体的大齿轮、中齿轮和小齿轮,中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副轴上空套有与大齿轮啮合的一档齿轮,以及与单主动齿轮啮合的三档齿轮,副轴在一档齿轮、三档齿轮之间固定有二挡齿轮,副轴在一档齿轮和二挡齿轮之间花键配合有第一滑块,副轴在二档齿轮和三挡齿轮之间花键配合有第二滑块。本方案相比传统的通过推动不同的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改变副轴输出速度,不会发生齿轮啮合碰撞的问题,变速更加平稳。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变速箱零部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摩托车变速器是用来改变来自发动机的转速和转矩的机构,它能固定或分档改变输出轴和输入轴传动比,又称变速箱。变速器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其中传动机构包括主轴和副轴,主轴上的主动齿轮与副轴的从动齿轮啮合,主副轴上滑动连接有接合套,接合套推动不同当的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进而通过不同的传动比改变输出速度,达到降速增距的作用。
上述技术方案的缺点在于:①通过推动不同的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改变输出速度,但是在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的端头接触接触时会发生振动,即啮合时发生碰撞,无法平稳过过渡进行啮合,导致摩托车变速箱振动,长期下来会对齿轮造成不可逆的损伤。②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后,两者的转动方向不同,如需改变副轴的转动方向,需要另外设置其他的结构,使得变速箱整体结构变成更加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变速平稳的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
本方案中的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包括主轴、副轴,主轴上设置有动力齿轮,副轴上固定有档位齿轮,还包括传动轴和反向轴,传动轴上的传动齿轮与动力齿轮啮合,反向轴上配合有三联主动齿轮和单主动齿轮,三联主动齿轮包括联合成一体的大齿轮、中齿轮和小齿轮,其中中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副轴上空套有与大齿轮啮合的一档齿轮,以及与单主动齿轮啮合的的三档齿轮,副轴在一档齿轮、三档齿轮之间固定有二挡齿轮,副轴在一档齿轮和二挡齿轮之间花键配合有第一滑块,副轴在二档齿轮和三挡齿轮之间花键配合有第二滑块。
有益效果:动力由主轴的动力齿轮传递至中间轴的传动齿轮,由于反向轴三联主动齿轮的中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因此反向轴开始转动,反向轴的转动带动单主动齿轮、大齿轮转动,因此副轴上与单主动齿轮啮合的三档齿轮、与大齿轮啮合的一档齿轮均开始转动,由于三档齿轮、一档齿轮均是空套在副轴上,推动第一滑块与一档齿轮结合后,一档齿轮带动副轴转动,推动第二滑块与三档齿轮结合后,三档齿轮带动副轴转动,通过不同传动比的齿轮带动副轴转动,从而改变副轴的转速;另外,副轴的输出可以是轴直接输出,也可以是当三档齿轮带动副轴转动时,推动第一滑块与二挡齿轮结合后,通过二挡齿轮输出。由于改变副轴转动甚至是输出速度时,相结合的齿轮保持啮合状态,通过滑块的移动来实现变速,相比传统的通过推动不同的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改变副轴输出速度,不会发生齿轮啮合碰撞的问题,变速更加平稳。
进一步,所述副轴在二挡齿轮和第一滑块之间空套有反向齿轮,该反向齿轮与反向轴的小齿轮均与惰轮啮合,采用惰轮连接反向齿轮和小齿轮,当第一滑块与反向齿轮结合时,反向轴的转向与副轴转向保持一致。
进一步,所述第一滑块的两个端面带有凸起的卡头,一档齿轮、反向齿轮端面上设置有与卡头配合的卡槽;第二滑块的两个端面带有凸起的卡头,二档齿轮、三挡齿轮端面上设置有与卡头配合的卡槽,通过滑块与对应的齿轮的结合,使得空套在副轴上齿轮与副轴结合成一体,进而传递转矩。
进一步,所述三联主动齿轮与反向轴花键连接,单主动齿轮与反向轴花键连接,用于传递转矩。
进一步,所述空套在副轴上的反向齿轮、一档齿轮、二挡齿轮和三档齿轮均通过挡圈轴向定位,防止反向齿轮、一档齿轮、二挡齿轮和三档齿轮在副轴上轴向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小齿轮和反向齿轮通过惰轮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主轴1、中间轴2、反向轴3、副轴4、动力齿轮5、传动齿轮6、三联主动齿轮7、大齿轮71、中齿轮72、小齿轮73、单主动齿轮8、一档齿轮9、反向齿轮10、惰轮11、第一滑块12、二档齿轮13、三档齿轮14、第二滑块15。
实施例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基本如附图1、图2所示:摩托车变速器,包括主轴1、中间轴2、反向轴3和副轴4,主轴1与发动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连接,主轴1上一体成型制有动力齿轮5,中间轴2上焊接有传动齿轮6,该传动齿轮6与动力齿轮5啮合。
反向轴3的下端轴肩上均装配有一个三联主动齿轮7,反向轴3的上端轴肩上装配有单主动齿轮8。
其中三联主动齿轮7与反向轴3采用花键配合,三联主动齿轮7的下端面与反向轴3轴肩处装有O形垫圈,三联主动齿轮7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直径逐渐增大的小齿轮73、中齿轮72和大齿轮71,其中中齿轮72与传动齿轮6啮合。
副轴4的轴身分为上段和下段,副轴4的轴身在上段和下段之间凸起形成环形隔离台,副轴4下段由下至上空套有一档齿轮9、反向齿轮10,一档齿轮9的两端通过挡圈与副轴4固定,反向齿轮10的两端通过挡圈与副轴4固定,挡圈的作用在于防止一档齿轮9、反向齿轮10轴向移动。在一档齿轮9、反向齿轮10之间的副轴4轴身上开有花键并配合有环形的第一滑块12,一档齿轮9与反向轴3的大齿轮71啮合,参见图2,反向齿轮10与小齿轮73均与惰轮11啮合。第一滑块12的上、下端面带有凸起的卡头,一档齿轮9端面与卡头相对的位置开有卡槽,反向齿轮10端面与卡头相对的位置开有卡槽。
副轴4上段由下至上空套有二档齿轮13、三档齿轮14,三档齿轮14与单主动齿轮8啮合,二档齿轮13的两端通过挡圈与副轴4固定,三档齿轮14的两端通过挡圈与副轴4固定,挡圈的作用在于防止一档齿轮9、反向齿轮10轴向移动。在二档齿轮13、三档齿轮14之间的副轴4轴身上开有花键并配合有环形的第二滑块15,第二滑块15的上、下端面带有凸起的卡头,二档齿轮13端面与卡头相对的位置开有卡槽,三档齿轮14端面与卡头相对的位置开有卡槽。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动力由发动机输出轴传递至主轴1,主轴1上的动力齿轮5带动中间轴2上的传动齿轮6转动,将转矩传递至中间轴2,传动齿轮6再带动三联主动齿轮7中的中齿轮72转动,由于三联主动齿轮7是与反向轴3花键配合,因此中齿轮72的转动带动反向轴3旋转。反向轴3的转动使得三联主动齿轮7、单向主动齿轮转动,从而与三联主动齿轮7直接啮合的一档齿轮9、与单向主动齿轮啮合的三档齿轮14转动,与三联主动齿轮7(反向齿轮10与小齿轮73通过惰轮11啮合)间接啮合的反向齿轮10也开始转动,根据需要拨动第一滑块12或者第二滑块15,使得第一滑块12或者第二滑块15的卡头插入副轴4上某个齿轮的卡槽中,从而决定副轴4的输送速度和输出转向。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5)
1.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包括主轴、副轴,主轴上设置有动力齿轮,副轴上固定有档位齿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动轴和反向轴,传动轴上的传动齿轮与动力齿轮啮合,反向轴上配合有三联主动齿轮和单主动齿轮,三联主动齿轮包括联合成一体的大齿轮、中齿轮和小齿轮,其中中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副轴上空套有与大齿轮啮合的一档齿轮,以及与单主动齿轮啮合的的三档齿轮,副轴上在一档齿轮、三档齿轮之间固定有二挡齿轮,副轴上在一档齿轮和二挡齿轮之间花键配合有第一滑块,副轴上在二档齿轮和三挡齿轮之间花键配合有第二滑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轴在二挡齿轮和第一滑块之间空套有反向齿轮,该反向齿轮与反向轴的小齿轮均啮合有惰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块的两个端面带有凸起的卡头,一档齿轮、反向齿轮端面上设置有与卡头配合的卡槽;第二滑块的两个端面带有凸起的卡头,二档齿轮、三挡齿轮端面上设置有与卡头配合的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联主动齿轮与反向轴花键连接,单主动齿轮与反向轴花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套在副轴上的反向齿轮、一档齿轮、二挡齿轮和三档齿轮均通过挡圈轴向定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91783.XU CN205026029U (zh) | 2015-10-14 | 2015-10-14 | 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520791783.XU CN205026029U (zh) | 2015-10-14 | 2015-10-14 | 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5026029U true CN205026029U (zh) | 2016-02-10 |
Family
ID=55258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52079178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5026029U (zh) | 2015-10-14 | 2015-10-14 | 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5026029U (zh) |
-
2015
- 2015-10-14 CN CN201520791783.XU patent/CN20502602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047752U (zh) | 一种电动车变速箱总成 | |
CN201651184U (zh) | 小型移动机器人用两档变速机构 | |
CN101994785B (zh) | 含有双驱动转换机构的齿轮箱 | |
CN101929530B (zh) | 小型移动机器人用三档变速机构 | |
CN204327884U (zh) | 电动汽车自动变速箱 | |
CN204175888U (zh) | 一种微型汽车用六挡后驱动变速器 | |
CN204647173U (zh) | 一种换挡轻便汽车变速器 | |
CN105221678A (zh) | 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 | |
CN109442006A (zh) | 一种新型变速系统 | |
CN205026029U (zh) | 摩托车变速器传动机构 | |
CN205315668U (zh) | 变速箱换挡机构 | |
CN203239872U (zh) | 联合收割机四档变速箱总成 | |
CN204312692U (zh) | 电机驱动换挡机构的变速箱 | |
CN102777555A (zh) | 一种连续动力无级变速传动机构 | |
CN203686102U (zh) | 一种汽车变速器倒挡结构 | |
CN205118192U (zh) | 摩托车变速箱传动轴 | |
CN204239636U (zh) | 冷轧不锈钢薄板卷取机组的驱动专用复合齿轮箱 | |
CN103375549A (zh) | 双速减速机 | |
CN203627657U (zh) | 一种双动力切换系统 | |
CN206190826U (zh) | 一种变速箱 | |
CN203098764U (zh) | 拖拉机减速箱机构 | |
CN201875064U (zh) | 含有双驱动转换机构的齿轮箱 | |
CN207648062U (zh) | 一种发动机分动箱 | |
CN206647511U (zh) | 一种变速器及汽车 | |
CN206111958U (zh) | 动力输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0 Termination date: 20161014 |